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在害怕中国的4万亿外汇储备重回3万亿

当前位置:&>&&>&&>&
谁在操盘中国四万亿外汇储备?
  谁在操盘中国四万亿外汇储备?今年年初,中国外汇储备的操盘手、国家外汇管理局首席投资官朱长虹低调离职。此后,这个职位并未迎来新的继任者,但最近,一篇报道让国家外汇管理局背后的四朵金花(华)浮出水面,他们分别是华安、华新、华欧、华美。
  国家外汇管理局
  《经济观察报》7月14日的报道称,四朵金花(华)们的投资嗜好、规模、运作机制颇为神秘,现在更多的投资信息没有公开,外管局储备管理司(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对此也是保持缄默。一位接近外管局人士说,&四家公司的人员规模,每家也就二三十人左右,有的可能十几人;但有的分支机构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资产。&
  从从字面上看,华欧、华美、华新分别专注于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投资。其中,&华新&是外管局在新加坡设立的投资工具;华美或是外管局纽约办公室升级而成的投资公司;华欧专注于基础建设投资,于2012年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曼陀罗;成立最早的华安注册在香港,布局最早,是四朵金花中的老大。据SWFI数据统计,目前华安资产约5679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已经逼近4万亿美元,这给外汇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而新的调整与变化亦在潜移默化进行之中。《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指出,走过20年的中国外储运营管理已经进入了2.0投资时代&&即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产结构、战略投向等呈现多元化特点。这些可以从&四朵金花们&在国际上的投资动向上嗅出一些端倪。
  中国外储运营管理已经进入了2.0投资时代。
  下面是《经济观察报》全文:
  对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运营管理让中国政府如履薄冰。尽管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操盘手朱长虹今年1月离职后再无继任者,期望以市场化手段高效管理占全球三成外储资产的任务也是如此难以完成,但中国外管局的尝试从未停止过。
  现在,当人们开始淡忘朱长虹之时,首度&露脸&的四朵金花&&华安、华新、华欧、华美却点燃市场热情;不过,她们的投资嗜好、规模、运作机制却颇为神秘,现在更多的投资信息没有公开,外管局储备管理司(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对此也是保持缄默。
  当她们犹抱琵琶半掩面的时候,走过20年的中国外储运营管理已经进入了2.0投资时代&&即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产结构、战略投向等呈现多元化特点。这些可以从&金花们&在国际上的投资动向上嗅出一些端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访问非洲时直言外汇储备已成很大的负担,这是官方首次如此表态,而新的调整与变化亦在潜移默化进行之中。
  6月中旬,外管局的外汇业务中心召集专家进行研讨,探讨外储多元化策略,作为经济安全重要议题的外汇储备管理亦纳入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视线中。与之对应的是,外管局局长易纲不久前有了一个特殊新身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如此,外管局和它的&金花们&正在或将要做什么?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4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截至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2014年中国二季度外汇储备数据公布在即,市场人士普遍预测,外储规模极可能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解码四朵金花
  &华安、华新、华欧、华美&这四朵金&华&(花)不久前第一次在外管局的年报中现身了,与四朵金花同时出现的外管局驻外机构还有法兰克福交易室。她们的模样还很模糊,甚至四家机构的全称都没有被披露。
  目前已知的是,金花们更像是外管局的市场化投资&狙击手&,其单笔投资甚至可能缩减至约1亿美元。
  外管局总经济师黄国波直言,相比巨额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大规模投资面临约束。而四朵金花的&化整为零&分散化投资策略或是一种创新。
  &四家公司的人员规模,每家也就二三十人左右,有的可能十几人;但有的分支机构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资产。&一位接近外管局人士说。
  这位人士预测可供四朵金花配置的外储规模在1万亿到1.5万亿美元之间,而华安目前的管理规模约5679亿美元。
