怎样读懂《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章》

慧净法师:怎样读懂《念佛圆通章》--学佛网
&慧净法师:怎样读懂《念佛圆通章》
发布:修_精进&[ &]&& 日期: 21:48:00&&
  “念”者忆也,如子忆母,时时在怀。  《念佛圆通章》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又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所以,念就是忆,就是想的意思,好像儿子想念母亲――其实儿子想念母亲远不如母亲想念儿子,所谓“父母念子长江水,儿女念母树尾风”,父母对儿女的想念是源源不断,日日夜夜,而且儿女去得越远,就想念得越深。我们念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母亲怀念儿女。  母岂不爱子,子岂不爱母?因迷而隔,因悟而亲。  这是进一步显明念佛众生和阿弥陀佛的关系。“母岂不爱子”,母亲一定深深爱着她的儿女,母爱水不能淹、火不能烧,是天性自然的,所谓“女人虽弱,为母则强”,为了儿女,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他们。  “子岂不爱母”,儿女也是天性自然会爱母亲,之所以母不爱子或子不爱母,是“因迷而隔”,因为不晓得这是自己的母亲,或不晓得这是自己的儿女,如果晓得,自自然然就有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是天性自然,不必加以训练、培养或其他造作。所以说:  信知此理,自然母子相亲,心心相印,函盖相合。  母亲的心就是爱儿女的心,儿女的心也就是爱母亲的心,所以心心相印为一体。  “函盖相合”,函是盒子,盖是盖子,圆的盒子必须圆的盖子,方的盒子必须方的盖子,圆的盒子、方的盖子,或方的盒子、圆的盖子,就函盖不相合、彼此不相应。  了解弥陀主动为我们发愿,主动为我们修行,就像母亲生下了儿女,自自然然会有发自内心天性的母爱,甚至为了儿女而牺牲生命,每天工作都是为了抚养、教育儿女。所以,父母跟儿女、儿女跟父母之间是天性自然的,不需要准备某种条件才能成为父母儿女的关系。所以,父母思念儿女、儿女想念父母是天性自然的,我们忆佛念佛也是这样天真烂漫、天性自然的,而且念念不舍,不夹杂,不间断。  如失子认父,如浪子归家。非感恩,非不感恩。  就像从小走失的儿子,长大后突然跟亲生父母相认了,那是发自内心的亲缘名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外人,所以没有父母儿女的那种感受。又好像流浪在外的儿子,有一天回心转意回到家里,谁会阻止他?因为这是他的家啊!而且,“自是不归归便得”,阿弥陀佛永远伸开双手迎接我们,就像父母永远都倚闾盼望,望眼欲穿。在这当中,无所谓感恩,也无所谓不感恩,这是难以描述的。  如“谢谢”二字,谢谢母亲与谢谢外人,其心迥异,天性自然故。  我们在外,缺乏十块钱,人家给我们十块钱,我们向他说声“谢谢”;母亲节到了,我们也说“谢谢妈妈,母亲节快乐”,这种谢谢母亲与谢谢外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外人说谢谢是非说不可,有恩必报,可是对父母,即使说了谢谢,就能表达了吗?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这样,固然感恩于弥陀的救度而感恩念佛,但是无所谓感恩,无所谓不感恩,就是存在于内心而发之于称名,一心归命,全身靠倒,跟阿弥陀佛之间没有隔阂,没有条件,好像父母儿女间非常亲密、非常直接的关系,没有假藉其他条件。  子若求母,徒令母悲,不以母为母,以为外人故。  儿子如果客套地、客气地向父母请求拜托,就像外人那种心态的话,做父母的就悲伤了,好像突然间失去了儿子,儿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了。  众生求弥陀,徒令弥陀悲,不以弥陀为大慈大悲故,不以弥陀为我愿行故,不以弥陀与我一体故。  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天性自然、天真烂漫地一心归命,全身靠倒,此后专一称念弥陀,念念不舍,无所谓求,无所谓不求。晓得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回向所有功德给我们。在这当中,我们只要信受弥陀的救度,此后就专一称念弥陀佛名,自然地称念弥陀佛名,不夹杂,不间断。  如果众生有求弥陀的心态,岂不是跟弥陀隔了一层,不与弥陀一体不离?为什么?阿弥陀佛本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既是这样,在我们还不知道时,阿弥陀佛已为我们准备好,在我们还没祈求时,阿弥陀佛已给了我们,我们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接受、支取弥陀慈悲爱心的礼物。  