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管换热器换热效率计算需要计算换热管稳定许用压应力吗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稳定性问题研究--《压力容器》2007年03期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稳定性问题研究
【摘要】:分别利用GB 151—1999计算方法、JB 计算方法和弹性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换热管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参数的四个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算例分别应用以上方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现有的国家标准(GB 151)中换热管稳定性算法不考虑环板,将单根换热管失稳的欧拉临界应力除以安全系数ncr(取2)作为许用应力,其结果过于保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Q051.5【正文快照】:
1引言工程实践表明,我国现行换热器设计标准(GB151—1999)[1]中关于受压缩换热管的稳定性校核方法过于保守。本文参阅了如TEMA标准[2]、ASME标准[3]等同类换热器设计标准,这些标准中都是采用单根管受压失稳的欧拉临界压应力cσr除以安全系数ncr作为许用应力,所不同处是他们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雷;赵刚;刘华君;张世民;;[J];压力容器;2011年08期
徐小龙;谢智刚;段瑞;张迎恺;;[J];压力容器;2012年0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原一机部、石化部“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编制组;;[J];化工与通用机械;1979年12期
薛明德,黄克智,文小凡,李世玉;[J];压力容器;199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青;朱文彬;潘海涛;周春苗;;[J];钢结构;2006年05期
薛明德;黄克智;李世玉;寿比南;;[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0年06期
郑丽娜;贺小华;;[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3期
龚曙光,陈艳萍,谢桂兰;[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8期
龚曙光,谢桂兰;[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年06期
黄克智,薛明德;[J];力学学报;1984年01期
郭琳,贺文智,刘晨晞;[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胡家顺;[J];化工装备技术;1999年05期
金志浩;郭伟;;[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薛明德,徐锋,李世玉;[J];压力容器;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徐锋;[D];清华大学;2005年
周蕾;[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曾青;[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蔡灿;[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颖;王茂廷;李大广;;[J];化工装备技术;2008年02期
李安军;邢桂菊;周丽雯;;[J];辽宁化工;2007年12期
赵展;金苏敏;;[J];流体机械;2011年07期
路宝玺;;[J];压力容器;2010年04期
胡明辅,朱孝钦,吴新民;[J];云南化工;2000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厚林;徐欢;王凯;吴贤芳;杜辉;;[J];流体机械;2012年06期
侯振宇;;[J];流体机械;2012年07期
李伟;施卫东;张德胜;曹卫东;李通通;;[J];流体机械;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明德;徐锋;李世玉;;[J];压力容器;2007年01期
任孝安;[J];航空学报;1989年08期
齐红宇,温卫东,王林江,孙联文;[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2年03期
邹振民,樊蔚勋;[J];航空学报;1992年11期
马连生,赵永刚;[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冯志良;[J];压力容器;1991年06期
何建国,贺晓光;[J];复合材料学报;1998年01期
杨刚,张凤鹏,黄宝宗;[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桂良进,叶宁,郦正能,寇长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郭兆璞,陈浩然;[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石军;赵景玉;董方亮;;[A];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研究——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焦兰;黄素逸;;[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玉;徐秋玲;;[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杨;赵军;崔文勇;;[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坤;于庆波;赵曜;;[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向天宇;郑建军;周欣竹;候典杰;邵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江楠;许海峰;江飞飞;;[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童根树;王金鹏;;[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杨辉;杨庆生;刘佳;;[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赵冬;王克林;;[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汪叶舟 实习生
肖婷;[N];中国工业报;2010年
兰石文;[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徐春元;[N];中国化工报;2002年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
老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马克·巩特尔 王晓苏
编译;[N];中国能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夫花;[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王英双;[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刘天丰;[D];浙江大学;2005年
古新;[D];郑州大学;2006年
李云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王薪宇;[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胡玉红;[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王知人;[D];燕山大学;2006年
汲水;[D];山东大学;2011年
罗桂发;[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锋;[D];清华大学;2005年
文宏刚;[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马福华;[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冯星辉;[D];重庆大学;2011年
马龙潭;[D];山东大学;2012年
郭彦玲;[D];重庆大学;2011年
王明军;[D];中南大学;2011年
雷俊杰;[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佘虎君;[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林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本人化工小硕一枚,现已远离化工行业,学生期间考过了注化基础,现够年限考专业。请问
问题:这样的:公司要搬迁重建,允许的时间相当短。现在请了设计公司设计了一份
查看: 2153|回复: 4
换热管稳定许用应力问题
阅读权限50
积分帖子主题
注册海川与360万海川共分享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Cr系数公式中的设计温度下换热管材料的屈服点,Q235-B可是150附录中没有相关数据该如何计算?
