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怎么样,好不好的什么是默认点评评

&img src=&/50/v2-79439fde67a8e241d86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0/v2-79439fde67a8e241d86b_r.jpg&&&img src=&/v2-385687fcc9598bfdc2f775dd75a557ea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85687fcc9598bfdc2f775dd75a557ea_r.png&&&p&撰文/林心
编辑/徐卓君&/p&&br&&br&&p&在我家中,老公购买了维生素 C,维生素 D,钙片等诸多膳食补充剂,我想,如果可能,他会买齐26个字母排列的维生素种类。&/p&&br&&p&尤其是发现我吃了过多肉时,他会建议我搭配一些维生素 C。&br&&/p&&br&&p&人的一生是「向死而生」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面临对死亡的恐惧,对健康的追求,是延缓这一恐惧的心理安慰剂。&/p&&br&&p&&b&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炼丹术,现代人的丹药,是在科学和理性包装下的膳食补充剂。&/b&&/p&&br&&br&&p&&strong&一. 掀起全民狂热的补剂运动&/strong&&br&&/p&&br&&p&超市往往是对应当地人群日常生活习惯的。在家中更是如此,两个不同生长背景的人,一旦进入一个屋檐下,对食物的磨合成为关键的一环。&/p&&br&&p&老公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人,公婆擅长烹饪,他自小在意食物的口感。上大学后,身边的朋友同学很多科学狂人,又养成了他对食物的成份非常在意的习惯。&/p&&br&&p&他的一个多年好友,是严格的理性饮食者,我曾见过这位朋友把一大堆鸡胸肉放在锅里煮,不加任何调味品,他会连续几天吃这种健康但味同嚼蜡的食物。&/p&&p&庆幸老公还未到达这样的极端程度,他做鸡胸肉还是会研究如何保持鸡肉口感上的鲜嫩。&/p&&br&&p&美国的食品生产商也会把食物分解成一目了然的成份——几乎每个食物都标注卡路里和详细成分,含有花生等某类人群过敏源成分的食物,更会有显眼的标志。&/p&&p&标注出成份还不够,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还把植物中的有效成份直接提取出来,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乎每个大型超市,总有 2 - 3 排货柜,像药店一样,摆满了膳食补充剂等瓶瓶罐罐,不同的维生素营养补充剂,藻类产品,DHA,深海鱼油等产品像日常食物一样,不需要任何医生处方,可供人们随意购买。&img src=&/v2-59cbbd8b9eacd2f0c9705daabdd7770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59cbbd8b9eacd2f0c9705daabdd77707_r.jpg&&&/p&&br&&p&但一直不能理解的是,美国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对膳食补充剂的热爱。少吃一点食物感觉自己还是人类,但用膳食补充剂替代食物总觉得自己变成了机器。&/p&&br&&p&在我们家中,老公购买了维生素 C,维生素D,钙片等,我想,如果可能,他会买起26个字母排列的维生素种类。他每天都会「建议」我吃一些,尤其是发现我吃了过多肉时,维生素 C 一定会成为食肉后的标配。&/p&&br&&p&水果中的维生素 C 就靠膳食补充剂里的维生素 C 代替。甜甜酸酸汁水满口的美好过程,就被几秒钟吞进喉咙里的药片代替了。&/p&&br&&p&当偶尔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时,膳食补充剂更成为生活必备品,几片下肚,心理上顿感安慰,少吃一顿饭的负罪感立马减轻。&/p&&br&&p&「这真的那么有用吗?如果有用,这样的人生值得吗?」&/p&&br&&p&看着花花绿绿包装精美的膳食补充剂,我总发出这样的疑问,而现实,已将我这种追随本能而非调研的质疑拍死在沙滩上。&/p&&p&当我开始看调研结果的数据时,吓了一跳,对补剂的热爱,已不是一个小家庭的习惯,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运动。&/p&&br&&p&全美成年人服用膳食补充剂的比率在 50% 到 75% 之间,如果考虑到季节性、间隙性服用者,那么膳食补充剂的普及率应该约为 66%,即在一个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此类产品,这是什么概念呢?做个类比,中国人口有 55% 是城镇居民,相当于全中国的城镇居民都在服用。&/p&&br&&p&&b&被这股潮流劫持的不只美国人,国内的朋友们也纷纷问我在国外购买补剂的事。&/b&&/p&&p&好友怀孕,她在生活上一向细致、严谨和理性,为孕期营养搭配做足了功课。在研究了诸多资料后,她发现孕妇吃 DHA 能够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好处,但担心国内的此类产品不过关,让我从美国帮她购买。父母也让我帮他们买深海鱼油带回去。&img src=&/v2-0db1fb4c52f45e7cc104f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0db1fb4c52f45e7cc104f_r.jpg&&&/p&&br&&p&我这时才发现,中国的膳食补充剂市场在 2016 年已达到 200 亿美元,每年高达 10% 的增长率,有望近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这个惊人的数据还不包括因为担心国内的食品药品安全,不敢在国内买同类产品的海外代购人群。&/p&&br&&p&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张召锋谈到中美加三国生产补剂的不同时谈到,加拿大和中国的审批非常严。但中国规定的膳食补充剂的有效含量非常低,例如维生素 C,中国的一份规定不超过 100 毫克,但美国的可以达到 2 克。所以, 美国的产品有效成份含量更高,国内的人群也更愿意走出国门购买。&/p&&br&&br&&p&&b&二. 理性还是非理性?&/b&&/p&&br&&p&经过精密计算的健康生活,充满这样的物品,并遵循以下的路线:牛奶,燕麦,牛肉,羊肉,绿叶蔬菜,豆制品,每天 5 公里的跑步或其它运动,还有维生素类、鱼油或矿物质的膳食补充剂。&/p&&br&&p&每天跑步时,经过大片绿色植物,扩张的肺叶被清新的氧气清洗时,每一个细胞都感觉充满活力。我承认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感觉自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让人感觉非常安全。&/p&&br&&p&但这条路线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坚决的执行力保证,生活并不是每一天都会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在非常忙碌的时候,或一时兴起和朋友们大醉后,立马感觉和健康生活脱了轨,身体和心理状态会下降到一种低落的水平。&/p&&br&&p&这个时候,往往会补充更大剂量的膳食补充剂。扭开瓶盖吃维生素等补剂时,我们往往伴随着这样的谈话:「今天来不及买青菜了」,「这几天吃肉太多了」……&/p&&p&&b&我隐约感觉,当一颗追求健康的理性心灵,伴随着不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时,膳食补充剂却在你人生中出场更多次。&img src=&/v2-c62a649e9d5d319eeff48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c62a649e9d5d319eeff48_r.jpg&&&/b&&/p&&br&&p&我们为什么越来依赖膳食补充剂?在和中国、美国专家交谈中,得知两国对补剂的追求有相似之处。&/p&&br&&p&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张召锋谈到这肯定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当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后,开始践行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而且近年来慢病越来越高发,从老年人群体逐渐提前至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群体,也会促使人们寻求补剂等保健品。&/p&&br&&p&美国 CRN(膳食补充剂行业贸易协会)也曾委托 IPSOS 公共事务调研公司从 2000 年开始进行了持续性调查,从使用膳食补充剂的理由来看,最普遍的原因是为了永久地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58%),其次是为了填补饮食中营养的不足(42%),提升机体的免疫力(32%)也是一个原因。&/p&&br&&p&另一项调查显示,在遵循健康生活的人群中,膳食补充剂的使用比例更高:只有 48% 的肥胖人群选择使用膳食补充剂,在正常体重与超重人群中,这个数字分别是 56% 和 57%,也高于不做任何运动的人群(43%);服用补剂比例最高的是,日常进行适度或激烈健身运动的人群——为 58%;43% 的吸烟者服用膳食补充剂,这个比例远低于戒烟人群(61%)和非吸烟人群(52%)。&/p&&br&&p&&b&可以说,现代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自以为服用膳食补充剂是最便捷和简单的方式,带有一种快速达到梦想的乌托邦色彩的功利主义。&img src=&/v2-e9c61fbbcdff23e5622d5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e9c61fbbcdff23e5622d59_r.jpg&&&/b&&/p&&br&&p&美国服用补剂的风潮,就是被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莱纳斯·鲍林鼓吹维生素 C 的效用掀起的。&/p&&br&&p&对媒体有着重大影响的鲍林在科学界反对的情况下,不断鼓吹维生素 C 可以减少 10% 的癌症死亡,他还宣布同时服用大剂量维生素 A、维生素 E、硒、胡萝卜素、维生素 C,不仅能够预防感冒治疗癌症,还可以治疗几乎所有人类已知疾病。&/p&&br&&p&&b&尽管科学界的研究不支持他的学说,并得出大量补充维生素会导致某类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病率,但乐观的学说比悲观的研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b&&/p&&p&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补充维生素的鲍林最终死于前列腺癌,他的学说却被维生素厂商利用,使服用补剂成为美国大众的一个延续至今的风潮。&/p&&br&&br&&p&&b&三. 质疑的声音&/b&&/p&&br&&p&&b&科学和宗教有时并不是对立的,在某种条件下甚至有相似的特征。&/b&&/p&&br&&p&迷信科学的人群,在面对科学有限性的情况下,科学对他们而言,就成了宗教的化身。科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不断证实和证伪自己的过程。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有限性,加上各方利益的不断掺杂,以科学的外衣制造的迷惑大众的障眼法。&/p&&br&&p&&b&美国制糖业在 60 年代控制科学家,发表脂肪对心脏危害远远大于糖的观点,此学说影响大众近半个世纪之久,在舆论上让脂肪成为危险心脏罪魁祸首,目的是让糖业市场迅速发展,直到 2016 年,制糖业的谎言才被戳穿。&/b&&/p&&br&&p&在膳食补充剂成为大众日常必备品的同时,对补剂的危害和真实效用的研究依旧在开展。&/p&&br&&p&科学界早有一些不利于补剂的研究。&/p&&br&&p&补剂的负面作用大致分为三类:&/p&&ul&&li&一是服用会导致某种疾病和增加死亡率;&br&&/li&&li&二是对某些特定人群,补充某种膳食补充剂会对身体有危害;&br&&/li&&li&三是过量服用会导致身体的损害,例如对维生素 C,如果超大剂量服用,会引起中毒。还有一些补剂,虽然服用无害,但很容易被人体排出去,对人体也无益。&img src=&/v2-67bc7ec1ae00e23bfbc1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67bc7ec1ae00e23bfbc1_r.jpg&&&/li&&/ul&&br&&br&&p&《大西洋月刊》在一篇文章中《维他命神话:为什么我们需要膳食补充剂》中提到: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补充复合维生素的女性要比没有补充复合维生素的女性有更高的死亡率。