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立混凝土外加剂规范干了用多少外加剂调整

今日最新文章
七天热门范文
本月热门范文
友情链接:润管剂,泵车润管剂,润管剂价格、隔气胶,防水隔气胶,硅质密实剂,耐磨料,泵润通,外墙保温材料,特种干粉砂浆,早强减水剂,无机保温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安徽玉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敬告广大尊贵客户:近期我公司接到一些顾客反映,有些企业及个人为谋取利益冒充销售本公司专利产品玉龙.泵润通、防水隔气胶、硅质密实剂,严重侵害了我公司的合法利益,并对我公司声誉造成恶劣影响。为保障客户不受到欺骗和伤害,我公司特此提醒广大客户:&1、客户可以通过网址:访问我公司官方网站并获取相关信息;&2、针对有人故意冒充销售我公司产品,为防止您的利益受到侵害,若平时出现陌生号码以本公司名义跟您联系,可以通过拨打安徽玉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话2进行核实,谨防上当、举报奖励。&&
地址:蚌埠市解放北路华东农资机电大市场K楼12层
混凝土搅拌站如何保证对减水剂进行高效使用?
& &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同时降低了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因此,混凝土外加剂得到了广泛使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许多搅拌站都存在着外加剂使用误区,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工作性不佳,或混凝土配合比成本过高。  掌握外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在保持配合比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者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配合比成本;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一、常见的外加剂使用误区  考察了广东地区多家搅拌站,发现一些搅拌站混凝土强度一直很难提高。如果想提高混凝土强度,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又面临是否提高成本、降低利润的困惑。通过深入的考察、分析,笔者发现,多数此类搅拌站进入了混凝土外加剂使用的误区,具体如下:  1.1低价采购外加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搅拌站对于原材料的采购控制严格。搅拌站都希望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原材料,混凝土外加剂也是如此。   搅拌站将外加剂采购价压低,势必导致外加剂厂家降低质量水平。而一般搅拌站在采购合同中很少明确外加剂的验收标准。即使有,也只是明确按照国标要求,而国标要求一般是最低的标准。这就导致外加剂厂家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供应的外加剂质量较低,一般勉强达到国标要求,难以满足搅拌站对外加剂的使用功能需求。  1.2限制外加剂掺量搅拌站决策层对配合比成本监控严格,甚至对水泥用量、外加剂掺量也进行了明确要求。这必然导致技术部门在配合比设计时,不敢突破决策层的外加剂最高掺量要求。  1.3缺乏对外加剂的质量监控和试配验证。目前,对于外加剂的入库检测,多数搅拌站是进行含固量、减水率、密度、净浆流动度等技术指标中的1~2项检测,很少搅拌站进行混凝土试验。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外加剂含固量、减水率、密度、净浆流动度等技术指标满足要求,混凝土试验仍有可能达不到当初试配的效果,即混凝土减水率不足,或适应性不好。  二、外加剂使用不当对混凝土质量和成本的影响  由于低价采购的外加剂质量水平较低,为了达到足够的减水效果,技术部门往往会加大外加剂掺量,造成外加剂低质多用的后果。相反,一些质量控制稳定、配合比成本控制较好的搅拌站,使用的外加剂质量较好、价格较高,由于高质少用,外加剂的单方成本反而下降。   有些搅拌站限制外加剂掺量。在混凝土坍落度不足的情况下,技术部门要么降低砂、石含水率,要么提高混凝土单方用水量,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质量意识较强的技术部门则会在间接或直接提高混凝土单方用水量的同时,适当提高胶凝材料的用量(保持水胶比不变),导致混凝土配合比成本增加。   搅拌站缺乏对外加剂的质量监控和试配验证。在外加剂质量波动(下降)时,技术部门仍然使用原有的配合比。为满足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混凝土实际用水量增加,水胶比增大,混凝土强度下降。  三、外加剂的作用机理  目前常用的萘系外加剂和聚羧酸盐类外加剂,均为相对分子质量较高(一般为)的有机化合物,属于表面活性剂的范畴。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具有两极构造,其一端为非极性亲油基团(或称非极性憎水基团),另一端为极性亲水基团。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在降低表面张力的同时,可起到分散、润湿、乳化、起泡、洗涤等多种作用。  3.1吸附―分散作用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取决于混凝土中游离水的多少。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后,由于水泥颗粒表面定向吸附外加剂分子,相互之间产生静电斥力而导致水泥颗粒相互分散。从而破坏了水泥絮凝结构,释放出大量游离水,大大增加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3.2润湿作用由于外加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定向排列,形成了单分子溶剂化水膜。这种水膜一方面增大了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润湿作用。因此,水泥得以充分水化,水泥强度增长迅速。  四、外加剂的基本作用  (1)在不减少单位用水量的情况下,水胶比不变,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流动性;由于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水泥水化充分,虽然水胶比不变,混凝土强度往往却有一定的提高。  (2)在保持一定的工作度下,减少用水量,水胶比减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在保持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减少用水量,水胶比不变,节约水泥等胶凝材料。五、如何正确地采购和使用外加剂  正确地采购和使用外加剂,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技术价值。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更能降低混凝土配合比成本。具体方法如下:  5.1试验环节外加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是采购谈判之前的重要环节。