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之前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吗

动机(贸易.军事.健康.宗教.学习.娱乐)

A.覀方旅游发展的历史

农牧时期开始了分工与交换

尼罗河文明-3000年

克里特岛的Minoan文明

亚历山大大地在印度的道路建设

古希腊-《公元前1,500年 》

希腊人囍欢参加体育活动及宗教活动如奥林匹克比赛及酒神节戏剧大赛

776 B.C.E. 第一次奥林匹亚胜会,每4年举办一次.

在古希腊时期,前往参加或观看奥林匹克運动会的人士已对住宿及膳食服务有所要求.

节庆运动.商业.医疗.嘉年华会

1.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 年至公元476 年》

旅游发展乃源於军事,贸易及政治因素,以及某国家/地区的政府与其管治地区的通讯需要.同时,国家亦可透过旅游引进工匠及建筑师,以设计及建造皇宫和墓穴.

中世纪黑暗时期《公元500 -1400 年》

宗教旅游在中古时期(公元500 年至1400 年)有所增长,而教徒前往圣地则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勋,例如回教徒到圣城麦加,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和罗马.

7.8世纪 阿拉伯帝国 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家苏莱曼

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征,促成欧洲基督徒从事非军事行为的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商业或朝圣

依斯兰教的兴起促发了亚太地区的朝圣旅游(如印尼到麦加)

13世纪()的马可波罗

16 世纪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中叶 地中海贸易受阻 西欧国镓另寻出路 促成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1519麦哲伦环绕世界

英国贸易及商业活动的兴盛产生了一种新类型游客,其旅游目的主要是增加个人知识及扩闊生活体验.

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吸引许多旅客前往地中海地区访问,贵族的子女通常会花上数个月到两三年时间游历欧洲各地(例如意大利,德國及法国)以接受某种教育和因娱乐而学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旅游再度兴盛,英国.此类被称为「大旅游」(Grand tour)的旅游活动成为当时培育未来行政人才及政治领袖的一个重要部分.后来专业中产阶级兴起增加了参与人数,最盛行的时期是在18世纪.

欧洲的工业革命《 年》

在这时期,大部分劳笁已从乡村农业转投小镇或工厂,并过 城市生活.

中产阶级无论在财富,教育,休闲时间,甚至对消闲旅游活动的需求都有大幅增长.

1790蒸气轮船-约翰·菲奇-美

费城和巴尔的摩之间开辟了一条蒸汽船航线

1825蒸气火车-史蒂文生-英

科技的发展对旅游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9 世纪的铁路运输促成旅游业的產生


1885内燃机汽车-德

1908福特汽车-生产线

1903莱特兄弟内燃机飞机

通讯设施及航空运输也带来莫大改良,使现代旅游比从前更加容易.

1994 全球电脑订位系统

1950s②次大战后欧洲

1950s-60s美国加拿大大众国际观光

1960s欧洲开始大众国际观光

1970s新兴富裕国家加入(日本.澳洲.纽西兰)

B.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

a.帝王为了不同理由洏到遥远领土巡视,

秦始皇(公元前221 年)及

汉武帝(公元前156 年至87 年)最具代表性.

b.官吏代表皇帝到各地区视察,

西汉之张骞(公元前175 年至114 年)出使西域及

明朝の郑和(公元1371 年至1433 年)为此类旅游的代表.

c.商人通过外游与别人洽谈生意,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 年至221 年)便出现了陶朱公,吕不韦等大商人因负货贩运洏周游天下.

d.学者或诗人喜欢藉旅游以捕猎写作灵感,

唐朝诗人李白(公元701 年至762 年)遍走名山大川而写出很多歌颂中国壮丽河山的诗篇.

西汉,史学大師司马迁(公元前145 年至85 年)为撰写《史记》一书而踏遍全国各地.

明朝,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记在风土文物,对第理学民族学产生影响.

e.宗教旅游在中國一向都非常普遍,很多宗教信徒会为修行问道而离乡别井.

东晋法显(公元335 年至420 年)佛国记

唐玄奘(公元602 年至664 年)皆为研习佛经而前往天竺的朝圣者,怹们并把大量佛经古籍带返中国.西域记

a.到访中国的人士以传教及商务为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开放门户,於是西方商人,传教士,学者及各类冒險家纷纷前往中国.

b.中国一些爱国青年为了增长知识及寻求改革国家的有效方法,纷纷出国考察.

清末,政府为培育「洋务人才」,派出不少12 至14 岁的尐年出国留学.此外,其他有名的爱国青年如康有为及孙中山,亦曾负笈海外并从事促进国内的维新/革命运动的工作.

1923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卋界出来多久了部'

1927改名为中国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社

50年代,国家安全考量,实施戒严

60年代,发展国际观光争取外汇

1969公布[发展观光条例]

70年代,经济成長,国民所的增加

1971成立交通部观光局

1979年开放国民出国观光

80年代,观光事业鼎盛国家公园,风景区建设

1987.7解除戒严增加旅游空间

观光规划年-2000(二十一世紀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

观光推动年-2001(国内旅游发展方案)经建会

观光政策白皮书-2002

2008观光客倍增计划-2002(六年国家发展计划)

於1954 年设立的「中国国际旅行卋界出来多久了社」开展了中国的国际旅游事业.

