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为何浙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表现好

高盛:为何这一次大宗商品反弹会与以往不同?|高盛|大宗商品|美联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据海外知名财经媒体CNBC5月9日报道,高盛集团(GoldmanSachs)5月8日发布报告称,大宗商品价格通常会随着美联储(FED)进入加息周期而反弹,但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高盛指出:“从历史上来说,大宗商品在美联储加息时表现最佳,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美联储加息的原因是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强劲的总需求和不断攀升的工资和物价通胀正是大宗商品表现最佳的时期。”该行补充道,中国的利率上升也通常与更佳的大宗商品表现相吻合;中国在需求方面扮演“巨大的作用”。这是高盛增持大宗商品的一个驱动因素。该行预计,因美联储加息,以及劳动力市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未来一年里大宗商品表现将相当稳固。但高盛指出,三大风险可能破坏这一观点。首先,高盛指出,美国页岩油产出的技术变化可能对大宗商品回报产生“深远影响”。报告显示:“尽管增加传统的原油产出需要时间,但页岩油的反应时间要短得多。这已经增加了原油供给的弹性,这可能导致大宗商品回报相比历史经验来说更加低,即便需求增加。”其次,高盛认为来自中国方面的利好效应可能正在减弱。举例来说,高盛提到中国对精炼铜的需求占全球铜需求增长的90%。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对精炼铜的需求从1990年的66吨增加至1020吨。高盛说道:“展望未来,中国工业金属需求的增速可能会温和得多,这也导致大宗商品回报相比历史经验来说要更低。”最后,高盛提到来自美联储加息周期本身的风险。高盛表示,由于美国和全球经济渐进式复苏,当前美国加息步伐相比以往的加息周期要缓慢得多。高盛说道:“尽管我们的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美联储加息三次,2018年再加息四次,但这一轮加息周期不同于以往周期的事实暗示,大宗商品回报表现可能也与其历史表现不同。”
热门推荐APP专享您现在的位置: > > > >
业内专家把脉商品是否过热 钢材仍未见顶
大宗商品是当下最火热的市场,但随着价格飙升,大宗商品的支撑因素正在受到考验,是否过热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在第十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上,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纷纷为大宗商品把脉。
上涨有供需基本面支撑
敦和投资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表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张,既有货币的推动,也有房地产和财政政策的推动。他指出,过去中国的信贷投放流向企业,导致企业增加生产,投资增速的拉动体现在制造业,而今年货币的投向没有流向过剩产能行业,而是流向了政府和个人。
从2011年以后,商品经历了四年的熊市,中国经济在整体下滑趋势之中,在年之间的经济复苏并没有带动工业品价格出现大的反弹,从需求指标来看,相关投资需求指标弱于年,但为什么这次工业品的表现要强劲?这次的货币投放的流向和过去货币投放的流向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的主要是流向企业,造成企业债务率高,企业扩充产能,年投资增速的拉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尽管需求有回升,但工业品供给增加更多,虽然GDP反弹,但工业品反弹弱。
今年以来,随着钢厂的利润不断回升,但复产速度并没有出现大幅回升,今年的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出现和过往经济复苏出现不一样的状况,现在需求虽然不是非常强劲,但供给复苏也非常缓慢,这就解释了今年投资增速刚起来,价格反映就非常的剧烈,不排除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面,但总体是有一定的供需基本面的支撑。
对于火爆的黑色商品,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笃慧指出,今年钢铁行业会形成三周期共振的状态,库存、产能、需求周期都将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所带来的盈利弹性包括行业价格的上涨会超出大家的预期。
笃慧进一步分析,从库存看,钢铁行业很健康。变化之一是钢铁行业出现季节性需求回升。参照历史数据,一般淡旺季钢铁日产量环比增幅在15%以上,如不出意外,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一、二季度钢产量将是逐次递增的态势。依次由前期淡季不补库转向一二月淡季补库,最后进入旺季叠加产业链补库。
