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顺丰跟阿里和阿里的这次对抗,为什么网友更支持顺丰跟阿里

解密顺丰:曾拒腾讯阿里合作 三通一达不是王卫对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早在顺丰优选上线之前,王卫就涉足到电商领域,先后在2009年和2012年推出了“顺丰e商圈”和“尊礼会”,效果不甚理想。”  “所以,如果顺丰去做电商的话,原有体制会得到挑战,京东作为电商去做快递也是同样的问题,两边的业务线高度不匹配。
(凤凰科技配图)
顺丰是当下最热门的公司之一。虽然它是一家快递公司,但谁也没把它仅仅看做快递公司。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支付公司?大数据公司?
理财周报记者历经数周采访调查,甚至访遍了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万基商务大厦顺丰总部的每一个楼层。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顺丰公司。第一个角度,我们无法否认顺丰是一家好公司,是一家有规模的公司,是一家有利润的公司。第二个角度,我们从怀疑主义角度出发,顺丰能不能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管理水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巨头公司?它可以和联邦快递匹敌吗?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重构时期,这个曾经拒绝过马云和马化腾合作的公司,现在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顺丰20年融资破冰
今年10月,理财周报记者曾以快递员的身份,来到了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的万基商务大厦。这栋26层高的大楼门前只有两条车道,并且不像腾讯那样将LOGO放在显眼处。这就是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
&它(顺丰)太低调,低调到不想被人发现。当年我入职时,下公交后在这附近找了半天&,一名顺丰内部人士回忆。
顺丰占据万基商务大厦大部分楼层,物业管理交给了福田当地地产商金地集团。每层顺丰办公布局基本上一致。落地玻璃门上刻有SF字样。走廊上两个挂壁电视循环播放寄快递规范指南。
记者抵达大口时,恰逢CEO王卫与客户洽谈完毕,从顺丰前台方向走出。约1米75的身高,身材略微发胖,皮肤白皙。王卫身穿浅蓝色的工作衬衫,休闲款的白色裤子,脖子上挂着工作牌,笑着送走一身西装革履的客户。
正是这个人,正在改变和塑造着整个快递行业、甚至是更多行业的生态。
王卫的顺丰版图不止于快递业务。根据第三方机构尽职调查报告,王卫通过五大控股实体,控制旗下快递、电商、航空、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第三方支付等业务。早在几年前,顺丰速运就低调注册了&顺丰银行&、&顺丰支付&等金融类域名。
截至今年,顺丰旗下已有31架全货机(12架自有19架租用)、5000多个营业网点、150余个一、二级中转场和一万多台营运车辆。这个体系看似已经足够庞大,然而从去年开始,顺丰不再固守中高端快递市场,在电商、合约物流、廉价快递等领域多线出击,资金掣肘的问题将越来越明显。
两个月前,王卫穿着白衬衣、破洞牛仔裤去见了西装革履的招商局总裁。
很快有媒体报道,顺丰引入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古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四家投资方将获得不超过25%的顺丰速运股份,成为顺丰新股东。
这是顺丰成立20年来,王卫第一次向资本打开大门。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合作时王总就已经和股东们谈好,PE股东不参与日常经营,也不会对顺丰现有的品牌有所改变。顺丰还是会保持原来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这些都没有变化。&
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PE大鳄一直在试图接近顺丰,最终央企资本的进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尽管古玉资本入股比例仅1.53%,远低于其它三家,但其董事长兼总裁林哲莹拿下了新顺丰副董事长的席位。林哲莹的另一个身份是,商务部外资司的前副司长。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点评这笔注资时说,&因为央企占的股份很少,25%不到,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王卫愿意让他们进来。&
