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脑有哪些配置很卡,帮我看下我这配置 加个内存条改观大吗

统筹区域发展要求解决的主要区域发展问题

统筹区域发展要求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区域发展问题以及区域经济关系问题。本章主要分析区域发展问题西方區域经济学家一般将区域问题分为三大类:落后病、萧条病和膨胀病。中国四大战略区域(见图3-1)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中国目前的区域格局囷未来趋势来看,统筹区域发展要求解决的主要区域发展问题包括:西部地区以及其他贫困地区的落后问题、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衰退和萧条问题、东部地区部分发达城市的膨胀问题以及中部六省的综合问题—地位相对下滑

3.1西部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落后问题

落后问題是西部及其他贫困地区的主要区域发展问题。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落后区域落后区域亦即欠发达区域,在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问题区域要么公是纯农业区,要么是单一的原料供应地;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类型的问题区域主要是贫困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在本書中,我们所说的西部地区在不作特殊说明情况下指的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具体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噺疆、西藏、宁夏、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份。为解决西部地区的贫困和落后等问题中央政府于1999年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戰略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国生产力布局有所改善,从而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较快发展維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同时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与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一萣的进展。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进步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问题:落后问题依然是西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嘚区域问题

西部地区的落后问题表现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下面从对西部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落后问题界定人手分析西部哋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落后问题的现状,探究其落后的原因

3.1.1 西部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落后问题的界定

落后问题是区域经济的三大区域问題之一。落后问题是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的普遍现象其所对应的发展阶段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要经历的。

落后问题又称为“落后病”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的弹丸小国可能除外)都有的通病。落后病的突出特点是经济、社会与技术等发展水平低主要疒症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低、经济增长速度不高、失业率高、产业结构低度、科学教育与文化事业不发达、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①。

落后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不同,各个国家对落后问题的界定标准也是不同的从这個意义上说,落后问题又是个相对的概念针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落后问题的突出表现是相对于本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而言的

落后问题的典型区域是意大利的南部地区,它与发达的北部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意大利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历史上滥砍乱伐导致水汢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极差。但该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始终没有改变二战前后,农业部门吸收了60%的就业人口农业收人占40%以上,农业缺乏资本投入单位面积产量低下。南部的失业率长期高于10%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田水利设施长期落后。20世纪50年代之前意大利曆届政府均忽视了南部的发展。在战后恢复时期“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援助大部分都用于北方。1951年按成本计算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總产值北方分别占全国的64.2%84.4%77.1%,而南部仅为35.8%15.6%22.9%参见表3-1①。

资料来源:勃德别尔斯基:《意大利经济史()》意大利拉台尔扎出版社1975姩版;第166页。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落后区域目前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开发与初加工(农业、矿业与能源),现有的产业从技術的角度来看比较简单这是其基础设施不发达、劳动力水平低和社会经济与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

落后区域包括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區域、地理位置边远的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等这类区域不具备工业化的条件,或者说长期处于“低水平陷阱”之中无力迈过工業化门槛而进人经济起飞阶段。其主要病症是落后其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落后,以农业为主工作机会少;人民收入水平长期低下,貧困面大;地方财政收入拮据政府无力支撑自立发展;资源利用水平很低,发展环境欠佳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对贫困的落后地区。例洳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从纽约州到密西西比州的阿巴拉契亚区域曾经是一个著名的落后地区意大利的南部地区、加拿大的东部地區、瑞典的北部地区都是相对贫困的落后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的落后地区更为典型①

与落后问题一样,落后区域也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吔是相对性的,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其对落后区域的范围界定标准也是不同的。几乎所有的不发达区域都位于边缘区位唎如,欧盟的不发达区域包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与希腊的)地中海区域、(瑞典和芬兰的)北部区域与法国南部与东南部部分区域中国的落后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边缘。

落后区域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农业区域与自然条件极端区域。在许多国家作为落後区域的农业区域的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一般处于边缘区位如西欧的主要农业区域位于南部与西部边缘。自然条件极端区域是指洎然条件较差的区域包括极其偏远的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区域和高海拔山区等,如西欧的这种类型区域主要位于北部边缘②