所以,我们念佛,不能有祈求的那种客套,要晓得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为我、为在座的每一位完成了愿行,而愿行的功德都在这句弥陀名号里面;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就跟阿弥陀佛三种机法一体不离。  我们必须这样了解,才是真正信受弥陀救度,才是真正的念佛人。  ――摘自《第十八愿善导释》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大安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启示》 - 佛弟子网& & & & & & & & & & & & & & 视频名字:大安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启示》& &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怎样读懂《念佛圆通章》
日期:2017 年 4 月 10 日
作者:慧净法师
 点击量:1113
“念”者忆也,如子忆母,时时在怀。
《念佛圆通章》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又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所以,念就是忆,就是想的意思,好像儿子想念母亲——其实儿子想念母亲远不如母亲想念儿子,所谓“父母念子长江水,儿女念母树尾风”,父母对儿女的想念是源源不断,日日夜夜,而且儿女去得越远,就想念得越深。我们念阿弥陀佛,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救度就像母亲怀念儿女。
母岂不爱子,子岂不爱母?因迷而隔,因悟而亲。
这是进一步显明念佛众生和阿弥陀佛的关系。“母岂不爱子”,母亲一定深深爱着她的儿女,母爱水不能淹、火不能烧,是天性自然的,所谓“女人虽弱,为母则强”,为了儿女,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他们。
“子岂不爱母”,儿女也是天性自然会爱母亲,之所以母不爱子或子不爱母,是“因迷而隔”,因为不晓得这是自己的母亲,或不晓得这是自己的儿女,如果晓得,自自然然就有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是天性自然,不必加以训练、培养或其他造作。所以说:
信知此理,自然母子相亲,心心相印,函盖相合。
母亲的心就是爱儿女的心,儿女的心也就是爱母亲的心,所以心心相印为一体。
“函盖相合”,函是盒子,盖是盖子,圆的盒子必须圆的盖子,方的盒子必须方的盖子,圆的盒子、方的盖子,或方的盒子、圆的盖子,就函盖不相合、彼此不相应。
了解弥陀主动为我们发愿,主动为我们修行,就像母亲生下了儿女,自自然然会有发自内心天性的母爱,甚至为了儿女而牺牲生命,每天工作都是为了抚养、教育儿女。所以,父母跟儿女、儿女跟父母之间是天性自然的,不需要准备某种条件才能成为父母儿女的关系。所以,父母思念儿女、儿女想念父母是天性自然的,我们忆佛念佛也是这样天真烂漫、天性自然的,而且念念不舍,不夹杂,不间断。
如失子认父,如浪子归家。非感恩,非不感恩。
就像从小走失的儿子,长大后突然跟亲生父母相认了,那是发自内心的亲缘名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外人,所以没有父母儿女的那种感受。又好像流浪在外的儿子,有一天回心转意回到家里,谁会阻止他?因为这是他的家啊!而且,“自是不归归便得”,阿弥陀佛永远伸开双手迎接我们,就像父母永远都倚闾盼望,望眼欲穿。在这当中,无所谓感恩,也无所谓不感恩,这是难以描述的。
如“谢谢”二字,谢谢母亲与谢谢外人,其心迥异,天性自然故。
我们在外,缺乏十块钱,人家给我们十块钱,我们向他说声“谢谢”;母亲节到了,我们也说“谢谢妈妈,母亲节快乐”,这种谢谢母亲与谢谢外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外人说谢谢是非说不可,有恩必报,可是对父母,即使说了谢谢,就能表达了吗?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这样,固然感恩于弥陀的救度而感恩念佛,但是无所谓感恩,无所谓不感恩,就是存在于内心而发之于称名,一心归命,全身靠倒,跟阿弥陀佛之间没有隔阂,没有条件,好像父母儿女间非常亲密、非常直接的关系,没有假藉其他条件。
子若求母,徒令母悲,不以母为母,以为外人故。
儿子如果客套地、客气地向父母请求拜托,就像外人那种心态的话,做父母的就悲伤了,好像突然间失去了儿子,儿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了。
众生求弥陀,徒令弥陀悲,不以弥陀为大慈大悲故,不以弥陀为我愿行故,不以弥陀与我一体故。
