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纳斯达克私有化小股东了,做为小股东该怎么办

百丽国际私有化金额 531亿港元 港股歷年之冠
有「中国鞋王」之称的百丽国际,日前由大股东提出私有化要约,每股收购价6.3港元,总金额达531亿港元,成为歷年来私有化上市公司最高金额。
在此之前,曾创下港股最高私有化纪录的是万达商业,总金额为345亿港元;再往前推,新世界中国在2016年1月宣布私有化,总金额约214亿港元;阿里巴巴2012年从港交所下市时,付出的回购总价将近190亿港元。
中国证券网报导,4月28日收盘后,港股百丽国际公告,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将以协议方式,收购百丽国际全部股权,每股收购价6.3港元,总股本84.34亿股,总价为531亿港元。交易完成后,高瓴集团将持有公司股份的56.81%;鼎晖投资将持有12.06%;包括百丽国际于武及盛放在内的参与建议的管理层,将合计持有其余31.13%。未来高瓴集团将成为百丽国际的新大股东。报导指出,随着2014年电商的兴起,百丽经营出现转折,开店速度也出现「负成长」,特别是月,百丽集团在大陆市场关闭270余家门市,大约是每天关3家。今年3月,百丽国际发布2016/17年度第4季业绩警示,百丽国际的鞋类业务同店销售衰退6.2%。公司预估,公司2016/17年度将比2015/16年度的税后盈余,年衰退约15%至25%。(工商时报)
你关心的,才是重点!
轻松一下by cteditor“鞋王”百丽私有化 东莞厂照常运转_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_东莞时间网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  
“鞋王”百丽私有化 东莞厂照常运转
上市10年后走上私有化之路,531亿港元收购价被称港股最豪华交易
本报记者 沈勇青/文
来源:东莞时间网
■国内鞋业巨头百丽国际的门店
本报资料图
&&&&炒得沸沸扬扬的百丽被收购谜底揭开后,让人大感意外。4月28日,以产销女鞋见长的“鞋王”——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丽国际”)发布公告称,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执行董事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私有化要约,总收购价531亿港元。受此影响,百丽国际2日复牌后一路高走,涨幅高达15.18%,报收6.07港元。&&&&在港股上市10年左右的百丽国际走上私有化之路,重要的生产基地东莞市百丽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百丽”)会受此影响吗?东莞百丽2日回复本报记者的消息称,工厂生产运转一切正常。私有化之后的百丽国际何去何从?分析人士向本报表示,最关键是要对战略重新定位,解决不高不低的品牌尴尬问题。&&&&百丽国际走上私有化&&&&百丽国际4月28日发布联合公告称,公开私有化要约的建议总收购价是531亿港元。这个私有化总额,被称为港交所私有化交易历史上的最大一桩。这和4月18日停牌后以442亿港元“贱卖”的传闻不同。&&&&根据公告,此次交易每股价格为6.3港元,较停牌前最后交易日所报每股市价5.27港元溢价约19.54%;较百丽国际于联交所所报52周最高收市价每股5.6港元溢价约12.5%。&&&&在私有化交易完成后,高瓴资本集团将持有百丽国际56.81%的股份,鼎晖投资持有12.06%的股份;百丽国际参与要约收购的管理层将持有剩余31.13%的股份。&&&&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通过控股股东回购小股东手里的股份,扩大已有份额,最终使这家公司退市。不同其他并购,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被收购的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百丽国际的前身深圳百丽鞋业有限公司于1991年成立,主要生产鞋类产品,随后批发销售鞋类产品,目前旗下有Belle、Tata等10多个自主和代理品牌。2007年,百丽国际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时曾达到1500亿港元,在世界鞋类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二。&&&&对于此次私有化的原因,百丽国际给出公开回应:“公司目前亟须转型,但转型不乏风险,私有化有助于相关战略的实施推进。”促成这桩私有化交易实现转型的原因,最主要还是百丽国际近年来出现的业绩下滑。&&&&今年3月19日公布的“财政年度第四季度零售营运数据及盈利警告”中,截至2月28日,百丽国际在内地有20716间零售店,其中鞋类店铺13062间。而在财年,鞋类零售店减少366家后有13762家。换而言之,两年间百丽国际主打的鞋类店铺减少了1000多家。百丽国际承认,该年度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5%~25%,原因主要是鞋业业务表现持续疲软,鞋业收入、毛利均同比下降。&&&&东莞百丽很忙&&&&在百丽国际官方网站上,显示其零售网络由东北、华北、西北、鲁豫、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广州、云贵和港澳11个区域组成,覆盖中国约300个城市,鞋类和运动服饰类直营店铺20000余家,香港及澳门的零售店近200家。&&&&此外,百丽国际在深圳、东莞、江苏建湖、湖北秭归及安徽宿州设有5个制造基地,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化产品设计、高效率生产设备,及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年产量超过4000万双。