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换皮这么严重,国内真的有自己理念的公司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论坛入口:
  |   |    |   | 
我要游戏策划
查看: 3037|回复: 7
游戏行业终极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游戏?
游戏类型:&  设计类型:&
1.jpg (280.78 KB, 下载次数: 38)
11:43 上传
  文/氪老师
  会做游戏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公司?
  “我们制作游戏的模式存在设计问题。”
  不记得什么时候,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入行的前几年,见证了一些项目和公司的失败,当时的我把原因归结于“这个人是外行”“高层的决策失误”“策划水平不行”。后来看到更多的失败,令我咋舌的是这些惨败的案例竟然惊人的相似。很明显这已经不是个别人的能力问题了,就好比一个BOSS,一个玩家卡住还能说是他手残,多数玩家全卡住就是设计问题了。
  目前国产游戏行业的现状,除了少数人以外,几乎所有人都不是很满意。很多玩家觉得国产游戏普遍都是垃圾,只会氪金坑钱,满街的游戏没几个好玩的;很多制作人员每天都在加班,“996”“997”成为常态,透支着健康和游戏梦想;很多有想法的设计者无法说服老板和资方,只能闷头根据上级指示做山寨和换皮,有条件的人纷纷出国学习游戏设计,然而学成以后在国外就业困难,回国又发现很多路被现状和政策堵死了;很多投资游戏的人则纷纷表示做游戏的风险实在太大,投几十个公司也不一定能成一个,几乎完全等同于赌命。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游戏天生不适合“卖公司”的套现模式。
  其二是风险分配不均以及诚信机制的缺失。
  “卖公司”的套现模式
  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量游戏公司,多数是风投和天使投的。这些投资机构是通过“卖公司”来实现套现盈利的。比如风投投了一个手游小团队,他们的产品上线以后最好马上获得超高的流水,按照盈利能力给公司做比较高的估值,要么直接上市,要么能吸引到后续的投资,或者干脆被收购,风投就可以退出盈利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可以通过股权套现实现财务自由。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越好。这就是风投通过投资游戏公司获利的本质。
  有人会说,这个模式不是挺好吗?硅谷的很多公司不也是这么运作的吗?是的,而且有很多开发者也这么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奋斗个两三年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谁跟钱过不去呢?
  那么,究竟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游戏公司做估值上市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部门对游戏公司上市及并购的监管越来越严。也就是说这种通过上市、收购或吸引下轮投资实现变现的方式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次游戏并不适合投资方快速提高估值变现的需求。很多类型的游戏都是慢热型,需要一段时间积累用户,而且后续的收益有明显的长尾效应。假如以短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往往会对游戏性以及可能的收益造成损失。
  游戏的设计,技术和美术方面的人才都需要时间培养。很多优秀的游戏公司都是开发了几个项目之后才开始找到感觉,才能做出成功的产品。要求一个游戏开发团队第一个产品必须大卖,否则就得死,这样的做法成功率太低了。
  哪怕第一款产品运气好成功了,多数游戏公司普遍不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目前能破解“第二款诅咒”(指做出一个爆款之后就再也做不出第二个)的创业公司少之又少。那么根据第一个产品的盈利规模(甚至有的还有水分)进行的估值就有虚高的嫌疑。
  最后,我认为,哪怕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游戏公司”本身也不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对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多数游戏公司,尤其是手游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那几个核心的开发人员。要想制作成功的游戏产品,靠人海战术是没有用的。往往最成功的游戏产品一开始都是由小团队开发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upercell,他们的团队都很小。很多游戏公司做成了一个产品后疯狂扩张,结果发现还是最初的那个产品最赚钱,就是这个道理。
  投资者可以把整个公司都买下来,但是资方无法控制那些核心开发人员。人家把股权变现离职,你拦得住吗?他们重新拉投资另立山头,你有什么办法?资方花重金只获得了一个空壳,又有什么意义呢?谁也不是傻瓜,估值虚高的游戏公司不会一直有人买单。
  有人可能会说,人走了没关系,只要IP留下就可以了。一个游戏哪怕再成功,它的IP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EA的《荣誉勋章》系列,核心人员出走以后,后续产品的口碑迅速下降,反倒是那几个核心开发人员另起炉灶再造一个新IP《现代战争》一样大卖。小岛秀夫走了,下一代《合金装备》是否还能卖得那么好呢?
