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重庆优势产业在手机产业中的优势?

重庆:资源状况与产业优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重庆:资源状况与产业优势
&&重庆:资源状况与产业优势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评论:重庆为何能跳出高房价魔咒 或不可复制|黄奇帆|实体经济|房地产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重庆为何能跳出高房价魔咒
  刘奇洪
  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如果要总结城市发展经验的话,一是深圳,二是重庆。为何只有20年历史的直辖市重庆值得研究,因为重庆不仅创造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经济增长速度奇迹,而且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开创了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奇迹。
  在经济增长速度上,2008年后重庆一直保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增长速度前三名,而且产业结构在高增长中得到了优化,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重庆成为了世界IT产业重镇。
  但本文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与此同时,重庆的房价无论从统计数据还是居民的感知中,都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2010年至2015年,重庆房价的涨幅是12%,而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平均涨幅为22%。
  那么,重庆为什么能做到,以一个GDP增长连年排名前列的核心大城市,又能将房价控制在普通二三线城市的水平,最终减少市民的房屋消费负担,给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昔日重庆
  因建设长江三峡电站而于1997成立直辖市的重庆,有不同于全国其他城市的四个方面特点:一是重庆虽为直辖市,但有一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重庆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不仅超过京津沪三大直辖市面积总和,而且超过了台湾、海南、宁夏等省、自治区面积;二是重庆虽然城市,但成为直辖市时的重庆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70%,且重庆是一座人口净输出的城市(虽然近年人口净输出数量呈大幅减少状态,2015年净输出人口仍达355.29万人);三是重庆为中国发展最不平衡城市,既有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又有大片列为国家贫困地区的山区县、库区县(其中,列为秦巴山区贫困县5个、列为武陵山区贫困县7个),是直辖市中拥有少数民族原住民最多的城市,是具有中国西部地区“老、少、边、穷”特点的城市;四是重庆有大量国有工矿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军工、化工等支柱产业,是具有“东北特色”的城市。总之,直辖市重庆是一座城乡割裂发展的城市、一座背负沉重包袱的城市、重庆是一座集“东北发展问题”(老国有企业多)、“中部发展问题”(农村富余人口多)、“西部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多、贫困地区多)三位一体城市,重庆是一座“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的城市(重庆公共服务到处“欠债”)。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也许客观上,在21世纪初中国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和以房地产业为主导的重化工业化狂欢中,重庆包袱过于沉重,重庆虽有条件但没能力介入这场世纪狂欢;但更应看到条件和能力远不如重庆的众多城市都介入这场世纪狂欢,最终变成了一座座“鬼城”。由此,重庆的房地产价格虽然保持了与直辖市不相适应的价位,但重庆为企业营造了经营成本低的发展环境,为人的城镇化创造了交易成本最低的发展模式。
  曾经的重庆,主要产业不外乎钢铁、煤炭、化工、有色金属、军工等重化工产业,但在全国重化发展鼎盛时期,在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狂欢中,重庆悄无声息地实现了支柱产业转换,重庆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实体经济,依靠的是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重庆供给侧结构调整在产业发展上就是做加、减、乘算术,让供给侧既要满足市场需求,更要领先于市场需求。重庆的高明之处在于,传统产业处于发展鼎盛时期悄无声息做减法,高技术产业做加法,新兴产业做乘法。
  由此,在当前传统行业钢铁、煤炭处于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重庆依靠汽车产业“黄金十年”(),2015年汽车产量做到了全国第一,汽车产量达到了260.9万辆;依靠承接沿海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几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5年重庆电脑出货量仅次于四川,以城市排名达到第一,产量达到6180.8万台,手机出货量达到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河南,产量达到17605.1万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汽车制造业成为重庆两大最为重要产业;依靠高校、科研院所优势,重庆在新材料、医疗器械、工业、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页岩气、电子核心部件等领域,实现产业间互联互通,也产生“化学反应”,成为了重庆蓄势待发产业。
  退潮时方能看到谁在裸泳。重庆高明之处还体现在虽然重庆还处于投资驱动经济发展阶段,但重庆的投资重点不放在房地产方面,而是放在了实体经济领域、基础设施领域、民生领域,重庆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建立在房地产高涨价基础上,房地产投资严格控制在固定资产投资25%(+-3%)左右。
  在城镇化发展方面,重庆以人的城镇化为出发点,降低供给侧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投入产出效率。重庆2007年起推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点,坚持了城乡土地资源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统筹。
  从某种程度上看,重庆真正做到了系统性地从经济和民生两个维度去调控房地产市场,实现人的城镇化。