  成立于不同时期的&金花&各有所好,从名称上看,华欧、华美、华新分别专注于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投资;成立最早的华安(SAFE Investment Company)则无固定投资区域,或是外管局借道海外投资、收购的渠道。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攀升至3.95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央行累积外汇储备是一个在公开市场购买美元、吐出基础货币人民币的过程。由此增加的流动性,需要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回购等操作来对冲,并支付相应成本。因此,央行不可能任外汇储备无限膨胀下去&&就此有两种解决途径:管好存量,卡住增量。
  存量方面,朱长虹在外管局的四年任职不啻是中国政府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外储的一次创新。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朱长虹辞去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职务,出任外管局中国外汇业务中心的首席投资官。朱辞职的原因和去向并无官方说法,但有说法称,朱长虹在2012年、2013年的操盘业绩也许并不尽如人意。
  至于如何盘活存量,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按照&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16字方针原则,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整体部署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
  而最有效的卡住增量办法,或许是央行不干预外汇市场,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这样,双向波动的人民币也就不再坚挺,资金就可能流出,届时外汇储备就有可能&消肿&。
  而回到如何管好存量的主题,依据公开数据或相关报道,姑且看看四朵金花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与投资逻辑。
  (翻页看四朵金花都是哪些投资的爱好者)
  金花之&爱&
  一个最新的消息是,作为外管局境外投资房地产子公司的银杏树(Gingko Tree Investment)最近看上了英国Bluewater购物中心,成为竞购者之一。
  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国内市场,金花们有可能在任一国际股权或公开市场出手。
  在黄国波看来,市场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准的,但无论有什么风险发生,都可承受&&因为可以被其他投资收益抵补。&外汇储备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在货币、资产、投资方面非常分散。&
  可供四朵金花配置的外储规模在1万亿到1.5万亿美元之间,四朵金花的每一次出手都不同凡响。
  不过,现在的很多时候,金花们更像是另类投资的爱好者。
  被银杏树看上的英国购物中心投资标的并不大,出售方欲以5.5亿英镑之价格让出30%的股权;包括银杏树在内的9家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了此次竞购。&从各方面来看,该项目投资前景都非常好,就看投资者能否把握住。&一位英国房地产投资公司负责人说。这个建于1999年、被誉为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位于英国肯特,已经拥有超过340家的企业商户,每年吸引2700万的游客;有着稳定的现金流。
  但有些遗憾的是,Bluewater购物中心股权最终以6.56亿英镑溢价花落Land Securities之手。6月26日,他们完成了这笔交易。
  两年前,外媒曾报道,银杏树拟收购英国最大的学生公寓开发商40%的股份。即拟收购巴克莱(Barclays)持有的University Part-nerships Programme(UPP)股份,这是一项价值5.5亿英镑的交易。
  资料统计显示,外管局自2012年5月份以来,通过银杏树在英国进行了至少四个大手笔投资,总金额逾16亿美元,投资对象包括学生公寓,及伦敦和曼彻斯特的写字楼等。
  这家频繁在欧美市场出手的银杏树投资公司,可能是华新子公司。银杏树于2009年在英国注册成立,唯一股东是外管局在新加坡设立的投资工具&华新&&&Invest-ment Compan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gapore),由中国央行驻伦敦金融城代表处代为管理。
  而华美或是外管局纽约办公室升级而成的投资公司。其前身是外管局于2013年5月在纽约第五大道设立新的办事机构。有说法称,该分支有十几名工作人员,专注于房地产、私募股权和其他另类资产的投资,但无固定额度的投资金额;需要依据投资方案逐笔申报资金。
  那么华欧呢?与之相关的是,专注于基础建设投资、2012年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曼陀罗(Beryl Datura Investment Limited)被国际上视为外管局系新投资主体。
  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机构(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SWFI)披露,2012年,曼陀罗曾联手摩根士丹利及其他投资者控股了英国某水务公司;2013年,曼陀罗又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另一家英国水务公司的年报中。
  布局最早、注册地在香港的华安是四朵金花中的老大。不只是成立时间早,其资产管理规模可能也最大。据SWFI数据统计,目前华安资产约5679亿美元。
  这家注册资本1亿港元、于1997年成立的外管局子公司,尽管几年前,外管局曾否认它的存在,但其英文名显示了它与外管局的关系。
