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股票分析析重的EV和EBITOA是个什么指标,有用吗

股票分析要看市销率与市盈率
要看市销率与市盈率股票讯,在A股市场上,市盈率(PE)常常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估值指标,其优点毋庸赘述,作为公司股价对每股收益的比值,PE指标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成长性的评价。然而,鉴于公司净利水平通常都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甚至有时候出现亏损,此时单凭PE来估值有失偏颇。而且不同行业的内在商业模式也决定了需要多种估值指标的配合。事实上,虽然对任何上市公司均可以计算各种估值倍数,但投资者投资不同行业的股票时因投资目的的不同,其重点关注的估值倍数有所不同。举例来说,传统制造业公司常常主要看PE指标,而电信服务业公司则会使用EV/EBIT的比率(其中EV是指企业价值,EBIT指息税前利润);互联网等高科技公司由于前期需要大量投资而不产生盈利,此时市销率(PS)就成为有用的评价指标,而在西方,对银行等强周期而低成长性的资产主要采用市净率(PB)估值。由此可见,在相对估值体系中,PE指标虽是&明星&却难以独挑大梁,事实上,近年来PS指标因其建基于更加稳定的销售收入之上而日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尤其对采用以市场占有为导向的扩张战略而愿意牺牲部分短期盈利的企业而言,PE指标往往会产生&误判&,而PS则能更好地揭示出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决定公司生存能力和盈利水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江铃汽车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增长而毛利反降,即反映出公司产品销售策略方面的扩展性行为,即公司将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作为现阶段的主要策略,其结果就是市场占有率的稳步上升。PS反映了市场愿意为公司每一块钱销售收入所支付的价格,与较易受到&操控&的净利指标相比,营收指标显得更加稳定和真实,并且不管公司是否盈利,销售收入总是正数,从这个意义上说,PS的波动更加稳定,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PS的这种优势也被统计数据所证实,肯尼斯费雪在《超级强势股》一书中,采用PS指标对美国62家科技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是具有较低市销率的股票在未来具有较高的获利机会,而对于高市销率的股票往往只能获得很少的收益、甚至是损失。国内也有学者采用类似的方法对A股市场进行统计,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当然,与其他指标类似,PS在其应用上也并非没有局限性,如PS无法反映公司的成本变动情况,所以在投资实践中,PS和PE配合运用无疑有助于投资者更加全面的评估公司的价值。263财经门户网-中国财经第一门户网,是中国最早而且最大的财经门户网站,内容包括,,股票分析,,,等财经综合信息。
(原标题:合拍贷终于公布兑付方案:本金减半或
(原标题:骗子让员工拉人入投资群 一年卷走
(原标题:90后美女头目诈骗300亿跑路 40万人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EV:企业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指标。计算方法为总市值 + 债务及优先股 - 现金及现金等值
EBITDA: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公司财务表现标准,计算方法为:
总收入 - 开支(税项、利息、折旧及摊销除外
•5回答
•8回答
•1回答
•7回答
•7回答
•10回答
•8回答
•3回答
•5回答
•4回答
•9回答
•1回答
•10回答
•2回答
•1回答
•10回答
大家都在关注
•3回答
•6回答
•4回答
•1回答
•3回答
•8回答
•4回答
•2回答
•5回答
•10回答
•2回答
•5回答
•6回答
•5回答
•5回答
•8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史上最全的投资估值方法和技术
来源:DreambigCareer(dreambigcareer)
在投资的时候,对企业的进行估值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做出准确的估值就是一项考验投资者眼光的工作。
关于估值及常见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乘数方法,较为简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销率估值法、EV/销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特点是主要采用折现方法,如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等。
一、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估值模式
1. 重资产型企业(如传统制造业),以净资产估值方式为主,盈利估值方式为辅。
