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顶级风投公司排名跳槽到另一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O’Malley给你重磅解密:从一家顶级风投公司跳槽到另一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维其信息
猎云网9月1日报道 (编译:堆堆)这周早些时候,我们和Accel Partners的风险投资者Brian O’Malley坐在一起,讨论他最近投资的一些公司。O’Malley在2013年从Battery Partners跳槽到Accel。我们同时也向O’Malley提问:在两个极具影响力的风投公司之间转换,这是怎样一种感受以及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以下还有更多我们之间的交谈内容。由于文章长度问题,我们的对话内容进行了一些编辑。TC:“当一个董事会核心成员辞职,开始自己投资或者被招募到另一家新的公司,创始人就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当你决定换公司的时候,你原先的投资组合公司是作何反应的?”B...
热门排行榜从事金融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从事金融行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来源:知乎 转自:CFAer&&&&虎扑体育网@十年钓鱼谈一谈我私募基金的工作经历和对金融行业的认识。本JR12年上海某985毕业,本专业心理学,第二专业金融学。大学期间基本都在混,唯一欣慰的就是二专坚持下来了。毕业后考研失败找工作很迷茫,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又根本没办法进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最后托关系进了家私募基金公司,主要发行房地产基金,JRS不用担心,我不是来卖产品的,我们都是机构客户,不对个人投资者。话说刚入行真的蛮惨的,托关系进公司有点坏处,就是没办法谈资金待遇,毕竟领导觉得能招你进来就很给面子了,你还好意思讨价还价?所以我以超级屌丝的底薪(月薪4000块)干了一年,每天挤地铁,单程1小时。因为谈了女朋友,开销很大,不仅月光,信用卡还始终处在账单分期的状态。第一年基本处在学习和打杂的状态,主要学习四大块知识:金融、财务、房地产、相关法律。打杂就是整理整理企业发过来的资料,写写项目概要,偶尔跟着前辈出差看看项目做做尽职调查,当然我主要负责提提箱子什么的,跟在后面边看边学就行了。有时候一个人傻乎乎的去金融机构拜访,基本啥都不会,聊不上两句就没话说了,估计转头人家就把我的名片丢了。期间,一次被领导推进大西北某信托公司总部业务部挂职实习了两三个月,在信托公司再次从事起了打杂老本行。实习完,信托公司业务部经理问“小伙子,我看你是个老实靠谱的好少年,可愿意留下来辅佐老夫”。我心里还是很心动的,毕竟是国企啊,是信托公司啊。后来想想还是拒绝了,人嘛要知恩图报,领导待我真的不错,尽心培养(虽然工资给的低……),刚培养起我来就跑掉,感觉实在是不厚道啊。第一年练级练得不错,业务知识挺熟,人际交往方面也克服了过于木讷过于羞射的毛病。第二年主要就跟着老大跑项目见世面了,天南海北的跑,接触的金融机构的大佬、房企土豪或者县城的各种局长什么的,饭局谈判什么的,五星级酒店豪车什么的,反正是涨姿势见世面了。期间再次被外派周边城市帮助分部工作。今年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了,独立做尽职调查写尽调报告不成问题,和同行能聊得起来,人脉有了一定的积累,薪酬涨了上来,也算是老员工了。现在侃侃我对金融圈的认识吧。我们的金融行业,按资产规模排的话,第一是银行,第二是信托,第三是保险,第四是券商,这就是我国金融行业的四大支柱。银行业的资产规模200万亿左右,妥妥的老大哥!信托行业15万亿左右。保险业和券商再低一些,具体数据没去了解了。除了这四大支柱,还有基金(公募和私募)、期货、资管、担保、融资租赁等子行业,都属于金融行业,再有就是和金融行业相关性挺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按行业看收入的话,这两年人均收入最高的金融行业是信托行业,人少钱多啊!银行主要是桂圆什么的小职员太多了,拉低了平均值,投行部风控部什么的待遇都很好,做得好的客户经理收入也高(当然更多的是每天为指标发愁的苦逼们)。基金公司的激励机制挺好,靠业绩说话,行业内部不同的公司差别挺大。资管从去年开始势头很猛,先说牛逼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东方、华融、信达),这四家都是央企,资产规模至少都是几千亿的水平,业务遍及全中国,专吃不良资产,员工待遇稳定。再说去年井喷的基金子公司,这帮子人“没节操”,信托千三的费用,他们千二千一就干,只做规模,只做通道,抢了信托的不少业务,所以去年基金子公司(还有券商资管)的人也没少赚。