  据华安的公司章程显示,其可投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证券、外汇和商品等,代理外管局管理外汇储备及经外管局所授权批准的其他所有相关货币财务事宜;在全球范围内管理投资基金,以及管理国家外汇储备或从事其他经中央银行授权批准的业务。
  而早在2005年外管局获国务院批准&&可将外汇储备的5%用于海外股权投资,这无疑使得华安成为外管局借道进行海外收购的渠道。
  6年前,外管局通过华安投资持有的大型股权就有近50家上市公司,但占比不到1%,如巴克莱银行(Barclay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英国天然气公司(BG)、吉百利(Cadbury)等。
  华安还作为锚定投资者参与了2012年底中国人保集团H股的IPO,其规模列基石锚定投资者前列,目前或已套现退出。
  不仅于此,有说法称,外管局早就尝试高回报的投资工具,如外管局在美国投资的基金公司至少包括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贝莱德(BlackRock)和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
  由此,外管局投资思路的转变可见一斑。
  &外储多元化的投资思路早就有了,投资品种依然是那么多,但资产摆布的方式与规模正在发生变化;目前主要是量与结构的比例有所调整。四朵金花有一定的分工。&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说。
  变,2.0投资时代
  现在,如何摆布外汇储备资产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6月中旬,外管局的外汇业务中心召集专家开了一次研讨会,探讨外储多元化对策。与此同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黄国波首次就外储运营在中国政府网公开&发声&。
  外储多元化对策要求外储运营已从上世纪末的单纯投资美国国债转到目前的&市场主体+资产结构+运营模式+战略投向&等多元化投资。
  迄今为止,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之路走过20年。这20年来,外储规模从500多亿美元增至近4万亿美元;外储投资横跨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30多种货币、50多类资产品种及6000多家投资对象。
  &20年后的今天,决策层再次拉开新一轮改革大幕, 对外汇管理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事业进入了又一关键发展阶段。&外管局人士说。这也暗示外储运营管理跨入了2.0时代。
  变化与跨越,其实来之不易。
  最好的结果是按照黄国波的话说,无论有什么风险发生,都可承受&&因为可以被其他投资收益抵补。如利用不同货币和资产的此消彼长,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动态平衡。
  这意味着外储的资产组合配置极为灵活。每一笔投资都有充分的风险测试,包括风险对冲。
  这较几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相关报道称,早在2008年初外管局出资25亿美元与德州太平洋集团(TPG)共同投资美国最大的存贷机构华互银行(MAMU)半年之后,该银行于2008年9月因次债危机已被命令停业,外管局的投资就此蒸发。
  不过,依据黄国波的解释,外汇储备这些年已经引入了国际上、国内通行的投资基准管理模式。
  &这样一个投资基准的体系,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帮助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团队应对了各次危机的考验,同时也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收益。&黄国波说。
  这其中,最基本的防范风险手段便是投资多元化、分散化。&外汇储备这些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在货币、资产、投资方面非常分散,这是最基本的应对。&黄国波透露。
  显而易见,四朵金花在这其中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小觑。2.0投资时代来之不易。近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央决策层将易纲纳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有舆论认为,中国金融改革有望再次提速。那么,涉及经济安全的4万亿外储经营自然升级为国家安全战略范畴。成立于1980年的中财办,在国家财经方面重大事项的决定和执行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不难推测,金花们的战术投资策略灵活多变,资金分散。这其中的底气是,外储投资收益率超过通胀率&&估计在3.5%~5%之间,在国际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收益率中属于中位。外管局做过测算,2005年到2013年,中国平均对外投资收益率是3.3%,和主要发达国家回报水平相仿。
  黄国波说,目前中国外储收益率远远高于被投资国家的通胀率,意味着外储的购买力得以维持,外储的安全性有保证。
  然而,基于诸多顾虑,诸如避免引发市场波动和跟风炒作等,外管局对外储投资信息的披露方式与程度颇为审慎。
  不过,据公开报道或相关信息可以梳理出来的外储多元化、分散化可能的配置结构是:四朵金花管理资产或超过10000亿美元;委托贷款规模约3000亿~4000亿美元。另外,后续或给中国投资公司直接注资数百亿美元。
