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 Differential Privacy 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技术是什么原理

今年的 WWDC 苹果给出了答案:Differential Privacy没错,也许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利用这项新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技术苹果会在键盘输入预测、相册、Spotlight 内容推荐、备忘录智能标注等各处,向用户提供机器学习的结果

要理解苹果为什么需要等这么久,这期间苹果到底在试图解决什么问题其实并不难。现在人们已經习惯了自己的资料存储在云端并且相当一部份人已经并不介意,如果自己的数据被放在一个全局的视角中被观察想想朋友圈那些热轉的大数据分析,很多时候你就是其中的那一个分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从整体中被揪出来想一想,也许你对人们在京东上都茬买什么东西感兴趣但如果你自己的购物清单,被公诸于众呢类似的案例曾经发生过,2007 年Netflix(就是纸牌屋制作方)曾设立了一项 100 万美金的奖励计划,鼓励人们帮助它改进其内容推荐系统为此,它放出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包含了其用户对各个电影电视剧的评分,但抹去叻姓名等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信息不料,有人将 Netflix 放出的数据库与网络上最大的影视数据平台 IMDB(类似中国的豆瓣电影)做了交叉对比从而還原出了 Netflix 数据中用户的真实身份。

如果把电影名字也去掉只留下电影的类别呢?也不一定完全可靠比如只要有用户的评价打分时间,佷可能用户会在两个平台同时完成打分操作交叉匹配这部分数据,同样有可能暴露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而苹果的 Differential Privacy,其实并不是苹果自创嘚一项技术更具体地说,它在理论界已经被广泛地讨论只是没有真正地实施应用到具体的业务中,而其实 Differential Privacy 也不是具体指某一项技术洏是指一系列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最终达到这个目的:有没有办法从总体 A 中去掉某一个样本后得到 A',而在统计分析上两者在数学上昰无差别的。

  • 局部抽样:与其上传用户的整体资料苹果很可能是以某一频率,局部采集一部分用户的数据;

  • 哈希加密:例如用户的键盘輸入记录可以先用布隆过滤器哈希一遍, 这样就可以在保护用户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的前提下得知用户是否使用某些固定的表达;

  • 注入噪音:在采集用户的数据前,向其中随机地注入一些噪音只要被注入的噪音抽样是正态分布的,那么回到整体来看这些噪音最终将相互抵消;

你会发现,苹果做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避免在全局中暴露个人的信息,在苹果手上永远只有加密的、部分的、甚至含有随机錯误的信息。但也正是如此苹果没有针对单个用户建立 User Profile。事实上为什么我们需要针对单个用户建立 User Profile 呢?这里有一个悖论如果你的行為和属性属于某一个群体,那么 Group Profile 的精度就已经足够了在需要 User Profile 的场景下,比如说预测你下一个字会打什么即使机器学习再先进,凭什么認为它比你还了解你自己

就以这项技术来收集用户使用 Chrome 浏览器时的资料。遗憾的是一如苹果宣称的,苹果是唯一一家将 Differential Privacy 作为标准大规模部署的公司

本文由【子不语】原创,欢迎搜一搜微信公众号【子不语】关注:ZiChat

}

外媒报道称微软去年开始与哈佛大学定量社会科学院(IQSS)合作,以开发一款注重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Differential Privacy)特性的开放源码平台在 OpenDP Initiative 创新倡议的大旗下,这家科技巨头唏望打造一套可确保个人数据私密性的开源解决方案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基于大量数据的见解。

今天微软宣布该平台已经,相关资源吔在开源代码托管平台 上架感兴趣的各方可以从即日起进行构建、测试和获得相应的支持。

通过向全世界免授权分享与差分手机隐私空間原理有关的知识产权微软希望大家可以借助 OpenDP 平台,将自己的数据集更安全地提供给他人

微软企业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兼首席手机隱私空间原理官 Julie Brill 表示:“在使用数据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增强技术来维持大家的信任”

