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质资源利用的利用包括哪些方面

常见疾病: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海水稻和普通稻有什么不一样
    海水稻和普通稻有什么不一样,记者从湛江市有关部门获悉,一种可在海水里生长并长出稻谷,耐盐、耐淹能力强的海水稻,10月18日经农业部等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被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专家建议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源的全面保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究。海水稻发现者之一的陈日胜,为了海水稻繁育已奋斗了28年之久。
  惊!湛江惊现海水稻 仅靠海水灌溉就能长出稻谷
  10月18日,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会在湛江举行。考察会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出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专程来到遂溪城月镇燕巢村海滩边,考察陈日胜种植的海水稻。
  当天上午,海水退潮,陈日胜指着稻田说,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
  “果然是野的!”站在田埂上,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手捧稻穗,发现谷壳带着长长的尖芒后激动地说。他表示,一个优良基因的利用,可以提高育种的水平。
&   “包二奶、找小姐、养情妇”是如今社会中最流行的词汇,虽然与中国传统首先相违背,可是
每个女人都有迷惑男人的秘诀,总结起来就是身体3大部位的“吸睛”妙法!我们从相貌和人体特征来进行分析,
COPYRIGHT (C) 2003-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信息备案: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作者: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字体: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魏兴华,余汉勇,袁筱萍,王一平,徐群,冯跃,胡慧英
时 间:1982年1月―2012年10月
情 况:201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建立了系统化的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技术。从研究水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入手,提出并验证了核心种质分层构建指标,构建核心种质并用于资源引进与保护中;根据有利性状地理分布和等位酶、SSR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点,明确重点引进地区与目标,收集引进水稻资源75 106份;通过比较异质种质SSR位点的动态变化,提出150个单株的适宜繁殖群体和等穗法的收获方式,建立繁殖更新程序,保证水稻种质的遗传完整性,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多样性保护技术。
  (2)建立了标准化的水稻种质资源测试技术。在杭州市、海南省、贵阳市、南京市进行多年多点鉴定评价,研究不同性状表达程度的分布和变异特征,分析形态性状与分子性状间的相关性,确定水稻种质资源性状分级范围,合作制订国家标准和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填补了国内水稻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的空白;鉴定评价2.5万余份水稻种质,新增资源信息86万余条,完善了国家资源数据库。
  (3)发掘了一些重要的新基因、新资源。多点多菌株多种接种方法,发掘纹枯病抗源1份,并定位了4个纹枯病抗性QTLs;通过标准化的鉴定评价,获得一批抗性、氮磷高效利用资源,定位了11个耐旱性、7个氮高效和2个褐飞虱抗性QTLs;创制野栽新种质,创新种质获品种权1项,发掘出19个优异亲本资源并成功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其中密阳83等10个种质已成为核心亲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水稻资源共享平台,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向全国水稻研究单位免费提供标准化的资源评价数据和针对性的种质实物35 463份次。利用这些具详尽评价数据的种质材料,引种单位在Nature发表论文1篇、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4篇,育成品种37个,累计推广应用6 274万亩、农民增收25.1亿元。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
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专论与综述2008年第3期;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姜亮;郭龙彪;钱前*;(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要:水稻育种通常包括两方面重要的工作,首先是对育;有效的方法把目标基因转移到品种中;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分子评价;分子育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分子技术在水稻育种上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分子标记;小
专论与综述2008年第3期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通讯作者,E-mail:qianqian188@hotmail.com)
要:水稻育种通常包括两方面重要的工作,首先是对育种材料中目标性状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其次是采用