2. 轻资产型企业(如服务业),以盈利估值方式为主,净资产估值方式为辅。
3. 互联网企业,以用户数、点击数和市场份额为远景考量,以市销率为主。
4. 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企业,以市场份额为远景考量,以市销率为主。
二、市值与企业价值
无论使用哪一种估值方法,市值都是一种最有效的参照物。
①市值的意义不等同于股价
市值=股价×总股份数
市值被看做是市场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认可,侧重于相对的“量级”而非绝对值的高低。国际市场上通常以100亿美元市值作为优秀的成熟大型企业的量级标准,500亿美元市值则是一个国际化超大型企业的量级标准,而千亿市值则象征着企业至高无上的地位。市值的意义在于量级比较,而非绝对值。
②市值比较
既然市值体现的是企业的量级,那么同类企业的量级对比就非常具有市场意义。
【例如】同样是影视制作与发行企业,国内华谊兄弟市值419亿人民币,折合约68亿美元,而美国梦工厂(DWA)市值25亿美元。另外,华谊兄弟2012年收入为13亿人民币(2.12亿美元),同期梦工厂收入为2.13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的收入在一个量级上,而市值量级却不在一个水平上。由此推测,华谊兄弟可能被严重高估。当然,高估值体现了市场预期定价,高估低估不构成买卖依据,但这是一个警示信号。精明的投资者可以采取对冲套利策略。
常见的市值比较参照物:
同股同权的跨市场比价,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市场上的市值比较。如:AH股比价。
同类企业市值比价,主营业务基本相同的企业比较。如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比较。
相似业务企业市值比价,主营业务有部分相同,须将业务拆分后做同类比较。如上海家化与联合利华比较。
③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市值+净负债
EV的绝对值参考意义不大,它通常与盈利指标组合,用来反映企业盈利、净负债与市值之间的关系。如:EBITDA/EV指标用来比较相近企业价值的企业的获利能力。
三、估值方法
①市值/净资产(P/B),市净率
考察净资产必须明确有无重大进出报表的项目。净资产要做剔除处理,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性资产结构。市净率要在比较中才有意义,绝对值无意义。
找出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的历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档市净率区间。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若是新上市企业,必须有至少3年的交易历史。
找出同行业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企业做对比,明确三档市净率区间
②市值/净利润(P/E),市盈率
考察净利润必须明确有无重大进出报表的项目。净利润要做剔除处理,以反映企业真实的净利润。市盈率要在比较中才有意义,绝对值无意义。
找出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的历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档市盈率区间。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若是新上市企业,必须有至少3年的交易历史。
找出同行业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企业做对比,明确三档市盈率区间
③市值/销售额(P/S),市销率
销售额须明确其主营构成,有无重大进出报表的项目。找出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的历史最低最高和平均三档市销率区间。考察周期至少5年或一个完整经济周期。若是新上市企业,必须有至少3年的交易历史。
找出同行业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企业做对比,明确三档市销率区间。
④PEG,反映市盈率与净利润增长率间的比值关系
PEG=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
通常认为,该比值=1表示估值合理,比值&1则说明高估,比值&1说明低估。这种方法在投资实践中仅作为市盈率的辅助指标,实战意义不大。
⑤本杰明·格雷厄姆成长股估值公式
价值=年收益×(8.5+预期年增长率×2)
公式中的年收益为最近一年的收益,可以用每股收益TTM(最近十二个月的收益)代替,预期年增长率为未来3年的增长率。假设,某企业每股收益TTM为0.3,预期未来三年的增长率为15%,则公司股价=0.3*(8.5+15*2)=11.55元。该公式具有比较强的实战价值,计算结果须与其他估值指标结合,不可单独使用。
以上方式均不可单独使用,至少应配合两种联合研判,其绝对值亦没有实战意义。估值的重点是比较,尤其是相似企业的比较,跨行业亦没有意义。
估值上的3个小误区
一个投资者其实只要学习两门功课:如何理解市场和如何估值。
那些认为企业价值就等于简单的几个财务比率,等于简单的PE,PB,再加上横向纵向对比的人,你不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吗?
