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电信资费下调高不高,谁用谁知道

魏英杰:天价流量费,任性背后是随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魏英杰
  安徽胡女士“五一”期间前往美国塞班岛旅游遭遇天价手机流量费,经央视等媒体曝光后,安徽当地电信公司最近表示,可以减免这笔高达16592元的电信资费。据安徽商报报道,给胡女士减免费用的原因是“考虑到用户的感觉”。
  看清楚了,这不是打折,而是免单。对胡女士个人而言,她的正当权益得到保护,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值得为她高兴。但要看到,这几乎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今天发生在胡女士身上,明天未必能够出现在张女士身上,更不是说,所有掉入消费陷阱的用户都能享受这种优待。电信运营商这么做,只是针对个别用户的做法,是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的一种被动应对。
  当地电信运营商免除用户天价流量费,看似很爽快、很任性,相对于它所面临的公共形象危机,代价其实很小。这么处理固然没错,却体现不出电信运营商的服务理念有何进步。电信运营商任性免单,不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也不是人品爆发,恰反映出其对待用户的随意性。就有网友质疑:免单的理由究竟是什么,是困难补助,还是屈服?试想,若不是电信运营商粗暴对待用户权益,岂有今天的任性免单?
  按照胡女士所说,她在塞班岛就刷了下微信,流量不过200M,收费就高达1.6余万元。确实,如果按照电信运营商给出的塞班岛上网费价格(81.92元/M),收费是要这么高。但问题不在这里,也不在于胡女士该不该上微信,而在于这家电信运营商(也包括其他电信运营商)有没有尽到告知、提醒义务,有没有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及时采取规避措施。从事后情况来看,安徽当地电信运营商虽然事前发短信进行告知,却没有尽到维护用户权益的职责。
  国内至塞班岛的旅游路线,包括往返机票、4晚含早餐住宿以及机酒往返接送,有的套餐价格不过四千多元。也就是说,胡女士的上网费用,差不多够去四趟塞班岛旅游了。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会吃饱了撑的,在塞班岛花天价刷微信?那么,国内电信运营商和塞班当地运营商协商的这个价格,如果没有事前告知,事中保护,事后协调,只能说是一种坑爹行为。
  何况,电信运营商本来完全可以做到,一旦用户超出使用上限,就进行提醒或关闭上网功能。如果这么做了,非但可帮助用户避免不必要的消费,还可大大减少类似纠纷。电信运营商没有意识到这点,既暴露出其在服务理念上的问题,也凸显了其在经营理念上的弊端。而这些问题和弊端,很大程度上与电信市场的不开放、不充分竞争有关。连总理都吐槽国内的网费太高、网速太慢,可见问题已经严重到何种程度。
  胡女士遭遇天价流量费,不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内电信用户共同面临的问题。许多人一旦要出国,就赶紧提前关闭国际漫游和网络功能,担心不小心被宰一刀。说起来,这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尴尬,也是一种悲哀。虽说这和境外的电信消费环境有关,却也表明,国内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了正常的社会活动和交往。
  避免发生类似胡女士的遭遇,除了提高运营商的服务意识,同样迫切的是抓紧破除电信行业的联合垄断格局,提高其竞争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电信用户受益。
(责任编辑:UN661)
原标题:魏英杰:天价流量费,任性背后是随意
&&&&&&</div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
   社论:
也是所有领域包括政治都需要遵守的准则…[]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电信资费高不高,谁用谁知道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信资费已持续多年下降,不能要求它永无止境加快下降,下降到这个行业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近年来,国内电信资费有所下降,是否已降至合理水平,却值得探讨。但正常人都懂得,就算电信资费还有下降空间,也不可能“永无止境”,那样的话,运营商肯定也不会答应。中联通董事长这番话,无疑犯了以预设来倒推结论的谬误。既然资费还没下降到“这个行业没能力建设”的地步,说什么“倒霉的还是消费者”,难免有些耸人听闻。  电信资费有没有下降空间,不光要和以往对比,还得与国内外同行业比。国内电信资费大同小异,用不着多比较。但和国外同行比,国内电信资费之高便一目了然。2010年初,美国两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和AT&T分别降低套餐资费,同时将每月100美元的无限量通话套餐降至每月70美元,并将无限量数据及通话捆绑套餐价格降至100美元。这意味着,只要每月花费100美元,用户即可享受无限量语音通话和上网服务。  若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上述资费标准显然比国内优惠。同样是包月套餐,国内用户只能享受若干时长语音通话和若干流量上网服务,超出均需另行计费。例如,中联通用户上网超出限额,需按0.0003元/KB计费,即每超出1M,用户要多缴费0.31元。这还不说漫游上网的资费标准及语音通话“按分钟计费”方式。新华社日前披露,我国手机用户上网资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高。  收费与服务相对应,若收费高、服务质量差,用户难免有怨言。国内电讯公司资费高不高、服务好不好,谁用谁知道。以中联通为例,虽说3G上网服务具有明显优势,但通话信号有待改善也是共识。这导致许多因看中联通3G业务而换号码的用户,不得不保留原号码,带来诸多不便不说,还白浪费不少钱。若降价会导致“没能力建设”,那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用户是否可以找运营商讨个说法?  还可把电讯运营商的盈利水平纳入考量范畴。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放到世界电讯领域都称得上是庞然大物。2009年,中移动是全球最赚钱的电讯运营商,同时也是该年度国内最赚钱央企。2010年,中移动净利润为972.7亿元(央企排名第二),中国电信净利润为84.6亿元。中联通虽然巨亏41.4亿元,但这与联通、网通合并有关。去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联通已实现净利润42.48亿元。可见三大运营商均具较强盈利能力。  国内三大电讯运营商都属于央企,不能出现亏空了找国家,赚钱了却不让公众受益。三大运营商均存在资费高、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却没有更多选择余地,这已经够吃亏了。这时候运营商却还表示不该下调资费,消费者大概也只能无语了。(魏英杰)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热点:  && & &
魏英杰:骗子当道,因为我们需要一个精神大腿
  搜狐文化:魏老师您好,最近几个月。张悟本,唐骏,李一等等,他们非常猖狂的冒出来,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失去了诚信,欺骗了大众,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民众,我们是不是也有一定责任?
  魏英杰:首先,问题主要是这些骗人的人的。这些人因为自身的利益需求造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什么时代都有这样的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他们相当猖狂。现在再说大众,其实说得彻底一点,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从某个角度说,民众为他们提供了市场和舞台,基于这种条件的形成,这些骗子变得很嚣张。而且单一的社会价值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大家都觉得胜者为王,这些人也觉得,只要达到塑造形象的目的,怎么忽悠都可以。比如由唐骏事件带出的禹晋永,明显他说的话都是假的,却还要开新闻发布会,要打官司,以前这种人默默地自己得到实惠就算了,但是现在他们都跳出来,大声叫嚣,完全混乱了。我感觉不是他病了就是我们病了。包括最近曝光的李一,这些事情通过常识都可以被揭穿,但是他们还存在了这么久。从这里面反映的问题从表面看是社会精神的空虚、信仰危机。而深层的原因则是社会危机,唐骏的一系列违规操作,造假,体现了法治的缺乏和诚信的遗失。