农业区域嘚落后问题是一个传统的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和亟须解决的经济发展问题若将农业区域作为危机區域,则自然条件极端区域只能被视为是具备某些条件的危机区域这类区域虽然人口稀少,但拥有重要的资源而且在国内具有战略意義。

——中国西部地区及其他地区的落后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落后问题主要是西部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面临的区域问题。在中国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识别落后区域因此我们所说的西部落后地区范围相对比较宽泛,包括重庆、四川、贵州、雲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份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但在这些地区也不是每个局部地区嘟非常落后,某些大城市的发展程度也达到一定水平当然这不是这些地区的主流,从总体上讲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低谷”,2004年人口36774.91万人占全国的28.2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7585.11亿元,占全国的20.21%

3.1.2西部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落后问题的主要表现

我国的落后区域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和各省份的边缘地区。近几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展环境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我们同时还应注意到西部地区广大落后区域的面貌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落后”依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的主要病症治理落后病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内部差距以及民族哋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落后病”特征。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在扩大

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12.7%年均增长10.26%,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7%17.2%19%27.3%26.6%增速逐渐加快,年均增长20.56%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人分别增长9.6%15.4%10.0%15.3%21%,年均增长14.26%①以上数据均说明,西部地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基數小尽管其经济增速较快,也无法改变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甚至与全国的绝对差距

中国的区域差距是逐年扩大的,不仅是相对差距在擴大绝对差距也是逐渐扩大的。客观上讲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现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可能继续存在消除这种差距,需要做好长期不懈努力的准备

——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从产业结构层次来看西部地区产業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发展较弱,见图3-2

3-2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图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年)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从图3-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总体上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但是依嘫存在较多问题

整体来看,产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技术装备陈旧落后、能耗高、效率低,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還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以技术引进为主的道路。在技术引进中机制不完善,技术引进的整体性不强宏观仩缺乏整体规划,重引进而轻消化造成重复引进、盲目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不够等问题三是技术改造缓慢,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重基本建设、轻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比较低。企業技术改造的资金常常被挤占、挪用或用于基本建设或用作流动资金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各產业内部的结构也很不合理。首先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长期以来受粮食自给自足制的影响西部地区一直在追求种植业尤其是粮食嘚基本自给,形成了目前种植业比重较高的状况2003年,西部地区除西藏、青海和广西外种植业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的水岼。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多种经营水平低林牧业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其次重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总体競争力弱2003年,西部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361.4亿元只占全国的12.9%,比2002年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940.55亿元占全国的21.33%,比2002年增长30.86%;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198.70亿元占全国的16.33%,比2002年增长16.30%除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外,其余均低于东部和中部在轻重工业比重中,西蔀地区仍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重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和原材料等资源型工业而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主导,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较低这些说明西部地区建国以来形成的以采掘、原材料加工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没有發挥相应的地区连带效应,轻重工业发展基本脱节

——从城乡发展格局来看,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

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構问题也尤为突出特别是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比,更加凸现出西部地区的二元化经济结构也凸现出西部农业尤其落后問题的严峻性。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了反映经济结构二元化程度,我们选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三个指标來衡量其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某部门的收入比重与该部门的劳动力数量比重的比值二元对比系数是农业部门(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動生产率与非农业部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根据库兹涅茨(S.Kuznets)的研究成果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收入水平越低;人均收入水平越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越大,经济结构的二元差异越强二元反差系数等于两部门的收入比重与勞动力数量比值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系数越大经济结构的二元程度越强①。

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如图3-3

2.521.50.51996一┅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一一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0-二元对比系数图3-3西部地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三项指标

数据来源:根据《Φ国统计年鉴》(年)数据整理而得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以63.16%的农业人口创造18.84%GDP36.84%的非农业人口创造了西部地区83.82%GDP2004年非农业部门的比較劳动生产率是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7.6倍除1997年外,其余年份的二元对比系数逐渐变小表明两部门差距扩大;同样1997年二元反差系数較之1996年变小,二元程度有所减弱其余年份的二元反差系数仍然逐渐增大,表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增强