  总体而言,外储运营已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单纯投资美国国债转到目前的&市场主体+资产结构+运营模式+战略投向&等多元化投资,俨然步入了2.0投资新时代。
  接下来,&四朵金花可能更多会在国际市场的股权、另类投资上发力,而不只投向证券、债券类等投资领域。&上述外管局接近人士说。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外媒:中国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到顶 不会继续增加_凤凰财经
外媒:中国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到顶 不会继续增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财经讯 中国已经有整整一代人经历了不断增长的时代,如今,中国或将重新规划货币政策,削弱美国国债的需求来源,对美国国债的收购也将画上一个句号。由彭博社12名经济学家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量虽高居各国排行之首,但在2015年末将会止步3.5万亿-4万亿,或有所降低。其中有11名经济学家都表示,在6月30日公布的3.99万亿美元已是最大值。随着逐渐转向市场主导经济,中国已经停止定期购买外汇并且正放宽进出口资金流的限制。据经济学家预测,越来越少的购买外国资产降低了付印的需求,再者,锁定当地资金,放出更多的空间去刺激自1990年起在去年以最慢速度增长的经济。&&对中国中央银行来说,这意味着流动资金最重要的唯一来源已经被断,&上海财经大学系教授席俊阳表示。&这意味着,央行必须找到其他来源来注入流动资金&&必须消减最低准备金要求,必须创造更多开放市场的途径。&&据本周中央经济学家在数据发布之前的预测,12月31日中国的储备金已达到3.9万亿美元。1979年1月,前国家主席邓小平访美时,中国仅有1.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通过出口导向性增长方式和鼓励挣得外国现金的硬性货币政策,在邓小平逝世的1997年,中国外汇储备已增至1400亿美元。入世危机开始的那年,把加速囤积美元作为缓解全球金融动荡的一种方式。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易顺差和资本内流就是PBOC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以确保流动资金激增不会刺激太多的通货膨胀,银行就必须预留更多的钱。今天,最大的银行的存款储备金率必须达到存款的20%。(编译/程蒙)
[责任编辑:yidian]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126160
播放数:563220
播放数:46694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孟凡辰:谁在害怕中国的4万亿外汇储备及其威慑力
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
关键字: 外汇储备外储金融核武器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藏汇于民海外投资西门子人民币国际化观察者访谈
时下外汇储备内外之困的讨论正热。外汇储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有观点认为,现在外汇储备过多,给对内通货膨胀、对外人民币升值都造成巨大压力,或者会因为贬值风险而受制于人。
6月初,孟凡辰受母校同济大学经管学院EMBA中心之邀,做了一场《欧洲精英的人文素养》的讲座,然而&名不副实&&&他借此机会分析中国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何利用。会后,观察者网针对引起热议的核心观点,采访了孟凡辰,以及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奕滨博士。
孟凡辰,中国人。1991年在德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合伙人,德国西门子中国公司资深副总裁、法国法拉基集团公司副总裁,现任全球知名猎头公司,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具有在德、中、法等国实务工作经历。
外汇储备是金融核武器
观察者网:关于外汇储备,国内舆论一直有大量的说法,很多说法出自权威机构或有名望的经济学家,比如说,外汇储备给对内通货膨胀、对外人民币升值都造成巨大压力;另外还容易受制于人,美元一旦贬值,损失不可估量。因此有经济学家譬如张维迎就出主意说,外汇储备应该分给老百姓,藏富于民等等。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李奕滨:国内经济学家关于外汇储备的观点主要是是基于以下逻辑:一是中国的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外贸盈余和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即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所致。2008年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出口强制结售汇制度,出口企业自留的外汇较少,更多的外汇资金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央行买进外汇时,必须增发等值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导致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加剧通货膨胀。