早在2004年,联邦快递(FedEx)在布局中国业务时就接触过王卫,试图以50亿元左右收购顺丰,被王卫拒绝。此后,试图接触王卫投资顺丰的PE和VC越来越多,但王卫从未应允。
随着不引入PE的规矩被打破,顺丰会不会上市的问题也被搬到了台面。
对此,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顺丰虽然是融资,但这些并不代表顺丰要上市或者是打算迈出上市的第一步。我们在和这些新引入股东沟通的时候,不上市是我们之间合作的前提。上市暂时还不是我们计划中的事。&
一票顺丰快递的旅程
哪怕是最了解顺丰的人,也难以定义顺丰。
&顺丰本质上是一个IT公司,一个大数据公司。&顺丰内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每天,数以百万票的快递、14万多员工,在庞大的信息系统中高效运转。顺丰也将呼叫中心和信息系统定为最高商业机密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你拨打顺丰客服电话时,你的订单数据信息已开始进入顺丰庞大的数据库,并将经过至少10道程序到达收件人手中,用时可能只有12小时。
支持快速的的秘密武器是其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心系统。
这个数据中心的开发和运营,有着多达2000多人的精英团队。顺丰遍布全国的5000多个网点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快递包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管理,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人流、现金流无缝对接,快速周转。
这个数据服务中心,位于顺丰深圳总部万基商务大厦3楼,是整栋楼管理最为严格的地方,也是整个顺丰的大脑中枢所在。
黑灰色制服、黑色背包、巴枪是顺丰快递员的标志。某种意义上,顺丰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技术公司,而非劳动力密集型快递公司。
当你下单时,顺丰的呼叫中心客服人员就已经将你的订单需求录入信息系统。这个指令将会发送到快递员的巴枪上,一个小时内,穿着黑色工作服的顺丰收派员就会手握巴枪出现在你面前。
快递单经过巴枪扫描后会形成条形码,这将成为该快递单的身份证。业内人士介绍,这个长得像POS机的机器最早是顺丰开始使用的,目前价值大约在元。巴枪主要有三个功能:打印凭条,运单,发票,它成了每个顺丰快递员的标配。每名快递员都对应着其专属的巴枪,可以说它是带有业务员个人ID的信息入口。
收派员将你填好的订单信息录入进巴枪中,而该地区的分部以及深圳总部的系统中都将同步收到关于该订单的详细信息寄件人、收件人、寄件地址、收件地址、收件员、价格等所有信息,随即系统会生产一个运单,并自动传入快递信息系统。
当你将包裹交给该快递员时,你不必担心你的包裹是否被哪位快递员给私藏了,因为该系统存在一个严格的内控系统。如果快递员在收件时不扫描该快递单号的话,当它到达下一站分拨中心时,它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果下一环节的快递员发现该包裹破损,会提前报备,公司将追究上一环节负责人的责任,一环一环都紧密衔接。
之后,你的快递将被带到分站点进行分拣。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全国各地1万多台顺丰货车,在听候巴枪的发车指令。
在顺丰大大小小的中转场,装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360度监控。如果发现分拣员分拣时扔件的距离超过30厘米,就会扣分,牵涉到每个月的考核分,牵涉到年终奖和工资,一次扣分是50块。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公认顺丰的毁坏件最少的原因。
紧接着被打包好的包裹将发往分拨中心。深圳的分拨中心一共有四个,其中最大的是宝安机场的黄田分拨中心。
顺丰目前的分拣系统,主要是&全自动&加&半自动&。全自动的分拣,机器会自动识别出目的地代码,流水线送到指定的区域,这个区域都是到同一个地方。打包后快递件将通过汽车、飞机等送到目的地的中转场,目的地中转场再细分下去。大城市只是粗略分流,包括华南、华东、华北、东南、华西、华中。
在深圳龙华分拨中心,在这个占地4000平米的厂房门口的柱子上,一个标牌上面赫然写着:你已经进入摄像监控范围。工作人员指着吊灯旁边的摄像头说:&我们包裹邮件在这里都有监督的,你看挂在上面的摄像头,我们就有80个。&几乎屋顶上每个横梁的节点上都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正对着运动着的传送带和一旁的分拣员。
一位年轻的分拣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分拨中心一般都是24小时营业的,员工实行两班倒,白班是从上午10点到晚上6点40。
