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土地价格如何变化,最优的海关海淘自用合理数量土地数量总为0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既然我们要分析要素的供给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1、中间要素的所有者: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2、原始要素的所有者:消费者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二、要素供给原则1、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既然我们要分析要素的供给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来讨论一下谁是要素的供给者?什么是要素供给者的最大化行为? 要素的供给者可以分为两类: 1、中间要素的所有者: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生产要素。(例如:生产布―――制衣)。这类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这一类所有者的行为已经在产品市场中分析过,现在主要分析第二类。) 2、原始要素的所有者:消费者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原始生产要素”。这类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这类要素供给具有一个特点: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例如:消费者拥有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其可能的劳动供给不可能超过这个数等。)
二、要素供给原则 1、效用最大化条件 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那么,怎样分配才能使效用达到最大呢?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分析:要素供给效用〈保留自用效用,这时会将原来供给的资源转移到保留自用上去,从而增大总的效用,反之,则反之。 由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上述调整过程最终能达到均衡状态,即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和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通过供给生产要素以获得收入,从而获得效用,因此,要素供给的效用是“间接效用”,设要素供给增量为ΔL,收入增量为ΔY,而由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ΔU,则: ΔU/ΔL=(ΔU/ΔY)*(ΔY/ΔL) 取极限值得:dU/dL=(dU/dY)*(dY/dL)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收入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 当消费者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他所提供要素的多少不影响要素的市场价格,此时,要素的边际收入(dY/dL=W)等于要素的价格,因此,上式可以简化为:dU/dL=W*(dU/dL) 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可以分为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例如:时间资源(娱乐、休息是直接效用,做家务是间接效用[省了一笔开支]) 为了方便我们分析,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dl,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4、要素供给原则 消费者供给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那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因此,我们可以将效用最大化条件表示为: dU/dl=W?dU/dY 约束条件:Y+W?l=W?L 即:从要素供给中得到的收入 =
总资源价值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 下面我们将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来讨论一下,消费者对资源的分配如何作出最优选择?(我们现在要用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横轴l表示自用资源的数量,纵轴Y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U2〉U1〉U0 设消费者初始时拥有L单位的既定资源和Y单位的非要素收入(例如财产收入),即处于E点,如果消费者将全部资源L都供给市场,则收入为L*W,他拥有的全部收入就是K=L*W+Y,连接E,K,得该消费者的预算线,现在预算线、无差异曲线都有了,根据第三章所学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消费者的最优组合在何处,这个最优组合就是预算线与U1的切点A。(为什么是A点,回忆一下第三章曾详细介绍过),最优点A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的斜率:-(K-Y)/L=-L*(W/L)=-W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dY/dl=-W 四、要素供给问题 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要素的供给问题,也就是要来解决一下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格扩展线
要素供给曲线 已知:横轴l为自用资源,纵轴Y为收入,E为消费者的初始状态。当要素价格为W0时,全部资源供给市场得全部收入K0=L*W0+Y,预算线为EK0,当要素价格为W1,W2,全部收入:K1=L*W1+Y,K2=L*W2+Y,相应的预算线为EK1,EK2,大家可以看到,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预算线将饶着E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随着预算线的旋转,它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也在不断变化,将所有切点联结起来,得到曲线PEP,称为价格扩展线,它反映了自用资源数量l如何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同时反映了要素供给量如何随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得要素供给曲线。 给定一个W0,得到EK0,得最优自用资源量l0,于是要素供给量为(L- l0),于是得到要素供给曲线上一点(W0,L- l0),同理,W1对应要素供给量(L- l1),连接这些点得到要素的供给曲线。 要素供给曲线并不总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也可以向右下方倾斜,也可以垂直,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与要素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就逐一地看一下不同要素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和闲暇 前面我们提高过,消费者拥有得时间资源是既定的。因为每天只有24小时,是不会变的;其次,在这固定的时间里,有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如果睡眠时间挪做它用,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即效用以及劳动生产力都将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假定每天必须睡8小时,则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每天固定为16小时。 闲暇时间指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时间。(如:吃、喝、玩、乐、干家务等)用H表示。则16―H就表示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消费者是如何分配16个小时的。 二、劳动供给曲线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横轴H为闲暇,纵轴Y为收入,E为初始状态点。当劳动价格工资为W0时,可以得到相应的预算线EK0,与U0相切于A。当价格上升到W1,W2时,相应的预算线EK1,EK2分别与U1,U2相切于B,C点。每一个切点都对应着一个最优闲暇量H0,H1,H2。相应的劳动供给量分别为(16-H0),(16-H1),(16-H2)。于是可得劳动供给曲线上三个点a,b,c。联接A,B,C得价格扩展线PEP,联接a,b,c得劳动供给曲线S。 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的,当W较低时,随着W的上升,消费者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工资涨到W1时,劳动供给量达最大。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不增加反而减少,劳动供给量从W1处起开始向后弯曲。 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弯呢?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与闲暇的需求存在着反方向变化关系。我们可以把工资视为闲暇的机会成本或是闲暇的价格。因此我们现在就可以用闲暇需求曲线来解释劳动供给曲线。 