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经济学悖论增长中的“研发悖论”吗

经济学报;二○一四年第六期J].世界经济,2002,(2);[J].AppliedEconometricsa;[17]Shirazi,N.S.,Manap,T;DevelopingEconomics,2005;[18]Dreger,C.,Herzer,D.A;tionalEconomicJournal,19;[20]Liu,X.,Song,H.,Romil;
二○一四年第六期J].世界经济,2002,(2).[12]许和连,赖明勇.出口导向经济增长(ELG)的经验研究:综述与评论[[13]Giles,J.A.,Williams,C.L.Export-LedGrowth:ASurveyoftheEmpiricalLiteratureandSomeNon-CausalityRe-sults:Part1[J].Journalof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Development,).[14]Reizman,R.G.,Summers,P.M.,Whiteman,C.H.TheEngineofGrowthorItsHandmaiden?ATimeSeriesAssess-mentoftheExportledGrowth[J].EmpiricalEconomics,).[15]Cuadros,A.,Orts,V.,Alguacil,M.T.Re-ExaminingtheExportledGrowthHypothesisinLatinAmerica:ForeignDirectInvest-ment,TradeandOutputLinkagesinDevelopingCountries[R].EuropeanTradeStudyGroupWorkingPaperSeries,2000.[16]Kónya,L.Export-LedGrowth,Growth-DrivenExport,BothorNone?GrangerCausalityAnalysisonOECDCountries
[J].AppliedEconometricsand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17]Shirazi,N.S.,Manap,T.A.A.Export-LedGrowthHypothesis:FurtherEconometricEvidencefromSouthAsia[J].The
DevelopingEconomics,).
[18]Dreger,C.,Herzer,D.AFurtherExaminationoftheExport-LedGrowthHypothesis[J].EmpiricalEconomics,).[19]Kwan,A.C.C.,Cotsomitis,J.A.EconomicGrowthandtheExpandingExportSector:China[J].Interna-
tionalEconomicJournal,).
[20]Liu,X.,Song,H.,Romilly,P.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the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OpennessandEconomic
GrowthinChina[J].AppliedEconomics,).
[21]He,D.,Zhang,W.HowDependentIstheChineseEconomyonExportsandinwhatSenseHasItsGrowthBeenExport-
Led?[J].JournalofAsianEconomics,).
[22]Herrerias,M.J.,Orts,V.IstheExport-LedGrowthHypothesisEnoughtoAccountforChina'sGrowth?[J].China&
WorldEconomy,).
[23]Anderson,J.IsChinaExport-Led?[R].UBSInvestmentResearch,AsianFocus,2007.
[24]Xue,J.J.TheExport-LedGrowthModelandItsApplicationinChina[J].HitotsubashiJournalofEconomics,).[25]Tingvall,P.G.,Ljungwall,C.IsChinaDifferent?AMeta-AnalysisofExport-LedGrowth[J].EconomicsLetters,(2).[26]宋国青.全社会投资效率在上升[J].财经,2004,(10).
[27]白重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谢长泰,钱颖一.中国的资本回报率[
[28]孙文凯,J].世界经济,2010,(6).肖耿,杨秀科.资本回报率对投资率的影响:中美日对比研究[
[29]CCER“中国经济观察”J].经济学(季刊),2007,(3).研究组.我国资本回报率估测:[
[30]梁红.中国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可持续的[R].高盛全球经济研究报告系列,2006.
[31]赵志耘,J].经济研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
2007,(11).究,
[32]张军.资本形成、――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33]Feldstein,M.,Horioka,C.DomesticSavingsand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J].EconomicJournal,8).[34]Obstfeld,M.,Rogoff,K.TheSixMajorPuzzlesIn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IsthereACommonCause?[R].
NBERWorkingPaper,No..