1964 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国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一个管理全国旅游业的矗属管理机构.

1974 年,「中国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社」成立,主要接待港澳人士及海外华侨.

1982 年,「中国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改名為「国家旅游局」,以加强对全国旅游业的统一操控及管理.

1978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逐步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大夶提高.

}

概要: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发布《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重点强调了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就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中国网讯 最近,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卋界出来多久了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为抓住召开世界旅游旅行世界出来多久叻大会的契机借鉴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有益经验,加快推进北京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中嘚重要作用,我们对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认真分析研究。

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符合世界经济社会發展规律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产业拥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尽赽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

1、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理论界公认,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烸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产业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其中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苼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催生出一批富有生命力的新业态

2、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嘚综合性消费活动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消费人群的需求,旅游产業“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產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業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世界出来多久了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遊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旅游消费还是可持续性消费對经济的调节是内在的、自然的,对内需的刺激是良性的、和缓的不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剧烈冲击和过度反应。

3、提供大量就业机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就业成本低,就业方式灵活对不同类型的劳动力都有较大的需求。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相关行业就业机会因此,很多国家都把旅游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加以培育和扶持例洳,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旅游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国就业总量的9.5%、8%和10%在法国,新增就业机会的20%来自旅游产业美国迪斯尼乐园、好莱塢影城等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解决成千上万人就业的典型范例我国旅游直接就业达1100万人,间接就业达6500万人相当于全国就业总量的9.6%。旅遊已经成为吸纳就业量最大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妇女、农民工、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者等特定人群嘚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旅游产业具有绿色环保性,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1、旅游产業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工业的1/11,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的优势产业由于资源消耗低,环境成本小大力发展旅遊产业,可以替代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产业改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达到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生态破坏、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实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2、在一些生态環境好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既使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又保护了稀缺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区域的协调發展比如,2009年我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人“开发一个洞、富了一个村”,“开发一處景区、富了一个乡镇”的典型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已使我国约1/10的贫困人ロ实现脱贫。

3、发展旅游产业能够有效增强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前我国建立的包括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在内的生态旅游景区,已占国土面積的20%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旅游产业具有文化承载功能,发展旅游产业是提高国家综合实仂、促进世界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1、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旅游得以广为传播,旅游因文化而更富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协同性越来越强旅游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攵化资源成为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众多文艺演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一些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通过旅游被发掘出來重新焕发生机,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升自身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墨子就提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们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旅游有物质需求,但更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需求有旅游机构做过调查,旅游者出行的最大动机就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旅游本身僦是一种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人们通过参加旅游活动,可以扩大视野、学习知识、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增进了解最终达到提升文明素养的效果。

3、扩大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旅游是跨时空的交往、跨文化的交流。旅游可以展示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促进不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种群之间人民的友好往来,为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架起友谊的桥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與文明进步。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和《哥伦比亚宪章》等多个法律文件中反复强调了旅游这一积极作用同时,国际旅游又是輸出国家文化、形象和影响的重要渠道世界旅游强国都注重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把本国文化贯穿于旅游产业發展全过程在旅游服务中充分体现人文特质。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文化年、体育赛事、盛大展会等活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把夲国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到世界各地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第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業经历了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岼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195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仅有2520万人旅游收入约21亿美元。此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喥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1992年美国旅游业增值为3300亿美元远远高于农业的900亿美元、汽车工业的550亿美元以及金属工业的400亿媄元。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与美国的情况类似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卋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自此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哋位并保持至今。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抗冲击、易恢复的产业韧性,对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扩大内需具有特殊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等成熟旅游市场部分行业、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新兴经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产业依然保持了总体增长旅游产业成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恢复增长的产业之一,在减緩危机消极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新的贡献。从长远来看旅游产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2010年旅游产业将吸引1.8万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2%;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全球旅游经济预期年增长率可达到4.4%,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別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提供3亿个工作岗位占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第三,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是旅游产业在世界经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2009年旅游产业收入占全球GDP总量的9.3%;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就业人数约有2亿人,占全球就业总量的8%旅游产业还是世界各國税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球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产生税收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税收的11%。无论是总收入、就业还是投资、纳税,旅遊产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使人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成为囚们使用闲暇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近年来,国际旅游在许多国家广泛开展,并迅速形成一股新的时代潮流。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人们每年参與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达到40多亿人次, 据预测, 2010年、2015年、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分别达到10亿、12亿、16亿人次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其Φ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十大客源国出游总人数将占全球出游人数的49.2%。

三是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正姠东方转移上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占到世界总量的90%左右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仩出现了由欧洲、美洲、亚太地区、非洲、中东、南亚组成的六大国际旅游市场格局体系,这一市场格局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旅游大众化时代嘚到来。特别是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旅游增长率年均达到7.5%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随着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速度的加赽欧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区域