如果企业价值这么容易确定,那么基本上一个高中毕业的人就能对一切企业进行估值了。一个会查资料会对比的人,就能简单对比几个数字获得巨额财富。
在这个狗咬狗的世界里,会查资料,会对比几个财务数据,从来都不是竞争优势,也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估值。
价值投资有四个基本概念和两个重要假设。
1.股票等于股权,是企业所有权。
2.利用“市场先生”来对来市场的波动
3.由于未来是不知的,所以需要安全边际
4.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圈
上面这四个概念就是价投的核心概念,下面是两个重要的假设。
假设1:价格会向价值靠拢
基本上,在美股里,价格向价值靠拢的时间是2-4年。也即是说,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个正确的便宜货,花5毛钱买了1块钱的东西。
在美股里,这5毛钱重新变回1块钱的时间是2-4年。
如果是2年回归,那么年化收益是41%。
如果是3年回归,那么年化收益是26%。
如果是4年回归,那么年化收益是19%。
其实如果把价投总结成一句话,那么这就话就是:花5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然后确保这5毛钱能在2-4年内变成1块钱(催化剂)。
价格会向价值靠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2-4年是让其他很多投资者也发现这是个好投资机会的时候,但是其最重要的依据是:回归均值和大数定理。
假设2:价值是可测量的(Measureable)
对投资者来讲,价值是可测量的有两个意思:
a. 价值本身是可以通过一些线索被检测出来。Value is measureable
b. 你可以检测出来价值。Value is measureable BY YOU。
所谓的财务分析,行业分析,本质上都是在利用线索来找出公司的价值。而很多人却本末倒置,盲目相信一两个分析工具。下面就介绍一些总结的估值上的小误区。
误区1:把自由现金流模型化
企业价值的定义特别简单: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在未来时间内能赚到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定义只能概念化,不能模型化。
十个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里至少有9个都是扯淡的。
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都需要预测3-5年的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在出现一个“终止值”(Terminal Value)。
首先,除非你预测的是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这种公司,否则预测3-5年的财务数据简直就是搞笑,准确性非常低。
另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里的终止值占到了模型里股票价值的50%以上。因此,只要终止值发生一点点变化,整个估值可能差十万八千里。而且这个终止值对折现率非常敏感,将折现率下调1%,整个公司的估值可能上升1倍。
不能模型化并不代表这个概念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你只是不能简单的使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直接计算估值而已。但是你可以利用这个模型进行逆向思维,反推现在估值水平是高是低。
举个例子:
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微软的股价最高到了59美金左右,对应的当时的PE是70倍,当年每股利润是0.86美金左右。这意味着什么呢?
先来简单解释下什么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是指一个企业在满足了短期生存压力和长期生存压力之后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
如果要用公式表达的话,把企业当做一个整体,自由现金流等于:
其中CFO指的是经营性现金流,FCInv指的是固定资本开支,Int指的是利息费用。
重新回到上面的例子中:
假设这0.86美金的利润中有50%是自由现金流,剩下50%是必须的资本开支。那么在1999年微软的自由现金流是0.43美金。然后,我们假设微软在未来10年的增速是30%,对任何企业连续10年30%的增速已经是飞上天的增速了。
那么在2009时,其当年的自由现金流是5.93美金,是1999年的13.8倍。
然后,在1999年时,美国的利率是5%-6%,因此在折现时,我们用10%。然后,我们可以把从2000年到2010年之间所有预计的现金流计算出来,分别是:0.56,0.73,0.94,1.23,1.60,2.08,2.70,3.51,4.56,5.93。
然后将上面自由现金流按照10%的折现率折现回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惊人的数字:12.1美金。
也就是说,在1999年微软股价到达59美金那天,未来10年的自由现金流折现值仅仅只占到了股价的20.5%(12.1/59)。
换句话说,在市场给微软59美元那一天,微软股价的价值里有80%取决于10年后,也就是2010年后,微软的业绩表现,微软的自由现金流增速。
实际的股价表现说明了一切。微软从2000年之后,股价一直维持在20-30美金,直到它找到了新的业务引擎—云计算。
上面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一点:自由现金流折现,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是计算公式,不能简单的模型化(DCF模型)。
误区2:简单的使用PE作为估值指标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使用的PE都是无用指标。 我曾经在一个复印店听店员在问其他人问题,我在xxx软件商看到,银行股PE很低啊,是不是可以买入?
