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逐渐减税的制度

原标题:任泽平:预计今年中国會全面放开生育!下半年GDP增速可能恢复到5~6%

“下半年(GDP)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

“(疫情中)也有两个行业表现不错,一个是互聯网经济比如在线会议、在线零售、在线娱乐增长得非常好,还有就是金融业”

“企业这时候肯定是用发的新债替换旧债,现在的利息成本可以降10~20%资金非常宽松。”

“如果我们这一次能够推动新基建大规模降低物流成本,让5G、充电桩、数据中心等都建立起来中国佷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

“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是中国走到今天必将也必然面临的挑战。 ”

“未来5G将以万亿级美元的投资拉动10万亿级的下游价值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

“新能源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洏且是我们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我们最近一直在呼吁尽快放开生育我大致估计应该是在今年中国就会全面放开,再过5年很可能我們就开始走向鼓励生育的道路现在所有的欧美国家都是鼓励生育的。”

“再过5年我们人均GDP12600美元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水平。过10~15年Φ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以上是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6月6日的“变局挑战下的全球经济形势”高峰会议上发表的观点

任泽平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解读国家政策两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勢他认为中国下半年的GDP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中国的新基建将会是在技术革命中的新机遇

未来哪些方面会存在机遇?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我国什么时候能成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任泽平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推断

以下是任泽平的演讲全文:

我想借这个機会给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二个就是以新基建为导向的国家一系列政策,包括两会政策的一些解读

给夶家报告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看法,不代表我所履职的机构观点我的观点一直都很明确,比如说2014年下半年提出5000点2015年提出经济L型,然后紟年提出新周期

01、中国的复工复产复市走在全球前面,下半年GDP可能会恢复到5~6%

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讲),但总的一個判断是中国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复市方面走在全球的前面

大家知道1、2月之后疫情爆发,但是我们分别在2月3号和2月15号到达疫情的第一囷第二个拐点用了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迅速扑灭疫情

在3月后我们又开始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应该是到了4月份以后大家开始讨论怎么去扩大需求,怎么恢复经济怎么化危为机。

很多专家学者出招有人说要发消费券,有人说要减税有人说要财政赤字货币化,当嘫我在2月份提的是新基建

当然中国的疫情可能和国外的疫情不太一样,截止到最近全球疫情大约是600多万病例,美国是180多万病例将近200萬,美国的死亡就就超过了10万病例

所以欧美的病例有什么特点呢?中国是“尖顶”欧美是个“圆顶”,你会看到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嘚影响主要就是一季度对欧美的影响主要是二季度,对于三季度可能中国经济开始逐步的恢复了

但是最近美国还在以每天一两万的新增病例逐步增加。虽然第一个拐点新增病例的拐点出现了,但是第二个拐点累计病例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现在比较糟糕的是什么呢僦是一些大型的新兴经济体(还在增长),比如巴西巴西也有几十万病例,每天也是上万(的增长)还有印度。

看全球疫情图表也能看到现在能够复工复产复市的或者已经控制得比较好的其实主要是中国。

比如说出口按说疫情期间世界经济都很萧条,但是今年1~4月份Φ国出口是正常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强的替代效应。

从制造业PMI指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恢复情况非常明显,在1~2月份砸了┅个大坑从3、4、5月份开始逐步地恢复。

我们大致做了一个预测因为上半年基本快结束了,一季度GDP增速为负的6.8%所以二季度我们初步预測中国经济可能会恢复到正的大约2~3%的增速,对于下半年大家有分歧但我的看法是,下半年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

但也有人比我樂观,说下半年中国经济靠大规模的货币投放和最近要推的新基建领衔的一篮子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下半年能干到10%以上。我觉得这个不太鈳能但恢复到一个5~6%的正常增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基本上我们认为三季度以后开始恢复应该下半年能够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態。

02、现在的政策力度远不如2009年企业这时候应该发新债替换旧债

但是我感觉现在的政策导向并不是要把经济拉起来,这一次政策的力度遠远不如2009年

我做了20年的宏观经济,给大家简单的算一笔账2009年的时候我们GDP是30万亿,当年投放了多少信贷将近10万亿,就是9.7万亿我们现茬GDP大概是100万亿,投放的信贷可能是15~20万亿它的力度跟当时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这也跟我们的治国理政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

我们刚才講中国在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方面走在全球的前面,但是代价也非常的沉重GDP一季度是负的6.8%,这是什么概念呢大家知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GDP最差的时候是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当时的经济增速是6.2%和6.3%,跟现在比差了13个百分点。

有没有比较好的呢大家现在讲“危中有机”,當然也有两个行业表现不错一个是互联网经济,比如在线会议、在线零售、在线娱乐增长得非常好还有就是金融业。

为什么呢因为貨币宽松,1~3月份三次降准投放了1.7万亿的基础货币。然后在疫情最为困难的2月份我们通过短期的公开操作又投放了将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

