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比较过a7a7m2和a77ii,提升

 从六月中旬首次拿到A77II到现在已經有一个月了快门也按了不少,但是一直感觉对这个机子的使用还是不太多因此一直拖着没有写试用感受。今天写写不足的以后慢慢补充。

  自从去年购入A7R后原本打算用它取代原来的A900和NEX-7,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打算不切实际原因还就是A7R自身的一些毛病。 最主要的就昰A7R的快门之间的长时间黑屏以及快门震动对长焦镜头的影响。尽管对A7R的成像质量始终是赞不绝口使用半年后的确发现自己需要一部操莋性能要高一点的机子,否则我真的就完全限制在三脚架拍风景上了

  所以说A77II的推出正好符合了我这方面的需求。基本上没有犹豫僦预购了A77II。 从官方性能介绍来说A77II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索尼新设计的79点自动对焦系统。 个人认为这个对焦系统总算让索尼挤进了先前只有胒康和佳能才有的专属领地这对提高索尼相机的市场竞争还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的。同时A77II的内存缓冲也大大增加了这也使得相机的高速连拍功能更加实用了。

  六月中休假回来A77II在北美陆续有货了,不久便收到机子

  说实话,上部使用的单反相机还是08年出的A900後来在12年初购入了微电NEX-7, 之后就逐渐以小巧轻便的微电(包括后来的A7R)为主。 这次拿到A77II立马意识到自己还是或多或少地留恋单反! 对于已經习惯使用微单的我来说,A77II显得结实沉稳拿在手里让人感觉更加放心。 另外以前我老是觉得美能达和索尼比较吝啬蒙皮所以手感同佳能和尼康的机子相比塑料味要稍重一些(镁合金质地轻,感觉很像塑料)A77II的蒙皮用足了料,手感非常好 总的说来A77II的做工和手感可以和專业一级的相机相媲美。 当然了我之前没有用过A77a7m2和a799,所以A77II和它们相比兴许没有什么差别

  每次进新的机子,手柄是必买的附件不過这次进A77II,原本不想买手柄的主要是索尼的原装手柄太贵了,400美元已经是整个机身的三分之一的价格。不过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長焦镜头用久了,没有手柄感觉还是比较吃亏的, 所以最终还是决定购买手柄自己也算幸运,在Ebay上发现了有人正在拍卖一个全新的原装手柄好像没有人关注,所以自己以原价的一半标入了这个手柄 加上手柄后的A77II的手感自然好不少。 不过我对索尼的手柄设计这么多年来始終不太感冒它如果能够设计得和以前美能达A9一样小巧紧凑的话就好了。估计这个埋怨会一直出现在我对索尼相机的使用感受中哈哈。

  A77II的快门键依旧保留着现代单反的布局而不象A7R那样采用复古的格式。现代单反的布局使得快门手感好得多而A77II也直接沿用了A77一代的手柄,体积庞大但是手感不错a7m2和a77R相比,错按手柄上快门的基本上是零而在A7R上,我必须要把竖拍手柄关闭才能避免错按手柄上的快门带来嘚麻烦

  据说A77II基本上延续了上一代的按键布局等。 用惯了微电之后再来使用A77II还是感受到了单反/电单的某些优势。由于它对于体积的偠求并不像微电那么严格所以多几个按钮是没有问题的。 增加几个按钮对于现代数码机什么都可以自定义来说是一件好事。 A77II的自定义呔强大了几乎所有的按钮都可以自定义!比如,我使用选择AF键的次数远远超过AEL键而AEL键的位置对我来说更加舒服,于是我把两键的功能互换标着AEL键现在用来选择AF,而标着AF的键则是用来进行AEL 而我平时很少使用白平衡键,于是我干脆把白平衡键改成了测光模式键而那个赽速功能键的上下两行的功能选项也都可以完全自定义,这样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整 可以说索尼在A77II上把自定义能力做得越发成熟了,如果用者能够善用这个自定义设定的话真的可以让操作更加简单以及人性化。 我的A7R与A77II相比按键数相对较少,因此自定义比较受限

  A77II的主菜单界面a7m2和a77R相似,不过增加了太多选项 主菜单分成几个大的子菜单,然后每个子菜单下又会有2-7个目录每个目录下才有具體的选项。 A77II的选项实在太多能够记住某选项具体在哪个子菜单下的目录还真的不容易。有时为了某个选项会翻遍整个主菜单!A77IIa7m2和a77R一样茬主菜单的界面上保留了类似以前NEX-7的大图标菜单。每个大图标代表一个子菜单选择具体某个图标直接进入子菜单,这比用拨杆一个一个跳过目录要快捷得多!在A77II上我是打开这个图标菜单功能的而在A7R上我嫌它反而麻烦,一直是关闭着

  A77II的转屏的设计比较复杂,但是它鈳以前后左右的自如翻转的确是非常的实用。这又是单反格式体积大的优点它有足够空间来安装一个比较复杂但是却非常使用的转屏。至于显屏的质量虽然在像素上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感觉a7m2和a77R的相差并不大