&/p&&p&几天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食用维生素 E 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而且文中指出,这些发现并非刚刚出现。之前有七项研究已经显示维生素会增加罹患癌症、心脏病以及减少寿命的风险。&/p&&br&&p&华尔街日报发表了《这是维生素热的终结吗》一文,也指出了维生素的危害。&/p&&br&&p&一些抗氧化剂, 被吹捧为有癌症预防能力,并能保护大脑,预防老年痴呆症。但在 2017 三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有 7500 名男性被分成了四组,分别给予维生素 E、硒、或安慰剂,试验共 5 年。结果表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没有显着差异 。&/p&&br&&p&最近的研究也在证实一些补剂并未有所宣传的功效,只是无害但也无益。&img src=&/v2-80b4a361deac00de1222_b.pn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80b4a361deac00de1222_r.png&&&/p&&br&&p&前几天在《纽约时报》健康版发表了医疗组织 cochrane 协作网刊登的一篇系统性的文章谈到的最新的研究证明,孕妇在怀孕时补充的 DHA 并不能增加婴儿的智商。&/p&&p&我把这一研究结果告诉了我的一些对 DHA 痴迷的孕妇好友,她们依旧认为既然无害,吃一些也无妨:「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少要尽些努力。」&/p&&br&&p&&b&既然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膳食补充剂过量服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即使无害但也无益,但为何以严格监管著称的美国 FDA 依旧对它们的风靡无动于衷?&/b&&/p&&br&&p&美国 DxTerity 公司科学家、生物科学专业博士潘柳柳告诉我说,膳食补充剂的监管方是 FDA——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但&b&它们属于保健品,在美国不属于药品,所以不受严格监督。&/b&&/p&&br&&p&根据 1994 年美国颁布的《美国饮食补充剂保健与教育法》,保健品上市虽然需向 FDA 提交产品安全性的论述,但 FDA 只会考虑补剂的食用安全,不会监管其有效性。&/p&&br&&p&对于补剂的食用安全监督条例远异于药品安全性和严格实验评估,要宽松许多,更接近于一般&/p&&p&食品药品安全 。&/p&&p&&b&「根据厂商规定的量服用维生素,也很难引起中毒。另一些很容易排出身体的补剂,吃了后就排出去了,没有功效,也不会有危害。」&/b&&/p&&br&&p&张召锋介绍,中国和加拿大的膳食补充剂监管较严,厂家生产之前需要相关部门审批。&/p&&p&&b&据资料显示,在中国,一个保健品从试验到完成审批,需要 2 年以上的时间。膳食补充剂的有效成分也经严格限制,往往造成产品有效性不足——在人们对膳食补充剂的迫切需要面前,这一点是造成中国人海外代购膳食补充剂的一个重要原因。&/b&&/p&&br&&p&但媒体和科学界的种种质疑,已不能扭转大众对维生素的迷信,补剂的销量依旧节节上升。&/p&&br&&br&&p&&b&四. 你真的需要膳食补充剂吗?&/b&&/p&&br&&p&如果膳食补充剂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心理安慰剂,那么人们为了自己的心理安全付出的代价动辄几百亿美元的规模,也放弃了部分对食物口感的享受,这个性价比实在不高——这也是一种被科学的外衣包裹的「非理性」。&/p&&br&&p&「对膳食补充剂的使用,要在均衡饮食和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有足够的判断去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某种膳食补充剂。」张召锋认为。&/p&&br&&p&谈到如何正确地使用膳食补充剂的问题,潘柳柳举了一个例子:&/p&&p&「例如螺旋藻,它富含氨基酸,在贫困地区推广螺旋藻会有利于贫困人口的营养摄入。但对于正常及富裕地区,膳食结构早已摄入足够营养,螺旋藻对这种地区的人们已不会有额外价值。对于一些身体虚弱的人,补充氨基酸也许会有好处。」&img src=&/v2-79439fde67a8e241d86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79439fde67a8e241d86b_r.jpg&&&/p&&br&&p&美国的知名科技媒体《Business Insider》在《大多数膳食补充剂是无效的,但这里有适合你的一种》一文中谈到了几类膳食补充剂,逐个分析你是否需要它:&/p&&ul&&li&蛋白粉,可以使用坚果、豆腐、鱼和肉类取代它;&br&&/li&&li&锌,服用它,它可以让感冒提前痊愈;&br&&/li&&li&氨基酸,可以吃肉代替;&br&&/li&&li&抗氧化剂,会增加某类癌症的风险,可以食用浆果代替;&br&&/li&&li&叶酸,当怀孕时可以遵医嘱服用;&br&&/li&&li&绿茶提取物,可以一试,它可能会有益于你的健康,并证明是安全的;&br&&/li&&li&鱼油,你可以食用三文鱼取代;&br&&/li&&li&人参提取物,科学家认为需要更多试验证实它的安全性;&br&&/li&&li&银杏提取物,研究证实它无效,请忽略……&br&&/li&&/ul&&br&&br&&p&当然,如果你没有时间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服用维生素 C 聊以自慰,补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成为不健康饮食的一个调节。&/p&&p&但一想到有一天我的生活忙碌到没有时间去吃饭,没有时间去菜市场看饱满新鲜,色彩赏心悦目的蔬果,这种不能静静享受一蔬一饭的人生又有何意义?&/p&&br&&p&&b&细细想来,科学的理性有时让你的生活清晰一些,但它也总是阉割生活本身的意义。&/b&&/p&&br&&p&它的基因决定论已经很残酷,我在美国医院填表时,会有一栏让你详细填写家族疾病,是否有亲人得癌症死亡,是否有亲人患高血压或糖尿病,整个过程会让你回忆整个家族的生老病死,不断提醒你基因的缺陷或许在你出生的一刹那就埋伏在你的生命中,这会成为不可逆转的命运的一环。&/p&&p&&b&而膳食补充剂,是在基因决定论和人生有限的大悲观中的一点小虚妄,是在人生的浮沉中一株脆弱的稻草,而不是让你上岸的诺亚方舟。&/b&&/p&&br&&blockquote&这是丁香医生新开的专栏「偶尔治愈」(微信公众号:to-cure-sometimes),我们希望记录这个时代人和疾病、衰老、死亡相抗争的故事,虽然医学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在被这三个终极敌人战胜之前,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和它相处的方式。&br&&/blockquote&&img src=&/v2-ef1bf94bae6af3e0e26e448d16a0e01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ef1bf94bae6af3e0e26e448d16a0e012_r.jpg&&
撰文/林心 编辑/徐卓君 在我家中,老公购买了维生素 C,维生素 D,钙片等诸多膳食补充剂,我想,如果可能,他会买齐26个字母排列的维生素种类。 尤其是发现我吃了过多肉时,他会建议我搭配一些维生素 C。 人的一生是「向死而生」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面临对…
&img src=&/v2-3fd84e2d3f1fa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3fd84e2d3f1fa_r.jpg&&&br&&p&日,阿里公布了2017财年Q4业绩及全年财报(注:阿里财年截至3月31日,《2017年报》披露的是7Q1的财务数据)。&/p&&p&财报显示:2017自然年Q1阿里营收385.8亿、同比增长60%;季度末,移动端月活用户达5.07亿;2017财年交易总金额(GMV)约为3.8万亿;财年营收1582.7亿元,同比增长56%。&/p&&p&阿里营收在庞大的规模体量下,保持高速增长令人欣喜,但毋庸置疑的是电商平台用户规模已逼近极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红利”即将穷尽已成共识的情况下,阿里市值却屡创新高,占上3000亿美元。&/p&&p&透过最新财报数据,可大致窥见阿里为应对“后红利时代”所做的布局及其财务健康状况。&/p&&p&&b&“人口红利”、“移动红利”已至尾声&/b&&/p&&p&&b&1)GMV的“移动化”&/b&&/p&&p&2017财年,阿里GMV约为3.8万亿。2013财年突破1万亿后,GMV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8%。&/p&&p&时至今日,&b&阿里仍然是中国唯一交易总金额超过1万亿的电商平台。&/b&&/p&&br&&img src=&/v2-2ad5ccfb3ccb2_b.jpg& data-rawwidth=&1645& data-rawheight=&9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5& data-original=&/v2-2ad5ccfb3ccb2_r.jpg&&&br&&p&阿里庞大GMV已高度“移动化”:2017财年GMV中79%来自移动端,较2016财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2014财年,移动端GMV突破3000亿元、2017财年接近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p&&p&&b&2)活跃用户数及人均消费&/b&
&/p&&p&2017财年,电商平台的活跃买家总数为4.54亿,近三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1.2%。&/p&&br&&img src=&/v2-17f2e0fe8a7e_b.jpg& data-rawwidth=&1682& data-rawheight=&10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2& data-original=&/v2-17f2e0fe8a7e_r.jpg&&&br&&p&2017财年,每位活跃买家对GMV的贡献为8591元,同比增长仅为7%,相当于每月多花49.2元(分母为期初、期末活动用户均值)。&/p&&p&&b&3)各种红利已吃到“尾巴”&/b&&/p&&p&第一代互联网公司都比较幸运,先是吃到世界最大的“人口红利”紧接着迎来丰厚的“移动红利”,只要能“上船”并坚持不被挤下来就能轻松获得两三位数的营收增长。#真是“蒙眼狂奔”的时代#&/p&&p&把享受红利比做吃鱼,时至今日已经吃到“鱼尾巴”。&/p&&p&比如“人口红利”,截至2017年3月末,阿里活跃买家达4.54亿,同比增幅已降至个位数;数亿用户年人均消费增长七个百分点,与GDP增速基本吻合。&/p&&p&再比如“移动红利”。PC机时代网民每周上网时长仅为数小时,移动时代每周“7X24小时在线”成为常态,流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由于分食众多,从创业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都如饥似渴地购买,流量价格不降反升,只有BAT等自有流量充沛的公司,才圆满地地享受了这波红利。&/p&&p&在刚刚结束的财年,阿里GMV、活跃买家数、月活用户等指标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下图是最近14个季度移动端月活用户数(Mobile MAUs)。&/p&&br&&img src=&/v2-e74bc3cc94_b.jpg& data-rawwidth=&1652& data-rawheight=&10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2& data-original=&/v2-e74bc3cc94_r.jpg&&&br&&p&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接近7亿。由于未满18岁难以办理网银,也无法成为电商平台用户,因此5.07亿月活已接近成年手机用户人数。&/p&&p&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接近饱和,人口红利、移动红利已基本消失,所谓“下半场”指的就是这种局面(注:“下半场”由王兴于2016年7月提出)。&/p&&p&“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红利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阿里市值却创出新高,说明其应对之策及初步效果获得认可。&/p&&p&&b&资本市场看中什么&/b&&/p&&p&近期中概股的最大看点就是阿里股价创新高、过往12个月涨幅超过50%、市值站上3000亿美元(注日收盘价123.22美元,市值3075亿美元)。&/p&&br&&img src=&/v2-dc_b.jpg& data-rawwidth=&1938& data-rawheight=&11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8& data-original=&/v2-dc_r.jpg&&&br&&p&公司市值达到数千亿美元的时候,没有哪股单一资本势力可以一手遮天。特别是在做空机制健全的美国,只消“一小撮”强有力的资本认为估值虚高,涨势就可能被逆转。&/p&&p&市值数十亿、到数百亿美元的公司则不同,只消“一小撮”强有力的资本力挺,高估值亦可岿然不动(比如去哪儿网)。因此,推动市值数千亿美元的公司股价上涨需要的共识比市值数百亿美元的公司高得多。