通过试验,应确定外加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合格标准。包括外加剂的含固量、减水率、密度、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减水率等技术指标。建议将混凝土减水率作为衡量外加剂质量水平的关键指标。  5.2采购环节明确外加剂的合格标准后,即可开始采购谈判。建议按照试验确定的合格标准,对外加剂厂家进行招标。在外加剂供货质量水平不低于招标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中标原则确定供货厂家。 同时,对外加剂厂家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厂家生产规模、运距、运输能力,大规模搅拌站或大型工程项目供货经验和供货质量水平,以及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宜把价格作为厂家筛选的唯一指标。  5.3验收环节搅拌站在外加剂入库前应对外加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对照合同签订标准合格后方可入库。建议区分关键指标和参考指标。通过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外加剂的关键指标为减水率(胶砂)和混凝土减水率;参考指标为密度(比重)、含固量和水泥净浆流动度。由于检测时间的原因,一般在验收环节进行检测的技术指标是密度、水泥净浆流动度和减水率(胶砂)。  如入库检测显示外加剂不合格,建议处理方案如下:  (1)退货:在制定外加剂的合格标准时,会有一个允许波动的上下限值。如减水率检测结果低于合格标准下限,应做退货处理。  (2)降级使用: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外加剂现有库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经双方协商一致,可做降级处理,一般由于减水率的不足导致外加剂掺量的增加部分由外加剂厂家负责;或经双方协商一致,亦可作降级处理,处理方案同上。 关于外加剂的不合格处理,建议在采购合同中给予注明,避免供需双方在外加剂不合格时无章可循而产生纠纷。  5.4使用环节  (1)一般情况下,质检员应严格执行既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配合比中外加剂的掺量;  (2)每天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对砂、石骨料含水率进行检测,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生产中砂、石实测含水率的使用,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单方用水量的实际用量,即反映胶凝材料和骨料的需水量的波动,以及外加剂的减水率的波动;  (3)原材料性能发生波动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胶凝材料和骨料的需水量的增大,以及外加剂的减水率的下降,都会造成单方用水量不足。正确的做法是,适当提高外加剂的掺量,使得单方用水量不突破既定的混凝土配合比,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5.5常规检测外加剂经过入库前检测,符合合同约定标准后准予入库。由于减水率的检测结果和混凝土试拌结果会有一定出入,建议入库后对外加剂进行常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混凝土减水率、固含量等指标。其中,混凝土减水率为关键指标,必须符合要求。 经过常规检测,如混凝土减水率波动较大,应取出以往外加剂合格留样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变化的原材料是外加剂还是其它原材料。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通知质检员调整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保证水胶比不超过设计值,进而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同时应立即通知发生变化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  5.6试配验证为保证生产配合比的合理性,建议至少每月对常用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不低于2次的试配验证。笔者发现,出现混凝土强度问题或成本过高的绝大多数搅拌站,缺乏对常用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验证。   混凝土试配验证,是对现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状况、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综合验证。  六、结语  (1)搅拌站产生外加剂使用的误区,原因在于对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基本作用不够了解,以及水胶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未能深刻领会;  (2)纠正搅拌站外加剂使用的误区,应从试验环节、采购环节、验收环节、使用环节、常规检测、试配验证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加以控制;其中,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的关键在于,控制生产中实际用水量,保证水胶比不大于设计值;  (3)在外加剂质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达到理想的减水效果,必须增大外加剂掺量。实践证明,采购和使用低掺量的高标准外加剂,相比高掺量的低标准外加剂,无论从混凝土的强度保证,还是外加剂的单方成本控制,都是有优势的;  (4)盲目的限制外加剂的掺量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和单方胶凝材料的整体提高,从而大大提升配合比成本。建议先根据试验,确定水胶比和单方用水量上限,从而控制配合比成本中最大权重部分(胶凝材料);在此基础上,找出满足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的外加剂最佳掺量;  (5)缺乏对外加剂的质量监控和试配验证,外加剂的质量水平有可能会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下,保持原有外加剂掺量而导致的单方用水量的增加,将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外加剂的质量监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否得到保证或者是否稳定。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了外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就可以在保持配合比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者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配合比成本,为混凝土搅拌站创造巨大的技术经济价值。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施工技术分区
