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芦笋管理大平洋早生新苗怎么管理

请问,坐月子的产妇可以吃芦笋吗?
请问的产妇可以吃芦笋吗?
被采纳回答
太平洋亲子网
产妇能吃芦笋。产妇吃芦笋的好处:产妇经历完分娩,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较差。而芦笋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热量低,所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均优于普通蔬菜。产妇吃芦笋可以有效促进身体营养平衡,补充元气。芦笋所含的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产妇食用有助于改善身体免疫能力,强身健体。芦笋还含有柔软可口的膳食纤维,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产妇食用可以帮助润肠通便,改善。如果产妇是有妊高症的,不妨吃一些芦笋,因为吃芦笋对预防高血压也有效果。产妇吃芦笋需注意:芦笋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脾胃虚寒或痛风的产妇不宜食用,以免加重代谢障碍。产妇的饮食不宜过重口味,产妇吃芦笋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高油高温过久的方式,以免出现上火或消化不良的现象。
提问题 回答问题 查找答案
温馨提示:
1.仅能上传一张图片,且图片大小不超过2M
2.支持jpg、jpeg、gif、bmp格式图片
对不起,服务器不能正确处理您的页面请求
请勿频繁提问,两分钟内只能提一个问题
你的账号已被禁用或审核未通过!
通行证登录
免注册登录
记住登录状态
其他账号登录:
还没有注册太平洋通行证?点击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图形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还能再输入3次宝宝能吃芦笋吗
宝宝是可以吃芦笋的。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现代营养学分析,芦笋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含量比例符合人体需要,且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的功效。宝宝吃了不仅能帮助消化,而且还能提高免疫抵抗力。不过芦笋会让宝宝产生腹胀,不宜多吃。八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尝试吃芦笋,但是如果宝宝消化能力不大好的话,最好等宝宝大一点再喂他吃芦笋。
1、提高身体
芦笋内含多种营养元素,平时适量吃一些芦笋,可以有效促进宝宝身体营养平衡,进而有助于改善身体免疫能力。
2、预防血管疾病
芦笋具有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的特点。还有丰富的,其含量虽不高,但组成比例适当。所以经常食用芦笋也可以预防和心脑血管疾病。
3、增进食欲
宝宝出现消化功能下降,或者变得挑食,不想吃东西的情况,可以试着吃些芦笋,这样可以促进宝宝肠胃的消化功能,改善宝宝的食欲,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4、促进大脑发育
芦笋叶酸含量较多,对于宝宝来说,食用芦笋有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
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宝宝也是可以吃的。但这并不意味芦笋对宝宝都是安全的,宝宝在食用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1、对芦笋过敏的人不宜食用。芦笋也有可能成为过敏原的,如果是对芦笋过敏的话,食用芦笋就可能造成皮肤红肿、经常性腹泻、消化不良、头痛、咽喉疼痛、哮喘等过敏症状了,所以此类人群也要避免食用芦笋。
2、脾胃虚寒的宝宝不宜食用。因为芦笋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会加重代谢障碍。
3、烹调方式健康。宝宝的饮食不宜过重口味,宝宝吃芦笋的时候应尽量避免高油高温过久的方式,以免出现上火或消化不良的现象。
4、选择新鲜优质的芦笋。新鲜的食材做出的菜肴风味好,营养价值高,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吃。购买新鲜的芦笋时应以全株形状正直、笋尖花苞(鳞片)紧密、不开芒,未长腋芽,没有水伤腐臭味,表皮鲜亮不萎缩,细嫩粗大者为佳。另外芦笋虽好,但存放1周以上的不宜食用,而且应低温避光保存。
培根芦笋饭的做法
用料:米饭适量,培根适量,芦笋适量,蘑菇适量,洋葱适量,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胡椒粉少许。
1、培根、洋葱切小丁,蘑菇洗干净拧干水分,芦笋提前焯水控干,切小段。
2、锅热放油,下培根丁爆出香气,加洋葱丁翻炒。
3、加入蘑菇翻炒,倒入划散的米饭,炒至颗粒分明。倒入芦笋炒匀,撒少许盐、胡椒粉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1、新鲜芦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档蔬菜。
2、芦笋具有暖胃、宽肠、润肺、止咳、利尿诸功能,对高血压、血管硬化、、糖尿病、膀胱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鲈鱼芦笋粥的做法
用料:鲈鱼500克,芦笋1根,80克,盐1克,油10毫升。
1、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熬煮成粥。芦笋削去根部老硬部分,放入滚水中汆汤1分钟,取出,沥去水分,切成碎末。
2、鲈鱼去鳞、去内脏,清洗干净,大火蒸10分钟至熟。
3、取出鲈鱼,去掉皮和骨头,留鱼肉待用。
4、小火烧热平底锅中的油至六成热,放入制好的鱼肉,翻炒10分钟,加入盐调味,即成鱼松。
5、将煮好的米粥盛入小碗内,加入炒好的鱼松和芦笋碎即可。
因为宝宝年纪小的原因,鲈鱼和芦笋都应尽量弄得柔软细碎些。
相关知识点
相关专家解答
建议不要给宝宝吃辣椒,辣椒太辣了,不但刺激宝宝的胃,也容易让宝宝上火,宝宝妈妈千万不要给宝宝吃辣椒,可以多给宝宝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你好,小儿发热的病因是非常多的,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度的话可以多喝水,采取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如果体温超过38度,这就需要到医院检查进一步查找清楚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才能及时康复。祝宝宝健康!
