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附近手机短信设备被拦截是不是手机中毒了

&&&&&&正文
手机中毒短信被拦截 银行卡竟被盗刷2万多元
日08:07&&来源:大河报
  洛阳市民吕先生用银行卡取钱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账户余额少了2.2万多元,自4月1日至当天,吕先生并没用使用该银行卡,其间也没有收到银行交易的短信提醒。钱是如何被盗走的?经过查询是吕先生的手机中毒所致,银行交易短信被转移到另一个手机号,造成银行卡被盗刷。
  当天,吕先生就赶往其银行卡所属银行查询发现,从4月1日至4月16日,他的账户上一共有27笔支出,除了一笔1000元的ATM取款,其余26次消费他一无所知,共计22570元。而这些钱均是通过“网银在线(北京)”、“深圳市财付通科技”、“上海盛付通电子支”、“浙江翼信科技有限等网上第三方交易平台转走的,其中4月1日和2日两笔通过“网银在线(北京)”的消费金额各1万元。
  吕先生称银行卡已开通短信通知功能,在盗刷期间,却没有收到任何银行信息通知,银行卡密码仅他一人知道,但其他短信仍能正常接收。那么,钱是怎么被盗刷的?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查询系统后称,在吕先生银行卡盗刷期间,每笔交易银行系统都向其预留手机号发送了短信通知,发送状态也均为“发送成功”。鉴于此,银行工作人员猜测,吕先生银行卡被盗刷可能是通过“快捷支付”操作的,用户使用“快捷支付”购买商品时,只需提供银行卡卡号、户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银行验证手机号码正确性后,第三方支付发送手机动态口令到手机上,用户输入正确的动态口令,即可完成支付。“没有收到短信,很有可能是手机中毒,短信也被拦截。”
  随后,吕先生来到一家手机维修点检查发现,手机确实中毒了,屏幕内容有多处明显变动。之后,他又到位于涧西区武汉路附近的一家移动营业厅查询发现,银行卡被盗刷期间,他收到的短信不断被转发至归属地为上海的一个手机号。吕先生说,他并不认识这个手机号,目前,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近年来,利用诈骗短信或钓鱼网站实施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市民不要轻信各种中奖、赠送话费或伪装成政府机关、电话运营商的虚假短信;更不要随意点击短信附带的链接;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点击游戏、广告等弹窗。□记者胡公岗
文章关键词:中毒 钓鱼网站 银行卡密码 手机号码 被盗
责编:卢一宁
近日调查了一些股民,总结五大“股市综合征”。对照以下“症状”不知您有木有?
4月23日,《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家族企业100强榜单,沃尔玛位居榜首,而中国尽管以家庭导向型文化著称,但却没有一家中国大陆企业上榜。
江苏省物价局认定,奔驰公司在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和推动作用,依法对奔驰公司处以上一年度相关市场销售额7%的罚款,计3.5亿元。
受此影响,国内多家社会分析机构监测的一揽子原油价格变化率不断正向拉宽,国内成品油价格“两连涨”预期持续升温。随着成品油上调预期的增强,国内批发市场成交情况开始提升,主营销售公司及地方炼厂价格顺势推涨。
证监会23日再次核发25家企业IPO批文,其中上交所10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创业板12家。除了上周继续规范两融、扩大融券外,证监会再次扩大新股供给,这被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在尝试给火爆的市场“降温”。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手机中毒自动发带毒短信 短信现链接打开需谨慎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手机中毒自动发带毒短信 短信现链接打开需谨慎
原标题:手机中毒自动发带毒短信 短信中现链接打开需谨慎摘要:昨天,市民孙先生的手机收到客户发来的一条短信,附带了一个链接,发信息者要求“先打开看看再说”。网易河北唐山讯 &昨天,市民孙先生的手机收到客户发来的一条短信,附带了一个链接,发信息者要求“先打开看看再说”。孙先生点开链接,不想手机中毒,并且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外发送带毒短信。
孙先生告诉记者,点开链接后,短信就自动删除了,孙先生也没有放在心上。可是昨日下午,他接到多名朋友打来的电话,都说他发了一条带毒的短信。孙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手机可能中毒了。孙先生安装杀毒软件后,查杀出一款名为“短信蠕虫二代”的病毒。他通过通讯服务商查询,发现他的手机偷偷发出280条短信,短信数目与通讯录中的人数相同。记者从360手机安全中心获悉,“短信蠕虫二代”是今年6月发现的“短信蠕虫一代”的变种。第一代病毒能够向手机通讯录前20人发送带毒短信。二代变种不仅能向全部联系人群发带有恶意链接的短信,还可通过远程服务器控制短信的内容和发送时间。此外,二代变种还可以窃取手机通讯录信息,上传联系人列表,并能在手机通知栏推送大量广告,创建多个虚假快捷方式。“手机病毒借助短信链接传播,通过手机通讯录进行熟人传播会在极短时间内成几何级扩散,因而极具传播力和破坏力。”我市计算机安全专家李木告诉记者,手机病毒借助短信链接传播已经成为近两年的趋势,手机用户需提高警惕,为手机安装安全软件拦截这类短信,确保手机安全。(来源:唐山晚报)
责任编辑:HEB049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如果中了短信卧底病毒,是不是任何手机发送指令都能控制中毒手机?
