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刺激经济45万亿投哪个行业

45万亿来了!中国经济将令人“目瞪口呆”?
摘要: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在吸引民资方面,按照财政部PPP项目库的入库统计,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163 家,占比39%。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分析了央行四季报70次提到“风险”一词的含义,有读者给我留言:你怎么看令人震惊的45万亿?央行是不是在“打左灯向右转”?
所谓“45万亿”,是某券商的研究报告计算出来的:他们汇总23个省市公布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发现总量已经达到了45万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是新疆,提出2017年投资将增长50%。这个消息刺激了新疆股走强,其中生产水泥的“天山股份”10个交易日里干出了6个涨停板。于是有读者问:“刘老师,你是不是太保守了,全国各地已经撸起袖子干了!”
我此前在专栏里多次指出过,在房地产熄火之后,2017年经济要靠“大基建+PPP”。但目前来看,2017年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大跃进”,大基建最多可以补充房地产减少的部分,整体上很难出现2009年的投资大逆转。除非中美之间爆发不可控制的“贸易战”。
也许有读者不理解:2009年才“4万亿”,现在都要搞“45万亿”了,怎么不会大逆转。
其实,这两个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2009年的“4万亿”是在当年计划基础上,增加的中央投资,最终还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套。事实上,2009年全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2.5万亿。
所谓2017年的“45万亿”也不是什么大数字,更不是准确数字。事实上,2015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56.2万亿,2016年是59.7万亿,都远远超过现在拿出来吓唬人的“45万亿”。
我的判断是:虽然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肯定会超过63万亿,但中国对投资的依赖度已经见顶,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更是如此。如果你被媒体忽悠,以为2009年“投资大跃进”重现,最终你会被庄家洗劫的。
一、中国经济“投资依赖度”的演变
有一点毋庸置疑: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投资,效率有不断下降之势。如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除以当年GDP,所得到的百分比就是“投资依赖度”。下面让我们看看1986年以来的变迁:
30年来中国的投资依赖度(单位:万亿)
1986年,中国的投资依赖度只有15.8%,到了1996年就上升到32.3%。到了2006年,已近突破了50%。最近5年来,投资依赖度继续节节上升,到2015年达到了81.6%。事实上,在很多地区比如重庆、新疆,都超过了100%。
增长速度接近的情况下,投资依赖度越高,说明经济越低效。中国目前投资依赖度最低的大城市是深圳,2016年只有21%;其次是上海、广州和北京,2016年依赖度分别是25%、29%和34%。
但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中国的“投资依赖度”有所下降。但这种下降未必是调结构的结果,而可能是东北地区和民间投资“塌陷”的结果。
如果投资依赖度不能主动下调,则中国经济转型就非常困难。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超发是必然的(比如2015年的股灾救市,以及正在搞的债转股),即便央行主动压缩,最终仍然存在“1.5倍魔咒现象”。也就是说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速度很难下降到GDP同比增速的1.5倍以下。目前GDP增速是6.7%,而M2增速是11.3%,货币发行是财富增长的1.68倍。
2009年的时候,M2增速27.7%,GDP增速是8.7%,差距是惊人的3.3倍,或者快1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2009年,人民币的购买力一年之内就打了81折!“四万亿”最终带来了房价暴涨。
所以,2017年不是2009年,这个大家要头脑清醒:资产价格有上涨压力,或者出现局部异动,但绝对不可能全面飙升。而且,人民币的降息周期已经走完,即将开启加息周期。
二、“房地产依赖度”的变迁
“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可以看做是中国的“房地产依赖度”。“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房地产投资额”统计口径略宽,国家统计局只公布了2003年以来的数据,下面让我们看一下: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依赖度(单位:万亿)
2003年中国的房地产依赖度只有9.5%,然后逐年上升,到了2014年达到20.3%,为最高水平。“四万亿政策”如火如荼的2009年到2010年,中国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也不过14.2%和16.7%。
但在2015年,中国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度出现下降;2016年,继续下降。为什么会如此?也不是主动转变的结果,而是广大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子饱和了,卖不动了。这事实上就是我此前多次在专栏里说的:旧的“房地产+地方债+城镇化”的模式走到了尽头。
你可以不转变增长方式,但接盘侠越来越少了。所以,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必须的。
随着房地产局部牛市被叫停,楼市将逐步趋冷。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稳增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大基建+PPP”,其中新疆这种发展滞后的战略区域,会有一个投资大爆发。但整体而言,全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度基本见顶,再提高很难,风险也会加大。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更是如此。
如果中国不转变发展方式,把“印钞票的时代”引导到“印股票的时代”,不把增长的主动力从“房地产+大基建+城镇化”切换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体经济+内需”上,不把投资主体从“地方政府+国企”转换到“民企+外资”上,未来的经济会比较麻烦。
阳光私募信息免费订阅
第一时间通知您最新的私募基金免费为您发送私募投资策略
免费服务热线 :
我们承诺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
当下产品推荐
产品对比栏
清空对比栏
微信手机端
微信订阅号
关于财富管理,您想要的都在这里!