&/p&&p&明知中概公司人口红利、移动红利已到尽头,华尔街却将阿里市值推至新高,一方面是看到电商主业的稳健增长,另一方面是出于对阿里“后红利时代”布局的认可。&/p&&p&&b&1)核心电商业务权重下降&/b&&/p&&p&过去8个季度,阿里核心电商业务营收的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p&&p&由于包含“双十一”的业绩,每年第四季度电商业务营收及占比都会形成一个“波峰”:&/p&&p&2015年Q4,电商业务营收345亿、占比93%;&/p&&p&2016年Q4,电商业务营收532亿、同比增幅达54%、占比却降至87%。&/p&&br&&img src=&/v2-aabc159b3eadd130c6379d_b.jpg& data-rawwidth=&1846& data-rawheight=&11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46& data-original=&/v2-aabc159b3eadd130c6379d_r.jpg&&&br&&p&预计云计算、数媒娱乐等版块的崛起会持续,电商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p&&p&&b&2)云计算&/b&&/p&&p&2015年Q2,阿里云付费用户为26.3万,营收4.85亿;2016年末,客户规模达230万,其中76.5万为付费用户;2017年Q1,付费用户、营收分别达到87.4万21.63亿。同期,每户付费用户季度支出从1840元增到2470元。&/p&&br&&img src=&/v2-45cb69abfbaebe0bea7793_b.jpg& data-rawwidth=&1990& data-rawheight=&11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90& data-original=&/v2-45cb69abfbaebe0bea7793_r.jpg&&&br&&p&随着营收、付费用户数的稳步增长,阿里云的经济效益日渐好转。2015年Q2取得4.85亿营收,经营亏损却达3.68亿,亏损率75.9%。而最近三个季度的亏损率分别为3.8%、5.2%和7.8%。&/p&&p&2017年Q1,阿里云业务的EBITA亏损已收窄至1.69亿(注:EBITA为经营利润剔除股权激励及无形资产摊销)。&/p&&br&&img src=&/v2-645bc96acbfcd0a4ca0e658_b.jpg& data-rawwidth=&1963& data-rawheight=&11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3& data-original=&/v2-645bc96acbfcd0a4ca0e658_r.jpg&&&br&&p&2017财年,阿里云营收达66.63亿、同比增长120.7%,连续两年实现三位数增长。&/p&&p&IDC数据显示,阿里云为中国最大的公共云服务提供商,营收超过第2-10位的总和。目前,阿里云计算已渗透至消费品牌、能源、金融机构、健康医疗、制造业、媒体和零售等领域,占据中国云计算市场40%以上份额。&/p&&p&根据德银发布的研报,2016年阿里云净收入将超过谷歌进入全球前三。&/p&&p&具备先发优势、规模优势且业绩向好,阿里云非常有可能在两三年内扭亏为盈,届时通往A股市场的大门将会敞开。&/p&&p&&b&3)数媒及娱乐&/b&&/p&&p&阿里的“数字媒体及娱乐”版块主要由优酷土豆、UC浏览器和高德地图构成。这个板块的初始任务是发挥与核心电商业务协同作用,随着用户规模、内容能力、技术及品牌等方面的进步,收入逐年增长,对营收的贡率约在10%一线。&/p&&p&2017年Q1,数娱版块营收39.3亿,同比增长234%,占总营收的10.2%。&/p&&br&&img src=&/v2-dd273ab2f367_b.jpg& data-rawwidth=&1776& data-rawheight=&1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6& data-original=&/v2-dd273ab2f367_r.jpg&&&br&&p&财报只笼统披露了整个板块的营收、EBITA。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板块EBITA难以捉摸,但总体亏损是收窄的趋势。
&/p&&img src=&/v2-b140e0d492b7ac4f5033959cfd51f9ab_b.png& data-rawwidth=&1752& data-rawheight=&10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52& data-original=&/v2-b140e0d492b7ac4f5033959cfd51f9ab_r.png&&&br&&p&阿里云、优土虽然还在赔钱,但均已走上正轨,作为行业龙头的前景不可限量。毕竟,AWS、Netflix的成功就在眼前。&/p&&p&红利虽尽,阿里在电商领域的王者地位无忧,而电商业务充沛现金流浇灌的云计算、数媒娱乐已成气候。&/p&&p&此外,阿里参股的众多企业已成为电商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的佼佼者有日均包裹处理量超4200万件的菜鸟;单季GMV达到750亿的口碑(同比增长257%)还有“战国美、抗京东”的苏宁。&/p&&p&&b&可以说,阿里是对“后红利时代”准备最充分的中国互联网公司。&/b&&/p&&p&&b&多元化下的财务健康&/b&
&/p&&p&不怕多元化,就怕乐视那种超出自身实力的多元化。云计算、数媒娱乐仍在投入期,还需分担优土、菜鸟、口碑的亏损,阿里的财务健康状况如何?&/p&&p&&b&1)“主干”粗壮&/b&&/p&&p&阿里电商业务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峰为每年的Q4、波谷则是Q1。总体来看,波峰一个比一个高、波谷一个比一个浅。如2016年Q4营收达465.8亿,较上一个波峰高45%;2017年Q1营收315.7亿,同比增长47.1%。&/p&&br&&img src=&/v2-864e86f0607ceafc9156_b.png& data-rawwidth=&1706& data-rawheight=&10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6& data-original=&/v2-864e86f0607ceafc9156_r.png&&&br&&p&值得注意的是,旺季营收与利润率同步攀升。16Q4的经营利润率(EBITA)分别为65%、64%。这个比率在16Q1均为59%。&/p&&p&2017财年,电商业务EBITA达到824.3亿。EBITA为毛利润减去应分摊的产品费用、市场费用、行政费用并剔除股权激励、无形资产摊销后的余额,在内涵上接近Non-GAAP净利润,在数额相当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p&&p&&b&照此算来,2017财年,阿里电商业务非GAAP利润率为61.6%。&/b&&/p&&p&中国互联网公司从事的业务五花八门,门户、游戏、社交、OTA、电商……它们当中,毛利润超过50%的不少,但营收达到千亿规模、非GAAP净利润率50%以上者鲜有耳闻。例如在日截至的财年,&b&腾讯非GAAP净利润为668.63亿,非GAAP净利润率为44%;而京东仅为0.4%。&/b&&/p&&p&&b&1300多亿营收、800多亿净现金流入,作为阿里生态的主干,核心电商业务极为粗壮且不停生长。&/b&
&/p&&p&&b&2)三项费用&/b&&/p&&p&典型互联网公司的毛利润相当高,一般以70%以上。但最终是否盈利则要看产品费用、市场费用、行政费用的高低。去哪儿网、58同城的三项费用合计都曾超过营收的100%!&/p&&p&2010财年阿里三项费用合计仅为45亿,2017财年高达456亿,年均复合增长39.2%。&/p&&br&&img src=&/v2-eac24df7d8dff_b.png& data-rawwidth=&1668& data-rawheight=&10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68& data-original=&/v2-eac24df7d8dff_r.png&&&br&&p&但在2010财年,三项费用合计占营收的67%,而2017财年仅占29%,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p&&br&&img src=&/v2-bdb374b9c7_b.png& data-rawwidth=&1676& data-rawheight=&1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76& data-original=&/v2-bdb374b9c7_r.png&&&br&&p&由于财报将电商、云计算、数媒娱乐及创新业务的相关费用混合披露,外界难以知晓这些费用在各项业务中的分摊。但&b&可以肯定的是,单就电商业务而论,三项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会更低&/b&。&/p&&p&&b&3)“大马拉小车”,无咎&/b&&/p&&p&2017财报披露四个版块的效益(EBITA),只有核心电商板块赚钱,“云计算”、“数媒娱乐”、“创新业务”三个版块都赔钱。&/p&&p&2015年Q2,三个“赔钱版块”EBITA合计达15.3亿,2017年Q1上升到25.6亿。其间8个季度累计“烧”了166.7亿。&/p&&p&如今,云计算、数媒娱乐的想象空间连资本市场都已经认可,烧掉不到200亿人民币,市值暴涨1000亿美元。单从估值角度来看,这100多亿烧得值。&/p&&p&更重要的是,单季烧掉二、三十亿看似很多,但“粗壮”的电商业务能够轻松承受这种“拖累”。2017年Q1,三项亏损业务合计亏损不到电商业务EBITA的六分之一(13.8%)。&/p&&br&&img src=&/v2-2fc4a8a6c6614_b.png& data-rawwidth=&1917&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7& data-original=&/v2-2fc4a8a6c6614_r.png&&&br&&p&还是那句话,互联网公司不怕烧钱,在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烧钱”属于利好。&/p&&p&&b&大马拉小车无咎,小马拉大车危矣。&/b&&/p&
日,阿里公布了2017财年Q4业绩及全年财报(注:阿里财年截至3月31日,《2017年报》披露的是7Q1的财务数据)。财报显示:2017自然年Q1阿里营收385.8亿、同比增长60%;季度末,移动端月活用户达5.07亿;2017财年交易总金额(GMV)约为3.…