如果你今天还在简单的无限制的使用PE和PB,你基本上就相当于投资界里的路人甲—俗称“韭菜”。PE和PB指标有如下问题:
①思维层面上有硬伤
什么叫做思维层面有硬伤?就是说,这个指标在公式层面就有硬伤了。
PE=股价/每股盈利
如果你将公式上下同时乘以总股本,那么PE=总市值/净利润;所以,你用PE的时候,本质上是在思考总市值和净利润之间的关系。这也意味着,PE在思考层面上就有硬伤。
因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分为两部分:股东价值(市值)和债权人价值(负债)。PE仅仅只考虑了股东价值,没考虑任何债权人价值。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企业A的市值是1亿美金,每年的税前利润是1亿美金,净利润是6000万美金,负债是99亿美金。
虽然PE是1.67倍,但是由于负债太严重,但是如果你把债权人和股东作为一个整体,这个企业价值100亿美金(同时买走债权人的债和股东的股份),实际上的“PE”是166.7倍。
②EPS非常容易造假
PE这个指标第二个大问题是,EPS很容易造假,容易存在很多一次性利润。
PE这个指标真实想表达的意思是:当我要收购一个企业时,我为它现在的利润支付多少倍数。
但是显然大多数人用错了。因为现在的利润中有可能存在造假的问题,同时存在一次性利润。实际上,这个“现在的利润”具体应该值得是“现在出现的,并且以后也出现的经营性利润”。
因此,如果要使用PE,最起码要进行调账,把所有的非经营性,不可持续的利润统统去掉,得到一个经营性可持续的利润。
如果你在使用PE时,考虑的是企业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Normalized Earning Power),那么这就成了一个可用的比率。这是投资的复杂之处,也是有意思的地方。
③低PE不代表低估值
市场给一个公司低PE不代表市场是错的。因为有可能市场在预计公司未来的利润很差。比如说一个公司现在的股价是10美金,EPS是10美金PE是1,看似很低。
但是呢,也许市场认为这10美金中有8美金是一次性利润,或者市场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恶化,今年赚到10美金,明年可能只有1美金。
如果市场是对的,那么现在PE虽然看似是1,但是也不代表公司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投资这个股票,你要了解市场的逻辑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市场是错的。
误区3:简单的使用PB作为估值指标
PB指标用在金融和保险行业是个非常好的指标,因为这些公司手里资产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现金。因此可能代表一个公司被低估的程度。拿PB去衡量美国银行股的话,是一个有效指标。
不过我认为,衡量银行股最重要的指标不是PB,而是调整后的ROA。
PB这个指标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看看现在的股价占公司“净资产”多少。如果股价低于净资产,“理论上”公司是“安全”的。
那么问题来了,绝大多数人是如何计算“净资产”的呢?他们直接用了Book Value,从公式上,大多数人用的BookValue=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如果你是这么计算PB的,那么PB就是一个无用指标了。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层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所有者权益的大小。
在GAAP财报里,所有者权利有4项内容:
最后的accumulated othercomprehensive income(其他综合收益,OCI),在美国的会计准则里,一般把这个OCI记在利润表里,所以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所有者权益的最大问题出在库存股和留存收益上。上市公司在回购了自己的股票之后,把这些股票记为库存股。
这些库存股是所有者权益里的减项。也就是说,这一项是负的。
因此,当一个公司回购越多股票,导致库存股变多了,因此所有者权益要减去一个比较大的数字,所以所有者权益变小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IBM的所有者权益如此的小,ROE如此的高。不是因为IBM牛,而是因为IBM回购了大量的股票!
你可以看到,当一个公司分红比例越大,其留存收益越小,所有者权益越小,ROE越大。当一个公司分红比率越小,其留存收益越大,所有者权益越大,PB越大。
因此,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不使用PB,不用使用ROE,不进行杜邦分析。就是因为我对这些公式很熟悉,所以我只在少数他们有效时使用他们。
如果正确的估值?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估值工具。
就像不存在永动机一样,在投资世界,不存在任何可以让每个人都赚到钱的方法或者工具。
因此,基本上每个行业最正确的估值方法也都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比如在能源行业,重置成本和企业的石油或者天然气储备是很好的估值方法。
虽然我们没有一把万能的钥匙,但是还是有一些估值工具明显好于PE和PB。
一、EV/EBIT
实际上,EV/EBIT是一个明显优于PE的估值工具。PE实际上等于企业的市值除以净利润。而市值只不过是企业的一部分而已。
EV/EBIT就解决了这个问题。EV指的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不仅仅考虑了股东,还考虑到了债权人。
因此,企业价值=市值+长期负债+少数股东权益-现金。这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避免了PE的问题。