同时,为了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央行只能把外汇储备投资在安全且能随时变现的美国国债和房地产抵押债券上。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量发行货币,导致美元贬值,加上美债利息本来就低,因此很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大量的外汇储备成了中国的负担,陷中国于两难处境:不囤积美元外汇储备,有遭到挤兑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囤积美元,收益率低下,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应该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至于说把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的说法,如果这个观点的初衷是主张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减少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和对外投资的限制,&藏汇于民&是可的,如果说是直接分给老百姓,我觉得这个说法是非常荒唐的。因为央行在购买这笔外汇的时候已经支付了对价,不可能再无偿分配给老百姓。
孟凡辰:张教授也许对我们管控这些外汇的官员们放心不下。当然这笔外汇储备操作层面上的保值,确实要求相关决策者具备全球一流经验和能力,熟悉相关对标发达国家的系统和流程。但这笔外汇储备更有一个战略层面的保值问题必须予以回答。
首先让我们用全球视野,来全局性地看一下这4万亿外汇储备的意义。对冷战思维主导的西欧北美政商精英而言,中国的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其政经体系面临的尚未掌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前一段被泄密的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和时任澳大利亚首相对话,表述的正是对中国作为美国最大海外债主的忧虑无奈,也非常典型地表现了西方部分精英对中国崛起充满顾虑甚至敌意:你有钱就是老板,但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起的一帮穷人有钱了,我们还得想办法破解。
而对西方世界那些为中国崛起真心拍手叫好,并坚信世界因中国脱贫而共同受益,且因此享受到既得利益的精英和大众而言,这4万亿美元无疑是中国经济未来更好地与发达国家互补共赢,一体化发展的最有效资源。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笔巨额外汇储备是中国普通消费者在这30年间,承受了等值人民币额外增发所带来的通胀之苦,所积累的硬通货财富,是在中国举全民之力辛苦致富最直接的阶段性成就。纯粹从理论上或者学术上来讲,外汇储备的累积确实是以过去既有通货膨胀为代价的。但这笔外汇存储造成的通胀影响本身,老百姓在过去30年已经承受了。这笔外汇储备现在实际所代表的,是中国大众已拥有的,对西方实物资产的随时可以兑现的购买权,其未来的任何兑现即对海外产品或资产的购买,是对中国既有通货膨胀的缓解。
现在这四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利好,而不存在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危险。外汇储备怎么用?实际上,就像马克吐温百万英镑支票故事一样不用最好。因为这四万亿对于中国整体而言实际上是一种金融信用。就像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节衣缩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作为核战略威慑一样,使我们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保家卫国;这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对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金融管控模式的威慑性战略保障,世界上任何一个投机者或机构都不能也不敢跟四万亿对赌,以此搞垮我们的股市和打压我们的货币及资产价值。
如果用这四万亿美元作为银行的股本,按照最新尚未全面实施的巴塞尔III银行自有资金的要求,中国可以向海外发行等值于44万亿美金的人民币:如果这么做将是中国缓解已有通货膨胀,将国内巨额堰塞湖般人民币,最大限度释放到全球发达国家的最明智举措。再利用杠杆,保守一点按1:8或1:10的比例,44万亿美元意味着至少可以产生400万亿以上美元的功效。以最近复星收购葡萄牙最大保险公司为例,它投资13.6亿美元购买了其80%股份,且不论其自有资金比例多少,复星由此掌控了该保险公司110到120亿欧元的资产总量。
400万亿是个什么概念?2008年搞得西方世界鸡飞狗跳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不过只是约2万亿美金,从公共养老基金、金融企业小股东和纳税人等口袋换位到了欧美极小部分金融精英手里。
所以任何忽悠说要把四万亿支离破碎掉,这完全是为西方敌对精英势力所想所求,如果不是对操作层面保值的畏难,如果不是缺乏西方精英不言而喻的常识共识,就是别有用心。如果真的要回馈老百姓,要减少国内通胀压力,这就要求用其做本金和信用,加快速度加大幅度向全球输出人民币,把国内积累的通货膨胀转移到国外,就要尽可能推动国际买卖优先用人民币来结算。这才是对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战略层面的最好保值。
新鸦片战争?