  很多人都提到土储平台、地票制度、保障房制度、房产税制度,共同创造了重庆成功控制房价的氛围。总结成一条就是,综合考虑房地产市场的长短期特点,控制房地产市场宏观层面的供求关系。比如重庆市政府在长期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25%原则:全市每年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达到供求的平衡。
  重庆通过流动“地票”形式实现建设土地指标向城镇集中,资金向进城农民倾斜,从而有效地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大众创业,重庆推行人的城镇化是有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的城镇化,解决了“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重庆通过集中城镇化,产生财富效应,使城镇级差地租升值,使政府投融资平台掌控资产升值,使社会资金进一步进入城市建设和实体经济,从而有效锁住了资金外流和社会资金“空转”,降低了资金交易成本,这就解决了人的城镇化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这一系列做法,作用在于:一是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经营成本;二是回乡农民工能在重庆买得起房屋;三是社会资金、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分流”的双重挤压背景下,重庆的做法值得总结、值得肯定。
  重庆样本特殊性
  重庆做法不能称为模式,因为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一个人在一个城市主抓经济15年,这绝对堪称当今中国政坛上“奇迹”。黄奇帆到重庆任职于2002年,当时的重庆处于中国城市“政治高位”、“经济低位”,而且重庆与中国所有城市都不同,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人口”特点。如何在经济发展上打破僵局?
  黄奇帆是浙江诸暨人,深谙经济发展之道,发展重庆必须“跳出重庆看重庆”。
  在我看来,其主抓经济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做到了城乡统筹发展,这统筹包括统筹资源(土地)、统筹基础设施、统筹产业、统筹社会保障;做到了产业顺利转型升级,他通过《世界是平的》一书启发,主攻IT产业,搭建渝新欧陆桥通道,并成为国家长江经济带上游核心。在中国的官员中,黄既具有全球的视角,又具有把政策落地的才能,这也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特例,但这种样本值得研究。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永乐重庆:集群发展打造中高端产业链
  在中国经济运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2015年重庆GDP增速达11%,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领跑全国。数量增长的背后,更让人欣喜的是质量的嬗变:制造业由“小弱散”走向“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等“6+1”支柱产业集群,全球每三台笔电、全国每8辆汽车就有一个“重庆造”;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接续动力强劲;新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增长点相继涌现……
  记者近日走访基层干部、专家和企业发现,重庆良好的发展态势源于坚持集群化打造现代产业群,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实现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
  集群发展
  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在全国竞相布局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格局下,重庆能突出重围、异军突起,关键在于抓住了现代经济需要产业链、价值链协同互促的特点,走全链式培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子。伴随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其提供支撑的新型金融、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也快速兴起。
  2015年重庆电子终端产量2.7亿台件,汽车产销300万余辆,产值分别突破5000亿元、4700亿元,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8.5%、27.4%,跻身全球电子制造基地、国内最大汽车生产基地,成为重庆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两大引擎。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价值500美元的笔电,以前由于零部件制造、研发、结算都不在国内,只搞总装,仅占整个价值链的15%左右。而如今一台“重庆造”的笔电,在当地的价值已高达60%。原因在于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整合和同类企业聚集,形成了“5(惠普等5家笔电品牌商)+6(富士康等6家代工企业)+800(800多家配套企业)”的笔电产业群。
  近两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由笔电整机组装,又延伸到液晶显示、集成电路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电子产品向智能显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体系拓展。全球液晶显示四强之一的京东方在渝投产8.5代面板,开发多款智能电视新品,集聚起千亿级显示集群;南岸区聚集VIVO、百立丰等40多家手机厂商,出货量突破1亿台……
  “集群发展构建起‘雨林式’产业生态。”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说,一方面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点支撑效应,近年笔电增速放缓,但手机等智能终端快速跟进;另一方面实现价值链最大化,通过整合惠普等品牌商在重庆布局软件中心、全球测试服务中心、结算中心等,仅离岸结算一项,已累计超过800亿美元。
  汽车产业也在集群推动下不断跃升。“不少地方发展汽车,都是‘一企独占’‘一企独大’。”郭坚说,重庆坚持打破藩篱,与国内外巨头合作,聚集起长安、福特、现代、通用等13家整车厂、1000余家配套企业。通过集群竞合,长安自主乘用车去年逆势爆发,销售破百万辆,增长30%,并向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中高端领域迈进。
  伴随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其提供支撑的新型金融、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也快速兴起。2015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增至9%,服务贸易额增长30%,形成新兴服务业增长远快于传统服务业的态势。