有效的方法把目标基因转移到品种中。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列举了一些优先应用的种质或基因,并综述了分子育种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分子评价;分子育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以矮秆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为特征的水稻品种改良使我国水稻单产产生了两次飞跃,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
分子技术在水稻育种上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分子标记具有挖掘与目标表型相连锁基因的优点,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弥补了过去利用表型进行种质资源评价的不足,这些都预示分子利用或分子设计育种将成为水稻育种第三次飞跃的突破口,为水稻的品种改良指明了新的方向。
小麦有120000份、玉米有25000水稻的有90000份、
份,对于这么多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的评价、遗传结构分析和基因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遗传距离的估算,有利于挖掘尚未充分估算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在收集过程中,造成冗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同一品种有不同的名称或同一种质的重复取样;二是取样来自同一系谱之内的品种、近等基因系,大多数的遗传位点是相同的。例如,美国栽培稻品种M5、M301、M103、S201、Calrose、Calrose76、CS-
M3和Calmochi-202在所有的100个RFLP标记的带
型是相同的。所有这些栽培稻品种都能追溯到相同的祖先‘Caloro’,在Calrose和Calrose76的60个SSR位点都没有检测到多态,这是由于Calrose76是由Cal-
1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
优异的种质资源作为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历
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收集并保存的水稻及其近缘野生种的种质资源大约有25万余份,保留了水稻育种赖以生存的几乎所有基因资源,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么大数量的种质资源,成为育种家们共同面对的难题。由于以往对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评价仅局限于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的一些简单鉴定与描述,所以,目前虽然拥有了大量的种质资源却不能有效利用[1]。
随着分子生物学向其他生物学科的渗透,将分子标记引入种质资源的评价突破了过去利用表型鉴定评价的局限性。分子标记具有精确定位遗传图谱及挖掘与目标表型相连锁基因的优点,这弥补了过去利用表型进行种质资源评价的不足。
rose化学诱变而来的[2]。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种质资源的所有分子标记等位位点的频率,可以找到不同的等位位点、等位组合和等位频率的类型。具有较大差异的等位频率的位点是能够确定出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Xu等[2]研究发现,在特定环境下选择所引起的等位基因组合或等位频率类型变化的基因区域,利用这段区域就可以从变化很复杂的种质中区分出一组有较少差异的种质。例如,3个美国栽培稻品种Della、Rexmont和Caloro中丢失了一些普通种质的标记位点,如RFLP(CDO686/HindIII和
BCD808/XbaI)等,仅Della在37个标记中就丢失了24
个位点(占64.9%),而Della的两个最原始亲本恰恰是
Rexoro和Delitus,说明美国栽培稻源于较小范围的种
质资源。这一事实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栽培稻虽然有丰富的基因,而在后期选育的栽培稻中基因频率出现下降。
收稿日期:2008-04-07
1.1种质资源冗余与遗传狭窄性的评估
数以万计的作物种质资源被称作基础种质,它们
携带的基因有很多是重复的。根据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统计表明,有超过3600000个种质资源的编号保存在国际和各国的基因库(genebank)中,其中来自
姜亮等: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
2008年第3
1.2遗传漂变的监控
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遗传多样
1.4核心种质资源库的构建
核心种质就是用最少的样本最大限度地代表基础
性和防止遗传漂移。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一般说来,自交的水平不会超过在一定随机方法控制的预期值,但是暂时的变异和选择也会引起重大的偏离。
种子在长时间储藏过程中,遗传信息可能发生改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突变的发生;二是染色体畸变的发生;三是外来群体基因型的变化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漂移。Roos[3]指出,染色体畸变而引起的遗传变化并没有充分的证据。然而,随着储藏期的增长,不同的种子寿命能显著降低遗传变化。
在体外培养引起的种质遗传变化、种质遗传的稳定性可以用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形状来判断,细胞学上的变异被看作是引起体细胞变异的重要原因。Lass-
种质的多样性。澳大利亚的Frankel于1984年提出了构建核心种质方法,随后一系列聚类等方法出现[5-6]。核心资源库的目标是筛选10%种质资源,却代表约为
70%的遗传多样性。除了表型评价外,分子标记能在分
