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背邮政局存钱积分怎么算误导成保险怎么办?2011年10月17我去邮政局存钱积分怎么算储蓄银行存款,说存一年,工作人员说存五年的

(菏泽民间观察)
(菏泽发展研究)
(菏泽民间观察)
(菏泽发展研究)
第三方登录:邮储银行忽悠储户买保险_专题频道_东方财富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介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现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
&&&&哈尔滨市一男子因文化水平低,他到邮政储蓄所存款时,被储蓄所工作人员“忽悠”,存成了保险产品。该男子在取款时,因保险没到期,不但存的钱没得到利息,1000元本金反倒被扣除了400元。7日,这名姓金的男子向媒体反映了此事...[]
&&&&当下,保险业何止一个“乱”字了得。保险产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投保人难以看懂;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绞尽脑汁到处兜售,甚至不惜欺骗销售、误导营销,消费者屡屡“中招”...[]
男子进邮储银行存款变保险 两年一千变成四百
&&哈尔滨市一男子因文化水平低,他到邮政储蓄所存款时,被储蓄所工作人员“忽悠”,存成了保险产品。该男子在取款时,因保险没到期,不但存的钱没得到利息,1000元本金反倒被扣除了400元。
&&&&金先生来到哈尔滨市香坊区的中国邮政储蓄安乐街邮电支局,准备将这笔钱存成活期存款,以便有事时随时可取。“当时一个叫‘张薇(音)’的工作人员建议我存一款定期的产品,利息非常高。我怕工作人员不理解我的意思,我就问能不能想用的时候就取,工作人员说可以。”金龙云说,他寻思即能存下钱,又能得到很高的利息,就签字了&&[]
&&&&“当时存钱需要我确认时,储蓄所工作人员给的单子有好几张,上面密密麻麻的,我也没仔细看就签字了。”金龙云承认,因为他文化水平低,也看不懂,自己有一定责任。“我就纳闷了,储蓄所的工作人员怎么成了保险推销员了呢?我存的钱不但没有利息,就连本金也被扣了一部分&&[]
&&&&据邮电支局负责人讲,金先生当时办理的是银行的人寿保险产品,金先生识字,合同上也都是本人签字确认的,并且退保时也签字了,中途退保就要扣违约金。这事他们没有责任。至于金先生提到的“张薇”这个工作人员,并不在这个邮电支局&&[]
邮储银行“误导率”居高
&&日前,从事个人金融产品分析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银率网发布的2010年度银行业评测报告显示,去年超三成用户表示其在银行有过被误导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邮政储蓄银行以31.94%的误导率高居榜首,高出第二位的银行将近一倍。
&&&&多位受访者均表示,邮储银行对于保险产品的推广确实比其他银行力度更大,让人感觉不太踏实。
&&&&记者走访多家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了解到,在保险驻点销售被监管层叫停之后,邮储银行&风风火火卖保险&的情况确实较过去冷清很多,但是谈及理财产品必提保险的特点依然比较明显,该行客户王先生表示,误导客户的现象可能已经减少,但是如果邮储不给大家一个正面的示范效应,&乱卖保险忽悠客户&的帽子就永远摘不掉&&
&&&&邮储相关人员表示,由于邮储银行营业网点众多,难免会有个别网点出现销售误导的情况,客户经理在销售银行保险产品的过程中,未能将部分保险条款给客户解释清楚,导致客户的不理解,当然也有个别客户经理主观上误导客户。但是,绝大部分营业网点在销售过程中还是严格遵照流程&&
&&&&刘春文到衡阳市粤汉邮政储蓄所办理储蓄业务时,一名自称是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的人走过来,建议刘不要把钱直接存银行,而是存到&特别的账户&,可以得更多的利息。刘年纪大了不清楚情况,被此人忽悠一番后,签订了一大把协议,把钱交了之后才得知,钱并不是存了银行,而是被买了太平洋保险&&
&&&&从2010年5月份拿着活期存折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亲贤街支行取款时发现自己的存款&变&成新华保险后,家住太原坞城路、都已年过六旬的陈家姐妹已经去银行和保险公司协商过三四次了,但她们的20万存款还是无法取出来。而新华保险公司则声称,陈家姐妹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保险的&&
&&&&&我去邮局存2万元,怎么就变成买了1年的保险了?&昨天,来沪打工的朱先生致电本报,称自己在邮局存款时遭受了保险公司派驻邮局的人员欺骗,误买了保险。&老家有急事,我今天去邮局取钱,结果发现自己当初是买了保险了,现在提前拿钱非但没有利息,连本金都要扣掉6%。&朱先生大呼上当,明明是在这里办的业务,现在他们就撒手不管了&&
存款变保险 潜伏在银行里的保险乱魂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保监会正在起草《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拟对保险公司在银保方面如何做好事前销售规范、加强对银行柜面人员的教育培训,如何与银行共同正确宣传产品给予客户足够产品风险提示,如何做好客户信息管理以及事后客户回访等做出规定&&
&&&&省消协工作人员认为,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投诉日渐增多,消费者反映到银行办理的存款最后变成了“保险”。造成存款“变”保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销售人员的误导,将银行理财产品或银行存款与保险理财产品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盲目消费,单纯追求回报,没有认真阅读和了解保险条款&&
