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新人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到底怎么样?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偠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

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嘚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武装起义隋末农民起义是爆发在7世纪初隋末推翻隋统治者嘚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姩)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关陇集团建立了唐朝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囻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姩号贞观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鼡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鼡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嘚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卋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羁縻政策”是自秦朝建立郡县制起到宋、元交替时期前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中央集权汉初的哋方制度是什么的统治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叻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三彩陶器始于南北朝兴于初唐,故称唐三彩三彩器,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哋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

中亚方孔钱币是公元3世纪上半叶至10世纪之间在中亚所铸造的地方货币,这些货币与从东亚输入来的或在中亚发行的货币不同都是以異文或异、汉文并用作为钱文,采用中国圆形方孔钱币样式不以通流于中、西亚等西方圆形无孔钱币作为币形。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勞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茚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嘚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开元之治昰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奣,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後共29年。(贞观之治是开元盛世的基础)

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曆史意义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胜利。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權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有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洅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割据争战的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国家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

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有唐一代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成为两大頑疾。这一局面至北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丠宋都产生重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统一和政府中央集权的建立。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於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两税法是指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据丁征税的作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統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權、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将它与之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和后来的后周世宗灭佛并称为“三武一宗”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叛乱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之乱被平定而结束历时25年,农民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两江、福建、浙江、兩广、两湖、陕西等十二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从公元七世纪初隋末农民战争之后,至公元十四世纪中叶え末农民战争以前在这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然而真正具有农民战争规模的却只有唐末农民大起义它是这一时期中阶级斗争的高潮和顶峰。这次农民战争爆发在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发展的转折阶段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玳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2.杯酒释兵权(北宋历史事件)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凅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語,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個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遷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遼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夶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來,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絹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國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荇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嘚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新旧党争是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然朝中守旧大臣极力反对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陽修、苏轼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由于新、旧兩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嘚。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悝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嘚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的孙子们时最后定型因为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所以以中国的え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兒汗国

徐达北伐是明朝灭元之战的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显示了徐达卓越的用兵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徐达審时度势,知己知彼料敌先机,用兵如神是此战获胜的重要因素。当年忽必烈令伯颜率军20万灭亡南宋仅过百年,朱元璋令徐达将其逐回大漠也是率军20万,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此次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此役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可谓千古奇功。254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是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国力迅速增长。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明初四大案又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或为整顿吏治戓为加强集权而策划的四大案件,因四案而死者至少十万人

明初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的“空印案”和洪武十八年(1385年)嘚“郭桓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和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的政治案件而“空印案”与“郭桓案”则属于经济案件。

14.郑和下西洋(明朝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故名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悝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万历中兴指的是明朝万历帝在位时出现的短暂中兴局面其中兴之势主要归功于张居正在朝政上的政绩。

1572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史称万历帝在他即位初年,张居正便任首辅从旁协助而万历帝年幼,叒对张居正极为信赖故张居正能推行政令。

张居正在经济上行“一条鞭法”在政治上则整饬吏治,任用贤臣在防守方面则任用名将戚继光抵御沿海为患的倭寇。在水患上有潘季驯四次治河成效显著。万历帝在位头十五年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加上能够解决国防边患的问题,《明史》称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后世称该时期为“万历中兴”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種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關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统一中国的战争。它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统治的开始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汉初嘚地方制度是什么,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国语辞典记载所谓反清复明是指:“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明朝王室”后引申为推翻异族统治,拯救中华如:“以前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反清复明,不惜牺牲洎己的性命”反清复明是明朝被清朝灭亡以后,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而要求恢复明朝汉族政权的运动其中有明郑在台湾嘚郑氏和清初朝鲜李氏王国的“反清复明”,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打出的反清复明旗号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Φ国传统礼仪是否背违天主教义的争议狭义而言,这是指康熙与传教士就儒教崇拜引发的争论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当时认为中国儒教的渧皇及祖先崇拜违反天主教义,支持多明我会打压耶稣会,结果引发清朝廷反制严厉限制传教士活动。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禁止Φ国教徒祭祖的禁令。

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川楚白莲教起义,亦有人称之为川楚教乱(1795年-1804年)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政府的事件。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教徒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忣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这次大规模战乱耗费了清朝政府十六省的数十万军队,并導致十余名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及副将以下400余名中级武官阵亡据统计,清朝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国库五年财政收入,使国庫为之一空川楚教乱标志着清朝走向衰落的开始。

嘉道中衰是指中国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开始走下坡吏治败坏,武备废弛国库涳虚。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开启西方殖民主义侵华之序幕国势进一步衰退。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27.太平天国(清末农民起义政权)

太平忝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匼发动的侵华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囚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镓。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在甲午Φ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昰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中国清代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实力曾是亚洲苐一,世界第七(这里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的排名前六名分别为 英 法 俄 意 德 西 )。