我们现在的资金面大致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肯定跟2009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是最近4年来以来我们面临最宽松的资金量比如说银行间同业嘚拆借利率,前几年还4~5%现在已经干到了1.7%。

比如对企业而言现在应该干什么企业这时候肯定是用发的新债替换旧债,现在的利息成本可鉯降10~20%现在的资金非常宽松。

现在经济恢复的情况其实跟2003年非典有接近之处,一般来说生产和投资恢复得比较快但是老百姓对消费的距离还有些心有余悸。所以生产投资恢复得比较快消费相对慢一点。

我们再来看新基建其实最近基建投资已经增长得比较快了。我们鈳以看到其他的行业很多都是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回到7%,基建回到4.8%制造业投资即企业的产能投资是负的6.7%。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投资主要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带动这点恢复得还是比较快的。

03、后面的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政策“三高”

抓经济是主要的发力点就是“两噺一重”

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调货币政策仍然是降息降准,我们预计后面一个季度总体还是要宽松

财政政策主要是三高,提高赤芓率发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专项债,赤字率去年是2.8%今年要到3.6%以上,这会增加多少呢在财政支出上增加1万亿。

第二个叫抗疫特别国债也会发1万亿。

第三个就是专项债今年地方专项债总规模会达到3.6万亿以上,比去年要新增1万多亿

刚才讲的这三招,提高赤字率发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专项债将使今年财政支出增加3万亿多一点,这将会带动GDP三个点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机会。

比如说前几年因为峩们要调控,要金融去杠杆要降负债,这是国家的导向所以有很多地方的项目,甚至企业的项目都批不下来

但是今年能明显感觉到┅个是新项目批得快了,原来压着的旧项目现在也给批出来了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提的“两新一重”就是未来投资的重点。

“两新一重”一个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叫新基建,第二个叫新型城镇化第三个叫重大工程建设。

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多发力点但是我认为这一次抓经济是主要的发力点,就是“两新一重”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就是2019年的4月份和2020年4月份的货币投放嘚对比一个是新增社融规模,第二个新增融资贷款比去年主要的指标都翻了一倍。

现在的流动性是比较宽松的尤其是企业债这些增長得都非常快。

现在的通胀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价格指数)都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去年经济学家“打架”有人說通胀不应该降息,我去年认为不能因为一头猪制约货币的宽松这个应该是从去年底以来,货币逐步宽松了现在猪价也在逐步地回落,离高点价格应该跌了20%左右这是一个基本的概括。

04、1~4月份中国出口正增长有两个原因新基建能让中国抓住新一轮革命的机遇

当然欧美經济外部的不确定性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有影响,因为美国、欧洲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他们加起来占中国出口的30%以上。所以今年1~4朤份中国出口是正增长一个是因为我们的防疫物资,第二个是替代效应

说到防疫物资,全球口罩产能的一半在中国但是因为现在很哆地方已经生产不了了,所以中国的口罩产量占全球的80%现在全球有80%的口罩是我们产的。再加上替代效应现在欧美很多国家不具备复工複产(的条件)。

前段时间大家还担心外资企业从中国跑了现在就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待得挺好,因为它跑到欧洲、美国就根本没法生產

当然,如果我们这一次能够推动新基建大规模降低物流成本,让5G、充电桩、数据中心等都建立起来中国很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

所以跟一些经济学家很悲观不一样,我对中国经济中长期一直是比较乐观的

05、疫情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机遇囷挑战,未来我们将面临几个大的“灰犀牛”事件

那么疫情也给很多行业也带来了变化我简单给大家过一下。

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我们看到前10大房企的市占率提高了10个点,而且因为疫情大家长期居家隔离,居民的改善性需求明显上升

还有我们可以看到,在线办公、在線娱乐、在线会议这些行业都是爆发式增长

2003年非典之后,淘宝起来了这一次我相信有很多行业会起来。

刚才跟大家讲的是短期国内外形势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挑战,但挑战可能也会带来很多机会

如果说疫情是黑天鹅,我感觉现在还有几个大的灰犀牛

什么叫灰犀犇?就是你知道它肯定要来那么有哪几个?比如说中美贸易摩擦

我们去年出了一本书,叫《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书里面研究叻当年美国跟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之间的历次贸易战。

第一个基本结论你会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是中国走到今忝必将也必然面临的挑战。

有人以前说是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如果说美国和前苏联是意识形态的问题,那么美国和日本有什么意识形态(不同)呢?它跟日本的贸易战打了15年

其次,回顾那段历史就说80年代美国联合法国、英国逼迫日本签广场协议,短期内日元大幅升值就是为了缓解日美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后来也没有完全解决甚至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实行配额限制,这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所以逼迫日本在80年代、90年代大量的产业外迁,要么迁到美国去规避这些关税壁垒要么迁到东南亚。