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很多,变化很快。但金融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点是不能变的。金融行业将社会上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投向那些需要资金值得投资的产业。当然,市场的真实情况是,有时候赚钱的行业并不就是值得投资的行业,市场上干投机而不是投资的机构不在少数。再来说一下金融的产品和卖产品的钱最终的投向吧。银行:分为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我们的存款属于银行的负债,我们的贷款属于银行的资产,都是表内的。还有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5万起步的那种,年化利率大概在4%-7%的样子,银行将理财资金投出去,利率一般都在7%以上,中间的差价银行赚。理财资金是表外的,不影响银行的存贷比等考核指标。银行将客户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汇成资金池,按照要求投向标准化产品或非标产品,比如:债券、信托公司产品、结构化产品、QDII产品等。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就要注意看好类型,有的收益率定的很高,但不是保本的。从全局来看,银行大多数的资金最终都流到了国企、上市公司和大型民企的口袋里去了。信托:信托公司的产品是信托计划,100万起步,主要分为固定收益类和浮动收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8-12%之间,到目前为止,固定收益产品是刚性兑付的,说白了就是保本保收益。不过,我估计一年内可能就会打破刚性兑付了。固定收益的产品基本都投向了房地产(去年和今年少了)、政府基础设施、国企、大型民企。再说浮动收益类产品,这类信托计划,资金基本投向了二级市场,信托不操盘,由私募操盘。保险:保险公司的产品就是保险啦,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是最低的,比银行的资金成本还要低。以前主要是协议存款存到银行,由银行投出。现在险资的投资范围也开放了,很多有保险资管直接投了,方向还是国企大民企那几个,没区别。券商:券商通过产品来募资不多,所以它的规模也比上述三大行业小。券商主要就是中介商做市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业务做得多,投行业务有股票和债券的发行承销。也发资管计划。目前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基本被券商垄断了。凡是要进入二级市场,都得找券商要交易席位,所以券商的交易佣金还是很可观的。基金:公募基金基本投向二级市场,分类的方式很多。业绩都有排名,成绩好坏一目了然。所以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啊,当然收入也是杠杠的。私募基金有投向二级市场或衍生品市场的阳光私募,也有投向实体行业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房地产基金等。前者浮动收益,后者浮动或固定收益都有。私募基金的交易设计是所有金融产品中最为灵活的。固定收益的产品利率比信托高,基本年化12%以上。正是因为私募基金灵活多变,不易监管,所以行业也满混乱的。业内基本有两种募资模式,一是在市场上发行,50万-100万起步,让投资者购买。而是利用机构资金,比如银行保险资金、大企业的资金等等。前者要有很强的销售团队,后者要有很强的关系网(有大腿抱才行啊)。现在私募也被基金业协会监管了,发产品需要备案,100万起步。再说说我对未来金融行业趋势的看法。过去十五年郭嘉的经济是有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去年开始房地产明显疲软,透支了一代人的购买力,没有上升空间了。从今年的两会可以看出,郭嘉的重心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调整,首先要做的就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完善郭嘉的金融市场,这点从去年的经济新常态概念出来时就强调了,两会再次强调。去年推出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海贼时代,不,是大资管时代,近期推动的注册制、国企改制、新三板等,都是这个方向。所以金融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说,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等着金融民工们去挖掘。