另外,PE由于没有考虑到资本结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是处于同一行业的两家公司可能也无法直接对比。而EBIT是息税前利润,剔除掉资本结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从而更具有可比性。
二、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
重置成本指的是现在现在一个新的和目前企业产能,效率一样的企业需要花费的成本。这实际上才是真实的”PB”。
对科技股来讲,这一成本接近于无法计算,但是对能源,基建,零售等公司来讲,重置成本有重要的意义。
假设今天市场中存在着100个竞争对手。然后一个精明的商人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他一般有两个方案:
1.自己建立一个企业,与这100个对手竞争。
2.从这100个竞争企业里收购一家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方案1,什么情况下使用方案2呢?其实非常简单:当目前市场中企业的市值小于重置成本时,精明的商人会选择收购。当目前市场中企业的市值大于重置成本时,商人会选择自己建立企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如果一个行业在周期性低估时,整体的价值小于了其重置成本,这意味着这个行业很难再有新的进入者了。
在炼油厂行业,一座炼油厂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的最重要核心指标之一就是:重置成本。一座炼油厂的重置成本,实际上就是把这座炼油厂拆了,重建一座一模一样的需要支付的开支。
一般重建成本分为:绿地重建成本(GreenfieldReplacement Cost)和污染地重建成本(Brownfield Replacement Cost)。
绿地重建成本是指在没有污染过的土地上重建设备的成本。一般绿地重建成本会有昂贵的环保费用。污染地重建成本指的是在已经发生过污染的地方重建设备的成本。
企业价值等于其未来时间内能产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这个定义是接近于完美的。但是这个切记定义几乎没有办法模型化,基本上95%的DCF模型都是扯淡的。
你下辈子也不会看到李嘉诚,王建立,巴菲特,在判断一个公司值多少钱时,请两个专家来做两个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看看。
他们在判断一个企业值多少钱时,不外乎考虑三个东西:
1.这个企业目前的资产值多少。
2.现在企业的正常化利润是多少?我来运营的话可以砍掉那些费用,可以提高多少正常化利润?
3.企业的成长性还有多少?
PB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想创造的指标。为了更真实的思考出一个企业的资产价值多少钱,你可能需要仔细的翻阅资产负债表,可能需要查看重建成本等等。
PE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想出来的指标,但是同PB一样,这个指标也被滥用了。有些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一次性利润,大量的非经营性利润,当你真的要彻底买下来这个公司,你只会考虑可持续的正常化利润。
另外,PE还忽略了一个公司的资本结构,因为它没有考虑任何负债的情况。
*本文部分资料整理自港股那点事(hkstocks)
版权声明:“投资圈”所推送文章,使用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值班编辑:王颗颗 jinrong0852】,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投诉反馈邮箱:
房产投资被堵死,手握200万该如何投资?此次楼市调控,力度之大、决心之强、执行之严前所未有,近二十年的房产牛市就此封冻,房产投资暂被堵死。可对于那些手握一二百万现金、四处寻找投资机会的新中产来说,该如何支配这些资金并获取最大收益呢?关注金融晨读,为你揭晓答案!
jinrongchd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EV/EBIT和EV/EBITDA估值与PE估值双剑合璧
EV是什么?就是英文Enterprise
value的简称,即是说企业价值,而且其所指的价值并不是指上市企业的资产价值,而是其业务价值。
EV这个估值指标可以用简单的公式表示为:
EV=企业市值+企业债务净额=市值+负债-现金,
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衡量企业的价值?市值根本就是一个上蹿下跳的东西嘛!没错,但市值至少是市场公认的价值。用市场公认的企业价值减去其负债后再加上其拥有的现金,就是企业被市场公认的最纯粹的价值了——这样子说,你是不是感觉这个EV是更虚了?先不轻易下结论,让我们再往下分析。假定你手里头拿着大把的现金,你也想做一回巴菲特大师常做的事——收购一家企业。你苦苦寻找,终于在A股里找到了一家小企业,市值仅有10亿元,但是股价是涨了好多的,而且似乎还有往上涨的趋势。你不知道怎么办?你本来是想着全都把这家企业的股票买下来,可是股价一路上涨,你感觉这样买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你找到了这家企业的老板,想让他直接出个价格,把控股权卖给你。可是,你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吗?这家企业的老板十有八九会按照他们公司当前股价甚至高于当前股价的价格给你报价,如果你完全不认同其报价,可能你就无法获得控股权——这就是EV,一种市场公认的企业价值标准,虽然有点“虚”的感觉,但是,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其价值的存在。
当然,EV仅仅是市场公认的企业的业务价值,并不是一家企业真实的内在价值。