这里工作人员主要是分拣员和运作员。分拣员在这里一共有60多名,进行收件和发件的分拣。而运作员就是负责装车和卸货。
接着这个快递单将发往目的地。负责顺丰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称,一般顺丰分为陆运和航运,除了省内和一些不能航运的物品如化妆品等,其他物品都采取航运的形式。现在顺丰主要是四条航线,包括西南、北京、杭州、山东,几乎覆盖全国的大部分区域。
当司机拉着满车的货物送往目的地时,也是逃不过总部信息系统的监控。车辆上的GPS系统通过数据对接器连着分拨中心和深圳总部,车辆是否安全,中间是否有偷盗行为完全都在系统的掌握之中。
在顺丰深圳总部最大的调度中心,所有中转场、人员、车辆、快件运行情况,都可以从快递信息运作系统中实时调出查看。任何一个投诉电话,都可以实时找到问题所在。
最后,这封快递件到达目的地分拨中心后,再分拨到具体的某个站点,而该站点的快递员一定会在两个小时之内将快递件送到客户手里。
&我们也有巴枪,但顺丰的整套信息运营管理系统是学不来的。我们自己就是私人老板,虽然都是圆通公司,但每个私人老板定价不一样,一件快递赚个8、9毛已经不错了。车是自己买的,我们从圆通公司手中买快递单,一份3块钱。&一名圆通三级代理商说,&快递太多,分拣员压力大,乱扔很正常。所以,我们物品毁坏率比顺丰高。质量和速度肯定不能像顺丰那样,我们的优势就是便宜。&
如此高效的信息系统运行,也与顺丰十年前确立的直营模式密切相关。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顺丰的优势在于直营模式。&快递公司之间是有业务横向关系的,比如快递从北京到上海是有业务上的关系的,这和旅馆的加盟不同,比如如家分店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只和总部之间有关系。这方面还是有差别的。这就说明快递行业不适合加盟模式。&
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快递公司,没有一家采用加盟模式。直营模式更适合快递企业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一位长期从事物流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正在转型,从加盟转到直营,在90%的省会城市现在已经转为直营模式。
顺丰离联邦快递有多远
42岁的王卫注定是中国快递史上一个标志性人物。
这家低调隐秘的公司,用了20年时间,颠覆了草莽层出的快递行业,也颠覆了中国快递行业的既有格局。
根据第三方尽职调研数据,2012年,顺丰集团收入210.18亿,3年时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从市场份额看,顺丰是民营快递公司中市场占有率最高。截至2012年,顺丰集团的经营规模仅次于国企中邮速递,市场占有率为20%,&三通一达&申通12%、圆通10%、韵达8%、中通6%。
但&三通一达&并不是王卫真正的竞争对手。早在几年前,顺丰就把目标定为&中国的联邦快递&。
&顺丰的模式是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顺丰在服务上很多已经和国际接轨,但在服务覆盖范围上还有很大差距。&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顺丰快递现在还不是中国的联邦快递,从数量、市场份额各个指标看,还不是绝对领先地位。&
从竞争格局看,顺丰与&三通一达&定位不同。顺丰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而&三通一达&走的是中低端路线。
王卫把目光标准了国际巨头。联邦快递成立于1971年,这一年,王卫刚上海出生。而UPS更是有106年的历史。
&顺丰快递信息系统是国内最强的,但在服务范围,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企业文化方面,和国际巨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徐勇说,&差距比较大的是在自动化方面。在一些代码运用方面,比如一个城市代码、区域代码方面,老外运用得更好一些。
事实上,顺丰在信息化的一些应用方面已经开始和国外接轨了。比如运单查询。在顺丰快递总调度室,你可以根据识别条码,实时查询到任何一件快递的在途状态。
从国际化程度看,联邦、UPS已经覆盖超过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顺丰服务覆盖范围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王卫更注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倒不是说要把企业做大,更多心思还是在如何做强上。顺丰将来可以成为中国的UPS和联邦快递。顺丰要成为国际上的UPS和联邦快递还需要很多年,可能需要十年以上。&
初涉电商江湖
