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对2017农业补贴贴不能超过农业产值的多少

农产品价:改革补贴政策 用高效率提高竞争力
【编辑日期:】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数:】
  《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意见》明确,调整改进“黄箱”(根据《农业协议》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
  多年来,农业部门始终在探寻不扭曲市场并更有效率的农业扶持政策,多“绿箱”少“黄箱”。一位农业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进行的是大豆和棉花的目标价格试点,这也代表了将来多数农产品包括粮食品种的改革方向,现行农业补贴措施效率较低,且在事实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扭曲,所谓‘洋货’入市,‘国货’入库”。
  “黄箱”转“绿箱”节点已到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对农业补贴不能超过农业产值的8.5%,而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逐渐推高,现行农业补贴政策正在逼近“黄箱”顶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都已由市场供求来形成价格,而政府真正对价格有所干预的措施,主要包括2004年和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口粮品种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2008年来对玉米、油菜籽、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实行临时收储等。
  而在几乎逐年上涨的托市收购以及临时收储价格的支撑下,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价格产生了“倒挂”现象,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承诺了对农业补贴不能超过农业产值的8.5%,这是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府补贴的限制,而现在我们有的产品补贴已经越过限制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日前表示,随着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在必须要把部分“黄箱”补贴转为“绿箱”。
  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
  “虽然对农产品的保护力度不减,但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出现了减少农业补贴支持力度的趋势,更加注重提升本国的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亦要着重从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去考虑农业的‘转方式、调结构’,走一条农业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根据《意见》,还将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加快建立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为政府制定农产品价格、农业补贴等政策提供重要支撑。“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是科学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效依据,在当前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尤显重要。”一位在地方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要了解本地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掌握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偏好、土地流转价格、农产品的营销成本等信息”。“按照互联网+的思路来考虑,如果能形成农产品生产成本、市场价格波动、国际价格参照、甚至国外农产品成本比对的大数据的话,将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这不仅能够帮助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都可以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十三五”农业投入机制改革启动 将调整农业补贴_财经新闻_舆情频道_全景网
“十三五”农业投入机制改革启动 将调整农业补贴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针对目前部分主要农产品价格内外倒挂明显、农产品库存庞大、农民种地收益低等问题,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将进行一系列补贴制度和涉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
  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农业补贴改革的举措,多位专家透露,将以调整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府补贴(“黄箱”政策的一种),逐步扩大“绿箱”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为主。近期推出的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就是一项重要实践,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国目前农业补贴主体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而在涉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方面,记者了解到,重点是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但将对“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的涉农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整理,对于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的涉农专项资金予以整合,而对地方具有管理信息优势的支出,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块下达。
  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告诉记者,受制于财政压力,目前世贸成员中对农业补贴的比例都比较低,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农业补贴水平过高。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承诺对农业补贴不能超过农业产值的8.5%,但中国有的产品补贴已经越过限制了。
  这种状况主要是由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抬升的挤压作用所导致的,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内外严重倒挂,进口农产品正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造成主要农产品库存的大量积压。以玉米为例,根据测算,截至目前我国临储玉米结余量在1.5亿吨的水平,由于大豆、棉花、杂粮等种植区域向玉米转移愈发明显,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我国今年玉米结余量有望首次达到2亿吨以上。
  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已经实施11年的三项主要农业补贴政策合并为一项,对此,有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许多地方,一些农民即便不种粮,也能得到补贴。而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而三项补贴政策合一之后,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另外80%加上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可以真正做到“谁种粮谁受益”。
  在涉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面,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汪德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清理整合规范涉农转移支付,是和我国整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密切相连的。我国专项转移支付过多、过滥长期为各界所诟病。”汪德华称,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是我国财税改革的一个重点。事实上,专项转移支付的很多问题集中出现在农业财政补贴上,而农业资金投入主要问题则是多头投入。“对基层来说,做一件事,其资金往往来自多个部委。小、散、乱、碎片化现象严重。”
  正因为涉农财政资金问题频频,审计部门也将对涉农财政资金的审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以今年5月中旬南通市审计局发布的审计报告为例,南通市如东县7个南通市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存在以旧替新、合并申报、提前拆除等违规骗补行为,涉及县、市两级财政补助资金近400万元。
  此外,一位西部地区某县农业局工作人士告诉记者,上级政府下拨给基层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途规定得太细,而上级政府并不十分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往往出现需要钱的地方没有钱,错位现象明显。“而且专项转移支付还需要地方配套资金,对于存在财政困难的地方,让其提供配套资金无异于加重负担。”专家认为,对地方具有管理信息优势的支出,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块下达,给地方更多资金使用的支配权,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汪德华还表示,从农户角度看,现行绝大多数补贴都侧重于激励其迅速提高产量,这种资金导向可能导致农户滥用农药、降低土壤肥力,“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确实能保障一两年内粮食产量增长,但是长远看有损粮食安全。”汪德华称,农业补贴的方向具有引导性作用,不容忽视。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拒绝访问 | .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e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十三五”农业补贴如何调整?_网易新闻
“十三五”农业补贴如何调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十三五”农业补贴如何调整?)
国家出台的农业补贴政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收入,甚至是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这也间接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农业补贴会有哪些变化?对农业经营者又有哪些影响?
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今年5月,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三项补贴”的改革。
在旧补贴中,农民只要拥有政策性承包地,不管种不种地、种不种粮,每亩地每年基本上都能拿到国家补贴,而靠流转土地种粮的人却拿不到补贴。调整后的新三项补贴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为保证种粮者的收益,今后将针对种粮大户、规模种植、合作社等种粮主体进行直接补给。
重点解读:从事规模种植、生态养殖的农业经营主体,应考虑如何放大经营效果,获得更多支持,拿到更多补贴。
从“最低收购价”向“目标收购价”过渡
粮价下跌无疑是最近令许多人头疼的事。从政策层面看,今年9月,国家调整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1.2元调至1元,下降了12%。这是国家时隔8年后首次调低玉米临储价格。
而自棉花和大豆实行目标收购价格后,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如果这两项目标价格试点取得成功,国家下一步将会对玉米、大豆、油菜籽、食糖等大宗品种也实施目标价格改革,甚至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小麦、水稻这些主粮品种也会通过逐步过渡,纳入目标价格范围之内。
重点解读:所谓目标价格,即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和供求状况,在主要农产品上确立一个目标价格,政府采取一定形式予以扶持。在未来政策补贴市场化的调整趋势下,这意味着未来农产品价格也将发挥更大的市场调节作用。应考虑如何根据经济规律,抓住时机,调整结构,以获得更大效益。
从“黄箱”向“绿箱”过渡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的承诺,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不能超过农业产值的8.5%,而现在我们针对有些农产品的补贴已经超过8.5%的限制。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将把过去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转变为对农业科研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补贴,这样就可以实现从“黄箱”到“绿箱”的过渡。
重点解读:对于这种转变,农业经营主体应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如何借势“绿箱”政策,争取到更多市场化发展机遇。
新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农业将有重大变革,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要转型升级,各经营主体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努力适应政策调整,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
本文来源:京郊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农业补贴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