变化之二是政策取向发生改变的标识是2015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改变。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机构,忽视短期内经济所面临的问题。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面对问题,重点解决短期内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变化之三是经济短期内见底。其中重点关注的是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传统强周期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地产周期,而地产投资面临的可能是长周期负压。长周期受城市化速记和人口结构的影响,长期结构性问题决定了三到五年大趋势向下,但就6至9个月跨度来看,周期性问题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结构性问题。向好的产能周期这一点未变。
国泰君安期货铁矿石研究员马亮也指出,低库存叠加需求旺季造成了钢价上涨,资金作用使得涨势加速,后面会有调整,但是暂时没有看到钢材的顶部的特征,价格上涨还是有基本面的支撑的。
对于标杆性商品原油的走势,中海石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原油部首席经济师佘建跃认为,国际原油总体平衡。石油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相差并不大,即便说石油的供应过程是100万每天,但除以基数总量也就是1%。目前原油需求驱动分化,从长远来看成品油等消费型产品会有更长远增长。供给侧来则是页岩油和常规石油之争。美国的产量在今年继续下滑,欧佩克的产量是保持增长的,但是增长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伊拉克还有伊朗。欧佩克的产能很可能在目前用到了尽头,上升空间已经到头了,今年不会有巨大的增长。
投资仍有不少机会
徐小庆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汇率还是利率水平来看,都没有出现拐点,经济复苏到三季度问题不大。他表示,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呈现中性,不会降准降息,但也不会主动收紧,因为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
对于地产市场他指出,从长周期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地产呈现下行周期。这一轮房地产的销售高峰已经到达,接下来会逐步放缓,但放缓并不代表需求逐步回落。从节奏上来看,房地产二线城市依然销售火爆。
&目前经济的增速没有显著偏离,货币供应量也没有偏离,今年以稳为主。从商品的角度来讲,对供需格局还是比较有利的。&徐小庆说。同时,他表示,美元也不会很快走出强反弹格局,&今年美国加息不管是一次还是两次,但不会改变美元相对偏弱的格局,这意味着其对商品的冲击比较有限,商品投资仍是逢低买的思路。&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证券部董事总经理、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部总经理张一凡更看好大宗商品品种的跨品种套利。
他指出,大宗商品下跌分三阶段,阶段一为过渡悲观后,配合供应端发生调整后,整体全球风险偏好增强下的极度持仓调整。此轮的第一阶段已从2月中至3月中的周期里基本调整完毕。
阶段二为经济数据回暖,在过去3个月中的产业链去库存到极端水平,配合部分大宗商品的旺季消费,市场出现产业链低库存下的短期供需错配,拉动价格上涨并配合一定规模的去库存。此轮的第二阶段在进行中,去库存的可持续性(即基本面的供需会导致众多大宗商品走势背离)决定反弹高度。阶段二属于熊市的错配期,我们认为中国的市场已不能用库存周期来解释。因为中国的大宗商品整个的产业链具有高度的投机性,我们的贸易商和现货商的投机属性始终没有改变。市场预期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的现货端会自我实现。
阶段三为传统意义上经济扩张中后期下的高通胀下的资产配置流入期。鉴于此轮周期的通胀预期并非由需求端主导,更多来自货币货币流动性过分充裕,预计此轮第三阶段只会发生在具有避险性质的贵金属中和部分基本金属中。
经供需分析,大部分工业品大宗商品,尤其以铜、镍、铁矿石为例,目前仅为短期供需错配下的反弹性行情。原油类、铝、锌等已经开始进入到大宗商品社会库存下降阶段的第二阶段后半段,其中这三个品种的进程又可以铝&原油&锌为排序。2016年剩余时间是以大宗商品基本面为核心,出现不同大宗商品品种的跨品种套利年。
(关键字:投资
价格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
[05-12][05-12][05-12][05-12][05-12][05-11][05-11]
【免责声明】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为什么我们需要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基金?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投资大宗商品。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基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
为什么我们需要大宗商品期货指数基金?
看下面图就能明白
很明显,如果你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的时候,只持有股票,那么你的投资收益可能会很惨。但是如果组合中有大宗商品就会好很多,甚至收入可观。
同样的,在2011年到2012年的时候,大宗商品也可以帮你获得更好的组合收益。
当然这里没有考虑股票分红带来的影响。
再看一张图
美林时钟的投资曲线
虽然没有用大家常见的圆形时钟图,但是很明显,在过热周期里首选的投资品是大宗商品。
所以,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中有大宗商品,会帮助你提升投资组合在经济过热时的表现。
目前具体来说有哪些大宗商品指数基金可以使用?