我们知道,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同样,闲暇的需求也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替代效应:假定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相对于其它商品而言,闲暇这个商品现在变贵了,于是消费者减少对它的“购买”,而转向其它替代品。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向变动。 2、收入效应:对于一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但闲暇价格的上升却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对商品的消费,也会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相同。 因此,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闲暇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闲暇需求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闲暇需求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通常收入效应要小于替代效应,但闲暇价格变化的有时也会超过替代效应。当工资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会很大,从而可以超过替代效应。因此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即:当人们富到一定程度后会更加珍视闲暇。)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将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得整个市场得劳动供给曲线。但要注意的是: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为什么它没有向后弯曲?因为高工资使现有的工人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会吸引进来新的工人。所以,总的市场劳动供给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的。
L 均衡工资由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且随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原因有: 1、财富:较大的财富增加了消费者保留时间自用的能力,减少了劳动供给; 2、社会习俗:例,日本、印度等国妇女不能参加工作; 3、人口:例,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减少了劳动供给。所以引进劳工。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我们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一切自然资源,它具有“原始的和不可毁灭的”特性。(即它不能被生产出来,数量不会减少。但现实中不是这样:围海造田,良田变沙漠等) 一、概念 在讨论土地供给之前,先来区别几个概念。 1、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 例:劳动服务的源泉是人,生产服务指人工作多长时间提供了劳动; 土地服务的源泉是土地,土地的生产服务指这块地被用了多少年。 2、源泉的供给(需求)和服务的供给(需求) 源泉的供给指买、卖生产服务的“载体”。(有些不能买卖) 服务的供给指买卖生产服务的本身。 例:劳动服务的源泉人不能买卖(奴隶社会除外),服务的本身可以买卖。 3、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 例:买一块土和用一块地价格不同。 二、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所有者如何分配土地的使用才能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呢?土地资源同样面临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处用途。但一般认为: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因此在分析土地资源时一般假定土地所有者自用土地的效用为0。因此,土地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使土地收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多的供给土地。因此,无论土地价格是多少,土地供给曲线将在其土地总量的位置上垂直。
Q 我们下面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一下土地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垂直的?
q 横轴q表示自用土地数量,纵轴Y为土地收入,E为初始状态,Y为非土地收入,拥有全部土地数为Q,U0,U1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为水平直线。因为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与自用土地数量无关。 通过这水平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知道:无论土地价格如何变化,最优的自用土地数量总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总为Q,即等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资源。所以,土地供给曲线垂直。 推广: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它不受价格的影响。
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R
Q 土地服务的均衡价格
地租 市场土地供给曲线与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为使用土地的均衡点,相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称为“地租”。地租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与供给曲线无关。它随需求曲线的上升而上升,随其下降而下降。当需求曲线下降到D‘,则地租消失为0。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不能增加。 四、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叫租金。 2、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叫准租金。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例如:厂商的设备。
设:产品价格为P0,产量为Q0。则可变总成本面积为0GBQ0,而GP0CB就是准租金。它等于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等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亏损时,准租金小于固定总成本。 3、经济租金:指支付给生产要素的超额报酬,以及报酬中超过为得到要素的某种服务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部分,称为经济租金。
图中阴影部分为经济租金。因为,要素全部收入为OR0EQ0,要素所有者提供Q0量要素所愿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是OAEQ0。因此,去掉阴影部分也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量。所以,阴影部分为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供给曲线越陡,经济租金越大。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息 1、资本(资本品):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做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资本的特点:(基本特征是:它既是一种投入又是一种产出。) A: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B: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以次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C: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主要有三类:建筑(如工厂和住宅)、设备(耐用消费品,如汽车;耐用生产随设备,如机器工具及计算机)以及投入和产出的存货(如经销商推销过程中的汽车)。 2、利息:资本的价格通常称为利息。γ 利息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γ=Z/P 若资本价值本身发生变化,则利率的公式改为: γ=(Z+ΔP)/P