  创新驱动
  新动能接续涌现
  在重庆去年经济报表中,一个数据引人关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664亿元,翻了一番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0%。其中,页岩气在全国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用,产量占全国80%以上;形成全国领先的单轨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等;新材料、环保装备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新供给、新动能接续涌现,秘诀在于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变革浪潮,创新驱动、集群培育。
  重庆“十三五”规划GDP年均增长9%,其底气何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及早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早在2014年,重庆就提出布局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庆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涂兴永说,一个区域能够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产业选择。重庆选择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市场导向,比如其中的集成电路、液晶面板、页岩气能源、高端装备等,都是我国进口前五位的大宗商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另外,对接了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规划,同时重庆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注重“科技+资本”的产业开发。“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灵敏传感、快速蓄能、航空航天等各领域,全球正兴起开发热潮。2013年初,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史浩飞团队率先研发出国内面积最大、15英寸单层石墨烯薄膜。重庆市迅速跟进,与中科院联合创建石墨烯研究院,将其列为科研人员股权激励试点,协助引入上海南江集团等社会资本,引进材料应用开发、终端产品制造数十家企业聚集,快速形成100万平方米石墨烯薄膜产能。去年,相继发布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屏手机,并在智能终端、新能源领域完成多款应用产品开发。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正引领全球制造升级,重庆抢先布局。永川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吸引固高科技、广州数控、哈工大机器人等100多家企业落户,成为“国内产业聚集度最高的的机器人产业园区”。
  “今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有望达到2800亿元。”涂兴永说,到2020年力争实现1万亿元规模。
  以改革促开放
  加快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除了积极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外,重庆还秉持开放发展理念,以改革促开放、推动产业发展。重庆提出,开放不仅仅指地理区位,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创新和制度安排。此外,重庆还通过改革不断在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方面取得突破,驱使全球经济要素、市场需求加速向重庆汇集。
  2015年“渝新欧”实现双向开行257列,继续在中欧班列中保持领先。今年“渝新欧”计划开行360列,2017年将实现双向每天开行。“我们将争取在2020年实现每天3班对开、运送货物货值达到500亿美元,使重庆成为亚欧货物互通的转口中心。”郭坚说。
  “渝新欧”班列的开通,是重庆以改革促开放、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国际金融危机后,重庆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但内陆区位条件使以出口为主的笔电运输成本居高不高,长此以往,将极大地消弱其竞争优势。这促使重庆探索亚欧大陆便捷高效的运输通道,2011年初“渝新欧”应运而生。此后通过一系列改革,“渝新欧”逐步突破了通关便利化、国际邮包运送、回程货组织、冬季运输等难题,成为定起点和终点、定运行路线、定运行时间、定运输内容、定运输价格“五定”班列,运送货物货值占到全部中欧班列的80%。
  “但‘渝新欧’之于重庆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运输通道功能,更在于对重庆开放发展的助推作用。”重庆市外经委主任徐强说,以跨境电商为例,目前已有淘宝、蜜芽等1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重庆。
  重庆提出,开放不仅仅指地理区位,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创新和制度安排——以“渝新欧”始发站团结村、长江寸滩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3个交通枢纽为基础,重庆陆续获批了3个保税区和3个国家一类口岸、14个口岸区域,从而打造了国内唯一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开放格局。
  不仅如此,重庆还通过改革不断在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方面取得突破,驱使全球经济要素、市场需求加速向重庆汇集。“十二五”期间,重庆进出口总额增长5倍多,每年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稳居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半数世界500强企业在重庆落户。如今,重庆已经从对外开放“末梢”,变为深度融入全球分工的内陆开放高地。
  “预计到2020年,重庆进出口总额将从目前的800亿美元左右增长至1600亿美元左右,其中转口进出口占1/4左右。”徐强说,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赖于以改革进一步打通资源要素配置的各种“关节”,释放更大的制度红利。
  创新投融资模式
  助推动能转换接续
  2015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17.1%、工业投资增长19.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超过150%……“三个增长”的背后,在于重庆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