2.jpg (102.74 KB, 下载次数: 35)
11:43 上传
小岛秀夫出走后的《合金装备》新作,甫一公开就恶评如潮
  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游戏和动画、电影很像,都是创意产业,动画和电影为何没有大规模采用这种“投公司做市值然后卖公司”的模式呢?你听说过有人觉得京阿尼动画做的不错,想着要收购他们然后做市值上市卖掉赚钱吗?你听说过有人觉得某个电影不错然后把剧组人员都招进一个公司,不停地拍电影续集做大公司估值然后套现吗?
  这种“卖公司”的模式对制作人员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从开发者的角度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根据上述模式投资模式进行开发的游戏,收入的大头是资方,其次是公司的股东,员工其实根本分不到什么。很多人996了一两年,游戏做出来月流水过千万,他们以为终于熬出了头,结果却发现薪水并没有增加多少,加班情况也没有改善。面对这种情况,所有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都想着做出一点成绩就赶紧跳槽或者自己单干。因为所有通过游戏发家致富的例子都是通过“做公司市值”的方式取得成功的,因此假如自己没有股份,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入。
  游戏的制作者们发现,仅仅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根本挣不到什么钱。因此所有人都想着拉投资、创业,哪怕目前仍然处于打工的状态,很多人也仅仅是把目前的工作当做跳板。这样一来,整个行业就变得非常浮躁,很多人整天想的不是怎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是时刻准备逃走。
  然而拉投资不是那么简单,开公司也绝非那么容易。有的人可以设计出好玩的游戏,有人可以写出优雅的代码,有人擅长画出美丽的画面,如果一个行业要求技术人员都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去创业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我认为是一种超级不正常的现象。
  风险分配不均以及诚信机制的缺失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投资方几乎承担了全部的风险,而制作人员除了时间和精力外,风险几乎为0。项目挂了,策划程序美术拍拍屁股再找工作就好了,这年头项目成功率这么低,一两个失败项目的经历并不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大不了在简历里不提这段就好了,但是投资方的真金白金可就回不来了。
  在一种关系中,风险过大的一方一定会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弥补。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地方,相关部门要求餐馆的顾客可以无条件免单,那么餐馆老板就很有可能要使用劣质的食材,雇佣廉价的非法劳工,把菜单的价格抬高,通过这些手段才能抹平免单带来的损失。
  同理,由于制作人员承担的风险很小,资方就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弥补。担心开发者不好好工作?那就加班吧,“996”甚至“997”。项目成功率太低?那就快速赌一把,不成赶紧撤。策划有自己的想法?按你说的做万一不成你拍拍屁股走人了,肯定不能听你的啊!没有持续盈利能力?赶紧把公司卖掉就好了。员工拿着高工资旱涝保收?真的做成了,没有股份的就不分钱!
  那么其他类似的创意产业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呢?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日本动画的例子
  我想到了日本动画的制作委员会制度。
  首先简短的科普一下日本动画的制作委员会制度,这套制作动画的方法是从《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开始的,大体思路就是由几家不同的金主提供资金支持,制作公司负责制作动画,组成一个动画制作委员会。动画版权共享,挣了钱大家利益均分。
  这个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均摊风险”。在EVA之前,由于制作的成本太高,很多动画制作公司都游走在死亡边缘,有一部作品没做好,就有破产的风险。通过制作委员会制度提供的资金支持,动画制作公司可以把精力专注在产品层面。
  另一方面,多个投资方一起参与项目,对于资方来说也分散了投资风险。单个作品投资的减少意味着可以参与更多的项目。
3.jpg (105.51 KB, 下载次数: 35)
11:43 上传
开创了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那么诚信方面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资方把钱给了出去,怎么保证制作公司会尽心尽力的做好动画?动画质量这种东西又不能量化的评估,怎么确保他们不会乱搞一通然后跑路呢?制作公司担心金主会不会中途变卦尾款不给了?会不会以资方的优势压低成本或者承诺好的分红不给我?