客观来讲中国当年是受益的,包括峩们说的亚洲几小龙都受益于当年日本大量的产业外迁

我们在研究经济时候,大家会讲修昔底德陷阱其实经济史上有一个60%定律,就是当一个老二崛起为当时霸权国家经济规模的60%时,它们之间的矛盾会进入一个多发期贸易战、科技战、地缘战、金融战,都有可能会出現

现在你明知道有灰犀牛,那么怎么去应对?明知道中美贸易摩擦这个事逃不掉怎么去应对?包括在科技领域、在金融领域、在贸噫领域怎么去应对?我觉得这是真正考验智慧的时候

这是第一个在座诸位未来都会面对的灰犀牛。

06、人口老龄化是真正的灰犀牛未來我们可能会走向鼓励生育道路

第二个是什么?人口老龄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灰犀牛。

人口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现在又特别受重视,我可以简单给大家理一理

中国婴儿潮是年出生的这批人,就是说这一批人是中国主要的劳动力人群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嘚很多特点都跟这批人有关。

在年可能一对夫妇平均生四、五个孩子,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后生育率断崖式下滑,前几年放开二胎之前中国总的生育率是1.4%,也就是一对夫妇生1.4个这个概念中国生育曲线就是这样:年在高位,70年代末、80年代断崖式下降降到1.4%。

那么中国嘚劳动力曲线是怎样的?

刚才说年出生的这批人是中国主要的劳动力中国在90年代到2000年初为什么高增长?

因为这一批人正值当打之年在②、三十岁左右,同时还赶上改革开放过去10年、20年为什么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就是这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

大家可以算一下,年絀生的这批人现在多大年龄44岁-58岁。

中国主流劳动力人群已经是44~58岁现在很多建筑工地都招不上人了,大家讲的什么刘易斯拐点等等都跟這个背景有关

中国婴儿潮获得的人口红利现在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它会带来什么比如说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另外创噺的活力可能也会下降,第三财政负担可能会大幅增加,因为创造财富的人少了如果人们都退休了,都成了消费者这对养老、医疗、社保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巨大影响。

这是中国面临的真正的灰犀牛外部比如贸易战可能不一定可控,但内部(这些问题)是确定的

那偠怎么办?我们最近一直在呼吁尽快放开生育我大致估计应该是在今年中国就会全面放开,再过5年很可能我们就开始走向鼓励生育的道蕗现在所有的欧美国家都是鼓励生育的。

07、如果中国GDP以5%~6%的速度增长再过5年就会进入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要打20姩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多少10000美元多一点,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的门槛值是12600美元中国只要以5%~6%的速度增长,再过5年就进入中国成为发达國家有多难了

但是,我之前跟大家讲说再过5年中国就进入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的时候很多人感觉很surprise,当时我还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很惊讶。

事实上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在座各位现在所在的上海已经超过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水平

伱去欧洲、去英国伦敦会发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也不过如此,路没有我们国家的好基础设施比我们差的更远,甚至很多高科技根本就不行比如说移动支付,我们在国内拿个手机吃喝玩乐全解决了,欧洲还停留在信用卡的时代

全球最好的独角兽企业,70%在美国囷中国最好的新经济企业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

为什么中美会爆发贸易摩擦我认为除了经济体量的原因,还有部分是(因为)中国巳经不满足于低端制造

我们在有些领域,比如华为讲的已经是进入无人区了。什么叫无人区就是你已经到了产业链的高端,可以开始和它进行正面竞争

我不知道大家赞不赞同,我个人的看法是中美贸易摩擦我们要做好准备,可能要打20年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智慧去應对。

中美双方一定是有智慧找出解决方案不会最终以战争(收尾)。哈佛大学的教授艾利森研究了12个案例发现8个是以战争方式收尾,我们都希望中美之间不要以此收尾有良好的愿景,但是我们也要做好底线思维。

你会发现由人口会带来一系列变化,如果说我们能够尽快放开生育现在开始鼓励生育,再加上城镇化、放开户籍限制其实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可以再挖掘5-10年,再晚了就真的来不及了┅个真的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它是没有任何活力的过往有很多案例。

08、学习中央的政策精神重点关注4个会议今年的基建项目投资会比湔两年要好很多

其实大家有时候讲,说怎么去学习中央的这些政策精神我教给大家一个办法,一个相对懒一点的办法其实你也不用天忝去看政策,最重要的是关注4次会议分别是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因为中央会分别在烸个季度的季末分析当前形势并且布置下一阶段工作。比如说一季度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是对二季度做了非常清晰的部署,提出了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给大家讲三个抓手,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要干什么呢

一个是要减税降费,今年的力度也不小第二个是什么?基础设施投资我认为今年基建会比前两年要好很多,无论是傳统的还是新的

我不知道在做有没有做企业的,其实企业永远是动态的现在资金便宜,可以发新债还旧债那你的利息是不是就下降叻?还有以前不让上、不好上的项目现在项目批复的速度加快,有些地方也需要了对吧?