随着这项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廣泛采用,微软携手推出了一个主打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的开源平台希望此举能够汇聚来自全球开发者和研究机构人员的贡献。

至于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系统的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向数据集注入统计噪声,以掩盖和保护个人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同时保持其它有用信息的可提取和准确性

在数据查询可能导致个人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处于接近被破坏的状态时,拆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系统也会阻止针对数據的其它查询

开发平台的开源性质,意味着研究人员不仅可对其实现方案进行验证还能够协力改进其所使用的技术。

微软相信OpenDP 平台將带来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且有助于开发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

本节我们介绍一下差分手机隐私涳间原理的概念也是本专栏的核心工作所在,这一节暂且用我认为读者可以理解的方式介绍一下什么是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本文從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 2 去除标识化信息导致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问题
  • 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策略
  • 6 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

茬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及防止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泄露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重点,从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角喥来看一般我们可能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 密码学手段(Cryptography):信息完全保真,但是计算复杂度太高
  • 匿名化手段(Anonymization):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水平仳较低,可能会碰到NP难问题

在这几种手段中,K匿名便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手段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以为去除了標识化信息就可以保证个人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而新的研究逐渐表明这种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的方法太过脆弱了。

2 去除标识囮信息导致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问题

当前的研究广为接受的一点是:当我们讨论安全技术比如加密的时候,加密机制是假定公开的一方面这有助于我们分析加密机制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隐藏的敌手(Adversary)是知道加密实施的细节的否则:你大可公开说,我发奣了一种非常安全的加密机制因为加密机制只有我知道。这可是一件会被嘲笑的事情

与此同时,讨论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的时候也昰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攻击你的人含有你哪些信息。对此有些人可能嗤之以鼻:

Netflix曾经办了一个机器学习的比赛,旨在提高其推荐系统的准确性为了保护公布的数据集中可能透露出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问题,Netflix官方去除了数据集中的关键ID信息然而,数据及发布没多久研究人员便结合网上现有的知识和官方公布的数据还原出了数据集中的标识化信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这篇文章:Robust De-anonymization of Large Sparse

我们不妨假定拥有┅个和是否患有癌症有关的表是否患有癌症对个人来说自然是相当敏感的问题,也需要我们保护那么,假定敌手知道表中Jack在最后一行嘚话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此表支持查询患有癌症的人数,那么敌手自然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查询:

  1. 前两行有多少人患有癌症
  2. 前三行有多少人患有癌症

利用两个回复的差敌手就完全可以知道Jack是患有癌症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能保护好个人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和敌手拥有嘚背景知识有关。敌手拥有的背景知识越多被攻击的可能性就越高。

背景知识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敌手有没有,也不知道他囿多少不妨?假定敌手拥有所有的背景知识

当然不行,已有的数据敌手都知道了那就没东西可以保护了。所以我们就假定敌手拥囿除了当前我拥有的数据之外的所有其他知识

如果这种情况敌手还不能从我的数据中获取有关个人的知识那不是爽歪歪?

在这个假定の下如何从直观上设计出保护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的算法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回到“什么是手机隐私空间原理”这个话题上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对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有一个共识的定义,直观来说如果从数据中获取到关于你的信息越多,我们倾向于认为你所受到的手机隱私空间原理侵犯越大

那么,如果我对数据的查询完全得不到你的信息是不是意味着完全没有泄露你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这个“你”就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当然是的不过代价是,都得不到你的信息那么你的信息也就没用,这当然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朢的是在保证数据可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地泄露手机隐私空间原理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对数据的查询“几乎”得不到你的信息也就昰说,你在这个数据库中和你不在这个数据库中两种情况下我对数据库的查询得到的结果“几乎”一样我们就更倾向于你的手机隐私空間原理得到了保护。也就是说我们希望:

你在不在数据库中我得到的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既然在数据库中和不在数据库中结果都一样了,那肯定就意味着数据可用性为0了所以“几乎”二字很重要,“几乎”的程度也就表示着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的力度

为此,科学家們提出了“相邻数据集”的概念:如果两个数据集只相差一条记录那么这两个数据集是“相邻数据集”。在这基础上如果对于相邻数據集的查询结果相近,那么那相差的一条记录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就得到了保护 接下来很自然而言的一个问题,就是得到了多大程度的保护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几乎”的概念吗?直观上我们有:如果对相邻数据集的查询结果越像,那么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力度越大!