&img src=&/50/v2-e2fc3b25e82e9b5bc6c4c7b3c3924035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0/v2-e2fc3b25e82e9b5bc6c4c7b3c3924035_r.jpg&&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计划经济”, &br&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是“市场经济”, &br&而现在的中国, &br&正进入更高层次的“资本经济”时代。 &br&很多人会发现钱比以前更难赚了, &br&因为不同时代赚钱的逻辑已经彻底改变。&br&&blockquote&&b&1. 残酷的资本&/b&&/blockquote&&p&回顾这最近的五年,真正能赚钱的行业只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是资本市场。从本质上来说,二者都是金融的。 &br&&br&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你可以说是信用。但伪砖家认为,金融更是一种掠夺,是资本阶层对劳动阶层的掠夺。 &br&&br&资本阶层可以依靠投机投资赚取大量财富,而劳动阶层往往只能任劳任怨的生产,干最多的活赚最少的钱,一切掠夺都在太阳下光明正大。这一点,已经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br&&br&国与国之间同样如此,由于经济层次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使得资本游戏成为国家之间经济战争最直接的武器。美国就是大玩金融战的高手,依托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如黑洞般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资源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发展动力,肆意割取其他国家的羊毛。 &br&&br&资本成为了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谁控制了资本市场,本质上就控制了该国的经济血脉和心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阶段,政府对高杠杆的经济环境战战兢兢,在美国缩表前要抢跑一步。要知道,没有硝烟的战争往往更为残酷,比起那两颗原子弹,真正让日本经济坠入地狱的是金融战场上的失败。 &br&&br&而在一个国家内,谁拥有资本,谁就能掌握财富的分配权,资本成为商场上攻城略地的核武器。某公司就曾经说过,自己从不做研发,让市场上那些小公司去研发,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钱买过来,如果不卖,就花钱把这个公司的几个核心人员挖过来。这就是残酷的资本主义。 &br&&br&当腾讯和阿里巴巴成为互联网领域两座难可动摇的大山,当富二代驰骋商场,阶层固化之类的字眼再次落在中国老百姓的头上。 &br&&br&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每个人的生存都依托于资本,资本家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一切都在残酷的进行着。 &br&&br&&/p&&blockquote&&b&2. 资本催生财富&/b&&/blockquote&个体想要获取财富,无非挣钱、赚钱两种。 &br&&br&挣钱者,以力取利,出售自己的资源、技能换取薪酬。赚钱者,以钱生钱,靠资本席卷社会财富。 &br&&br&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领、职业经理人、甚至到当年的“打工皇帝”唐骏、各大明星,都属于前者——挣钱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其获得财富是有限的。 &br&&br&他们有时辛苦了一辈子,但是遇到家人意外生一场大病几乎就会崩溃,有的为了供养孩子、病人需要打三份工,这是非常心酸,却是相当真实的不断发生着的。 &br&&br&伪砖家曾经说过,赚大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趋势而不是个人能力,真正赚大钱的机会来自泡沫钱。资本流向是为趋势,资本过热催生泡沫,财富在泡沫破裂前中狂欢,资本所向财富所向。 &br&&br&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资本进一步交互,由此带来了近十年的外贸黄金期直至2008年结束,并成就了东莞这样的世界工厂城市,不管是东南沿海的出口加工型企业还是三俩人组合的外贸皮包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 &br&&br&2003年SARS前后起始的房地产行业同样如此,这是普通百姓最容易获得的造富机会,其威力延续至今,并诞生了一个以炒房为职业的群体,胡润富豪榜中,竟然有15%的高净值人群是炒房客! &br&&br&煤炭、矿产等资源价格的上涨,更是产生了一批以山西、内蒙为代表的煤老板,其一掷千金的土豪架势更是令人发指,在北京买整层楼、甚至整栋楼的新闻屡见不鲜。 &br&&br&当今占据互联网寡头地位的BAT同样成立于2000年前后,在美国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刺激了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各类资本蜂拥而入,也因此给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员提供了大量的高薪岗位。 &br&&br&穷者挣钱,以一己之力积累财富;富者赚钱,往资本涌动的方向去,用自己资本,甚至让别人的资本为自己所用。 &br&&br&&blockquote&&b&3. 屌丝赚钱思路&/b&&/blockquote&中国正在进入资本经济时代。 &br&&br&未来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项服务、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变成一个金融产品,然后对其进行金融运作。 &br&&br&什么是金融运作?就是推动资金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和扩张。中国正在全面金融化,而这一轮资产金融化的过程,在泡沫破灭之前就是中国的下一轮红利。 &br&&br&从现在开始,你要进行资本积累。你愿意打工也好,愿意自己做产品也好,先完成资本积累。 &br&&br&这一步最重要,也是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实力的时候了,摆地摊、开淘宝、做网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购、开设计工作室、卖肉夹馍、给幼儿园摄影的,等等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话,这步就是出卖你的个人资源,就看你卖不卖的上价了,多学习吧,即使不为了文凭;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卖健康。 &br&&br&其次,你必须开始有金融意识。即:你的房子、车子、股票、工资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彻底拥有他们,而是利用他们。你要通过更新、倒手、与赎回实现增值,然后推高自己的高度,从而可以配置更多资源。 &br&&br&金融的本质就是钱如何生钱。钱不是万恶之源,钱只是可以将一切量化。资产可以量化,思维可以量化,生命可以量化,感情可以量化,甚至时间都可以量化。 &br&&br&万物皆为我所用,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一切有形资产都是身外之物,你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 &br&&br&挣钱只是属于最底层。如果不能从本质上认清其中的逻辑,很难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最多是一种挣扎。 &br&&br&金融也是魔鬼,它让有钱的人更加有钱,世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后会更大。但金融也是天使,它可以帮助需要钱的人弄到钱。 &br&&br&从本质上说,伪砖家这里做的也是一种金融启蒙,让有缘者能够掌握金融这一强大的工具,在阶层固化之前,在资本经济成型之前,能够积累资本,实现屌丝逆袭。 &br&&br&赚钱关键是思路,思路不对,一切白费,最终只能在屌丝的阶层中来回转圈。要知道,在中国,赚钱的思路已经彻底改变! &br&&br&&p&=============================================&/p&&p&更深入的分析可以关注我微信公号:&b&伪砖家说经济&/b&。&/p&&p&&img src=&/v2-517a56a583b061dcbe7d40f_b.jpg& data-rawwidth=&344& data-rawheight=&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4&&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p&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计划经济”, 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是“市场经济”, 而现在的中国, 正进入更高层次的“资本经济”时代。 很多人会发现钱比以前更难赚了, 因为不同时代赚钱的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1. 残酷的资本回顾这最近的五年,真正能赚钱的行业只有两…
&img src=&/50/v2-94db8aefa9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94db8aefa97_r.jpg&&&p&最近两年我一直在NYU Shanghai(纽约大学上海校区)工作,学校里面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差不多各占一半,因此无论员工还是学生,难免会不自觉地去比较这两个群体。一次谈到两国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同事半开玩笑的说,美国学生的主要问题是sense of entitlement,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则是不够assertive。&/p&
&p&Assertive(名词:Assertiveness)是英文中一个很常用的概念,但中文里并没有与之准确对应的词语。Assertive是一种特质,就好像勇敢、善良等特质一样。它是指&b&&u&一个人行事自信,总是能清楚、坚定、从容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让他人充分注意到。&/u&&/b&&/p&
&p&这样说过于抽象,我们不妨看几个常见的事例。比方说,小A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p&
&ul&&li&朋友跑过来要求帮忙,尽管他心里其实不太乐意,但总会鬼使神差的答应下来;&br&&/li&&li& 在商场购物时遇到刻薄的销售,他很生气,想与对方理论,但话到了口边却又觉得好没必要,还是扭头走了;&br&&/li&&li&在公司里遇到同事甩锅,他有的时候忍气吞声,有时却和人吵得惊动整个楼层,表现的很不职业。&br&&/li&&/ul&&br&在这几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A不能assertive的表达自己。当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他通常会采取妥协、回避的态度。尽管他是那么的不想和他人产生冲突,却也会阶段性的情绪爆发,很少能从容、坚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小A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要改变却无从下手,他的这个特质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各种烦心事。&br&&p&以是否assertive作为基准,心理学家们把人际交流模式分为四种类型:Assertive型、消极型(passive)、攻击型(aggressive)、消极—攻击型(passive-aggressive)。Assertive的人总是能坚定而从容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消极型的人则不然,他们不习惯坚持自己的想法,总会下意识地避免冲突(哪怕为此付出很大代价),所以他们和别人沟通的结果,往往是不得不去满足对方(不合理)的要求。攻击型的人则是另一种相反的情况:不论让别人(或者自己)付出什么代价,他们都要在每一次冲突中赢得控制权,于是无形中给自己制造出一个个敌人。还有一些人,不甘于屈从他人但又不具备正面表达自己的能力,于是采用消极+攻击的方法与人相处。结果就是,他们一方面口头上爽快答应别人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却很少实现承诺,给人靠不住的感觉。&/p&
&p&其实在不同场合下,大家都多多少少会使用到这四种模式,这很必要。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主导、最经常使用的默认模式,这个默认模式也形成了他人对我们的印象以及我们对自己的认知。&/p&
&p& 在这四种沟通模式中,Assertive型毫无疑问是最理想的。从生理上来说,当一个人表现的assertive的时候,大脑中的血清素会上升,产生愉快的感觉;从心理上来说,Assertiveness的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真正成为自己和自己的决策的主人,而不是被他人左右;从实际的效用上来说,assertive的人自信心更强,更受人欢迎,也更容易达成目标。在英美国家,如何成为一个assertive的人是晋升高管的必修课程。&/p&
&p&另一方面,如果缺乏assertiveness能力(过度使用另外三种类型的交流模式),我们很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系列困扰。比方说,&/p&