&&&&正如专家指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协议存在缺陷。但凡涉及储户资金的转账,由两家机构协议便可实施,那么,储户的知情权在哪里?毕竟储户资金的转移存取,须由其亲自办理或者书面授权银行办理。由此可见,所谓的“协议”直接侵犯的是储户的知情权及资金支配权。有关监管部门曾不止一次提及,银行在代办保险业务时应如实讲明具体内容,让消费者自主作出选择&&&&&保险公司和银行人员之所以会发生误导客户“购买”保险,动因主要来自“业绩”压力。由于相关人员的收入直接跟佣金挂钩,没有业绩就没有佣金。因此上述做法,实质利用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对保险产品进行了“包装”,表面是赠送,实则变成购买。而且,一些银行人员认为反正推销的是保险公司的产品,有事儿找保险公司就行,与己无关,以致愈加有恃无恐
&&&&律师表示,首先,市民要注意银行利率的调整和规定是全国统一制定的,不要有贪图一时利率高的心理,一般办理存款业务各个银行的利率是相同的。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市民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签订的到底是哪种合同,存款办理的是存款单,保险则签订的是一份保险合同,两者的内容和办理的业务都不同&&&&&“这种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沈阳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为这一行为如此定性。记者从沈阳市工商局了解到,开展正规的保险代理业务应当同时持有由保监会(局)发放的《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西华邮政银行:农民存款变保险 存三年红利为负
中国网周口9月5日电(记者 武世友 见习记者 陈宜轩)打着&利息高、收益高&的幌子,利用农户对理财和保险知识的缺乏,西华县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硬是让农户把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存成一张张&保险单&。9月3日,西华县聂堆镇前梁村三十多位村民拿着数百万元的保险单欲诉无门。
邮储存钱变成&理财保险单&
西华县多数农民邮储存钱变成&理财保险单&
10000元存三年倒找保险公司280元
&只要你去邮政储蓄存钱,走到柜台,立即就有穿着邮政衣服的工作人员围上来,给你介绍如何存款利息高、收益多,农村留守在家妇女多数识字少,抱着对邮政储蓄银行的信任,糊里糊涂就听从了,完全没想到要存的款变成了一张张的保险单,遇到有疑问或不同意的就变换各种花样的劝说&
聂堆镇60多岁的村民屈风梅哭诉说:&2012年9月,在外打工的老伴把一年的血汗钱13000万元打到邮政储蓄卡上。屈风梅拿着邮政存折到镇邮政储蓄银行取钱准备家用,被守在柜台前穿着邮政服装的工作人员拉住介绍&高利息,年底分红&的存款业务,让其把13000元全部&存&进去,还承诺一万元一年保底分红500元,三年就可以取出来,存的越多,利息越高。听到这样的&好事&,屈风梅犹豫片刻便存进去一万元,剩余三千留作自用。由于自己不识字,也不知道自己办的是保险,半年后拿给自家的妹妹看方知存的是保险,去邮政银行取钱被告知现在取不出来,想取钱等3年之后。
&坑死人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啥是保险,啥也不说,就说利息高,骗着让我们把钱存进去。说着分红,现在连本金也不让取。&数十位村民拿着不同数额的保险单诉苦无门。
日, 村民王海坤存入邮政储蓄一万元也被&保险&,同年5月份去取钱时,却被告知钱取不出来,想用钱必须申请贷款,用保险单做抵押,还要附加利息,由于急用钱,王家贷了7000元,还利息116.2元。&自家的钱不让取,贷款还要利息,简直是坑害农民啊!&
更有甚者,第一年存了一万元,接着被告知再连续交两年两万才能收益。朴实的村民们便陆续再交上两万元以等&分红&。
而在西华营镇部分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把客户存在存折的款项,买成了保险,告知农户是给他们的存款&上了一个保险&。
东夏乡杨关庙村的李四清他存进邮政储蓄银行三万元,在毫无知情下,由3年期被私自更改为5年期保险产品。
记者走访了西华营、皮营、东夏、西夏、黄桥、爱岗等乡镇,仅仅一个前梁村,据本网记者粗略估算,就有近百户农民存款被忽悠成&保险&,涉及金额数百万元,数额集中在1万元--8万元不等。类似情况在记者走访的数十个村庄均存在,人数不计其数,涉及金额粗略统计超亿元。
农民的存款都被无形中成为保险,儿子娶媳妇的钱、姑娘的彩礼钱、家里的盖房钱、家人在外的打工的血汗钱等等都被存成了一张张不同类型、不同数额的&保险单&。
据了解,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所有代理保险的金融网点必须设立保险专柜,并设醒目标识。然而,记者在西华县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并未发现任何保险专柜醒目标识。
保险单不&保险&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村民被&保险&涉及人寿保险金鼎富贵两全保险、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国寿鸿富保险等多个险种,而这些保险均为&分红型&。
对此,专业人士特别提醒:分红型理财,本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理财的话一定要慎重考虑。
究竟这些&被保险&的农民是否了解该保险性质?几年过去了,&保险&村民们是否&分红&了呢?
