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娇”的星巴克 支付宝,为什么会拥抱支付宝

“傲娇”的星巴克,为什么会拥抱支付宝?-ZAKER新闻
撰文 / 郭娟9 月 25 日,支付宝官微、公众号消息证实,中国大陆 2800 多家星巴克门店能用支付宝。今年早些时候,蚂蚁金服最早在国内倡导 " 无现金社会 ",包括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这样的门店里都有支付宝的身影,此前,同为国外餐饮,支付宝也为肯德基、麦当劳餐厅提供服务,为什么唯独在给星巴克开通了服务后发了这样一条新闻。透过这些现象的解读,竟然是整个移动支付生态在中国的缩影,这话听起来有点大,但事实的确如此。" 傲娇 " 的星巴克?当
年,第三方支付频频成为各店铺的收银服务之际,常去星巴克的人可能还有印象,迟迟不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收银台上只能支持刷银行卡,难道星巴克天然拒绝第三方支付?答案并不是,2016 年 2 月 18 日,苹果公司的移动支付 Apple Pay 入华后,星巴克不久后就接入了服务,从这里看,星巴克对于同是美国本土的企业苹果公司是相当优待的。这也难怪,Apple Pay 在推出短短两年内成为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移动支付平台,波士顿零售合作伙伴(BRP)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美已有 36% 的商家开始支持 Apple Pay,而同期 PayPal 的支持率为 34%。BRP 的调查表明,大约 22% 的商户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支持 Apple Pay 服务,另有 11% 的商户预计在未来 1~3 年内支持 Apple Pay。但在中国大陆市场,情况截然不同。" 除了上线当天就有 3000 多万张银行卡绑定了 Apple Pay,并没有更多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出现。" 这是媒体的描述。同时,来自第三方调查机构易观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上半年,支付宝和财付通以 55.4% 与 32.1% 的市场占有率占去了移动支付领域近 90% 的份额。可见,Apple Pay 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所以,一方面,星巴克想借助 Apple Pay 的移动支付服务应对越来越 " 无现金 " 的中国,另一方面,Apple Pay 迟迟不见上升的市场占有率对星巴克来说并非是好事。这时,看起比较 " 傲娇 " 的星巴克开始接触中国的两大移动支付巨头,首先达成合作的是微信支付,时间是 2016 年的 12 月 8 日,此时,支付宝的回应是 " 在洽谈中 "。这期间,在全国的星巴克连锁店里,只有杭州有三家支持支付宝的服务,一家就在蚂蚁金服楼下,另外一家为阿里所在的西溪园区。但支付宝跟星巴克的 " 洽谈 " 似乎有点长,有分析认为," 这是因为微信支付与星巴克的排他性协议所致 ",而这个过程可能会达到 6 个月之久。星巴克自己也做移动支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星巴克在微信上线 " 用星说 " 社交礼品体验,通过微信小程序加入了星巴克礼券的赠送功能,零售前沿社记者日前就收到家人赠送的 " 用星说 ",每次去星巴克门店,只需打开微信,点卡券,出现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日前,支付宝也公布小程序公测,后续会不会加入类似的功能还不得而知。要不是星巴克意识到中国市场完全迥异于美国,也许他们会一直不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服务,原因是,星巴克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效果雷同于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当然只限于在星巴克的所有连锁门店范围内。去星巴克点单,收银员会问你是不是会员,如果不是,会不厌其烦的问,想不想办一张?在星巴克上网,会提示你是否下载星巴克的 APP,在中国,可能这样做的人不多,但在美国,通过星巴克的 APP 绑定 " 星享卡 "、" 星礼卡 " 等行为,在支付时出示,可以做到 " 秒付 "。据了解,星巴克 APP 在 2009 年推出,彼时,智能手机刚刚普及,它允许顾客扫描 APP 内的二维码进行支付,该应用比 Square Wallet 和 PayPal Wallet 都早。星巴克 APP 使用方便,而且除了支持支付外,还提供直接充值、查询附近门店信息,在手机客户端下单并到附近实体店提货等功能。通过绑定星礼卡等功能,即完成了支付又用移动应用的方式做到用户管理,而且互动、优惠都通过星巴克的 APP 完成,所以,可以理解星巴克为什么一直对于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比较 " 傲娇 "。在美国,2015 年的一个统计显示,全美移动支付总额只有 87.1 亿美元,星巴克 Q4 一个季度移动支付额达到 10 亿美元。也就是每 5 个光顾星巴克的顾客中,就有一个使用移动支付。上述只是星巴克在美国的情况,在中国,又是另一番情况。首先,从全球零售范围来看,中国的会员忠诚度普遍不高。星巴克入住中国还需要对用户进行教育,成本较大。记者日前在星巴克的收银台随机做过一个小调查,十个支付的用户中,仅有 2 个在用星巴克的 APP,其余 6 个表示拒绝成为会员。其次,中国的移动应用 " 泛滥 ",用户手机里越来越不愿意下载过多的 APP,这也是小程序这样的轻应用为什么会出现。而星巴克的自建的支付系统必须要通过 APP 才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为什么会放弃之前的 " 傲娇 ",积极拥抱中国两大第三方支付巨头的原因。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财经新闻12小时前
财经新闻2小时前
房地产13分钟前
股票频道21分钟前
华尔街见闻41分钟前
蓝鲸财经45分钟前
华尔街见闻12分钟前
上海证券报1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2小时前
FX168财经网1小时前
商业周刊26分钟前
搜狐焦点58分钟前
搜狐焦点1小时前
中国经济网1小时前
搜狐焦点41分钟前为什么星巴克首先选择与微信支付合作,而不是支付宝? - 知乎369被浏览127541分享邀请回答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傲娇”的星巴克,为什么突然拥抱支付宝了?
