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几英文手表看时间的是什么手表CITLZEN时间不跑怎办

&&&【预订】T.&Macci&Plavti&Captivi&0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轻型纸包 装:组合包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0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你好,我的mp3时代。 - 歌单 - 网易云音乐
你好,我的mp3时代。
小学的时候陪伴我的是VCD和复读机,几张光盘和磁带就那么轻易地承包了我整个童年,一卷磁带我能翻过来倒过去听好多好多遍。迷过SHE,喜欢过SJ,YY过蔡依林和周杰伦……天天存下钱来,只为买某卷磁带中的一...
小学的时候陪伴我的是VCD和复读机,几张光盘和磁带就那么轻易地承包了我整个童年,一卷磁带我能翻过来倒过去听好多好多遍。迷过SHE,喜欢过SJ,YY过蔡依林和周杰伦……天天存下钱来,只为买某卷磁带中的一首歌……
后来有了MP3,有了MP4,一元钱能下好多首,开始听英文歌,结识了日语歌,喜欢上纯音乐。
直到现在,我依旧保存着寻找音乐的习惯,只是比从前更难被触动。
慢慢地,我发现,一首歌单曲循环很久的话是会厌倦的;相同类型的歌有很多,可是总没有第一次听到的那个特别;错过的某首歌,不是努力就会找到,而是在某天忽然出现在私人推荐FM中……
被音符和节奏定格的你们不会变化,这也是我最喜欢你们的理由。
而我,依旧喜欢对着你们沉默。
我知道,你们在歌唱的同时,也只不过是陪着我在沉默罢了。
都是朋友,不说谢了。
播放:112次
网易云音乐多端下载
同步歌单,随时畅听320k好音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杭州乐读科技有限公司运营:&img src=&/50/v2-ea432d6a305fd19128dc0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v2-ea432d6a305fd19128dc08_r.jpg&&&b&来源于我11月5日的Live,感谢&a href=&/people/7dc59389e96& data-hash=&7dc59389e9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Witch959& data-editable=&true& data-hovercard=&p$b$7dc59389e96&&@Witch959&/a& 同学认真听了3个多小时,整理了1万多字的文字稿,没有TA的帮助完成这篇文章会非常困难。未来我的所有Live都免费向TA开放。鼓励大家积极提问,认真听讲。 &/b&&p&相信很多人想去学习了解心理学的最初原因都是想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想知道他背后怎么想的,这也是心理学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人实在是个复杂的东西,很难用一个单一的理论去解释的特别清楚。 &/p&&p&&b&这篇文章主要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一下心理学家理解人类行为最基本的模型&/b&,也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心理学是怎样进行研究的。&/p&&h2&1、B=f(P,E)&/h2&B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大家最想要了解的东西,P是对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人因素,E是环境因素。对于这个公式,简单的理解就是:&b&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b&&p&看到这个公式你可能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儿,说了和没说一样。确实,大多数情况下心理学做不到定量描述,只能定性分析,不像物理学,一个公式F=ma,就能解决很多问题。&/p&&p&其实B=f(P,E)这个公式对现在的心理学研究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了。&/p&&h2&2、勒温——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h2&&p&提出这个公式的人是勒温,一个德裔犹太人,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b&我觉得是最伟大的&/b&——即便这个问题有争议。勒温的伟大之处在于给心理学留下的宝贵遗产:他是首先做到了从理论角度科学的分解出了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p&&img src=&/50/v2-17a4d01ab0fd385bca0a3_b.jpg&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p&很少有人单独说勒温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主要是因为他死的比较早。1890年出生,二战结束就去世了,只活了50多岁。但是美国整个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学科是他一个人开创的,所以其实还是很有影响力的。&/p&&p&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里对勒温评价很高,他觉得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两个心理学家是勒温和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从人性的角度,勒温是从理论的角度,他们都做到了对人类行为的洞察,站在自己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人类行为的解释体系。&/p&&p&更正一下:这个评价是托尔曼给的,被波林收录进书中,波林的评价是,凡与勒温有深交者,都无不极端信仰他的天才。&/p&&h2&3、好的理论最实用&/h2&&p&勒温的理论到底研究什么呢?很难说,他自己叫拓扑心理学,也有人说他是晚期格式塔,他本人又被称作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他研究关注的面很广,其实是对整个心理学的一个思考。&/p&&p&&b&&u&B=f(P,E)&/u&&/b&&/p&&p&这个公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并不容易。&/p&&p&任何一个行为或心理问题,首先必须有人的因素,还要考虑他所处的情境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是在所有情境下都会做出一个行为,今天明天你做的行为可能不一样,人的复杂性就体现在这里,人和情境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这就是勒温理论里最核心的东西。&/p&&p&人类行为是个非常复杂庞大的体系。很多因素都会有影响。比如一个人的个人成就,首先要看机遇,机遇是个很随机的东西,不是谁都能遇到。&/p&&p&这么复杂的一个体系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机制呢?怎样影响人的行为的呢?要先有这样一个认识,&b&一个行为的发生不是一个必然的事情,跟人有关跟情境有关,任何一个情境发生了微小的变化都可能造成行为层面的大变化。反过来说,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行为反应的倾向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b&&/p&&h2&4、班杜拉和他微小的贡献&/h2&&p&班杜拉是目前活着的心理学家里最伟大的一位,也是20世纪后半叶至今(2013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心理学家之一(大概22万次引用,排名第二的皮亚杰和他差了6万多次),有人说他是最后一位大师,他构建的理论对整个心理学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p&&img src=&/50/v2-6a78aaf215cfab42a2fb946c87a2ffd5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0/v2-6a78aaf215cfab42a2fb946c87a2ffd5_r.jpg&&&p&班杜拉今年91岁了,但是他一辈子的工作都是围绕着P,B,E这三个字母进行的。&/p&&p&他的理论叫“交互决定论”,是个三角形:B,行为;P,个人影响因素;E,环境影响。还是在勒温的框架下进一步解释三者的关系。个人、环境与行为是一个动态相互影响的,叫“交互决定论”。&/p&&img src=&/50/v2-d6ceb9df83d5d9e4c778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50/v2-d6ceb9df83d5d9e4c778_r.jpg&&&p&如果把班杜拉这一辈子拆开了揉碎了讲呢,也就是三个微小的工作:&/p&&p&一,社会学习理论,讲的是人是可以在环境中进行学习的。&b&E通过P影响B&/b&。比如小孩看暴力东西看多了会去产生暴力行为,这里面还是在讲个人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环境影响个人,你在不好的环境里,行为倾向也会改变,会变成环境拥有的样子。&/p&&p&二、自我调节的概念,self-regulation。&b&实际上就是&/b&&b&E和P&/b&&b&之间的互相影响,甚至趋同。&/b&一个人和他所在的环境不适配的时候,比如我一个特别内向的人去做了公关工作,这个时候我就跟我的环境不适配,这个时候人会去自我调节,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冲突了。那么我有两个方案,要么去适应这个环境,要么就去改造环境。&/p&&p&三、社会认知,最早提出的叫自我效能,后来还有归因方式、结果期待等。&b&B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P。&/b&&/p&&p&其实还是进一步的解释行为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学校环境一样但为什么有人考第一名有人考五十名?&/p&&p&这里面重要的东西就是社会认知——&b&我是怎样认识到自己和社会间的关系的&/b&,比如考第一名的人就是我做什么都能做好,自我效能感爆棚,我更努力,下次还考第一;最后一名可能想我做什么都不行,越来越自暴自弃。一开始差异比较小,但这个想法会对你的行为不断的产生影响,产生不同的结果。&/p&&p&60多年的研究,20多万次引用,说的就是这么个事情。&/p&&h2&5、历史、记忆、经验,我和我的故事&/h2&&p&好了,环境因素抛开不提,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因素(P)上。个人因素是从哪来的呢?比如自我效能感,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学什么都能学会,有人觉得自己做不好,这这个&b&稳定的信念是从哪来的?跟个人的经验是有关系的。&/b&&/p&&p&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人格特质,都离不开个人经验。你是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有善意,还是相互竞争适者生存的?这取决于你的前半生里,别人是怎么对待你的。&/p&&p&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看《西部世界》。为了让机器人的行为不发生变化,一直遵循程序,需要定时清除机器人的记忆。当经验不断累积的时候,行为模式就会出现很大的改变。影响你行为的信念都是从经验中来的。&/p&&img src=&/50/v2-356b80c17aab7d67b040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7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v2-356b80c17aab7d67b040_r.jpg&&&p&记忆,是人类用来保存自己生活经验史最重要的方法。需要明白的是,&b&记忆和完全客观的历史是有区别的。&/b&一个过去发生的事情,通过记忆,最终成为了什么样的经验,取决于事情发生当时的认知特点,以及后续你不断地提取加工这个记忆时的认知特点、价值体系和人格特质。