阅读权限65
积分帖子主题
看不懂你的问题,有Q235B的换热管吗,而且你要算什么?
[ 本帖最后由 雨中情 于
21:41 编辑 ]
阅读权限50
积分帖子主题
回复 2楼 vivo1314 的帖子
哦,不好意思我是机械转行过来的刚接触化工设备,麻烦问一下,换热管材料一般都有哪些?在那里可以查到?如果太多告诉我书名或标准名称就可以。对了我想计算一下换热管稳定许用压应力
阅读权限40
积分帖子主题
换热管材料GB151上就有,楼主想要学习换热器,先把GB151熟悉一下,下面是换热管的材料、标准、规格及公差,都是GB151上的
[ 本帖最后由 jia717 于
19:32 编辑 ]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积分帖子主题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猜设备5月29日 猜设备,赢财富看图猜设备---06安全漫画(5.29)应急装备要可靠备用哦龙舟比赛
大家好,看看这个是什么?欢迎大家围观!
联系电话: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客服信箱:
海川1号QQ群:
海川2号QQ群:
扫一扫关注海川微信:
广告投放&事务
事务联系邮箱:&&
工作日均访客10万人 欢迎您的参与 化工技术交流第一社区,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版权所有 丰行天下-海川化工论坛 -
Discuz! X3总共3991条微博: 昨天&21:16&: 昨天&18:46&: 昨天&18:45&: 昨天&18:45&: 昨天&11:38&: 昨天&10:06&: 昨天&08:06&: 前天&09:10&: 前天&09:10&: 前天&09:10&: 前天&09:06&: 前天&05:11&
SW6计算浮头式换热器管板问题
关注粉丝主题
已累计签到194次
荣誉会员专属徽章
TA在日10时41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浮头式换热器在管板计算中需要校核换热管轴向应力,按照GB151第31页公式20来计算,需要分为以下三种工况:1,只有壳程设计压力作用;2,只有管程设计压力作用;3,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同时作用。校核通过应满足:当轴向应力大于0时,结果应小于等于换热管材料的许用应力;当轴向应力小于0时,需按照第42页的公式43或者44来计算换热管稳定许用应力,并且轴向应力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其值。前者主要是考虑强度失效,后者主要是考虑稳定性失效,而稳定性失效往往成为主要失效原因。按照稳定许用应力计算公式,其值与换热管材质,受压失稳当量长度,及换热管的回转半径有关。在换热管材质及尺寸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似乎只有受压失稳当量长度成为唯一的影响因素。那么,除了用减小折流板间距的方式来降低受压失稳当量长度,以符合校核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方法来提高换热管稳定许用压应力?如果有谁知道这些公式的来源或者推导过程,也请告知一下。
发起有意义的议题!