(ΔP为资本价值增量) 对于不同的资本来说,他们的价值或年收入可能不相同,但他们的比率却有趋于相等的趋势。因为,当一个利率高时,人们将去购买它,从而它的市场价格即资本价值被抬高,利率将下降,直到它与其它资本的利率相等为止。 二、资本的供给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64等内容。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的...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今日推荐 50份文档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 ...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 ...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专业资料。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8 隐藏&&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讨论资源市场(要素市场) 。它与前几章不同的是: 劳动者不是需求者,...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暂无评价 9页 免费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8 暂无评价...平均产 量和边际产量的曲线 变化规律及利润最大 化问题; 了解生产要素及生产 ...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暂无评价 9页 免费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8 暂无评价...(1) 、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 的...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5第五章成本论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五章 ...(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 条件、生产要素价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三个因素) 2、...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既然我们要分析要素的供给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1、中间要素的所有者: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布―――制衣);2、原始要素的所有者:消费者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二、要素供给原则1、效用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既然我们要分析要素的供给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来讨论一下谁是要素的供给者?什么是要素供给者的最大化行为? 要素的供给者可以分为两类: 1、中间要素的所有者: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生产要素。(例如:生产布―――制衣)。这类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这一类所有者的行为已经在产品市场中分析过,现在主要分析第二类。) 2、原始要素的所有者:消费者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原始生产要素”。这类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这类要素供给具有一个特点: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例如:消费者拥有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其可能的劳动供给不可能超过这个数等。)
二、要素供给原则 1、效用最大化条件 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那么,怎样分配才能使效用达到最大呢?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分析:要素供给效用〈保留自用效用,这时会将原来供给的资源转移到保留自用上去,从而增大总的效用,反之,则反之。 由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上述调整过程最终能达到均衡状态,即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和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通过供给生产要素以获得收入,从而获得效用,因此,要素供给的效用是“间接效用”,设要素供给增量为ΔL,收入增量为ΔY,而由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效用增量为ΔU,则: ΔU/ΔL=(ΔU/ΔY)*(ΔY/ΔL) 取极限值得:dU/dL=(dU/dY)*(dY/dL)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收入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 当消费者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他所提供要素的多少不影响要素的市场价格,此时,要素的边际收入(dY/dL=W)等于要素的价格,因此,上式可以简化为:dU/dL=W*(dU/dL) 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可以分为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例如:时间资源(娱乐、休息是直接效用,做家务是间接效用[省了一笔开支]) 为了方便我们分析,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dl,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4、要素供给原则 消费者供给要素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那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因此,我们可以将效用最大化条件表示为:
dU/dl=W?dU/dY 约束条件:Y+W?l=W?L 即:从要素供给中得到的收入 =
总资源价值
三、无差异曲线分析 下面我们将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来讨论一下,消费者对资源的分配如何作出最优选择?(我们现在要用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横轴l表示自用资源的数量,纵轴Y表示要素供给所带来的收入,U2〉U1〉U0 设消费者初始时拥有L单位的既定资源和Y单位的非要素收入(例如财产收入),即处于E点,如果消费者将全部资源L都供给市场,则收入为L*W,他拥有的全部收入就是K=L*W+Y,连接E,K,得该消费者的预算线,现在预算线、无差异曲线都有了,根据第三章所学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消费者的最优组合在何处,这个最优组合就是预算线与U1的切点A。(为什么是A点,回忆一下第三章曾详细介绍过),最优点A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的斜率:-(K-Y)/L=-L*(W/L)=-W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dY/dl=-W 四、要素供给问题 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要素的供给问题,也就是要来解决一下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格扩展线
要素供给曲线 已知:横轴l为自用资源,纵轴Y为收入,E为消费者的初始状态。当要素价格为W0时,全部资源供给市场得全部收入K0=L*W0+Y,预算线为EK0,当要素价格为W1,W2,全部收入:K1=L*W1+Y,K2=L*W2+Y,相应的预算线为EK1,EK2,大家可以看到,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预算线将饶着E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随着预算线的旋转,它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也在不断变化,将所有切点联结起来,得到曲线PEP,称为价格扩展线,它反映了自用资源数量l如何随价格变化而变化,同时反映了要素供给量如何随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得要素供给曲线。 给定一个W0,得到EK0,得最优自用资源量l0,于是要素供给量为(L- l0),于是得到要 素供给曲线上一点(W0,L- l0),同理,W1对应要素供给量(L- l1),连接这些点得到要素的供给曲线。 要素供给曲线并不总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也可以向右下方倾斜,也可以垂直,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与要素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就逐一地看一下不同要素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一、劳动和闲暇 前面我们提高过,消费者拥有得时间资源是既定的。因为每天只有24小时,是不会变的;其次,在这固定的时间里,有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如果睡眠时间挪做它用,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即效用以及劳动生产力都将受到很大影响。)我们假定每天必须睡8小时,则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每天固定为16小时。 闲暇时间指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时间。(如:吃、喝、玩、乐、干家务等)用H表示。则16―H就表示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消费者是如何分配16个小时的。 二、劳动供给曲线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横轴H为闲暇,纵轴Y为收入,E为初始状态点。当劳动价格工资为W0时,可以得到相应的预算线EK0,与U0相切于A。当价格上升到W1,W2时,相应的预算线EK1,EK2分别与U1,U2相切于B,C点。每一个切点都对应着一个最优闲暇量H0,H1,H2。相应的劳动供给量分别为(16-H0),(16-H1),(16-H2)。于是可得劳动供给曲线上三个点a,b,c。联接A,B,C得价格扩展线PEP,联接a,b,c得劳动供给曲线S。 