李奕滨:就像美国那样,将美元外移,美元在国内流通的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美元都是在国外,所以美国搞QE,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就没有那么大,反而很多东西都要比国际上包括出厂国还便宜。
观察者网:这就是孟先生说的新鸦片战争吧,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是用鸦片,当代的新鸦片战争,武器是美元和日元等发达国家的货币。
孟凡辰:对。最近欧元区央行第一次宣布对欧元区银行存款实施负利率,收取0.1%的负利息。连同美国和日本被打压致零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发达国家主要货币储蓄拥有者都将面临因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相关财富的实际贬值。在国家层面来看,大量硬通货财富的拥有国,尤其是中东俄国等资源出口国,以及积累了大量发达国家货币财富的中国,将面临货币财富的极大缩水。这就是我在报告中提到的&新鸦片战争&,即发达国家这次通过印发货币打压利率,来实现对拥有其大量其货币财富的国家无硝烟和无声息的掠夺。
所以中国对这一新鸦片战争的应对,和对已有外汇储备战略上的保值,并同时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人民币换外汇硬通货去发达国家购买投资实物实体资产。在国际上,因为已拥有有四万亿外汇储备及其相关信用,别人愿意而且有理由信任人民币,这是人民币输出的充分必要前提。中国人出境去买东西,买奢侈品或者买企业,如果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就流向境外,大大缓解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压力。
中国主流媒体和部分所谓专家有一种说法,即输出人民币的前提是对中国资本管控的放开,这其实很可能有利于西方尤其是美国拥有压倒性优势的金融业,加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有效掌控。德国和日本都是经济强国,但都是金融业的侏儒,原因就是美国金融业在二战后所拥有的与美元地位相匹配的无与伦比竞争力,这最终决定了德国和日本在金融资本市场必须仰美国人的鼻息。中国过去30多年发展的最大成就来源,就是源自于对自己储蓄的有效管控,自力更生,确保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较低的资金成本。
此次美国操纵的乌克兰危机,美国人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意外,即中俄10年未达成的天然气合同成功签约。美国副总统拜登面临对这一巨大&负面影响&责难时,无力地辩称这是一个10年谈判的结果。因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达成的天然气协议,对亚洲的能源市场会产生价格下行压力,毕竟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要高出西欧从俄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的20%到50%;而长期来看,中俄用卢布或者人民币结算变得极为可能,尤其是如果美国政治和经济上继续打压中俄国际生存空间,这对美元的地位就是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对中国人民币而言,这是人民币加大走出去幅度的上好契机。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
所以关于外汇储备保值的讨论,首先必须回答的是,如何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问题,而不只是人民币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中国政府为此首先必须全面开拓促进人民币在海外的需求,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海外使用人民币。
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民币肯定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因为中国是全球熟练劳动力和廉价产能输出最多和过剩最多的国家。我们不同于印度劳工的个体输出,中国很大一批劳动力是集体输出,很多是因为政府背景的企业在海外承包了大项目,劳工跟着出去的。像这种工程项目,以及海外采购大型的设备,如果优先考虑用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会更有利。
观察者网:这个不是单方面意愿,关键还要对方接受。
孟凡辰:都可以谈判,确实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政府已和许多西方国家央行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为满足海外人民币需求创造了很好的先决条件。下一步,必须对所有政府和国企参与的国际贸易或投资项目,提出尽可能即优先使用人民币的要求,以此簇生增加海外人民币的有效需求。我们的最大的好处是,有四万亿美元的信用在;另外,他们拿人民币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中国制造&已经随处可见。欧洲各大中央银行都在偷偷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他们要也要保值,也要赚钱。
观察者网:去年媒体上也曾这样报道过,但为什么是偷偷的,消息源是?