目前华泰柏瑞基金提交的”易盛郑商所农产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华宝兴业基金申报的”铜期货基金”,国投瑞银基金申报的”有色金属期货指数基金(LOF)”正在等待证监会审批。
博时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旗下的黄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与国投瑞银基金的白银期货基金都可以投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3年,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美元走强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整体黯淡。尤其是在美联储QE退出预期的压力下,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暴跌。
2014年大宗商品机会何在?否会否极泰来?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大宗商品主要在经济快速扩张、通胀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综合分析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2014年商品类产品依然难以寻觅趋势性投资机会。
时钟未指向最佳时机
尽管市场对于2014年经济走势、通胀形势仍有争议,但均与美林时钟理论提及的商品最佳投资期仍相去甚远。
美林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与资产轮动关联起来,其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对应一种最佳投资资产,依次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现金。其中,“经济上行,通胀上行”的过热阶段,大宗商品收益最好。
2013年底,多家机构纷纷发布2014年度投资策略。然而,在大类资产选择上,机构普遍看好股票市场表现,而对于大宗商品,不少机构认为美联储退出QE以及供应充足等因素将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就中国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业内人士分析,2014年为转型之年,国内经济迈入缓慢复苏阶段。海通期货预计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或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增速7.5%,相比2013年略有放缓,下半年经济将趋势性放缓。而通胀形势相对温和,预计2014年CPI同比增速3.1%,相比2013年上升,但受总需求扩张偏弱的影响,整体依旧温和。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认为,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始终是个缓慢且渐进的过程,预计2014年国内经济增速降至7.3%,综合性改革有望全面提速,政府将通过可控的减速来换取经济增长的质量。
就经济增长以及通胀形势来看,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并非大宗商品的较好时期。根据美林时钟理论分析,华泰证券
认为,2014年商品类产品难以找到趋势性投资机会。首先,2014年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在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权益类产品是相对较好的投资标的;其次,全球通胀水平仍温和可控,2014年全球通胀水平预期在3%以下;再次,美国QE在2014年退出有利于美元指数的走强;此外,如页岩气等全球新能源的开发对传统石油能源产生冲击。
黯淡背景下品种或现分化
2014年大宗商品前景并不被机构看好,但相比之下,农产品
走势将强于工业品。
在农产品中,法国兴业银行
2014年的农产品策略推荐“多玉米,空大豆”。其认为,随着美玉米需求增加,尤其是在新年度第一个季度比较强劲,利多于玉米价格,并且在未来几个月内巴西大豆将增加更多的种植面积。
基本金属方面,机构并不悲观。摩根大通则预计2014年基本金属价格小幅上扬。法国兴业银行看好铅的走势,但认为铝、锌表现或不乐观。对铅而言,持续的供应限制、强劲的消费以及低库存为铅价提供上涨空间;对锌而言,预计锌价将表现不佳,主要受限于非常大的库存过剩压力。此外,铝价格也不乐观。
对于铜的走势,德意志银行认为,因中国经济前景依然向好,这有助于提振铜等工业金属的需求前景。但在当前供应量大幅增长的环境下,未来价格可能不会出现明显上涨,甚至会继续下跌。
对于贵金属,机构并不看好。德意志银行报告认为,美联储最终开始缩减QE将令美国长期实际利率以及美元走强,这两个因素都将限制未来黄金的反弹幅度。
能源化工方面,德意志银行报告认为,在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的环境下,原油基本面前景不容乐观,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闲置原油产能不断上升以及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持续降温,也加剧了未来油价的下行风险。
此外,瑞银则认为,2014年大宗商品仍然举步维艰,其看空黄金、原油走势。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第一章2013年全球节能设备行业发展...
第一章2013年全球节能设备行业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6-1917 (7*24小时)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咨询热线: 400-788-9700 (7*24小时) IPO咨询咨询热线: 400-788-9689(7*24小时)
媒体合作: 5  广告合作: 5  网站合作: 5  传真:
  客服QQ:
  客服电邮: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邮编:518027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泽平宏观】投资时钟与大类资产表现:经典理论与实证检验——大类资产配置之九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联系人:宋双杰
大类资产配置是证券投资研究的王冠。投资时钟理论研究了经济周期循环不同阶段的不同大类资产相对表现,进而给出投资建议,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投资思路,自经典理论提出来一直是主流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法框架。本文是投资时钟研究系列的第一篇,旨在研究经典的投资时钟理论,并检验其有效性。后续我们将检验投资时钟在中国的有效性,并力图建立“中国投资时钟”。
最早的投资时钟:经济周期循环与大类资产配置。最早的投资时钟发表在1937年伦敦的《标准晚报》,展示各类资产在几十年的经济周期循环中的收益轮动,聪明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监测经济周期循环获得更高收益。其大类资产包括现金、债券、股票、海外资产、大宗商品、房地产,经济周期在12个刻度的时钟上轮动,其中12点代表着经济最繁荣的阶段,而6点代表着经济最萧条时的阶段,不同阶段推荐不同资产选择。
美林投资时钟:资产配置领域的经典理论。通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两个指标的分析,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个阶段,并依次推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现金。相较最早投资时钟,美林投资时钟在经济周期划分和大类资产选择上都有了明确的标准,大类资产推荐也不尽相同。