&ul&&li&心情易低落抑郁、焦虑感更强、压力更大:因为缺乏assertive能力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无力、无助感,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br&&/li&&li&容易心生怨念:不够assertive的人常无法坚持自我,回过头来很容易觉得在各种地方“吃亏”了,心有不甘却不知如何应对。&br&&/li&&li&容易灰心沮丧:在一次次的无底线的退让后,对自己丧气,埋怨自己为什么总是会让这些事情发生。&br&&/li&&li&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常会受到影响:因为缺乏assertive能力的人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在不伤害自己以及他人的权利的前提下,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双方容易产生很多误会和憋闷。&br&&/li&&li&更有的人还会忽然爆发无明业火:平时愤怒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的表达,所以最后总是被自己积压的怒火所点燃。这种火山爆发式的愤怒,可能会让周围的人惊吓、害怕,觉得突然换了另一个人。&br&&/li&&/ul&&br&&p&在临床心理治疗中,这些问题与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关联。毫不夸张的说,在很多来访者身上,缺乏assertive能力往往是导致他们心理障碍的根源之一。在抑郁症、焦虑症、亲密关系等的咨询和治疗中,我时常会通过assertiveness 技能培训,来达到改善来访者的亲密关系、扩大社交圈,提升自信心和自尊感的目的。比如,帮助消极沟通类型的人了解自己的底线,学会设置boundary,克服社交中的心理障碍,让自己不会显得总是那么被动;帮助攻击型的人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期待,学会不要总想着控制一切等等。&/p&
&br&&p& -----------------------------------------------------------------------------&/p&
&br&&p&&b&我的关于Assertiveness
Training&/b&&b&的知乎live&/b&&/p&
&p&从六月一日起,我会在知乎上做一个主题为Assertiveness Training的系列讲座。在本次live系列中,我会详细阐述各种沟通方式的划分、特点、产生原理及其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为大家分析想要成为一个assertive的沟通者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及应对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讲述如何升级成为一个assertive的人(如何运用肢体和语言、如何有效提出要求、如何直面冲突、如何接受赞扬、如何对他人说“不”,等等),以及assertiveness能力在家庭、亲子、工作场合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每次的live将包含大量的课内和课外思考练习题,&b&目的是帮助大家切实掌握这项能力,把课程中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变化&/b&,就像我一直以来鼓励来访者做的事情。&/p&
&p&本系列讲座适合:&/p&
&ul&&li&被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困扰的听众;&br&&/li&&li&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遇到困难的听众;&br&&/li&&li&在生活中没有遇到特殊障碍,但是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走向领导者角色的听众;&br&&/li&&li&在亲密关系中沟通不畅,却不明白问题所在的听众。&br&&/li&&/ul&&br&&p&本次关于assertiveness的讲座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发现并解决自己在人际沟通中的误区,也有助于大家了解身边人的行为模式,找到和他们共处的方法。&/p&
&p&在我看来,&b&&u&Assertiveness&/u&&/b&&b&&u&除了是一种交流方式,更加是一种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方式&/u&&/b&。作为一种交流方式,Assertiveness能让我们更好地跟这个世界交谈,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自尊感以及决断能力。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它的焦点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能更加诚实、有效地告诉他人“&b&我们是谁”&/b&,“&b&我们需要被怎样对待”&/b&。&/p&
&p&所以,&b&&u&一个&/u&&/b&&b&&u&assertive&/u&&/b&&b&&u&的人不仅能清晰、坚定地表达自己,也能明确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重人与人之间的边界&/u&&/b&。他不会刻意地追求他人的认同,不害怕对别人说“不”;同样的,他也不怕被别人拒绝。哪怕他人的想法对他来说难以理解,甚至是不可思议,他也会尊重别人,尊重这种不同。&/p&
&p&这次Live的入口是
&a href=&/lives/courses/968832& class=&internal&&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a&&/p&
&p&开始时间为6月1日,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更新。&/p&
最近两年我一直在NYU Shanghai(纽约大学上海校区)工作,学校里面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差不多各占一半,因此无论员工还是学生,难免会不自觉地去比较这两个群体。一次谈到两国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有同事半开玩笑的说,美国学生的主要问题是sense of entitle…
&img src=&/50/v2-81c8ad8eeba73eb298b83cdcbecaacb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81c8ad8eeba73eb298b83cdcbecaacbd_r.jpg&&&p&2 小时 30 分,天猫双 11 总交易额突破 500 亿元;2 分 53 秒,优衣库天猫双 11 销售额突破 1 亿元;13 分 19 秒,菜鸟联盟双 11 首个快递配送完成……经过一个夜晚的“奋斗”,中国广大剁手爱好者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毫无悬念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双 11 数据新纪录。&/p&&p&如今,双 11 已经走到了第 8 个年头。虽然在今年双 11 之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针对双 11 的质疑与否定,也有越来越多更追求体验而非低价的消费者宁可错开物流高峰期消费,这些变化依旧不能阻挡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在双 11 期间大手笔投入。&img src=&/v2-a78ad153ce4d26fe2ccfa9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a78ad153ce4d26fe2ccfa9_r.jpg&&&/p&&p&(前往双 11 晚会现场的马云与古永锵,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wbphotos/large/mid/1295/pid/7120778agw1f9njxduu3tj21kw11d12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里巴巴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事实上,双 11 在持续了近 10 年后依然能有这样的吸引力,也是因为双 11 本质上是一个不断随着时代成长的电商大促。8 年前的双 11,我们看到的是粗暴直接的降价优惠,而且由于智能手机还远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大部分支付行为都是通过电脑和网上银行、U 盾完成的;而在 8 年后,搭配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能够比电脑更快完成付款,双 11 也不再是一个“仅此一天,机不可失”的活动,社会能够从双 11 得到的远不止是一堆平价商品和堆积成山的废弃快递箱。&/p&&p&双 11 已经过半,在银行卡余额极速下跌之余,不妨也来跟随爱范儿(微信号:ifanr)盘点一下今年双 11 的重大改变。&/p&&h3&双 11:一场持续数周的消费狂欢&/h3&&p&走过了“七年之痒”,早已变为“剁手一族”年度盛宴的双 11 迎来了第八年的狂欢。当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在 11 月 11 日当天抢购促销商品,“越玩越大”的双 11 显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p&&p&有了去年的 912 亿,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今年的销售额上,到底能不能突破 1000 亿?到底多久能突破 1000 亿?&/p&&p&然而马云早已在双 11 之前发话:&/p&&blockquote&&p&我对销售数据没有任何要求。双 11 是消费者和商家的节日,买的开心,卖的快乐。图的就是个开心和快乐。&/p&&/blockquote&&p&这并不是马云第一次希望外界降低对总交易额(GMV)的关注度,马云在今年 6 月 14 日的投资者大会上表示:&br&&/p&&blockquote&&p&GMV 从来不是我们的核心指标。&/p&&/blockquote&&p&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2017 财年第一季度也成为了阿里最后一份公布集团 GMV 的财报。&/p&&p&虽然双 11 仍然公布总交易额,但很明显这并不是本届双 11 的焦点。双 11 走到今天已经远远超越购物甚至消费的概念,承载了更多的欢乐和创新。尤其今年,更是有层出不穷的“老套路”加“新玩法”。&/p&&p&&b&双 11,红包依然要抢,但花样更多&/b&&/p&&p&据爱范儿(微信号:ifanr)了解,无论是天猫还是京东、苏宁,各大电商巨头今年的红包“火拼”都达到了新高度。&/p&&p&在双 11 开始前,天猫宣称从 11 月 1 日到 11 月 10 日在包括双 11 活动分会场、店铺首页、客户端、阿里旺旺等渠道发放共计 50 亿购物券, 同时还在 11 月 9 日到 11月 11 日两天,在手机天猫和手机淘宝进行 4000 万的红包火山活动。京东除了在双 11 页面提供满减优惠券之外,还推出搜索送红包、疯狂整点红包雨等活动。苏宁、亚马逊、唯品会等主要电商平台也在活动页面提供全品类和分类的满减优惠券。&/p&&p&基本上以优惠券和红包为主的满减促销已经成为各大电商的双 11 活动标配,从以往单一的页面领取到现在类似“裂变红包”、“密令红包”的社交玩法,以及直播中发放红包的互动玩法,消费者的参与度以及红包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p&&img src=&/v2-209df80ddaf1b14e0e81aed_b.pn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209df80ddaf1b14e0e81aed_r.png&&&p&不过电商平台发的红包可不是白白给消费者送钱,除去可以直接抵扣现金的无门槛红包,更多的红包被设置了品类、品牌、使用时限甚至单一产品的限制,这可能会让很多消费者觉得“有些红包就是鸡肋”。但对于商家而言,红包和优惠券成了很好的引流手段,利用消费者“不管买不买先领了看看”的心理,商家的流量和推广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p&&p&站在品牌商的角度来看,各种各样的红包既能引流也能给予消费者真正的优惠,这样的投入还是挺值得的。