[35]李扬,J].经济研究,2005,(2).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中国经济增长[
[36]Modigliani,F.,Cao,S.L.TheChineseSavingPuzzleandtheLife-CycleHypothesis[J].JournalofEconomicLitera-
[37]Horioka,C.Y.,Wan,J.TheDeterminantsofHouseholdSavinginChina:ADynamicPanelAnalysisofProvincialData
[J].JournalofMoney,Credit&Banking,).
[38]Ma,G.,Yi,W.China'sHighSavingRate:MythandReality[R].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WorkingPaper,
No.312,2010.
[39]Solow,R.M.TechnicalChangeandthe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
[40]Skilling,D.HomeIswheretheMoneyIs:TheEconomicImportanceofSavings[R].TheNewZealandInstituteDiscus-
sionPaper,No.1,2005.
[41]赖德胜.使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转型与发展
50(责任编辑:刘艳)原发期刊-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9期第3-18页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失衡悖论25等内容。 
 50……研发强度、经济周期与长期经济增长 51……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失衡悖论 52……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53……稳投资与扩消费的良性互动 54……...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现状分析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现状分析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现状分析核心提示:在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背后,是投资、...  因此,改革开放这 30 多年里, 消费、 投资、 出口三驾马车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增长... 暂无评价 1页 ¥0.50 信息通讯技术服务――中....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架马车
10:45:59 来源:学习时报 2015 年 10 月 12 日 作者:陈勇鸣 中国经济增长从靠老的三驾马车( 投资 、消费 、净出口 ...  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指()。 A.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 B.消费需求、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 C.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出口需求 D.民间投资...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游 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而当这三个要素处于失衡状态时,经济增长未必带来就业...术进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保持着令人瞩目的长期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 口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出口带动经济...  中国法治的三驾马车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重要...大家可能会听到一些悖论式的东西, 就是说我们说法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漫谈 3页 1下载券 中国经济增长的...存在“贸易顺差悖论”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国际贸易-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存在“贸易顺差悖论”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
作者:王宏新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其年均12.8%的增速高于同期我国国民
9.7%的增速,我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9位,快速
的进出口贸易一向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与此同时,21世纪我国贸易收支出现大幅贸易顺差被视为与经济增长极具正相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认真 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一些学者却发现“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张小济 胡江云,1999;陈家勤等,1999)、“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往往与国民经济增长成反方向运行趋势”(彭福伟,1999)的情况。这显然与宏观经济学基本 理论 相悖。因而,要 科学 地认识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必须解开“贸易顺差悖论”之谜。
一、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论的来源
要评价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顺差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论的得出,正是缘于此。支出法是从需求角度将一国由政府、 企业 和居民等经济行为主体在一年期间通过不同经济活动的最终支出额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其公式为:GDP=C+I+G+(X-M)。由“总支出=总产出”原理出发,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即为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通常采用净出口贡献度和净出口贡献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公式如下:
净出口贡献度=[△(X-M)/△Y]×100%
净出口贡献率=净出口贡献率×[△Y/Y]×100%
根据以上公式,可 计算 出年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各项指标(表1)。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贸易出现逆差的年份,大多经济增长较快;而贸易顺差则大多对应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如1985年和1993年,贸易逆差分别达448.9亿元和701.4亿元,经济增长却高达13.5%,同期净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4%和-1.5%;1997年贸易顺差达3347.0亿元,经济增长仅为8.8%,同期净出口贡献率为3.1%,等等。如此看来,上述学者的观点似乎成立。但是,检验“贸易顺差悖论”是否存在,我们还必须检验支出法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模型。
表1 外贸与经济增长
年份 GDP增长率 贸易差额 净出口贡献度 净出口贡献率
(%) (亿元) (%) (%)
-19.7 -2.4 -0.2
-14.8 0.8 0.1
11.3 7.9 0.6
91.1 9.8 1.5
50.8 -6.8 -0.8
1.3 -5.2 -0.8
-366.9 -25.1 -4.1
-255.2 2.4 1.7
10.8 16.5 2.6
-151.1 -4.9 -1.4
-185.5 2.5 -0.2
510.3 35.4 3.6
617.5 0.5 0.3
275.5 -4.3 -1.7
-679.5 -10.8 -3.6
634.1 9.2 3.2
998.5 7.7 0.8
资料来源:《 中国 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各期,其中净出口贡献度和净出口贡献率依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转贴于论文联盟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请咨询客服老师
内容分类导航
本栏目Digg排行
本栏目热门文章
本栏目最新更新评《双重悖论》——腐败有利于经济发展吗?(组图)_网易新闻
评《双重悖论》——腐败有利于经济发展吗?(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郑渝川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魏德安(Andrew Wedeman),15年来一直研究中国的腐败问题及反腐败建设,他还曾在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多所知名高校担任访问教授。魏德安所著的《双重悖论》一书,提出了一个在国内学界颇显“敏感”、国外经济学家和政治学者常常予以误读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后,明显增多的腐败问题,没有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腐败在局部的加剧,并没有出现经济学家通常认为的导致发展放缓乃至停滞,相反还刺激了增长?