检验美林投资时钟的有效性:基本可靠。根据美林投资时钟模型,我们可以划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当产出缺口与通胀双双下行时为衰退阶段,产出缺口上行通胀下行时为复苏阶段,产出缺口与通胀双双上行时为过热阶段,产出缺口下行通胀上行时为滞涨阶段。美国各类资产在各经济周期的平均收益率,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期一致。1)衰退:债券是衰退阶段的最佳选择。债券的收益率达到了10.57%。处于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大宗商品表现糟糕。2)复苏:股票是复苏阶段的最佳选择,每年收益率达到了19.43%。大宗商品的投资收益率是负值,但这主要归因于油价下跌。3)过热:大宗商品是过热阶段的最佳选择,年收益率为16.8%。债券表现糟糕,年收益率只有5.83%。4)滞胀:现金在该阶段的年均收益率为6.42%。处于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股票表现最糟糕,年收益率为-3.92%。大宗商品的年均收益率高达23.02%,但受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冲击的影响比较大,掩盖了同时期非石油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受到挑战。危机后,大类资产走势便摒弃了美林投资时钟的资产轮动模式,无论处于何种阶段,大类资产市场均呈现股债双牛的格局,商品与货币表现较差。股票与债券则成为2009年以来表现最好的资产,而不是大宗商品和债券。经济和通胀的趋势基本一致,经济上行则通胀上行,经济下行则通胀下行,过热与衰退成为美国经济的主旋律。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商品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美林投资时钟并未失效。美林投资时钟建立在经济主导金融、短期经济围绕长期经济趋势波动、政府逆周期宏观调控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等假设前提之上。2008年后各国央行都实行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注入的流动性直接进入金融市场,推升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成为资产价格的决定性力量,打破了美林投资时钟所预期的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大类资产表现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期不符。这并不代美林投资时钟的逻辑是错的,其逻辑依然有效,只是其适应的假设前提不合。因美林投资时钟存应用边界,在运用时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使之符合实际。
风险提示:投资时钟应用前提发生改变,投资时钟应用边界不清
1 投资时钟的研究进展
1.1 最早的投资时钟
1.2 美林投资时钟
1.3 美林投资时钟对最早投资时钟的改进
2 美林投资时钟如何运行
2.1 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识别拐点
2.2 增长和通胀周期驱动投资时钟
2.3 美林投资时钟下的投资策略
3 检验美林投资时钟的有效性
3.1 美国美林投资时钟划期
3.2 年美林投资时钟下美国大类资产表现:符合经典理论
3.3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在美国表现差异巨大
4 美林投资时钟在日本作用有限
4.1 日本美林投资时钟划期
4.2 运用美林投资时钟下的日本资产收益率
4.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在日本表现不佳
5 美林投资时钟失效了吗?
5.1 对美林投资时钟的质疑增加
5.2 美林投资时钟仍然有效
5.3 美林投资时钟的应用边界
1投资时钟的研究进展
1.1 最早的投资时钟
最早的投资时钟在1937年的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其展示各类资产在几十年的经济周期循环中的收益轮动,虽然在实践中,人们较难抓住这种收益轮动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但历史数据证实这种轮动收益是真实存在的。比较而言,年轻的投资者通过此获益的可能性较低,但那些敏锐的、监测经济周期循环时各资产状况的投资者确能据此获得更高的收益。最早的投资时钟也有缺陷,它看待经济背景状况的方式过于粗糙,但仍可以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为指导投资决策提供有用的框架,虽然可操作性存疑。
在最早的投资时钟里,大类资产包括现金、固定收益产品(债券)、股票、海外资产、大宗商品、房地产。经济周期在12个刻度的时钟上轮动,不同时刻对应着不同的经济阶段,其中12点代表着经济最繁荣的阶段,而6点代表着经济最萧条时的阶段:
12点:经济繁荣的顶点,房地产市场价格提高。房地产市场受充分就业、经济快速增长、有利的经济条件和积极的市场情绪等因素的支撑。随着通胀的上行,经济强劲需求旺盛,大宗商品成为有吸引力的标的,通胀挂钩债券刚可用于对抗通胀的上升。
1点:经济减缓,利率上升。经济进入经济周期的减速阶段,通胀升高、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如购置房地产的高杠杆率)和政府为使过热的经济软着陆而作的努力,共同推高了利率水平,但如果政策失误,提高利率水平的过快,会导致经济的硬着陆。
2点:经济进一步放缓,债券受青睐,股价或下跌。在经济活动放缓的情形下,房地产和股票价格的上涨不能持续。利率上升使得房地产的资金成本上升,房价承压。因利率水平接近其可能到达的上限,固定收益类投资更具吸引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因高企的利率、大宗商品高价和房地产价格飙升而承压,股票的吸引力下降。因为预期到经济衰退的风险,虽然经济衰退还没有发生,股票价格仍然可能会发生修正下跌的风险。
3点:经济放缓的尾声,衰退的开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经济衰退期标志着经济周期下行波动的高峰,当市场意识到经济衰退已经开始并将其定价到股价里,股价的修正变得更加可能。经济活动放缓、利率水平仍高、股价下跌、负面市场情绪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使经济陷入衰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4点:商业信心和消费支出水平下降,现金为王,避险资产受宠。房地产和股票的风险收益比差,不具吸引力。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和现金受宠,现金为王。风险偏好下降,对安全高质资产的偏好上升,推高政府债券和黄金价格,美元、日元、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升值。
5点:经济低迷、信贷收紧、企业盈利下滑、债券现金表现佳。糟糕的经济状况,低迷的商业信心,阻碍了企业的并购和IPO活动。信贷收紧,银行不愿意放贷。消费者信心低迷,悲观主义盛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疲弱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利润进一步下滑。当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时,经济正式进入衰退阶段。固定收益投资类工具和现金将继续跑赢大市。