  日本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独特:业内熟人关系和行业自律。记得很多文章都讲过,日本动画业界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系统,制作人员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信誉,至于合同什么的根本就不当一回事。金主们相信的是那些能挑大梁的制作人,而制作人赌上了自己的业内声誉,他也更倾向于找那些知根知底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干活名声臭了,会被整个业界排挤根本找不到活干。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信任链。
  制作委员会制度就是这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风险”和“诚信”两个问题。
  好莱坞的情况
  正如大家所知,好莱坞电影采用的都是剧组制,资方搞定钱的问题后,由制作人牵头,寻找合适的导演、编剧、剧组人员和演员。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根据预算制定拍摄计划,拍摄完成后制作人员领取报酬,剧组解散,大家各奔东西承接下一个项目。也有些人合作的比较顺利,组成固定的合作伙伴。
  体系成熟的好莱坞电影产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熟人关系和行业自律外,欧美还有IMDb这个辅助工具。在很多人眼中IMDb就是一个电影的评分网站。但其实IMDb还有一种收费服务,他们会收集每个电影的所有演职员信息,不光是重要岗位(导演、编剧、演员),还包括了所有专业性非常强的工种(比如剧务、道具、灯光、舞美、特效师等等等等)。形成一个非常专业的影视人才数据库。当一个新剧组成立,某一个岗位缺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IMDb的专业版付费服务,在这个数据库中联系合适的人,同时IMDb还会对制作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以确保人员信息真实可靠,一个人参与过哪些片子,那些片子的盈利情况如何,都可以很快的查出来。IMDb这个第三方网站实际上提供了一种诚信辅助机制,降低了整个电影业界的运行成本,这套机制相比日本那边完全靠人脉关系的方式就更科学一些。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日本动画还是好莱坞电影,核心思路都是通过“做产品”获得收入,而不是通过“卖公司”的方式。
  会做游戏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
  那么游戏行业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运作方式呢?
  写到这里,我们不妨做一种“假想实验”。如果我们采用“动画制作委员会”或者“剧组”的方式来制作游戏,是否可行呢?如果要做,会是一种怎样的规则呢?
  我们现在设计一个在现实中不存在的A公司。这个A公司是这样一种运作模式:
  A公司第一种主要业务是,定期召开“游戏制作展会”。
  A公司认识很多开发组,这些开发组有技术、有创意、有设计方案和研发计划,但是没有钱。A公司也认识很多投资方,这些投资方别的没有,就是有钱,对投资游戏感兴趣,因为游戏做好了可以赚钱。
  那么A公司会定期把他们召集起来,为双方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和一套合理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这个“游戏制作展会”。
  在展会中,每个开发组的领头人有20分钟的演讲机会,向投资方展示他们想要开发的游戏,包括游戏的设计理念、盈利模式、开发计划、宣传预算等等。领头人要回答投资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出大体的预算计划,预算计划中包含项目周期和预算上下限。
  预算下限的意思是,如果筹集到的金额不足下限,视为项目启动失败,开发者或许应该修改自己的项目方案;预算上限的意思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一个项目不应该获得太多的研发资金,以免浪费或出现腐败现象,因此超过预算上限的资金会按比例返还给投资者。
  投资方听完了所有开发组的展示后,可以在会议结束后自行决定投资哪些项目,投多少金额。在开发者进行展示时只能提问题(开发者可以选择不回答),而且在展示设计案时投资者不能公开表示是否愿意投资,这一点与拍卖会不同,是为了防止“托儿”的出现。
  如果一个项目的投资数额超过了预算的下限,则融资成功,这个项目的“研发委员会”开始组建。A公司收到投资者的钱以后,不会马上全额交给开发组,而是按照之前商定好的研发计划,研发组每完成一个里程碑,就支付一部分研发费用,原则上保证研发的需要,也不会给某些无良开发人员拿到钱就跑路的机会。同时这里也对A公司提出了要求,他们并不能拿着项目资金到处乱花。
  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收益分为三部分,很小一部分(比如5%)要分成给A公司。一部分(比如45%)分给开发组,一部分(比如50%)分给投资方,投资方按照当初自己投资在总预算中的占比获得收入。
  单机游戏与电影、动画有点类似,在项目完成后只要不出大的Bug,做完基本上可以不管了。如果收益比较好可以再次开始DLC或者下一作。由于原作的IP所属会有一点法律问题(比如谁有权利做续作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参考它们的经验。