  搜狐文化:这些人出现时,在没被发现之前很多人都很狂热地追捧他们,张悟本的绿豆理论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而唐骏也是在校学生的神话,包括郭德纲,他的徒弟打人后粉丝们还对那些颠倒是非的言论欢呼叫好,这是不是说明大家都迫切需要一个偶像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魏英杰:说白了,这就是长期的榜样教育造成的。从小我们就要树立一个榜样来做参照,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他的身上,我们要学习他的品格,学习他的生活方式,但是其实每个人都该塑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模仿所谓的榜样的。以前我们称这些人是楷模,现在我们叫他们偶像,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一定要抱住一个精神大腿,不这样就不能活。然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自我成长,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把对偶像的崇拜转移到对个人的关注,通过努力成为独一无二的人。而且在中国,对偶像的描述本来就不是客观的,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神话,这个人必须没有缺点,必须处处闪光。在西方,如果宣传一个人,会很客观地说他的优点,也会提出他的过失,这才是客观看待人的方式。
  搜狐文化: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塑造一个偶像而开始造假,他们成了榜样,也成了骗子。
  魏英杰:所以在这个社会里,人们都应该有些常识,就是凡事都用客观、独立的眼光思考和判断,结果肯定不是现在这样。(责任编辑:小青)
爱承诺也爱忽悠,信任与共识难求;有公知更有五毛,盼精英莫成小丑…[]
搜狐时尚文化生活精品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文化品牌栏目
面对不断高涨的权利意识,国家赔偿从程序到标准…[]
人人都有隐藏在面具下的灵魂,因为这种复杂,人才如此有意思…[]
这本书源自人大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
“男女共浴”、“男女老幼坦然裸浴”成网络热词……[]
近期热点关注
时尚文化中心魏英杰:电信资费高不高,谁用谁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董事长常小兵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费已持续多年下降,不能要求它永无止境加快下降,下降到这个行业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近年来,国内电信资费有所下降,是否已降至合理水平,却值得探讨。但正常人都懂得,就算电信资费还有下降空间,也不可能“永无止境”,那样的话,运营商肯定也不会答应。中联通董事长这番话,无疑犯了以预设来倒推结论的谬误。既然资费还没下降到“这个行业没能力建设”的地步,说什么“倒霉的还是消费者”,难免有些耸人听闻。
电信资费有没有下降空间,不光要和以往对比,还得与国内外同行业比。国内电信资费大同小异,用不着多比较。但和国外同行比,国内电信资费之高便一目了然。2010年初,美国两大运营商Verizon和AT&T分别降低套餐资费,同时将每月100美元的无限量通话套餐降至每月70美元,并将无限量数据及通话捆绑套餐价格降至100美元。这意味着,只要每月花费100美元,用户即可享受无限量语音通话和上网服务。
若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上述资费标准显然比国内。同样是包月套餐,国内用户只能享受若干时长语音通话和若干流量上网服务,超出均需另行计费。例如,中联通用户上网超出限额,需按0.0003元/KB计费,即每超出1M,用户要多缴费0.31元。这还不说漫游上网的资费标准及语音通话“按分钟计费”方式。新华社日前披露,我国手机用户上网资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高。
收费与服务相对应,若收费高、服务质量差,用户难免有怨言。国内电讯公司资费高不高、服务好不好,谁用谁知道。以中联通为例,虽说3G上网服务具有明显优势,但通话信号有待改善也是共识。这导致许多因看中联通3G业务而换号码的用户,不得不保留原号码,带来诸多不便不说,还白浪费不少钱。若降价会导致“没能力建设”,那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用户是否可以找运营商讨个说法?