快递以外,无论是顺丰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王卫在布更大的局。
在顺丰内部,快递业务体系被称作大网,足见其在顺丰集团的核心地位。但是目前,最让王卫偏头痛则是电商吹来的风。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
而在这个市场中,天猫依靠其影响力牢牢占半壁江山,占50.4%;京东占20.7%,苏宁易购占5.7%。
而电商行业一定程度上也在重构原有的快递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快递行业增长率达到50%,其中电商对快递行业贡献达到72%。
这是组让王卫头疼的数据。以天猫的物流需求来看,阿里物流数据中心显示,双11当天,申通以1210万件居首位,圆通1110万紧随其后,韵达累积总数达1027万,中通为1020万,EMS407万在&三通一达&之后,而顺丰只有316万件。
&顺丰很早就在做电商了,但是一直也没做起来,这与顺丰的快递基因有关。&一个前顺丰优选人士表示,&快递的基因使得顺丰和互联网需要磨合。&
早在顺丰优选上线之前,王卫就涉足到电商领域,先后在2009年和2012年推出了&顺丰e商圈&和&尊礼会&,效果不甚理想。
而在2011年的一个私人聚会上,已经涉足电商的王卫,谈起顺丰做电商的生死,&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其实顺丰尝试电商不算晚,但是等到真正做起来,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成本,起了个早,没有赶到集。而顺丰优选也存在着一些业务瓶颈和模式制约&前述顺丰优选人士表示,&顺丰优选是模仿的京东模式,但是整个管理还是有太多快递的基因。&
&所以,如果顺丰去做电商的话,原有体制会得到挑战,京东作为电商去做快递也是同样的问题,两边的业务线高度不匹配。&
而在新CEO李东起上任之后,顺丰优选开始在战略上作调整。
一直以来为高端用户提供健康生活的方案,在李东起来了之后被推翻,开始以线上营销为主,走中低价值路线。
&顺丰选择食品行业为突破口是很正确的,电商很难渗透。顺丰利用运输优势,做冷链市场,是很明智的。&一位中国快递协会人士表示。
顺丰内部工作人员也介绍,&我们想在电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我们研究电商的供应链特点、价格特点,然后对照我们现有的资源,看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匹配。对电商,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
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部扩张,顺丰优选都在不断突破和调整,最大表现无疑是入股菜鸟1%、联手易迅。
很多年前,马云两次香港约见王卫,王卫避而不见。很多年后,电商彻底改变商业形态,王卫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
马云和王卫,是两个极致。一个高调到极致,一个低调到极致。这两个男人的真正交锋,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只听说过王卫拒绝马云的事情,其实他还不理马化腾。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理他,后来马云、马化腾也不理王卫。&上述顺丰优选离职人士表示。在他看来,爱玩户外的王卫&有点极端&。
&电商的发展应该是超过了王卫的预想,但是他应该不会后悔,他会努力找办法解决。&一位顺丰内部人士表示,&而且现在也已经开始了合作,可能还是担心马云做物流,毕竟从上面走下来容易,从下游走上去难。&
而市场对于马云有很多猜想,菜鸟会不会让快递行业更艰难?
&菜鸟主要做的事情是利用数据提供的平台,帮助整个快递行业提升效率的。菜鸟是不可能做快递的,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在做快递上。菜鸟网络主要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一个数据平台。&菜鸟网络内部人士表示。
&马云可能想垄断市场,菜鸟把快递业拉进去,又不给决定权。他是想垄断快递下游产业,他不进入快递,它主要是通过三通一达占有的市场来进入,然后他利用自己的互联网优势让你进来,你不进来行吗?&一名快递行业分析师表示,&顺丰进的话,是锦上添花。三通一达70%以上的业务是来自淘宝,不进的话肯定被边缘化。&
顺丰内部人士如此解释为什么参股菜鸟网络1%股权:&(马云)他们需要,我们友情提供帮助。&
而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快递的低价恶性竞争,促成了中国电商的非正常繁荣。美国的网购并没有像中国那么发达,因为快递成本比较高。顺丰,包括三通一达都是恶性市场竞争的受害者。&