最后再谈一下金融民工该学习哪些技能。想从事投行相关的,金融基本知识、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必备。金融知识既要精又要杂,专精自己的细分市场,但还得了解金融全行业主流的方向。财务知识得会看报表会分析企业,懂税务方面的知识。法律得懂广义上的经济法,包括金融各个领域的相关法规、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等。必备的证书不说了,在我看来有用的有含金量的,就是CPA、CFA、律师证,三者取其一,再努力些,三者兼备走向人生巅峰不成问题。以上,献给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JRS!PS:统一回复一下大家的问题。1、工资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本屌起点确实低,只有985文凭,但专业不对口,其他的都没了。一般来说,我们学校本科应届生出来,第一年平均月薪大概在6k左右,楼主拉低了母校的均值。所以每当身边的人在聊工资,我都会默默走开……现在算是稍稍改善了的屌丝吧,从13年1月底到现在,入行也就2年出头,今年的底薪到10w了,离步行街的平均水准还差得远啊,业绩提成能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知道,我自己估计没有多少,年轻人做业务不容易的。在魔都,我这样的,一抓是一大把。目前本屌CPA还没考完,也有读MBA、CFA的计划。2、我们公司我所在的公司成立时间不长,12年成立,公司在陆家嘴。14年年初一家AA级国企入股,成为公司大股东,楼主躺着变成了国企子公司员工。其实有国资背景,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大腿够粗,再也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了,公司每年最多有10个亿的额度可以投出去。惭愧,去年没花完。坏处一就是办事效率低,项目过会时间长,很多时候项目还没过完会,就被别的公司抢做掉了。坏处二就是业绩提成卡线,因为年年都要审计,业绩提成不能太高了,不然审计过不了。所以得从其他地方返出来,很麻烦。我们公司的基本架构从上到下分别是:投委会→总裁办→业务部/风控部/客户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我们公司上海总部20个人不到,业务部和风控部占一大半,扁平化管理。说说我身边的同事的背景吧,投委会由股东派人组成,项目上会就是上投委会。总裁办大领导科班出身,清华MBA,CFA,注会,注税。二领导非科班出身,但社会经验超级丰富,有很牛逼的资源。三领导某屌丝大学MBA,不过来我们公司之前是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风控部两个海龟硕士,另外两个本科、律师。业务部三个硕士,两个本科(本屌是其中之一…),客户部一个985MBA,两个本科(其中一个海龟)。其他部门就不说了,结论就是:领导最牛逼!3、金融行业偏好的专业优先的专业是:金融、财会、经济、法律其他好进的是数学、统计(题外话,个人感觉数学专业很不错,考研时理科的导师偏好数学系考生,工作时很多行业对数学背景也挺器重的)剩下来的各个专业都差不多了,招聘上都没有优先。至于后台的IT、人力资源等不讨论了。4、金融行业发展路线根据身边的人的经历意淫出来的,仅供参考。高端科班路线:985金融经济法律财务本科或硕士+CFA/CPA/律师资格证+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牛逼的金融机构核心部门民工→人脉资源和业务能力达标后→牛逼的金融机构核心部门高级民工/稍弱的金融机构核心部门中层→牛逼院校MBA→什么机构看心情随便去吧。输在起跑线上的屌丝一般很难进金融机构的核心部门,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线了,在外围(但不建议从事券商、保险等机构的客户经理工作)边工作边积累人脉边学习了。工作的同时咬牙拿下三证之一,就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工作了。后面以积累人脉为主,还可以考虑考虑MBA,值得一读。要强调的是,请正确看待考证和读mba,并不是说拿了CFA证了读了mba了,就逆袭了。证书仅仅是一块砖,帮你装逼助你忽悠人用的。最关键的是人脉和业务能力,多多积累人脉资源,坚持强化业务能力,再搭配上各种证书,才是逆袭的关键。至于毕业去向,先去私募还是先去银行,除非这家私募挺有名气,不然我都建议去银行。为啥呢,看看各个金融机构的招聘信息就知道了,有银行、券商、信托、基金的从业经验优先考虑。私募的认可度没有银行那么大。相对来说,从银行跳到其他金融机构容易,从其他金融机构跳到银行难啊。5、再补充一下金融行业现状有人认为本屌把信托抬得太高,把券商贬得太低,这真没有。就资产规模来说,自从2012年末开始,信托资产总规模超过保险业之后,信托就一直是金融界老二了。