&&&&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信息,东莞百丽是外商独资企业,股东为新百丽鞋业(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5亿元,日成立,营业期限至日,厂址在虎门镇,主要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各式皮鞋、手袋及其他皮革制品等业务。&&&&“现在公司生产运营一切正常”。上述东莞百丽有关人士昨日回应称,东莞百丽是改名后的公司,原来工厂2006年就来到了东莞。现在全厂有1400多名员工,主要从事鞋底、鞋面等半成品生产,2011年公司进行更名。&&&&2006年进入东莞时的百丽国际,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点,翌年就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此后,在资本的助推下,百丽国际得以快速扩张。&&&&“鞋王”何去何从&&&&百丽国际官网的这些数据,曾见证了百丽迄今为止的辉煌。事实上在2015年前,百丽国际的产销还在快速扩张。&&&&2012年,百丽投资9亿元的铜仁百丽鞋业生产项目动工,该项目占地面积160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规模为年产1000万双皮鞋。其中,二期四栋厂房2014年底建成投产,开通2条成品生产线,产品将直销东南亚各国。2014年,铜仁百丽鞋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创税1亿元以上。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创税近6亿元,可提供12000个就业岗位。&&&&从百丽国际的财报也可发现,其业绩在取得百货渠道绝对竞争优势下迎来一波爆发期。2006年营收62亿港元,净利润仅9亿港元;2011年营收达到了289亿港元,净利达到了42亿港元。财年,毛利率一路达到了57.2%的高位。财年,鞋类店面最大规模达到了14128家门店。此后,受电商冲击和需求碎片化的冲击,开始遭遇一波毛利、利润、门店关闭的滑铁卢。&&&&对于百丽国际的私有化,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昨日表示,百丽国际在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完全控股、私有化之后,整体经营情况要比以前好,战略会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私有化以后不会有杂音去影响整体战略的推进,也即它的转型。因此,无论生产还是营销,百丽国际应该会去走一些比较高端,或者说比较小众一点的产品,不会像以前太多大众化的产品。百丽的品牌这一块还可以,但是性价比比较差,总体上未来还是有它的成长空间。&&&&当前,朱丹蓬认为,百丽私有化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战略重新定位,它有很好的品牌,但是又什么市场都想做,产品又太大众化,导致的结果就是高端客户觉得产品不行,低端客户认为价格太高,也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定制化需求。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咨询热线:
截止发稿时
美元汇率682.5500&英镑汇率862.3800&日元汇率5.9693&欧元汇率725.6000&
  4月28日,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下称“联合要约方”)宣布,已向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百丽国际”)董事会提出私有化收购要约。
  根据要约建议,联合要约方将向百丽国际股东支付注销代价价格为每股 6.3 港元的现金。该价格相对最后一个交易日(包括)前 90 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 4.91 港元溢价 28.38%。据此计算,建议收购总价为 531 亿港元(约 68.2 亿)。交易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持有公司股份的 56.81%;鼎晖投资将持有 12.06%;参与要约收购建议的管理层(包括于武及盛放),将共持有其余 31.13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将会发生实质性变化,而根据 A 股市场条例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公司至少 3-5 年后才有可能在 A 股申报上市流程。 而这种交易结构也佐证了,与近期在市场上发生的一些其他交易不同,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私有化财团不是希望通过短期投资,在 A 股市场套利,以期获得更高的估值交易。
  对于这次财团私有化提议,百丽国际管理层表示:百丽国际正处于形势严峻、亟需转型的关口。毋庸置疑的是,只有将我们传统的零售模式与数字充分融合,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新战略和执行能力,我们才能继续保持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
不转型,就将被淘汰