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的,当W较低时,随着W的上升,消费者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工资涨到W1时,劳动供给量达最大。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不增加反而减少,劳动供给量从W1处起开始向后弯曲。 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会向后弯呢?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与闲暇的需求存在着反方向变化关系。我们可以把工资视为闲暇的机会成本或是闲暇的价格。因此我们现在就可以用闲暇需求曲线来解释劳动供给曲线。 我们知道,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同样,闲暇的需求也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替代效应:假定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相对于其它商品而言,闲暇这个商品现在变贵了,于是消费者减少对它的“购买”,而转向其它替代品。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向变动。 2、收入效应:对于一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但闲暇价格的上升却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对商品的消费,也会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相同。
因此,随着闲暇价格的上升,闲暇需求量究竟是下降还是上升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大小: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闲暇需求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闲暇需求量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通常收入效应要小于替代效应,但闲暇价格变化的有时也会超过替代效应。当工资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会很大,从而可以超过替代效应。因此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开始向后弯曲。(即:当人们富到一定程度后会更加珍视闲暇。)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将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得整个市场得劳动供给曲线。但要注意的是: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为什么它没有向后弯曲?因为高工资使现有的工人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会吸引进来新的工人。所以,总的市场劳动供给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的。
L 均衡工资由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且随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而变化。 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原因有: 1、财富:较大的财富增加了消费者保留时间自用的能力,减少了劳动供给; 2、社会习俗:例,日本、印度等国妇女不能参加工作; 3、人口:例,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减少了劳动供给。所以引进劳工。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我们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一切自然资源,它具有“原始的和不可毁灭的”特性。(即它不能被生产出来,数量不会减少。但现实中不是这样:围海造田,良田变沙漠等) 一、概念 在讨论土地供给之前,先来区别几个概念。 1、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 例:劳动服务的源泉是人,生产服务指人工作多长时间提供了劳动; 土地服务的源泉是土地,土地的生产服务指这块地被用了多少年。 2、源泉的供给(需求)和服务的供给(需求) 源泉的供给指买、卖生产服务的“载体”。(有些不能买卖) 服务的供给指买卖生产服务的本身。 例:劳动服务的源泉人不能买卖(奴隶社会除外),服务的本身可以买卖。 3、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 例:买一块土和用一块地价格不同。 二、土地的供给曲线 土地所有者如何分配土地的使用才能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呢?土地资源同样面临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两处用途。但一般认为: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因此在分析土地资源时一般假定土地所有者自用土地的效用为0。因此,土地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使土地收入达到最大。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多的供给土地。因此,无论土地价格是多少,土地供给曲线将在其土地总量的位置上垂直。
Q 我们下面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一下土地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垂直的?
q 横轴q表示自用土地数量,纵轴Y为土地收入,E为初始状态,Y为非土地收入,拥有全部土地数为Q,U0,U1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为水平直线。因为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与自用土地数量无关。 通过这水平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知道:无论土地价格如何变化,最优的自用土地数量总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总为Q,即等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资源。所以,土地供给曲线垂直。 推广: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它不受价格的影响。
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R
Q 土地服务的均衡价格
地租 市场土地供给曲线与向右下方倾斜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为使用土地的均衡点,相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称为“地租”。地租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与供给曲线无关。它随需求曲线的上升而上升,随其下降而下降。当需求曲线下降到D‘,则地租消失为0。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不能增加。 四、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叫租金。 2、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叫准租金。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例如:厂商的设备。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7等内容。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专业资料。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的...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的...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 第九章 生产要素。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上一章我们从厂商的角度讨论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章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产要素 ...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8 隐藏&&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从这一章...它与前几章不同的是: 劳动者不是需求者,而成了供给者,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卖给...  西方经济学(1)电子教案9 暂无评价 9页 免费 西方...讲清需求曲线 1.自学第二章, 和供给曲线的形 ...变化规律及利润最大 化问题; 了解生产要素及生产 ...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要点如...  1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生产要...第​九​章​ ​生​产​要​素​...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试述消费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用合理数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