李奕滨:没有人确切知道每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这都是秘密,中国的也是。再者由于美元和欧元的不确定性,世界正在向着多币种储备体系过渡,而人民币有望逐渐成为多币种储备体系的重要部分。
孟凡辰:在美国全力打压中国,要求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开放资本帐户,且中国满足美国这些预设前提之前,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甚至储备货币在西方世界是&政治上犯错撞枪口&,更何况帮助人民币国际化是触犯盟主美国维护美元地位的最大忌讳。我认识一些内部人士,所以了解情况。
储备人民币有两大好处,一,人民币的利率是全球最高的,第二,人民币在年初之后,不止是单向升值了,而且也开始双边浮动。但从长期来讲,通常认为人民币每年是因经济增长可以升值3%左右,再加上利率水平的差额,收益就有4%~6%。所以我加入法国拉法基之后,就建议拉法基在香港发人民币债券;他们很聪明,没向市场公开发,而是给公司的大股东定向发,后来这只债券相对欧元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可高达15%。
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民币走出去,投资者是愿意要的,但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有组织、有协调的去做。但国内很多经济学家实际上都在忽悠中国政府,自己黑自己,要求干脆将这四万亿分掉算了,其荒唐至极等同于如此说法:中国不应该继续持有核武器,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而这类武器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如果人民币在中国资本和汇率管控开放前,在多数主要西方国家成为贸易结算和投资货币,那么中国就赢得了这场新鸦片战争,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就不会再是什么问题了。
有组织有协调地走出去
观察者网:按你的思路,首先要有战略的眼光,走出去去海外买企业;第二就是具体的执行层面,我们要有组织有纪律有协调的走出去投资。目前很多企业在海外都是在单干,尤其是在亚非拉的一些国家,因为他们的政治动乱,而我们的政治外交上又一直采取不干预别国内政的立场,间接上使得我们的企业遭受很多损失。
孟凡辰:对,比如利比亚,中国企业项目遭受了很大损失。按照欧洲人的思路,面临北约狂轰滥炸时我们完全可以放几个防空导弹系统在这些国家的项目现场&&中国政府申明,这是保护我自己的海外资产&&这完全是西方人的逻辑和游戏规则,人家不会指责你侵犯主权,在西方精英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做法。
观察者网:中国企业在海外做一些大的买卖,海外媒体动辄就会提&中国威胁论&,在自己的海域捞个鱼都会变成外交事件,如果来一个军事行动,你想过后果么?
孟凡辰:中国在南海保护深海钻进平台与越南发生冲突,你知道西方精英的不言而喻的思考模式是什么?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中国军舰可以开进去,你守得住就是你的能耐&,这就是西方世界的逻辑和既有游戏规则。以前中国想要做的事做不到,只能当阿Q,现在如果你在争端领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能做到,人家就服你。这就是按照西方的规矩在出牌的。FT曾经发文谴责中国在南海的举动,但文章下面的网友评论一边倒支持中国。就像普京抢走克里米亚之后,德国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同理解普京占多数。
在西方世界通行的就是利益主导的强权逻辑,为什么德国总理被监听其能源供应被美国借乌克兰搅局而无可奈何,美国人核武器放在德国,在德国仍有数量不菲的驻军。国与国的利益纠纷和相关外交事件中没有对和错。就像打马尔维纳斯群岛一样,阿根廷打得过英国,马岛就属于你,打不过就贻笑大方。
观察者:你的意思是说,去海外投资,我们应该学美国,美国人搞海外投资,政客和商界都是抱团捆绑在一起的,政客时刻为他们的企业争取利益。比如说?