如果中了短信卧底病毒,是不是任何手机发送指令都能控制中毒手机?
可以这么说。手机中毒后会将所有短信(SMS)收发记录都转发一份给病毒内部事先指定的号码,这样黑客就知道哪个手机号码已经中了这个病毒了,然后黑客可以通过其他任何一部手机(以下称监控手机)发送特殊指令到中毒的手机,只要是能发送短信的手机,就能监控已经中毒的手机。通过短信发送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将监控手机和目标手机进行绑定,之后目标手机发送和接受的任何短信都会被转发到监控手机。但在这一过程中,短信卧底病毒需要进行短暂的联网,也就是说如果手机安装了诸如网秦手机杀毒3.0这样带有网络防火墙的杀软,是能够及时发现病毒的。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不是,哪有那么先进的东西。
应该是手机在不是你人为的情况下自动发信息,然后扣掉你的话费。手机短信暗藏病毒 有人点开链接损失5000元 误点了咋办 马上关机 长春晚报日数字报刊平台|长春晚报电子版 - 主流网
第04版:商业专刊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时政新闻
第03版 长春新闻
手机短信暗藏病毒 有人点开链接损失5000元
误点了咋办 马上关机
  摄影 孙娇杨
  赵女士展示她手机里收到的“有毒”短信。
&&长春晚报记者 孙娇杨&&&&“在手机短信中暗藏病毒程序”的诈骗方式虽不是什么新招数,但记者发现,最近中招的人却不少,仅记者身边就有5人因为收到这种短信而导致手机中了毒。&&损失重——&&随手点开老同学信息链接&&银行卡里5000元不翼而飞&&市民张女士是损失较多的一位。9日,她告诉记者,之所以手机会中毒,就是因为点开了一条信息上的链接。&&“那条短信的内容很简单,前面写着我的真实姓名,后面写着‘我们聚会的照片’,然后就是链接。”张女士称,看到这条信息后她没多想,因为发来这条信息的是她以前的一个老同学。巧合的是,不久前,张女士刚好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点开链接后,张女士并没看到什么聚会照片,手机显示的是正在安装一个不知名的程序。程序安装后便开始给张女士手机通讯录里的每个人发送同样的信息。此时,张女士有些慌了,赶紧把那个程序删除了。&&因为手机并没绑定银行卡和支付宝,又将程序删除掉,张女士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谁知很长时间过后,张女士留存电话号码的银行卡官方号码发来一条兑换积分的信息。“那条信息就在该银行每次发送存取款信息的下面,确定是官方号码没有错,其中的信息包括银行卡内余额都是正确的,我就放松了警惕。又想兑换积分,就点了链接,填写了个人信息。”张女士告诉记者,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手机又中毒了,银行卡内5000元钱被分批盗取。至此,张女士并不知道对方是如何骗走了自己的钱。&&太迷糊——&&改称呼群发信息病毒很智能&&好友手机中毒后一直不知情&&与张女士相比,同样收到类似信息的赵女士是幸运的,但她的朋友们却挺迷糊。赵女士告诉记者,8日晚上,一个朋友给她发来短信“修车小陈:自己瞧瞧 t.cn/RJ4pzda”。小陈,是朋友们对赵女士的老公的称呼。赵女士没多想点开链接,随后,她发现手机变得越来越卡,隔一会儿就死机。后来她发现,手机竟自动向通讯录里所有人发送了此前接到的那条“有毒”短信,而且最前面的称呼都换成了手机通讯录里保存的那个人的称呼。&&“这条‘有毒’短信链接很智能,比如说我的手机里保存我老公的电话为‘老公’,手机自动群发短信时便会显示‘老公:自己瞧瞧t.cn/RJ4pzda。’”赵女士称,正是因为称呼正确,才让很多人放松警惕信以为真。&&手机中毒后,赵女士马上在朋友圈中发送信息,通知所有好友千万不要点开这条短信链接。然而,这条“有毒”短信还是发生了连锁反应,并以裂变的方式传染了更多手机。赵女士的手机通讯录中的好友不断地给她打电话,询问赵女士想让他们看啥,为啥打开链接啥也没有。也就是说,赵女士的很多好友手机中了毒还不知道。&&挺机智——&&手机中毒后立即关机&&通讯录400多名联系人幸免&&市民小王在迷迷糊糊中手机也中毒了,还好她及时关机,手机通讯录中400多名联系人幸免。&&“8日早晨还没睡醒呢,手机收到两条短信。其中一条是孩子的舞蹈老师发来的,写着‘王×,你看看’,然后就是链接,我睡得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老师给我发来的孩子参加晚会的视频,便马上点开了链接。”小王告诉记者,在点开链接的一瞬间她便清醒了,怕病毒继续传播,她赶紧关机。