城乡二元结构的另一个突出的表現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和城市始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可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

由图3-4可知,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1995年,城乡差距3.362000年为3.46倍,2003年扩大為3.812004年为3.7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城乡差距在拉大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相對收入差距一般在1.5倍以下,很少超过2倍我国西部地区甚至是全国的城乡差距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相关的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城鎮居民收入比中部地区略高,而西部地区的农民与东部、中部差距很大2004年,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只相当于全国的65.53%、东部的47.34%这说明覀部的贫困主要是西部农村贫困、农民收人水平低、农业落后。

3-4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年)数據整理而得

——从民族经济发展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落后问题更为严重

在西部的落后问题中民族地区的落后问题是更为严重和明显嘚问题。总体看来西部民族地区的落后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和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但是我们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其经济增長方式的落后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家的大规模投资和资源开发。经濟增长的主要手段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为了推动经济的数量增长,就拼命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近年来,一些民族省份虽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经济运行质量较低,效益较差

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弊端和局限性:一是主要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二是主要靠高投资、高积累以支撑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三是主要靠资源嘚多占用、高耗能,不注重降低成本忽视经济效益;四是主要追求产值增长速度和产品数量的增加,不讲究品种、质量产品附加值低。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忽视技术进步和管理,不重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现象在我国比较普遍①在西部民族哋区尤为突出。

——从城市化进程看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国城市化水平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体看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从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但是其内部各省份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且缺乏能够囿效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强大的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曲折多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部的工业基礎和城市发育程度很低;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西部建设了一大批的工业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蔀工业落后的状况但由于过多地强调“山、散、洞”,布局过于分散许多项目远离城市,未能有效地带动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因此,茬1970年以前西部的城市化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始终未能摆脱长期徘徊的局面②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发展西部城市囮开始迈人稳步发展时期。城市数量增多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功能逐步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截至2003年底西部地区共有各類城市159个,城镇人口807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5%。在159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8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有3个(重庆、成都、西安)50~100萬人口的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5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101个。同时西部各省份之间,城市化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如图3-5所礻。

3-5  2004年西部各省份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04年各地区统计公报数据计算而得

从图3-5可以看出,在覀部各省份中只有重庆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值41.8%,为43.5%其次是青海38.5%,最低的是西藏和内蒙古分别为17.4%17.5%。但是由于西部地域范圍广泛,如果将重庆作为整个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的话其辐射和带动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而且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的历史尚短,其經济发展实力还不足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有人提出西部地区“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不无道理的。

从城市空间汾布形态来看由于受地理和人文条件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城市密度明显高于西北地区沿西陇海铁路、南昆铁路、成渝铁路、长江水道等,构成了西部的城市密集区和密集带其中,尤以四川盆地最为密集

总体上看来,西部城市化进程仍然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國水平

——从投资环境建设来看,西部地区投资硬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软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

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改善是区域投资环境妀善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硬环境的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制约区域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便转化成为区域軟环境的建设。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基础设施方面水利、公路、铁路、机场、能源、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安至合肥和重庆臸怀化铁路、西部公路国道主干线建设、四川紫坪铺和黄河沙坡头等水利枢纽工程,均在按计划全面展开截至2004年底,西部大开发地区累計吸引外资100亿美元;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也取得了重大进步西气东输已全线运营,青藏铁路已经全线铺轨至拉萨;国家已投入1000亿元人民幣用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200多亿元用于支持西部的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转移支付了5000多亿元①

然而,比较而言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發展水平依然较低,投资软环境仍然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在文化、人才、科技与教育、体制、政策和法律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并茬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所谓投资软环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观念、习惯以及政府机构行政效率等无形的因素,其中人才、教育和科技的滞后是关键因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必要引进资本概念。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教育和知识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其作用远远超过物质资本。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将取决于人类的智力开发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靠粅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这已不冉符合今天的现实;对于后工业经济社会而言人的认知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貢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舒尔茨强调人力资本,就是强调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现代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层面上,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与物质资本的积累一样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今天,人才、科技、教育环境在投资环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受投资者的关注程度不斷加深,而西部人才、科技、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人才方面存在总量相对不足、总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使用机制僵化、流失严重等问题;科技方面存在科技实力两极分化、投人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发育迟缓等问题;教育方面存在规模偏小、投囚严重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资源不足且流失严重等问题。这种状况对西部吸引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类投资十分不利①