信托公司资产规模如此庞大,但公司数量却很少,一共68家。就收入水平来说,信托平均收入高,是因为从业人员数量少啊。券商核心部门的收入不比信托业务部门的收入低。有JRS提到,信托在走下坡路了。是的,14年开始,很多信托都不好过了。我现在认识了很多信托朋友,中江、厦信、西部、陕国投、长安、上国投、五矿、华澳、新时代、交银等,有的信托经理是高富帅,但有不少也挺屌丝的。因为去年信托做业务,房地产业务交易对手基本要50强以前才能做,政府平台的债务问题也很严重,再加上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无底线抢生意,信托牌照贬值了,业务量减少很多,日子自然不好过。不过日子不好过也只是相对往年太好过的日子来说的,去年日子再不好过,信托行业的收入还是数一数二的。市场真是风水轮流转,14年之前,做固定收益业务赚得盆满钵满(信托公司业务部赚得最多),14年下半年开始,固收业务不行了,二级市场又开始火了。看准了的信托公司,单单就伞形信托这一项业务,又狠狠地赚了一把。我同学前五985金融专硕,进了某家信托证券部(主要就是做伞形信托的),起薪近20w,足以证明信托的待遇还是高。多数信托公司都在考虑转型的问题,我听到的比较多的意见是,转向真正的财富管理或者转向真正的实业投行。私募行业鱼龙混杂,好的高大上,差的纯皮包。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门槛低。有技术含量的有:阳光私募、并购、定增、风投(PE/VC)等。自从基金业协会把私募抓在手中后,行业正在规范。6、金融产品的风险高风险高收益,这句话是基本原则。所以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高低排行,基本就是收益率高低排行,当然不排除奇葩产品跳出行列。一般的投资者怎么去粗略的看风险呢,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产品发行方的实力,二是产品本身的属性。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低,主要是因为它是银行发的,玩亏了银行兜得起。还有信托产品,卖得火,也是因为玩亏了信托公司兜得住,这就是刚性兑付。基金产品就没有能力去兜底了,所以基金产品收益率更高,风险也更大。至于P2P之类的产品,尚游走在灰色地带,产品本身风险也太大!产品本身的属性,就是看产品投向了,企业实力、市场情况、抵质押物、其他风控措施的落实等。7、我了解的金融界的巨无霸(不全,道听途说)工农中建就不说了,总资产都超过10万亿,交行超过6万亿,招行5万亿,浦发兴业4万亿。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超级完备的产业链,总资超过产4万亿。平安集团:金融全牌照,总资产超过4万亿。以上都算是国家队。也有类家族式的金融控股集团,比如明天系、德隆系、涌金系等,比较神秘,我听说而已,不了解。8、克服木讷羞涩平时多看新闻时政吧,尤其财经类,先提高知识面,不然再外向的人也谈不出内容来。再就是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别人的交流,对比自己的。然后就没什么好办法了,对自己狠一点,走出去才行……9、最重要的上面也说了,金融的本质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什么叫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说经济上的概念,所有的业务都是业务人员去推动的。所以说白了你得有资源在手,不管你配置得合理不合理,只要你能配置出去,业务就成了。所以我觉得,人脉资源才是金融界的第一生产力!10、忘说现实了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非常多,经典的金字塔型分布,塔底的屌丝们非常多日子非常难过,拼到塔中或者塔顶才能享受到金融的高薪与高光。这过程真的很艰辛。所以入行需谨慎啊!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因见识有限,有的地方坐井观天看不全是难免的,所以JRS怀着批判的眼光看吧。Q:求教啊楼主。本科普通一本,研究生前十985,过司考加CPA四门,英语大概托福100的水平,但是相关实习经历为0,有没有希望进券商或者信托行业?职业发展怎么样?A:希望很大,有时间去实习去吧,去券商、信托或银行实习都可以。有了实习经历就好办了。再把CPA剩下两门拿下,就完美了。金融投行行业钟爱有法律背景的。给你个参考,我同学,前五985研究生金融专硕,CPA一门,CFA好像是一级,有几家券商实习经历,最后实习的单位是信托,然后留了下来,起步年薪接近20万。&&&&知乎@匿名用户高中同学从四大跳去了券商,做政府债的,今年喝酒已经进医院三次了,有一次是抢救过来的,肝脏好像也不好。他挣的钱不少也不算很多,但是,用性命在挣钱我觉得挺苦的。&&&&@网友在上海金融行业工作十年的说说我的感想。现在想进证券的人特别多,尤其上海人才济济。