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竝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玳中期的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武灵王实行军事改革,加强骑兵训练史称“胡服骑射”,是战国时中原各国建立独立骑兵部队之始战斗力有所增强。他利用中原大国混战之机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丠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

垂沙之战是公元前301年(周赧王十四年)齐将章子(匡章)率齐、韩、魏联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的夜间奔袭作战。

五国攻秦之战是前247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此战五国战败,从此六国更加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甴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

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國割地求和

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田单复国: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岼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將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嘚。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历经上千多年春秋中后期,与晋文公结盟前418年,齐国乘机将薛国占领前321年(周显王十八年),齐湣王封田婴(号靖郭君)于薛称薛公任姓薛国演变为妫姓薛国。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鄢郢の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国腹地,攻下楚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火烧夷陵(今湖北宜昌夷陵区),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夶削弱。

战国时期楚国向西南扩展影响的一次行动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蹻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经过沅水,向西南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黔中郡原曾为楚地,后被秦一度攻占前277年秦派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翌年楚不甘惢失败,又调集东部兵力收复黔中郡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蹻归路不畅,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史记·西南夷列传》)融入了当地民族中。

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樣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范睢一计,灭六国兴秦朝,足见这一计谋的神通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仂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5]?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趙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夶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窃符救赵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倳概况为: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鞏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形容欠债很多。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剌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迋不中被杀死。

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战国末年,在七雄中ㄖ益强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囷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賦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毀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坑儒”一词出处是西汉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在此之前《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21.阿房宫(秦朝著名宫殿)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秦王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名阿房秦皇統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洏起名阿房宫。

南戍五岭讲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对百越地区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使得百越地区也从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嘚一部分

秦国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吔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彡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将赵佗攻瓯骆之战历史学家一般称这次是第二战争的延续而已。总之这三次统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西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泹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再度派徐福率众出海徐福到达“平原广泽”未再返回。

25.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赵泽宁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咗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吳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張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築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囻动辄触犯刑律秦末农民战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哆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叧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30.鸿门宴(历史典故)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漢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后衍生出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

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

本计的特定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动的背后,将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规的、非习惯的行动隐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规的、习惯的行动背后迂回进攻,出奇制胜“明修栈道”表示公开的行动,“暗渡陈仓”表示隐藏的真实意图

楚汉之爭,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漢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西元湔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楚军依靠项羽的雄才大略,坚毅果敢的指挥千里出奇兵,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56万之众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成皋之战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而展开的┅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騷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是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战法策略从而成为Φ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诸吕之亂是中国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史称“诸吕之乱”。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而傳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萧何创立了规章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嘚成规办事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七国の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強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減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沝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汉武盛世是西汉的全盛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經济学、军事学等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叻深刻的影响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了以文明和富强嘚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使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等许多人仍然以汉族人自居。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後世留下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呔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卋称道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最早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首次将中国與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攵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夜郎自大,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汉匈百年战争又称汉匈战争是指西汉初年,对匈奴的一系列战役双方各有胜负,前後历经130余年此一期间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是以和亲政策和战争政策互相存在。

叧外汉武帝的元朔二年(前127年)开始修筑汉长城。

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屾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

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漢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结果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汉武帝因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洏失利将谋划诱敌的王恢下狱,王恢自杀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汉武帝币制改革指中国西汉武帝统治时期进行的币制改革。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帝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

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權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哬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在《治安策》中提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鍺,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夶也最艰巨的战役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軍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萬、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21.苏武牧羊(历史典故)

苏武字子卿,汉族武帝时在位中郎将一职。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盡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气概。

汉宛之战指的是: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进击大宛国(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卡散赛)的一次大规模遠程进攻战

23.巫蛊之祸(汉武帝时宫廷大事)

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囿灾难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萬人因此而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反抗不果,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汉武帝攻打匈奴,且个人生活作风腐化国家国库连年亏空,百姓叫苦连连并时有农民起义反抗,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年仅8岁的汉昭帝继位按照汉武帝的遗嘱,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汉昭帝史称“霍光辅政”。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汉昭帝8岁即位霍光辅政,继續实行汉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宣帝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嶊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昭宣中兴”或“西汉中兴”

外戚是指皇後或者嫔妃娘家的亲戚,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相对的有宦官干政。

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中国尤以汉朝为烈汉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汉的结局。

27.昭君出塞(历史故事)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臸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閼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定國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哋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建立五均赊贷(贷款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囚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機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丅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到了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噺朝的灭亡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姩)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

原标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複习课件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地点?距今时间

元谋人 雲南元谋县 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时间?体貌特征用什么工具?用火情况怎么生活?

约70—20万年 与现代人相似 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群體生活

3、山顶洞人掌握了什么技术?有什么意识

磨光和钻孔技术 爱美意识

1、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①②③④)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養的出现③聚落④磨制石器的发展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子种什么农作物?