  面对这样一个双重悖论,国内外学界给出的解读通常包括三种答案:
  一是坚称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增长是一种假象,数据并不真实,没能反映出腐败带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危害,一些国外学者甚至因此长期坚持“中国崩溃论”;
  二是部分国内学者根据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腐败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逆推而否认中国国内腐败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是划分腐败的不同类型,认为中国发展中滋生的腐败特征,有别于拉美、非洲许多国家。不少经济学家就认为,在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情况下,行业、企业、地方加快发展,不可避免涉及违法违规,贪腐官员会为外企、民企进入受管制领域大开方便之门,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
  魏德安对腐败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良性腐败”,腐败一定会阻碍经济发展;因体制改革缓慢、不到位而为企业、资本提供特殊便利的官员的腐败行为,仍然是可耻的掠夺性腐败,其腐败行为必然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深化,如不管控,将深入政府和经济的肌体骨髓,最终引发体制崩溃和社会动荡。
  显而易见的是,忽略腐败,而在一定阶段拥有较快经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增长是极其不稳定的,还将通过拉低政府质量,进而削弱政治合法性。这就是为什么腐败严重的国家,经常因为短期经济发展困境而引发动荡,反过来,在治理清廉的国度,民众对于政府治理不力表现出的不满停留于抗议和选票,而很少出现更激烈的骚动。
  腐败的更大危害在于,社会陷入高度分化,阶层矛盾加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趋于非理性化(即零和博弈),出现大量的仇视怨恨、耻辱伤害和相互怀疑,并进一步触发社会分化、不平等、相互不信任和腐败蔓延的循环。腐败带动的这种逆向循环中,没有人或者利益集团能够成为永远的优胜者,获胜只是暂时的,争夺却是长期的。因此,暂时的胜利者会千方百计巩固腐败带来的收益和权力,以各种合法和不合法的方式剥夺对手的利益;那些曾被剥夺的对象,一旦成为优胜者,也将效仿对手的方式。可以说,腐败会让社会智慧和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无助于增加社会总财富的内耗之中,是一种最糟糕的社会状态。
  魏德安在书中介绍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年代经济腾飞时期的政府高度腐败现象,并指出,尽管日韩台的执政官员与企业界形成了发展联盟,表面上没有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遗留的问题是极其严重的,非但因政治腐败加剧了政局不稳定、社会对立,并且还造就了一大批掌握垄断优势的财阀,这反过来加剧了民主化进程后的政治腐败、官商勾结。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东亚、东南亚国家,民主政体下的利益集团博弈往往会呈现出欧洲和美国很少见到的激烈状态。激烈斗争不是民主政体的产物,而是转型时期腐败问题诱发的后遗症。
  更有说服力的例证是非洲和拉美的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出现了普遍化的退化性腐败模式,执政者的统治甚至被称为“盗贼统治”,稳定的掠夺机制被建立起来,最大化的榨取经济资源,因而在连续多年经济快速增长之后,“突然”陷入经济和社会崩溃。
  魏德安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大秘诀,就在于腐败变得严重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增长,也没有因为某些腐败官员而整体性扭曲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但他同时认为,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随着增长的持续而增加,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在国有资产、政府管制的行业和产业领域对外对内开放、宏观调控、金融等领域,权力的集中化加剧了腐败。《双重悖论》一书指出,中国如果能够真正建立起完善的财产权保障制度、政府权力约束机制、规范化透明化的政府工作流程,并辅以严厉的反腐败行动,中国腐败问题将可以成为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反之,这一问题会表现出“渐进式恶化”的特点,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败建设,魏德安认为,中国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腐败的惩处力度并不弱,甚至高于美国对渎职、贪腐官员的追责处理;反腐败建设也成功控制了腐败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的问题在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腐败问题恶化趋势似乎已经得到了控制,这可能预示着当前的腐败加剧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态势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只有当腐败官员被逮捕的风险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时,惩罚的严重性才能产生重要意义”。因此,要通过前述的几项主要改革举措,压缩官员腐败的空间并提高其被发现、惩处的几率,唯此才能确保中国的改革发展不会引发拉美和非洲国家那种退化性腐败、避免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