&顺丰不会降低自己的身段,参与到电商的价格竞争。既然和电商成为伙伴关系。我们要了解伙伴的需求,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家是有商有量的一个关系,绝对不是谁依附谁的关系。我们为电商做物流做服务,不是用低价来侵蚀市场,而是以服务来满足。&顺丰内部人士说。
顺丰动态:
顺丰掌门:
延伸新闻:
[责任编辑:李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42198
播放数:86526
播放数:132668
播放数:47332
48小时点击排行如何看待阿里顺丰撕逼之战?背后的棋局比你想的深得多
如何看待阿里顺丰撕逼之战?背后的棋局比你想的深得多
鸿观察 张洪平
阿里和顺丰的这次大战,很快会被人们遗忘,双方最终很大概率会以某种方式和解,在桌面上和桌面下达成一些交易。不过双方谁的让步更多一些,比拼的除了综合实力,还有对时间紧迫度的考虑。目前看来,虽然表面上双方都很从容,但在各自竞争对手紧追其后的压力下,也许我们不久就能看的和解的到来。
6月1日下午,顺丰与阿里巴巴互怼的消息开始刷屏。
从已有的信息看来,阿里要求顺丰提供数据,顺丰不愿意提供,这是一个阿里“店大欺客”,顺丰“反抗暴政”的故事,但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这其实是一个争夺领导权、独立权的问题,进而是对未来商业模式定价权、收益权的争夺。
我们先概览一下各方的表述:
一开始是阿里发声指责顺丰突然袭击,单方面关闭给菜鸟平台(含淘宝、天猫)的数据接口。
当晚18点,顺丰官方微博回应称,其实是阿里“先动的手”,封杀了顺丰控制的丰巢系统(快递柜)的数据接口,将顺丰从阿里系平台物流选项中剔除,原因是阿里想逼顺丰的云存储业务由腾讯转移到阿里的平台上;同时称阿里在之前与顺丰的信息合作中,超范围获取了业务需要之外的用户个人信息,自身是出于保护客户隐私原因,才关闭了给菜鸟平台的数据接口。在声明的末尾,顺丰称希望快递同行警惕菜鸟染指快递公司核心数据的行为。
晚19点,腾讯云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赞同“开放的云计算”理念,全力保障数据安全,更保障客户业务安全。腾讯云助力顺丰布局云端,无论多么重视顺丰的数据与业务安全都不为过。
同日晚间,主管部门国家邮政局发布公告,称受当日菜鸟网络与顺丰速运关闭互通数据接口影响,少量快件信息查询不畅。要求当事双方高层进行沟通,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
阿里和顺丰都是国内各自领域的龙头,体量大了增长速度自然也受限制,要想保持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他们共同的想法都是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本来拓宽业务是企业的正常战略,但不巧的是,阿里选择向下游物流发展,顺丰选择向上游电商发展,这就使他们有了业务上的竞争关系,必然上演“火星撞地球”。
马云早年间曾试图收购顺丰,但被顺丰总裁王卫拒绝。马云其实也早就意识到了物流能力将成为限制电商发展的瓶颈,但在求购顺丰受挫之后,没有继续做出其他主动求变的尝试,这给了京东反击的机会。
阿里之前在京东布局自建物流时慢了一步。等反应过来时,京东已经占据了消费者“极速配送”的心智,每当大家急着收获,首先想到的就是上京东,这种差距要想扭转非常困难。所以阿里选择了菜鸟平台、产业联盟的方式,希望能弯道超车。
顺丰的愿景也很宏大,不甘心“永远只做个搬货的”。不过这条路一直走得不顺,早年“嘿客”实体店的失败还历历在目,顺丰优选的电商尝试也说不上成功。近年来的一些冷云、物流、国际化等尝试,显示顺丰还要继续扩张,不过方向调整为立足自身优势,做一些“跨度”更小,更“自然”的业务延伸。
在这轮冲突中,阿里是攻方,顺丰是守方。如果说阿里求购顺丰不成,于是“由爱生恨”,这实在太狗血了,而且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更准确的应该是,阿里希望曲线救国,采取外部合作的方式,将顺丰的配送能力深度融合进自己的体系内,打造“商业-物流”帝国,而阿里自己,将是这个帝国绝对的统治者,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大帝”。
在和互联网沾边的行业中,你要么“卖身”给BAT中的一家,要么依托其平台之上。但后者要交所谓的“平台税”,必须将利润,甚至是多数利润上交。他们的统治地位让他们拥有这种特权,这种关系形成了寡头垄断,形成了新世纪的“主人与奴隶”、“地主与佃户”。
这种平台税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苹果能躺着收30%的APP销售收入,这就是有形的平台税。而阿里、菜鸟的模式,因为他们掌握了客户、掌握了订单,就拥有了话语权,甚至可以自由分配订单在各家快递之家的比例,这让快递公司必须依附于它,听命于它,这是无形的平台税。
顺丰在乎的是,我们只能是“合作关系”,不能是“主仆关系”,王卫不接受马云给自己分配的“打工仔”角色。王卫是个性格坚强的人,如果他只是想赚钱,那有很多机会可以把公司卖掉提现。但他无疑有更远大的目标,这种抱负让他不能甘居别人矮檐之下,让他一手创建的顺丰成为别人的附庸,这绝不可接受。