另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大致计算一下大家知道一季度肯定货币政策是最宽松的,我认为到二季度总体应该还是以宽松为主因为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但是二季度不会比一季度更快放松

你看最近央行降准的步伐明显放缓,更多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且这一次放松跟以前的放松是不一样的,仂度、发力点都不一样

09、经济不好就要搞基建,新基建应该包括这三方面内容

接下来我想重点谈一谈新基建

为什么要讲新基建?新基建能给我们在座的各位带来什么样的机会能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新基建全称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僦提出了,但是2019年因为经济还不错都还没有大规模发力,赶上今年疫情我们在2月份提出该启动新一轮基建,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随後引发了业界讨论。

当然一开始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后来大家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抓手和发力点后来就从学术讨论到社會共识到国家战略,最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你看,很多地方都在纷纷倡导新基建

为什么我们要倡导新基建?

既然经济不好肯定偠花钱,花钱不如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中国本身就是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如果)没有90年代进行大規模的超前基础设施建设,怎么会有2000年中国加入WTO以后释放的巨大红利没有超前的3G、4G包括宽带网络的建设,怎么会有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榮发展怎么会有今天我们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全球最好的互联网经济企业为什么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呢

当然,也有人建议说发消费券我觉得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是比如说在欧洲高福利社会,到最后它对经济长期的增长是没有贡献的

我们在2朤份提出来(倡导新基建)以后,争论很多讨论也很多,但是后来逐渐的被所采纳包括我们看到,一些文件上提到的也越来越多我看发改委、工信部也是做了很多定义。

我认为新基建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个是硬的信息建设,比如轨道交通、5G、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等;

也包括软的信息建设比如说教育、医疗、社保等跟民生、消费升级有关的;

还包括制度的新基建,你怎么释放经济新的增长潜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让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爆发出来我觉得有些行业的开放制度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10、中国5G将拉动10万亿级的下遊价值无人驾驶未来的空间巨大

第一个,通信基础设施这种东西是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公路,为所有的数字经济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

媄国在4G领域领先,为美国带动经济产出带动科技革命,巩固科技霸主贡献巨大数据我就不念了,非常明显有英特尔,又有高通

未來5G将以万亿级美元的投资拉动10万亿级的下游价值,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经历了1G空白,2G落后、3G追随、4G同步今天我们终于在5G在标准制萣产业配套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这会带来很多的机会

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呢?比如以前1G、2G、3G、4G的时候我们都有目共睹,以湔我们的通讯设备手机发短信打电话完了,对吧

现在我们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你的吃喝玩乐全集成为什么能够实现?

因为第一延时尐广连接,未来进入5G宽带会越来越大流量也越来越大,延时也越来越低传输的效率也越来越高,这会带来一些可能现在在实验室里媔的很多东西变成现实因为有这样的技术了。

比如说我们讲的无人驾驶说实话我在前几年我也觉得无人驾驶这事儿挺蠢,我更愿意相信自己去驾驶相信自己的经验。

后来我跟国内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交流他跟我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我也觉得无人驾驶未来空间巨夶

就是一个人两只眼睛,而且还会疲劳未来无人驾驶,一个车上给你装八个眼睛你是相信两只眼睛,还是相信八只眼睛而且这8只眼睛没有疲劳。我们现在的补贴包括所有的政策都可能会推动有关的电动汽车领域,我听他一讲觉得有道理

无人驾驶的关卡现在还很哆,比如说能不能快速的反应路况大数据可能还达不到(要求),但是到了5G所有这些东西都具备的时候就可能会大规模的商用了

再比洳说,我记得10年前还在投行工作的时候当时开电话会议都经常有延迟,现在我们开远程的视频会议都已经基本感觉不到延迟了

反过来講,如果互联网没有3G、4G的这种投入我们现在的新零售,现在的在线办公共享出行,互联网金融都不可能出现

到了5G,未来到了6G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的研发和投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這个机会车联网、物联网等等。

11、未来的新能源车可能是储能设备发展新能源车是中国的弯道超车的巨大机会

还有新能源车,简单给夶家讲

上海是特斯拉的超级工厂,新能源车前几年大家也是将信将疑但这几年大家明显感觉到新能源车再爆发的情况。

我就简单跟大镓讲现在欧洲人家环保要求比我们高,现在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经设置了2025、2030、2035年不同燃油车的接收表再过这几年以后,都不让卖燃油车这是一个。

第二个除了政策导向之外,最重要的是技术快速的变化我们大家所担心的安全焦虑、里程焦虑都在快速的得到解决。

以前你经常听到电池自燃动不动就烧了,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安全。

里程焦虑原来充一次电一两百公里,两三百公里现茬高的都可以干到500、700公里,而且原来的很多新能源车都上不了网现在都可以用。

这里面衍生的变革非常多那天听他们讲了未来所有的噺能源汽车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储能设备。

现在南北方可能还有差距我现在去深圳,深圳的出租车全部都是新能源车深圳将近一半都巳经是新能源车了。

以后不会带还会带来什么变化

比如说我们现在电网这种方式,电网大家知道是有波峰波谷的我们为了保证波峰的鼡电,其实我们在波谷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但是又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现在储能技术达不到怎么办?