  第一,以PPP改革为政府“减负”,为市场添活力。
  过去两年重庆累计签约39个、总投资2600亿元的PPP项目,接近全国的一半,推动全市政府债务在2014年下降1100亿元基础上,2015年又进一步下降。这不仅极大缓解了政府投资压力、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为防止PPP项目风险,重庆提出严格制度设计、严格审批程序、严格交易出让、严格监管运营、严格退出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六个严格”要求,积极、规范、有序推进这项改革。未来5年,重庆计划将6000亿元左右的项目以PPP模式转交给社会投资。
  第二,以千亿投资基金助推新兴产业“爆发”。
  重庆将集成电路、页岩气等10个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发展。但这些产业单个项目投资就高达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企业难以负担,必须靠资本市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为发挥资金集约效应,重庆将散落在多个部门的部分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政府性资金,整合成立200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吸引16家投机构成立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这1000亿元基金可撬动约2000亿元企业投资和2000多亿元银行贷款,形成超过5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从而推动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涂兴永说。
  第三,以金融创新孕育带动新产业。
  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普遍面临市场小、订单少、推广难等问题。为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庆以部分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资本金,与社会资本整合成立融资租赁公司,由租赁公司把机器人买下来再租企业。如此一来,政府扶持资金就成了投资并可取得收益,机器人生产企业也有了订单,使用机器人的企业节省了购买成本,还有助于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水平。
  目前重庆的融资租赁公司已经达到37家,租赁资产近250亿元。此外,2015年重庆还通过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约1000亿元、资本市场融资约1000亿元,极大丰富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成本。
  统筹协调
  优化资源配置 拓展发展空间
  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根本在于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近几年,一种新态势在重庆逐渐形成:要素资源加快向承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和领域聚集。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说,这得益于2013年重庆开始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将全市38个县区划为五大功能区域,出台功能规划、产业和财政政策、考核评价等50多项配套措施,推动“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使不同区域“各优其优”。
  两江新区地处都市功能拓展区,近年来在功能定位引导下,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核心电子部件,机器人、通用航空等高端装备,云计算、新型金融、跨境电商等高端服务业加快集聚。
  都市功能核心区通过加快高端要素集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1.9%;城市发展新区被定位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近几年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生态功能不断加强,园区经济、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等持续发力。
  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通过推动区域间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重庆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一些产业项目和要素资源从资源禀赋较差、综合成本偏高、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逐步退出。“十二五”期间,重庆累计淘汰铁合金34万吨、水泥1740万吨、焦炭331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用水量下降44%,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不过,虽然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重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支柱产业比较单一、创新驱动能力较弱等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基于国家赋予重庆的战略定位、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重庆市委提出,“十三五”期间,重庆将以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西部创新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为支撑,在2020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实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四个扎实’新要求,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让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翁杰明说。(刘健 何宗渝 张桂林)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盈优势产业混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