为什么要去分析EV呢?因为我们可以根据EV对股票进行估值,EV这一估值指标可以派生出两种估值模型,一种是EV/EBIT,另一种是EV/EBITDA。好家伙,有来了这么多个让人头痛的英文字母,不过,你先别担心,待我们慢慢分解。模型EV/EBIT中的分子是EV,分母是EBIT——这是什么意思?EBIT是英文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的缩写,意思就是息税前利润,也就是企业没有扣除税收、利息前的收益。
EBIT有两种计算方法,即可以是EBIT=净利润+所得税+利息,也可以是EBIT=经营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可能你又会问了,为什么不在EV/EBIT模型中,将EBIT换成企业的净利润呢?那样不是更准确?但是,这恰恰不是这个模型要避免的问题——不用净利润做分母是因为净利润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水份”,这种“水份”包括税率的不同和变改、利息的差异等。而EBIT就是要强调只是衡量企业的业务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最终的收益。EBIT这个指标排除了税收、利息等政策性、资本结构性的因素影响,对于考量业务盈利能力具有更好的针对性。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EV/EBIT和我们最常见的PE(市盈率)估值有所不同,PE的分子是市值,分母是净利润,分子用的市值,考量的是企业全部的市场价值,分母用的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收益,PE用市值做分子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用净利润做分母却又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两者相除,得出的估值结果往往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许是分子取得太大了些,分母取得太小了些吧——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PE这个非常传统的估值指标,因为PE仍旧有很多的合理性。
由EV演化而来的EV/EBIT估值模型理论上比PE更具有通用性,因为EV/EBIT排除了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结构、税收政策的影响,而专注于其业务盈利能力。并且,更重要的是,EV/EBIT或者EV/EBITDA可以广泛应用于那些暂时还没有盈利的企业估值,这是PE不能做到的,没有最终净利润的企业,PE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对EV/EBIT模型的内涵有所了解后,我们将目光专注于地产股上。事实上,房地产股也可以用这个模型进行估值比较,而且我觉得会比用PE好一些——我们知道,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有大量的负债,但是其来源却有所不同,有的是企业债,有的是可转换债,有的是银行借款。用EV/EBIT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不用去考虑地产股之间的这些差异了,直接将目光投注到其房地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层面。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尝试一下,用EV/EBIT给地产股估值吧。
假设的案例:我们以万科为例。假如万科2008年的净利润是100亿,所得税费是10亿,利息是5亿,市值为1000亿,负债400亿,账面现金有120亿,那么,其EV==1280,EBIT=100+10+5=115,EV/EBIT=.13。怎么看待这个估值结果?那就要再按同样的办法对保利、招商和金地等多家企业进行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理论上是EV/EBIT计算值越小越好。一般来说,如果计算出来的EV/EBIT数值小于10,那么可以说是价值有所低估的。但是,不能仅仅依据EV/EBIT估值来判断企业价值是否低估。
说完EV/EBIT后,我们再来说说另一种由EV演化而来的估值模型,也就是EV/EBITDA,这是一个运用得比EV/EBIT更为普遍的估值模型。EBITDA即是英文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缩写。意思就是税息摊销折旧前利润,EBITDA与EBIT的区别在是否剔除摊销和折旧。EBITDA是剔除摊销和折旧费用的,为什么呢?因为EV/EBITDA模型的用意就在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估,既不考虑税收、利息,也不考虑摊销和折旧。EBITDA剔除摊销和折旧,是因为摊销中包含的是以前会计期间取得无形资产时支付的成本,而并非投资者更关注的当期的现金支出。而折旧本身是对过去资本支出的间接度量,将折旧从利润计算中剔除后,投资者能更方便地关注对于未来资本支出的估计,而非过去的沉没成本。EBITDA也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净销售量减去营业费用,另一种是用营业利润加上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
如何运用EV/EBITDA进行估值,就不多说了,基本上和运用EV/EBIT是一样的,很简单,重要的不是如何计算,而是要真正理解EV/EBITDA的估值内涵及用意。事实上,EV/EBITDA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华尔街——这是一个疯狂的并购时代,那时候很多的并购资本主要是用EV/EBITDA来评估一家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重汽股票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