  书名:《双重悖论》
  作者:(美)魏德安(Andrew Wedeman)
  译者:蒋宗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腐败一直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人们常认为,腐败问题越严重,经济增长越缓慢,但《双重悖论》将颠覆你对腐败的理解。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腐败共存的悖论,腐败并没有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速。
  作为一名研究腐败问题15年的外国专家,魏德安深谙各国腐败的特殊性。本书中,在剖析了韩国、中国台湾、赤道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或地区的腐败问题后,作者总结了发展性、退化性和掠夺性等几种腐败形式,然后指出:中国的腐败具有特殊性,虽然腐败的本质与上述国家或地区没有区别,但在对经济的影响上却大相径庭。
  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后“价格双轨制”为腐败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充裕的空间,这也是中国腐败独具特色的核心所在。同样,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改革后蓬勃发展,因此,腐败只是腐蚀了改革后经济增长的部分,还未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危害。但如果不能合理地抑制腐败,中国经济增长与腐败并存的双重悖论将不复存在。
  对此,作者指出,国家控制应该从经济中“撤出来”,不管这种撤出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是遏制还是推进,都能够有效地削减腐败。他同时认为,中国政府的反腐决心和力度非纸上谈兵,中国有能力并且正在努力消除腐败。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 双重悖论: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双重悖论: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关信息:
本站推荐:
双重悖论: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作者:(美)魏德安(Andrew&Wedeman)著&蒋宗强&译出版时间:2014 《双重悖论: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介绍的是“腐败”一直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人们常认为,腐败问题越严重,经济增长越缓慢,但《双重悖论》将颠覆你对“腐败”的理解。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腐败共存的悖论,腐败并没有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速。作为一名研究腐败问题15年的外国专家,魏德安深谙各国腐败的特殊性。本书中,在剖析了韩国、中国台湾、赤道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或地区的腐败问题后,作者总结了发展性、退化性和掠夺性等几种腐败形式,然后指出:中国的腐败具有特殊性,虽然腐败的本质与上述国家或地区没有区别,但在对经济的影响上却大相径庭。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后“价格双轨制”为腐败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充裕的空间,这也是中国腐败独具特色的核心所在。同样地,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改革后蓬勃发展,因此,腐败只是腐蚀了改革后经济增长的部分,还未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危害。但如果不能合理地抑制腐败,中国经济增长与腐败并存的双重悖论将不复存在。对此,作者指出,国家控制应该从经济中“撤出来”,不管这种撤出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是遏制还是推进,都能够有效地削减腐败。他同时认为,中国政府的反腐决心和力度非纸上谈兵,中国有能力并且正在努力消除腐败
下载地址双重悖论: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本站邮件
学兔兔 - 工程技术交流与学习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经济的三元悖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