&/p&&p&&u&客观发生的事实通过你的感觉知觉被你注意到,通过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些认知过程存在你的脑子里,这时候它跟原来的事实已经不相干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u&你会想提取这件事的时候,你的思维语言本身也会影响你对这件事的认知,也许你觉得最初自己不对,后来你反复想的时候会觉得别人也有错误,这些经验累积多了后会形成稳定的信念体系。&/p&&p&&b&我们所说的性格、人格特质、价值取向、归因方式,一个人全部的个性特点,都是跟个人经验有关的。&/b&&/p&&h2&6、认知与脑&/h2&&p&大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器官,所有的认知过程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都是大脑活动引起的。现在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大脑层面。大脑有最基本的分区,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更小的分区有100多个,所有的认知活动都可能跟你大脑哪些部位有关系,什么额中回,扣带回,杏仁核啊,它是你整个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p&&h2&7、完整的逻辑&/h2&&ul&&li&行为受到情境因素和个性因素的共同影响。&br&&/li&&li&个性因素来源于个人经验。&br&&/li&&li&个人经验是一个人对于过去环境(历史)的认知。&br&&/li&&li&认知过程存在生理基础。&br&&/li&&li&生理基础是可遗传的。&br&&/li&&/ul&&br&&p&总的来说,&b&就是一个人的行为,个性,认知,神经生理,是四个不同的解释水平。&/b&&/p&&p&这四个水平最终解释的还是你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不管是脑,还是生物化学,还是认知,还是特点,&u&最终都是通向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人类行为的解释体系。&/u&&/p&&h2&8、适用条件&/h2&那么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这样深入的了解事情呢?其实是有适用条件的。&p&我们前面略过了情境的因素。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家,米歇尔,老爷子也是马上90了。他最有名的是棉花糖实验,自控,大家都听了无数遍了。他最近新出了一本畅销书,卖的还比较火。&/p&&img src=&/50/v2-39dd6fe9e5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8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50/v2-39dd6fe9e5_r.jpg&&&p&他提出了一个人格理论,讲的是什么时候才会存在个体差异,比如你拿枪逼着这个孩子如果你偷吃糖就打死你,那很多孩子是可以坚持下去的。&/p&&p&也就是说,&b&个体差异是否发生取决于情境的强度,如果情境境特别强那可能个体差异就不存在了。&/b&比如说,在军队里在监狱里,他的要求就是所有人整体划一,不允许有例外,比如军训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叠被子都叠得整整齐齐,不管你再反感这件事,你还是会去做。&/p&&p&因为这个环境是个特别强的控制的环境,所以个体差异已经不存在了,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环境的要求。&/p&&h2&9、环境的力量&/h2&&p&那么强的环境下,人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这里面可以借鉴一些人的工作,一个是斯金纳,美国人民评选出来的最出名的心理学家。&/p&&img src=&/50/v2-5d23ba0dcdb2ed3a55f4f42656ad4aa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5d23ba0dcdb2ed3a55f4f42656ad4aab_r.jpg&&&p&斯金纳在人们心目中可能是个科学怪人的形象,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他觉得通过环境的刺激就可以操纵你的行为,他做实验主要是用鸽子和老鼠,比如训练鸽子转圈,转一圈给你一口吃的,是可以做到控制的,他认为人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强硬的惩罚或奖励来操纵行为。&/p&&p&他做了个育儿箱,提前设计好了做什么会得到奖励,做什么会受惩罚,孩子不用管就学会了,他把自己女儿放进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斯金纳为他的理想社会写了一本书,中文翻译叫《桃源二村(Wolden Two)》,就是按照他这一套设计了管理社会的制度,每个人应该怎么做都是写好的。&/p&&p&还有另外一个人,比较有噱头的研究,就是津巴多。他被称作心理学的声音,上电视出了很多书,美国人民评选出来第二出名的心理学家。他做的监狱实验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部分学生当狱警,一部分当囚犯,得出结论就是&b&不好的情境里,再好的人都会出现不好的行为模式&/b&,这也是在强调环境影响特别强的时候,这个行为是不受自己控制的。&/p&&p&&b&如果情境的要求没那么强,你怎么做都可以。这个时候,你的能力、价值观就非常重要了,你能做出什么成就,完全看自己的水平。&/b&比如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职业环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可能说职业环境要求一个人做成什么样,你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找匹配的环境。但现在我们渐渐地不提匹配了,因为环境的影响没有那么强了,你怎么做,你只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做出成绩就可以,&u&现在我们说的更多的是一个人能力的成长,个性多元化的发展,而不是说环境多重要了。&/u&&/p&&h2&10、总结&/h2&&p&&b&回到主题,心理学家怎么理解一个人的行为?&/b&&/p&&ol&&li&先看情境。情境强,那么情境是导致行为的主要因素,情境弱,看个人。&br&&/li&&li&一个人的能力、个性、偏好决定了他的行为倾向。&br&&/li&&li&以上因素来源于个人经验。&br&&/li&&li&个人经验既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也受到一个人认知加工的影响。&br&&/li&&li&认知加工过程存在生理基础。&br&&/li&&li&生理基础是可遗传的。&/li&&/ol&&br&&p&&b&理解了这些,再看其他心理学的书就会容易很多,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p&&br&&h2&行为分析示例、书单、具体问题答疑(略)&/h2&
来源于我11月5日的Live,感谢 同学认真听了3个多小时,整理了1万多字的文字稿,没有TA的帮助完成这篇文章会非常困难。未来我的所有Live都免费向TA开放。鼓励大家积极提问,认真听讲。 相信很多人想去学习了解心理学的最初原因都是想理解一个人的行…
作为老师,我来告诉你如何做吧。&br&&br&赢得学习竞赛不是要玩命跑,而是要给自己升级,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br&&br&&ul&&li&&b&死命学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b&,因为它会耗干你的学习动力,很快就会厌学,所以就应该劳逸结合,来提高学习的幸福感。&br&&/li&&li&&b&不要和别人比较,比完只会&/b&&b&让你失去信心&/b&,其实排名10~20名的中上游就够了,这足以保证自己不掉队,不要刻意追求进前3名,为了进前三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根本不重要的技能,这就没时间给自己的竞争力升级了。&/li&&/ul&&br&
我观察过很多学生,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意识的游走状态。做起作业来就像在磨洋工。有时候一个小时一道题都没做完,发呆、走神、聊天、各种无谓的小动作,就是不能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br&&br&方法好的学生做一道题就能找出几种解法,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和磨磨蹭蹭一小时也做不完一道题的学生相比,效率要高百倍不止。&br&&br&其实他们早就厌学了,都是在&b&假装学习和表演勤奋&/b&,是不得已被摁在教室里学习。而厌学是学习的癌症,靠老师的力量是很难治愈的。以至于很多老师认为是智商的问题,其实不是,是驱动力和学习方法的问题。&br&&br&学习就像长跑,大部分时间里不要领跑,让别人去竞争消耗吧,你要做的是积蓄力量,保持自己不掉队、不厌学,在后半段再逐渐加速超越。&br&&br&当然,这也不是让你傻玩。&br&&br&你最应该关注是你当下的进步,主要精力用在给自己升级,而不是分数或他人。&br&&br&比如&br&&ol&&li&学习方法的进步,归纳、收集各种学习方法,降低自己的思考成本。&br&&/li&&li&纠错能力的进步,总结、反省自己的各种错误,闻过则喜的习惯可以降低你失败的成本。&br&&/li&&li&笔记整理的进步,梳理知识脉络和训练上面的元认知能力,完成思维方法上的系统升级。&br&&/li&&li&自控能力的进步,发现自己效率低下、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警惕自己沦陷。&br&&/li&&li&超越课本的进步,抽时间大量的阅读科普书、传记和名著,把视野拓宽到更广更深的领域。&br&&/li&&li&同学关系的进步,真诚的与同学分享经验和资源,建立互助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br&&/li&&li&师生沟通的进步,每天都要抓住老师把自己的问题、疑惑、困难和苦恼都要提出来,老师的经验能大幅降低你的试错成本。(比如我这篇文章)&br&&/li&&/ol&&br&你不用急于超越别人,特别是分数上,只要不掉队就行。因为人学了东西会忘记,很多高一高二学的知识到了高三就忘光了,需要重新复习和训练,这就是后面人超越的机会。&br&&br&你当下最重要的是把更多时间用在完善心智系统上,到了高三再拼命学,就能很快超越他们。&br&&br&我作为一个老教师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老师见的太多了,不要相信智商、天份、天赋的神话,那都是人为的幻象,太多人活在这种幻象里了,包括一些年轻教师,他们有这种幻象是因为还没看清教育的本质,建议看一下《&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a&》。&br&&br&一说到不要相信智商神话,很多人会本能的抵触,你呢先别忙着点反对,推荐你看这本书《&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越智商&i class=&icon-external&&&/i&&/a&》,这里面对智商说的非常透彻,看完你就全明白了,你说的智商根本不是智商。而且你还会知道,除了聪明之外,还有更高级的境界。&br&&br&&img src=&/0d6efdb9f0eb306e5c3fded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0d6efdb9f0eb306e5c3fded_r.jpg&&&br&开始在长跑中领先的人,都有自己能赢的幻觉,但最后都会绝望的发现,很多人在把他甩掉,而这时候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追赶了。&br&&br&&b&真正的高手,对内关注自己当下的小进步,对外关注不断增长的好奇心,积蓄好力量,在正确的时候发力,这才是最优的策略。&/b&&br&&br&其实就算你赢了高考,挑战也才刚刚开始,到了大学里,尖子生满地走,毕业后到了社会上,更是有积累了几十年经验的人在和你竞争,比智商和成就一定会被秒杀,是不管用的,还是要靠长时间的持续升级来赶超他们。年龄大的人,他们的缺点是负担重,升级比你难,这是你的机会。