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西施的联系方式,怎么才能联系到煎饼西施高杨杨杨子轩

煎饼西施浔阳晚报数字报·九江新闻网
主流媒体 九江门户
热线:9771
A14版:她说他事
A2版 晚报早读
A3版 晚报早读
&&&&张军霞&&&&在小城,卖煎饼的多是中年女子,眼前这位摊主却让我忍不住眼前一亮:她看起来只有20多岁,身穿绿色碎花长裙,头戴白色休闲帽,皮肤白皙,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怎么看她都像个大学生呀。&&&&煎饼拿回家,老爸品尝之后,说这种杂粮煎饼味道不错,不粘,略脆,调料也放得适合。从此,我就成了煎饼摊的老顾客。像我一样喜欢来这里买煎饼的人真不少,有时还要排队,赶上不太忙的时间,女孩也和我聊天,说她家在郊区,父母都务农,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都还在上学呢。&&&&我忽然就对女孩充满了同情,暗暗猜想,像她这样聪慧漂亮,一定是因为家贫无法多念书,早早辍了学,摆这么一个煎饼摊,无非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弟妹们积攒些学费。我甚至默默祈祷,但愿女孩能尽快遇到一个好男孩,也许这是唯一能够改变她命运的机会了。&&&&那天,我又去买煎饼,在等待的功夫,一辆小汽车慢慢驶过来,车内是位年轻英俊的男孩,他把车停在一边,笑眯眯地排在了我的后面。我买完煎饼,顺路又去买了些菜,再转回来时,发现刚才那位男孩居然还在煎饼摊前,一个煎饼从制作到出炉最多不过5分钟呀,他磨磨蹭蹭干什么呀,我摇摇头,慢慢走回家去。&&&&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又看到男孩好几次。每次,他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绕着煎饼摊子转来转去,不时和女孩说说笑笑,看起来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有一天,我忍不住悄悄对旁边卖水果的大姐说:“你看,那小伙子一定对女孩有意思了,分明是想追求她!看起来小伙子经济条件不错,人也长得帅,倒是一桩好事!”&&&&大姐看看煎饼摊那边,又看看我,忽然哈哈大笑:“你不知道呀?他哪里还用追她,他们结婚都好几年了!”“啊,不会吧?”我惊讶不已:“如果是那样,女孩还用得着辛辛苦苦卖煎饼吗?”&&&&“他们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呢。”大姐趁着生意不忙,不紧不慢地为我讲了起来。原来,女孩和男孩原本青梅竹马,几年前,男孩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因为年轻又没经验,资金被合伙人全部骗走,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负债累累。那时,很多人以为女孩会离开。不料,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偷偷找人学了做煎饼的技术,每天早出晚归卖煎饼,硬是用自己攒下的钱支持男友。好在,男孩也争气,没几年的时间,他就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等到生意刚刚走上正轨,他们就幸福地结婚了呢。&&&&原来是这样。了解了女孩的故事,我不由对她多了几分钦佩,再去买煎饼时,忍不住问她:“听说你们家的生意不错,你完全可以不必卖煎饼呀。”女孩笑笑:“卖了这几年,喜欢上这行业了,在家闲着也无聊。再说,来买煎饼的,多数是老顾客,不愿意让他们失望。”&&&&我把煎饼女孩的故事讲给朋友听,也把用手机拍下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一起惊呼:“简直是呀!”西施这样的称谓,在网络和现实中都已经有些泛滥,但像女孩这样漂亮,坚守爱情,又这样本分淡定的,恐怕不是太多。&&&&也许,像煎饼女孩这样,才是真正现代版的西施吧,她配。
document.write('');成都“煎饼西施”神似李小璐 曝素颜健身美照 - 美图贴贴 - ChinaGirl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56|回复: 0
成都“煎饼西施”神似李小璐 曝素颜健身美照
该用户从未签到CG币帖子听众
晶莹之水滴, 积分 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7 积分
晶莹之水滴, 积分 1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7 积分
  近日网上曝出一组成都某便利店煎饼服务员的自拍照,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妹儿神似李小璐,更是扒出了多张私房美照,这位姑娘还喜欢运动和健身。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121.76 KB, 下载次数: 0)
17:41 上传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相关推荐:
泰国美女车模Rada健身照走红 一大波性感自拍来袭
韩国模特用胸数码宝贝 好想当皮卡丘
为博眼球不择手段 盘点那些各种豪放晒胸器的游戏嫩模
YY人气 夏可可 海量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网络红人 煎饼西施 李小璐 健身照 性感私照
来源:腾讯体育
下载手机APP
ChinaGirl,就是美女!