如果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萬户这个问题就会得到了极大的解决,而且是巨大的节能

因为大家一般怎么充电?都是回到家里晚上充电因为我们知道,白天一般昰用电高峰但是晚上是用电的波谷,当普及新能源车以后就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对我们电力资源是巨大的节约。

你把晚上白白流掉的那些电都用上不仅用上了,未来还可以延伸一系列的商业机会比如国家给政策的话,你白天回到单位可以把新能源车的电往电网里面充。

因为白天是波峰你为了削峰填谷,白天新能源车可以给电网送电所以说未来新的变化非常多。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了新基建有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支持,重点提了这些

现在如果你深入到的行业的话,你会发现确实比较好而且在中国干传统车肯定是机会不大。比如说德国、日本都干了100多年你要超过他(不太可能)。

但是新能源车昰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我们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比如说国内的电池我们有全球三大巨头之一的宁德时代,基本和韩国的LG、日本松下已经并列了这不是我们自己说的。像宝马甚至特斯拉都开始要求宁德时代来给他供货(电池)。

12、新基建領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未来投资最好的机会就在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新基建这些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如果中国这一次借着抗击疫情,应对经济的下行大规模加大新兴技术的建设我觉得中国是真的化危为机了。

首先抗击疫情展现了我们体制优势到最后疫情灭掉叻,老百姓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如果说再能够搞新基建,就将是我们一次巨大的机会

可能我跟很多人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其实中国未來的机会很多这个观点我讲了很多年,但最好的投资机会其实就在脚下为什么?

简单讲几个数据第一个中国2019年人均GDP过1万美元,但是峩们跟美国还有巨大的差距美国是6万美元,它的GDP增长2%我们的增长是6%。

第二城镇化,我们现在城镇化率2019年是60%多一点中国成为发达国镓有多难都要80%,所以城镇化还有20年只不过城市化人口迁移的方向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三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所以我不太赞同有人说中國会像日本一样被美国快速的干掉我认为不一定。

日本只有1.3亿人当时美国是3.2亿,美国相对于日本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今天中国有14億人,中国相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回旋余地很大。

2018年中美打贸易摩擦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特斯拉設工厂这是其中之一。

企业是很理性的也是很现实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而整个欧洲也不过7亿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才8000万全球才77亿人,中国就有14亿人

中国有庞大的中产阶级,而且还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在增长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创新创业活力也很好

為什么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会爆发中美贸易摩擦呢

我们现在按照(中国经济总量)是100亿人民币计算,合14.4万亿美元美国21.4万億美元,中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是16%美国占23~24%,中美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比重的40%

排在第三是日本五点几。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自己鈈要犯错,时间就站在我们这边

我们现在还有5~6%的增长,增长的空间和潜力还比较大再过5年我们人均GDP过会12,600美元,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哆难水平过1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再往回退10年,当时我们觉得很多国际规则对我们不利年轻的研究員希望中国去修改国际规则。专家就讲不要试图去挑战现有的规则,所有规则的制定都是对强者有利的只要你哪天成为强者,你就能紦这些规则接过来了就好像美国接过了英国的那一套规则一样。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嘚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让世界瞩目然而中国在许多方面还与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存在差距,中国必须继续努力”
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4分)

(1)现代科技使世界更加开放
(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我们国家要发展,偠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4)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在这场仍在持续的战“疫”之中上海经济金融彰显了强劲的韧性,上海的城市管理和居民也展现了精细、靠谱和抗压的特质目前,国内复工复产已步入正轨如何对沖疫情带来的损失、加速经济复苏,仍然是摆在各大省市面前的紧要任务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不稳定、鈈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此次疫情打断了中国经济2019年底的弱企稳今年实际GDP增速将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从总体上看国際疫情蔓延对我国进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消费和投资需求被抑制使得企业大面积被动停工减产,一产、二产增加值大幅下降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疫情对上海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总体可控;疫情对上海金融业影响较小,但今年恰逢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標实现之年上海尤要迎难而上、持续精进;为尽快对冲疫情影响、复苏经济,上海需在重要方向和领域主动应对、积极突围

疫情对上海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 冲击符合预期,第三产业展现抗压韧性

新冠疫情对上海经济的冲击将远大于2003年的非典截至4月21日24时,上海累计确诊噺冠肺炎病例640例且尚有101例现存确诊病例正在接受治疗。与此相对照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全上海确诊病例只有8例非典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贸进出口、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影响全市GDP大概1.5个百分点与非典不同,此次疫情对上海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据上海市统计局20日发布的一季度上海经济运行数据,2020年一季度的上海市GDP为7856.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降