6点:经济衰退的谷底,风险资产下跌。恐慌使得投资者抛售所有的风险资产(股票、大宗商品、高收益债券)。通胀缓解,对资金的需求降低,利率开始下降。个人和企业专注于通过减少杠杆和债务来修复资产负债表(去杠杆),消费者缩减开支。劳动力市场面临压力和失业率高企。财政和货币政策常常介入以刺激经济。
7点:财政支出增加,利率下降,经济从衰退的底部开始复苏,债券具吸引力。投资者重新投资股票,因为股票估值具有吸引力而且下降的利率抬升股票的估值中枢,长期投资者进入股市,购入表现较好的股票。公司债券和高收益债券具有吸引力的,因为其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去杠杆减少了公司和高收益债券的供应。
8点:经济复苏,股市回暖。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被迫降低成本、裁员和变得更有效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边际利润率一起提升,经济开始逐步增长,经济扩张的预期体现在股价中,股价上涨。此时期是买入股票和公司债等风险资产的好时机。
9点:经济进入扩张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经济进入扩张期,失业率下降。经济活力提高增加需求、通胀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利率虽在上升但仍不高,房地产融资成本仍低,房地产价格再次上涨。利率上行,通胀上升,对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不利。
10点:经济扩张,风险偏好上升。经济的好转使市场非常活跃,疯狂追求收益,开始狂热投机,乐观情绪曼延,许多人声称“这一次不一样”,认为繁荣可以一直持续,忘记了经济减速近在咫尺,泡沫正是在这一阶段形成。投资者仍然可以从风险资产中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拐点日益临近,虽然总是很难预测其到来的准确时点。
11点:经济繁荣,拐点将临。政府的基建投资支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较低的利率水平刺激企业贷款和投资,带动更多的员工被雇佣以满足增长的需求。聪明的投资者预见到因经济过热、通胀高企、过度雇用和产能过剩而导致的经济拐点将临。
在12点即将到来的时候,投资时钟将会开始新一轮的转动。这是投资时钟最早提出的模型,虽然存在对待经济背景状况的方式过于粗糙、大类资产选择过多、可操作性存疑等问题,但提出的大类资产周期轮动思路,为以后更为成熟的投资时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2 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是2004年由美林证券在《The Investment Clock》中提出,基于对美国1973年到2004年的30年历史数据的研究,将资产轮动及行业策略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是资产配置领域的经典理论。
美林投资时钟模型将经济周期划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资产类别划分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资产,为我们完整展示了在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中,经济从衰退逐步向复苏、过热方向循环时,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的收益依次领跑大类资产。
在衰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减少、通胀下行。货币政策趋松,债券的表现最突出。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
在复苏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增加,通胀下行。经济转好,企业盈利改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
在过热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增加,通胀上行。通胀上行增加了现金的持有成本,加息的可能性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商品受益于通胀的上行,明显走牛。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在滞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减少,通胀上行。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形成拖累,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的吸引力提升。现金&债券&大宗商品/股票。
1.3 美林投资时钟对最早投资时钟的改进
与最早投资时钟不同,美林投资时钟在经济周期划分和大类资产选择上都有了明确的标准:
最早投资时钟只是笼统的根据经济现象,将经济以繁荣的顶部和衰退的底部来划分。而美林投资时钟则是采取定量的方法,根据OECD组织对产出缺口的估计和CPI做通胀指标来识别经济周期。
在大类资产选择上,美林投资时钟由最早投资时钟的现金、固定收益类产品(债券)、股票、海外资产、大宗商品、房地产六类,精简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美林投资时钟通过各大类资产收益率的回溯测算实证检验,较最早投资时钟简单的描述分析增加了可信度。
美林投资时钟与最早投资时钟在逻辑推演和大类资产投向上存在不同:
最早投资时钟认为,在复苏期(6-9点),股票和大宗商品都是较好的选择,先后上涨,并持续到过热期(9-12点);滞胀期(12-3点)债券是较好的选择;衰退期(3-6点),现金是较好的选择。债券和现金的最佳持有期与美林投资时钟的表述正好相反,而股票和大宗商品的最佳持有期在美林投资时钟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期内。
最早投资时钟认为,滞胀期持有债券,是因为在经济减缓、通胀加重、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和政府为使过热的经济软着陆而作的努力,共同推高了利率水平,在2点钟的位置时,考虑到利率水平接近于其可能到达的上限,债券变得有吸引力,因最早投资时钟对经济周期有了更细的划分,从逻辑上说,此结论并无不妥,问题在于数据实证较难。美林投资时钟认为,滞胀期经济减速但通胀继续上升,企业为保持盈利而提高产品价格,造成工资——价格的螺旋式上涨,只有等通胀过了顶峰,中央银行才能放松货币,这就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回暖步伐,此时,企业盈利恶化,股票表现非常糟糕,现金是最佳选择。
最早投资时钟认为,衰退期持有现金,是因为糟糕的经济状况、低迷的商业活动、消费支出水平下滑、风险偏好下降,居民向安全高质资产转移,推高政府债券和黄金价格,债券和现金再次流行,现金为王。美林投资时钟认为,在衰退期,经济增长停滞,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使通胀率更低,央行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使收益率曲线下行,债券是最佳选择。
2美林投资时钟如何运行
2.1 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识别拐点
从长期来看,长期经济增长与劳动、资本、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要素相关;从短期来看,经济不会完全遵循长期经济增长路径,而会围绕长期经济增长路径波动。当短期经济疲弱,产出缺口减少时,经济面临通缩压力。当短期经济强劲,产出缺口增加时,经济面临通胀压力。