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天性自然、天真烂漫地一心归命,全身靠倒,此后专一称念弥陀,念念不舍,无所谓求,无所谓不求。晓得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回向所有功德给我们。在这当中,我们只要信受弥陀的救度,此后就专一称念弥陀佛名,自然地称念弥陀佛名,不夹杂,不间断。
如果众生有求弥陀的心态,岂不是跟弥陀隔了一层,不与弥陀一体不离?为什么?阿弥陀佛本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既是这样,在我们还不知道时,阿弥陀佛已为我们准备好,在我们还没祈求时,阿弥陀佛已给了我们,我们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接受、支取弥陀慈悲爱心的礼物。
所以,我们念佛,不能有祈求的那种客套,要晓得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佛,为我、为在座的每一位完成了愿行,而愿行的功德都在这句弥陀名号里面;信受弥陀救度的众生,就跟阿弥陀佛三种机法一体不离。
我们必须这样了解,才是真正信受弥陀救度,才是真正的念佛人。
——摘自《第十八愿善导释》
编辑:管理员  
2017年十一月 &(80)
2017年十月 &(115)
2017年九月 &(94)
2017年八月 &(123)
2017年七月 &(121)
2017年六月 &(95)
2017年五月 &(123)
2017年四月 &(53)
2017年三月 &(43)
2017年二月 &(26)
2017年一月 &(28)
2016年十二月 &(24)
2016年十一月 &(43)
2016年十月 &(55)
2016年九月 &(50)
2016年八月 &(53)
2016年七月 &(43)
2016年六月 &(76)
2016年五月 &(68)
2016年四月 &(50)
2016年三月 &(58)
2016年二月 &(69)
2016年一月 &(67)
2015年十二月 &(50)
2015年十一月 &(95)
2015年十月 &(100)
2015年九月 &(90)
2015年八月 &(102)
2015年七月 &(78)
2015年六月 &(107)
2015年五月 &(97)
2015年四月 &(82)
2015年三月 &(72)
2015年二月 &(46)
2015年一月 &(69)
2014年十二月 &(38)
2014年十一月 &(28)
2014年十月 &(35)
2014年九月 &(36)
2014年八月 &(26)
2014年七月 &(27)
2014年六月 &(38)
2014年五月 &(31)
2014年四月 &(36)
2014年三月 &(51)
2014年二月 &(28)
2014年一月 &(38)
2013年十二月 &(28)
2013年十一月 &(24)
2013年十月 &(24)
2013年九月 &(29)
2013年八月 &(22)
2013年七月 &(22)
2013年六月 &(26)
2013年五月 &(22)
2013年四月 &(18)
2013年三月 &(24)
2013年二月 &(16)
2013年一月 &(25)
2012年十二月 &(25)
2012年十一月 &(24)
2012年十月 &(26)
2012年九月 &(25)
2012年八月 &(31)
2012年七月 &(31)
2012年六月 &(2)
2012年五月 &(12)
2012年四月 &(16)
2011年十一月 &(2)
投稿(微信/网站)
投稿信箱:
电话:、2715272《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启示-大安法师 - 佛经视频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出自《楞严经》第五卷,由于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提倡,成为中国净土宗五经一论中的一品经。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询问诸大菩萨进入禅定、获得开悟的方法,大势至菩萨说他以念佛方法修学成功,其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思,忆佛念佛,维持净念,相续不断。...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启示 大安法
影片主演:大安法师
更新时间: 11:52:23
影片报错:如果影片有误,请点这里
&&&&&&&&(如遇空白,请刷新报错页面)
影片分享:恭请转发流通,随喜赞叹,无量功德。
播放地址:(如遇打开视频白屏现象,请稍等视频加载,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或许你还喜欢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