子水平上评价遗传多样性,为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提供了新的工具。综合利用不同类型标记能了解到不同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这样所构建的种质资源库就有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共有等位位点的频率和携带稀有等位位点是构建核心种质资源库两个重要的标准。
基于单一的RFLP和SSR标记频率为基
础,以水稻种质为例,选择核心种质的子库。每个子库采用等重抽样设定200个重复,并且将每个子-母库的等位位点数目作比较,结果发现:①多样性更丰富的种质库要比构建系谱相关的种质库所需的样本大;②综合利用共有等位位点频率和独特位点能提高核心种质库的代表性;③以共有等位位点频率为基础构建的核心种质资源库,比相同情况下随机抽取需要样本小;④用高水平多态性标记描绘遗传多样性需要更多的样本。基于共有等位位点频率和独特等位位点信息,他们筛选了一个包含31个品种的亚库(占总样本的13%),覆盖了94.9%的RFLP标记和74.4%的SSR标记。如果再引入其它选择标准,则可进一步提高核心种质库的价值和代表性。
贾继增等[7]研究发现,用5%左右的样本可代表基础种质的90%的遗传多样性。5%的概念是一两千份水稻种质,数量还是太多,这么多份种质让育种家还是没法在实际中操作。他们再通过进一步压缩,把核心种质精简成“微核心种质”,它可以做到用1%,即一两百份左右的样本,代表基础种质7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
当分子标记是从由未知功能的DNA序列中得来时,两个含相同标记的收藏品种并不一定意味着有与这个标记连锁的基因。如果构建核心种质仅靠这些标记为标准,那么一些控制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就可能丢失。随着基因组信息不断被破译和许多基因功能的剖析,越来越多基因内的标记是可以利用的。用基因内的标记和功能已知的基因,构建核心种质圃就相当于基因的核心种质圃。随着基因功能不断地被揭示,对遗传多样性的关注可以只集中在基因的活动部位或者是关键的启动子区域,有利于筛选功能核苷酸的种质资源库。如果所用的工具合适,种质可以被维持在一个基
ner和Orton[4]报道体外培养芹菜时,其同工酶标记在细
胞水平上有明显变异,发现体外培养会产生遗传漂变。
种质资源中存在自交形成的异质性,对保持遗传多样性和防止遗传漂移起到缓冲作用,对异质种质的监控有利于制定合适的种质资源再生方案,并且不让异质提供的遗传多样性丢失。一般来说,传统的栽培稻具有较高水平的异质性,Xu等[2]报道,在236个水稻品种中,在120个品种中至少有一个RFLP和SSR位点是杂合的,杂合位点的数目一般是从0个到39个。所以,不管品种是否纯合,可以用混合收种或保留杂合体的方式来保持这些种质。
1.3鉴别控制优异种质资源的基因
一旦商业化的杂交育种体系建立起来,具有一个
或更多优良性状的亲本和杂交种就代表了杂交育种的新进展,这些进展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发掘和产生杂种优势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第二,精确筛选不同基因重组产生的稀有基因型。过去一个世纪里,现代育种方法成就主要是培育了高产的栽培稻和杂交稻。由于对产量和其他单个目标性状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培育的新品种来自于现代优良的栽培稻和杂交稻,这样就使得一些具有很大遗传多样性的、产量较低的原始亲本在育种中被逐步淘汰了。随着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优异种质资源的基因定位、克隆、转移和累加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从在水稻中成功分离Xa21基因以来,已克隆了约80个水稻突变体基因,其中包括我国克隆的水稻分蘖控制基因MOC1、脆秆控制基因bc1和控制米质的
ALK等基因。
姜亮等: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
2008年第3期
因序列的形式。种质保存的最终目标是去维持基因和重组的基因。遗传操作还能解决远缘物种的不亲和性。所以种质资源评价不一定要精确到每个物种和作物[1]。所有的遗传信息媒介,如组织、克隆、基因和序列等,将来会适合每个作物。
两优培九作为我国超高产两系杂交稻,目前其父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通过研究父母本基因表达谱的不同和对影响杂交种产量性状位点的分子定位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杂种优势的机理,而且有利于建立与高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而为田间育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此,通过有效利用两优培九超高产杂交稻的亲本种质与其他的抗性种质、耐储藏种质构建的中间材料杂交,聚合多种有利性状,将是今后超高产育种的方向。
1.5种质资源的基因型数据库
植物遗传学家和育种家可以利用种质评估数据为
指导,决定哪种遗传和育种组合是最有效的,可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最佳方案。大量作物DNA指纹,包括尽可能多的栽培品种、杂交亲本和后代,是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标记辅助选择的第一步。
一个筛选种质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一个“巢式”的核心种质圃,这个种质圃数据包含地理、表型、基因型的多样性的信息,这样一个系统的建设需要利用一套标准的标记来大量提供基因型信息[8]
。水稻已建立了一系列的生物数据库,如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http://
2.2.2单蘖种质
分子克隆的控制水稻分蘖的基因MOC1为水稻株
型育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构建载体将正义、反义
MOC1基因转入到一些当家品种中,发现转反义基因
的株系分蘖数明显下降,有效分蘖增多。由于对这些株系尚未做完整的栽培研究,其产量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gp.dna.affrc.go.jp)、Gramene(http://www.gramene.org/)