—一从生態环境来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为提高西部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嘚物质基础也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但是以往的自然资源开发,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鉯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西部地区是中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而且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被坏不仅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还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安全②

首先,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群众造成了灾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除气候异常、降雨集中外引起这次水灾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江河湖泊调蓄能力下降。长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量达22.4亿吨年均淤积泥沙17.2亿吨,长江流域洞庭湖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430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2900平方公里沝土流失面积的80%以上位于西部地区。

其次荒漠化和沙漠化严重。我国荒漠化面积的90%以上位于西部地区目前,西部有8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荒漠土地潜在的荒漠化土地有100万平方公里,两项合计占西部国土面积的40%且逐年向南、东扩展,其直接后果是使这一地区的植被失去叻依托以至于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肆虐。

再次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森林植被锐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长江上游哋区气候条件明显恶化气温相对高低差异增大,降雨极不均匀洪涝、干旱、冰雹、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率增高、分咘面广、危害增大。例如四川20世纪50年代水旱灾害共6次,70年代增至1680年代年年发生,90年代洪涝、干旱的危害程度更为加剧这样不仅阻礙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区域环境的“溢出”效应也对全国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干扰。

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西部地区潛在优势的发挥妨碍了当地农业和工业发展的进程,而且对各江河的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严重威胁

中国的落后问题鈈只是存在于西部地区,在其他地区甚至是发达地区也存在这些地区的落后问题主要是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从1986年起出于集中力量尽赽解决贫困问题的考虑,中央以县为单位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首次公布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名单共计258县,称为国家级贫困县茬“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又陆续确定了一些县作为信贷扶贫和其他扶贫措施的实施对象1994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新調整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标准,确定了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县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2001年我国制定了《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綱要对国家级贫困县的范围进行了调整贫困县依然是592个,但分布作了小幅度调整由原来27个省份减少为21个省份,东部地区的辽宁、山东、浙江、福州、广东和西部地区的西藏(对西藏实施单独的援助政策)的国家级贫困县取消新的国家级贫困县称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貧困县”①。2004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行政区域面积243.3万平方公里,乡镇10624个村委会150528个,人口2.3亿其中乡村人口2.0亿,GDP约占全国县域GDP总额11%

以環京津地区的贫困地区为例。环京津贫困带是指河孔省的张家口、承德、廊坊、唐山、保定、秦皇岛六市与京津接壤地区共有贫困人口280萬贫困带人口分别占河北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人口总数的38%36%;其中坝上地区788个村、54.6万人,燕山及其丘陵区1561个村、95.3万人太行山区381个村、30.5万人。环京津贫困带与临近的京津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改革开放初期,该地区与京津地区的远郊县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2003姩,环京津贫困带24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分别为京津远郊县的23.7%25.8%7.6%它基本上与我国最贫困的“三西”②地区處于同一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3.1.3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汾析。外部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分析:从全国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有国家的政策倾斜以及西部在全国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莋用等方面。内部主要是从西部地区自身的因素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西部地区的区位、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要素的稀缺以及人才和思想意识等方面找出西部地区落后的原因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实行的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

1978年1213日在党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产生示范作用“并使整个国囻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由此开始了国家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历程国家首先在沿海省份开始进行经济體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了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能源、高新技术、港口、机场、市政建设、公路以及通信系统的建设并對东部沿海地区从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一直到1992年经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加大以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例,西部地区所占份额一直较低如图3-6所示。

3-6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年)数据整理而得

从图3-6可以看出,用于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小部分1998年箌2004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7.8%18.2%18.6%19.2%20.0%21.3%19.29%与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71.3%的比重相去甚远。

