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神经性皮炎的因素了财务报告过程中管理判断和估计的运用

哪些因素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判断
哪些因素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判断
10-01-04 &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一)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例如,为合理保证应收帐款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要多。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审计抽样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审计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判断的。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和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是指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即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被审计单位出现重要错报的可能性越大,则审计人员越要小心谨慎,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高。因此,重要性与评估的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对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模型为: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所以,控制实际的或评估审计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检查风险,而检查风险的控制取决于根据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三)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采用的审计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控制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扩大符合性测试范围或追加符合性测试程序,以降低对控制风险的初步判断水平;(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好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一)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例如,为合理保证应收帐款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要多。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审计抽样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审计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判断的。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和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是指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即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被审计单位出现重要错报的可能性越大,则审计人员越要小心谨慎,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高。因此,重要性与评估的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对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模型为: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所以,控制实际的或评估审计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检查风险,而检查风险的控制取决于根据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三)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采用的审计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控制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扩大符合性测试范围或追加符合性测试程序,以降低对控制风险的初步判断水平;(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标准,是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判断。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到,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样金额的错误,对小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但对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制度及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等。(二)重要性水平的性质标准会计报表中错误的性质是审计重要性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性分析。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中有些错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属于重要。如违法或非法交易,有误导效应的错误,以及对本期虽不重要但对未来时期却很重要的错误等等。这些错误虽然金额可能不大,但就其性质而言却很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根据错报、漏报产生的原因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并考虑该项错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影响,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确定错误的性质是否重要。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程序的关系(一)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中,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在抽样审计的情况下,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证据数量)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例如,为合理保证应收帐款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帐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万元所需的审计证据要多。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存在两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中必须根据计划的审计抽样水平,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样本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提高审计外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审计测试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又总是希望通过执行合理必要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则审计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角度来判断的。