&br&&br&所以越快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越好,因为人生长着呢!&br&&br&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可以阅读我的两个专栏《&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自由心智&/a&》和《&a href=&/education& class=&internal&&教育成本&/a&》,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帮到你。&br&&br&&b&回答一些评论&/b&&br&#你知道前三名看见这个心多累吗&br&&br&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关注分数,都不在乎别人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关注自己的进步,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能和同学建立亲密的互助学习关系,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才是真的达到了,人的成长才是教育的目的,分数排名不是目的,不对吗?&br&&br&那个时候前三名就不觉得累了,你会很幸福,因为大家都把考试作为反馈的工具,谁都不把名次当回事了。&br&&br&&br&&br&#写的不错,但非常片面,智商是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br&&br&“非常片面”这个词挺片面的,哈哈。&br&大部分人所说的智商其实是天赋,因为他们喜欢用“天生”这个词。如果暂时看不了《超越智商》那本书,可以看我专栏里的以下几篇关于天赋的文章:&ul&&li&&a class=&internal& href=&/p/&&为什么相信天赋反而会塑造凡人?&/a&&br&&/li&&li&&a class=&internal& href=&/p/&&为什么要反对天赋神话?&/a&&br&&/li&&li&&a class=&internal& href=&/p/&&人们为什么会掉入天赋神话的陷阱?&/a&&br&&/li&&li&&a class=&internal& href=&/p/&&如何装作很有“天赋”的样子?&/a&&/li&&/ul&&br&&br&#我不喝!明明智商差距就在哪里。哎想哭&br&&br&自从鸡汤这个词开始流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一言不合就说别人是鸡汤。&br&鸡汤偏见会封闭他们的好奇心,不再有兴趣去关注别人说的话有没有依据,有没有有价值的地方。他们就是要用情绪来抵触你。一般年纪大的人,才会这样固执,现在很多年轻人未老先衰,已经失去了开放的心态。&br&这就是为什么要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很多人的低效恰恰源自自我束缚,要警惕自己的封闭性思维。&br&&br&&br&#评论里好多坚持相信智商的学生&br&你们信好了,那是你们信仰的自由,但是一个老师不能信智商、天赋、天份、神童之类的怪力乱神。这就像&br&&ul&&li&一个科学家信鬼神&br&&/li&&li&一个医生信巫医&br&&/li&&li&一个建筑师信凶吉&br&&/li&&li&一个企业家信算命&br&&/li&&/ul&这些人共同的特点都是愚昧导致了迷信。&br&老师不了解教育本质也会造成天赋迷信,乱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灾难。&br&老师相信你智商高当然是好事,老师要相信你智商低呢?你再努力也没用!&br&在这种老师眼里智商高的必然是少数,其它大多数学生还有机会吗?&br&这是一个自证预言式的陷阱,“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吗?&br&冷静下来,读一下我上面提到的5篇文章,好好想想再下结论。&br&&br&&br&点个赞给老师一个鼓励吧……^_^
作为老师,我来告诉你如何做吧。 赢得学习竞赛不是要玩命跑,而是要给自己升级,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死命学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它会耗干你的学习动力,很快就会厌学,所以就应该劳逸结合,来提高学习的幸福感。 不要和别人比较,比完只会让你失去信心…
&img src=&/50/v2-60dae651db578eaa4434b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60dae651db578eaa4434b7_r.jpg&&&p&《&a href=&/?target=http%3A///21-day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ach Yourself Programming in Ten Years&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不过我知道大家肯定是不想看英文的了,所以我给大家找了&a href=&/?target=http%3A///2290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文版&i class=&icon-external&&&/i&&/a&。所有试图自学编程的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同意它的说法(除去少数过时的具体技术部分)。&/p&&hr&&h2&&b&正文&/b&&/h2&&hr&&p&&b&你们着什么急?&/b&&/p&&p&随意步入一家书店,满目都是《7天搞定Java编程》这种速成书目,同样的书籍还包括Visual Basic、Window系统、Internet互联网等等,它们都承诺在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就让你能够学会相关技术。我在亚马逊网站上做了如下的条件检索:&/p&&p&&a href=&/?target=http%3A///exec/obidos/search-handle-url/ix%3Dbooks%26rank%3D%252Bfeaturedrank%26fqp%3Dpower%2501pubdate%253A%2520after%0and%2520title%253A%2520days%2520and%250D%title%253A%2520learn%2520or%2520title%253A%2520teach%2520yourself%2529%26sz%3D25%26pg%3D1/ref%3Ds_b_n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ubdate: after 1992 and title: days and&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exec/obidos/search-handle-url/ix%3Dbooks%26rank%3D%252Bfeaturedrank%26fqp%3Dpower%2501pubdate%253A%2520after%0and%2520title%253A%2520days%2520and%250D%title%253A%2520learn%2520or%2520title%253A%2520teach%2520yourself%2529%26sz%3D25%26pg%3D1/ref%3Ds_b_n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itle: learn or title: teach yourself)&i class=&icon-external&&&/i&&/a&&/p&&p&出版日期:1992年以后,题目关键字:“天”,“学会”或者“自学”&/p&&p&然后得到了248条搜索结果。头78条都是计算机类书籍(第79条记录是《30天学会孟加拉语》)。我将“天”关键字换成了“小时”,不出意外地搜索到了253条记录,其中头77条记录是计算机书籍,第78条的搜索记录是《24小时语法和样式自学手册》。在总共搜索到的头200条记录中,有96%是计算机书籍。&/p&&p&从上面的搜索结果可以看出来,要么就是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如饥似渴,要么就是计算机技术实在太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学会。相比于计算机技术书籍的如此“速成”,在其他领域的书籍里,你却很难找到诸如:“三天学会贝多芬”,或者“五天搞定量子力学”,这种速成教材,甚至连《狗狗喂养手册》这种宠物指南,都鲜有“几天搞定”的说法。Felleisen &i&et al.&/i&在他们的著作《如何设计程序》一书中明确指出了这种“速成”的趋势,并评论到:“垃圾的编程技术当然非常容易,傻子都能在21天之内学会,哪怕他天生就是个白痴。”&/p&&p&让我们来仔细看看《&a href=&/?target=http%3A///Learn-C-Three-Days-Rachele/dp/%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天学会C++&i class=&icon-external&&&/i&&/a&》这种速成教材实际上意味着什么:&/p&&p&&b&●学会:&/b&在3天时间里你几乎没有时间去写任何有意义的程序,就更不要谈什么从编程中获得经验和教训这种事情了。你也不可能有时间和有经验的程序员一起工作和交流,也不会体验到在真正的C++环境下工作是什么感觉。长话短说吧,你就是没时间,也学不到什么。所以这种书籍最多也就让你有个粗浅的印象,但是绝对不可能有深入的理解。就像亚历山大教皇说的那样,“浅尝辄止是很危险的”。&/p&&p&&b&●C++:&/b& 如果你有其他编程语言的基础,那&b&么&/b&3天之内你也许可以学到C++的一些语法,但即使是这样,你还是无法了解如何使用该语言编程。简言之,如果你之前是一个Basic程序员,那么经过3天的学习,你会成为一个“能使用C++语法编写Basic风格程序的程序员”,不过这样是没法发挥出C++语言本身的优势的(说句不好听的,你连怎么犯C++的典型错误都不会)。仅仅知道一点语法意味着什么呢?Allan Perlis曾经说过:“一个无法改变你思维方式的编程语言是不值得学习的。”;另一种可能性是,你可以只学一点点C++知识(类似的,或者一点点JavaScript,或者一点点Flex Script),然后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工具制作应用接口,完成特定的编程任务了。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你“会”编程了,你只是会使用这个工具完成任务而已。&/p&&p&&b&●3天:&/b&很不幸,3天是远远不够的,往下看你就知道了。&/p&&p&研究人员(&a href=&/?target=http%3A///exec/obidos/ASIN/X/%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loom (1985)&i class=&icon-external&&&/i&&/a&、 Bryan & Harter (1899,见文后参考书目)、&a href=&/?target=http%3A///exec/obidos/ASIN/%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yes (1989)&i class=&icon-external&&&/i&&/a&、Simmon & Chase (1973,见文后参考书目) 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显示,在各个领域内,要想获得专业级别的水平,大约需要10年时间的努力。参与此项调查的领域包括:国际象棋,作曲,发报,绘画,钢琴演奏,游泳,网球等。科学家们从神经心理学和拓扑学的角度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若要在某一领域内达到专家级的水平,其关键在于“审慎地重复”,也就是说,并非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而是要不断地挑战自我,试图超越自身当前的水平,通过不断的尝试挑战,并在尝试的过程中和尝试之后对自身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经验,纠正之前犯过的各种错误。把这一“审慎”的过程不断重复,才能取得成功。&/p&&p&所谓的“捷径”是不存在的,即使对于莫扎特这种天才来说,也没有捷径可走,尽管4岁就开始作曲,可是他也花了13年的时间,才真正地写出了世界级的作品。