投资时钟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投资者识别经济周期波动中的重要拐点,在周期变换中把握趋势获利。金融市场常常将对长期增长率的短期偏离当作是长期趋势的改变,这使得在经济短期偏离达到极限,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发挥作用时,资产易被市场错误定价。如果投资者可以正确识别经济周期波动的拐点,就能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来获利。
比如1999年美国股票市场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科技股公司在美国这轮新经济崛起中受益最多,如1997年微软公司产值就达到9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总和。很多投资者基于这种经济走势判断,在1999年底买入昂贵的科技股。但美联储为了对抗上升的通胀,采取的紧缩加息货币政策开始起作用,随着周期在2000年初到顶,科技股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跌去了一半以上。
2.2 增长和通胀周期驱动投资时钟
经济增长和通胀的不同方向组合,驱动居民消费行为、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资本支出、货币政策和市场情绪的变化,最终使得各类资产的收益率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驱动投资时钟轮转。
美林投资时钟生动的刻画了经济的繁荣-萧条周期。从美林投资时钟的左下方开始,顺时针转动,经济依次沿“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循环轮转。但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美国911恐怖袭击,完整的顺时钟轮转失效,产生跳跃或者回摆现象。
投资时钟可以帮助我们制定行业战略,通过观察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分析判断周期性、成长性、利率敏感性等行业的获利机会,指导投资。
经济增长变动影响投资周期性和防守性资产的收益。周期性行业,如科技、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在经济增长加快时表现超过其他行业,其对应的股票和大宗商品表现超过其他大类资产。而债券、现金和防守性行业,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因为其需求相对稳定,受经济波动影响小。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债券、现金和防守性行业的投资组合表现好于大市。
通胀水平变动影响投资成长型或价值型的股票收益。当通胀水平下降,贴现率降低,久期长的成长型股票表现好。当通胀水平上升时,大宗商品和现金等资产表现好,相比于成长型股票,价值型、久期短的股票表现好于大市。
从衰退期中开始出现复苏迹象,随着经济增长回升,到达复苏阶段,利率敏感性股票最早有反应。如银行类和消费类股票属于利率敏感型,在经济回暖,央行放松银根时,它们的表现好。
不同阶段中,与资产表现相关联的行业股票值得关注。在衰退或复苏阶段,保险类和证券类股票往往对债券或股权价格敏感,表现良好;在过热阶段,矿业和有色金属类股票对金属价格敏感,表现良好;在滞胀阶段,石油类股票对石油价格敏感,表现好于大市。
2.3 美林投资时钟下的投资策略
美林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的四阶段与资产回报率相关联,使得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通胀所处的阶段的判断,而且历史回溯的收益率结果与美林投资时钟的理论预测一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美林证券2004年的报告使用美国1973年3月到2004年7月的数据来实证检验理论的效果,确实发现在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中,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过热时,债市、股市、大宗商品的收益轮流领跑大类资产。本文将参考美林投资时钟的方法,把时间扩展到2016年的12月,范围扩展到日本,对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3检验美林投资时钟的有效性
3.1 美国美林投资时钟划期
识别“经济增长趋势”和“通货膨胀趋势”是划分经济周期的关键。本报告运用美国从1971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产出缺口和通胀数据来识别经济周期。
产出缺口是测量经济偏离可持续增长路径百分比的指标,这里作为经济增速的衡量指标,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及2009年前后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其它时候大多是较小幅度的震荡。由于数据是不断震荡的,因此对每一次上升或下降都做区分没有意义,除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其他时候我们只对6个月以上较长时段的趋势做上升或者下降的判断。
我们关注以同比CPI衡量的通胀数据,因为这是美联储和其它中央银行盯住的目标和划分通胀等级的依据,投资时钟要依此来预测央行的政策变动。美国的通货膨胀在20世纪70、80年代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大致经历了8个较明显的周期。
划分经济增长与通胀的周期之后,根据美林投资模型,我们可以划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当产出缺口与通胀双双下行时为衰退阶段,产出缺口上行通胀下行时为复苏阶段,产出缺口与通胀双双上行时为过热阶段,产出缺口下行通胀上行时为滞涨阶段。
我们发现经济周期并没有像美林投资时钟展现的那样,在任何时候都呈现“衰退—复苏—过热—滞涨”依次循环轮转的现象,在2004年之前会相对接近一些。外部冲击可能是现实与理论产生偏差的原因,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协议瓦解,90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危机,都会对美国的经济和通胀产生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现实越来越背离美林投资时钟所展示的周期依次循环轮转,过热与衰退成了美国经济的主旋律。
我们考察了美国1973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经济周期。从整体上看,这段时间美国的经济周期分布相对较均匀,时间比较均匀,1973年3月至2016年12月共526个月较均匀的分布在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平均持续约20个月,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大约为6年。
3.2 年美林投资时钟下美国大类资产表现:符合经典理论
美国各类资产在各经济周期的平均收益率,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期一致。我们把每类投资时钟阶段的月份数据聚在一起,计算以美元计价的几个主要资产类别各自的年平均收益率,收益率采用了几何平均。
Ⅰ衰退:债券是衰退阶段的最佳选择。债券的收益率达到了10.57%。处于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大宗商品表现糟糕。
Ⅱ复苏:股票是复苏阶段的最佳选择,每年收益率达到了19.43%。大宗商品的投资收益率是负值,但这主要归因于油价下跌。
Ⅲ过热:大宗商品是过热阶段的最佳选择,年收益率为16.8%。债券表现糟糕,年收益率只有5.83%。
