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投资什么好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盘点史上最可怕恶性通胀马杜罗政府如果继续做把头扎进沙子里骆驼的话,委内瑞拉的前景就真的很黯淡了。
金融之家11月3日讯,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近期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甚至出现了用纸币购物时不用数而是称重的局面,这导致许多委内瑞拉人都生活在一个尴尬的局面下:尽管手头拥有很多现金,但其实根本买不起什么东西。更严重的是,由于马杜罗政府拒绝向外界承认目前国内通胀严重的事实,因此根本没有透露通胀数据,更别提实施缓解通胀的经济措施。委内瑞拉目前的现状,古今中外也都曾发生过,金融之家笔者就带大家回顾下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通货膨胀,看看最终的解决方式能否对缓解委内瑞拉目前的局面有所启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发生在中国,而且是在北宋时期。对,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纸币&&交子。交子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的成都,当时四川免于隋唐时期的战乱,经济较为繁荣,尤其是茶叶和马匹贸易极其发达,再加上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商队携带铁钱不方便,这些为纸币诞生在成都奠定了客观条件。交子商业上的成功,使其纳入了国家财政。
但好景不长,随着宋朝战乱频发,以及王安石过于激进的新政,北宋政府越来越热衷于大肆印刷纸币,不顾后果的印制使得纸币的准备金率越来越低。到后来宋徽宗时期没有准备金也敢印纸币,直接导致失去了国家信用的纸币成了一堆废纸。中国史学界一直有个疑问,为何经济强大的北宋却偏偏是汉人王朝中抵御外侮能力最弱的?从这个角度看来通货膨胀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北宋的灭亡不全因为金兵过于强悍,而是毁在了混乱的货币政策,正是曾经给其带来荣光的交子撑破了北宋曾经的辉煌。
中国历史上另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前夕,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利用法币不断扩大发行量来垄断全国经济,搜刮人民财富,再加上抗战期间国土大幅度沦陷,税收骤减,一切军政费开支,只依赖于发行货币。到民国末年,市场上法币的流通量达到夸张的604万亿,当时的10亿法币只能兑换3000多美元,就连乞丐都不接受少于1000法币的施舍。为了改善已濒临崩盘的经济现状,国民政府于1949年春实施了金圆券代替法币的币值改革,但历史没有留给他们时间。看过《北平无战事》的人对这次通货膨胀应该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视线拉向国外,一战之后,为了惩罚德国,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向德国提出了远远超出其偿付能力的赔款要求,德国为了筹措赔款,只能开动印钞机大量超发货币。从1923年起,魏玛时期的德国迎来了一场疯狂的通货膨胀,当年初1德国马克还能兑换2.4美元,但到了1923年夏天,1美元却能兑换接近六亿马克,德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每月2500%。再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当时鲁尔区工人的工资一天要分两次发放,因为到了傍晚,一块面包的价格在早上能买一栋房子。
1923年底,德国开始的财政改革结束了这起超速通货膨胀。当时的政府雇员减少了三分之一,赔款也暂时中断并最终减少,新的央行德意志银行代替了旧有的德国国家银行。政府要求德意志银行不要再通过发行货币为其筹资。尽管魏玛德国这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不长,但却间接为极右势力的崛起种下了最初的萌芽。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通货膨胀发生在一个非洲国家,相信很多中国人正是因为这次通货膨胀而记住了这个国名&&津巴布韦。这个新兴国家于1980年才正式独立,独立之初1津元可兑换1.47美元,由于拥有肥沃的土地与丰厚的矿产,津元在独立的前20年里表现十分坚挺。
一切都缘于2000年时任总统穆贝加激进的土地改革,当时津巴布韦政府强行没收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分给黑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管理运营经验,津巴布韦的农业、采矿业开始一落千丈,经济逐渐濒临崩溃,而政府的应对方式就是&&疯狂印刷货币。于是,人类货币史上最奇葩的一幕就这么上演了!
2001年,通货膨胀刚开始时100津元还可以兑换1美元。十年时间不到,次方的新津元才能兑换到1美元。人们买个火柴、鸡蛋都需要背上好几袋最大面额的纸币,津巴布韦元甚至都失去了抢劫的意义,因为抢劫的成本都远大于一车纸币的成本,津元彻底沦为了比手纸还廉价的纸制品。
在这十年里,津巴布韦央行采用过以新津元代替旧津元(兑换比例基本都是以亿为单位)、增发大面额货币等方式延缓贬值趋势,但几无成效。绝望之下,津央行终于祭出最后也最无奈的一招&&2009年4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新津元退出法定货币体系,以美元、南非兰特、博茨瓦纳普拉作为法定货币,以后的几年中,澳元、人民币、日元、印度卢比又加入到津国法定货币体系。津巴布韦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数种流通货币,唯独没有自己货币的国家。
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战争年代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无异于宣告执政政府垮台,但在和平年代,只要国家还具备成体系的产业,拥有较强的自我造血机制,仍有机会通过货币改革或经济改革走出通胀陷阱。但马杜罗政府如果继续做把头扎进沙子里的骆驼的话,委内瑞拉的前景就真的很黯淡了。(文/孟敏江)
免责声明:[
金融之家-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孟敏江
发表回复 金豆+2
|还可以输入 500 字
金融之家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
金融之家客户端下载全球20世纪恶性通胀之殇 
  世界史上有记载的恶性通货膨胀都发生在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5个国家即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中;二战后的旧中国、希腊和匈牙利这3国陷入了史前未有的通胀大逃亡;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问题突出;80年代,整个拉美国家成为众矢之的,平均年通货膨胀率超过80%;90年代,转型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全球最经典的通货膨胀:
  一战后德国报纸从每份0.3马克涨到7000万马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5个国家即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和苏联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中。年间的德国最高通货膨胀率甚至达到29000%。
  在战争结束时,同盟国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这种支付引起德国财政赤字,德国支付最终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
  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货币和物价都以惊人的比率上升。
  数据显示:1921年1月一份报纸卖0.3马克,到了1922年5月卖到1马克,随后上升到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到了1923年9月,一份报纸已经卖到了1000马克!
  接下来的事更让人瞠目结舌:一份报纸的价格10月1日开始卖2000马克、10月15日的12万马克、10月29日的100万马克、11月9日的500万马克,最后上升到11月17日的7000万马克。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全球20世纪恶性通胀之殇”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通货膨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