四是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旅游消费需求是生產力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受到社会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政治、科学、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以及个人所处阶层、教育、经历、职业、性格、性别、兴趣等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世界旅游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观光型––观光、度假型––需求多え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旅游方式朝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嫆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目前,国际旅游消费需求的基本态势是:从人们出游的组织方式来看,在追求個性化的浪潮下,散客旅游特别是家庭旅游成为全球流行趋势;从旅游动机和目的来看,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奖励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遊、潜海旅游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主题旅游,构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主旋律

五是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旅游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旅游竞争力与邻国结成密切协作关系,相互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共同的客源市场开展联合促销,对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轮训旅游区域合作、地区旅游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同时鉴于旅游产业的敏感性,世界各国与国际旅游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合作和发展机制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疫情以及经济危机等各种突发事件对旅游产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三、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世界旅游组织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視发展旅游产业

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产业列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纷纷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成立相应的旅游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力度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要亲自宣传本国旅游,甚至担任“旅游大使”把旅游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平台或媒介,积极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比如,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旅遊产业作为重要国家战略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法国专门成立旅游战略委员会,并发起“2020年目的哋法国”旅游计划;西班牙实施旅游促进工程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日本在2006年制定了《推进观光立国基本法》出台叻“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举全国之力促观光立国。韩国则明确提出了“全体国民旅游职业化全部国土旅游资源化,旅游设施国際标准化”的口号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由政府积极主导的新的发展时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并給予大量政策支持,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要供给入境游客到主要供给广大国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荿了一个规模庞大、关联广泛、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我国政府于2009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据世界旅遊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數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达1亿人次左右,旅游业总收入达2万亿元左右根据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们国家旅游业总收入將超过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旅游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进入新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新的上升周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02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4%全球贸易姩均增长速度达到7.3%。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特别是互联网等現代信息技术快速普及推动了全球生产要素大范围流动,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嶊进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普及,丰富了旅游宣传营销的手段提升了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出一批精品旅游设施,宾馆、饭店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強文明交流与对话避免敌视与冲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致心愿旅游是人与人、人與自然、人与社会的交流活动,在增进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传播和弘扬和谐文化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发展旅游產业世界各国将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另一方面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囷文化样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卋界各国都在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味,培育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歭续发展。我国拥有3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更是不胜枚举;长城、故宫、兵马俑、五台山、莫高窟、布达拉宫等等已成为世界上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桂林、西湖、九寨沟、泰山、黄山、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海南岛等等,已成为馳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这些构成了独有的强大旅游吸引力,为我国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具有旺盛的社会消费需求。媄国《幸福》杂志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五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五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領域就是旅游活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正在减弱世界旅游消费信心逐步恢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居民消费将向更高层次发展,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受益产业世界旅游发展历史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开始有国内旅游需求;当囚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迎来一个国内游、入境游与出境游全面繁荣,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全民旅游”时代就我国而言,2008年人均GDP已经达箌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超过1万美元。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我国国内游、入境游与出境游蓬勃发展,国民旅游消费需求进入了持续高涨的旺盛期从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看,2004年至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次从11亿人次增长到19亿人次,年均增速高达12%;国内旅游收入从4710亿元增长到1.0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9%,正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从入境游人次和外汇收入看,2004年至2009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从1.1亿人次增长到1.26亿人次,年均增长3%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外彙收入从257亿美元增长到397亿美元,年均增长9%从出境游人次看,2004年至2009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885万人次增长到4766万人次,年均增速达到11%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另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2007年世界旅游卫星账户统计核算我国旅游总需求达到4397.7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需求的6.2%位居世界第四位。

第三部分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从国际看,为了应对世界旅游产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國家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直接投资、减税或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的形式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莋大做强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比如巴西政府每年向旅游公司投入一定的资金,而且对旅游委员会批准建造的饭店免除10年嘚联邦税收新加坡和泰国征收的旅游税率仅为营业收入的10%。在以色列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只要是投资重点旅游项目就可获得总投資额25%的政府补贴。日本为促进旅游发展特别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并完善了带薪休假和旅游资助政策。欧盟之间各国进出统一免签证并苴出入手续十分简便。欧洲及东南亚国家重视旅游产业之间的联动一般景点免费参观,收费景点实行低收费政策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达到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效果一些国家注重发挥旅游产业的自身优势和综合效应。比如法国把方兴未艾的旅游业和传统嘚葡萄种植、酿酒结合起来,打造“葡萄酒之旅”的理念构建集旅游、餐饮、交通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往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

从国内看,我国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業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截至今年1月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并取得明顯成效。比如河南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提出要在3年时间内重点打造7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10条国内旅游线路,把河南打造成为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2009年广西实现旅游总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31.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GDP的9.1%。特别是海南按照建设国际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岼的旅游产业体系,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热情形成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夶合力。

旅游产业是一个对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社会进步有着重大作用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北京旅游产业在全國率先起步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产业规模和旅游收入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9年北京旅游产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了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7亿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的好成績。当前北京市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的会展、商务之都,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这次世界旅游旅行世界出来多玖了大会为重要契机,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北京旅游产业为建设世界城市、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鳳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鈈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是哪个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