  网游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游戏做完了还有后续的维护和更新的问题。这个不妨考虑在一开始立项定计划时,就把上线后半年内的维护更新成本做进预算里,上线半年后如果收益还OK,后续的投入当做新项目启动继续融资。
  这种运营模式确实还存在很多需要细化的部分和设计,本文就不再继续开脑洞了。
  A公司的第二项业务,是建立像IMDb那样的行业数据库。
  对于投资者来说,A公司需要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开发者数据。
  台上做展示的制作人参与过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盈利情况如何?开发组的主要成员都有谁?他们有着怎样的项目经验?他们提供的工作经验是否真实?是否有过什么不良记录?这些信息都是投资者是否要投资一个游戏项目的参考。
  所以一个像IMDb那样的开发者数据库就是必要的。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样的数据库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组建合适的团队,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无形的行业自律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一小部分水平低下,项目做一个挂一个,光靠嘴忽悠,拿了投资者的钱就跑路的人。
  最后我们不妨分析一下A公司存在的可能性。
  A公司提供的是平台和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小公司,没有什么重资产,运营成本也不高,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A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成功项目的分成和类IMDb数据库的付费服务,这两项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大量盈利的业务,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积累;
  A公司有点像淘宝平台,现金流会比较健康,最重要的是自身的诚信,游戏开发动辄就是上百万的资金交付,诚信方面不能出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模式和众筹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条:
  1. 在筹款数额上比众筹要高很多;
  2. 对于投资者有门槛,投一两百块是没有意义的,可能基础投资单位要求在10万以上;
  3. 对于开发的监管要比众筹严格,筹到钱乱搞的后果也比较严重。
  最适合干这个活的或许是……阿里巴巴?
  游戏行业不是“零和博弈”,只靠《阴阳师》《剑与家园》无法养活这么多从业人员,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进腾讯、网易。希望有一天,投资者都能赚到钱,开发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玩家不会再抱怨国产游戏都是垃圾。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好游戏,做游戏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
相关阅读:
还是业余做吧。独立游戏呗。。有能力的或者想法很强烈的,最后肯定是单干!
国内政策比较苛刻。创业很麻烦。国内的政策是鼓励大企业垄断而不是扶持自由竞争。大环境不好。当官的连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都分不清楚。
(你看这几天美国和日本都在批评中国“不是市场经济体”。特朗普都发话了。)
至于公司,这文章说的很清楚了,你东西搞出来,费了那么多心血,老板还怀疑你的忠诚,你也不见得分得到什么。制度非常不健全。
国外环境不错。你上个STEAM或者APPSTORE我觉得比在国内靠谱。
想法很不错
没钱别投资
在中国连自由都没有,还想做游戏。
真正能理解游戏的人是没法在中国生存的,当一个人看明白了世界,就无法在中国做游戏,只要你有在中国说“怎么做游戏”的话的可能,你就必定不是优秀的游戏设计者。
说得很实在,不过现在投资方想的就是怎么退出,而且都是想快速套现,因为游戏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快,今天不套现,明天可能就不值钱了。。。
“怎么做游戏不是终极一问”,什么是“好玩”才是终极一问
与机斗其乐无穷。
与己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回答了问题
写了很多,又删掉了毕竟外行谈战略,内行谈细节没必要高谈阔论因为游戏不是单纯的物理意义上的商品,他是文化产品,需要制作者向其中灌输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与玩家产生互动和交流,甚至是升华国产缺的就是那些非人力物力财力堆积就能解决的部分我认识一个伙计,他在一个当年在国内算是榜上有名的单机工作室,他亲口告诉我他们的许多手游就是换皮,如同流水线上的商品加工这种东西,不是说一两个策划就可以解决的,而是整个制作环节里所有的人,都要有,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有,其他人的辛苦劳作和付出都会喂了狗。另外,什么叫中国游戏市场已经渐渐与国际接轨,相关人才非常非常多。ps4国行的灾难性事件过去也就一年多吧题外话:
Biowarede的中国风RPG——翡翠帝国当年拿了XBOX平台IGN9.9分的高分抛开诡异的美式人设定不谈,至少在05年,他是配得上PC版8.6分的现在,质量效应仙女座年底有望,我们双剑又在何方?