还可把电讯运营商的盈利水平纳入考量范畴。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放到世界电讯领域都称得上是庞然大物。2009年,中移动是全球最赚钱的电讯运营商,同时也是该年度国内最赚钱央企。2010年,中移动净利润为972.7亿元(央企排名第二),中国电信净利润为84.6亿元。中联通虽然巨亏41.4亿元,但这与联通、网通合并有关。去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联通已实现净利润42.48亿元。可见三大运营商均具较强盈利能力。
国内三大电讯运营商都属于央企,不能出现亏空了找国家,赚钱了却不让公众受益。三大运营商均存在资费高、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却没有更多选择余地,这已经够吃亏了。这时候运营商却还表示不该下调资费,消费者大概也只能无语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电信行业民资缘何多在“静默”
&&&&来源:&&&&
原标题:电信行业民资缘何多在“静默”
  中国电信总经理杨杰日前表示,中国电信即将向虚拟运营商开放4G转售。毫无疑问,向虚拟运营商开放4G业务将极大的带动芯片、终端、游戏、视频、数据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也会给市场带来全新景象,而这也正契合了工信部打造虚拟运营商的初衷。
  但是,就目前的虚拟运营商发展速度来看,情况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好。500万--这是中国42家虚拟运营商累计发展用户数量的最新统计数据。而在这42家移动转售企业中,只有一半正式放号,全面放号商用仅为6家,多数仍处于内部测试当中,或者按兵不动。此时距离工信部正式发放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三个月。
  在为虚商发牌之初,市场一片欢呼,这被视作是电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历史性一刻。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曾乐观预计,到2015年,虚商业务年收入将超过1.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5000万人,占到移动通信行业用户总量的3%。
  然而,曾被看作是能够打破国内运营商市场垄断的"新"事物,如今却没有表现出行业最初所期待的那般风光,甚至对于部分虚拟运营商而言,由于业务发展未达预期,已使其进退两难,自身难保,干等退市。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不少企业为了能拿到牌照,费尽心思,但自己是否有能力运营,是否有盈利模式等,都没有考虑清楚。热闹过后,市场陷入平寂,虚商的困局是什么?出路又将在哪里?
  现状不乐观
  作为最早一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连连科技,在运营一年后,选择进行业务上的收缩调整,并解散了其国内线下团队,被外界怀疑是否将退出虚拟运营商竞争行列。
  不过随后连连科技总裁陈平予以否认,并对外回应称,连连科技绝对不会退出虚拟运营商行列,放弃国内省级公司运营等动作是公司通过企业架构调整来找到正确的运营模式。
  事实上,迫于生存困境,连连科技已不得不寻求差异化竞争,在今年年初决定全面转向国际漫游业务,试图通过出境、入境双向的网络漫游服务挖掘移动转售业务的细分领域。
  遭遇困境的,不止连连科技一家。据了解,乐语通讯移动转售品牌"妙more"北京旗舰店已于今年春节前关闭,其170卡及相关转售业务在北京地区的营业厅也已全部暂停运营。
  把时间拉回到2013年12月,随着工信部正式发放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外界期盼民资身份入场的虚拟运营商以搅局者的身份,改变通信业市场格局。当然入场者更是热情高涨。一时间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申请移动转售业务的企业比比皆是,范围包括IT、互联网、通信、渠道等领域。更是曾爆出多达78家民企向中国联通提出申请。
  过高的热情,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被浇了冷水。170号段的一些劣势、3G市场竞争白热化,三大基础运营商激烈的价格战、市场的低认知度等等,这些都使得虚拟运营商在运营时并不顺利。
  "粗略计算,虚拟运营商每发展一个用户,成本投入约在50元,而维护一个用户的成本在8元-10元。"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在调研后得出这样的数据。
  这就是说,虚拟运营商发展一个用户的总投入约60元,10万用户就需"搭上"600万元的资金,而前期建立IT支撑系统、计费、客服系统等也往往要投入数十万元。如此高的投入,虚拟运营商在发展用户时难免纠结不已。
  "事实上,从国内虚拟运营商发展一年多来的表现看,很多厂商尚未走出'试错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差异化服务卖点。"深圳移动市场部一位人士表示,目前这些厂商依旧主打"低资费、低流量费"等价格战,但相比三大运营商,他们并无太多独到优势。时隔一年多之后,在基础运营商的高批发价格下,低利润的价格战难以持续。如果再未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无公司主业持续输血能力的虚拟运营商只能无奈退出。