  成立于 1978 年的百丽国际,成长为 “ 鞋王 ” 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 2005 年,其为了筹集开店资金和整合原分销商体系,引入鼎晖投资和的投资。
  2007 年,百丽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市值曾逾千亿,成为当时国内市值最大的消费零售股,在世界鞋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
  然而,接下来数字经济和电商时代的到来,对全球的传统鞋类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巨大冲击,后者不得不面对巨大的营运压力。在中国,这一更为明显,线上渠道所占的份额比其他地区更高。
  百丽国际也未能幸免。从 2011 年底开始,百丽国际营收增幅就持续下滑,净利增长速度再没上过两位数。从 2014 财年第四季度开始,百丽国际的同店销售连续 13 个季度呈现负增长。2015 年,百丽国际集团业绩已经出现拐点,上市 9 年首次利润下滑,股价跌了将近一半。2017 年初,净利增长达到最低点。
  除了股价一路下坡,销售数据下滑、关店步伐也未曾停止。截至目前,百丽国际已关闭近 500 家门店。在
年度第四季度,百丽国际主营的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滑 6.2%。百丽国际 2017 年 3 月发布的盈警显示,预计
年财年利润下滑 15%-25%。
  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曾在过往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 “ 公司前景并不乐观 , 集团未来一两年收入和盈利都没有逆转可能。公司必须根本转型才能有长期生存空间。”
  然而,转型谈何容易?做出根本性的改变需要面对巨大的风险,而单凭公司自身很难完成,更需要借助外部大量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尽管公司于过去几年探索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风云变幻的零售环境,但效果并不显著。
  恰在此时,高瓴、鼎晖等提出私有化建议。“ 这为股东在面对严峻行业运营环境的情况下,提供了以具吸引力的价格变现投资的机会。” 百丽国际管理层指出,“ 此私有化建议符合百丽国际的战略性发展。鉴于百丽国际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过往收效甚微的转型经历,私有化提议将能帮助公司在不受中短期业绩束缚的前提下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引入外部资源和新鲜血液,实现根本转型,扭转局势。”
  虽然,百丽国际目前正处于从传统零售商转型为更加以顾客为中心,以及主攻鞋类和运动服饰类产品增长的新型零售业务的关键点。然而,这需要建立在,投放大量资金和运营资源,对科技,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进行大量投资等基础上。
  而百丽国际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邓耀则表示:“ 启动转型是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要让公司基业长青,目前是进行根本性改变的合适时机。基于联合要约方的长期承诺与投入,我们认为新的安排能够让联合要约方的优势资源结合新一代管理层的干劲,带领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人和首席执行官同意接受要约,为实现以上的改变创造条件。”
  收购财团所具备的深厚资源、运营专长和长远视野将能够帮助公司迎接挑战、于数字经济中聚焦创新和回到以往的长期增长的路径。“ 转型或可能需要数年来取得成功,而百丽国际在完成私有化之后的非上市公司身份,也是最佳方式。” 百丽管理层坦言。
白衣骑士:高瓴和鼎晖
  直到 4 月 28 日百丽国际发布公告,私有化百丽国际背后的财团才浮出水面——由高瓴资本集团牵头,联手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
  据悉,百丽国际实际上有各路战略投资者可以选择,比如电商巨头。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电商是渠道商,百丽国际是品牌商,品牌商和渠道商的整合存在很多问题。
  另据接近交易人士透露,鉴于百丽国际强劲的现金流,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近年来,许多国内和国际私募公司相继表示对私有化交易有兴趣。
  尽管,过去一些机构曾对公司进行过详细的尽职调查,但鉴于公司线下布局广泛以及线上业务可忽略的体量,没有一家机构对未来商业前景有足够的信心。
  因此,在百丽国际急需转型,也在寻找投资人时,有很多投资者却在观望,而只有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等真正提出了现金收购建议。这也足见高瓴集团和鼎晖投资对百丽国际这笔交易下了很大决心。
  高瓴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表示:“ 我们深信高瓴集团的长期资本基础,结合我们在数字经济和公司运营方面的经验,必定可以帮助百丽国际通过施行必要的变革,在网络时代重获生机。”