9月25日,支付宝官微、公众号消息证实,中国大陆2800多家星巴克门店能用支付宝。同为国外餐饮,支付宝也为肯德基、麦当劳餐厅提供服务,为什么唯独在给星巴克开通了服务后发了这样一条新闻?
今年早些时候,蚂蚁金服最早在国内倡导“无现金社会”,包括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这样的路边门店里都有支付宝的身影,此前,支付宝也为同为国外餐饮的肯德基、麦当劳餐厅提供服务,如今又成功拿下星巴克。
透过这些现象的分析,这其实是整个移动支付生态在中国的缩影。
傲娇”的星巴克?
当年,第三方支付在中国汹涌来袭之际,各店铺纷纷开通了第三方支付收银服务,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大街小巷无论是高档门店还是路边早餐店随处可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二维码。然而,走进星巴克,收银台上却迟迟不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收银台上只能支持刷银行卡,不禁猜想难道星巴克天然拒绝第三方支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早在日,苹果公司的移动支付Apple Pay 入华后,星巴克就迫不及待的接入了服务,从这里看,星巴克并不排斥第三方支付,难道因为同是美国本土企业,星巴克苹果公司开了特权?
答案似乎也是否定的,星巴克之所以最先拥抱Apple Pay,是因为Apple Pay在推出短短两年内一跃成为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移动支付平台。波士顿零售合作伙伴(BRP)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美已有36%的商家开始支持Apple Pay,而同期PayPal的支持率为34%。BRP的调查表明,大约22%的商户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支持Apple Pay服务,另有11%的商户预计在未来1~3年内支持Apple Pay。
Apple Pay一度在美国打开市场,成为无第三方支付的佼佼者,星巴克从长期战略来看,自然是积极与Apple Pay合作。
而星巴克没有料到的是,Apple Pay在中国大陆市场,情况截然相反,并没有得到普及。
除了上线当天就有3000多万张银行卡绑定了Apple Pay的亮眼数据外,并没有更多拿得出手的数据。同时,来自第三方调查机构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支付宝和财付通以55.4%与32.1%的市场占有率占去了移动支付领域近90%的份额。可见,Apple Pay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
所以,原本星巴克想借助Apple Pay的移动支付服务来应对越来越“无现金”的中国,但是,Apple Pay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迟迟没有起色,这对星巴克来说并非是好事。这时,看起比较“傲娇”的星巴克开始接触中国的两大移动支付巨头,首先达成合作的是微信支付,时间是2016年的12月8日,此时,支付宝的回应是“在洽谈中”。
这期间,在全国的星巴克连锁店里,只有杭州有三家支持支付宝的服务,一家就在蚂蚁金服楼下,另外一家为阿里所在的西溪园区。但支付宝跟星巴克的“洽谈”似乎有点长,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微信支付与星巴克的排他性协议所致”,而这个过程可能会达到6个月之久。
星巴克自己也做移动支付
今年年初,在微信小程序渐渐打开市场后,星巴克在微信上线“用星说”社交礼品体验,通过微信小程序加入了星巴克礼券的赠送功能。这就意味着去星巴克门店消费,只需打开微信,点卡券,出现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
日前,与微信支付相爱相杀的支付宝也公布了小程序公测,后续会不会加入类似的功能还未可得知。
中国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可以说中国市场完全迥异于美国,如果星巴克一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许他们会一直不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服务。
根本原因是,星巴克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效果雷同于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当然只限于在星巴克的所有连锁门店范围内。
去星巴克点单,收银员会问你是不是会员,如果不是,会不厌其烦的问,想不想办一张?在星巴克上网,会提示你是否下载星巴克的APP?