登录奶牛关账号即可参与讨论
Dewangsky 的更多回答
<vm-edit-card-answer v-for="answer in other_answer" v-if="$index公司 工作风格
朝九晚六的工作,每天上班一点事情一点斗志都没有。我想改变自己应该吗?问题详情:我现在的工作在一家小公司,每天上班没事情做,工作一年大概真正做事的时间也就两三个月,也许有好多人羡慕我工作轻松还照常拿工资,还说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技术。但这样下去我是学不到东西的,因为学的东西不用于实践,前面学了过段时间不用到实际工作中很快就忘,这样呆下去每天过的不充实而且整个人都没了斗志。我其实特别想放飞我自己,不想这么规规矩矩,我想改变自己的风格,但又纠结不知从何变起,我应不应该去改变。而且我工作旁边都是男士,感觉可能还是自己性格的问题吧,我觉得自己跟女孩子还是要聊的来一点,因为我第一份工作身边女孩子比较多相处的很开心,大家跟好朋友一样工作生活聊天逛街。但后来我转行了,特别在我们公司做我这一行的都是男生,我感觉我跟他们说不到一块。我这种纠结心理,我在想我是不是有心里上的障碍,我该何去何从?推荐回答:感谢邀请。我的回答是当然要改变了,而且是马上!在公司没有兴趣没有斗志,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挣不到钱。这一点其实无需多言,大家都明白。第二,学不到东西。这一点要分两方面说。一方面学习是公司统一安排,统一学习;另一方面,需要自己主动学习,多数时候,还是要你主动积极一点。对于学习,想学习的人自然有一万个理由去学习,对于不想学习的人而言,也自然有一万个不想学习的借口。就你目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时间,自己再去学习一门技能,哪怕学一门乐器也好啊。第三,公司人际关系较乱,政治斗争让你心力交瘁。不过你现在是一家小公司,应该不会有这么复杂的关系和问题。第四,看不到公司的发展希望。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这样下去就是在混日子,就是在浪费生命之后,就应该马上采取行动。要么在公司谋求转变,要么就赶紧换一份工作。其实你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只是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无论跟男同事共事,还是跟女同事共事,最终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这跟男搭档、女搭档关系不大。除非你就是喜欢那些女生,就是不喜欢这些男生。但是估计你也应该没有实质性的理由去讨厌那些男生。所以,问题还在你自身。要走就赶紧走,要留就先自我改变。祝你好运,我是刘佳(记得先关注哟)。有关于招聘、求职(简历诊断)、跳槽(面试辅导、谈薪指导)、职场规划和撩妹方面的问题欢迎探讨。工作九个月要不要辞职?问题详情:今年六月份毕业,到公司现在是第九个月了,坐标广州,公司待遇是目前到手3.9K,吃两餐,中秋节时发了一盒月饼,再无其他福利。我最近一直想辞职,第一,感觉学到的东西很少,对于未来发展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公司很小,业务也简单,我这个部门只有我一个人,所以也没有什么晋升空间,然后我自己也是刚毕业,很多工作想做更好又没有那个能力。第二,觉得有时候很受不了公司制度,比如国家节假日都只有一天假,中秋节很想多两天回家,不批;公司的制度向来只有惩罚没有奖励;老板做事风格让我受不了,每次都是急匆匆的冲过来说马上要做什么做什么,时常让人措手不及,并且也经常变化。但是,抱怨归抱怨,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这样的工资还有包两餐,觉得应该知足了,某一程度来说,老板对我也是有知遇之恩的,因为刚开始确实什么都不会,老板还是让我留下来了。现在就非常纠结,要不要果断的辞职呢?推荐回答:公司小,部门只有一个人,是机遇也是坑,看你自己的性格,自学能力与做事方式。有些人是属于那种抗压性特别强的,没人带可以自己慢慢摸索,一个人的好处是没人泼你冷水,当你想到一个新的idea的时候没有领导来指手画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做完自己看哪里需要改进,前提是,你自觉,而且悟性比较高,能通过查阅资料,问经验丰富的人,去想明白哪里对哪里不对。