本科不好的,不是985,甚至不是211的,即使考上名校的研,期望值也不要太高,想进券商的核心部门,比如投行,行研,资管部,自营部等等,很难。在基金实习,本科不好的,基本留用无望。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本科不好,但是你自己很有实力,过了专业八级,过了CFA,英语听说能力很好,数学很好,研究生读的是清交北旦四大名校,满足上面条件中的几个,就算你本科不好照样可以进入顶级投行券商。总之学校很重要,自己的实力更重要。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一个水平,交通大学综合实力最强和就业最好!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在上海区别不大,市民普遍认为交大复旦跟北大清华一样是最好的学校。交大和复旦经济类金融类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是实际上没有区别的,交大和复旦的经济类毕业生面试机会是相同的,至于最后录取谁,就看你个人了,跟你毕业于交大还是复旦无关了。不过,凭我的感觉,基金证券机构更喜欢交大的毕业生,因为交大的毕业生数理功底很好,基金证券投资分析需要很多数理知识。去哪个学校读看你学什么,除了交大和复旦,经济类差一点地还可以选择华东师大和财大。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是,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如证监会银监会等)的高管现在都想在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和高级金融学院读EMBA,很多金融机构的高管已经在交大读EMBA,还有很多金融机构高管打算去交大读EMBA。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交大高金网页上的EMBA班,全是金融高管,包括局长总裁之类的。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大名气和良好声誉,也可能与交大和上海市ZF的特殊关系有关,比如交大的高金就是上海市ZF出钱让交大办的。我本人也计划去交大安泰或高金读个EMBA,这样我也就和很多金融高管成为校友甚至同学了,以后我在金融行业的人脉就更广了,升职也更容易。券商的待遇是比较高的,招的硕士起薪头年十几W,基本没问题。投研类的核心部门薪水就更高了。&&&&网友@stefanie09本人是12年毕业,资产管理行业 。信托从去年开始其实已经下滑很明显了, 被证券基金子公司抢业务是一方面 。全国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不景气造成大量信托公司刚兑是另一方面 。本人现在给个项目自己尽调写报告啥的问题不大,就是客户方面,本身我们资管业客户就扫,再加上你常打交到的最多到财务部长就到顶了,财务总监尽管和你认识,对你客气,更多是因为你背后的公司和你的老大,你一年纪轻轻的小吊丝人家根本懒得理你。更别谈做业务了。&&&&@草木皆兵从事银行IT运维。银行有一群暗夜精灵夜里也上班你造吗?7乘24小时搬砖,极度压榨,重复劳动,个人技术与价值毫无提升。年年月月内审外审躺枪通报扣钱,只有批评没有表扬。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饭碗不保,神经高度紧张。凌晨被电话打醒心脏病高发,事无巨细统统都放夜里做,长期缺睡减寿。成本中心,给钱给title都不爽快,晋升缓慢,每年竞聘季节各种神仙打架,妖事频发。升职看背景、排资历,被VIP和小婊砸各种插队是日常。你爱来不来,要滚就滚,反正有的是人要来。&&&&知乎@匿名用户一边加班一边答。从事大券商(即有新财富考核压力的那种)热门行业研究助理,比较苦逼。主要表现在:endless加班:每周平均工作至少90个小时以上,睡不够6~7小时那是家常便饭。定期报告密集发布期加班到凌晨4~5点、第二天8点开盘前顶着黑眼圈爬起来参加晨会点评也是习惯了的。密集出差:今年到现在飞了4W公里,高铁坐的可能更频繁,5天跑3个地方什么的。最崩溃的是加班和出差撞上。晚上11点下飞机,12点到酒店,舟车劳顿累成狗,还要强打精神写3家刚发布年报的公司的点评,这酸爽~~乙方永远是跪舔:跪舔上市公司、跪舔客户。服务业同质化太严重,就看谁姿势比较舒服了~你懂的~~费脑力:这不多说了~每天都要不停地学新东西,还不能浅尝辄止,不然观点就会被淘汰。从业以来头发掉了至少一半。工资低:作为刚入行的研究助理,每个月看到工资大概都会想哭吧~性价比低过马里亚纳海沟~说了这么多不开心的事情,够开心了吧?再来说点正面的好了,毕竟这么多名校毕业的实习生在前赴后继往这行跳(虽然好像近几年越来越少了)工资弹性大:新晋研究助力的工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新财富大佬传闻上榜第一名的Bonus 500W,so~还是有希望赚大钱的。