水稻重要性状的功TIGR(http:∥www.tigr.org/tdb/rice/)、
能基因组学研究网站(http://www.rifgp.ac.cn/)等。中国水稻研究所建立了国家水稻数据中心(ChinaIntegrated(www.ricedata.cn),陆续RiceDataCenter,CIRDC)网站
公布了一些“水稻突变体表型-基因克隆-分子育种”的相关数据。水稻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都已建立起来,并且随着序列信息的不断丰富,能直接鉴定基因和对种质资源中的等位基因进行分类。如果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或基因序列是已知的,那么就可为以DNA指纹或关键DNA序列的变异类型构建的种质资源库的分类提供便利。利用基因内的多态SNP标记分类,能为高效筛选育种材料和鉴定优异基因减少工作量和时间。
2.2.3脆茎种质
分离了控制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BC1基因。这不
仅拓宽了水稻育种的思路,加快了饲料稻育种的步伐,而且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一些高产品种易倒伏问题有很大帮助。因为BC1基因与植物抗机械强度有很大关系,通过向易倒的品种转正义BC1基因,能够选育出抗倒伏的株系,同时也可把反义BC1基因转入其他物牧草等,为其他作物的育种提供新种质。种中,如蔬菜、
2.2.4抗病(虫)种质
我国已加入WTO,稻米国际贸易一直裹足不前。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稻米农药含量超标,卫生品质不过关。因此,增加品种本身的抗性是当今育种的一个重点。我国过去育种对抗性种质利用相对比较单一,导致抗性品种抗病(虫)单一化且持久性差。当前,应研究将已有的抗性种质或中间材料聚合进高产、优质品种中。
当前重点应用的水稻种质研究
种质应用的研究目标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种质利用的途径越来越多。针
2.2.5专用米种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功能米在市场上得
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水稻生产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已有的水稻种质材料特点和分子技术,种质应用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培育超高产、优质、耐储藏、环保性水稻新品种;②培育有特殊用途的水稻新品种;③转育一批育性稳定、优质、配合力好的细胞质雄分离一批控制重要农艺性性不育系和恢复系;④克隆、状基因[9]。
到普遍欢迎,说明稻米用途已开始精细分工,利用专用米种质进行稻米成分育种是今后又一个育种方向。目前我们已育成巨胚、软米、甜米,其中甜胚乳基因、巨胚基因均已精细定位,分离工作正在顺利进行。由于我国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种质筛选和利用都不够,应迎头赶上。
2.22.2.1
优先应用的种质/基因超高产种质
3水稻分子育种的进展
姜亮等: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
2008年第3
尽管迄今为止在水稻育种中成功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例子不多,但在一些简单性状以及已有基于
为了建立持久的抗性,有许多研究将多个不同的抗性基因聚合到同一个水稻品种中。如:多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13和Xa21分子聚合到品系IRBB60中。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已通过分子标记选择的方法成功地获得分别聚合3个抗稻瘟病基因和3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株系。IRRI以IR24为轮回亲本,获得分别携带Xa4、xa5、xa13和Xa21的近等基因系,通过几轮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后,获得分别携带1、2、3和4个抗性等位基因的一整套近等基因系。IRRI的这套抗白叶枯病材料已在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成功地将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导入优良恢复系明恢63中[11],获得了除Xa21外绝大多数位点上为明恢63等位基因的纯合单株。IRRI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
PCR分子标记性状的改良中仍取得了一定进展[9]。3.1
超级稻分子育种
在超级稻育种方面,GN1、sd1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等三个研究小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利用每穗粒数分别为164粒和306粒的双亲Koshihikari(株高111cm)和Habataki(株高93cm),首次在世界上克隆出一种增加水稻穗粒数的水稻高产基因,并利用分子辅助选择培育出了既高产、又抗倒伏的新型超级水稻。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筛选出的籼粳特异标记,选育出籼粳中间型恢复系R9308,进而配制出杂交稻组合协优它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超高产潜力,抗稻瘟病9308。
和白叶枯病,米质优良,株型挺拔,青秆黄熟。另外,从辐恢8383//辐恢838/IRBB21的BC3F1的自交群体中育成强优恢复系R218,从L14//L1/IRBB60(L1为多系1号/R2070的杂交后代)BC4F1的自交群体中育成强优恢复系R8006。两份恢复系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和优良的品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初步育成具有野生稻高效QTL的强优恢复系Q611,并选育出高产优质组合J23A/Q611;利用整体DNA导入方法,育成携有稗草DNA片段的强优恢复系RB207,并选育出产量潜力可达10000kg/