比如:一般来说4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万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则意味着低于4万元的错报和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与决策,审计人员仅仅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高于4万元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则意味着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仍然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4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而且还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查出金额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错报或漏报。可见,重要性水平是4万元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是2万元的审计风险低。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而言的,是指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即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被审计单位出现重要错报的可能性越大,则审计人员越要小心谨慎,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就要确定得越高。因此,重要性与评估的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对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的控制。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模型为: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模型中,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有检查风险。所以,控制实际的或评估审计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检查风险,而检查风险的控制取决于根据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三)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采用的审计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控制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扩大符合性测试范围或追加符合性测试程序,以降低对控制风险的初步判断水平;(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注册会计师考试题(2006年)  1、在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能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如何考虑和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     [本题涉及第1,8章]    题目解析:    答:A.。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因为:    (1)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须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     (2)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     (3)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B.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以确定是否用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    (1) 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2) 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3) 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 内部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5) 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C.注册会计师通常在符合性测试中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只要被审计单位有内部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就可以与内部审计人员协调工作,并在审计中使用内部审计人员所提供直接的支持。    2、如果你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成绩合格并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两年以上且符合其他审批条件。 问:    (1)你可以向哪一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    (2)受理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其备案和发证程序是怎样的?     [本题涉及第2章]    题目解析:    答:  (1)我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协申请注册。     (2)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注册会计师的审批,受理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准予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的注册,并且报财政部备案,其备案和发证程序如下:(1)省注协自收到申请后30天内确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同时将准予注册的申请人名单报财政部备案,同时抄送中注协及省级财政部门,备案材料包括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发文及申请人基础材料的电子版。(2)财政部将收到的备案材料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个月;公示期满,财政部按准予注册的申请人的数量将注册会计师证书交省注协发放,财政部对发现的不符合法律要求条件的注册,应当通知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撤销注册,同时抄送中注协及省级财政部门。(3)省注协将印有财政部印章及加盖发证机关印章的注册会计师的证书交准予注册的申请人。    3、X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X事务所)一年前由挂靠Z省X集团的一家事务所改制设立,具有从事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其主任会计师刘某两年前担任X集团审计部主任。 X事务所在改制时与X集团签署了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包括:    (1)X集团的下属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全部由X事务所承办;     (2) X事务所在脱钩改制后的一年内不收审计费,八年内无偿使用X集团提供的办公场所,五年后按市场价格租用;     (3)X集团对其享有X事务所的净资产200万元,作为X事务所在五年内用于安置脱钩改制前原属民政系统的退休职工费用;     (4)X事务所与审计部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双方可互相帮助支持。审计部介绍集团系统外的业务成功后,事务所应至少聘用一名审计部的人员共同组成审计小组,并向审计部支付该项业务收人30%的专家费。     (5)X事务所应参加审计部每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做到随叫随到,其主任会计师刘某担任审计部的高级顾问。     (6)由于审计部没有能力对X集团下属企业的厂长离任实施审计?,X事务所应委派一名合伙人无偿对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离任审计业务的专项培训,并予以相关技术指导。     (7)X事务所在业务繁忙,人手、经验不足时,应优先安排审计部人员参加。     (8)集团审计部的三名原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由X事务所负责年检,仍应在审计部工作,对外挂牌为事务所的业务五部。     (9)Y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张三,将A公司的审计业务变更至X事务所,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审计工作,审计收费比前任Y事务所少30%。 X事务所支付给张三业务收入的10%。 X事务所制订的审计计划中主任会计师的工作时间为5天,而张三所的主任会计师的工作时间为10天。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X事务所与X集团签署的相关协议内容违反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哪些规定并说明理由。   本题涉及第8,15章]    题目解析:    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报告的区别如下表:       区别 管理建议书 审计报告    1、标题不同 管理建议书的标题是管理建议书 审计报告的标题是审计报告    2、内容与结构不同 管理建议书一般包括标题、收件人、会计报表审计目的及管理建议书性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影响和改进建议、使用范围及使用责任、签章及日期,且收件人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日期并无特别规定。段落上并无严格的使用限制 审计报告一般包括标题、收件人、引言段、范围段、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及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说明段或强调事项段。且收件人为审计业务委托人,日期为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在段落的使用上有严格的限制    3、对象不同 管理建议书是针对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提出的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由此而出具的审计报告是针对会计报表提出的    4、责任不同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后就内部控制缺陷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提供管理建议书,不是一种法定业务,没有法定责任 审计报告是对会计报表形成的意见,是法定的业务,具有法定的责任,对所发表的意见负责    5、作用及影响的程度不同 仅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供内部参考,不对外报送,对外不起鉴证作用,不应作为其他第三方依赖的佐证。 要向外报送,对外起鉴证作用,作用与影响很大。    22、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 2001年11月,A和B注册会计师对甲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步了解和测试。 通过对甲公司内部控制的了解,A和B注册会计师注意到下列情况:    (1)甲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电视机;     (2)甲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全部发往各地办事处和境外销售分公司销售。 办事处除自行销售外,还将一部分电视机寄销在各商场。 各月初,办事处将上月的收、发、存的数量汇总后报甲公司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作相应会计处理; 甲公司生产的电视机约有30%出口,出口的电视机先发往境外销售分公司,再分销到世界各地。 境外销售分公司历年未经审计,2001年度也计划不安排审计。     (3)鉴于各年年末均处于电视机销售旺季,为保证各办事处和境外销售分公司货源,甲公司本部仓库在各年年末不保留产成品。     通过对甲公司内部控制的测试,A和B注册会计师注意到,除下列情况表明存货相关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陷外,其他内部控制均健全、有效:    (1)甲公司在以前年度未对存货实施盘点,但有完整的存货会计记录和仓库记录;     (2)甲公司发出电视机时未全部按顺序记录;     (3)甲公司生产电视机所需的零星C材料由XYZ公司代管,但甲公司未对C材料的变动进行会计记录;     (4)甲公司每年12月25日后发出的存货在仓库的明细账上记录,但未在财务部门的会计账上反映;     (5)甲公司发出材料存在不按既定计价方法核算的现象;     (6)甲公司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和仓库明细账均反映了代XYZ公司保管的E材料。     日,甲公司编制了存货盘点计划,并与A和B注册会计师讨论。 存货盘点计划的部分内容如下:    (1)甲公司本部的存货由采购、生产、销售、仓库和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盘点小组,在日进行盘点。 办事处及境外存货的盘点分别由各办事处和境外销售分公司负责,在12月31日前后进行,盘点结束后分别将盘点资料报送财务部门和仓库部门;     (2)限于人力,在各商场寄销的电视机以各办事处的账面记录为准,不进行盘点;     (3)由于年底前后是销售旺季,在日,生产34寸背投彩电的生产线不停产,仓库除对外发出34寸背投彩电之外,不再对外发出其他存货;     (4)各盘点单位按存货类别和相关明细记录填写盘点清单、摆放存货,并填写连续编号的盘点标签;     (5)由于XYX公司寄存的E材料与公司自身的E材料并无区别,故未单独摆放。 E材料的库存数以盘点数扣除XYZ公司寄存E材料的账面数确定; 由XYZ公司代管的C材料不安排盘点,库存数直接根据XYZ公司的记录确定;     (6)废品与毁损品不进行盘点,以财务部门和仓库部门的账面记录为准。     根据甲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情况和盘点计划,A和B注册会计师决定实施的监盘计划部分内容如下:    (1)随机选择1/3的办事处进行存货监督,其余直接审阅其盘点记录及账面记录;     (2)对在各商场寄销的电视机以经审阅的办事处的账面记录为准;     (3)对境外销售分公司的存货不进行监盘,直接审阅其盘点记录及账面记录;     (4)对XYZ公司代管的C材料,采取向XYZ公司函证的方式确认;     (5)在甲公司盘点后,审计人员按存货期末余额的5%复盘。 若复盘结果表明误差低于2%的,则不要求甲公司重新盘点;     (6)审计人员在复盘结束后,与公司盘点人员分别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并视情况考虑是否索取盘点前的最后一张验收报告单(或入库单)和最后一张货运单(或出库单)。     在对甲公司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的基础上,A和B注册会计师于2002年初编制了总体审计计划,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并将其分配至各资产项目,如下表所示(货币单位为人民币万元):    项目 年末数(未经审计) 分配比例 重要性水平    货币资金 7000 1% 70    存货 62000 1% 620    其中:原材料 1000 —— ——    产成品 12000 —— ——    在产品 49000 —— ——    固定资产 40000 1% 400    在建工程 31000 1% 310    资产总计 % 1400    要求:    (1)A和B注册会计师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所注意到的各种情况是否实际构成存货内部控制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在给定的表格中解答)。     (2)对于上述情况中确实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为了证实其可能导致的会计报表错误,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分别确定一项最主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并分别说明实施各项程序能够实现的审计目标(请在给定的表格中解答)。     (3)甲公司编制的上述盘点计划的相关内容有无不妥当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4)A和B注册会计师编制的上述监盘计划的相关内容有无不妥当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5)请评价A和B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是否恰当。     (6)如果A和B注册会计师以甲公司境外销售分公司的存货未经实地监盘为由,决定对甲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请判断是否妥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本题涉及第8章]    题目解析:    (1)       内部控制缺陷 理由    (1)甲公司在以前年度未对存货实施盘点; 定期盘点存货,合理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况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甲公司发出电视机时未全部按顺序记录; 企业发出存货应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明细账的登记工作。     (3)甲公司委托XYZ公司代管C材料变动未进行会计记录; 甲公司代管C材料也属于企业存货,其变化情况也应进行会计记录;     (4)存货明细账与财务部门的会计账记录不符; 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实物保管部门的明细账应与财务部门的会计账记录完全相符;     (5)甲公司发出材料存在不按既定计价方法核算的现象; 发出存货使用的计价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调整。     (6)代XYZ公司保管的E材料也在甲公司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和仓库明细账上反映。 代其他公司保管的存货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不能在正式账中进行记录,只能在备查账簿记录。     (2)       内部控制缺陷 实质性测试程序 审计目标    (1)存货未定期实施盘点 对存货进行监盘 账面存货与实际存货定期核对相符,证实存货的存在性    (2)发出存货时未全部按顺序记录; 检查存货账簿(电视机明细账)     (3)甲公司委托XYZ公司代管C材料变动未进行会计记录; 检查存货账簿(C材料明细账)与领用C材料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证实存货记录的完整性。     (4)存货明细账与财务部门的会计账记录不符; 对存货期末截止进行测试,抽查年末前后一段时间发出存货的明细账与总账记录。 证实存货期末截止    (5)甲公司发出材料存在不按既定计价方法核算的现象; 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 证实存货计价方法的一贯性    (6)代XYZ公司保管的E材料也在甲公司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和仓库明细账上反映。 检查E材料明细账,与购买E材料的有关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查明是否有将代XYZ公司保管的E材料也在甲公司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和仓库明细账上。 证实会计账簿所记录的存货是否有所有权    (3)存货监盘计划有下列不妥当之处:    ①无不妥当之处。     ②甲公司生产的电视机70%发往各地办事处和30%境外销售分公司销售,办事处除自行销售外,还将一部分电视机寄销在各商场,如此大量的存货在存货盘点计划中却不要求进行盘点,将无法保证存货盘点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实施存货监盘,将所有存货均应纳入盘点范围或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③盘点时必须停止一切存货流动,不应存在例外现象。     ④无不妥当之处。     ⑤企业自身存货必须与他人寄存存货区分,单独摆放,不能对其库存数以盘点数扣除寄存材料的账面数确定。企业委托XYZ公司代管C材料一般也应纳入盘点范围,可以委托当地注册会计师和派本所注册会计师进行盘点,如果C材料数量不大,也可以向XYZ公司函证。     ⑥存货监盘计划中不盘点废品与毁损品不妥当,企业盘点计划中,必须安排对废品与毁损品的盘点,并且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 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     存货监盘计划一般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存货监盘的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     ②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关注事项;     ③参加存货监盘人员的分工;     ④抽查的范围;     (4)在A和B注册会计师编制的监盘计划的相关内容有下列不妥当之处并予以更正;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存货盘点应进行100%的监督,办事处的及各商场寄销存货也不应例外;对境外销售分公司的存货应委托当地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盘;代管存货如果数量较少,可以采取向XYZ公司函证的方法确认,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必须监盘。注册会计师在监督盘点的基础上,至少抽点全部存货的10%以上。     (5)请评价A和B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项目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是否恰当。     本题目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只是简单的按资产的1%进行分配,一般来说这并不可行,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其修正。由于存货错报的可能性较大,故分配较高的重要性水平以节约审计成本。     (6)如果A和B注册会计师以甲公司境外销售分公司的存货未经实地监盘为由,决定对甲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请判断是否妥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甲公司生产的电视机约有30%出口,出口的电视机先发往境外销售分公司,再分销到世界各地。境外销售分公司历年未经审计,2001年度也计划不安排审计,注册会计师无法确定发往境外销售分公司的存货是否存在。另外,由于存货62000万元的30%为18600万元,已大大超过重要性水平1400万元,因此,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23、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区别有哪些?     [本题涉及第9章]    题目解析: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区别如下表:       抽样技术 测试种类不同 目标不同 特性不同 抽样结果不同 适用范围不同    属性抽样 符合性测试 估计总体既定控制的偏差率(次数) 定性[质量特征] ①对与错②是与否 符合性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技术    变量抽样 实质性测试 估计总体总金额或者总体中的错误金额 定量[数量特征] 错误金额多少 实质性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技术,可用于确定①账户金额是多少②是否存在重大误差等③通常用于往来、存货、工资和交易授权。     24、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有何影响? [本题涉及第8,9章] 题目解析:  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是:①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的产生,可能导致二种结果:一是降低审计效率;二是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增加审计工作量。 ②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是最危险的风险,它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具体见下表:   审计测试 抽样风险种类 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符合性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坏人当好人] 效果[后怕]    信赖不足风险[好人当坏人] 效率[后悔]    实质性测试 误受风险[坏人当好人] 效果[后怕]    误拒风险[好人当坏人] 效率[后悔]    注:两种测试中的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审计效果都有影响。&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2007年全国最新考试资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尔曼滤波估计 运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