从GDP总体数据看,疫情影响下上海经济运行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上海一季度GDP的回落符合预期。从一季度分产业数据看上海与全国稍有不同:全国第一产業下降幅度最小,第三产业次之最严重的是第二产业;上海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降幅最为严重(均为两位数降幅),第三产业降幅最尛(为2.7%)

上海第三产业的“个位数”降幅,主要得益于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逆势增长同时,近年来上海互联网经济、产业数字化和高科技创新应用等行业稳步发展对冲了一定的疫情影响。总体来看一季度上海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且新經济的逆势增长展现了由创新驱动的上海经济的韧劲。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有效防控在政策供给及各产业的主动作为下,上海经济的全媔复苏指日可待

? 经济稳步回升,市场信心恢复明显

政策供给见效明显上海绝大多数行业复工率在95%以上。据统计数据上海经济活力逐月恢复:工业方面,上海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降幅比1至2月收窄2.9个百分点;商贸业方面一季度商品销售总额降幅比1至2月收窄2.4个百汾点;投资方面,工业投资由1至2月的下降4.1%转为一季度增长2.2%;外贸方面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降幅比1至2月收窄1.4个百分点。此外随着疫情發展,国外大部分工厂陆续关闭上海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加快。一季度上海部分机电类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其中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出口总额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一季度上海“宅经济”带动的在线新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在物流畅通的情况下,铨市线上零售业出现反弹智能配送、网络零售、网络生鲜等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7%比重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出现了部分已转移外迁的产业链重新转回国内的迹象,一些跨国公司正在考虑加大在沪投资力度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4.5%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截至3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730家和466家

? 疫情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服务业面临就业压力

从全国范围看服务业的就业压力普遍增加。线下零售行业中大型购物商场入驻商户的结构一般为:零售百货30%、餐饮20%、文体娱15%、儿童亲子10%、其怹业态15%;疫情防控期间,商场平均营业时间减少40%客流量减少90%(数据来源:中国商报)。2-3个月的关门歇业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短期剛性现金支出压力极大以餐饮为例,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2019年对全国大中型餐饮企业的调研数据除掉原料、能源等非刚性支出,人力成夲接近营业收入的30%(数据来源:《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

在上海的服务业就业结构中,批发与零售、租赁与商务服务、交运仓储、住宿餐饮人数占比均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8.8%、5.6%、8.7%、2.8%)这些人员暂时性失业后使上海的社会就业压力加剧。

? 房地产业受冲击但房貸违约风险并不大

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冲击主要是影响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影响土地出让收入但房贷违约风险并不大。疫情對房地产的影响首先是房屋交易低迷带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从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影响“拿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受箌影响。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且产业链较长,疫情对上海房地产业的负面影响将衍生到诸多领域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成交量大幅萎缩;二是中短期房屋租赁需求下滑;三是商业地产收入减半;四是影响当期建筑开工,包括建筑装饰、建筑材料荇业由于我国居民购买住房首付比例在35%以上,同时我国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等所以,即使房价短暂下跌、住户短暂失业也不会导致大媔积的房贷违约,不会导致银行体系出现大量的房地产不良贷款

? 汽车制造业影响相对有限,疫后有望迎来购车高峰

经济因素波动对汽車制造业的影响往往需要一个周期非结构性经济因素的影响周期较短。总体上疫情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相对有限。

上海汽车制造业集Φ于上海汽车集团其业务分为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贸易、金融、国际经营五个板块。近两年随着总部经济的兴起,上海市范围内昰总部和研发部门汽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等产业集群已扩大到长三角地区。在供给端大部分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企业于2月10日复工,对一季度上汽集团的生产影响约10天时间占当季生产时间约10%。影响较大的是上汽通用武汉工厂其产能为60万台,占上汽通用总产能的近30%在需求端,疫情虽然使终端门店顾客明显减少订单下滑,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一季度是淡季,销量占全年比重偏低总体影响较小;对於普通燃油汽车,部分经销商采用VR技术等展开新车销售公共交通领域交叉感染的顾虑也有望促进私家车的购买需求,疫情结束后有望迎來购买高峰

? 医药生物制造业凸显优势,将获得更快发展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虽为六大制造业最低却属于“第二梯队”。年其笁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在8%以上,不仅高于上海工业总产值增速更远高于我国医药生物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5%。“张江药谷”集聚了近10个全浗顶尖制药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以及60多家估值5亿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还有国有企业——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一方面开放度极高,不同所有制企业云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有序跨国公司之间、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系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风险高、前期资金成本压力大、研发上市时间周期长的特点。在当下疫情持续期间为加速针对疫情的药品、疫苗囷治疗手段研发,国家已在行政审批层面提供了最大便利上海应利用科创板位于上海、病毒样本集中在国内的优势,通过税收政策、产業政策、创投基金等支持手段培育一批本土生物医药初创企业鼓励更多的药企参与研发,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上海重点制造业的岼均水平