Ⅳ滞胀:现金在该阶段的年均收益率为6.42%。处于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股票表现最糟糕,年收益率为-3.92%。大宗商品的年均收益率高达23.02%,但受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冲击的影响比较大,掩盖了同时期非石油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观测各大类资产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也会得到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计基本一致的结论,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前。在7段衰退期,有3阶段债券收益率最佳,一个例外是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只有2个月,债券的收益率虽然高达35.1%但比股票61.6%的年收益率要低。另外3个例外的阶段主要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当中或者之后。在6段复苏期,有5个阶段股票收益率最佳,例外的1个阶段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8段过热期,有4个阶段商品取得最好的收益率,例外的4个阶段都是在2004年之后。在7段滞涨期,只有年这一阶段现金取得最好收益,其余时候均是商品表现突出。
2004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股市表现强劲,债券次之,资产市场呈现债股双牛的格局。债券的收益率是7.07%,股票的收益率甚至达到12.62%,商品与现金表现较差。
Ⅰ衰退:该阶段股票的收益率最高,平均达到了12.53%,债券收益率只有3.74%。处于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商品表现糟糕,年收益率为-12.05%。
Ⅱ复苏:该阶段只有2007年1月到7月这7个月,股票的收益率达19.06%,略低于债券的22.23%。时钟对立位置的现金表现最差,年收益率只有0.19%。
Ⅲ过热:商品本该是过热阶段的最佳选择,但收益率只有6.41%,低于股票的9.54%。
Ⅳ滞胀:滞涨阶段只有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这一个时期,现金年均收益率为1.9%。其他资产的平均收益率全部为负,时钟对立位置的股票表现最差,年收益率为-34.24%。
3.3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在美国表现差异巨大
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前,无论是经济周期的划分,还是各类资产在各阶段的表现,美国的情况都与美林投资时钟符合。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情况与美林投资时钟预示的产生了偏差。经济和通胀的趋势基本一致,经济上行则通胀上行,经济下行则通胀下行,过热与衰退成为美国经济的主旋律,股票与债券则成为2009年以来表现最好的资产,而不是大宗商品和债券。
原因在于,美林投资时钟认为在经济过热期央行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在过热期美联储仍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充裕的流动性推动股票市场继续上涨,同时低利率有利于债市。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无论经济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股债均表现优异的主要原因。
此外,本报告使用的周期划分方法,为了保持结果的纵向可比性,与美林投资时钟所用的基本一致,对于经济周期的划分和主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进一步探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主逻辑是从衰退走向复苏,直至现在的过热,考虑美国CPI的情况,结合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迟迟未到,通胀压力小,很难将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称之为过热,而更应该称之为复苏,那么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周期的主旋律将是衰退和复苏,这将与实际大类资产的表现匹配。
4美林投资时钟在日本作用有限
4.1 日本美林投资时钟划期
同样采用产出缺口和通胀数据来识别1973年3月至2016年12月日本的经济增长趋势与通胀趋势。
自197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经历了4次较明显的起伏,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及2009年前后。同时还存在多个不太明显的小周期。
用同比CPI来衡量通胀发现,日本的通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一度接近25%,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有5次较明显的波动,但幅度都比较小。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的通胀率水平经常处于0%以下的位置。
按照美林投资时钟划分经济周期的四阶段,发现日本的经济周期与美林投资时钟所展示的“衰退——复苏——过热——滞胀”四阶段轮转相去甚远,四个阶段随机分布,没有规律可循。由于通胀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所以日本经济的一个特点是过热与滞涨阶段出现得比较少,即便有滞涨或者过热,CPI也只是小幅上升,这使得经济周期难以形成“衰退——复苏——过热——滞胀”轮动的模式。
我们考察1973年3月至2016年12月的经济周期,在526个月中,虽然各阶段总的时间较均匀,其中衰退期最长为173个月,占比32.89%,复苏期最短为108个月,占比20.53%,但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具体某个时段的分布很不均匀。
4.2 运用美林投资时钟下的日本资产收益率
日本在各经济周期的最佳资产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计存在着明显差异,仅在复苏期与美林投资时钟的理论预期相符。
Ⅰ衰退:债券预计是最佳选择,但债券的年平均收益率只有5.14%。处于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大宗商品表现反而最好,达到了6.34%。这与商品市场是国际性市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有关。
Ⅱ复苏:股票在复苏阶段表现最好,收益率达到16.59%,符合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期。
Ⅲ过热:大宗商品表现较好,年平均收益率为12.72%,但股票收益率更高,为16.59%,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期不符。
Ⅳ滞胀:商品在滞涨阶段表现最好,达到了10.08%。现金表现一般,只有年均收益率只有1.96,处于美林投资时钟对立位置的股票表现最差,年收益率为-7.87%。
观测日本各大类资产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也会发现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计存在较大差异。在6段衰退期,债券均没有取得最好的收益率。在6段复苏期,有4个阶段股票取得最好的收益率,例外的两个阶段都是债券表现最佳。在3段过热期,有两个阶段商品取得最好的收益率,但在2012年至2014年,股票的收益率最高。在5段滞涨期,现金都不是收益最好的。
4.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在日本表现不佳