顺丰过去错过了电商业务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因祸得福,没有被电商业务绑架。如果当年也和同行打价格战争夺低价电商件市场,它也会落得现在通达系快递同样的下场。
顺丰掌握的用户数据是个实打实的“金矿”。阿里想要获取顺丰的客户信息数据,而顺丰不愿给,这虽然是双方撕逼的表面理由,但也充分说明了这些数据的重要性。马云近年来一直在说,阿里巴巴现在和未来,会是一个“数据公司”,并且反复在各种场合鼓吹未来会是“DT”时代(数据时代)。
尤其是顺丰的客户中,又是以各种相对高端的客户为主,他们无论是从现实的购买力,还是未来增值的潜力来看,都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客户”。不仅阿里想要这些数据,对任何从事数据挖掘的公司来说,这些数据都是实打实的“金矿”。
阿里想要的不仅是顺丰的数据,还想要将顺丰整合进自己的体系之内。菜鸟平台的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联盟松散,上下级关系薄弱、难以有效进行质量控制的劣势也越来越明显,今年春节前后频频曝光的“爆仓”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快递点承包商撂挑子的风险像幽灵一样常伴左右,物流系统拖后腿成了萦绕在阿里头顶的阴霾。
阿里要想在与京东的战争中取胜,除了在商业推广层面上正面对抗以外,抹平京东配送体验的核心优势,无疑是一种釜底抽薪的策略。要让阿里的菜鸟平台实现这个目标,恐怕还需要天量的投资与漫长的时间。但阿里等不起,到时候京东恐怕已经建立起了难以逾越的“壁垒”。所以阿里急着将顺丰招揽至旗下的迫切心情,恐怕还更甚于当年马云约见王卫希望收购顺丰之时。
顺丰相对于其他快递公司,在国内业务上,优势正越来越小。由于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国内快递业也经过合并重组做大,头部的几大快递公司基本都完成了信息化改造,而且随着2016年集体上市,有了资金的支持,关键节点的物流枢纽中心建设也将在几年内完善,圆通也率先自购飞机、自建机场,准备挑战顺丰。
顺丰过去的“速度”优势将越来越小,现在已经从2天对5天,变成了1.5天对2.5天,未来很有可能变成1天对1.5天。这样对绝大多数网购用户而言,速度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届时顺丰的高价将使它失去绝大多数电商客户。
顺丰有其他业务可以作为主业之外的补充。比如垂直电商,这块物流需求增速很快,但规模还较小。而且像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稍具规模的电商平台也已经选择自建部分物流渠道,这和京东早年的模式很相似。但对顺丰而言,这些平台往往将最核心区域的订单交给自建渠道,只有相对偏远、高成本低利润的业务才会交给顺丰这种外包供应商。
顺丰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已经成功占据了消费者关于“优质服务”、“极速体验”的心智,如果其他竞争对手不能给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则很难撼动顺丰的地位。
京东虽然也标榜快速配送,但它的系统设计目前只能支持本地/近距离的快速配送,需要跨地区的配送并不是它的强项。顺丰的这个优势有利于它开拓定位“服务高端人群”、“提供极速配送”的客户时的推广,如鲜花配送、生鲜配送、冷链配送等。
阿里与顺丰都拥有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短期内是难以取代的。从这点看,阿里和顺丰都需要彼此,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彼此需要是不对等的。
顺丰的服务对阿里而言是解决高端服务的有无问题。即使是国际快递四大家族(UPS、DHL、FedEx、TNT),他们也受困于网络覆盖和成本问题,都不是现实的候选。目前还没有一家快递公司能替代顺丰,也许京东物流会是一个可选项?
但阿里对顺丰只是业务量的锦上添花。顺丰由于走高质高价路线,本来电商业务就不是主业,据报道阿里系的电商业务只贡献了顺丰年收入的1%。
阿里和顺丰的这次大战,很快会被人们遗忘,双方最终很大概率会以某种方式和解,在桌面上和桌面下达成一些交易。不过双方谁的让步更多一些,比拼的除了综合实力,还有对时间紧迫度的考虑。目前看来,虽然表面上双方都很从容,但在各自竞争对手紧追其后的压力下,也许我们不久就能看的和解的到来。&
敬请关注秦顺宁微信号:qsnin105
请长按上图,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直接添加博主秦顺宁的微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顺丰互相拉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