&下次自动登陆
用其她账号登录:
站长推荐 /1
本站暂时关闭新用户点评和评分的权限。。。
发帖回帖权限不受影响
Powered by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煎饼西施”:外地人摊出的“天津味儿”(图)
  天津北方网讯:王丽:“我们几乎尝遍了周围所有的煎饼。我们边尝边改,顾客基本都能认可我们的煎饼子了,这配方才算是确定下来。”
  19:30,电话里,王丽的声音透着半梦半醒的迷离。但她说,已经起床了,很快会过去开店的,每天20:00准时开店,偶尔晚了,窗口就会排队。
  河西区,隆昌路口,那家小小的“南楼煎饼”,就是王丽口中的店。20:00刚过,窗口已经排了七八个人。许先生是在天津工作的北京人,有时会特意带朋友过来尝尝味道。而住在附近的毕先生,则每周最少要来两三次。像他们这样的常客,在“南楼煎饼”都不是少数。用许先生的话说,虽然要等到晚上8点才能吃上这“南楼煎饼”,而且5元一套也比别的地方贵点儿,但味道确实不一样。而在天津土生土长的毕先生把这种不一样形容为,皮香子脆,有过去那种“天津味儿”。又有人说,喜欢它放了香菜的味道,或是加了芝麻特别香,再或者,只是爱上了它的辣椒味儿……
  这个小小的店不仅成了王丽与李伟一家安身立命的所在,也承载起他们关于一个饭店,以及在天津安家落户的梦想。
  王丽与李伟,一个来自江苏,一个来自安徽,是一对“八零后”小夫妻。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和这煎饼子“纠缠不清”。或许,就是因为这份执著,这两个原本从没吃过煎饼子的外地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又尝遍周遭所有的煎饼摊,终于让“南楼煎饼”实现了传统地道的“天津味儿”。而喜爱王丽的人也给了她一个绰号:“煎饼西施”。
  遍尝煎饼&&做出“天津味儿”
  20:30,准备好配料,王丽和每天一样,打开“南楼煎饼”这几个字的招牌灯,准备开始摊这天的第一套煎饼子。窗口前,已经有零星的顾客在排队了。他们大多住得不远,买煎饼当晚饭。25岁的毕先生说,自己喜欢吃煎饼,隔两天就要来买一次。住得近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南楼煎饼”比其他地方“味儿正”,是传统的天津口味。
  记者:煎饼子是天津传统小吃,作为外地人,是怎么保证它的“天津口味”的?
  王丽:大概是2005年4月,我们开始学着做煎饼子。在那之前,我都不知道什么叫煎饼。
  我琢磨着,这煎饼子是天津风味,很多人是吃着它长大的,所以,要想吸引天津人,就还得是原汁原味的天津味道。所以,我们一直注意了解客人的口味和需要。
  2006年那会儿,我们几乎尝遍了周围所有的煎饼。我们边尝边改,直到2007年前后,顾客基本都能认可我们的煎饼子了,这配方才算是确定下来。
  记者:“南楼煎饼”主要有哪些独到之处?