有些人是属于需要鞭策的,需要有人告诉他要做什么,怎么做,或者做的好的需要鼓励,有错误的地方自己不太容易看出来,这种情况就建议辞职,找个有人带的地方好好学学东西吧。凡事都有两面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国内独立动画人的生存状况如何?独立动画人如何养活自己?问题详情:题主本科动画专业目前从事动画行业,就职于小有名气的公司。然而工作导致个人学习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一直想辞职做自己的独立作品培养个人风格,却又担心刚开始无法养活自己,处于迷茫期中。还想听听大家的经验。网上能查到的独立动画人们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运作方式,很想知道独立动画人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谢各位。推荐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无从回答,因为我不了解独立动画人的生活工作情况;但我觉得独立动画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独立的精神。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判断。这是一种起码的对创作态度的描述。不是依附于某种事物,或者投靠于某种价值,或者获取某种利益。外国独立动画已经很成熟,独立动画人也挺多,我们处于不断学习发展壮大阶段!在工作中,女性高管或领导具有哪些一般女人不具备的性格特点?问题详情:在职场中,女性在升迁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依然有少部分女性在公司团队或官场里担任领导角色,她们一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行事风格,使其脱颖而出。希望各路好汉大牛们满足一下好奇心~~推荐回答:第一个是理性,一般女人比较感性,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女性高管通常都比较理性,符合商业需求。第二个是自律,女性高管通常都比一般女人更加自律,对自己的工作都很坚持。第三是更善于学习。女高管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都比较高,学习新知识也比一般女人快。公司换了一个不会变通的总经理,我该不该辞职?问题详情:我在佛山一家小公司上班,员工不多,也就差不多三十个,刚来的时候上一任总经理管理的很好,很热心对属下也能虚心教导,员工有不懂的地方去问他能马上为你解决,我也很喜欢他的做事风格!今年年初换了个总经理,他的做事风格就是把细节做好,不会变通,把规矩定的死死的,原本一些工作流程很简单,他把流程弄得很多,有些必要有些不必要。推荐回答: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新来的总经理的做法实际上是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应该还是可取的,只是你暂时还不适应,或者是总经理的做法可能有点简单问题复杂化吧,毕竟企业管理标准化、流程化运营,也是一大进步。建议你暂时别想着离职,你可以试着建议总经理把流程层级缩短点,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公司的运营高效,相信总经理能理解和接受。说不定还能慧眼识才,祝你好运!宝马车操控到底好在哪?问题详情:家里最开始是父亲留给我的2004款奥迪A6,那车很沉,转向很重。就来自己上班了,买了雷克萨斯ES300h,现在这车成了自己的代步之车。父亲换了A6之后买了2010款的奔驰S350,同时和父亲出去的时候是我在开那车,因为父亲肩不好,那车开起来的感受就是沉闷,起步就是一个肉,转向的机动性也差,不过确实感受到了德国车的整体性。后来有一次公司出差,到墨西哥,同事就想租个宝马3系作为这几天工作的交通用具,那车我开了5天,没有感受到宝马操控的灵活性,方向盘的指向型赶不上我的雷克萨斯ES300h,高速变线下的方向准确性也在我的雷克萨斯300h之下。当时宝马没给我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因为我周围没有什么开宝马的朋友,也没有机会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当然我平时的驾驶风格都是属于轻柔随意型的,是不是宝马的操控是要到高速或是极限驾驶下才能发挥出作用。