您好:考虑宝宝的情况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建议查血常规,同时建议你做一个X线检查,排除肺部疾病。清淡合理健康饮食,多喝水 ,祝宝宝健康成长。
手足病是会发生于四季的,得了这种病时,也是可以吃鸡蛋的。这也是一种比较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可以给小孩吃的。在发病时,只要不要给小孩吃哪些容易上火,或者是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就可以了,另外也可以多吃一些新鲜青菜和水果,并且需要多给水小孩喝。
其实不同的巧克力所含的物质跟热量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小孩每天吃的其他东西也不一样,所补充的糖份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是没有什么准则可言的。你应要偶尔给小孩吃一两个就可以了,这种东西最好还是少些给小孩吃,会更有利于小孩的健康。
相关网友问答
相关词条694
联系编辑:吴佳子
联系邮箱: .cn (#改为@)
联系电话:020-8芦笋怎么做好吃?清炒芦笋很鲜美
芦笋怎么做好吃,芦笋可是蔬菜中的贵族,虽然价格比别的蔬菜稍昂贵,但口味确实清香鲜美。
  怎么做好吃?  1.先切片,本来想烤着吃,但后来改变主意了  2.先煮些热水,一定要热水呀  3.因为芦有些苦,需要先灼一下,要记得下少许盐  4.看,还挺绿油油的  5.锅里下油,下少许蒜头  6.迅速把灼好的芦笋片下锅  7.调少许芡,有少许酱油和糖  8.迅速下锅翻炒&(图片来源:东方IC)
关键词:&&&&&&&&&热门搜索:
芦笋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PClady达人:ABCBANK的回答
&
每天的4~6月是芦笋上市的季节,现在食用芦笋正当时。芦笋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禁忌及副作用分别有哪些呢?
&&PClady达人:木新格格的回答
&
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在我国南疆北国都有大面积种植,主要作为生鲜蔬菜,或者加工成食品罐头,在市面出售。芦笋具有暖胃、宽肠、润肺、止咳、利尿诸功能,对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膀胱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在我国医学史上早有芦笋治疾患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芦笋能&瘿结热气、利小便&;根称为小百部,能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等。早在两千年前《神农本草经》上已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据现代医学研究,芦笋中含有的天门冬酰胺是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一位牙科医生通过食用大量的芦笋治好了自己的眼癌和恶性淋巴癌。1974年化学家卢茨得出芦笋可以治疗癌症的结论。芦笋对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肺癌均有特殊作用。另外,芦笋对高血脂、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也有一定的疗效。芦笋还含有芦丁(维生素 P)、抗坏血酸(维生素C)、甘露聚糖、胆碱、精氨酸等,对维持毛细血管形态、弹性及生理功能有较好的作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疗研究所实验证明,芦笋能显著抑制由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胃癌前病变。现在,我国已经开发出芦笋茶、芦笋胶囊、芦笋酒等产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PClady达人:浪花sea的回答
&
芦笋是常见的蔬菜,其色泽翠绿、味道清脆爽口,十分受人们青睐。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菜桌上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面对大鱼大肉它能解腻清口。
&&PClady达人:时尚追随者303的回答
&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归脾经。
&&PClady达人:不准哭的回答
&
你好!芦笋 别名:露笋、石刁柏、芦尖、龙须菜禁忌人群:痛风病人慎食。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PClady达人:二分之一年的回答
&
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青芦笋,芦笋的营养价值丰富,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芦笋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生津利水的功效。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芦笋的功效与作用,芦笋是一种常见蔬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良好的药理效应。经常食用可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食欲,提高机体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一种高营养营养保健蔬菜。
&
大家还关注
[ 达人推荐 ]COLUMNIST热门搜索:
芦笋种植技术
&  繁殖方法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
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有效积温界限为℃,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
  (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
  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
  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
  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最好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
  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镇压。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第一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最好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保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最高温不得超过30℃,夜间最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第一次于第一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第一次。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大家还关注
[ 达人推荐 ]COLUMN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平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