  王丽:首先,我们用的是纯绿豆面,每天得泡40斤的绿豆,然后用小石磨一点点磨成浆,保证浓度,而且绝对不能掺别的面,不然就黏糊糊的,影响口感。
  其次,子和箅儿都必须保证新鲜、不皮,所以,我们尝过附近所有的子和箅儿才最后选定了现在给我们供货的人,我们还要求他们每天早上卖完子后,换了新油再给我们炸。而且,每张箅儿我们都比别人多给一毛钱,就是要他们炸好了,不能有太厚的边儿。
  另外,我们的面酱和辣油是自制的。尤其是辣椒油,夜宵跟早点不同,早上刚起床,一般都口轻,但晚上,吃了一天的东西了,再吃夜宵,口味就特别重。很多人都喜欢吃辣,一般的辣酱不但不辣,还遮了别的香味。我们这辣椒油,是用中药熬了油,再炸的辣椒和芝麻,所以特别香。
  老主顾&要把煎饼带出国
  23:20,窗前排队的人忽然多了起来,不少人拿着大钞,张口就要十套八套的煎饼。王丽和李伟两个人打开了3个炉子同时工作,一边手脚麻利地摊着煎饼,一边兼顾着其他。王丽要趁间歇时再包几个云吞,或是切些葱和香菜,还要顺手掰掉箅儿上略厚的边儿,而李伟要抽空把早已磨好的豆浆装瓶封口,然后又在另一个电磁炉上煮起了云吞。
  记者:想不到晚上生意这么好,怎么决定经营夜宵的?
  王丽:我们最早干的时候是每天6:00到13:00和18:00到转天2:00营业。后来慢慢就发现,晚上生意也挺好的,而且晚上吃夜宵的人,有不少还从挺远的地方开车过来。所以,慢慢地,我们就把时间调整成了每天20:00到转天10:00营业,算是夜宵加早点吧。这样有一年多,但身体实在吃不消。从2008年下半年,我们就把营业时间固定在了每天20:00到转天早上6:00。事实证明,夜宵还是挺有市场的。
  记者:顾客主要是哪些人?每天大概能卖多少套?
  王丽:来的多是周围的居民,也有附近写字楼里的员工。22:00以后来的多是旁边超市和快餐店的工作人员,还有在附近棋牌室、游戏厅,还有洗浴中心消费的人。凌晨2:00以后,附近酒吧夜场的工作人员下班了也都会过来吃夜宵,还有就是出租车司机们。当然,也有半夜专门开车来买煎饼子的。算起来,平均每天能卖近400套吧。
  还有位大爷,总来买煎饼,有一次特意嘱咐让我把箅儿和子单放,说是要带到美国给儿子。这事第一次听觉得挺新鲜的,后来,我们又遇到过要把煎饼带到加拿大、新加坡的……我们家的煎饼比我们走得远多了。
  记者:每天近400套的销量不是个小数目,靠什么留住顾客的?
  李伟:最重要的就是,生意好了,更得保证质量。原材料涨价,我们也得保证东西的真材实料。比如,前段时间,绿豆十几块钱一斤,我们也保证这原料是纯绿豆面,不能掺别的东西。我们这就是服务行业,服务最重要。
  每年工作“18363”小时
  3:50,繁忙告一段落,李伟还在灶前忙碌,王丽拿出饭盒,就站在那里,忙里偷闲开始吃饭。
  记者:虽然收入不错,但这确实是个辛苦的行当吧?
  王丽:我们每天20:00到转天6:00营业,常常忙得连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早上6:00关了店要做卫生、准备晚上的配料什么的,中午11:00左右回家,还要去采购原料,一般下午一两点才能睡觉,晚上7:00匆匆忙忙爬起来,收拾收拾就得跑出来开店了。就这样,磨绿豆、泡黄豆、和云吞馅等好多工作,还都是我婆婆帮忙做的。
  而且,我们每年只关两天店,除夕和初一,然后就从大年初二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其实,辛苦倒还好,就是天天都觉得困,而且,实在没什么时间陪儿子,有时也觉得挺对不起他的。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计划?打算在天津安家么?