竞争相对公平:拼体力、拼智商、拼情商,身家背景资源相对不那么重要,或者说能给你带来的帮助没有在一级市场那么大,相对来说还是适合白手起家的。接触到的人确实都是精英,不论是客户还是上市公司。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现在个人身上:你奋斗而来的价值都体现在人本身身上,跳槽之后资源人脉都是跟着人走的。所以行业流动性很大,很多人靠跳槽涨工资。即使是拼命也算是为了自己拼命,而不是被公司榨干吧~相比投行来说:加班稍微少点、出差稍微短点(基本都是几天的短差,很少超过一周)、陪酒基本不用,不过Bonus也少很多啦~说了这么多,希望对想入行的小朋友有点帮助,可耻地匿了~&&&&@匿名网友CFA Charter Holder一枚。在美国有2年的工作经验,之后申请到了一个top 10 MBA项目。MBA第一年拿到了一家美国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做Equity Research Summer Intern,实习表现优异,拿到了full time的return offer。进入MBA前没有任何equity research相关的工作经验。简单给大伙儿介绍一下mutual fund是啥?投资部门都是做什么的?在Mutual fund就是大家俗称的共同基金。简单的说,我们的产品就是基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我们的产品。投资部门(基金经理,投资分析师,交易员等)负责管理这些投资产品,选择好的投资机会。不同的投资产品投资的方向也不同,比如按资产类别,我们有equityfunds, fixed income funds, asset allocation funds或者alternatives funds。每个资产类别下又分不同的投资策略,或者不同的投资地域,比如有deepvalue fund,或者Asian equity fund。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fund。我们来负责按照投资策略来管理投资者的钱。所以我们这一行被叫做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sset management。buy-side的级别一般比sell-side (investment banking) 的要flat很多,没有那么多级别。通常来说有3层:Research Associate(RA)AnalystPortfolio Manager其实我在读MBA之前对投资也是不懂的。上MBA之后才开始被启发,而且我在MBA期间读了很多本关于投资的书,非常有帮助。读书之后也开始接触很多做投资的人,之前的校友,逐渐了解这个行业是干什么。投资不光是理论,更多是thinkingabout thinking。涉及很多人的认知方面的behavioral finance,以及整个商业运作,对商业的判断。至于我喜欢这个岗位的原因,有两个。我认为这世界上99%的工作,都是执行一个东西,不是主动做判断。任何一个公司,除了高管,其他人都在执行事情。只有高管在做判断。而Buyside的工作是做判断,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而不是花在执行。这对有些人来说很有意思。第二,buy-side很自由。唯一评判你业绩的标准就是你选的股票准不准,能不能给公司赚钱,generate alpha。至于你具体什么时间做,怎么做到并没人有在意。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很少交流,不爱说话,很多时候都不来上班,但业绩好;也有的人特别活跃,特别nice,乐于分享,大家都喜欢,但是就是业绩不好,干不了几年也就走了。这种生活对于有些人来很exciting,对另一些人是压力非常大的。 所以说还是要看自己适不适合。
馆藏&21136
TA的最新馆藏Garrett Gee和他的联合创始人在硅谷人的眼里绝对算是一个菜鸟。他们一共三个人,都是来自犹他州的摩门教徒,毕业于杨柏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设计专业,当然,也是他们第一次创业。不过你绝对想不到,在他们A轮融资的时候,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投资兴趣。他们开发了一款全世界最无聊的产品:Scan,一个二维码生成器和一个附带App应用。企业可以下载他们自己的二维码,然后为他们的客户提供优惠券团购,或快速新增社交媒体粉丝。Scan并不是市面上第一个二维码生成器,但是由于它是一款非常易于使用的产品,因此获得了一定竞争力。他们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可连接社交账户的附属移动App,这款应用可以进行二维码扫描。这家公司所做的的确非常有用,但也挺无聊的。不过真正有趣的故事是那些他们没有做的,那就是放弃从硅谷筹集A轮融资。Scan公司的几个联合创始人决定绕过湾区的机构投资人(虽然他们可以从那里获得融资),直接从一家国际公司获得了资金。