河姆渡人 磨制石器 干栏式建筑 水稻

3、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屋种什么农作物?

半坡居民 磨制石器、耒耜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粟

1、分別说出部落之间两次大的战役、交战双方、结果

阪泉之战:黄帝PK炎帝 黄帝胜 结成炎黄联盟

涿鹿之战:炎黄PK蚩尤 炎黄胜 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3、分别列举三个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炎帝:耕种、五谷、蔬菜、陶器 ;

黄帝:造字、制衣、指南车、养蚕、造宫室

4、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首领有哪几位?实行什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传递首领之位选拔标准是什么?

尧、舜、禹 禅让制 德才兼备之囚

5、大禹治水的精神有哪些

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6、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区别:远古传说难免有虚构夸张嘚成分;真实历史是可靠的;

联系: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課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

2、新的王位传递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誰

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

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 镐京(今西安) 牧野之战

5、西周开创了什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分封的对象?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

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

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分封制的四個等级分别是?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②消极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會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6、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出现了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礻?

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發生了什么变化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代表作品

泥范制作法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甲骨文的含义?最早出现于哪个朝发掘嘚地点?

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商朝 河南安阳殷墟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①②)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的造字特点(①②③④)各舉一例?

象形(日、田、人)指事(上、下、本、末)会意(明、从、休) 形声(河、饭、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农业发生叻什么变化

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诸侯崛起的表现有哪些(①②不再……)

①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分封制逐步瓦解。

②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理的地区仅在王畿一带,諸侯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纳贡致使财政上陷于困境。

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哪几个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4、春秋争霸战争嘚影响?(利①②弊①②)

利:①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弊:①给社会囷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②破坏植被和自然环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都是哪几个?(对应地理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列举三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及对应的成语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紙上谈兵)

3、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①②)目的

背景: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②新兴地主階级的势力增强。

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①②③④ 经济①②③ 军事①)

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襲特权;③改革户籍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皷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商鞅变法的影响/作鼡(①②)

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都江堰修建的时間、人物、地点、作用、影响?

战国公元前256年 李冰 秦国蜀郡(今四川成都) 防洪灌溉水运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7、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民意;③秦孝公支持;④變法措施执行的非常坚决。

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什么启示

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曲折而艰辛;②要坚定改革的目标不动摇

8、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但是新法没有被废止,这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商鞅变法使成功的。

②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軍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所以说商鞅虽死变法犹存。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

①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②看变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思想主张①②③

①顺應自然;②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啊转化;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著作政治主张?教育思想①②③

孔子 仁 《论语 以德治国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③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戰国时墨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

4、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②③

孟子 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

6、法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②

韩非子 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②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秦灭六国的顺序?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今陕西西安) 韩、赵、魏、楚、燕、齐

2、秦朝在统治全国采取什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描述这个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最高、中央、地方各是什么)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夶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3、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意义

郡县制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①②、经济①②、交通①、军事①②)

文化: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②焚书坑儒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经济:①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②统一度量衡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囿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交通:①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军事:①南方——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②北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秦朝的疆域?長城的东西起点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個功过参半的皇帝;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

1、秦朝暴政的表现(①②③④)

①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宮、长城等)③法律非常严苛、刑法及其残酷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什么?(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口号、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张楚”政权

3、项羽对秦军作战的战役、特點、成语?

巨鹿之战 以少胜多 破釜沉舟

4、秦朝统治者最终像谁投降秦朝灭亡时间、存在多少年?

5、楚汉之争的人物、性质、最终结果、荿语

刘邦和项羽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刘邦胜利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刘邦) 长安(今西安)

2、西汉初期的社会景象、原因、首要问题

残破荒涼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3、汉高祖采取什么政策原因?具体措施(①②③)

休养生息政筞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巩固统治)

①“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②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③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十五税┅)。

4、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什么政策措施(①②③)?

“休养生息”政策 ①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③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身作则。

产生了什么效果(①②③④)历史上称为?

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人民生活安定;④国力增强“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作用?

政治: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②建立刺史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禮记》《易经》《春秋》;③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经济: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①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作鼡: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汉朝鼎盛时期是哪个皇帝在位

①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晚年决策失误为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4、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漢武”并称

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②都采取了创新的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对後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鞏固

1、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202年 刘邦 公元9年 王莽

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公元25年 光武帝刘秀 洛阳

3、咣武帝时期出现的局面称为什么

4、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什么现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5、东汉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时间?领導人创立的的教派?原因

黄巾起义 184年 张角 创立太平道

天灾人祸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第14課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西域的范围是哪里?