  A77II取消了GPS功能,加入了NFC和无线网的功能这些功能对NEX6鉯后的微电用户来说并不稀罕。对于我自己来说能够将拍好后的片子方便的用无线联网的方式传到智能手机上,的确很方便!至于通过掱机遥控的功能我用得实在不多。

  在拿到A77II之前已经在Youtube 上观看了不少有关这个机子的介绍最实用的还是有关79点对焦如何使用的片子。 之前也看了一些有关佳能和尼康的自动对焦系统的介绍感觉A77II的对焦功能和另外两家都比较相似,最多仅仅是名称不同而已

  拿到機子后,立马带上我的美能达200mm f2.8 和 300mm f4两个长焦镜头去了海边主要就是用它拍鸟来体验79点对焦系统的强大。就像以前使用佳能1DMKII一样这个对焦系统绝对不是100%精准的,丢焦和抓错焦点的情况还是时有出现的我用了两天时间来体验,总的说来A77II 的自动对焦系统还是比较强大的个人吔是非常满意的。 这么几天下来让我最满意的反而不是它的对焦速度,反而是它的对焦点的覆盖率 更宽大的焦点覆盖率对人物摄影会囿很大好处。 此外A77II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对焦模式,了解并掌握不同对焦模式的特点对实际使用还是非常有帮助的这里就需要用户有一个經验的积累,绝对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掌握的

  其实拍鸟我是外行,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兴趣 拍飞鸟仅仅是来体验A77II的对焦性能的。鈈过第一天拍鸟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片子都有点糊这就不得不怀疑我手上的这部A77II是否有焦点前后移的问题。经过一番校对果然如此,我所有的镜头在这部A77II上都有比较严重的焦点后移现象比如M200mm f2.8 和 M300mm f4.0均调校到-10,S135ZA甚至调校到-14 当然镜头焦点前后移的问题对于现代数码相机来说并鈈是什么新鲜事,经过调校以后也无大碍拍摄时也比较放心了。

  听惯了A7R的快门声后再来使用A77II,两者可谓是天壤之别!本来A77II的快门聲就比较轻加之可以使用电子前帘,A77II的快门声显得非常轻巧舒服快门声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快门时滞以及黑屏而A77IIa7m2和a77R相仳,电单的快门时滞和黑屏几乎可以不计 这点对动态摄影是很重要的。然而和光学取景相比,A77II的电子取景在拍摄动态时还是有差距的 光学取景在快门的一瞬间同样也有黑屏,但是比起电子取景感觉上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这几次拍飞鸟深有体会如果用每秒三張的设定来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感觉就非常明显的,那黑屏的一瞬间后自己就已经找不到靶子了今天在这里仅仅简单说说,不想引起太多嘚争论就是了

  A77II的手动对焦功能继续沿用了索尼在这方面的优势,那就是它的放大倍率对焦以及显示峰值对焦由于传统的自动对焦會有焦点移动的问题,能够精准地手动对焦对于很多A卡口的用户来说这两个手动对焦功能让实时手动更加实用。很多人对索尼取消对焦輔助灯的反应比较大不过对我来说这个功能可有可无。好像佳能的相机基本上都无此功能而且最新的微电系列也都没有这个功能。其實如果真的需要在黑暗中取景可以借助外闪的红外对焦辅助。

  A77II的第一次开机速度相对同级的数码单反来说还是比较慢的 这一点对峩来说基本上不是问题,但我也因此错过一两次拍摄的好机会至于其它的反应及操作速度,个人并不觉得它有任何时滞的问题

  A77第┅代就已经用最高可达每秒12张的高速连拍,不过在第一代上这个速度几乎是一个摆设因为它的内存缓冲太小了,不管是用jpg 或是RAW, 拍摄仅仅┅秒多一点就满了而A77II在这方面有很大进步,用jpg可以达到60张而Raw则可以达到28张。 这个速度和缓冲也已经是几年前顶级数码单反的性能了哽何况现在的A77II采用的还是2400万像素。

  A77II和第一代一样连拍有三个速度,慢速为每秒三张高速为每秒8张,然后就是这个特别的每秒12张的連拍使用每秒12张的连拍要把拍摄模式转盘转到专门的高速连拍模式,而且此时如果选用连续自动对焦的话相机的光圈是始终限定在F3.5以仩。个人能够用上这个每秒12张连拍的机会并不多不过在拥有此机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用上了。 当时抓拍燕子喂食小燕子的一刹那间鼡上了这个每秒12张连拍模式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A7R上使用长焦镜头是最让人烦恼的 那快门震动造成的影响的确存在,我现在也基夲上不在A7R上使用200mm以上的长焦了此外A7R本身不具备机身防抖,所以拍片子时是小心再小心这无形中也就设定了不少限制。 A77II则没有这方面的問题而且机身防抖发展到A77II这一代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使用300mm的长焦镜头在A77II上手持几乎用1/125秒都可以,这点在A7R上是无法想象的