  高瓴资本集团近年来风头正盛,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出行、去哪儿、Uber、airbnb、美的、格力、蓝月亮和孩子王等都是其投资组合。除了成功的投资案例,更重要的是,高瓴集团本身拥有的转型变革的能力和资源:专长于运营、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运营,拥有来自各行各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消费品、零售和企业服务等领域的顾问团。
  2017 年初,高瓴资本投资电子商务科技公司 Magento,为全球企业提供电商平台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全渠道运营体系。2017 年 4 月,高瓴资本收购锐珂医疗的牙科数字业务,利用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创新能力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而鼎晖投资,则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因在大消费领域的投资和布局而名声大振,同时,鼎晖也是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家十年以上的超长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其投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双汇、蒙牛、达利、美的、南孚电池、奇虎 360、链家、九阳股份、晨光文具、安徽应流、梅花集团、和美医疗、慈铭体检等,其中每个项目的行业地位,都可谓举足轻重。
  在协助企业进行行业资源整合方面,鼎晖投资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以及项目执行管理能力。鼎晖投资为很多被投企业实现行业资源整合,进而改变行业生态和格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经典投资案例包括,万洲国际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和品牌 Smith Field、百丽收购日本时装品牌巴洛克,以及蒙牛收购现代牧业等。
  更重要的是,鼎晖与百丽国际已合作多年,对百丽国际的业务及零售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正如鼎晖投资代表所言 “ 我们长期以来与百丽国际风雨兼程。这次的私有化建议能使公司在有限的转型时间窗口内,集中资源来施行必要的转型。”
  据了解,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本次交易的理由很明确——通过由科技和创新驱动的零售业务模式,将百丽国际从传统的零售商全面转型升级。他们计划向公司投入财务和运营资源,与公司携手合作积极探索、尝试新的零售模式;并在技术、基建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这意味着,未来的百丽国际将科技化,更加以顾客为中心,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销售等。
  除了收购方具备公司转型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外, 另一个将助力公司此次转型的先决条件即是百丽年轻一代的管理团队。他们深深植根于百丽的业务与经营,他们的远见、对公司的忠诚度和韧性将协助高瓴和鼎晖一起带领公司转型的贯彻执行。
  而财团成员于武和盛放等,都是于 2000 年代初已经在百丽工作,两人都深谙公司的业务和运营,并对 “ 新 Belle” 有着与投资方相同的愿景。
财团 + 企业:探索转型新路径
  当然,对于高瓴集团、鼎晖投资在内的联合要约方来说,在零售业成功私有化并带领公司成功转型并非易事。
  而前车之鉴是,德太投资曾在 2009 年 5 月向达芙妮投资了 8100 万美元;经历最初的反弹后,达芙妮的股价至今持续低迷。
  包括高瓴集团、鼎晖投资在内的联合要约方认为,若收购举措得以成功,或可提升公司长远竞争力。“ 转型将不乏风险,这些战略在公司获私有化、并且不受公开股票市场的短期纷扰影响的情况下,才可能得以更有效的实施。” 接近交易人士称。
  纵观全球,整个传统实体零售都走到了历史的拐点,业绩下降,亟待改变,成为笼罩在这些曾经辉煌的企业头顶的一顶魔罩。其中商品反应速度不够快,企业积重难返;渠道单一化,闭店求存;库存周转难以控制;传统零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还较低等问题,困扰着包括百丽国际在内的各家企业。
  尤其伴随着 90 后、95 后消费群体的崛起,这一波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即时反馈的敏感度超过了以往的消费者,也给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的考验。
  上述人士认为,百丽国际如果要重构自己的商业帝国,作为重资产企业,转型需要大量资本的同时,还要有 “ 壮士断臂 ” 精神——增加资本投入,利用资本方所带来的各种技术、人才、运营资源,对百丽国际转型或许是希望。
  不管此次交易能否达成,都给零售业开启了 “ 财团 + 企业 ” 共同探索转型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DF350)
更多信息请点击:
视频:这些致穷原因你占了几个?高瓴资本、鼎晖和公司管理层联合私有化百丽国际
私有化价格:6.3港元/股
如果持股到8月,可能还有0.06元人民币的派息,相当于增强1个点的收益。
以往派息记录
- 希望各位祝我发财
现在私有化,还有希望回A股吗?