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日本的经济周期完全出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料,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这与日本通货膨胀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CPI整体呈下降趋势,长期处于很低甚至为负的水平。
日本各大类资产在各个阶段的实际表现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计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在于:
一、大宗商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同的商品受不同经济体的影响程度不一,并非日本一国的经济状况能决定;
二、日本长期处于通缩状态。为了解决日本的长期通缩,日本央行多次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例如:1999年,率先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2001年,日本给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以刺激经济;2013年又开始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现金;2016年,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调至为负。但是日本央行激进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央行实施超低利率甚至强化了日本的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通缩预期,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保守的储蓄,这使得货币政策对股市与债市的影响减弱。此外,即便CPI处于上升阶段,美林投资时钟理论认为央行应该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而日本央行仍然在不遗余力的推行货币宽松政策与之相悖,从而经济周期波动和资产收益率情况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的预期不合也不足为奇。
5美林投资时钟失效了吗?
5.1 对美林投资时钟的质疑增加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是在美国1973年至2004年数据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逻辑很好的阐释了在这一时段美国的经济周期与大类资产的表现。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大类资产走势逐渐背离了美林投资时钟揭示的资产轮动模式,债市—股市—商品市场的轮动被打乱,2009年初触底后,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一波延续多年的股债双牛格局。
无论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前还是之后,日本的经济周期与大类资产的表现与美林投资时钟的理论预期都存在较大差异。日本的经济周期并没有清晰的规律可循,大类资产的表现在有的阶段甚至与美林投资时钟的结论相反。由于现实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测不符合,人们开始怀疑美林投资时钟的合理性,一些机构与投资者认为美林投资时钟已经失效了。
5.2 美林投资时钟仍然有效
我们认为这并不代表美林投资时钟已经失效。因为美林投资时钟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有其假设前提及逻辑。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主导金融、短期经济围绕长期经济趋势波动、政府逆周期宏观调控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等假设前提之上。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对以上假设前提均构成挑战。简单来讲,因经济的长期结构性矛盾凸显,常规货币政策的宏观逆周期调控能力有限,各国央行都实行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扰乱了经济对金融的传导。但在经济复苏的内生动能修复乏力的情况下,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注入的流动性并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反而直接进入金融市场,推升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成为资产价格的决定性力量,打破了美林投资时钟所预期的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大类资产表现与美林投资时钟的预期不符。这并不代美林投资时钟的逻辑是错的,其逻辑依然有效,只是其适应的假设前提不合。
此外,理论在实践应用中不可避免会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影响美林投资时钟有效性的因素除了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有:
一、投资者预期。如果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较低缺乏信心,即便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也会减弱。而影响投资者预期的因素多种多样,需要对社会经济做更细致全面的分析。
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大宗商品便是处于一个国际市场,资产收益除了受本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外部环境也是个重要因素。由于各类大宗商品的主要供给者与需求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经济体,使得大宗商品市场更加错综复杂。
5.3 美林投资时钟的应用边界
美林投资时钟存在着应用边界,不能直接套用于任意地区、任何时间。如在2008年后,因为央行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态货币政策,使得美林投资时钟存在失灵现象;美林投资时钟应用于日本存在的失效问题,都不能说美林投资时钟的经济周期波动、最优资产选择的理论有问题,只是说明在运用美林投资时钟时,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实证检验,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美林投资时钟进行修正,使之更符合现实,这正是我们投资时钟系列报告第二篇“中国篇”要做的工作,敬请期待。
在投资时钟的系列报告中,第一篇、第二篇我们主要采用美林证券构建美林投资时钟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保证结果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后续研究将在第一篇、第二篇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结合最早的投资时钟,探究经济周期和资产回报的逻辑奥秘。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宗商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