孟凡辰:我在任西门子海外最大运营基地上海总经理时,美国通用电气正常竞争不过我们时,美国驻华大使或有关人员就会飞抵上海给相关决策者施压。2007年的西门子丑闻也是很好的例子。美国司法部调查西门子是不是违背了美国的法律,甚至西门子在中国贿赂了谁的消息也源自美国。当时通用电气受金融危机所累,快要破产了,美国政府出钱救急,有了这起丑闻也就部分转移了全球公众的视线。当然,这同时也是为了削弱西门子了,当时通用电气在全球根本竞争不过西门子。
中国要做到这一点,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但中国已有一个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庞大公务员队伍,不利用好太有负纳税国民和企业。
观察者网:你还说,我们不能总在躲在那些&犄角旮旯&的国家做投资,还是要去西方发达国家去,比如购买IMB,购买沃尔沃,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思路逻辑出牌。不过,现在政治层面上,新领导人提出要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和美欧的各种贸易摩擦,要开辟新战场。
孟凡辰:贸易摩擦的实质是把你挡在国门之外,但是如果我们到了&敌后区&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我们不一定非要收购和参股最大的企业,但是二三线的企业是可以的。通用电气买不下来,或者不让买,但是通用电气核心的供应商,两三级企业可以去收购和参股。
现在到亚非拉等地去投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亚非拉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有原因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那里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与西方垄断利益捆绑的,我们不要幻想在那边就能够解决问题。反而我们的投资到西方最发达国家是最受保护的,因为那边法规是最健全的,那边的经济、政治和所有的文化都是保护投资者,保护有钱人的。
但问题是,如果你去了之后,还是像阿庆嫂一样,开中国餐馆做点小生意,仍保持只打工不做老板的心态是不行的。不要再像以前只是买奢侈品、买飞机,而是要买造奢侈品的企业,买造飞机的企业。
两个多月前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一个中国经济和投资顶级研讨会,遇到了李书福的搭档沃尔沃的副董事长。无论是私下沟通还是公开发言,瑞典凡了解中国的商界精英们,无不为中国帮助其汽车工业尤其利用中国市场复兴而欢欣,为萨博有意被中国企业收购但遭到美国通用阻挠至今半死不活而感慨。
中国人有钱了,要多学习吉利收购沃尔沃,学习联想收购IBM。做外国人的老板,真正提升自己才能让别人服你。这才是中国转型发展的要求,这才是全球最生机勃勃的中国经济的真正转型发展的方向。
观察者网:不过,坦率地说,我们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做好走出去的准备,这一方面需要国际化视野,还要具备足够多的国际化人才。有一个报道说,中国矿业领域海外收购,95%都是失败的。
李奕滨:国内媒体也经常这么宣传:中国资本出去买企业,目的地国家会有很多限制,或者是到国外收购了一家企业,整合的时候文化障碍很多。
孟凡辰:对,这的确是个大问题。首先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中国之前所有赶超的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和港台地区企业曾经面临的发展陷阱:有钱后自己没有在发达国家做老板的意识和自信,从一开始就自我否定。
美国要遏制中国的崛起,就必须把中国的钱封杀在中国,或诱惑其在发达国家市场荒费掉。一旦中国企业和实体甚至精英个人带钱跑到美国西欧,投资参与其经济实体活动,并成为他们既得和未来利益的一部分,美国具有冷战思维的精英们就将面临必须先否定本国现行运作机制和模式,才能遏制封杀中国的难题。
如果想明白了,我们有组织有纪律地搞人民币输出,美国人是玩不过的,因为在西方现行政治经济体系中所有法规都是保护有钱人利益的,况且民选政体就是献金政治,有钱就有权;另外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如此之大,背后有人操盘且着眼长远,就能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尽管欧美企业保护主义盛行,有些东西不让你买,但我们可以买他们不限制的。中国人很聪明,只要方向正确我们总是能找得到办法的;如何做,对有五千年文明积累的中华民族来讲,不是一个驾驭不了的难题。
另外,你不能只看到失败案例。我们做国际一流企业具体管理工作的,首先寻求参照的是成功案例,为什么联想收购IBM能成功,吉列收购沃尔沃能成功等等。民营企业家觉得自己实力不够,可以和国有企业抱团,也可以找政府协调,有组织的走出去投资。
观察者网高艳平采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苏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储备 三万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