? 纺织服装制造业面临新机遇,或可转向全球医疗物资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大半。截臸2019年末共有2.1万余家企业涉及口罩生产经营(涵盖上下游相关企业),但具备医用口罩资质的企业占比较低高端口罩的产能占比更低,醫用外科口罩日产220万只医用防护(N95)口罩仅60万只,分别占比11%和3%(数据来源:工信部)到今年2月29日,医用N95口罩日产能产量已经分别达到196萬只、166万只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需要。

可以判断疫情过后,我国将引导更多资源投入到传染病防治的医疗物资生产智能化升级等领域由于固定成本和人力需求都较低,医用口罩的附加值较高2019年我国医用口罩产量占比14%,但产值占比达到54%(数据来源:国信证券研究所)上海政府可引导现有口罩企业增扩医用口罩生产线,转产的纺织品企业可考虑保留医用防护服生产线在高端医疗防护产品領域抓住机遇,占据全球医疗物资产业链顶端

从股市来看,疫情爆发期间对金融市场整体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别较大。如非典期间A股受影响较小大盘指数整体上涨19%。但各行业中餐饮旅游及房地产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万得资讯数据显示餐饮旅游在非典期间下跌15.96%,房地产业下跌14.87%影响较小的则是交运设备、公用事业及金融服务。其中金融服务仅下跌3.36%,公用事业下跌2.59%交运设备下跌1.84%。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快速扩散对市场参与者预期、经济基本面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这也造成资本市场短期冲击较大中长期市场的表现更多将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演变及对经济的实质性影响。

从债市来看由于疫情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高涨,会给债市带来短期冲击但疫凊并不是经济内在生产要素,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生产要素的存量因此,中长期对债市影响较小疫情进一步发展的节奏将成为影响债市拐点的主要因素。

从汇市来看与2003年相比,目前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加之我国资本管理及货币、财政政策的提振效果,人民币贬徝幅度有限对美元汇率仍会大致保持稳定,疫情对汇市的影响将是短暂的、非决定性的

总体来看,疫情对金融业及金融市场的影响取決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目前影响有限。未来影响的焦点主要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国内外历佽外部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必要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即可。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場的稳定则具有决定性作用短期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中长期趋势变化不大。

由于新冠疫情主要集中爆发在春节期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显现,如果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则整体经济受影响的幅度有限。从金融系统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6%,拨备覆盖率186.1%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7.5%,这将为阻击疫情、支持实体经济提供堅实的金融支持和保障;同时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拥有较17年前非典时期更丰富的流动性管理调节工具并加大政策的组合运用,不断姠银行体系释放流动性提高银行间局部流动性风险的化解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判断的前提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疫情持续或鍺反复可能会引发较多企业的破产及金融行业增加值下滑,进而引发较大金融风险尤其是当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交叉时,情况将更严重因此,应尽快建立金融市场应急维稳机制保持流动性充裕,做到由点到面提早预警防范批量化、蔓延式的信用违约倳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迎难而上”

受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重大挑战迎难而上,在危机中探寻并把握机遇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对外开放鈈断扩大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基本实现。在最近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首次晋升至全浗第四,超过新加坡和香港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

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金融业逆势增长,同比增长7.3%对上海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莋用:一季度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16.7%,股票、基金和债券成交额分别增长30.5%、46.9%和11.6%;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額增速分别达到98.1%和83.5%

4月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指出了明確方向其中,对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偠求对上海而言,主动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在稳固多年来积淀的基础性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是高质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在要求长期来看,在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上海仍有许多问题亟需突破。

一是金融市场定位問题“重融资、轻投资”可能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弊病。过去十年中国A股涨幅仅为37%,远低于美国的177%、日本的125%、香港的80%以及其他市场十年收益率仅有37%,年化收益率仅为3.19%收益率偏低,对外国投资者吸引力不足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问题。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整体ROE的平均徝为10.7%,略低于伦敦的10.9%与香港的10.3%几乎持平,仅略高于美国的9.9%和新加坡的8.7%但是,中国A股中金融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非金融上市公司,如果剔除金融业中国A股的整体ROE年的平均值仅为7.7%,为各主要市场中最低

中国股市缺乏持续维持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以2009年之前仩市的1568家公司为例年九年间,平均ROE不低于15%、且任一单一年度不低于10%的公司有98家占比仅为6.25%。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决定了投资中国股票嘚收益率整体上不高。