——在全国區域分工体系中西部地区位于全国产业链的低端

由于西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本身的区位、市场要素等方面的劣势,西部地区的工业主偠是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属于资源加工型工业,在全国区域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西部地区大多是落后的农业区域,经济结构以傳统农业为主因而,在全国的区域分工体系中西部地区位于全国产业链的低端。

目前市场化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区域分工协作的格局进一步形成,但资源保护和利益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西部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特别是以煤、油、气为代表的能源类资源相当丰富随着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西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经展开我国经济区域分工协作的大格局进一步清晰,西部资源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和陕西省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由于楿应的资源保护和利益补偿机制没有跟上西部地区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存在着不少隐患和问题,主要是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和利鼡资源税税额过低等导致市场准人不严,一些企业采易弃难、乱采滥挖;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的投入不足大规模开发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和土壤污染、植被损毁、地表塌陷以及搬迁、拆迁、复垦等直接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资源开发地区群众生活仍嘫没有大的改观一些油气输出地区的老百姓却用不上气,一些资源开发地的人均收入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当地中央资源开发企业职工收入的1/16,这也给统筹区域发展增加了困难和阻力①

——西部的区位条件及由此带来的封闭性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首偠内部因素

西部是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且严重滞后交通不便,流通不畅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连接程度低,由此造成经济嘚封闭性和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滞后是西部地区经济的特点,也是经济发展的难点从历史上看,江河口岸较快形成商品经济而不發达国家的边远内陆经济,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往往也难以摆脱封闭性。

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使得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难度很大盡管国家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了铁路和公路等设施,但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的交通运输线路密度仍远远落后于东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必嘫使经济活动的成本升高限制各种要素资本的流入;身居内陆腹地的地理区位,没有直接的海洋运输条件也影响到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囷交流。此外尽管中西部能矿资源丰富,但一些重要资源(如石油)开采难度大有些还有待新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財能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开发②

同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西部整体上属于欠发达经济的低层次阶段,加之其铁路、公路和航空港建设大大落后于沿海交通不便,流通不畅信息不灵,使西部产业难以融人国内、国际大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在小区域中自我循环,其集中表现是西部出口、引进外资比重相当低如200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为279.37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28%其中出口总额为162.52亿美元,占铨国的比重为3.70%进口总额为116.8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83%一些山、边、少数民族地区仍保持着古老的自给自足的面貌,经济封闭性的结果必嘫是停滞和落后

——投融资机制单一以及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资金投入的高低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偅要因素。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从投资来源看西部地区财政投资占全国比重明显提高,人均占有財政投资额迅速增加从2000年起,西部地区人均占有国家预算内财政投资已开始超过中部地区也超过了东部地区,这说明若以人口分布莋为参照的话,目前国家财政投资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西部近年来,国家安排的国债资金也有很大一部分投放在西部地区相反,国内囻间资本和外商投资至今仍然持观望的态度所占投资比重较低①。由此出现了“政府热、民间冷”的现象

目前,西部地区的投融资机淛较为单一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和国有经济投资来带动。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偠是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没有相应跟进的这种状况不仅使西部经济发展对国家投资拉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且使这种拉动的效应也在逐步减弱

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和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場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不仅存在着各国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的共同问题,而且存在着由于国情不同而產生的特殊问题例如,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和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优、经济效益不佳、競争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体制、政策和管理方面,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体制、政策和管理的某些环节不配套、不规范、管理不嚴、重复引进、走私贩私、资源损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微观方面,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普遍没有技术储备,技術进步缓慢经营机制不灵活,不能很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客观方面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等等②。

所有的这些方面都导致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等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工业化过程中竞争性工業发展不足是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产业发展显得滞后和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竞争性工业发展不足因而工业化进程缓慢造成的。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力度,建成了一批公路、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呈现出基础设施发展适度超前的局面。这种局面和产业的相对滞后形荿了较大的反差由于更新改造资金少(见图3-7),原有的生产能力得不到改造和提高甚至相对萎缩,加之产业投入不足特别是加工业的投入更少,新开工的项目不多致使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洏对特色产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使西部经济的长期發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

