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让我去赚谁的钱啊,奶奶的

吴酩: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 都跑哪儿去了
  作者:吴酩
  “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80多岁的老母亲指着报纸上的一篇报道问我,我无言以对。“三家大国企一年赚3000多亿,只上交国家200多亿。这种情况上边知道不知道?”“应该知道吧。”“既然知道,为什么不管?”我依然无言以对。这是最近在家里遭遇的一次尴尬。
  母亲是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先后在国家机关、事业性的研究机构任职,退休前是某研究院的财务主管。前几年,她所在研究院的上级机构改制成企业了,于是她也成了“国企的退休人员”。据说是因为“单位效益不佳”吧,她这个原来的“17级干部”、高级会计师,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仅为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多一点,加之医保报销比例低,工作了几十年的她竟难以“自食其力”了。大概是长期搞财务的关系吧,对于近年来一些经济方面的“新情况”,母亲比较留意也常有疑问,而且越来越多:既然“单位效益不好”,为什么现任院领导的收入都不低?同一位财会人员,就是跳了一下槽,被聘进了一家与煤炭有关的国企,年薪就从几万变成几十万了,这合理吗?煤炭不都是国家资源吗?石油、化工、银行等行业赚钱,不也都主要是靠资源优势吗?收入凭什么比其它行业高那么多?年轻身体好时公费医疗,没用国家多少钱;现在老了,看病却得自己出大头,这是什么医保啊?为什么国家宣布企业退休金连涨几年的政策,而我们单位就迟迟不执行?也没人管呢?……
  上述的疑问,并非是母亲一人的,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只不过由于所处位置、行业不同,疑问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异。这种由特殊利益群体瓜分改革成果、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已较为普遍,而且呈快速蔓延、强化之势。引起母亲新疑问的那篇报道,提供了这种社情民意的鲜活例证:对于金融危机下,涌现出众多“全球最赚钱”中资企业,人们不仅没高兴和振奋,在网上看到和实际中听到的反而是一片嘘声――“靠垄断最赚钱,还好意思拿出来说”,“中国消费者可以入围被赚钱最多的群体”,“最赚钱,干老百姓何事?”
  有报道说,去年实现税后利润上千亿的工商银行、中石油、中移动三家企业,都是“全民所有”性质的国有企业,但是按有关规定,它们高达3300多亿的总利润中,向政府上缴的只有200多亿!如果不是计算有误、报道失实,那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连串疑问:有关规定到底是怎么出台的?难道有关机构就这样代表人民管家吗?这些“全民所有”企业,到底是在“为全民赚钱”,还是在为他们自己、为他们的上司赚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巨额利润都哪里去了?是不是都被利益群体瓜分了?
  其实,笔者清楚,不断“惹火”老百姓的,不仅是分配的不公、垄断行业收入的畸高、少数国企高层动辄百万计的年薪,更是对种种明目张胆侵吞国家资产、危害公众利益行为的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无效!
  还是现实些吧,回到文章的开头,母亲的那些疑问,谁来回答呢?哪怕是做些能让人相信的解释也好。否则那篇报道的能量就会迅速“发酵”,甚至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
相关链接:
更多关于 国企,,,西陆首页 的新闻
{tag_新闻页相关新闻}奶奶的,中签1000股,赚了没多少钱,今天全跑光了!_秦港股份(601326)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奶奶的,中签1000股,赚了没多少钱,今天全跑光了!
奶奶的,中签1000股,赚了没多少钱,今天全跑光了!