  王丽:我们肯定会留在天津的。李伟以前学的是厨师,也干过厨师,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个自己的饭店。
  质朴赢来的完胜
  结婚近10年,李伟与王丽一起创业,虽然操劳忙碌,每天的话题都离不开“煎饼”,但他们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凡事商量,坚持任何事都要意见统一才会行动。于是,他们恩爱十年,忙碌而不觉累,辛劳而不觉苦,从未听过、也从未有过所谓的“几年之痒”。
  王丽说,他们遇到很多好人。房东一直与他们相处甚厚,房租都比别家便宜;与这小店一墙之隔的老人,每夜忍受窗外的人来人往,却从没有一句怨言;孩子阑尾炎发作时,还是正在排队的熟客开车把孩子送去医院……能与周围所有人相处融洽,是门大学问。而王丽对此似乎很迷惘,她说,就是说话客气点儿,别人有什么需要就帮一把呗。于是,他们轻轻松松融入了这个城市。
  “南楼煎饼”,只是个小小的店,但王丽和李伟把它当作了事业。他们从未把执著、坚忍、辛勤……那些闪光的词安放在自己头顶,连营销理念,也是最为朴素的“东西要好”、“生意好了,质量不能下降”等等。有人笑称,喜欢“南楼煎饼”是因为“店主两口子人好”,“人好,东西就好!”而王丽笑着说:“那还是得东西好,东西不好,人再好也没用。”于是,他们做出了可以征服顾客的好煎饼。
  稿件见报时,“南楼煎饼”暂时停业了。9月11日,李伟的父亲因车祸去世。5年来每年只歇两天的李伟和王丽立即关了店,全心全意地为老人料理后事,随后他们还将带老人的骨灰回老家安葬。对于小生意来说,歇业一个月要面对的不只是亏损,还有诸如是否已经关张的质疑。但在李伟与王丽看来,这些都不重要,孝道是他们心头最重的责任,用王丽的话说,这些天根本想不到挣钱的事。
  坚韧、勤劳、执著、努力……李伟和王丽已经靠着这份心无旁念的天然质朴实现了与这个城市的“无缝对接”,找到了靠近自己梦想的通途。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段困苦的日子,但他们一定能凭着那些心底的美好,迈过每一道坎,与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近。我们相信,我们祝福。
我来说两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北方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热点新闻排行榜
天津民生资讯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90后“煎饼西施”卖煎饼月入3万元
“纯手工摊制、无任何添加剂”,90后“煎饼女侠”高扬扬日前在长春第十四届农博会上租了个摊位,腰间别着便携扩音器叫卖自己生产的杂粮煎饼。只要有机会,高扬扬就不会放过推销自己的煎饼。旅游时,把煎饼赠送给导游和大巴车司机;参加各类展会;去超市和农家乐推销;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制作煎饼的过程。
现在,回到农村摊了8个月煎饼的高扬扬,月收入已经达到2万~3万元。
女翻译辞职作煎饼
高扬扬,1991年12月出生在双阳区黑鱼村,通过上大学走出了农村。本科主修朝鲜语专业的她大学期间赴韩国实习,在首尔的一家美容院当翻译;毕业后又在吉林淘宝店做过半年的“淘宝小二”,负责招商和客服。去年12月,这个90后女孩毅然辞职返乡创业,在双阳老家做起了“耀辉煎饼”的生意。
在长春市双阳区,高扬扬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典型,“90后美女”“煎饼西施”是大家给她的标签。对高扬扬而言,她更喜欢借用一部时下热映的电影《煎饼侠》,自称“煎饼女侠”。
24岁的高扬扬在大学主修朝鲜语,曾在首尔当过翻译,也曾在省内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做过客服和招商工作。体验了白领的办公室生活后,她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寻求更大的归属感。
