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国家规定内退连退3年吗是什么意思

关于为企业内退职工调整工资的建议
浏览次数: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张巧花反映:依据国务院1993年111号文件《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陆续开始实行职工内部退休政策,这在当时为解决国有企业冗员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利用该规定对其有利的一面,逐步演变成企业强制职工内退,男职工55周岁,女职工45周岁,必须内退,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企业内退职工均是在本企业连续工作了15~40年的老职工,与企业之间已经形成并签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单方面以男55岁、女45岁(简称4050)年龄要求内部退休的形式异化二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虽然内退职工与企业之间形成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并未因内退而解除或终止,从法律意义上讲,内退职工还是企业职工,但在形式上,内退职工已经退出工作岗位,工资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有的企业根据其在岗时的工资标准乘以按其工龄划分确定的百分比计算内退工资;有的企业则按照当年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内退工资;还有的企业按照当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发内退工资;更多的企业是按照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计发内退工资,高的千元左右,低的则300~500元。由此可见,企业确定内退职工工资标准是各行其事,随意性很大,缺乏法律依据。结果是导致部分企业内退职工生活水平下降,形成社会管理上的盲区。
目前,我市企业约有20万人的内退队伍,有的还是夫妻双双内退,这些4050人员面临的现状是:一、收入低,生活困难。内退工资都很低。如:一个30余年工龄的内退职工,每月工资只有300~600元不等。企业除给予极低的内退工资外,在职职工涨工资、分福利都不包括内退职工,多年来,内退职工没有享受过任何福利待遇。目前大部分内退职工正处在生活压力最大的时期,老人要赡养,孩子要上学,近几年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内退职工的生活更是难以维持。二、自身权益难保障。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没有内退职工参加,在有关内退职工的利益等企业大事的决策中,根本没有内退职工的发言权,不公平的待遇事先根本无法知道,就连诉求的机会都没有。三、很多国企没有基本的内退人员管理制度。有些公司没有内退职工与在岗职工在调资、福利、奖金发放等方面的管理政策,造成内退人员在这些方面的待遇空白。如某公司是我市创利大户,年利润雄厚,但企业从来没有给内退职工发过什么物品或奖金,而在岗人员每年都要发奖金。公司调资时,在岗人员全部有,内退人员没有,公司总裁、总经理月薪比内退职工一年的工资还高。而按政策规定内退职工应当享受的工龄补贴,企业也一直没有发放给内退职工。&
综上所述,企业内退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它是一种违宪行为,剥夺了公民的劳动权力;企业领导把“内退”作为转嫁危机的一种手段,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生存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内退”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对创建和谐社会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内退”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导致新的贫困家庭产生;内退人员出外谋生,带走了本企业的核心技术,由此派生了自己企业新的竞争对手,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重大浪费,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经验和资源的损失;“内退”政策对在岗人员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在岗职工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为此建议:
一、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国有企业安置富余职工规定》和劳动部《关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问题的通知》要求(劳部发[号),“对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无论是办理了‘内退’或是其它富余职工,企业都要根据有关规定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标准不得低于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内退职工工资应达到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二、企业内退人员工资调整政策应比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内退人员政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职的人员涨工资,其内退人员也相应调涨工资,企业内退人员也应该比照执行,在给企业在职人员涨工资时,也应逐步增长内退人员的工资收入。
三、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建立并完善对内退职工的保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内退职工有权参加职代会,建立内退职工在享受调资、工龄补贴、年终奖金、节假日补贴等其它福利待遇方面的保障措施,保障内退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让内退职工复岗,增加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和社会矛盾。
四、在调整计算养老金时,把内退职工的内退日期认定为退休日期。现行政策对那些退休比较早、退休金比较低的企业退休人员有一定的倾斜。内退职工虽然实际上属于“退休比较早”、“退休金比较低”的人群,但他们正式办理退休的时间却相对比较晚,因而无法享受国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政策。考虑内退职工的实际情况,建议在调整计算养老金时,把内退日期认定为退休日期,执行相应政策。
山西省阳泉市政协办公厅版权所有&&&& 电话: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南大街19号职工内退的最新规定 国企职工内退相关规定
调皮猫猫 &
职工内退的最新规定 国企职工内退相关规定(1)
核心提示:职工内退的最新规定 中铁隧道局领导贪污 企业内退职工工资待遇 中铁九局领导名单兖矿集团职工内退办法 国企职工内退的条件 事业单位职工内退政策 中铁上海工程局职工待遇 广西内退职工相关政策 国企职工内退相关规定 央企改制职工内退政策
&职工内退的最新规定 国企职工内退相关规定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本人申请企业批准的,可办理企业内部退养手续。办理了内退手续的,不享受变更身份的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享受了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不能办内退。
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自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以来,我省部分国有企业为增强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富余职工实行内部退养(以下简称内退),为企业减员增效、促进发展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部分企业也存在着违规办理内退、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
为规范国有企业内退行为,我省从建立健全内退职工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为内退职工发放生活费、建立企业职工内退备案制度、加强法律救济、保障内退职工权益等方面出发,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职工内退办理。
国有企业在为职工办理内退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或同意。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划定内退年龄,不得采取一刀切方式单方面强制职工办理内退,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企业应当承担主体责任。(记者 兰虹)
&内退&,顾名思义,指&内部退休&,是体制改革大潮的产物。企业用人制度改革,需要更新人员结构或降低人力成本,都得快速减少体制内正式员工的数量,渠道之一便是让他们从企业内部提前退休。&内退&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
国家出台内退政策的目的是:企业减员增效,发展生产。有关企业职工内退的政策规定,是针对有富余人员的企业,因年老、体弱、多病而不适应工作强度的职工,可以在本人自愿申请的情况下,提前享受退休待遇。国家在出台内退政策的同时,强调严禁企业超出国务院规定办理内退的行为。
在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任何涉及员工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等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内退达5年后,应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并结束企业内退状态。距法定退休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职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可实行内部退养政策。内退期间由企业逐月为其发放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支付能力由企业与内退人员协商确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下岗职工第一年的生活费标准,即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120%。
在企业改制时,内退人员也可一次性领取生活费,企业为其一次性预缴应缴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关系。对改为非国有企业的,经改制前后企业协商一致,可将内退人员所需资金一次性划拨给改制后企业,由改制后企业按月为其发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费。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本人申请企业批准的,可办理企业内部退养手续。办理了内退手续的,不享受变更身份的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享受了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不能办内退。(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5次下载&&|&&总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积分
1人评价1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2页
2人评价5页
2人评价16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2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义煤内退文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