只要跑了不就是赚了吗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我要卖报赚钱报答奶奶”(组图)_网易新闻
“我要卖报赚钱报答奶奶”(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晴笑眯眯将报纸递出去,奶奶则在旁边陪着。本报记者蒋慧晨摄热得不行,程启超用赚来的钱买了瓶水一饮而尽。本报记者苑菲菲摄  本报8月8日讯(记者蒋慧晨)8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福山区德胜商城门口看到了小报童刘晴,她每天都能卖200多份报纸。商城旁边的商家都十分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少人还成了她的固定客户。
  刘晴看到记者就飞快地跑过来,搂着记者的脖子在记者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一声响亮的“阿姨好”让记者分外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而和这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的谈话,更加让记者感动。刘晴告诉记者,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天时间,她要再冲刺一下,明天多取100份报纸,她要用卖报的钱给奶奶买个理疗仪。“我妈妈在我两岁时就离开我了,是奶奶把我养大的,我长大了要报答奶奶,对奶奶好。”刘晴说。
  刘晴的奶奶告诉记者,刘晴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后,就说要卖报给她买理疗仪。“刘晴特别懂事,自从她卖报后,我每次买菜她都抢着拿钱,她说自己赚了钱要养着我。因为她从小缺少母爱,她见到阿姨就会特别开心。”奶奶说话时眼里还闪着泪光。
  小刘晴阳光开朗,她把卖报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就连被路人拒绝她都丝毫不觉得难过。“不买报可能是不需要,下一位一定会买的。”乐观的刘晴说。
  8日当天,小报童们共卖出7480份报纸,是第二期卖出报纸最多的一天。
  卖报养成了好习惯现在每天都要看报纸
  本报8月8日讯(记者苑菲菲)自从本报启动了第二期小报童营销秀之后,每逢莱山区域有集市,都能看到9岁的程启超和11岁的黄薇结伴卖报的身影。如今在不同集市他们已经拥有了固定客户,两人都觉得自己进步很大。每次卖报前,两人都要看当天的报纸,再看看奥运,讨论下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
  8日上午8点多,记者在南塂大集上见到程启超和黄薇,两人正满头大汗地挨个店铺兜售手中的几份报纸。“在这个集上不好卖,人太少,没有固定客户。在莱山大集和曹家大集上,我们最快15分钟就卖完了。”程启超喝了口水说,俨然一个小生意人在分析今天的行情。经过十几天的卖报,两个小家伙在莱山大集、莱山小集、曹家大集、芳花园购物中心等地发展了十多个固定的客户。
  黄薇现在已经攒了100多元钱了,贪吃的程启超攒的钱要相对少些。自从参加卖报后,两人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赚钱的不易。
  排行榜
  王泽坤3380
  姜家辉3370
  张琦2770
  杜蔚2275
  姜涵1680
  刘雯婧1680
  于知鑫1665
  贺业林1585
  刘亚俊1530
  刘晴1450
  傅伟1270
  吕萌婷1250
  曲泰旭1240
  邹文欣1210
  曹士川1170
  孙亚惠1160
  姜雨珊1120
  王晨宇1040
  宋怡林980
  黄诗润895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天
  作者:蒋慧晨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毕业赚钱后,一定买台空调给爷爷奶奶”
大家都在看
669分,张仕敏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没考好,不满意这个成绩,本来预计考690分,上清华大学。”谈起高考,眼前黑黑瘦瘦的男孩带着淡淡失落,“现在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走的是提前批。”7个月大就开始由奶奶抚养张仕敏家住永川五间镇新建村,去永川中学读书后,每隔两周,他都要回家看望爷爷奶奶。永川去五间只要半小时车程,可对他来说,回家的路程远远不止半个小时。大巴车只能坐到永川景胜中学。景胜中学下车后,张仕敏先要花上四十多分钟,穿过一片片茂密的瓜田。再从路旁一条毫不起眼的的小支路进入,走上个三四分钟,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对奶奶莫泽兵来说,自从孙子去永川中学上学后,周末便成了老人最期待的日子。7个月大时,父母便将张仕敏送到奶奶家,前往外地打工。“我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起。”老人说,“更不知道怎样去教育他,我只喊他多读书,读书才能有出息。”希望赚钱后买台空调回家“我喜欢工科,最喜欢化学。”张仕敏说,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想去大城市看看。初见张仕敏,黑黑瘦瘦的身材,腼腆的笑容。但眉宇间流露出的淡淡惆怅,为他增添了几分同龄人没有的稳重。虽然从小体弱多病,但张仕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喜欢化学,几乎每届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都会参加。在读高中时,他还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发明了一个过滤、净化雨水的装置,后来,这个装置还申请了专利。张仕敏得过奖状很多,全都被他爷爷张光远收藏着,用红布包好,一张也不落下。交谈中,张仕敏兴致勃勃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等我毕业能赚到钱,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把爷爷奶奶的房子给好好装修一番,再安装空调,让他们也能享受清凉。”担心以后谁照顾爷爷奶奶张仕敏的父母都在福建一家制衣小作坊里打工,自从他7个月大由奶奶抚养后,父母一两年才回家一次。每逢暑假,张仕敏都会前往福建,找在制衣厂的父母。前不久,他才从父母打工的地方回来。“爸爸看到我很高兴,拍着肩膀说很好,我是家里的骄傲。”张仕敏说。在福建那几天,父亲一见到工友,就告诉他们儿子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看着他这么高兴,我也挺高兴。”张仕敏说,“实际上爸爸妈妈只是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我。”他表示,现在慢慢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如今最担心的是,自己上大学后,谁来照顾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本报记者 郭发祥 见习记者 陈滢云 实习生 尹浩铖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老街乐队 阿玛《奶奶》给我说《 你心肝大大阮使《不要》想去赚大钱》歌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保险一单能赚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