今天,他们宣布获得了Entr&e Capital公司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而这家总部位于伦敦。他们获得A轮融资的故事仿佛像过山车一样疯狂,也许在创业者的生命中只会发生一次。但是这个故事的闪光之处在于,它也许能给其他创业中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Scan决定进行A轮融资,并非是因为需要这笔资金,而是因为他们的App应用发展迅猛。在他们推出安卓版本之后的四天,下载量就突破了600万。当不断有投资人接触他们时,Scan决定利用这种优势,提高公司的资金储备。Garrett Gee需要在七天时间内筹集300万美元的资金。他两周时间内和投资人连开了48场会议。在数轮会议结束后,他达成协议,开始和一家知名风投公司谈判具体的投资条款。Gee没有透露这家风投公司名字,Scan有一个月的时间考虑这些投资条款,在截止日期前签署协议。但这时Gee通过收到了一封来自伦敦的电子邮件,发件人是Entree Capital公司。Entree在AngleList上看到了Scan公司的资料,并寻求在二维码领域进行投资。(附注:谁会专门在二维码扫描领域进行投资啊?)Gee和他们通了电话,在前前后后谈了一个小时以后,这家投资公司决定为他们提供500万美元的资金,但是要Gee飞赴伦敦面谈之后才能最终确定。这就是AngelList:只需短短的一个小时,就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匹配投资人,而硅谷的投资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和他们竞争。AngelList可以帮助初创公司进行融资,主要集中在种子轮,但是他们现在推出了全新的Syndicates项目,步步为营,开始越来越多地涉足企业后几个阶段的融资。Gee也觉得应该去一趟伦敦,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告诉了硅谷的投资人自己要去伦敦见另一家公司。虽然Gee也许只是想免费去一次伦敦,顺便看看其他投资机会,但是硅谷的投资公司开始担心起来。他们不想失去这次投资机会,于是他们把签约时间提前,只留给Gee一天时间做决定。接下来的事情,就像是电视剧&24小时&那样。但是故事的内容并不是什么炸弹或恐怖分子,但是时间开始一分一秒六十。Gee和他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跳上了飞机(还有一个联合创始人没有去,是因为他没有护照,这就是悲催的美国&..)在伦敦机场,他们见到手举他们名字的接机人。接机人把他们俩带到了一栋门口停满了高级跑车的大厦前,Gee回忆说,&我们面面相觑,&这是什么地方?&&这时,一个穿着内衣的女人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满身纹身的大家伙。Gee说道,&那个人走出来,我们的表情像是说,&这是Entree Capital吗?&而他的样子则像是在回答&这里像Entree Capital吗?&&&我们的电话没办法用,因为我们身在伦敦,我们在想也许要被人痛扁了。&不过,他们迅速找到了一家网吧,并给Entr&e Capital公司发了邮件,很快他们收到了回复:原来伦敦有两个相同地名的地方,而司机把他们带错了地方。于是他们到了真正的Entr&e Capital公司(那里没有跑车,但是一个不错的地方),终于和投资人见到面。他们非常合得来,Gee非常喜欢伦敦的风格,因为他们和典型的硅谷投资人完全不同。&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在美国,如果想和Tumblr或Facebook取得联系,我们种子轮的投资人一定有一些人脉可以利用,但是如果我们到海外&&&Gee的声音开始变小,&我们用户有45%位于美国本土,但是另一大半则在美国以外。因此这让我们打开了对外面世界的眼界。&创业者现在对于投资人、甚至是对资金的依赖越来越少,因为好的企业创始人能在任何地方筹集到资金,但是他们对于人脉,专家意见,以及国际化的投资人的热情却开始升温。在国外开公司,而湾区也不再是企业创始人的首选之地,这不仅能获得全球范围的扩展,更有机会进驻到其他市场之中。Gee和他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Ben Turley相互看了一眼,他们告诉Entr&e Capital,在美国已经有一家知名投资公司已经和他们完成了谈判,虽然他们非常喜欢Entr&e,但是如果要Scan接受Entr&e的投资,必须要提供有竞争力的投资来击败那些硅谷的投资公司。噢!另一个好策略:Scan和硅谷的投资公司有保密协议,因此Gee没有告诉Entr&e具体的投资条款有哪些。如果这家投资公司真的想给Scan投资,那么他们很可能会盲目的虚报交易价格。他们在伦敦一起吃了顿饭,然后准备离开。Gees告诉他们美国的投资公司和他们有条款约定,截止日期非常短,因此希望可以尽快得到Entr&e Capital公司的回复。