咨询时间:9:00-22:00
企业邮箱: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鼎实财富谨遵《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请阁下详细阅读本提示,并注册成为鼎实财富特定的合规投资者,方可获得鼎实财富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服务。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尊敬的鼎实财富用户:根据《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您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后才能访问。
手机号码:
我同意并已阅读
已有账号,马上45万亿投资背后|“45万亿”貌似疯狂投资的背后:基建潮带动行业繁荣 - 宏观产业 - 至诚财经网
至诚-中国金融理财门户网站
“45万亿”貌似疯狂投资的背后:基建潮带动行业繁荣
& & & &====推荐阅读=====
  =====全文阅读=====
  ()02月25日讯
  &45万亿&,这个貌似疯狂的数字,基建板块为它应声大涨。这一数据源于《华夏时报》2月20日的报道,需要强调的是,&45万亿投资&对应的只是2017年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并非实际完成额,与外界相提并论的&4万亿&刺激计划迥然有别。
  根据原报道,各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45万亿&,之所以火了,无非是有人把它和&4万亿&联系到了一起。据悉,2008年的&4万亿&计划,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临时推出的举措,主要用于投资基建、保障房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民生;而&45万亿&只是地方政府今年的工作安排。正如民生证券研究院PPP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振鑫分析的那样,前者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后者是常态的存量。
  相比之下,今年各地提出的45万亿元左右的投资,并不夸张,因为过去几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高于45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近45万亿元,2016年更是高达59.7万亿元。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提出,要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三大领域,超前谋划事关全局的大项目、新项目。
  面对经济低迷,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将受到调控的明显影响,制造业投资也难有起色,唯有基建可担此重任。
客户投诉:
市场商务:
广告合作:QQ:
意见反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公司地址:厦门软件园二期观日路26#404-145万亿已被刷屏!这个行业却连跑3匹翻倍黑马,是偶然还是命数已定?
这几天,小伙伴们被一个数字刷屏了,那就是45万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是怎么回事呢?
这几天,小伙伴们被一个数字刷屏了,那就是45万亿这个庞大的数字。
是怎么回事呢?
据《华夏时报》2月18日报道: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对于这个45万亿,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也有点惊讶,这么庞大的投资,钱从哪来?
因此,今日,火山财富就给大家扒一扒这45万亿是怎么回事?
相信一些小伙伴被这45万亿惊呆了!
实际早在华夏时报的报道之前,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就注意到,先冒出的是一个16万亿这个数字。
在今年1月5日在一财网的报道之中,冒出的是16万亿这个数字。
这个16万亿是指的基建,而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是啥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机场、桥梁之类的。
在这篇文中报道:
专家表示,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测,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7.1万亿元,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8.7%。
所以看到这里,你不应对这个45万亿感到惊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 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7.1万亿元。
钱从哪里来?
我们先来看看统计局的数据:
图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这个表格之中就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钱大部分来自自筹资金。
而据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从基建资金来源来看,2015年63%的资金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为15.1%、国内贷款占比15%、其他资金6.9%、利用外资0.17%。且从基建资金来源占比走势来看,2011年之后,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口径的占比逐步下降而自筹资金占比逐步上升,二者合计占比稳定在78%左右。
据华夏时报报道,
对于重大基建项目的投资,地方资金配套的压力不小。
各地庞大的项目投资计划,让PPP再度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
受政策加码催化,去年以来PPP项目出现井喷式增长。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在吸引民资方面,按照财政部PPP项目库的入库统计,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163 家,占比39%。
今年PPP项目还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这个行业连续跑出3匹翻倍黑马
最近几个月里,天山股份、同力水泥、上峰水泥走势彪悍,以涨停开路,短短几日它们的股价就翻倍了。
它们三个都是属于水泥行业,属于建材,也就是大基建范畴。
这表明了今年的大基建成为了热点。 
华夏时报梳理,尽管投资范围扩大,PPP项目投资仍以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领域为主。截至去年12月末,在各行业PPP项目数及投资额中,市政、交通、城镇综合开发3个行业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前3名。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从具体行业来看,2017年基建发力仍主要是市政工程。2016年我国基建投资共15.2万亿元,其中主要是市政、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铁路方面,中铁总总经理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2017年计划投资8000亿元,与2016年总投资额基本持平;公路方面,交通运输部部长公布2017年主要目标是公路、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与2016年总水平差别不大;电力行业2016年的增速一直在下降,预计2017年难有大的提高。2017年基建投资最大的增长点可能还是在于市政建设(最近几年地铁的增速较快,而地下管廊也在推进)。从各省份投资目标来看,目前来看,各省市的投资目标都在千亿甚至万亿以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各省市也都提到加快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环境和民生等方面。
众所周知,房地产投资过去热度一直不减,但房地产今年可能不再是投资热点。那么,地方政府要稳住GDP,有什么可以替代过去持续增长的房地产投资?答案是,基建投资。
对于这个45万亿的大蛋糕,相应的投资机会如下:
2017年基建发力行业方向仍主要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次之;着力区域则主要为以新疆、云南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区域),相应地,投资者对相关投资板块更值得重点关注。当然,投资者对也应持续重视基建+PPP概念组合。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一财网、华夏时报、中金公司研报
火山财富扎根于全国最大原创投资理财资讯发源地&&《每日经济新闻》,由多位征战股市一线的资深财经记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火山财富&。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发改委回应23省份45万亿投资额:不是投资刺激计划_凤凰资讯
发改委回应23省份45万亿投资额:不是投资刺激计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1日电 23省份发布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被网友和2008年的4万亿进行比较,就此,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今天回应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图为渝万高铁沿线。 钟欣 摄 ?抽
  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近一段时间以来,有23个省份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总的加起来有45万亿,很多网友也评论,和2008年的4万亿进行比较,对此怎么看?是否会是一轮新的投资计划呢?
  李朴民表示,事实上,这种说法混淆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李朴民解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全社会以货币表现的制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民间投资,还有外商投资等其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个概念跟GDP是一样的,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不是一个增量的概念。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如按照这一速度,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万亿左右,与一些媒体报道的23个省份今年的投资可能达到45万亿是基本匹配的。
  李朴民说,所谓“投资刺激计划”,是在特殊时期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主动增加政府投资的规模,来拉动内需、稳定增长。
  李朴民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李朴民指出,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的工作力度。要切实从满足需求出发,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增效有效供给,坚决防止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22433
播放数:1307893
播放数:1705779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