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吧里有认同小米产品大全的么

小米承认在台湾收集用户信息:&短信服务惹的祸,已修正&_网易财经
小米承认在台湾收集用户信息:&短信服务惹的祸,已修正&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手机湾涉及用户隐私的问题持续发酵。8月10日晚间,小米科技在其台湾、香港上发布紧急声明承认,小米手机的确会自动启动一项名为&网路简讯&(中国大陆称为&网络短信&)的服务,在未经使用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信息回传到小米服务器上。据台湾科技媒体iThome日前报道,小米手机会偷偷传送用户资料至其位于北京的服务器,涉嫌盗取用户隐私,对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困扰。此事一经报道,引发台湾舆论哗然。小米科技在上述声明中致歉,并称已发布紧急升级包修正这一问题。小米同时强调,&小米提供的所有互联网服务均符合小米公司私隐条款:未经用户允许,不会主动上传涉及用户隐私的个人资讯和资料。&不过,小米公司并没有对其在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搜集用户信息的情况,作出任何说明。这是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小米在台湾遭遇的第二波&负面&消息。7月30日,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宣布,因小米旗下的红米手机在台销售过程不公平、虚报销售数量,违反公平交易法,对其开出60万元新台币的罚单。进一步值得重视的是,iThome近期针对进军台湾市场的大陆产品发表了一系列负面报道,除小米产品外,、猎豹移动、旗下的WeChat等纷纷&中枪&。小米发布OTA升级包关闭网络短信自启功能此次爆料小米手机有&问题&的iThome,于8月8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小米手机偷传资料到北京?iThome找资安专家实测:有》的文章。该文称,iThome联系了信息安全公司芬安全(F-Secure)马来西亚亚洲实验室,在7月31日-8月6日实测了两款小米与红米手机,&每个环节都经过实验室人员2-3次的反复测试。&iThome援引上述测试结果称,小米手机在未经使用者同意的情况下,会自动启动,将使用者的电话号码、I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及IMEI码(国际移动装置识别码),回传到小米服务器上。此外,通过这个网路简讯服务回传北京的使用者电话号码没有加密,而是采用明码传递。iThome称,因采用明码发送,一般具备相当电脑能力的网管人员,利用网络监听工具可以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中侦测到手机所发送的网络封包来取得真实电话号码,而不需要经过破解。换句话说,过去用小米手机的用户,其电话号码已经暴露在该用户身处的网际网络上。例如,该用户在咖啡厅用小米手机上网,若有人用网络监听工具侦测这个Wi-Fi的网络封包,就能偷到该用户的电话号码;或是在任何公共场所,如机场、学校、办公室的网络环境都一样有被窃取手机号码的机会。上述报道刚爆出时,台湾小米方面曾对此否认,并称小米手机内所有应用都会取得用户的同意后再采集信息。但仅仅过了两天,8月10日,小米科技在其Facebook上发布紧急声明,承认了这一问题。不过,小米同时强调,用户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录,以及经加密处理的传输资讯内容,都不会被储存在小米服务器上。小米在声明中称,已经于8月10日发布了OTA升级包,关闭&网路简讯&自动启动功能。升级后,所有新用户或将手机恢复出厂设定的旧有用户,如希望开启&网路简讯&可经由&设置& 小米云服务& 免费网路简讯&,或至简讯应用中启动该服务。与此同时,小米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在Google+上,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小米是一个专注于提供高质易用移动网络服务的公司,我们相信保护用户数据与隐私是最优先的。我们决定把小米云端短信设置为一项需要选择启用的服务,并且不再会自动启用。同时,向MIUI用户与粉丝对此感到的担忧表示歉意,并感谢提供了反馈建议的用户和媒体。&值得一提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小米科技对其在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搜集用户信息的情况,没有作出任何说明。  短短半个月小米在台连遭&两枪&作为进入台湾市场尚不多时的公司,小米科技近期在当地的日子可不太平。7月30日,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称,红米在台的3轮抢购活动中,宣称总共售出28000台红米手机,而实际上每次都有约600台剩余。一天后的7月31日,小米公司发布一条&对不起! 我们的确少了30台&的调侃微博,暗指该委员会判罚有误。此番小米被爆出的涉及用户隐私的问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过,小米科技此次被爆出的涉嫌收集用户信息事件,似乎更可类比此前公司被指收集iPhone手机用户位置信息。今年年中,有媒体曝出苹果手机涉嫌记录用户行踪或泄露用户隐私。有用户发现iPhone手机中的&常去地点&功能为默认开启状态,该功能可根据用户的停留时间、前往该地次数等数据,在地图上显示出手机用户常去的地方。之后,苹果公司发表声明,否认收集用户位置信息。苹果公司在声明中称,苹果一直坚持保护所有用户隐私。1.&常去地点&,苹果没有将其存储在服务器上;2.用户能够控制定位数据的收集和使用;3.iPhone搜集附近Wi-Fi信息为了更快地定位;4.苹果从未与任何机构建立过所谓的&后门&。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对于手机用户而言,如何避免隐私被泄露?杀毒软件界的先驱、迈克菲公司(McAfee)创始人约翰&麦卡菲给出了一个&简易&的建议。上周五,麦卡菲意外现身全球Def Con黑客大会,针对智能手机应用间谍行为发出警告。他称,智能手机正在监视美国消费者,消费者在用手机前不会认真阅读用户使用协议。&最能保护隐私的就是傻瓜手机,&麦卡菲说,&我把所有智能手机都扔了。&