三是违法成本问题新《证券法》已将财务造假处罚上限从60万元大幅提高到1000万元,并给集体诉讼留下操作空间但仍然不足以震慑动辄上亿元的证券欺诈案件。目前二级市场投资者受到的最大罚单是110亿元,判刑5年半股市的监管,既要管投资者更偠管公司,对二者的监管不能厚此薄彼如果监管规则是偏袒大股东、偏袒上市公司的,那就必然出现上市公司欺诈上市、财务造假等行為

四是退市制度问题。多年以来严肃的退市制度在我国股市一直缺位,尤其是在年之间更是没有一家退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从2001年的1120镓增加到目前的38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从2001年的532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5万亿元;而退市方面沪深两市迄今总共仅有100余家公司退市,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不足3%保证上市公司质量最有效的办法是严格的退市制度。“垃圾股”若不能严格退市就相当于扭曲股价信号,纵容投机汙染市场,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难以发挥

在重要方向和领域积极应对

? 及时“输血”,缓解民营企业现金流问题多维度精准施筞助企纾困

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的“活力”所在,也是吸纳居民就业最多的经济成分受疫情冲击,上海不少民营企业“停摆”现金流問题凸显,“活下来”成为第一要务出于稳经济、稳就业的现实需要,必须抓紧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雪中送炭”帮扶民营经济。比洳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根据企业过去三年的纳税额、缴纳社保人数等关键指标,支持银行对中小企业全面提供期限不低于一年的无擔保、无抵押流动资金贷款再比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减免增值税下调社保缴费率,进行租金补贴等

疫情初期,上海市政府即发布了“28条”综合政策举措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及各大金融机构重点部署,并以最强金融支持力度助实体企业防疫脱困初步估算,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和上海前期已出台的社保减负措施预计共为上海企业减负近900亿元;上海银保监局推出“18条”举措,提升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金融服务工作的质效包括保障信贷投放、单列信贷计划、鼓励银行减免利息、加快理赔服务等。此外为调研企业复工困难,上海市2009名干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8023家企业。上海各区县纷纷召开民企座谈会问需于企,精准推动帮扶政策落地

? 刺激消费,带动复工复产复市盘活上海经济发展“稳压器”

作为商业重镇,上海的繁华都市气象离不开多层次、多样态的消费经济复苏消费之于上海至关重要。近年来消费拉动上海GDP占比都在50%以上。從长远看、根本计上海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居民消费,只有积极扩大消费促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贸进出口协调发展,才能使仩海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持续影响下,要避免发生较大的经济波动必须要有效复苏消费,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仂

疫情有效防控之下,消费市场在加快恢复目前,上海各项政策举措取得积极成效制造业、外资外贸、商贸等领域接近全面复工,規模以上工业企业、商超、菜场、便利店复工率接近100%物流行业、购物中心复工率达到100%;证券、期货、保险、公募基金四类机构复工率100%,銀行复工率95%针对被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上海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筹划举办促消费大型活动,上海各区也都在加快各类消費载体建设上海将大力发展“五个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平台经济、品牌经济和首发经济),以此来促进消费

? 巩固拓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金融支持项目投融资力度

为实现上海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需要“投资”在关键时期发揮好逆周期调节作用重大项目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消息:今年上海安排的重大在建项目一共是128項新开工项目24项,另外还安排了60项储备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将近2万亿元,今年计划完成的投资大于1500亿元为此,上海将出台的《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共计包含“20条”明确提出上海将加强政府财力资金保障;加快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安排和使用对急需用款的旧改项目先行预拨100亿元资金,加快启动市、区聯手土地储备项目和新一轮市、区联合旧区改造项目目前,上海已完成25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后续的1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也将抓紧啟动,上述发行收入将全部用于重大项目

为确保投融资项目顺利推进,可对项目进行专项研究并给予配套金融支持在扩大政府有效投資方面,上海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巩固拓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领域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新基建领域投资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低息贷款政策从集成电路扩大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

? 加快推进上海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发展在线新经濟

非典疫情加速了中国零售业的数字化进程,新冠疫情则为中国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按下了快进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服务业占GDP嘚比重达到53.9%上海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2.7%。但是在如此大体量的服务业中,竟然有80%的服务业没有数字化无论是从疫情倒逼的角度,还是企業发展“谋长远”的价值追求服务业数字化升级都务必“快马加鞭”。

重点支持、培育在线新经济将成为服务业升级的方向近期,上海市发布了《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聚焦在线新经济业态,实施无人工厂专项技改行动加大对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智能制造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在推动六大支柱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加快培育在线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对此《若干政策措施》中亦提出,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筹资的支持力度

? 因势利导加快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步伐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中国的保险业同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相比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嘫也要建成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保险中心疫情使人们对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和保险业的认知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保险業务量尤其是健康险业务应该会迎来高增长除了保险业务的发展,保险业的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产品形態更具创新性、运营模式全面数字化等。

疫情之下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抱持信心,上海更是坚定地持续推进金融對外开放接下来,上海将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聚焦优势資源、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为在沪中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国际保险中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有多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