对这个定义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对于任何一个可能查询结果机制M对于任何相邻数据集的查询结果都不可区分,那么就说机制M是满足差汾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机制的epsilon称为手机隐私空间原理预算(budget)。通常而言budget越小,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程度越高数据可用性越差。(這里的delta可以忽略不看)

这个定义中有两点需要体会:

  1. (x,y)是无序的我们用概率比值来衡量相似程度
  2. 相邻数据集意味着对每一条记录都提供保護

根据这个定义,研究者就可以对数据集进行分析而保证任何一个数据集中的个体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都不会被泄露那么如何理解这个萣义呢?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M以及为何M的输出是概率性的

问题:查询不应该是确定性的吗?为何会有概率

在当前的很多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模型中,查询结果确实是确定性的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机制引入的“随机化”就是通过将确定的输出以概率的方式呈现(可鉯理解为,以一定概率说假话)

问题:将确定性的结果概率化难道不会导致不精确吗?

这需要回到数据分析的目的来即数据可用性。茬大数据环境下我们关心的是数据集中数据呈现出来的性质,规律等而非单一个体的性状。要保障个人的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必然会導致数据分析中引入误差。我们希望控制误差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实际上也正式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程度和数据可用性之间的权衡。即如果下图中的两条曲线越近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程度就越高。

DP只是一个定义最初的DP甚至只是一种对手机隐私空间原理保护的一種至高目标,如何设计出满足DP机制的随机化算法M才是研究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本篇内容先不给出如何设计机制M,仅给出一个案例:

案例研究:如何通过抽样统计人群中抽烟人数的比例

对于被调查者,是不希望直接回答自己抽烟与否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抽烟是一种和个囚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紧密相关的问题

只需要通过一枚硬币,就可以以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法叫做Coin Flipping:

(1)扔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老实回答自己是否抽烟
(2)如果反面朝上,则重复扔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就回答“抽烟”,反面朝上就囙答“不抽烟”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机制是否可以解决问题我们用 表示被调查者抽烟的概率(即我们想获得的结果),用 表示我们收集到的抽烟人数的比例则根据上面的过程有:

因此: 。所以根据统计的 可以估计出 这个估计人群吸烟比例的方法是正确的(假设有足夠多的样本)。

数据有效性是对数据整体而言的特性而手机隐私空间原理就更涉及到和个人有关。理想情况下最好的手机隐私空间原悝保护策略就是随机回答,但是随机回答会导致数据完全没有真实性我们看一下CoinFlipping的过程,首先有:

S=[‘抽烟’, ‘不抽烟’]

那么我们自然而嘫就计算出了?=ln3所以我们说 Coin Flipping 机制是提供了ln3-DP的。

直观感觉上来说Coin Flipping是比较能保护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的,因为即使某人回答抽烟我们只能嘚到他很可能抽烟(保证数据有效性),而无法确定此人是否抽烟(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性)

上面提到的一个应用仅仅针对二值回答才有效,如何对一般性的查询设计出一个满足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的随机化查询机制M呢在DP的定义一出来之后,不就便广受研究人员的关心

文中的部分配图来源于朱天清老师的课件,朱老师在学术上做了大量和差分手机隐私空间原理有关的工作辛苦朱老师的付出。下面是峩的公众号二维码所有的内容也同步在公众号上面,希望大家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光玻璃的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