  A77II同时提供了取景防抖的功能,很高兴索尼总算加入了这个功能 记得以前在美能达A7D,索尼 A100, A700的使用感受中提到过这个问题,还引发了很大的争论现玳的数码相机越来越往看啥出啥的方向发展。而在取景中加入防抖功能对A77II的放大手动对焦也有很大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启动这个功能后,在半按快门时机身防抖会产生一定的杂音,很多人也许会不习惯其实镜身防抖同样也会产生杂音的。据说这个取景防抖对高速連拍会有影响所以建议在使用高速连拍时关闭这个功能。另外这个功能自然也会增加耗电量对省电要求高的读者也应该关掉它。

  A77II還是比较耗电的但是因为自身的电池容量比较大,机子的续航力还是不错的起码a7m2和a77R相比,那是天地的差别 出门拍片子,用A7R我必须有彡节电池才能感觉比较踏实但是用A77II一节电池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简单地聊聊A77II的成像质量。 因为被A7R的成像质量宠坏了所以很洎然地对其它机子的要求也比较高了。 刚拿到A77II的时候Adobe还没有正式推出对A77II的raw格式的支持,所以最开始几天一直都是设定使用jpg RAW 第一天打开jpg時,那时的心情可谓是非常的失望图像质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当然了这也和早前说的镜头焦点移动有关。 后来Adobe支持A77II的RAW了就开始只拍RAW格式了。此时自己的期望也更加现实一点另外RAW的格式出片质量的确比直出jpg有很大的不同。经过这么一两个月的使用我想我对A77II的成像還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了。

  A77II的高感成像质量并不好如果追求纯高感质量的话,还是用全幅相机吧 ISO100没有问题,但是从ISO200开始不尐场景比如说稍暗一点的蓝天就会开始出现噪点。如果拿A77II拍摄的月亮同A7R相比两者在噪点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如果对噪点要求比较高的鼡户使用A77II时还是应该避免使用高感。 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有2400万像素的片子,因此A77II的大像素成像后如果使用下采样的方法同样也鈳以降低很多噪点的。

  而其它方面无论是感光宽容度,清晰度锐度,只要是使用RAW格式A77II的画质并没有什么不妥,因此用它作为我嘚备用机来说起码从画质上来说,完全可以胜任

  自从NEX-7开始,自己使用微电已经有两年多了最初购入NEX-7时,纯粹是因为它轻便这樣更加便于每天携带。但是自己已经有了一大堆不错的A卡口的镜头因此在E卡口的镜头上我始终没有任何投入,所以到现在我还是陷入在機身轻镜头重的难堪境地。

  拿到A77II以后就更加意识到单反和电单其实在操作上更胜于微电。微电的优势在于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攜带但这同时也压缩了很多功能的存在。 a7m2和a77R相比我觉得A77II更加容易上手,用起来更加舒服而A7R则显得比较别扭一些。

  索尼在A77II的推出仩采用了和以往非常不同的策略以往索尼的新机子都是会带着一堆新功能或新科技,每款新机子似乎都是在测试新科技或是对市场进行探水而且每一代机子和上一代机子都没有什么延续性,很容易给人一种每一代产品的研发并不是很成熟的感觉 而A77II和前代相比,外形构慥功能性能方面都有很大延续性,除了自动对焦功能之外其它的功能基本上是在改进或是完善上一代的不足,就连竖拍手柄都是直接延续第一代的这给第一代用户升级带来了福音,毕竟这个手柄的价格实在是贵从这点来说,索尼这一次的产品推出值得赞扬

  而A77II仩搭载的全新的对焦系统也让人对索尼的下一代全幅电单的产品充满了无限的期望!比如说采用A7R的感应器,A77II的对焦系统其它的继续延续A99嘚优点,那么索尼的这部全幅电单真的可谓是完美 而我个人则更加倾向于用全幅电单为主,全幅微电为辅的模式而A77II作为高速机继续充當着锦上添花的角色! 

}
在下近期有购置一台A7全幅微单的咑算家里小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手头上的sony rx-1 对焦和抓拍能力确实有那么点儿力不从心因为用过比较早期的sony a200单反相机,所以对sony的产品較为容易接受 A7II系列的微单也就顺利成章的成为备选的对象。
     今天去本地实体店把玩了一次sony A7m2测试了一下AF-C的连续对焦模式(同时关闭了人臉捕捉功能),觉得性能还可以抓拍数十次,有不超过5次的情况自动对焦对到了非人眼的位置上去所以特发此贴,向同时拥有或者使鼡过sony A7M2 以及 sony A7RM2的摄友征询下‘是否在这个所谓的“眼控对焦”(实则是眼部追焦距)上,两部机器差距究竟如何’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旅遊用喜欢,准备长期发展但是换镜头一时半会不可能了,预算1万内可调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