再举一个例子,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他们似乎在1964年凭借一系列热门单曲和其在艾德沙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上的演出一炮而红,但是你也许不知道,他们早在1957年就在利物浦和汉堡两地进行小规模演出了,而在此之前的非正式演出更是不计其数。甲壳虫乐队的主要成名曲《&i&Sgt. Peppers&/i&》,则是1967年才发行的。&a href=&/?target=http%3A///Outliers-Story-Success-Malcolm-Gladwell/dp/%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lcolm Gladwell&i class=&icon-external&&&/i&&/a&公布了他对柏林音乐学院所作的一项研究的报告,该研究对比了一个班里的学习成绩为上、中下三个档次的学生,并逐一询问他们进行音乐练习的时间&/p&&p&这三个档次中的所有人,大约都是在5岁的时候开始练习音乐的,一开始的时候大家练习音乐的时间都差不多,大约一周2到3小时。但是到了八岁左右,大家的区别就开始体现了。后来成为班里最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开始比别的学生练习得更多,大概每周6到9小时,12岁的时候每周8小时,14岁的时候每周16小时,往后则越来越多,直到20岁左右,他们每周练习音乐的时间已经超过30小时了。在20岁的年纪,那些精英级别的演奏家们都有累计超过10000小时的音乐练习时间。相比之下,仅有部分优等生能达到8000小时的累计练习时间,而那些音乐教师级别的学生,他们的累计练习时间只有4000小时左右。&/p&&p&所以,也许这个让你能达到专业等级的神奇时间应该是10000小时,而不是10年。(Henri Cartier-Bresson ()说过,“(作为摄影师),你所拍摄的头10000张照片都是垃圾”,但即使是垃圾作品,他拍一张照片也要花接近一小时。)Samuel Johnson ()认为这个时间应该更长:“在任何一个领域要想做到极好,势必穷尽一生的精力,否则根本无法企及。” Chaucer ()也发出过“生命如此短暂,技能如此高深”的感叹。Hippocrates (c. 400BC)因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而被人称颂:“ars longa, vita brevis”,该句是来自于一个更长的引用:”Ars longa, vita brevis, occasio praeceps, experimentum periculosum, iudicium difficile”, 这段话翻译成英语就是:“生命很短暂,但是技艺却很高深,机遇转瞬即逝,探索难以捉摸,抉择困难重重”。这段话是用拉丁文写的。在拉丁文里,ars可以翻译为“技艺”或者“艺术”,但是在古希腊文里,ars只能做“技能”的意思,而没有“艺术”的意思。&/p&&p&&br&&/p&&p&&b&你想当程序员么?&/b&&/p&&p&下面是我列举的程序员成功“食谱”&/p&&p&&b&●沉醉&/b&于编程,编程是为了兴趣。保持这种充满兴趣的感觉,以便于你能将其投入到你的10年/10000小时的编程时间中。&/p&&p&&b&●程序&/b&.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a href=&/?target=http%3A//www.engines4ed.org/hyperbook/nodes/NODE-120-p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在实践中学习&i class=&icon-external&&&/i&&/a&”。更技术一些地说:“一个人在某个专业领域方面能够达到最高水平,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经验增长了以后而自动获得的,而是这个人为了进步所做出了专门的努力之后产生的结果。”&a href=&/?target=http%3A//www2.umassd.edu/swpi/DesignInCS/expertis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 366)&i class=&icon-external&&&/i&&/a&“最有效的学习包括如下几个要素:明确并且难度适当的任务,适应学习者个人情况,及时的信息反馈,有重新开始和改正错误的机会)(p. 20-21) 《&i&&a href=&/?target=http%3A///Cognition-Practice-Mathematics-Culture-Everyday/dp/%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gnition in Practice: Mind, Mathematics, and Culture in Everyday Life&i class=&icon-external&&&/i&&/a&&/i&》这本书提供了上述有趣的观点&/p&&p&&b&●&/b&同其他程序员&b&交流&/b&,多阅读其他人写的程序。这些远比你看书或者上培训班重要&/p&&p&&b&●&/b&如果你愿意的话,就选择去读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吧(当然你还可以去念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如果你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有机会找到一些需要计算机学位认证的工作,也会让你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理解。不过,如果你不是上学的料,那么你可以(当然需要有足够的毅力)靠自己学习,或者通过工作来积累经验。无论你采用哪种途径,光依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仅仅靠学习油画和调色技术无法创造出顶尖的画家的话,那么光学习计算机科学课程更不能造就顶尖的程序员。”,Eric Raymond这样说过,他著有《新黑客字典》一书。我所聘用过的最好的程序员仅仅只有高中文凭; 他写了很多伟大的软件,他有他自己的新闻组,并且通过股权赚够了钱,还开了家属于自己的夜店。(作者说的这个人是Jamie Zawinski,他是网景浏览器(Netscape)的早期开发这者之一,也是开源项目Mozilla和&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XEmac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XEmacs&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主要贡献者,他开了一家叫做DNA_lounge的夜店,位于旧金山的SoMa区——译者注)&/p&&p&&b&●&/b&与其他程序员一起&b&做项目&/b&。在某些项目中要尽量做到最好,在某些项目中却别做那么好。当你是最好的时候,你的领导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并激发你高瞻远瞩的视野。当你做得不好的时候,你就能知道你的领导怎么做事,以及他们不喜欢哪些事(因为领导总是把那些他们不爱做的杂事丢给他们认为不得力的人去做)&/p&&p&&b&●&/b&尝试&b&跟随&/b&其他程序员一起做项目。尝试去理解其他人所写的代码。看看如果你无法找到代码的作者本人的情况下,理解和修正他写的代码需要花费什么样的代价。同时也思考,如何规划你自己的程序代码,让它们更容易被其他人理解和维护。&/p&&p&&b&●&/b&至少学习半打&b&编程语言&/b&。包括一种支持类抽象的语言(例如Java或者C++),一种支持函数抽象的语言(例如Lisp或者ML),一种支持语法抽象的语言(例如Lisp),一种支持声明式编程的语言(例如Prolog或者C++模板),一种支持协同程序的语言(例如Icon或者Scheme),一种支持平行并发编程的语言(例如Sial)&/p&&p&&b&●&/b&牢记“计算机科学”中包含着“&b&计算机&/b&”这个词。了解计算机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执行一条指令,花多长时间从内存中获取一个字(word)(包括缓存命中和不命中两种情况),如果连续从磁盘中获取数据,时间消耗如何?以及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再磁盘上定位一个新的位置?&/p&&p&&b&●&/b&尽量参与语言的&b&标准化&/b&过程。往大了说,你可以试着加入ANSI C++委员会这样的专业组织,往小了讲,你也可以从自己的代码规范入手,限定代码缩进是需要2个空格宽还是4个空格宽。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你都需要了解其他人对于语言的喜好,以及他们的喜好的程度,甚至你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产生这样的喜好的原因。&/p&&p&&b&●&/b&有良好的意识,能尽快适应语言标准化的成果。&/p&&p&要掌握上面所说的所有内容,光靠看书学习应该是很难做到的。当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几乎阅读了市面上所有的《如何…》指南书籍,但是我读完了以后还是觉得自己是个菜鸟。30个月以后,我的第二个孩子快出生时,我难道还要做一个书虫么?不!相反,我此时更依赖我的个人经验,这些经验相比于那些上千页的书籍,则更加有效和让我放心。&/p&&p&Fred Brooks所著的著名的论文《&i&&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 Silver Bullets&i class=&icon-external&&&/i&&/a&| &/i&没有银弹》里向我们揭示了发现和培养软件设计人才的三步骤:&/p&&p&1.有组织地辨认顶尖的软件设计人才,越早越好&/p&&p&2.安排一个职业导师,为其职业前景指点迷津,并谨慎对待自己的职业履历&/p&&p&3.为成长中的设计师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互相激发促进。&/p&&p&即使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成为优秀软件设计人员的潜质,也需要经历工作的慢慢琢磨,方可展现才华。&a href=&/?target=http%3A//rmatik.uni-tuebingen.de/users/klaeren/epigram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an Perlis&i class=&icon-external&&&/i&&/a&则说得更加直接:“任何人都可以被‘教’成一个雕塑匠,但米开朗基罗则被‘教’如何不要成为一个雕塑匠,因为他要做的是雕塑大师,。这个道理放到编程大师身上同样管用。”Perlis认为,伟大的软件开发人员都有一种内在的特质,这种特质往往比他们所接受的训练更重要。但是这些特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与生俱来的?还是通过后天勤奋而来?正如Auguste Gusteau(动画电影《料理鼠王》里的幻象大厨)所说,“谁都能做饭,但只有那些无所畏惧的人才能成为大厨!”我很情愿地说,将你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审慎地练习和提高上,这很重要!但是“无所畏惧”的精神,才是将促使这些练习成果凝聚成形的途径。或者,就像是《料理鼠王》里那个与Gusteau作对的刻薄的美食评论家Anton Ego说的那样:“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不过,伟大的艺术家在成名前可能是任何人。”&/p&&p&所以尽管去书店大买Java/Ruby/Javascript/PHP书籍吧;你也许会发现他们真的挺管用。但是这样做不会改变你的人生,也不会让你在整体经验上有什么提高。24小时,几天,几周,做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光靠读书可读不出来。你尝试过连续24个月不懈努力提高自己么?呵呵,如果你做到了,好吧,那么你开始上路了……&/p&&p&&br&&/p&&p&&br&&/p&&p&&b&参考书目&/b&&/p&&p&Bloom, Benjamin (ed.) &i&&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X/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i class=&icon-external&&&/i&&/a&&/i&, Ballantine, 1985.