  还有不少虚拟运营商依旧在观望。目前42家虚拟运营商里,有一半的虚拟运营商选择将牌照放在一边,并未开展放号运营。"简单来说,有些牌照方拿牌照后却不知道去做什么。"通信业资深人士吴纯勇表示,诸如京东、阿里、迪信通、国美等企业,要么是电商巨头,拥有大量的用户,要么是通信行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存在结合虚拟运营商与自身业务、衍生增值服务的可能。有些牌照申请方则与通信、移动互联网等并不产生密切的交集,因此在拿到牌照后,难免会迷茫。
  从热情高涨开始,到当下的死气沉沉,虚商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未来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鸡肋困局
  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了解,相比较除了没有频谱和基站资源之外,其他都与基础运营商一致的国外虚商,国内的虚商,其实更贴切的说法是"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方,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相对更高级一些的渠道商。
  也就是说,国内的虚商,其所作所为只是以折扣价采购基础运营商的服务,再用自己的渠道、方案转售给客户。而在最根本的移动通信业务上,虚商本身是没有多少自由度的,而也正因为此,这也就限制了它们去做一些之前运营商不会做或不敢做的事情,而这恰恰是人们寄希望于虚商的关键。
  同时,由于虚商本身的运营成本并不低,因为它需要按照传统运营商的模式去建立复杂的计费系统、支撑系统和呼叫中心,而这部分的投入很高,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根本"玩不转"。此外,由于基础运营商本身的竞争已经足够激烈,利润空间在被大大压缩的前提下再转售给虚商,就出现了"批零倒挂"的局面,这意味着虚商不仅没法从转售业务上赚钱,还可能需要"倒贴"。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虚商难以起步的原因还有一点在于,目前国内通信市场的增长已经基本无望,只能靠2G、3G向4G的升级来赚取红利,整个市场已经进入到了存量竞争的时代。
  既然是存量竞争,就意味着虚商的存在,不是做大市场,而是抢夺已有的市场,这也就是为何虚商发展之初,利益最大块的中移动并不热衷,反而是电信联通热烈欢呼的缘故,因为扶持虚商,就能共同对抗移动。但那个时候,电信联通是没有4G牌照的,从根本上就不具备与移动竞争的可能性,甚至3G时代积累的优势,一下子又被移动超越了。
  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虚商自己并没有做好真正的准备,不少虚商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申请的牌照,业务规划上基本为零,牌照到手后才开始考虑如何发展,这也就大大限制了做出差异化的空间与可能。而没有商业模式,想要针对着发展用户,进而实现盈利,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差异化定位
  目前市场上虚拟运营商的主要宣传策略仍然围绕价格,但这终不是长久之策。针对于当前虚商的困境,业内的共识是,就长远来看,虚商的前途还是有的,只不过最终能活下来的只有本身底气够硬的寥寥几家,小企业想要生存下来基本无望。但无论对谁,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则是结合虚拟运营商自身公司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提供深度的差异化服务,这或许才是虚拟运营商摆脱困境的唯一路径。
  飞象网CEO项立刚就曾表示,"虚拟运营商拿'送话费、流量不清零'等作为宣传炒作的噱头,主要还是没有找到自身发展和盈利的模式。"他认为,通信市场留给虚拟运营商的空间非常小。虚拟运营商必须拿出独特的服务产品来才能赢得市场,只靠从基础运营商批发销售根本发展不起来。
  记者了解到,其实目前做的相对较好的几家虚商,都是从自身优势入手的,比如阿里巴巴就将170号段与淘宝和天猫捆绑、蜗牛则是允许用户免4G流量费玩游戏,平安则计划把保险和金融服务都整合进虚商之中。苏宁互联致力于打造移动互联生态圈,连接社交休闲、视频娱乐、线上线下购物、金融理财、智能家居、联网等多项服务。这就意味着,苏宁互联卡不仅是一张通信卡,还融合了生活、娱乐、金融、国际、体育等特权。
  "在虚拟运营商发展过程中,差异化反复被提及,所以关键在于各家的商业模式塑造是否符合自身细分领域的定位。"吴纯勇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各虚拟运营商结合自身业务属性,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方能实现突围。
(责编:孟哲、杨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通信一周热点回顾
通信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 联通 电信资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