而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各种红包的露出机会也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推广收益来源。&/p&&p&除去红包的“老套路”,今年双 11 的“新玩法”更让人应接不暇。&/p&&p&电商+直播,开启“边看边买”的场景式购物体验&/p&&p&今年 5 月,淘宝正式推出淘宝直播。在成功运营了半年之后,天猫将电商直播栏目化植入到今年的双 11 大促。从 10 月 21 日到 11 月 11 日共 20 天内,总共有超过 600 个品牌、100 多位娱乐明星、50 位体育明星以及 300 位网红达人在官方直播及商家直播中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其中,天猫首档双 11 栏目《九牛与二虎》在 10 月 24 日 22:00 推出,以“两个明星大咖 + 九位人气主播玩转九大品牌”的形式进行互动脱口秀式直播。&/p&&p&除了专注线上的直播,天猫还先后举办了两场大 Party。10 月 23 日,天猫全球潮流盛典在上海开幕,众多时尚界大咖及明星到场站台,天猫和优酷也对这场长达 8 小时的时尚秀进行直播。而在昨天晚上的天猫双 11 狂欢夜晚会上,天猫请来美国“超级碗”的导演大卫o希尔担当总导演,在用超豪华阵容的国际巨星阵场的同时,还引入了“跨屏进店”、“即时互动”等新型直播互动方式,进一步帮助线上引流。&img src=&/v2-68a4d6db6b9ee87eab0fa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4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68a4d6db6b9ee87eab0fa7_r.jpg&&&/p&&p&在直播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留言与明星互动,并在不退出直播窗口的情况下进入店铺进行下单购买。与普通直播类似,双 11 直播也支持点赞,一旦点赞数达到一定量,商家会以发放“红包雨”的形式回馈消费者。当然,即使我们不买,昨晚的天猫双 11 狂欢夜晚会也是一场高质量的娱乐节目。&/p&&p&京东也把直播作为今年双 11 活动的一大卖点,但这次把晚会搬到了直播上。从 11 月 10 日 8:00 到 20:00,京东在长达 12 小时的时间里不间断播出 40 多位明星的表演互动,期间伴随赠送优惠券、秒杀活动等,消费者也可直接参与商品的购买。就连 CEO 刘强东也亲自参与直播,在广大网友的注视下做了一顿美味大餐。&/p&&img src=&/v2-ca90dc7e3eaab858c9c4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ca90dc7e3eaab858c9c47_r.jpg&&&p&(刘强东直播做饭,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slide..cn/slide_5_.html%23p%3D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浪&i class=&icon-external&&&/i&&/a&)&/p&&p&天猫和京东都搞了直播,苏宁又怎能错过?今年苏宁双 11 的主题是“穿越”,他们在无锡三国o水浒城搭建了一座古风“笑倾城”,邀请杨洋、张天爱担任代言人,上演大型真人穿越直播综艺。而在这座实体城中,包含了 111 个古风场景、111 种特色小吃以及 11 种挑战项目。111 名网红将进驻城内,连续 3 天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直播。在线上,苏宁又搭建了一座虚拟“城”,以 3D 互动的形式把进驻的品牌安置在“城”中,让消费者可以体验虚拟的古代消费场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代入了“穿越”的场景。&/p&&p&对消费者而言,比起传统的图文宣传,直播更直观、全面、真实,并且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同时因为有大量的观众存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更容易受群体的影响。此外,商家往往选择明星或者网红作为主播,粉丝效应会无意间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为商家带来大量的流量及可观的流量变现。而对商家而言,直播不仅可以直接提高销售量,更能在直播过程中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无形之中降低获取流量的成本。&/p&&p&&b&不只是 11.11,更是一个持续数周的购物狂欢季&/b&&/p&&p&双 11 红包要抢,爆款商品也要抢,那如何确保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借双 11 活动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答案就是逐渐成为双 11 促销活动主流方式的“预售”。无论是天猫长达 20 天的好货预售,还是苏宁的家电提前购,都将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的抢购欲望,另一方面将战线拉长,增加销售额。简单而言,预售模式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驱动商家的生产和销售,对商家来说,可以优化整个供应链,精准定位消费者的需求。&/p&&p&天猫的整个双 11 周期从 10 月 21 日开启预售开始,一直持续到 11 月 11 日活动当天,再加上后续的返场促销,可以说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内不断吸引着消费者购物。而京东的促销活动从 10 月 26 日开始打响,也以预售作为先锋,随后以秒杀、不同品类产品日、全品抢购、品牌嘉年华等多样化的活动填充长达两周的购物季。苏宁同样延长了整个促销时间,但从 11 月 1 日开始到 11 月 11 日结束的活动期还是比天猫和京东要短。&/p&&p&尽管促销期被延长了,但为了不稀释双 11 当天的流量,各大电商还是将重磅活动放在了 11.11 当天,并且加大双 11 当天的折扣力度。如天猫的“好货提前曝光”,让消费者提前把商品放入购物车,但要在双 11 当天下单付款才能享受优惠价格;京东的“火力全开疯抢 24 小时”,精选产品放在双 11 当天曝光等等。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持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双 11 当天的大力度促销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自己平时可能根本不需要的东西。&/p&&p&近乎疯狂的预热活动不仅提高了双 11 的关注度,更是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双 11 的交易额。&/p&&p&&b&不只是更低的价格,更是个性化的体验&/b&&/p&&p&天猫今年主打娱乐化,利用电商+直播、电商+IP 的方式促进消费者与商家、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多维互动。借助科技的进步,天猫今年还跨界 VR 和 AR,推出 Buy+ 购物体验和“寻找狂欢猫”AR 游戏。苏宁也趁势推出 AR 抓萌狮的游戏。&/p&&p&&img src=&/v2-08e28dcf5c97ca148ce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08e28dcf5c97ca148ceb_r.jpg&&VR、AR 作为今年科技界的“当红炸子鸡”,可谓风光一时。借助 VR 和 AR, 网购无法即时确定商品品质的劣势有望得以弥补。但有消费者指出,这样的“噱头”并不会优化购物体验,反而给购物增添了很多麻烦。比如要实现 VR 效果,你还要专门购买可穿戴设备,但买到的东西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等等。&br&&/p&&p&不难看出,尽管大部分消费者在网购时还是受价格因素驱动,但娱乐化、社交化、个性化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要趋势。星光璀璨、趣味横生的背后,娱乐、社交到底可以为电商、消费带来哪些结构上、价值上的改变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p&&p&双 11 还是那个全民狂欢的电商大促,但双 11 也已经不是那个只有钱财交易的购物节。&/p&&h3&物流——双 11 绕不过去的痛,但进步非常巨大&/h3&&p&双 11 物流的痛点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痛”,对比下每一年的物流压力就可见一斑。&/p&&p&基于往年双 11 及今年截至目前的快递数据,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双 11 快递数量将会达到 10.5 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 35%,这也将再次刷新快递数量纪录。&/p&&p&物流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牵涉的环节繁琐,对业务量的弹性适应能力并不强。因此,面对双十一这种爆炸式飙升的订单量“消化不良”不是某家电商或快递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物流行业的行业困境。&/p&&p&8 年来,双 11 就是对物流公司的年度大考,也是消费者的耐心年度锻炼。问题是,根据日常订单量设置的物流运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 10 亿件包裹,但为双 11 扩大物流硬件设施也不现实——于是就出现类似于地铁人流高峰期限流一样的困境了。&/p&&p&这个问题伴随第一年的双 11 延续到现在,阿里、京东、苏宁、亚马逊都针对这个顽疾进行了不少改进。&/p&&p&有别于京东亚马逊重资产的自建物流,由阿里巴巴主导,创立于 2013 年的菜鸟网络是电商平台提高物流效率的典型产物之一,菜鸟网络社会化协同的物流模式通过接入中国主流的快递公司、仓储公司和全世界最大的邮政网络,来解决商家的整体物流问题,通过动态路由调整帮助快递公司从容应对快递高峰,并且通过大数据、仓储技术帮助快递公司也在磨练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p&&p&目前,中国超过 70% 的快递包裹在菜鸟数据平台上运转,超过 1000 家国内外物流、仓储公司以及 200 万物流及配送人员成为这种模式的“参与者”。根据阿里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数据,截至 9 月底,菜鸟网络的当日达服务覆盖国内 37 个城市 / 128 个区县、次日达覆盖 162 个城市 / 959 个区县。&/p&&p&国家邮政局、菜鸟网络早前也联合公布了今年双 11 快递的备战情况:今年全行业将有 268 万一线人员投入到双 11 快递服务当中,相较去年增长超过 50%,干线车辆增长 59%,航空运力增长 40% 左右。&/p&&p&虽然并不属于阿里,但这些总数庞大的物流资源确实被串联起来,效果非常可观。菜鸟网络的协同作用在双 11 时期尤甚,根据弹性增加的“参与者”能适应双 11 “恐怖”的订单量,阿里也不需要承担额外的冗余设施、运营、人力等负担。今天凌晨,双 11 仅仅开场 1 小时就产生了 1.74 亿笔订单,而在双 11 开场仅 13 分钟,佛山一位市民就已经签收了自己,也是全国双 11 第一个包裹。&/p&&img src=&/v2-55feafad14a6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5feafad14a63_r.jpg&&&p&(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n//%3Fwscrid%3D95360_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搜狐&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与阿里的“向外走”相反,近年来京东都在不断“烧钱”自建物流。刘强东今年 7 月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称,京东的计划是用 20、30 亿铺设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目前京东快递员工是 6 万多人,占总员工数 50% ,算上仓储和客服,这个比例达到 70%。&/p&&p&对于双 11 这块每年最大的“肥肉”,京东希望利用自己的物流系统占据优势。今年双 11,京东拿出 5 亿元对商家的仓储配送服务进行补贴,承诺与京东物流合作的所有平台商家均能享受到物流服务费减免。这项优惠对于合作平台商家来说可谓非常吸引,京东也用这个办法把它们牢牢绑定为自家物流的客户。