“干得再好,也是给别人打工”,高扬扬想和母亲一样,扎根农村,做点实在事。母亲李耀辉收过粮食、卖过豆腐,前几年在长清公路边上开起了生态农庄,效益可观。
选择什么创业项目呢?高扬扬想起了小时候很喜欢吃外婆摊的煎饼,营养又健康。高扬扬认为,年轻人得借力创业,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资源的行业。她分析自己的优势在于:家人有做手工煎饼的手艺;同时,母亲的生态农庄还是她可以利用的实体销售渠道。
吉林馆“淘宝小二”的经历很重要
回到长春后,正赶上大四下学期实习。对工作充满热忱的高扬扬一头扎进互联网电商领域。“那时候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也就是淘宝的中国吉林馆刚起步不久,位置就在生态大街上的一栋写字楼里。一心还想从事时髦行业的我应聘到那里,刚开始做客服,一个月后经理觉得我还行,就把我调到了招商部门,具体负责淘宝上吉林省内电商从业者的外联。”高扬扬说,淘宝上有一个各地土特产的板块,汇集了各省市的名优特产品,我们就负责考核个人店主的信誉,把那些经销特色产品且信誉高的淘宝店推荐到特色吉林馆。”
“你那时候相当于一个‘淘宝小二’?”记者问。“差不多。”高扬扬说,这段电商领域的从业经历非常难忘,也帮她积累了最初的人脉。
为卖煎饼曾经愁得嘴角起泡
高扬扬收拾了家里一间平房当作生产车间,向母亲借款3万元,买了煎饼鏊子、原料,学起了摊煎饼。高扬扬向外婆和村里摊煎饼高手讨教,又去到吉林市和四平市等地了解市场上热销煎饼的品类,决定生产何种口味的煎饼。
学摊煎饼之初,没怎么干过家务的高扬扬没少吃苦头。把握不好力度和速度,面糊经常从鏊子上甩出来(.cn/),高温面糊落到脚面上,烫起水泡。高扬扬说,“手腕也常常感觉快被烤熟了一般。”练习到第三天,她终于摊出了“一整张圆煎饼”。
因为卖煎饼初期销路无门,她愁得嘴角起泡;因为冬季用电热毯增温发面失败,望着“发”了厚厚一层的面团,她急得想哭;因为要调制新口味,她买来很多竞争对手的煎饼试吃……
期间,高扬扬总结出一些创业“妙招”:利用好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好各种学习平台、多积累人脉,多“走出去”与创业者们交流。这既有助于解决眼前的创业瓶颈,更能对长远的发展之路有所启发。
为能与市面上销售的煎饼差异化经营,高扬扬选择了少有的牛奶口味作为第一批产品。
煎饼摊出来送给生态农庄的客人免费品尝,结果广受好评,高扬扬也因此有了第一批客源。这让高扬扬有了底气,“绿色、健康的食品很有市场”。
得到认可后,高扬扬开始了批量生产,每张煎饼包装成一袋,20袋封为一箱。和预期的一样,生态农庄的客人不仅自己买煎饼,还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图,帮高扬扬做了免费宣传。
尽管有了第一批回头客,但销售量仍很有限,如何扩大销路,是高扬扬面对的棘手问题。因煎饼口味市面上少有,加之用料好,价格比一般煎饼价格略高,高扬扬说,这让很多人不买账。
于是,高扬扬带着煎饼跑长春的各家超市和农家乐,免费赠送给顾客品尝。
“我们生产的煎饼口感甜糯有嚼头”,高扬扬说,尝过的人大部分会喜欢。口口相传后,煎饼销路逐渐打开。高扬扬还通过淘宝店、微店直销,发动朋友圈的好友帮忙推广,发展了一些线下代理人、批发商。目前,煎饼每天销量少则几十箱,多则上百箱。煎饼生意好时,一天的纯收入就能抵上工作时一个月的收入。
目前,煎饼的品种有枸杞、芝麻、大枣、玉米、大米等口味,最近,高扬扬又进购了3台煎饼鏊子,打算增加椒盐和黑芝麻口味。
在公司的原料车间,几台现代化的发酵、搅拌、粉碎设备正在运行。高扬扬说,一张看似简单的煎饼,其实需要多个步骤。“清洗原料、按照比例将一部分原料做熟、将生熟原料混合搅拌、粉碎磨糊、发酵、过滤杂质、手工烙制、混合搭配、装袋等。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马虎不得。”
尽管生意小有起色,但还是“很业余”。高扬扬说,煎饼生产厂房里只有两位阿姨,负责摊煎饼和叠煎饼,还是家庭作坊模式,眼下要紧的是准备建立自己的生产和销售团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杨博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