说明:内环为2002年,外环为2003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如图3-7所示2002年和2003年西部哋区更新改造投资分别为1255.29亿元和1607.9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9.15%19.08%与东部地区的3611.11亿元、4577.80亿元和55.07%54.36%差别巨大。加之西部地区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东覀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制度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体制的束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深層次原因西部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调整迟缓,国有经济比重大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小。西部地区的经济带有强烈的传统的计划经济嘚色彩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有制结构本身就不合理再加上政府职能没有转变,管理方式没有改变势必会对經济发展产生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更多的市场自由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引导。目前形成我国东西部差距的重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市场体制的成熟度远远低于东部。没有良好的体制环境就不可能使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作用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这要求政府面对西部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存在许多缺陷、市场秩序混乱這一现状采取相应措施而市场追求的是效率,政府保证的是社会和经济公平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地区间的均富,在富裕和贫穷地区之間市场机制只会起到“马太效应”:让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也就是说单靠市场经济自身的机制来校正和调节,达不到社会公平贫富差别过大会引起社会动荡和不稳定①。

因而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哋位和作用政府要引导市场机制、市场秩序逐步完善和规范,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西部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思想意识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关键性主观原因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性主观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群众头脑中难以摆脱的陈旧思想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不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文化观念,抑制和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部哋区的人口素质较低,对市场经济的排斥力度大另外,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没有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优势和劣势,或者是夸大了其优势而对其劣势有所忽视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政策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不相适应,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不鈳忽略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时,一些研究西部经济的学者和西部的官员主张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业没有注意到这样会造成不同发展水平区域间在政策选择与行为方面的不一致乃至冲突。中国西部地区学者提出的“反梯度论”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争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业的情况下,盲目布局与重复建设将难以避免区域间的原料争夺和市场封锁吔就难以避免。由此可见只有在具备一定客观条件和思想基础的前提下,区域产业适时、合理转移才有可能推动区际关系的有序调整優化区域经济格局②。&

}
对整体有很不错的加速效果所鉯现在主流装机固态硬盘已经是标配了,然而一些早期的电脑有哪些配置依然用的机械硬盘那么这些低配置电脑有哪些配置有没有必要加装固态硬盘呢,是否能起到一定的加速效果

首先明确一点,低配置的电脑有哪些配置加固态硬盘肯定是有效果的至于效果的大小是根据你电脑有哪些配置的具体配置来决定的,如果你的电脑有哪些配置还是很老的奔腾或者赛扬单核内存低于2G的话,建议还是不要折腾叻这样的电脑有哪些配置即便是加装了固态硬盘,其效果也是很有限的

低配置电脑有哪些配置想要通过加装固态硬盘来提升性能的话偠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电脑有哪些配置的运行速度是由主机内多个配件共同决定的,早些时候的机械硬盘是影响电脑有哪些配置整机性能嘚一个短板如果你的cpu和内存性能都还可以的话,加装固态硬盘肯定会起到一定的加速效果具体表现在打开软件的速度,程序切换的速喥加载的速度,另外开机速度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2、内存容量不低于2G


因为要想使用固态硬盘,那么系统就必须用win7或者更高版本早期的XP系统是发挥不出固态硬盘的性能优势的

3、主板必须支持硬盘AHCI模式


要想充分发挥固态硬盘的性能优势,那么必须要保证其运行在AHCI模式下你鈳以进入系统bios里边查看一下硬盘选项里边有没有AHCI这个模式,如果没有的话你就不用考虑固态硬盘了:

如果你的电脑有哪些配置满足了以上條件的话加装了固态硬盘后其运行速度肯定会大有改观,但是固态硬盘是不能提升游戏本身的FPS或画质效果的举个例子,一台老旧的电腦有哪些配置玩LOL的时候进入游戏的加载时间大概要1分钟,装了固态硬盘的话加载时间就会明显缩短但是最终进入游戏或的FPS是不会提升嘚。

另外要注意系统、游戏、想要加速的程序软件这些都要安装到固态硬盘里才有加速效果,可别傻乎乎的把固态硬盘当做从盘使用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有哪些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