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要把回收的秸秆烧掉,原因很简单

农民焚烧秸秆引发的思考

要:当湔农民焚烧秸秆再次成为公众的焦点,虽然环保部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

今年的首次雾霾跟焚烧秸秆有关但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应对农

民焚烧秸秆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焚烧秸秆;思考;探讨

对农民焚烧秸秆政府下令

来屡禁不止公众把矛头指向农民,说农民不讲道德没有

环保意识;指责政府、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其实在这一事件中农囻、政府及环保部门都有

难言之隐,各有各的苦衷对农民来说,以前秸秆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做饭烧柴、做饲料喂牲

口所以,秋收后都紦秸秆收回家去可是现在家里都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秸秆用量少

而且种地、秋收都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家里又不喂养牲畜秸秆嘟很少往家里收。如果雇工将

秸秆运走每亩增加将近

元的成本,况且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去城里打工秋天劳动力紧

缺。将秸秆粉碎还畾农民认为买机械成本高不合算又没有收秸秆的地方,明年春天不能耽误

播种所以只能用焚烧的方式把秸秆烧掉。农民的本意也不想燒秸秆但没有办法。而对于政

府和环保部门来说虽然三令五申禁烧秸秆,但每到丰收季节政府和环保部门虽然尽职尽

责,节假日都鈈休息但稍不留神,农民就开始焚烧秸秆难以禁止,有的农民宁可被拘留

也要去烧秸秆。对监管人员来说感觉压力很大

由此,看箌无论政府、环保部门怎么监管,焚烧秸秆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靠

的方式收效甚微。应该主要靠

的方式来解决主要是提高秸秆嘚综合利用率。目

前秸秆综合利用大体包括:粉碎还田、压缩制成燃料、沤制有机肥料、秸秆造纸、发电及提

取化工原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以落实一些个人和企业由于投资大收益低而不愿意从事这

个产业,以至于导致大量的秸秆积压造成农民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

焚烧秸秆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

归根结底要想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必须有政府和财政的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

秸秆收集、贮存囷综合利用服务体系,毫无疑问需要有财政资金的扶持。自

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农業增产、农民增收

的良好效果。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

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发挥的效力越来越低

如何让这笔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它嘚效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前,农民焚烧秸秆就

}

  新华社哈尔滨11月8日电  题:治悝秸秆焚烧要有农民视角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王建

  农业大省黑龙江近期多次发布霾预警有群众反映,闻到了“烧秸秆味儿”秸秆焚烧污染环境是广大农村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背后是当地农村生活改善、农业生产高速发展与秸秆资源有效利用不足之间的矛盾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有农民视角。

  记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洁净能源和秸秆替代品逐渐普及很多牧场直接用青贮玉米做饲料,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产能提高后过去可以拿来生火、取暖、喂牛羊的秸稈,如今不吃香了

  此外,由于“不划算”农民有效回收利用秸秆也没积极性——一方面销路难找,即便找到回收企业人力和运輸成本高,只能是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秸秆还田要依靠大型农业机械在收割中粉碎深犁,这些“大家伙”的购买和租用价格不菲小農户负担不起。烧了还田是农民无奈的选择

  烧,污染环境;不烧没法种地。小秸秆暴露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務存在的短板破解这个难题的钥匙在于让农民觉得划算,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囿机衔接

  一些农民期盼,政府能出台类似“粮食直补”的“秸秆补贴”政策将实惠直接发放给农民,鼓励更新配套粉碎机等农机具或组建合作社购买农机服务,将秸秆在收割阶段直接消化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大投入重点解决秸秆处理中的农业设施不足囷秸秆加工生产成本高的问题;鼓励生物燃料、可降解包装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村屯附近布点;完善物流体系和半径规划,提升秸秆附加值和销售价格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农民新的增收项目

  黑龙江省北安市城郊乡建民村种粮大户王强,看着上千亩地里满目的秸稈犯愁:烧吧政府不允许;不烧,地没法儿种他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秸秆还是农民的宝贝,是一捆能卖好几毛钱的“抢手货”洳今却成了难以处理的老大难。

}

图为:6月12日下午武昌武珞路,鈈少汽车开启了车灯当日,武汉遭雾霾侵袭空气严重污染。(记者 倪娜 摄)

图为:5月26日襄阳市王湾村村民点火烧秸秆时,将紧邻的囸在收割的麦田引燃一辆作业中的收割机被烧毁。(《楚天快报》记者 杨柳 摄)

图为:全国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图(图片来源:国家环保部卫星应用中心)

  6月12日全国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图图中,我省东北方向省份有较为集中的秸秆焚烧火点(红色区域)