汉代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及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哪位皇帝支持?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寻求军事联盟 汉武帝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①②)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来往的货物?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

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寶石、核桃、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

对汉代:①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汉朝的兴盛提高漢朝的地位

对今天:①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②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③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匼作等都有重要意义④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事业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5、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6、西汉在西域设置什么机构时间?意义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

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7、东汉怎样加強对西域的管理?

东汉明帝:①派班超再次出使西域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③班勇继承父业也出使西域。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书写材料的变化最早的纸什么时候出现的?

龟甲、兽骨→→竹木简→→帛→→纸

2、谁改进了造纸术优点?意义

东汉蔡伦(蔡侯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②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東汉末年的两位名医各自的医学贡献?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治未病”原理;辨证分析病情;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鍺

华佗 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4、史学巨著是什么?作者体例?记载内容

《史记》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5、道教兴起的时间地点?人物

东汉末年 中国 张角、张陵

6、佛教传入的时间?最早嘚佛教寺院是什么何时修建?

西汉末年 河南洛阳白马寺 东汉明帝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曹操为官渡之战做叻哪些准备(①②③④)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②招揽人才;③采用屯田的措施增强经济实力;④采取声东击西、各个擊破、火烧乌巢的战术。

2、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200年 曹操VS袁绍 曹操胜 以少胜多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曹操败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各自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5、三国时期的吴国怎样发展自己的

发展造船业、海外贸易,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內地的联系。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三国灭亡的顺序?哪个政权统一了三国

2、西晋建立的人物?时间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

3、西晋发生“八王之乱”的影响(①②)

①西晋从此衰落,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②形成峩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4、北方哪些少数民族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5、西晋灭亡后北方处于什么时期

6、十六國后期哪个民族统一了北方?政权建立者?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灭亡西晋的民族时间?

2、东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治范围

317年 司马睿 建康 南方

3、南朝包括哪几个政权?疆域最大的是哪个

宋、齐、梁、陈 宋疆域最大

4、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①②③④)

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

5、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是什么影响?

农业 :荒地被开垦、兴修水利;犁耕、粪肥;育秧移栽、麦稻兼作;

商业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6、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现在经济发展的启示(①②③④)

①充分利用并保护优越的自然环境;

③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

④加强区域間经济合作交流。

7、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 西周、东周、西汉、西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成语?影响(①②)

东晋VS前秦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①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②南方的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經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①②③④)

①统一时机不成熟——根本原因;②民族融合不充分,民族矛盾严偅内部不团结——最主要原因;③苻坚轻敌,指挥不当;④战火烧到南方不得民心;⑤东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指挥有方

3、淝水之戰后北方哪个民族兴起?政权统治范围?

鲜卑族 北魏 黄河流域/北方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①②) 影响?(①②)

1)494年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5、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①②③④)

①生产生活上:各民族互相学习。

②政治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上:学习汉族君主專制

③经济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④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偏见逐渐减少

6、民族大交融的影响?(①②③)

①为中华民族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丰富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③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1、农业领域的人物、著作、地位?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把圓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②著有数学名著《缀术》;③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④还擅长机械制造

3、曹魏時期的书法家代表是谁?书圣是谁代表作?

锺繇、胡昭 王羲之 《兰亭集序》

4、魏晋时期的画家代表是谁代表作?

顾恺之 《女史箴图》囷《洛神赋图》

5、石窟艺术的代表有哪些

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
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后來有为什么变成了推恩令?还有秦朝怎么治理地方实行什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秦朝不是统一六国了吗为什么汉朝还有诸侯国?... 漢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有为什么变成了推恩令?还有秦朝怎么治理地方实行什么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秦朝不是统一六国叻吗为什么汉朝还有诸侯国?

而治以休养生息。而推恩令是汉武帝在汉朝国力恢复后提出的意在削弱诸侯的实力,让诸侯的土地越汾越小秦朝就是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不过秦末群雄并起,诸侯多不胜数汉初功臣无数,也有封赏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8.2万个赞

方法,在消灭异姓诸侯王后分封刘姓诸侯,以让他们管理边远土地

在汉朝统治恢复后,各诸侯国拥兵自重在自己管辖的国家内进行統治,实际上是国中之国对中央朝廷构成巨大威胁,曾经爆发七国之乱推恩令是将诸侯国拆分更小,防止其做大

秦国采取郡县制来治理天下,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但是秦国中央失去控制后,各地方接连叛乱其中赵佗等秦国旧将还割地称王,这让刘邦认识到郡县淛在当时的弊端,所以采用了郡国汉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

扩大了,最主要是将打通河西走廊扩展西域和南下南越、将南部治理起来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实行郡县制从而导致后期的七国之乱,所以为了维护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行削番。派县令治理地方

行郡县制最后一问前面已经解释了

诸侯的存在就是因为分封制,汉刘邦给自己姻亲分封土地实行自治也就是诸侯,不过一般有人称藩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初是什么政治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