&&一个上午过去了,等小王再开机时显示这条“有毒”信息已经发送给10多名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因及时关机,通讯录里其余400多名联系人得以幸免。&&小王在关机后马上将银行卡全部冻结,给手机重新做了系统,并第一时间告诉接到短信的10多名联系人,千万不要点开短信链接。&&看提示——&&老诈骗方法近期频现&&克制好奇心千万别点链接&&虽然短信暗藏病毒这种把戏已不新鲜,近期却有很多人上当受骗。记者发现,在手机中毒后,多数人选择自己处理,并没有报警。&&昨日,记者咨询了一些专业手机维修人员,了解到很多市民在手机感染了这种病毒后选择重做系统或恢复出厂设置。维修人员贾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这种‘有毒’短信的链接都暗藏病毒程序,市民在点开链接后手机便会被安装上病毒。这种病毒不仅会盗窃手机通讯录信息,转发诈骗短信,还能拦截短信验证码,从而盗取个人真实信息,带来财产损失。像张女士,自以为把手机中病毒程序删除了,其实很多病毒有自救功能或隐身功能,还藏在手机里。在盗取信息后便伪装成别的号码发送信息,骗取机主的身份证号码或密码,又将银行发布的验证码等信息拦截,盗刷银行卡内余额。”&&该如何应对?专业手机维修人员认为,中了病毒后像小王那样立即将手机关机的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防止“有毒”短信再转发给别人。关机后,最好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或刷机、重做系统。当然,最佳选择是不点开短信的链接,尤其是接到“聚会的照片”“考试模拟成绩和分班情况”“月工资单”“这是你老公干的丑事”等类似信息,千万不要盲目点开链接。如果实在觉得信息很重要,不妨与发送人先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做决定。
合作伙伴:&&&&&&版权所有&&&&&&&股票/基金&
手机银行短信验证码有被拦截风险
作者:李婧暄 段郴群
  业内人士称 有动态口令密码保护的手机更安全
  今年以来,手机银行激战正酣,但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目前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安全程序要求和进展不一,多家银行仅靠账户、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进行交易,仅包括中行、工行、农行等在内的几家银行配有手机银行动态口令牌(密码器),但仍有多家银行暂时还没有相关设备。
  手机银行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手机遗失;二是手机遭黑客入侵。专家表示,若无动态密码,若仅凭借账号、账户的交易密码和手机验证码操作,手机一旦被盗窃或验证短信被复制、拦截,那么手机银行的账户资金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文/ 记者李婧暄、段郴群
  今年以来,手机银行激战正酣,各家银行为了布局互联网移动金融业务,不惜将手机银行作为主战场热推,并用各种免手续费的优惠吸引客户,但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目前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安全程序要求和进展不一,多家银行仅靠账户、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进行交易,其安全性受到质疑。
  转账免手续费吸引客户
  手机银行的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查询、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缴纳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二是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购买商品;三是理财业务,包括购买银行、代销基金、和炒汇等。
  目前中行、农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银行,均已实现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完全免费。例如,据招行工作人员介绍,自2012年中旬至日,该行手机银行5万元以内转账汇款全部免费。