☆评分是一种美德,请大家积极参与评分和讨论☆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关注粉丝主题
回复帖子数量达到500
TA在日09时06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主题帖数量达到10
TA在日21时54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关注粉丝主题
失稳当量有时无法较小,调大换热管的许用应力
关注粉丝主题
学习学习,感谢楼主
关注粉丝主题
每日签到版块第一个签到的会员
TA在日00时25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好友数量达到30人
TA在日09时05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回复帖子数量达到500
TA在日23时41分获得了这枚徽章。
没必要花时间去推导,原理与筒体失稳相同,增加壁厚、增加直径、减小长度,都是办法。
400-8888888
周一至周日:9:00-21:00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浅谈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
浅谈U形管式换热器设计
摘 要: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各工业领域中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尽管受到了其他新型换热器的挑战,单反过来也促进的其自身的发展。在换热器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的今天,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特点,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式和釜式重沸器等,本文主要介绍U形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优缺点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   引言   U形管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管束由多根U形管组成,换热管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子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热应力。   但由于受弯管曲率半径的限制,其换热管排布较少,管束最内层管间距较大,管板的利用率较低;壳层流体易容易形成短路,对传热不利,当管子泄漏或损坏时,只有管束外围处的U形管才便于更换,内层换热管坏了不易更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堵死,这就相当于坏一根U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直管;如若更换,在工作量上就相当巨大,就不如直接更换管束部件。   U形管式换热器的最大特点就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压能力强,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结垢需要去清洗,又不适于采用浮头式和固定管板的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物料。   一、设计中常见问题   1、材料方面   换热器千变万化,其使用材料也是各种各样,材料不同,其使用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影响着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所以材料的选择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客户的喜好、换热器运行的环境、使用人员的不同、工艺的要求、体型的差异等等。但是在实际设计的时候,仍然会出现各种的干扰因素,影响对换热器材料的选择。比如用户要求降低厚度,那么设计人员又要重新根据这一要求进行再次的计算,检验,然后重新做出设计方案;当然,也有客户认为壁厚不够要求增加的,这时候设计人员就应该对用材进行重新选择,既可以满足客户要求,又能达到受力及耐腐蚀条件,还可以节约成本。   2、管板方面   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最重要的零件之一,用来排布换热管,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避免冷、热流体混合,并同时受管程、壳程压力和温度的作用。   材料上,在选择材料时,除力学性能外,还应考虑管程和壳程流体的腐蚀性,以及管板和换热管之间的电位差对腐蚀的影响。当流体无腐蚀或轻微腐蚀时,管板一般采用压力容器常用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或锻件制造;当流体腐蚀性较强时,管板应采用不锈钢、铜、钛等耐腐蚀性材料,或者计算厚度较大时,采用复合管板以降低管板厚度。   结构上,当换热器承受高温、高压时,高温和高压对管板的要求是矛盾的。增大厚度可以提高承压能力,两侧流体温差加大时,降低厚度却又能降低管板的热应力,但承压能力随之降低。因此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管板厚度。   另外由于U形管受弯管曲率半径的影响,多数管板中间隔板处基本不排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在满足最小弯曲半径的前提下,中间可考虑斜布管以增加排管数量(如图1),另外由于多管程排管过程中,中间不排管,应在设计过程中增加类似旁路挡板的拉杆或假管(如图2),以防止物料在壳程中发生短路,如下图   3、换热管方面   换热管的形式除了光管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强化传热管,如翅片管,螺旋槽管,螺纹管等。换热管的尺寸主要有14,19,25,38等,采用小直径管,可使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金属耗量减少传热系数提高。经计算,将同筒径的换热器的换热管由25改为19,其传热面积可增加40%左右,节约金属20%以上。但小管径流体阻力大,不便于清洗,易结垢堵塞。所以一般大直径管子用于黏性较大或污浊的流体,小直径的管子用于较清洁的流体。因此如何选择较合理的筒径和换热管的尺寸,从而做到既经济又合理,是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二、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很多时候设计者再换热器的设计中出于麻烦的考虑,往往在筒径和换热管尺寸方面只按照自身习惯考虑,往往忽略了对换热器尺寸的综合考虑,比如压降大时对折流板的选择形式和缺口方向,以及布管角度不闻不问,这是设计者对产品缺少漏失,很大程度上是对材料的一种浪费。   只有对换热器进行科学设计,综合全面的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换热器的质量,保障其安全生产,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价值,对于工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换热器的?O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尤其是对于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要经过反复的核查、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确提升换热器的性能,在国内工业生产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GB151-2014《热交换器》   [2]周新房.浅谈化工压力容器设计选材问题[J].科技视界.2014(26)   [3]《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2002.8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热器换热系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