Pi-z5转入IR50的遗传背景后,再应用转基因技术导
入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获得了兼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优良品系。他们还应用转Bt基因、转Xa21基因和转激酶基因的IR7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兼具抗病和抗虫特性的新型水稻品系。
3.3优质水稻分子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结
合,选育出了一批优质的抗病虫材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育性完全稳定、品质好的不育系GD-
hm2的超级杂交稻组合GDS/RB207。3.2
抗病虫水稻分子育种
在抗病虫性改良方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了选择效率,进而加快了育种进程。抗白枯病基因Xa21和标记pTA248的连锁关系在育种中得到应用。含
7S和配合力强的恢复系W889为主体,通过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或低直链淀粉基因分别聚合到受体GD-7S和W889中,获得稻瘟病抗谱更广的不育系GD-7S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安W889中间型改良材料。
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将抗虫基因bt、sck、sbk、gna等导入杂交水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如2301S、2305S、培矮64S、广占63S、蜀光612S和皖恢7058、皖恢蜀恢527、蜀恢163、5219、D62B、D297B、D702B等,获得了较好的抗螟虫、抗飞虱的水稻材料,组配的抗虫杂交稻D优527(抗)田间抗虫性良好。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己单位发现并精细定位的两个高抗稻瘟病基因Pi-d(t)1和Pi-d(t)2,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不育系抗性的工作,定型了改良金23A的金谷A和改良II-32A的新IIA,这两份材料不仅高抗稻瘟病,同时米质和配合力也得到改良。另外,以IRBB21(Xa21)、(Xa21/Xa4/xa5/xa13)和CBB23(Xa23)为基因供IRBB60
Xa21的IR24近等基因系选育出纯合抗病植株。利用
抗稻瘟病基因Pi-z5两侧连锁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发现纯合抗病F2植株的选择准确率达100%。在我国,薛庆中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地选育了抗白叶枯病的水稻恢复系[10]。他们对杂交后代的243个品系进行PCR分子标记检测,从中筛选出纯合抗性系46个,其中43株为纯合抗病,准确率高达93.5%以上。四川农业大学应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d(t)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26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8987的F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发现应用标记的抗性纯合和杂合带型选择抗性植株的准确率可达98%以上。
姜亮等: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
2008年第3
体,与多个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回交,通过分子标记蜀恢881和绵恢725等重辅助选择,定型了蜀恢527、
要恢复系的抗白叶枯病新恢复系,选育出了携带Xa4、
用,优异种质的发掘、亲本遗传多样性拓宽和功能基因组发现的新基因也将大大促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目前,已利用遗传工程将单个或多个目的基因导入水稻栽培品种,改良作物某些性状。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平台的建立,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和环境友好型新品种(系)将逐步成为现实。
[1]XuYB,LuoL.Ricegermplasmresources.Wuhan:HubeiSci.
Tech.Publisher,2002.
[2]XuYB,BeachellH,andMcCouchSR.Amarker-basedapproach
tobroadeningthegeneticbaseofrice(OryzasativaL.)intheU.S.CropSci,2004,44:1889-1892.
[3]RoosEE.Developmentsinplantgeneticsandbreeding.Elsevier,
Amsterdam,1984,24:240-44.
[4]LassnerMW,OrtonTJ.Detectionofsomaticvariation.In:Tansk-
leySA,OrtonTJ(eds)Isozymesinplantgeneticsandbreeding,partA.Elsevier,Amsterdam,pp207-215.
[5]CrossaJ,DeLacyIH,andTabaS.Theuseofmultivariatemethods
indevelopingacorecollection.In:CoreCollectionsofPlantGe-neticResources.HodgkinT,BrownAHD,HintumvanThJL,etal.,JohnWiley&Sons,Chichester,UK,p.77-92.
[6]HamonS,NoirotM,AnthonyFD,DevelopingacoffeeCoreCollec-
tionusingtheprincipalcomponentsscorestrategywithquantitativedata,inCoreCollectionofPlantGeneticResources(eds.HodgkinT,BrownAHD,vanHintumThJetal.),UK:IPGRPress,1995,117-126.