查看: 13043|回复: 15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2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我是搞施工的,现在我工地上有一个地方的混凝土外加剂加多了,现在混凝土的强度很低(设计C25,实际用回弹仪检测只有C15),监理单位要我们把这个地方砸掉。询问大家,我应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到底外加剂用多了对混凝土强度有和影响(从理论上说)?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74积分7679帖子
五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76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1 积分
这得有针对性地说。。是什么外加剂??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5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这得有针对性地说明白是什么外加剂?掺量是多少的?你在施工中是按什么掺量使用的?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32帖子
技术员,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我工地用的FZJ-2的泵送剂,当时掺量为13%左右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174积分7679帖子
五星高级工程师, 积分 76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1 积分
当时做没做水泥外加剂兼容性实验。。同时,应当注意。。采用泵送剂时,应预先做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试验,不宜采用掺硬石膏、磷石膏配制的水泥。。。。混凝土泵送剂配方应随季调整,采用糖类更要严格控制掺量。。。
尤其泵送剂是一种缓凝剂。。是忌与其它外加剂混用的。。。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就不介绍了吧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97帖子
五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2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3 积分
作为混凝土的组分混凝土外加剂,它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随着混凝土外加剂应用量的不断增加,与外加剂应用有关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混凝土外加剂的一些应用技术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如外加剂的含碱量、节能及引气的作用等等。本文就外加剂含碱量的合理取值及混凝土外加剂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供有关人士参考。
1  混凝土外加剂合理的含碱量
从保证混凝土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来看,限制外加剂含碱量是控制混凝土总碱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对外加剂含碱量的限制必须兼顾目前的合成技术和应用实际情况,目前各种国家标准对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过于宽松,与国外相关规定差距较大。混凝土含碱量3 kg/ m3 作为安全界限已被许多国家采用。在外加剂品种中,掺量最大的是混凝土膨胀剂(一般与减水类外加剂复合掺用) ,可达到胶凝材料用量的10%~15% (通常为8%~10%) 。由此认为,外加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应不大于(10% ~ 15%) × 3 kg/m3 ,即0.30 kg/m3 ~0.45 kg/m3。这一计算结果的下限值与日本规范相同。限定由减水类外加剂(不含具有减水功能的早强减水剂、防冻剂、防水剂、复合膨胀剂等) 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小于0.3kg/m3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对于由其它高掺量外加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可限定在0.45kg/m3 以内。
2  混凝土外加剂的节能
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后,相同水灰比和流动度可节约水泥10%~15% ,因此配制大流动性低水灰比高性能混凝土时可大大节省混凝土生产能耗。但掺用缓凝高效减水剂,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这又不利于水泥早强指标的提高,无疑增加了混凝土生产总能耗。
这就要求水泥厂应在销售技术文件中注明水泥主要化学成分等,从而既方便用户配制混凝土,又可指导用户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搅拌站应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自主选用P. I 或P. H 型硅酸盐水泥,掺用适量活性材料配制胶凝材料。这样才能在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生产能耗。掺用含缓凝组分外加剂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幅度较大; 同时掺用缓凝外加剂和微细活性材料的高性能混凝土,其后期强度增长幅度更高。
3  外加剂引气的作用
引气的作用。未掺引气剂的混凝土,有0.5%~2%的含气量,但气泡大小很不均匀,形状也不规则。而引气剂引入的气泡,具有润滑作用,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改善,尤其对集料形状不好的碎石、细砂、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改善更为显著,材料分离的现象明显减小,抗拉、抗折强度提高。和不掺入任何材料的混凝土相比,每增加1%含气量,保持水泥用量不变时,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下降2%; 保持水灰比不变时,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下降4%~6%。引气剂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 同时使施工后的混凝土泌水沉降率降低; 大量微小的气泡占据了混凝土中的自由空间,破坏了毛细管的连续性,从而使抗渗性得以改善,并且与此有关的抗化学腐蚀作用和对碳化的抵抗作用也同时改善。引气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处于冰点以下时,混凝土较大孔隙内部的水先结晶后,使余留部分的碱浓度提高,造成微细孔隙中未结冰水向较大孔隙内形成的冰晶迁移,形成的渗透压可导致混凝土破坏。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后,由于引入大量微细气泡,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体内,可以容纳自由水的迁移,从而大大缓和了静水压力,使混凝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的能力提高。引气作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冻融能力,在昼夜存在正负温度交替时,或对混凝土早强抗冻有要求时,应掺用引气剂。