&/p&&p&社会化协同模式与自建物流孰强孰弱,由于双方体量差距悬殊,没有可比性,但是在各大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的大手笔投入下,如今双 11 期间的物流配送能力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这样的运作效率在双 11 早期只是奢望。&/p&&h3&大品牌与国际化唱响了双 11 消费升级的主题曲&/h3&&p&近年来,当“消费升级”取代“免费”“互联网思维”成为近两年来最受热捧的互联网词汇,双 11 也早已去掉当初最受热捧的低价、打折、性价比等标签,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品牌狂欢和跨国购物。所有的参与者都想借此营造出一种令消费者欲罢不能的高端感和品质感。&/p&&p&走到第 8 年的双 11,可能是这个时代对于“消费升级”的最佳注脚。&/p&&p&今年 10 月,身为双 11 主场的天猫发布了一段主题为 “2016 年双 11 全球狂欢节”的广告视频。这个广告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汇集了包括 GoPro、佳能、耐克、德芙、美的、LG 等数十个知名品牌,每个品牌有几秒钟的画面;每个画面下,都有一个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读出这个品牌的口号。&/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x/page/f0340rtuexd.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官方广告完整版 - 腾讯视频& data-poster=&/qqvideo_ori/0/f0340rtuexd_228_128/0&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qqvideo_ori/0/f0340rtuexd_228_128/0&&&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官方广告完整版 - 腾讯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x/page/f0340rtuexd.html&/span&
&p&在视频的结尾,天猫只给自己留了一句话:&/p&&blockquote&&p&你所有的热爱,都在这里,尽情尽兴。&/p&&/blockquote&&p&一个几乎完全由知名品牌本身拼接出来的广告片,与其说是在表达各个品牌本身,不如说是在彰显天猫的全新自我定位。作为一个大牌云集的平台,2016 年的天猫试图告诉所有消费者,今年双 11 这里有一场品牌的狂欢。也许这些品牌在价格上的优惠、折扣不会缺席,但它们已经被广告片所渲染的品牌狂欢完全淡化了。&/p&&p&除了广告视频,今年天猫在公交站、地铁站推出的 40 种以品牌广告为主题的平面海报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海报同样是以品牌为核心宣传点,每一张海报都以非常简洁的风格表现了一个品牌,然而所有的品牌都被塑造成标志性的猫头轮廓。&/p&&p&过去的 7 年里,天猫从来没有像今年的双 11 这样如此强调品牌。&/p&&img src=&/v2-ee0054f9fcb7a7daeb89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ee0054f9fcb7a7daeb89f_r.jpg&&&p&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猫制作的这些海报中,苹果旗下的 Beats 耳机和无印良品也赫然在列。一个是出了名的高冷和价格坚挺,另一个则是以性冷淡闻名于世,然而这两个调性似乎与狂欢格格不入的品牌,也不顾一切地加入到双 11 的狂欢中去。&img src=&/v2-f8d2f0dbaf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v2-f8d2f0dbaf_r.jpg&&&/p&&p&除了广告,天猫还在 10 月份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天猫双 11 全球潮流盛典”。这个庆典,在天猫官方口径中是这样的:&/p&&blockquote&&p&玛莎拉蒂、娇兰、RIMOWA、沙宣等顶尖品牌将在盛典当天进行新品首发,引爆双 11 预售。魅力惠携 Trussardi、PAUL SMITH 等 8 个时尚品牌、MAKE UP FOR EVER、La Perla、Adidas、New Balance、GUESS 等共 38 个品牌参与走秀。世界顶级专业彩妆品牌 BOBBI BROWN、施华蔻、欧莱雅等将为模特打造妆发。BEATS、FITBIT、G-SHOCK、Daniel Wellington 等 40 多个品牌参与创意互动展。&/p&&/blockquote&&p&同样是对品牌的强调,不同的是,在这些国际品牌的疯狂堆叠中,天猫也在不断强调双 11 的国际化色彩。&/p&&p&不过,相对于天猫来说,早已经把跨境购物作为四大核心战略之一的亚马逊中国,更是利用双 11 这个机会,把自身的国际化渲染到了极致。&/p&&p&2014 年 8 月,顺应中国跨境电商兴起的潮流,亚马逊中国上线了一个名为海外购的业务,意在借重亚马逊的全球化优势,通过海外购物来推动亚马逊中国的发展。&/p&&p&根据亚马逊官方提供的数据,截止 2016 年 8 月, 中国消费者已经通过亚马逊海外购完成了超过 1000 万单的跨境直邮订单。另外,亚马逊中国已经汇集了 7 万多个国际品牌,消费者可选购的商品总量已经接近千万。&/p&&img src=&/v2-c4f69a9e924fa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4f69a9e924fa9_r.jpg&&&p&在这样的背景下,亚马逊中国开始了双 11 的备战工作。&/p&&p&10 月 28 日,在双 11 到来差不多半个月之前,亚马逊中国召开发布会,宣布价值 388 元的 Prime 会员业务登录中国。所有开通 Prime 会员的中国消费者,都能够在一年之内无限次享受跨境购物免邮费服务;而他们可以购买的,是四百多万种来自美国亚马逊官网上的商品。&/p&&img src=&/v2-8ab1cd5fc60f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v2-8ab1cd5fc60f_r.jpg&&&p&为了鼓励中国消费者参与,亚马逊中国提供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而且在 2017 年之前还开通可以享受 188 元的优惠价。虽然亚马逊方面没有明说,但它想借势双 11 来推动 Prime 会员和海外购物两项业务发展的想法,呼之欲出。&/p&&p&不过,Prime 会员不是全部。为了继续借势双 11 ,亚马逊中国又在 11 月 4 日宣布,来自亚马逊英国站点的过百万种商品正式登陆亚马逊中国的海外购商店。&/p&&img src=&/v2-af86ef3d5bf9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af86ef3d5bf9_r.jpg&&&p&这些商品都已经免除了英国本地消费的增值税,由亚马逊位于欧洲的各大运营中心直接发货,而且平均 7 到 12 个工作日可以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p&&p&显然,亚马逊中国试图把双 11 打造成了一个跨国购物的契机。为此,亚马逊中国还连续 14 天进行一个名为“超级镇店之宝秒杀风暴”活动,而整个 11 月,也已经被亚马逊中国定义为一个“海外购物节”。&/p&&p&当然,在天猫和亚马逊中国之外,京东、网易考拉、小红书、洋码头等各家也都在双 11 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想要唱一出消费升级的大戏。&/p&&h3&低价只是诱因之一,双 11 的众多改变才是交易额膨胀的重要动力&/h3&&p&双 11 已经八岁了,但是每年的双 11 都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崭新的双 11。原因无他,脑洞大开的各大电商平台每一年都会给双 11 创造更多新玩法,这些创新就是双 11 不断发展的动力。&/p&&img src=&/v2-b4e8ac396b6e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b4e8ac396b6e_r.jpg&&&p&(参加天猫双 11 狂欢夜晚会的贝克汉姆,图片来自:&a href=&/?target=http%3A///286171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搜狐新闻&i class=&icon-external&&&/i&&/a&)&/p&&p&更何况,在过去的八年里,我们见证了双 11 战场从 PC 端向移动端的迁移,见证了物流行业从各自为政到出现协同化趋势的进化,也看见了中国消费者从买廉价商品到“批发”海外尖货的消费力升级。消费行为的进步搭配营销的创新,双 11 正在不断爆发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p&&p&在今年双 11 期间,“新零售”可谓是一个新颖的概念,而根据马云的设想,今年的双 11 也是“新零售”的首次大规模实验。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无论是交易额还是运营方式、物流效率,双 11 的各个环节都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进步。而作为消费者,即使我们并没有在双 11 期间购物,我们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这场年度电商“革命”的见证者、参与者。&/p&&br&&p&本文作者:爱范儿商业组&/p&&p&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7454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双 11 狂欢八年,“买买买”却已经不是重点&i class=&icon-external&&&/i&&/a&&/p&
2 小时 30 分,天猫双 11 总交易额突破 500 亿元;2 分 53 秒,优衣库天猫双 11 销售额突破 1 亿元;13 分 19 秒,菜鸟联盟双 11 首个快递配送完成……经过一个夜晚的“奋斗”,中国广大剁手爱好者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毫无悬念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双 11 数…
&p&整整八年前,第一个非裔美国总统、前宪法学教员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就要继承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他雄心勃勃、满怀理想,带着“改变”的讯息来到华盛顿。
&/p&&p&但是当他八年后离开白宫时,将会发现更深更广的变化非自他起,也因此不受他掌控。在他总统生涯最后的日子里,奥巴马忙于反击俄罗斯的网络攻击,和民主党议员商议如何阻止特朗普内阁解体其进步主义遗产:不管是《平价医疗法案》还是同性婚姻合法化,似乎奥巴马在离开白宫后仍然需要为他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尽管八年间在媒体聚光灯下所有人都看得到他的衰老,但是奥巴马仍然只有55岁,比他的继任者年轻一个世代,作为政治活动家正值黄金岁月。 &/p&&img src=&/v2-b2dc151c382a5e178ec0aa670afa9f1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b& 奥巴马任职总统前后的对比肖像&/p&&br&&p&&b&种族冲突的黑洞&/b&&/p&&p&热爱阅读《纽约客》的奥巴马是雅痞风范的绝佳代表。《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基辛格博士的通俗著作,面对的就是这种接受精英教育(奥巴马是《哈佛法律评论》首任非裔总编)、胸怀世界的中上阶层高级知识分子。奥巴马是舆论界、演艺界、学界的宠儿。他每一点让阿帕拉契山脉的白人农民和蓝领不满意的东海岸精英做派,都在提示美国的文化阶级,这位总统是他们的同志,也是近一个世纪的进步-自由主义运动的成果。这种超乎政治的审美偏差对于民主党选民对奥巴马的偏爱和共和党选民对他的仇恨很有解释力,却也因为奥巴马的肤色而和美国的种族难题纠葛不清。