  除了免费大餐,部分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多实行优惠费率,如通过(,)手机银行进行同行转账汇款,其手续费全免,若是跨行转账,普通客户要收取一定费用。此外,工行、建行、中信等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也有一定的费用打折。
  短短一两年间手机银行发展突飞猛进,截至11月下旬,光大手机银行用户突破1000万户,是年初客户量的3.7倍。(,)目前手机银行客户规模已突破400万户,2013年累计交易金额超6000亿元,户均交易笔数达到5笔多。
  数据显示,手机在2012年6月超过PC成为国内第一大上网终端。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15年年底,手机银行用户将超3亿,手机银行资金处理规模将突破9万亿元。
  动态密码尚无统一标准
  目前多家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方式大概都是先开通手机银行业务,然后下载手机银行客户端,用户使用个人的账户号和密码再通过一个手机验证码进行交易。
  在业内人士眼里,手机银行的相关密码和账号并不能成为完全保证手机银行安全的保障。
  “此前发生过多起扫二维码窃取手机银行的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的案例,事实上,不法分子如果想要窃取这两项资料并不难,难就难在有的银行的手机银行会配备动态口令密码器,密码是自动生成,因此增加了安全性。”一位外资行相关技术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密码器是在客户自己手上,随机生成密码,有效期为15秒。”
  记者了解到,和网上银行的U盾类似,手机银行的动态口令牌(密码器)并非每家银行都有配备,其中,包括中行、工行、农行等在内的几家银行目前已经更新配备,但另外部分银行暂时仅凭借账号、账户的交易密码和手机验证码操作。
  “有动态密码安全系数会大很多。哪怕有动态密码卡也行,这方面内地银行步伐不一,业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李先生表示。
  事实上,记者在一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安全提示上看到,“客户在柜台开通手机银行时,请务必使用您本人的手机号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一旦手机号和相关账户资料一起丢失,手机银行风险将会很大。
  专家:防个人信息泄露、手机中毒
  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以及手机中毒是造成用户手机银行资金存在风险的两个前提。一是用户登录了钓鱼网站,或者被骗子直接骗取,导致包括用户姓名、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泄露;二是用户手机中了病毒,所获得的身份验证信息短信被病毒转发到不法分子的手机上或邮箱里,不法分子可直接使用用户的账号资金,或者不法分子在自己能控制的电脑或手机上开通第三方支付业务,窃取用户资金。李铁军还提醒道,有许多其实不怎么用手机银行的人,也开通了这个业务,应特别小心。
  提醒:
  设置银行账户消费限额
  李铁军提醒用户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在手机中安装杀毒软件;其次,要设置敏感应用的访问密码,一旦手机丢失,立即远程销毁手机数据;最后,不在手机上安装来历不明、可能有危险的程序。同时,用户要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特别是手机号、身份证号、电子邮箱等敏感信息,拒绝过多的办理会员卡、抽奖等诱惑。关键的互联网服务,背后都必然对应一个唯一的邮箱,邮箱密码被盗,会带来严重风险。
  李铁军还说,要注意设置银行账户消费限额,设置银行消费的短信、邮件通知。
10/31 17:4812/12 02:1312/12 02:1312/11 12:4012/11 08:0212/11 08:0212/11 07:5512/11 06:28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拦截接收别人手机短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