在混凝土中引气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引气量根据混凝土耐久性、强度和降低沉降泌水的要求设定。②应尽量选用离子型(尤其是阴离子型) 引气剂。③应通过试验,控制气泡间距系数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此确定引气剂品种和用量。
4  混凝土的膨胀剂
在混凝土施工中,常掺用膨胀剂(多为硫铝酸钙型) 来补偿混凝土收缩,是有一定的功效的,但混凝土早期开裂的现象仍较普遍,原因是掺膨胀剂的混凝土长期干燥后膨胀组分失水收缩; 早期湿养护不足; 高强度及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较大,难以补偿等。所以必须正确使用膨胀剂及正确看待膨胀剂的作用,否则作用适得其反。
(1) 重视冷缩补偿。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变形是限制条件下的变形,除局部(如保护层) 不受限制或受到极小限制外,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与收缩,都是限制膨胀与限制收缩,没有自由膨胀与自由收缩。对冷缩与干缩的联合补偿,应采用补偿作用较大的小限制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方法,应掺用能减少温缩的外加剂。
(2) 标准化的不合适。JC476 —2001(混凝土膨胀剂) 标准中取消了复合型混凝土膨胀剂,使复合型混凝土膨胀剂的生产应用无标准可依。由于混凝土工程中多使用具有减水等功能的复合型混凝土膨胀剂,因而膨胀剂新标准执行以来给生产、应用、检测各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建议有关管理部门,组织复合型混凝土膨胀剂标准修订工作,保证混凝土膨胀剂的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5  掺加的外加剂是否和矿物掺合料适应
在选用外加剂时都很重视外加剂与水泥品种的适应性,而在配制混凝土时对外加剂与活性矿物材料的适应性则重视不够,混凝土出现异常时,外加剂往往首先受到质疑,很少有对胶凝材料提出疑问。由于可用的活性矿物材料品种众多、成分各异,人们不仅在生产水泥时掺用活性材料,而且在生产混凝土时也掺用矿物掺合料,因而给外加剂选用带来困难。建议对含碳活性矿物材料用量及其引入混凝土中的碳含量设定限值。外加剂与活性矿物材料适应性的评价方法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6  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
(1) 高性能化。高性能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搅拌时与其它材料一起投入搅拌机使用的,具有引气性能、减水率比常用高效减水剂高,是一种保持性能良好的外加剂。目前市场上高性能外加剂主要有: 氨基磺酸盐、多羧酸盐及芳基磺酸盐、脂肪族磺酸盐与其它表面活性组分的复合物。对于聚羧酸系和氨基磺酸系高性能外加剂,仅用解释萘系、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减水机理的DLVO理论,不能确切解释其高分散的机理。它们之所以能使水泥粒子高度分散,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的羧基负离子的静电斥力和主链或侧链的立体效果共同作用的结果。侧链越长,分散力越高。此类外加剂分子中的主链和侧链长度对新拌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由于立体效果的作用它们的掺量较小。
(2) 多功能化。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对外加剂的要求也不同,有时甚至要求外加剂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可以把混凝土外加剂多功能化理解为按使用要求设计外加剂。设计外加剂时,主要考虑化学基团的作用性能影响较大,实现上述基团间的互补是按使用要求设计外加剂的关键。化学合成与物理复配是按使用要求设计混凝土外加剂的两条技术途径。只要满足使用要求,无论采用何种途径,都是可取的,所谓化学合成的外加剂性能优于复配的外加剂性能的提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纵观多功能外加剂的发展趋势可知,采取合成与复配并重的技术路线,是实现外加剂功能化的有效途径。
(3) “绿色”化。在生产混凝土外加剂所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毒性,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外加剂产品中必然含有某些游离材料,挥发到空气中将对人体产生危害。今后应研究降低外加剂产品中游离有机物质的合成技术,尤其要控制游离甲醛、游离苯酚含量和氨释放量在安全界限内; 如何利用工、农业副产品生产混凝土外加剂; 研究矿物外加剂的应用技术。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47帖子
二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学习了一把
听众数收听数自我介绍土木论坛,让经验产生价值!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52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25帖子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肯定用多了不好,因为外加与混凝土拌合物之间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外加剂可能会同有其他特性,加多了后,不但本身有影响,这些副作用也够受的,比如缓凝剂,如果加的太多,缓凝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达不到设计强度。早强剂虽然早期强度会提高,但后期强度则有可能会比不加还要低。我记得我们老师曾经说过,外加剂使得混凝土成为一门科学,没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仅是一种实践学。表达的可能不太清楚,呵呵
听众数收听数最后登录注册时间主题精华0积分167帖子
三星助理工程师, 积分 1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 积分
是啊,加了外加剂,使混凝土的凝固,化合作用已经不按平时进行了,说不定过了很多天强度又提高也说不上哦
8-3(在线教育)
8-4(商易宝会员)
8-5(广告合作)
(非工作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凝土外加剂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