这在美国很受欢迎,到店用户可通过星巴克的APP绑定“星享卡”、“星礼卡”等行为,在支付时出示,可以做到“秒付”。
据了解,星巴克APP在2009年推出,彼时,智能手机刚刚普及,它允许顾客扫描APP内的二维码进行支付,该应用比Square Wallet和PayPal Wallet都早。
星巴克APP使用方便,而且除了支持支付外,还提供直接充值、查询附近门店信息,在手机客户端下单并到附近实体店提货等功能。通过绑定星礼卡等功能,即完成了支付又用移动应用的方式做到用户管理,而且互动、优惠都通过星巴克的APP完成。
在美国,2015年的一个统计显示,全美移动支付总额只有87.1亿美元,星巴克Q4一个季度移动支付额达到10亿美元。也就是每5个光顾星巴克的顾客中,就有一个使用移动支付。所以,可以理解星巴克为什么一直对于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比较“傲娇”。
但星巴克这一体系在中国却并不那么好推广。
原因在于,在APP和会员制泛滥的中国,这可能会被认为是推销,国人往往不会因此被说服,他们有诸多顾忌,既不会因为收银员的三言两语成为星巴克会员,也不会下载一个相对打开频率较低的APP来占用手机空间。
首先,从全球零售范围来看,中国的会员忠诚度普遍不高。星巴克入住中国还需要对用户进行教育,成本较大。记者日前在星巴克的收银台随机做过一个小调查,十个支付的用户中,仅有2个在用星巴克的APP,其余6个表示拒绝成为会员。
其次,中国的移动应用“泛滥”,用户手机里越来越不愿意下载过多的APP,这也是小程序这样的轻应用为什么会出现。而星巴克的自建的支付系统必须要通过APP才能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为什么会放弃之前的“傲娇”,积极拥抱中国两大第三方支付巨头的原因。
* 来源:零售前沿社
大家都在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在星巴克店里问可不可以支付宝会被嘲笑吗? - 知乎53被浏览39791分享邀请回答66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为什么说星巴克,处处都是营销的心机?
为什么说星巴克,处处都是营销的心机?
有人说:星巴虽然不打硬广,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公关,品牌故事和事件营销等)都做得很好。另外,门店的选址和精美的包装等也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星巴克装修风格设计讲究细节、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因此因循守旧或者遵循常规建筑的特点,适当的创新和融合依然是一大杀手锏。还有人说:星巴克暂时没有在国内做广告的必要。硬广是有目的的,那就是已经有很多同类产品参与竞争了,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消费咖啡的习惯,硬广可以提醒你来我们星巴克家而不是去COSTA。而星巴克目前这一点很成功:国人之前不懂咖啡,他在国人脑海中植入“咖啡=星巴克”的概念。而且暂时不存在有明显威胁的竞争对手,自然还不到打广告的时候。其实,如何让客人在店里多消费,提高忠实度,满意度,星巴克可是做足了功夫。从灯光、吧台设计到点单,甚至坐位区,每一处角落的设计都 & 暗藏心机 &。你在店内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被 & 暗中引导 &。优质的咖啡、完美服务,更重要的是顾客对咖啡的体验文化。并且致力于在消费者脑海中植入“咖啡=星巴克”的概念。“星巴克”咖啡馆致力于渲染的氛围是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就像麦当劳一直倡导销售欢乐一样,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试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街头,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何等令人向往!jesper kunde在《公司宗教》中指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非常擅于内容营销。它明白喜欢不同内容的受众势必会关注不同的产品属性,所以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利用这些公号的“影响力”来做营销,它选的这些公众号,要么是“喇叭达人”,要么是“鸡汤达人”,再要么就是“时尚达人”,来推自己的奶茶新品。可以看得出人们更愿意对别人说“我今天去了趟星巴克”,而不会对别人说“我今天喝了一瓶可口可乐”。星巴克喜欢做内容营销和社会化营销,是在放大品牌的相对优势——品牌内涵和话题性;而它不做传统硬广,则是在避免暴露自己的劣势——性价比低。另外,虽然大家都在说“品牌故事”,但这并不是说你有个“好故事”就行了,关键是这个故事塑造的场景,要能最大化体现自己产品的优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一个协助企业家系统化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巴克支持支付宝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