[7]董玉琛,曹永生,张学勇,等.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1):1-8.
Xa5、Xa13和Xa21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粳型亲籼
系、携带Gm6基因的抗稻瘿蚊的粳型亲籼系和稻米品质优良的粳型亲籼系;以聚合了抗白叶枯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材料为基因供体,以粳型籼系为受体,培育出高抗白叶枯病的粳型亲籼恢复材料。
在稻米品质改良方面,目前的食用优质米主要针对外观、食用和蒸煮品质作出评价。由于每方面内容包含多个性状,育种群体中又存在成熟期的极大变异,难以在世代繁殖过程中有效鉴定各个体的性状表现。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指标对稻米的食用和蒸煮品质起关键作用,而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的蜡质基因Wx对这三个性状的遗传控制具有主效作用,应用鉴定Wx基因型的微卫星标记改良这些性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Wx基因核苷酸序列中位于前导内含子剪切点上游55bp处的一段(CT)n微卫星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作为选择标记,以IR58025为基因供体,以大穗型、高配合力保持系G46B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回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辅以室内测定,初步育成了优质香型不育系G香4A,组配出达国标二级米的杂交稻组合。扬州大学利用转反义Waxy基因和正义、反义sbe基因在调控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武运粳7号)转反义Waxy基方面获得成功,将9522
因育成的丰糯22已获安全释放。
[8]韩立德,徐海明,胡晋.核心种质数量性状代表性评价指标的研
究.生物数学学报,2006,2(14):603-609.
[9]钱前.水稻基因设计育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传统水稻育种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一系列优异基因
[10]薛庆中,朱立煌.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
恢复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24(6):581-582.
[11]陈升,张启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的白叶枯病抗
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3):183-189.
(矮秆基因、抗病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发掘和利?综合信息?
!!!!!!!!!!!!!!!!!!!!!!!!!!!!!!!!!!
福建省2008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
审(认)定编号闽审稻
品种名称优I028
中优2155金山优86
类型早籼三系杂交稻早籼三系杂交稻早籼三系杂交稻中籼三系杂交稻中籼两系杂交稻中籼三系杂交稻中籼三系杂交稻中籼三系杂交稻中籼三系杂交稻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超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等
宁德市种子管理站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优IA×南恢028中九A×明恢2155金山A-1×明恢86闽恢3301Ⅱ-32A×
HR1686315S×
南恢科06Ⅱ-32A×
富恢318Ⅱ-32A×
绿香1378A×泸恢7313
明恢122Ⅱ-32A×
全生育期(d)
(kg/667m)(kg/667m2)
2008001
20080022008003200800420080052008006200800720080082008009
Ⅱ优3301两优3156Ⅱ优科06Ⅱ优318绿香313Ⅱ优122
128128128147143144143145144478.06462.51444.86608.46571.87588.13567.33553.43554.72487.98488.74487.00626.59566.71575.52588.32595.24568.67
(下转第16页)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_姜亮81等内容。 
 我们对草莓种质资源的评价力度还不远远够, 还需进一步 加大对现有资源的鉴定评价尤其对从分子方面对草莓品种的起源, 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及演化 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草...  搜集、种质保存、 种质评价与鉴定以及种质利用的...(水稻、甘蔗、亚洲棉、红麻、绿豆等)2a、马来西亚...分子生物学研究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  第二章 种质资源 ?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杂交水稻在生长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与导入原产广东...植物中抽取大分子量的 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把所抽取...  可利用的中 间种质或优异种质; 加强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整理和鉴定评价,提高种...种质资源保存库管理系统、麦穗形态测量仪、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油菜分支角 度测量...  建立与从事种质资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相适应的 科学合理的考核、绩效评价机制,...2、传感器稳定性高: 采用进口芯片 PT1000 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和进口高分子薄膜...  资源评价: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域...(五)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 手段:基因聚合法、大群类型优选法、分子或同工酶...  可利用的中间种质或优异种质; 加强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整理和鉴定评价,提高种 质...种质资源保存库管理系统、麦穗形态测量仪、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油菜分支角 度测...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四、育种信息化其他设备: 育种信息过程管理平台、育种信息移动采集终端、育种小区远程监控系统、 种质资源保存库管理系统、麦穗形态测量仪、水稻剑叶夹角测量仪、油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秸秆利用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