- 低风险不是无风险
有肉吗?现在港股要约和私有化好多坑啊
这个的主要风险是数人头吧。
- 看见傻瓜应该高兴,别人不犯错你怎么跑赢市场
这溢价太低了吧,是近年来港股私有化溢价最低的之一
根據計劃,註銷每股計劃股份的註銷代價價格現金6.30港元較:
(a) 股份於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所報每股收市價5.2700港元溢價約19.54%;
(b) 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5個交易日根據在聯交所所報每日
收市價計算的平均收市價每股約5.1080港元溢價約23.34%;
(c) 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10個交易日根據在聯交所所報每
日收市價計算的平均收市價每股約5.0970港元溢價約23.60%;
(d) 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30個交易日根據在聯交所所報每
日收市價計算的平均收市價每股約5.1863港元溢價約21.47%;
(e) 股份於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90個交易日根據在聯交所所報每
日收市價計算的平均收市價每股約4.9073港元溢價約28.38%;
- 不太胖的胖子
最近商业股私有化较多,私有化对价不高。。。
这个不敢参加,毕竟高位套牢的太多
- 全都是泡沫
领导们都在加班,哎
劳动节快乐
没有看到 关于 私有化的股东大会 何时召开?
这个还不错
就是 没有溢价
好像价格在6.10左右,只有2毛钱,这个怎么玩?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面对港股私有化,小股东能做什么?
在香港上市仅15个月的万达商业启动私有化程序。5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将与联合要约人有条件全面收购已发行H股,回购价52.8港元,较IPO定价48港元上浮10%,总代价约344.55亿港元。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万达商业将申请撤回H股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那么港股私有化是怎么回事?私有化的意义又何在呢?
一般来说,私有化通常由控权股东提出,以现金或证券的方式,向其他小股东全数买入股份。如私有化成功,上市公司会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上市地位。
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在联交所的交投并不活跃,或市场上的股价相对每股资产净值出现很大的折让;或某些公司的股份的公众持股量未能达到联交所的要求;又或上市公司对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所作的考虑等。
两个前提条件
一、股票价格过低,市场估值偏低,而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却对公司的长期发展看好,从而使得控股股东认为把上市公司变为私有公司更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二、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或同业竞争,并且股权关系相对简单,大股东有绝对控股的地位,实施私有化可为资本运作提供足够的空间。
如何以收购形式私有化
控权股东可向所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建议,以收购他们的股份。如果被收购的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当控权股东(包括与他一致行动的人士)累计取得在提出收购建议时可接纳建议的股份以价值计的90%时,他便有权可以选择强制收购余下的股份。如被收购的公司在外国注册成立,控权股东则须根据当地有关法例行事。
小股东可否反悔?
如以收购方式进行的私有化建议已达强制性收购阶段,又或以协议安排方式进行的私有化建议已获股东通过和法院批准,由于有关建议对所有股东都具约束力,你必须接受该私有化建议。你的股票将会被自动注销,并会根据私有化建议中的条款取得应得的代价。
作为小股东,面对私有化建议时,紧记行使你的表决权!你的投票再加上足够数目的小股东的票数,有可能影响私有化建议的最终结果。
私有化有何意义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杠杆收购(包括MBO、ESOP),杠杆收购带来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而负债利息可以扣减公司当期的应纳税额,从而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节税利益。此外,交易导致的资产账面价值(计税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了计提折旧的资产原值提高,公司每期提取的折旧也相应地增加了,同样减少了纳税支出。
财富转移效应
股权价值的增加并不一定就表明效率有了提高,股权价值的增加可能代表了财富从其他利害关系人(包括债权人、优先股股东、雇员以及政府)向股东的转移。例如,在杠杆收购中,由于债务增加带来破产风险增加,因而,股权价值增加的一部分被认为是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和优先股价值的减少转移而来。另外,这种财富的转移还可能通过政府的税收优惠、发行新的债券、裁员和降低薪水等方式从政府、债权人、雇员等处获得。
管理人员激励和代理成本效应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分离,掌握公司决策控制权的经营者的目标可能偏离作为所有者的股东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代理成本。私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再结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
从公司决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组织形式下,决策程序可以更有效率。重要的新计划不需要过于详尽的研究,也不需要向董事会报告,可以更为迅速地采取行动。这对一项需要迅速执行的新投资计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公众持股公司必须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而竞争对手可能从中获取重要的、与竞争相关的信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述论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丽私有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