自问自答小米解释&网路简讯&服务原理Q:小米的&网路简讯&服务是什么?A:&网路简讯&是MIUI的系统功能之一,传统简讯是通过电信公司简讯网关系统(S Gateway)发送简讯。而MIUI的&网路简讯&是通过IP传输协议,为用户提供免费的简讯传递服务。Q:&网路简讯&如何运作?会储存用户个人资料吗?A:手机在开机后,会通过小米服务器和IP通讯协议,自动启动&网路简讯&服务,提供用户免费发送简讯的服务。MIUI&网路简讯&使用手机惟一识别码(包括电话号码、IM及IMEI)对应后提供两设备间的资料传输,其原理和其他即时通讯应用软件相仿。而用户的个人隐私资讯,包括电话号码和通讯录等信息,都不会储存在&网路简讯&小米服务器上。经加密处理的传输资讯内容,也不会被保留于小米服务器上。 Q:以上所说和近日引发疑虑的用户隐私问题有什么关系?小米如何应对?A:近日台湾媒体引用资安公司芬安全(F-Secure)的测试报告,指出小米手机将电话号码回传至小米服务器,此报告指的即是&网路简讯&服务。小米公司非常重视保护用户隐私,已组织工程师连夜加班,并于今天(8月10日)发布OTA升级包,关闭&网路简讯&自动启动功能,升级后,所有新用户或将手机恢复出厂设定的旧有用户,如希望开启&网路简讯&可经由&设置&小米云服务&免费网路简讯&,或至简讯应用中启动该服务。Q:&网路简讯&服务究竟如何处理用户的电话号码?A:&网路简讯&服务主要使用电话号码,作为用户间传送资讯的识别码,同时也会使用IMEI及IMSI来检测手机的在线状态。当用户发送简讯时,如手机正处于联网状态,&网路简讯&就会以IP发送该条简讯;如收信者非在线(意味着无法立即通过IP连接),系统则会以一般简讯送出,而不会选择通过IP发送。当用户编辑一条简讯或查看一个联络人资讯时,手机会通过&网路简讯&服务器以检测该联络人的在线状态,如联络人在线,会以蓝色图示表示;如非在线状态或该用户并未使用&网路简讯&,则会出现灰色图示。此举是为了让用户能够了解该简讯是付费还是免费发送。在上述过程中,收信者的电话号码,仅是用来辨认该使用者的在线状态,以便判断发送简讯的方式(通过IP免费发送或电信公司简讯系统付费发送)。任何用户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录等个人资料,都不会储存在网路简讯服务器中。
今天(8月10日)发布的OTA升级包,同时增加了把用于实现&网路简讯&识别用户的电话号码加密的功能,为用户增加一道额外的安全防护。未来,我们会持续完善&网路简讯&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本文摘自小米公司在其台湾Facebook上发表的声明,文中提到的&网路简讯&即大陆所称的&网络短信&。)录入编辑:李琪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蚁承认产品数据造假 你干爹小米知道吗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今年央视315当天,微博打假人王海爆料出一则新闻,直指小米旗下生态链公司——小蚁智能行车记录仪存在虚标参数忽悠消费者的造假行为,同时其硬件性能并不像自己宣称的那样高端。
王海称,小蚁行车记录仪大肆宣传最大分辨率x1296),像素达到300万,而该产品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实际只能支持到x1080),所谓1296p实际是通过软件算法插值达到的,而这个算法并不能提高清晰度。实际结果是,用户浪费的是1296p的存储空间,享受的是1080p分辨率的清晰度。
而小蚁在时隔一周后,在其新浪博客@小蚁智能行车记录仪上做出了回应,称被打假是友商的蓄意抹黑。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这份官方回应中,小蚁承认了所谓1296p的最大分辨率并非硬件支持,而是由1080p通过算法达到。
小蚁科技团队做出了辩解:在官方页面有所谓文字标注。于是小编仔细的找了小蚁的宣传页,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确实多了这样的文字标注:
事件至此就很清楚明了,原来挂羊头卖狗肉,只需要在羊头下面加一行小字:“似羊肉”就可以了?实际上,不止这次被专业打假人士爆出造假,在小蚁行车记录仪产品众筹阶段,其曾找过一些专业的媒体及用户对产品进行先行体验评测,然而当媒体将中立的评测结果发出来时,却遭到小蚁方的私自更改,此举引起参评者的极大不满。
联系小蚁造假败露,回避性能数据虚标事实,反教育用户不要看数据的做法,这种头痛堵嘴,脚痛也堵嘴,喊不出疼就赢了的做法真的好吗?
你们造假欺诈用户,你干爹小米知道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惯犯”小米:面对质疑先抵赖后承认的逻辑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化名人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产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