&2010年4月存入5万元,当时只说一万元每年最低保证500元,三年后最低收益7500元,今年6月份,我取钱时,三年来利息仅470元,远不如银行利息高呢,更不用说收益高,利息高了。&聂堆镇前梁村的村民马某一脸苦相。
该村的赵富云家,从2009年开始存钱,陆续存入6.6万元,至今没有得到任何收益。
村民郭军社2010年陆续被保险4.6万元、皮营乡北曹村村民张玉华2012年5万元&保险&至今都未&分红&。
&谁知道是保险,更不了解啥是保险,怎么会投资这种东西呢,再说,真要买保险,也会去保险公司买。&
显然,农民对该理财保险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理财投资,对他们而言,唯一诱惑便是邮政储蓄人员&高利息&的口头承诺。
当地邮政局表示完全合法
对此,西华县邮政局纪局长称,邮政局具备代理保险的资质,是国家允许的合法机构,&我们也有自己的理财产品,购买者只要当时在保险单上签字了,就证明当时购买者是同意的,不存在欺诈的行为,这不是我们邮政储蓄银行的责任,就是将来告到法院,这个官司购买者也打不赢。&
农民存款&被保险&涉嫌欺诈
专业人士介绍称,寿险消费误导是指寿险公司或银贷工作人员或其保险代理人为达到推销产品、引诱投保的目的,通过欺诈误导行为,使投保人对保险产品或保单利益形成错误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违背真实意愿进行投保的行为。
对此,河南省消协人士表示,通过夸大保险产品收益,有意混淆存款与保险理财概念等对客户进行误导,形成消费误导,消费误导也属于一种变相欺诈行为。
河南博正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打着为农民服务的旗号,利用农民对银行的信任,以及农民文化知识欠缺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弱点,忽悠甚至欺骗农民买保险,在保险推销过程中回避风险、规避不利条款、程序不合规、混淆合同主体等,属于对客服进行消费欺诈。同时,分红型保险实质上是一种风险投资,以农民存款保险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银行风险嫁接。
对此,中国网将继续关注。
保险行业迎来了发展历史上最好的光景,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亮...
保险行业迎来了发展历史上最好的光景,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亮...去邮政储蓄银行存钱 4000存款被忽悠买了保险
   针对银保销售的问题,几年来,本报做过许多篇报道,提醒了很多次,储户们要警觉,分清楚保险与普通存单之间的区别。时常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保单来报社找记者,悲伤地说,明明办的存款,不知怎么的就被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忽悠”成了保险,只有徒悲伤。
  这次,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上,再曝银保销售的问题,并指出邮政储蓄银行以高误导率排名第一。此事再次引起本报的重视,储户或许会被骗,但那句名言说得好,“你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储户终将用脚投票决定他们的去留。
  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但在入驻银行的保险业务员一番“建议”之下,竟然稀里糊涂地买了保险,一些市民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
  4000元被忽悠买了保险
  案例一:2009年,陕西的侯师傅像往常一样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准备将自己辛苦积攒的4000元存进银行时,银行大厅内一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走过来,了解到侯师傅要办理存款业务时,悄悄地将他拉到一边,说现在有一种高利息存款方式,只需存款三年本息一次性取出,一年也可以清利息,却只字未提说是办理保险业务。
  65岁的侯师傅被说得很心动,当时就办理了这项业务,因为上了年纪眼睛看不清楚,也没仔细查看票据。
  直到去年11月,侯师傅接到电话,说他需要继续缴纳4000元,侯师傅以为是银行让他去领取利息,一打听,才发现自己办理的并不是存款业务而是保险,此刻他才意识到向他推荐购买的人根本不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为此,侯师傅多次找保险公司,要求退掉这项保险业务,但保险公司一直没有给出正面的答复。
  案例二:2009年10月,市民高师傅本来要到银行将自己的工资转存,正当他将卡递给工作人员时,被大厅一位穿制服的女工作人员阻止,并在其劝说下,高师傅购买了一种据说年利率是9%还可以分红的保险产品。今年高师傅急用钱时才发现不仅本金取不出来,而且不存在9%的高利率,最终他只能拿到90%的本金。“我们到银行就是存款的,谁想到银行大厅内的这些人是银保员呢,况且他们只字不提是保险,这才是真正的骗人呢!”
  律师:存款不需要合同
  律师表示,首先,市民要注意银行利率的调整和规定是全国统一制定的,不要有贪图一时利率高的心理,一般办理存款业务各个银行的利率是相同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市民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签订的到底是哪种合同,存款办理的是存款单,保险则签订的是一份保险合同,两者的内容和办理的业务都不同。
  另外当不明身份的工作人员介绍业务时,一定要认清楚其身份,可以从佩戴的工作牌、出示的工作证中了解身份。
(责任编辑:姜炯)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atm机存钱步骤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