而Entr&e Capital则告诉他们,会在第二天早上来找Gee。&不,你们不明白,我们必须在八小时之内得到答案。&Gee说道。四十分钟之后,Entr&e公司的投资人给他们住宿的酒店打了电话,然后花了三个小时商讨具体的投资条款。Gee和他的联合创始人Ben Turley一无所知,因为这是他们首次创业。Gee在他的大腿上放了两台电脑,一台用Skype和他们另一个在美国的联合创始人通话,另一台用gchat和他们的律师以及AngelList创始人兼Scan种子轮投资人Naval Ravikant沟通。在Gee的另外一只手上拿着电话,电话那头是Entr&e Capital公司。&他会说些我完全不明白的词,我不得不打电话咨询我的联合创始人问,&员工期权池&是什么意思?&Gee说道。而他们另一个联合创始人Turley则在床上翻来覆去,不停的问道,&还没完吗?还没完吗?&对Entr&e来说,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做到一些应有的注意,也没有太多时间放弃这次投资,Gee在一步步的推进。毕竟,他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因为他手上还有另外一家硅谷投资公司,如果这家不行,Scan还可以获得另外一家公司的投资。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种谈判的方式。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创始人,这对于帮助你拿到一份投资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你手里已经有底了。如果你能够不在意谈判对手,那么在谈判中就会获得优势。尽管当时的情形很紧急,Scan还是获得了更高的估值,对方又给他们多投了200万美元,实际上也许他们还能获得更多。他们手上握有两家投资公司,最终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一家。当然,这种公司之间的战争也给硅谷带来了一定威胁。风投公司不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在那天结束时,他们也用了一样的技巧得到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权力是重要的,但是Scan还是牢牢抓住了自己的优势。挂断电话已经是凌晨三点了,他们在酒店里完成了签字,盖章,交付,最后还跳了一小段胜利之舞。而那家硅谷的投资公司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这笔投资。&他们挺痛苦的,也许我该跟他们致个歉,&Gee说道,&因为这是你应该说的,如果有人非常喜欢你,想和你一起工作,最后没有成功,你也许该说:虽然我们分开了,但是你们真的对我非常重要。&&三个犹他小镇的男孩有了一个创意想法,然后构建了一个产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然后通过AngleList获得一家来自伦敦投资公司700万美元的融资,&Gee说道,&这真像是一个网上约会的故事。&
24小时报不停
广电总局要求 “新浪微博”、“ACFUN”等网站关停视听节目服务
滴滴回应作家六六指责:动态调价加价费用100%归司机
摩拜单车进军日本市场,今年底将进入全球200大城市
腾讯Tencent OS宣布6月28日停止服务
4399举报人:网传否认声明系伪造,公章作假
京东3.97亿美元入股Farfetch,刘强东将加入后者董事会
工行资管部人士透露清仓万达债券传闻不实
作家六六指责滴滴加价,称已形成垄断
“上海鼎麟”否认举报4399,举报人已获益退出
消息称特斯拉工厂即将落户中国,三家企业或参与合资建厂争夺
沃尔玛和亚马逊又掐起来了,要求供应商停用后者云服务
万达电影周四上午大跌9.87%,创半年来最大日内跌幅
乐视回应“世茂工三交易谈崩报价差20亿”:进展顺利
OPPO R11首销遭河南移动下架,卖出一台罚款500元
罗一笑走后6个月,汉鼎宇佑清仓事件推手小铜人股份
卡兰尼克保留Uber董事职务和投票权,仍有权挑选继任者
安徽六安最短命共享单车处理结果:城管部门3人被追责
阿里年报:马云持股7%,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
举报方再次致函回击蔡文胜:玩弄文字游戏,避实就虚
今日头条启动《中国好表演》,用大数据筛选+专业导师评判的方式给素人提供成名机会
探探D轮融资7000万美元,YY领投
联邦快递第四财季扭亏为盈
外媒:到2136年,机器人将取代所有人类职位
iPhone 8发布临近:存储芯片供应日趋紧张
谷歌在搜索中加入求职功能,有合适工作还会弹通知
腾讯战略入股掌趣科技,投资4.9亿受让2%股份
太合音乐集团收购北京亚神音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投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