推荐回答:问及宝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大部分人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宝马的“操控”。在一定程度上说,操控是宝马的代名词。那么究竟宝马的操控是什么呢?有多少人能解释得清楚宝马的操控?什么是“操控”?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操控”,所谓操控,就是指对一台车控制的难易程度。操控的好坏主要由动力、悬挂和转向系统决定。动力是操控的根本、悬挂是操控的关键、转向是操控的保障。所以操控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特征,TA是由多方面综合起来的一种能力。什么是宝马的“操控”?直白一点说,宝马的“操控”就是宝马驾驶起来听不听话。如果能做到说走就走、说停就停、指哪打哪,即动力好、制动好、指向性好,开起来就会有种“人车合一”的感觉。让驾驶者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度,各种机械电子部件对车辆行驶的干预不会太多;即使有各种复杂的机械电子部件,也是为了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精准性,给人驾驶快 感。动力是操控的根本操控虽然看似更侧重驾驶感,但是出色的发动机以及变速箱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具有一定的爆发力,不管是低转还是高转都有着持续的动力输出。好的变速箱升降档迅速干脆,可以在各个档位都能更好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悬挂是操控的关键悬挂是操控的关键。好的底盘能保证车身足够强大的刚性,好的悬挂系统能提供更高的极限以及优美的车身姿态。转向是操控的保障转向是操控的保障。方向盘是人与车辆沟通最直接的工具,好的转向系统不仅能提供良好的转向,也能传递清晰的路感。综上所述,所谓宝马的操控,就是驾驶者与宝马在行驶中的沟通,从转向、悬挂、动力上得到的机械反馈,将这些信息准确的传递给驾驶者,驾驶者所做出的动作让车准确无误的执行,操控不单单是指性能,更多的是驾驶者与宝马车之间的沟通,这就是所谓宝马的“操控”。我是一个程序员,我真的很喜欢开发游戏,应该怎么入行?问题详情:我是一名年轻的程序员,已经干了两年了,虽然平时工作和游戏开发没有关系,但是平时也会学习一下unity和其他像tiled这种工具,已经学习了3年了。我跟热爱游戏这个行业,每天都会关注行业动态和新技术,游戏的部分还是有点了解的(玩法,风格,内容,盈利,模块设计)。从玩过的游戏来说,我从奇迹mu,三国群英传2,猎杀潜航,到天谕,cod,辐射,FGO各种类型的大小主机/pc游戏都接触过。我现在非常想找一个游戏公司或者团队,全职或兼职从事游戏开发,请问怎么样可以找到合适的团队或者进入这个圈子推荐回答:首先,你之前从事的是什么技术岗?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要入游戏这行,那么有两点你需要了解。一、就是技术方面,作为一个程序员,首先技术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c++,设计模式,图形渲染原理,算法优化,代码重构,以及跨平台时的代码混淆,java,object-C,代码加密,等等,一个游戏牵扯到的技术很多,至于你说的tiled,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正真用的可能是策划,而并不是程序。二、真正在从事游戏工作后,你会发现,国内游戏行业乱象横生,滥竽充数之斯大把大把,好多公司很小,而且大多数游戏都是在抄抄抄,并没有自己的玩法以及自己的设计,并不是你想像的在创造游戏,而真的是在做游戏,而且无休止的换皮,换皮,换皮,这也就有了游戏圈的高强度工作,周末在加班的半数以上公司是有的。以上这些只是作为一个游戏圈人,对这个圈子的真实再现,不喜勿喷。但就个人建议如果想入行,从2D入手感觉更好一些,C++和C语言是基础中的基础,学好是前提,其次心态放平,对你将要接触的项目心理预期不要放太高,踏踏实实做好头三年。仅此..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