&/p&&p&Brooks, Fred, &i&&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 Silver Bullets&i class=&icon-external&&&/i&&/a&&/i&, IEEE Computer, vol. 20, no. 4, 1987, p. 10-19.&/p&&p&Bryan, W.L. & Harter, N. “Studies on the telegraphic language: The acquisition of a hierarchy of habits. &i&Psychology Review&/i&, 5-375&/p&&p&Hayes, John R., The &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lete Problem Solver&i class=&icon-external&&&/i&&/a& Lawrence Erlbaum, 1989.&/p&&p&Chase, William G. & Simon, Herbert A. &a href=&/?target=http%3A///books%3Fid%3DdYPSHAAACAAJ%26dq%3D%2522perception%2Bin%2Bchess%2522%2Bsimon%26ei%3Dz4PyR5iIAZnmtQPbyLyuD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rception in Chess”&i class=&icon-external&&&/i&&/a& &i&Cognitive Psychology&/i&, -81.&/p&&p&Lave, Jean, &i&&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gnition in Practice: Mind, Mathematics, and Culture in Everyday Life&i class=&icon-external&&&/i&&/a&&/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p&&p&&br&&/p&&p&&b&问答&/b&&/p&&p&典型PC系统各种操作指令的大概时间&/p&&p&execute typical instruction&/p&&p&执行基本指令&/p&&p&1/1,000,000,000 sec = 1 nanosec&/p&&p&fetch from L1 cache memory&/p&&p&从一级缓存中读取数据&/p&&p&0.5 nanosec&/p&&p&branch misprediction&/p&&p&分支误预测&/p&&p&5 nanosec&/p&&p&fetch from L2 cache memory&/p&&p&从二级缓存获取数据&/p&&p&7 nanosec&/p&&p&Mutex lock/unlock&/p&&p&互斥加锁/解锁&/p&&p&25 nanosec&/p&&p&fetch from main memory&/p&&p&从主内存获取数据&/p&&p&100 nanosec&/p&&p&send 2K bytes over 1Gbps network&/p&&p&通过1G bps 的网络发送2K字节&/p&&p&20,000 nanosec&/p&&p&read 1MB sequentially from memory&/p&&p&从内存中顺序读取1MB数据&/p&&p&250,000 nanosec&/p&&p&fetch from new disk location (seek)&/p&&p&从新的磁盘位置获取数据(随机读取)&/p&&p&8,000,000 nanosec&/p&&p&read 1MB sequentially from disk&/p&&p&从磁盘中顺序读取1MB数据&/p&&p&20,000,000 nanosec&/p&&p&send packet US to Europe and back&/p&&p&从美国发送一个报文包到欧洲再返回&/p&&p&150 milliseconds = 150,000,000 nanosec&/p&&p&&br&&/p&&p&&b&附录:如何选择语言&/b&&/p&&p&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他们应该选择什么编程语言作为入门之用?我想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下面几点可以用来作为选择的参考。&/p&&p&&i&●随大流&/i&。当被问到“我应该使用什么系统呢?Windows, Unix还是Mac?”,我的回答通常是:“看你的朋友们用什么你就用什么。”这么做的好处是,有了你朋友的帮助,你就能有效地回避操作系统固有的一些差异,对于选择编程语言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同时,你还要有点儿战略眼光:如果选择了一种编程语言,并成为其编程社区的一员,那么你选择的语言和社区是正在不断壮大?还是奄奄一息?如果你有编程方面的问题,能不能从相关的书籍,网站以及在线论坛中得到解答?你是不是跟论坛里的人合得来?这些都是要考虑的。&/p&&p&&i&●简单实用&/i&。诸如C++以及Java这样的编程语言都是非常专业的开发语言,适用于有经验的大型团队进行开发,需要时常考虑代码的运行效率。所以,这类的编程语言就适合于那样(复杂)的编程环境。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那么就不要搞那么复杂。你所需要的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编程语言,你靠你自己就可以搞定的语言。&/p&&p&&i&●交互。&/i&给你两种选择去学钢琴:第一种,常规做法,也是互动的做法,也就是你每敲一下琴键就能听到琴音;第二种,批量模式,等你把所有该按的琴键都按了一遍,然后再一次性放给你听。你选择哪一个呢?显然,交互式的方式对于钢琴学习来说更容易,对于编程学习也是如此。那么就坚持使用交互式模式学习编程吧。&/p&&p&基于上述的观点,我所推荐的编程入门语言应该是Phyton或者Scheme.但是读者自身的环境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所以你们也许会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你的年龄还不到两位数,那么你们应该考虑Alice语言或者Squeak语言(很多成年的初学者也认为他们很有趣)。当然,做出选择并开始行动,这个最重要。&/p&&p&&br&&/p&&p&&b&附录:书籍和其他资源&/b&&/p&&p&&b&&i&●&/i&Scheme:&/b&《&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Abelson & Sussman)&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dp/B0011AP7RY/%3Ftag%3Dvastwork-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本书或许是计算机科学最好的入门书籍,本书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入手,教你如何进行编程。你可以在&a href=&/?target=http%3A//www.swiss.ai.mit.edu/classes/6.001/abelson-sussman-lectur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line videos of lectures&i class=&icon-external&&&/i&&/a&观看本书的在线视频教程,以及&a href=&/?target=http%3A//mitpress.mit.edu/sicp/full-text/book/book.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lete text online&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在线文字版。 学习本书是需要一些挑战的,相信该书会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的。&/p&&p&&b&&i&●&/i&Scheme:&/b&《&a href=&/?target=http%3A///gp/%253Ci%253Eproduc%253C/i%253Et/%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to Design Programs (Felleisen et al.)&i class=&icon-external&&&/i&&/a& | &a href=&/?target=http%3A///%25E7%25A8%258B%25E5%25BA%258F%25E8%25AE%25BE%25E8%25AE%25A1%25E6%%25E6%25B3%%E9%259B%25B7%25E6%25A3%25AE/dp/B0011AIAX2%3Ftag%3Dvastwork-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程序设计方法&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一本好书,该书介绍了如何用优雅并且有效的方式进行程序设&/p&&p&&b&&i&●&/i&Python:&/b& &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3Ftag%3Djob0ae-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ython Programming: An Intro to CS (Zelle)&i class=&icon-external&&&/i&&/a& 是一本介绍Python的好书&/p&&p&&b&&i&●&/i&Python:&/b& &a href=&/?target=http%3A//python.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ython.org&i class=&icon-external&&&/i&&/a&官方网站上提供了一些在线教程 &a href=&/?target=http%3A//wiki.python.org/moin/BeginnersGuid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utorials&i class=&icon-external&&&/i&&/a&.&/p&&p&&b&&i&●&/i&Oz&/b&: &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ncepts, Techniques, and Model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an Roy & Haridi)&i class=&icon-external&&&/i&&/a& 被看做是Abelson & Sussman(经典计算机教程《&a href=&/?target=http%3A///dp/B0011AP7RY/%3Ftag%3Dvastwork-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i class=&icon-external&&&/i&&/a&》的作者——译者注)的当代传承者。该书绘制了一幅关于计算机编程的宏观蓝图,它囊括了比Abelson & Sussman的经典教材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也更加通俗易懂。此书中使用了一种编程语言,Oz, 这种语言在工业领域内几乎不被使用,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于教学&/p&&p&&br&&/p&&p&&b&备注&/b&&/p&&p&T. Capey指出,Amazon网页上那个&a href=&/?target=http%3A///gp/product//ref%3Das_li_qf_sp_asin_il_tl%3Fie%3DUTF8%26tag%3Djob0ae-20%26linkCode%3Das2%26camp%3D1789%26creative%3D9325%26creativeASIN%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lete Problem Solver&i class=&icon-external&&&/i&&/a&页面把《21天搞定孟加拉语》以及《21天学会语法》这两本书移到了“购买此书的用户还购买过这些产品”这个区域内。我估计大部分人就是从这个区域看到这本书的。感谢Ross Cohen的帮助。&/p&