&/p&&p&种族问题或许是奥巴马曾经带来最大希望、却也留下最多失望的议题。无论对于黑人还是白人,奥巴马的当选一开始都代表着种族和解的希望和未来。但面对风起云涌的黑人平权运动(Black Lives Matter)以及警民关系的紧张,奥巴马政府的姿态和实际手段都有理由令各种立场的人不满。齐默曼(Zimmerman)事件和布朗(Brown)事件中,奥巴马都在第一时间发表非常动情的表达(“如果我有一个男孩……”),但是随后细致的调查却显示事情并不是简单的“白人欺凌黑人” 。这当然引起了包括共和党在内保守派的广泛不满。如果布朗是一位抢劫犯,如果社区义务警员齐默曼出于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跟踪马丁,那么虽然两位黑人少年殒命是悲剧,但并不意味着齐默曼和威尔逊警官做错了什么。&b&保守派认为奥巴马的表态是对“法律与秩序”的攻击,但平权运动家会同样合理地指出:奥巴马的八年没有为改变黑人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做出任何实质改变。&/b&成年黑人男性入狱率仍然高企,贫困和歧视仍然无处不在。&b&奥巴马的当选仿佛是美国主流社会购买的一张赎罪券,用象征性的仪式赎买自己实际的罪恶。&/b& &/p&&br&&img src=&/v2-8d49edcc4720bfc95adbf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b& 弗格森黑人青年布朗被警方枪击致死后引发的游行&/p&&p&不管两种看法哪一种更加接近事实真相,奥巴马在种族问题上的姿态和言辞确实掩盖了其实际行动的缺失——这种缺失既是其小心谨慎的体现,也反映了其政治纲领的优先所在。奥巴马的肤色让人容易把围绕他的争议和种族问题联系起来,使种族范畴主导了公共讨论的想象和议程,让种族问题进一步曝光,矛盾加剧,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b&但这也容易让人忽视奥巴马是相当典型的美国中左翼进步主义者,而不是专注于种族议题的平权活动家。&/b&“种族牌”或许可以让他在进步主义一统天下的知识界和大城市锦上添花、如鱼得水,但种族绝不是奥巴马念兹在兹的第一要务。
&b&奥巴马医保的代价最能体现奥巴马雄心壮志、以及执政环境超出个人能力之控制的事实,莫过于围绕《平价医疗法案》(ACA,又称奥巴马医保Obamacare)的争议和故事。&/b&在2010年民主党全面占据议会两院,奥巴马主导白宫千载难逢的条件下,参议院不顾共和党的强烈反对,以一票优势通过医改法案,创立了深刻改变美国医疗体制的奥巴马医保。
&/p&&p&全面评述总结这一改革的功过非本文所能及。简单来说,奥医保设定了一些政策目标(扩大医保覆盖率、整合医保市场、提供激励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这些目标在美国独特的“私企福利国家”(通过税收等国家政策以雇主为渠道提供国民福利)条件下,以昂贵的政治代价、经济代价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奥医保尽管通过增强日常检查等手段,可以更加方便地发现早期病变,降低医疗成本。但它限制小病报销,重视大病治疗,不成比例地提高了稍健康人群的负担。为了防止重病患者不被保险商区别对待、以及健康人群退保的危险,个人强制性条款(personal mandate)又规定要么个人拥有保险,要么就要交罚款。奥医保创立的“交易市场”(Exchange)由于保险公司纷纷退出,价格快速上涨。&/p&&img src=&/v2-1d8eedeb78fc032a1df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b& 《平价医疗法案》又被称作“奥巴马医保”
&/p&&p&若经济上的成本仍可以通过拯救人命加以权衡的话,奥巴马与民主党在强推医改过程中消耗的政治资本则永远无法弥补。即便是伊拉克战争这种如今引起大量争议的决策,小布什总统仍然寻求两党共识后才毅然下决定。&b&奥巴马或许也意识到,无数次医改失败(最近的一次就是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1993年失败的医保提案)的历史提醒他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错过民主党控制所有联邦政府部门(除了最高法院)的历史时机,奥巴马就再也没有机会创造历史。&/b&他的预感似乎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他成功推进医改,但是也耗尽了自己的政治资产,共和党建制派和共和党的草根基层彻底丧失与他合作的意向。&b&这种分裂和愤怒帮助2012年共和党拿下众议院、2014年拿回参众两院,掌握了美国50个州35州的州长职位。&/b&新的共和党多数将政治角力从国会山蔓延到整个联邦政府,在新兴草根势力“茶党”的不懈活动下,还险些造成美国国债违约的重大后果。&/p&&br&&p&&b&同性婚姻的浪潮&/b&&/p&&p&如果说平价医疗法体现的是奥巴马创造潮流、驯服政治之野心和能力的顶峰,同性婚姻平权问题上,他更多只是轻轻一推。&b&他的表态自然极大地激励了LGBTQ群体,但是最终做出定夺的是保守派与自由派力量相对平衡的最高法院。&/b& 美国人对同性婚姻的看法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急剧变化。认同并接受同性婚姻的美国人比例稳步上升,50州中的很多州早就先于最高法判决批准了同性婚姻。这是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派漫长又激烈的“文化战争”中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他使得保守派认识到,一直以来他们所诉诸的“道德多数”(moral majority)假设可能不再成立。多数美国人不再理所当然地依附于本质上是新教规范的普遍公共规范。&/p&&br&&img src=&/v2-cfd7ae6f8c493cca22b8b5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b& 美国同性婚姻支持者在一次活动中亮出的旗帜&/p&&p&文化保守派(包括但不限于福音派基督徒)必须尝试作为争取公共支持的少数——强大的少数——来争取公共舆论与政策的支持。但奥巴马治下的社会保守主义者,更多在打防卫战。不管是同性婚姻蛋糕事件,还是奥巴马医保中避孕处方,还是围绕“计划生育”项目的争议,保守派愈来愈多诉诸宗教自由理念来捍卫他们的价值观。这使得他们具有更多“认同政治”的色彩,也加剧了当代美国观念与习俗的碎片化。奥巴马不是文化战争的发起者,他甚至也不是一些保守派眼中进步自由主义的先锋人物。他在社会文化领域招致保守派的怨恨,与其说是因为他有格外激进的社会文化立场,不如说是因为总统这个职位,以及整个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都早已经深深介入了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活。 &/p&&br&&p&&b&经济衰退的飓风&/b& &/p&&p&对奥巴马,乃至任何人来说,年间席卷世界的大衰退,都更像是卡特里娜飓风一样的自然灾害。如果说救助自然灾害需要物质上的储备,奥巴马政府、美联储、财政部、还有华尔街,这次调动的就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储备。本文不对大衰退作详尽分析,但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以国会(财政部)的《问题资产纾困法案》(TRAP)还有联储的量化宽松(QE)为代表的应对方案,尽管可以说避免了世界重演1930年代大萧条的全面经济崩溃,但是也造成严重经济和政治后果:&b&一般的民众认为华尔街犯下错误的金融家非但没有入狱,反而获得全体纳税人的帮助&/b&;流动性泛滥造成全球利率低企,加速了大企业扩张与并购。更为严苛的管制法案使得美国金融业的合规部门前所未有的壮大。这一切都加剧了横扫大西洋两岸的民粹主义风潮以及对所谓中左和中右建制派精英的反叛。&/p&&br&&img src=&/v2-b1dc7cacf5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p&&b&△&/b& 对经济危机及政府应对措施不满的抗议人群&/p&&p&而假若经济危机是显眼的自然灾害,让美国和世界承受短暂剧烈的冲击与漫长痛苦的恢复,那么,许多不那么显眼的变化就像是地质变迁,在不知不觉中永远重塑了地貌。&b&自动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导致美国制造业永久丧失大量岗位,移民和生育率的变化让非西班牙裔白人即将成为少数。&/b&奥巴马不得不承受技术变迁与文化变迁带来的政治后果,哪怕这些变化与其个人政策关系不大,也非其所能控制。&/p&&br&&p&&b&总统行政令的魔盒&/b&&/p&&p&奥巴马的愿望与权柄之间的差距还有更为戏剧性的表达。进步主义者更倾向精英主导,自上而下地理性规划,因此很难心甘情愿地面对美国碎片化的权力制衡带来的政治胶着。美国宪法和政治传统赋予了总统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这一方便的工具来更加顺畅地实现自己的主张,绕过国会的扯皮与讨价还价。奥巴马广泛运用这一工具扩大了环保局的职权,使环保局对各州工业规制的权力大大扩展。他又在移民改革于国会触礁之后通过行政命令扩大了“童年来美暂缓递解行动”(DACA)。&/p&&p&然而他不再拥有《平价医疗法案》时的运势与政治资本。&b&最高法院4:4(斯卡利亚法官去世)的判决事实上搁浅了他的行政命令。&/b&随着特朗普出乎意外的胜利,奥巴马在医疗、教育、移民上勾勒出的进步主义纲领前景无比黑暗。特朗普的环保局长提名,斯科特·普鲁伊特(Scott Pruitt)是俄赫拉荷马州总检察官,在接受提名时正在起诉这个他将要领导的部门滥用职权。或许最能体现进步主义者无奈的是,&b&特朗普支持者不无讽刺地指出:所有奥巴马通过行政命令独断推进的政策,特朗普都可以仅凭行政决策一笔勾销。&/b&进步主义者已经在哀嚎“几十年的进步”会“毁于一旦”。
&/p&&img src=&/v2-c342f2f408fc1f7ec80b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b& 被奥巴马称作“传奇人物”的大法官斯卡利亚于2016年初离世
&/p&&p&此刻,我们难以揣测奥巴马明天站在告别演讲的舞台上会作何感受。他还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可供使用。他的支持率曾经陷入低谷,却在即将离职时攀上新高。他的许多遗产将会留下长久影响,还有一些将会消逝。但他会作为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是吉米·卡特被历史留念,仍然是未定之事。&/p&&br&&p&接上文.&/p&&br&&p&【奥巴马的外交遗产: 中东泥潭
理想美好,现实晦暗】&/p&&br&&p&奥巴马的确是一位“神奇”的人物。其神奇不止表现为作为政治“新人”(这一纪录目前已被川普打破),构建了极为广泛的选举胜利联盟,还在于他在内政外交上大胆推进的各种影响深远的变革。其自身的领袖魅力甚至使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他还没有任何实质成就的情况下,为了“鼓励他”为世界和平、削减核武器作出贡献,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他。奥巴马在获奖致辞中提到,为了维护和平,有时使用武力是必要的。对于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这一表态实属不寻常,也体现出很大勇气。&/p&&br&&p&现在要全面反思总结奥巴马的外交战略遗产仍然为时过早,但是其战略的部分后果已经充分显现,他怀着为历史留下遗产(legacy)的宏大愿景就职,却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徘徊不定,给朋友和敌人带来了混合的祝福——如果“朋友”和“敌人”仍然是他们原本意思的话。&/p&&br&&br&&img src=&/v2-fd63ad8fbb78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 奥巴马在2009年接受诺贝尔和平奖&/p&&br&&p&&b&从理想主义到现实晦暗的转变&/b&&/p&&br&&p&奥巴马的外交战略宏图可以粗略地按照以下标签按图索骥:军控和防止核扩散,亚太再平衡,与俄罗斯“重启”(reset),以及从中东地区收缩美国存在。这些意图和行动互相配合、影响,却又引发了许多意料之外的结果,让奥巴马政府疲于应对。与此同时,他也并不是在一个真空中施展其外交抱负,美国的历史传统、前任留下的政策惯性、以及变化的国际形势,都为奥巴马施加了有时难以克服的限制,也削弱了他无论所理应承担的指责与赞扬。&/p&&br&&p&奥巴马在其第一任期体现着一位宪法学者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之信念的美好设想。无论是在开罗的演说旨在缓和穆斯林与西方世界的互相猜忌,2011年从伊拉克撤军,还是试图关闭关塔那摩的监狱,亦或是与俄罗斯共同签订了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都展现出一位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形象。然而在高歌进取的一片光明前景之外,一些黑暗之流也在水面下涌动,最终成为笼罩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的阴霾。&/p&&br&&p&当头一棒就是2010年中东风起云涌的“阿拉伯之春”。除了突尼斯相对和平的完成了政权变动,并且维持了破碎但仍然幸存的民主政权,利比亚、叙利亚、也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默认点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