《》不过我知道大家肯定是不想看英文的了,所以我给大家找了。所有试图自学编程的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同意它的说法(除去少数过时的具体技术部分)。正文你们着什么急?随意步入一家书店,满目都是《7天搞定Ja…
在你没炒股之前,你对股票这个概念一无所知。于是你上知乎,上东方财富网,上雪球,想看看大家是怎么说股票这东西的。&br&&br&&br&
在社交平台里,有些人会告诉你十个人炒股九个人亏,股市如同赌场,劝你不要玩了,有些人会告诉你其实A股赚钱很容易,要做超短线,做T、打板、波段什么的,有些人也会拉你直接跟着他炒,每个月交点钱给他就行了,他是股神,他带的客户轻轻松松就能翻倍翻几倍的赚钱。但是他没告诉你他为什么在股市料事如神却还缺你每个月给他的几百块。&br&&br&&br&
所以,无论如何。不管A股好不好赚钱,我是不建议对股市毫无了解的人来网上看别人的意见的。这正如涉世未深的小孩,如果你在他还没接触社会之前就是每天只给他读童话、鸡汤、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以及人民日报。那也许他就会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童话里写的,人生的发展历程就在心灵鸡汤里、爱情就是琼瑶阿姨描述的那样,以及社会就是人民日报里的样子。&br&
我也不建议你还没在股市上开过户呢,就看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彼得林奇、利弗莫尔。尽管他们都是股神。因为你会以为他们说的就是对的,形成定式思维。&br&&br&&br&
我建议你还是先读几本经济学经典著作,比如入门级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资本论》、《国富论》等等 ,不要在意结果,要重视他们推导结论的过程,反复揣摩。就好像一道数学题,一定要弄清楚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然后为什么运用到这道题目上,最后亲自算出来。这样这道题得出的答案才有意义,如果你只想把别人做出来的答案抄在你的作业本上,那么到考试的时候你还是不会做。经济学原理需要这样学习,股市的一些原理也需要这样学习。切记切记。&br&&br&然后去下载几个炒股用的软件,比如:同花顺,涨乐财付通,东方财富网等等。&br&&br&&br&
把软件上出现的每一个信息弄懂,他是什么意思(记住只要弄懂它是什么意思,是陈述性的语句,而不带运用这个信息怎么操作的),不管是上网查也好,还是查书籍资料也好。比如:&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4d9f21ec70d84dbbfce47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4d9f21ec70d84dbbfce47_r.png&&&br&这张图片是北巴传媒这只股票的界面。&br&这里面的信息有:现在的价格、涨跌量(涨用正号,跌前面加负号)、涨跌幅百分比、开盘价、最高价、K线图,成交量、委托买手五个价位以及数量、委托卖手以及数量,委托买入键,委托卖出键。&br&搞清楚每个词的含义,最直接的方法是百度,也可以问炒股的朋友。注意,查资料是查表述性质的资料,仅仅陈述某一件事实,不带个人看法和操作策略的。&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dfd34c49b1aa7e9c4d431b6c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fd34c49b1aa7e9c4d431b6c_r.png&&这是北巴传媒的盘口,同样有很多数据和名词。搞清楚每一个。&br&&img data-rawheight=&619& src=&/0486bcb9f0d510f67e36dcb53ab8be0d_b.png& data-rawwidth=&1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4& data-original=&/0486bcb9f0d510f67e36dcb53ab8be0d_r.png&&这是在同花顺里面的个股资料,同样,弄清楚每一项。&br&&br&是不是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其实不是,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数据的含义,以及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些数据你可以自己动手算算。&br&&br&最后,你要弄明白股票涨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买的人比卖的人多,所以有些人买不到,他就出更高的价格买,股价就会上升。下跌的时候,卖的人比买的人多,有些人卖不出去,他想尽快脱手,于是就以比别人更低的价格卖,股价就会下跌。是这么个循环推动的,而不是像某些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老是在揣测有庄家,而且庄家套住了自己,请问,庄家怎么套住的你?&br&&br&有时候庄家确实会通过大量卖盘打压股价,然后引起大家恐慌纷纷抛售的时候,他再以更低的价格买进来,赚取差价。拉升的思维同样也是如此。但是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我们来稍微算一算。&br&&br&在股市里,市值低于100亿的算是小盘股,我们就拿这个分界线来算算。100亿的市值,一天换手率3%不算多,那就是3个亿,要在这只股票上形成影响股价趋势的作用,你自买自卖的资金没有当天总成交资金的三分之一恐怕不行,那也就是1亿,通过配一些杠杆操作,可能也需要三四千万。但是,要想:“造势”。比如持续五天打压股价,这样才能让小散认为这是只垃圾股,忍无可忍才抛售,有些可能要钓十几天的鱼,那么,资金量需要多大才能操纵一只中小盘股,100亿的,没有1亿不行吧?这是保守估计了,如果不是100亿左右的的中小盘股呢?如果换手率是30%呢?所以,有时可能需要上亿或者几亿十几亿才能操纵股价。那他只能操纵这一只股票,就算股价一开始的时候按照他们设计的走了,可是大盘他们根本操纵不了,大盘大涨或大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那只股票,所以,风险多大?有时候庄家也会自己套自己的。&br&&br&&br&&br&其实,庄家和散户一样,都希望不带任何操作自己买的股票就会被后面来的情绪高涨的:“接盘者”以更高的价格买过去,坐等股价涨涨涨,这是赚钱最简单的方式。&br&&br&假设有四个人,手里每人握着一只价值五元的股票,现在市场普遍认为这只股票价值五元,那么这四张股票总市值就是20元,等到市场情绪普遍悲观,他们都只想出两元买这只股票的时候,那这四只股票总价值就是8元,那么那12元被谁赚走了呢?庄家套牢你?不是的。&br&&br&
那么,把软件玩熟路,同时也掌握一些基本原理之后,你就算是正式进入到“这个世界'来了,但是你肯定还没有你的世界观,这时候,也不要直接去看大师们的书,也不要上雪球论坛。根据你对这些数据的原始理解,先看盘三个月,期间同时研究整个A股的日K线图,看历史以来它是怎么走的。可以买关于中国股市记录性质的历史书籍。记住,仅仅只是记录性质的书籍。&br&&br&看盘这三个月期间,你可以空仓看盘,也即不买任何股票,但我的建议还是拿出很少很少的一部分钱,买两三手体验体验。这样才能真正参与进来,假如你有10万准备用来炒股,前三个月,你可以先用十分之一的仓位,也即一万,来试试水,体验体验股市的涨跌。如果你有一百万,可以用两三万。如果你仅仅只有一万,那就拿两千。&br&&br&这个比例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定,但刚开始入市的时候我建议是尽可能少,能够用那些钱检验自己的想法就行了,代表性的对一些股票买一两手。重在检验自己初级形成的一些想法。&br&&br&三个月之后,你对自己的“亲身经历”可能已经有了一点认识,也大概认识了股市是个什么东西,风险有多大,赚钱可能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某些人说得那么恐怖。&br&&br&这时候你可以开始一边读书一边操作了,因为你已经接触了:“世界”有一些基本的世界观了,不会像一开始就读书然后再看盘操作那样的:“尽信书”。现在你可以对书进行批判性——起码有一点点批判性的阅读了。知道外国的方法什么是适合中国的,什么是明显不适合的,知道别人的方法是那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的。正好像巴菲特以及他师父格雷那套方法是用在超大资金上的一样,人家一年赚20%,1000亿的资金就是200亿,而你总共只有1万块钱,也要为那2000块累死累活的?&br&&br&所以,书一般都是外国牛人出的,用在中国,用在自己,只能参考,不能生搬硬套。&br&&br&读书的时候,我还是建议交叉读书,什么是:“交叉读书”呢,大意就是,先认真读完一本技术面分析的,比如《日本蜡烛图技术》。然后又读一本价值投资的代表作,比如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然后可以再读一本成长股选股的,比如菲利普·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总之,各种门派类别的书一定要交叉着读,然后结合你的看盘以及实际实验性的操作,慢慢领会,你会发现他们的看法里有些是直接对立的,但是他们都是对的,他们都能赚钱,这样,你就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时候糟粕不一定是绝对意义上的糟粕,而是不适合你资金量,操作风格,以及个人性格想法的都不要。然后通过读这些书,和自己的体会,逐渐形成自己对股市的:&世界观”&br&&br&此外,等到你入市一两年,经验比较丰富之后,就可以专攻自己想要学习的投资策略了。正好像学医一样,最开始都是学整个人体的基本构造,到最后才能分成各科的医生。&br&&br&业余时可以读一些历史、哲学、心理学的书籍。因为股市里最难克服的就是自己的人性,贪婪、恐惧、妄想这些在股市里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招式有了后,多练练内功吧。&br&&br&股市如江湖,成为股神这条路就像通向武林高手的路一样,充满着戏剧性与传奇性,也充满着困难和挑战,路上危险重重,金庸的小说里,最后武功最高的人往往都是希望过着一份平凡却美好的生活的人,急功近利的人最后都走火入魔,不是疯了就是残了。少年,且行且珍惜。&br&&br&感谢阅读,微信公众号:煮酒论牛熊
在你没炒股之前,你对股票这个概念一无所知。于是你上知乎,上东方财富网,上雪球,想看看大家是怎么说股票这东西的。 在社交平台里,有些人会告诉你十个人炒股九个人亏,股市如同赌场,劝你不要玩了,有些人会告诉你其实A股赚钱很容易,要做超短线,做T、…
&img src=&/50/851cf6166ebdf8ba5b4d_b.jpg& data-rawwidth=&1728&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8& data-original=&/50/851cf6166ebdf8ba5b4d_r.jpg&&&p&因为孩子的缘故最近常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实的教育又真正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p&&p&一个人从6,7岁的孩子到18岁的青年,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里可利用的80%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的。一天以8小时计,一年以200天,12年的时光,差不多有接近20000个小时是在校园度过的!如果按照10000个小时可以成就一个天才的理论!每一个从校园里走出的年轻人都会有两项登峰造极的特别才能!但现实和理想差得很远!我们花费20000个小时学到的80到90%的知识点根本用不上!我们中的99%的人没有成为天才,倒是成为了欠缺各种能力的半成品,被丢在社会的海洋里任凭浮沉!学校最多只能算是个庞大的低效组织!接近2万小时的时间到底给我们沉淀下来了什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家庭的问题吗?粗略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三个部分。&/p&&p& 第一部分:
&/p&&p&1.考试要求标准的问题:&/p&&p&拿体育课为例,强身健体和体会运动精神应该是体育课能够送给孩子们最好的人生礼物吧!800米1000米能跑几分几秒能说明什么问题?跳高跳远的几个优良的标准又能说明啥?这样的考试内容只会让孩子们为了体育达标和高分的体育成绩在拼命针对考试项目应急训练吧!于是便有了专门针对中考的体育考试训练。高考不用考体育,高中的体育课甚至可以减少到每周一次!缺乏锻炼的孩子们的身体真的能承受那么高强度的繁重的学习生活吗?&/p&&p&2.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p&&p&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按照个人强身健体的项目+个人竞技项目+团队竞技项目的内容把体育课分成三大块会不会更好?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之类的个人强身健体项目也不是什么难事!孩子们身体好又有毅力应该是父母和社会喜闻乐见的好事!乒乓球 羽毛球 游泳 跳绳这些个人单项运动项目的长期坚持,会培养孩子们坚毅 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锻炼出一个有着强大的心里承受力和正确的输赢观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活泼少年。拔河 篮球 足球 冰球等团队项目则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和了解团队精神 互帮互助的精神 小我大我的定位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等等!&/p&&p&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在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健康身体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可以忽略不计的普通课程!也不是几个考试指标要求就可以简单粗暴的替代的内容!&/p&&p& 第二部分:
&/p&&p&1.教学形式陈旧无趣:&/p&&p&中国现代教育一直以来延续的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老师当然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授学习内容,至于内容有没有趣味,同学喜不喜欢听,听不听得懂抑或是听得懂多少似乎都与老师关系不大!更不用提孩子们能从课堂上可以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p&&p&老师有义务和责任让授课内容生动有趣,用学生自由选择权来筛选不失为一个好的评判标准!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把黑板部分的教学转移到多媒体上而已!不可以通过多媒体看一场电影吗?来体会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人物的丰满度和人生的思考!不可以听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 一篇惬意的散文 一首现代诗来体会中文的甜美和悠远的意境吗?不可以通过动人心魄的摄影来体会唐诗宋词里中文的精炼和丰富多彩吗?不可以先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件后,再教他们把早已存在脑海里的言语表达出来吗?不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一下流行的网络小说吗?教育的真谛不是你教授了多少知识和理论吧!应该是有多少人通过你的讲授对文化对艺术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愿意为它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兴趣和热爱哪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光大?&/p&&p&2.教学目标低下:&/p&&p&语文是母语,新的教育改革也把语文的地位提到很高的位置,从高考总分120分增加到150分中可以窥见一斑!但这不是仅仅靠提高总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母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说语文是用来教授语言和文化还比较贴切!它是交流工具,是任何科目深入研究的基础,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打开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金钥匙!&/p&&p&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限于生字生词造句、 朗读背诵课文、现代文 文言文和古诗词阅读以及写作方面。培养的只是基础的识文断字能力、阅读能力、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我们还是死守在语文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远远不够的。母语教育应该有更重要的目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鉴赏力 观察力 口头表达能力 交流能力 文字表述能力 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更高阶的思维能力,孩子们才可以从容的走向社会,泰然处理扑面而来的各种问题吧!&/p&&p&3.专题作业严重匮乏,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深度和广度:&/p&&p&作业是学生生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命题的水平高低和深浅度直接关系到孩子思考钻研的深度和广度!你们有给孩子们出过针对人口 大气污染 公益 国家关系 职业 养老这些课题作业吗?有引导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坚持自我观念吗?一个从来没有在这些问题上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上做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找寻答案的孩子,你凭什么要求他成年后就会自动自觉的长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自我视角的独立思考的成熟个体?&/p&&p&第三部分&/p&&p&1.方法传授的教学缺失:&/p&&p&既然孩子们花了12年的时间所学的80%到90%的知识和内容在未来生活中都用不上!我们为什么不能教授给他们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比如学习方法 工作方法 学习习惯 思维方式!至少这些东西是他们可以带走的,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东西!&/p&&p&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方法的总结也没有那么困难吧?第一要素起码得教会孩子们知道从哪里去找寻需要的资讯和资料,进而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得学会观点的提炼和计划的设置,最重要的步骤是对计划和活动的执行和监督,已经结束后的总结和反思!&/p&&p&2.思维方式及其培养的空白:&/p&&p&K12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年设置其实不太合理!原来的6+3+3学制可以改成5+3+4学制!高中三年由于课程多时间紧,多数学校会选择把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完成,剩下一年作为复习专用!与其让三年的课程量在两年内完成还不如从小学6年中借调一年,孩子们有充分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间,而不是被动式接受纯粹的填鸭式填料教学!&/p&&p&小学生的重要转折点在3年级,因为从这刻开始孩子们有作文课了!从简单的识字造句转入文字的表述阶段,会有很多孩子不适应就此掉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对孩子们进行观察力的有效引导和培养。也缺乏对孩子早已存储在大脑的语言功能和文字功能之间的转换的指导!&/p&&p&8,9岁的孩子正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的敏感期!如果选择这个时间点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国内教育欠孩子们一门思维训练课程!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奥数作为思维训练的替代品,进行必要的补充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p&&p&初中高中是加强和补充抽象思维的重点阶段!也是青春期教育矛盾爆发的集中点!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思想都处在成熟和不成熟之间,思维难免片面极端和悲观!这也是对孩子们正确引导的最佳时间点,树立积极乐观全面平和的人生观对孩子的平稳成长至关重要!&/p&
因为孩子的缘故最近常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实的教育又真正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一个人从6,7岁的孩子到18岁的青年,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里可利用的80%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的。一天以8小时计,一年…
&b&基础性课程学得好的人读书最有效,所谓基础性课程指——数学、英语、汉语、工程制图、力学、哲学、计算机。。。。。。(当然,如果你不看工科书,可以剔除掉工程制图与力学;如果你不研究国学,可以剔除掉古汉语。。。依次类推)&/b&&br&&br&知乎网上活跃的专家、知道分子多为名校出身,奥妙就是人家&b&基础性课程学得相对好太多、阅读效率高、自己专业学得好、对别的领域也学得快。&/b&&br&&br&举一个例子,一个重点大学数学系本科优秀毕业生,只要他中文或者英语不是同时很差,他可以直接阅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硕士阶段的教材而且阅读过程比较顺畅。 &br&&br&&b&基础性课程(对于外专业的人来说)的本质往往是“语言”——英语是语言、数学也是(广义的)语言、工程制图也是&/b&&b&(广义的)&/b&&b&语言,语言不行就制约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b&&br&&br&知乎上有人号召本科不要念生物专业,原因之一就是该专业不是一门“语言”。在智商相同的前提下,一个数学系本科生转行从头开始学计算机、金融学显然比一个生物系本科生容易太多。&br&—————————————————————&br&&b&如果年纪不太大(不超过四十岁),可以考虑强化若干门或者某一门基础性课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是我对本问题的正面回答。&/b&&br&&br&当然,如果一个人的基础课底子确实太不好,他选择忽略基础课而专注与自己职场直接相关的书,也许不失为一个更好的策略。&br&&br&—————————————————————&br&&br&既然有这么多人点赞,我就宣传一个观点——&b&生源很好的&/b&大学其实可以用“强化版基础教育”代替“通识教育”,具体做法是强制性让全校所有的学生在大学本科的前半段时间在数学、英语、哲学三个领域同时达到&b&本科辅修级&/b&水平(如果生源逆天的好,还可以加上计算机),然后每人发三十本通识教育教材自学就完了。&br&&br&通识教育完全可以上知乎、求书单、买书看书来完成,一辈子随时都可以进行。但是学数学在参加工作后就没大块时间学了,零碎时间你根本看不进什么数学分析、高等代数。。。&br&&br&我也建议大家在自己的学生生涯(本科)以追求深度为主(基础课的深度或专业课的深度均可)、广度为辅(切忌那种本科学计算机却以自己国际政治知识多为荣)。&br&&br&——————————————————————-——&br&&br&&b&居然这么多人点赞,为了不误导大家,我要说——如果你找到了一项你不讨厌的、高难度的、确定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赚不少钱的技能,你在脑力不够用的时候可以适当忽略基础课,多花时间在这项技能上。我建议大家在本科生涯追求深度,是指基础课深度或者专业课深度。我没有鼓吹所有人盲目追求基础课深度,请诸位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b&&br&&br&&b&但是,读本科就放弃追求深度而追求知识的广度是我坚决反对的,追求广度明明是毕业后坐地铁刷知乎、刷维基百科,外加出差看几本各专业入门级教科书就可以搞定,为何要浪费大学的时光来做。&/b&
基础性课程学得好的人读书最有效,所谓基础性课程指——数学、英语、汉语、工程制图、力学、哲学、计算机。。。。。。(当然,如果你不看工科书,可以剔除掉工程制图与力学;如果你不研究国学,可以剔除掉古汉语。。。依次类推) 知乎网上活跃的专家、知道…
强行归纳性和爱的关系都是瞎扯淡。哪儿来那么多讲究。这两者只能互相促进,但绝无逻辑联系。&br&&br&年轻读书那会,是个女人投怀送抱就能有反应。谈个恋爱恨不得一天啪三次。出去旅游两三天不下床很正常,谁不是这样啊,那叫爱吗。&br&&br&现在?现在绝大部分姑娘脱光了放面前都没感觉。单身两年都怀疑自己取向了。现在要是看到一个妹子有反应,那八成是真喜欢,两成是太极品。但再极品也有看腻了的时候,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八成会逐渐变成十成。&br&&br&性和爱是什么关系啊?狗屁关系都没有!年轻的时候我想草你=我想操母猪,老了之后才会我想草你=喜欢你啊。问题是你得趁着他连母猪都操的时候赶紧一辈子,免得到了我这样的一大把年纪,想喜欢谁也找不到了。&br&&br&至于男人睡你或者不睡你,第一天就想睡你还是三天后才睡你。相信我,这跟他对你喜欢的程度没有任何必然的直接联系。这跟他身体状态联系更多一些。比如我就发现,每年过年那几天不怎么操心工作好好休息的时候,一般都会发春。&br&&br&但是请记住:如果他认识你几天都没什么睡你的意思,我劝你还是算了吧。男人不想睡你,只有四种可能,没有任何其他例外:&br&&br&1,要么他不够喜欢你。你不过只是暖男无数暧昧备胎之一。&br&2,阳痿秒射太小不敢啪。&br&3,门不当户不对的自卑,奴才不敢冒犯女神啊,一想到高高在上的女神脱了衣服犹如圣母玛利亚一般要么射要么尿。&br&但这种人吧,等到你能随意在他面前素颜放屁扣牙爆粗让他看清你真面目的时候一般就恢复正常了,这时候保证他每天草到你怀疑人生。&br&4,同性恋,同妻你怕不怕?怕不怕?&br&&br&简而言之一句话: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想睡你绝不代表喜欢你,但不想睡你肯定是不喜欢。反正我是面对没有性冲动的姑娘,想都不敢想跟她一辈子,想都不敢想。&br&&br&至于睡了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在一起,那就看两个人的性格,家庭,阅历和磨合了。可如果你一定要说,我就是不想跟喜欢的男生啪啪啪,我觉得女人就是要三从四德,必须要确保我了解他是我一辈子的人才跟他啪啪啪。&br&&br&那OK,你再记住下面的提醒。这绝对是发自肺腑至理箴言,没有几种情况也没有例外:&br&&br&在啪够次数之前,你绝无任何可能了解到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做爱就是恋爱。做腻了,才开始叫生活。&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因为看的人多了,我本来是抖个机灵随便答一点想法。现在补充两点,免得对青少年引起误导。&br&&br&1,我所说的“想睡你不一定喜欢,但喜欢必须想睡你”这个前提是“想”,而不是做。&br&&br&实际上,对小姑娘来说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情况必须说下:&br&a,因为处女,家庭等各种因素,男生很想但是不做。不论如何,这种做法是肯定值得感动和鼓励的。&br&b,你并不愿意并不喜欢这个男生,反而以各种欺骗引诱的方式找你独处,进而达到目的的,这绝对不能原谅。&br&&br&要知道,我一上发言都是针对男性的。大部分中国女性完全是另外一种心理状态(经历了女权性解放运动的西方女性则不一样)。中国女生面对睡过你征服过你的男生往往会产生依赖不喜欢也会变成喜欢。所以我身边很多富二代特别喜欢搞这种事情,什么去酒店可能电影啊发烧了要你送药啊,这些事情都是荷尔蒙附体和爱没多大关系。虽然“想睡你不一定是喜欢(所以可能也确实是喜欢你)”,但至少这种做法人品肯定有问题。&br&&br&2,我所说的“啪腻了才叫生活”。逻辑是“在一个男人征服一个女人之前,他是无法卸下面具的”。&br&&br&这一点不用争论,大部分男生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男人在上床之前的伪装,是如同孔雀开屏一般的生物本能,绝无例外。在上床之前,一切温柔,体贴,博学,大方都是假象。而正是这种假象导致了中国女生大范围的普遍恋爱观念的扭曲。两个人在一起,平等和尊重是互相的。那种学生时代像条狗一样捧着你,只是他们荷尔蒙在身的无奈选择。你如果把这当做婚姻的常态,结局就只能是不断遇到所谓的渣男然后孤独一生,再漂亮都一样。&br&&br&恋爱和生活真的是两回事。这个话题太宏大,进一步展开又到了女权和性观念的问题,我只能随便讲讲。
强行归纳性和爱的关系都是瞎扯淡。哪儿来那么多讲究。这两者只能互相促进,但绝无逻辑联系。 年轻读书那会,是个女人投怀送抱就能有反应。谈个恋爱恨不得一天啪三次。出去旅游两三天不下床很正常,谁不是这样啊,那叫爱吗。 现在?现在绝大部分姑娘脱光了放…
&img src=&/50/v2-7b070deea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v2-7b070deea8_r.jpg&&&p&&/p&&img src=&/50/v2-8ea8bfa2c533e4a3dda9d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8ea8bfa2c533e4a3dda9d_r.png&&&p&上周跟朋友聚会,过马路时看见一辆卡车险些翻了。&/p&&p&我对朋友们说:「从小到大,我看见这些场景,我就觉得我是上天选中的那个人,可以有神力救下快要出车祸的车。」&/p&&p&朋友笑:「Super hero?你可真中二啊。」&/p&&p&&b&很多年过去,无数和我一样曾幻想自己是超人的小男孩,都长大了,开始把超级英雄的梦丢到垃圾箱里。&/b&&/p&&p&前几天,去跟几个朋友吃饭,朋友 A 说起他见义勇为在公车上捉小偷的事,朋友 B 劝他:「以后少做这些事,多危险。」&/p&&p&我愣了会,心里很佩服见义勇为的朋友,可是,B 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也成了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p&&p&&b&时间久了,别说超级英雄了,连平民英雄、热心群众都不敢当了,这就是我们,平庸的我们。&/b&&/p&&p&我想起小学时,老师问大家的梦想是什么,小朋友们纷纷说要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等等,后来,长大了,也都忘记了。&/p&&p&&b&别说梦想了,大多数人,连最简单的目标都实现不了,随着时光将信念与激情消磨殆尽。&/b&&/p&&p&&b&越来越多人变得麻木,在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不温不火的日子里,渐渐习惯活成机器人,渐渐习惯了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的生活。&/b&&/p&&p&抱歉,我们这辈子啊,可能永远是个普通人了。&/p&&img src=&/50/v2-eca361ff1b459dd2d03cb0b2c8c55db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eca361ff1b459dd2d03cb0b2c8c55db0_r.jpg&&&p&&br&&/p&&p&在做这篇文章时,我采访了几个我身边的朋友。&/p&&p&我高中时有个好哥们,我跟他都是林俊杰的歌迷,两人常常下课了就一起听 JJ 的歌。&/p&&p&他唱歌好听,我会写歌,常常在周末时,他唱歌我弹吉他,借此熬过枯燥无味的中学生涯。&/p&&p&后来他没能考上好大学,毕业后去了工厂上班,最近几年事业也有了起色,偶尔,他会在唱吧里分享他录的 JJ 的歌,很多音,已经很吃力了。&/p&&p&前两天,我问他:「你还有当歌手的梦想吗?」&/p&&p&他说当然有。&/p&&p&「你觉得还能实现吗?」&/p&&p&他说:应该不能了吧……&/p&&p&我问他为什么,隔了很久,他回了一大段话,说——&/p&&p&「家庭条件占了主要部分。想当一个歌手,没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纯靠天赋是不能把歌唱好的。然而这些需要很多钱,我出生在农村,在这一点上,心有余而力不足。」&/p&&p&世界很残酷,来到上海后,我认识了很多音乐人,有不少人都入围过一些卫视级选秀比赛的五十强,他们现在在酒吧里卖唱。&/p&&p&其实,他们已经无论是实力还是收入到超出绝大多数音乐人了,然而,他们仍然是在酒吧里默默无闻当个小歌手,和普通人一样,为以后的生计奔波。&/p&&p&听到我高中朋友说起「我可能实现不了歌手梦」时,我感到很心酸,其实我们都知道到了这个年龄了,注定实现不了了,即便是与上海的地下酒吧歌手比,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明显。&/p&&p&我问他:「你是否已经接受我这辈子就是个跟其他人没什么区别的平庸的普通人了?」&/p&&p&他说:当然不接受。&/p&&p&&b&在现实和生活面前,有时候已经不是接受和不接受的问题了。&/b&&/p&&p&&b&我知道他很难过,我也很难过。&/b&&/p&&img src=&/50/v2-daf66e7418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daf66e74186_r.jpg&&&p&&br&&/p&&p&我又问了高中时和我一起写字的一个哥们。&/p&&p&那时候我们在 QQ 空间和现在已经死掉的百度空间写文,来看我们写东西的,只有 QQ 好友罢了。&/p&&p&我们写得很不好,可还是爱写。一眨眼,快七年过去了,我已经关掉了 QQ 空间,我也知道他没有继续写下去。&/p&&p&我问他:「还想当作家吗?」&/p&&p&「梦想是有的,毕竟这是打心里的喜好。」&/p&&p&我又问:「为什么没能坚持写下去?」&/p&&p&他说:「研究生生活啊,工科环境已经没办法让我写下去了,前几年又把精力放在考研上了。」&/p&&p&他是个很优秀的男生,成绩一直很好,如今也即将研究生毕业,只是,在现实面前,在选学业还是创作中,他还是选择了学业。&/p&&p&&b&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同时兼顾很多事的。&/b&&/p&&p&&b&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为爱好冒那么大风险。&/b&&/p&&p&问完后,他反问我:「你现在做这行做久了,有没有乏过?」&/p&&p&这是我天天问自己的问题。&/p&&p&最近一年来,我精神状态很不好,靠咖啡和红牛提神去创作,靠威士忌入眠,常常在独处时情绪失控,身体和心态崩溃过很多次。&/p&&p&我从来都不找人诉说我到底有多累,这条路到底有多难,毕竟,我只能自信道「我有那么点天赋」,不敢说「我非常有天赋」。&/p&&p&在写作到创业这条路上,我做过的几次选择,都是把自己逼到绝境,不给自己留后路,冒着风险往前走,我也怕我也慌我也困惑,我也想过很多次放弃。&/p&&p&仅仅是因为我不甘心「这辈子永远是个普通人了」,才对自己越来越狠。&/p&&p&珍妮特o温特森说:「&b&每次你做出一项重大决定,你就会分离出一部分自己,去过另一种可能过的生活。有些人的气场很强,有些人能在自身之外创造出另一个迥然不同的自己。这不是痴人说梦。&/b&」&/p&&p&我承认我被他问到戳入心里的问题,因为我清楚我付出了太多,我最后和他说:&/p&&p&「有疲惫过,但从没有真正放弃过。」&/p&&p&&b&梦想这个东西,或者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的事,其实没那么开心、浪漫,更多的是痛苦和挣扎。&/b&&/p&&p&&b&因为热爱,所以你不会允许自己比别人差,你会逼自己成长,这个过程,非常难熬,大多数人没胆量熬,没毅力熬。&/b&&/p&&p&&b&更可能,没那么热爱。&/b&&/p&&img src=&/50/v2-0f685d9a4c0e47ba071eab7140edbed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0f685d9a4c0e47ba071eab7140edbedb_r.jpg&&&p&&br&&/p&&p&我很喜欢一部动漫叫《银魂》。&/p&&p&有人这么评价《银魂》跟《海贼王》的区别:&b&《海贼王》教会我们要有梦想,《银魂》是梦想破灭后教会我们如何生活。&/b&&/p&&p&我很喜欢这句话。&/p&&p&我有个女生朋友,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她坐在我旁边,记得两年前,我跟她在加班前一块吃晚餐,我问她:「你为什么要留在上海,不回老家?你回家里,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文手表看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