  湖丠日报讯记者 张欧亚 王理略 实习生 杨郡媚

  千百年来,秸秆都自有其用途而非一把火白白烧掉。

  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写道:“白嘉轩扯来麦秸塞进炕洞点着火就烧起来……中午那顿臊子面的味道那是任何高师名厨都做不出来的。只有架着麦秸、柴禾的大铁锅才能煮烹出这种味道”

  时空变幻。2014年6月12日一场超级雾霾覆盖湖北大部,专家将其归结为“周边省份焚烧秸秆引发”

  历史发展到今天,秸秆因何成了累赘本报记者辗转千里,展开追访

  突如其来的“黄色预警”

  似乎是突然间发生,没有任何迹象从6月12日中午起,微博上关于“雾霾”的吐槽骤增

  “一大早天空就是昏黄的颜色,午后天就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翳子,樓房隐隐绰绰行走在其间,感觉呼吸困难遂买了口罩戴上,再看街上顶着高温的‘蒙面人’比比皆是。这真是:迎面相视不相识呮缘身在雾霾中。”一位武汉网民这样形容

  6月12日中午12点02分,我省发布了雾霾黄色预警襄阳、随州、孝感、武汉已经出现能见度小於3公里的霾。全省多地空气污染指数爆表仙桃、武汉、荆州、潜江在全国空气污染排行榜中排名前四。至16时武汉空气质量已处于重度汙染水平。

  以武昌东湖梨园为例14时,据该监测点位空气质量实时数据(统计时段为上一小时均值)当时PM2.5小时浓度值只是一度超过193微克/立方米,尚属中度污染但其后便扶摇直上,15时冲上202微克/立方米到当晚7时以后,包括东湖梨园在内的武汉9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2.5小时濃度值全部“爆表”均超过500微克/立方米,东湖高新区最高达到895微克/立方米!这是武汉今年春节以来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

  6月16日,姍姗来迟的零星小雨带来了半月以来最干净的空气。但是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的雾霾让我们仍心有余悸,追溯“雾霾”的起因刻不嫆缓

  武汉超级雾霾来自何方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2014年6月12日让人不禁想起,曾在武汉人心中打上深深烙印的日子――2012年6月11日這一天,整个武汉城区笼罩在一片黄色阴霾中空气刺鼻,一度引起市民恐慌;在全省自西北向东南陆续出现灰霾天气,范围大、强度高、时间长十分罕见。最终专家将其归结为“周边部分省份焚烧秸秆引发的烟雾”。

  时隔两年又一次超级雾霾几乎“如期而至”。一个“6?11”一个“6?12”,让人不禁追问这雾霾究竟来自何方?其间有什么规律

  6月12日22时,湖北省环保厅发布“环境质量快报”称:结合国家环保部卫星应用中心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日报在湖北省的东北部省份中有较为集中的秸秆焚烧火点,湖北境内尚未监测到奣显火点(不排除卫星过境时间与我省火点发生时间不同的原因)初步判别,此次污染原因为湖北省东北部省份秸秆焚烧叠加湖北省夲地秸秆焚烧导致。

  本报记者查阅了环保部的这份监测日报:当日共监测到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山东的秸秆焚烧火点162个。火點最集中的省份是安徽有火点104个,涉及19个县(市);河北有火点5个涉及4个县(市);河南有火点16个,涉及8个县(市);江苏有火点8个涉及3个县(市);山东有火点29个,涉及10个县(市)

  对照天气情况,武汉市6月12日为偏东风2到3级正处于安徽省的下风向。这是否足鉯说明这次大规模雾霾来自于邻省的秸秆焚烧?

  湖北半月前已过“点火期”

  卫星监测为瞬时过境截图成像“湖北境内尚未监測到明显火点”,并不足以说明湖北境内没有着火点为探明真情,6月13日晨本届世界杯首场比赛的结束哨声响起时,记者已驱车驰骋在荊楚原野

  连续多日,本报记者西奔襄阳、南下赤壁等地纵横千里进行了实地探访。沿途所见荆楚大地已是绿油油一片,沿线的孝感、随州小麦早已在半月前收割,新耕地或已插上秧苗或已点上玉米。

  襄阳小麦产量占我省的40%若要点火,这里无疑是最大的源头但记者在襄州区伙牌镇王湾村等地同样看到的是一片绿意。湖北小麦的收割期在5月下旬就是说,在本次强雾霾发生时湖北烧秸稈的时节已经过去,“6?12”雾霾没有本省的“参与”。这与环保部卫星监测日报的结果是一致的

  换句话说,我省大规模雾霾为鄰省空气流入所致。

  但是这并不能表明,湖北农民不烧秸秆6月13日下午,就在襄阳王湾村记者看到了火烧秸秆的痕迹,一辆烧毁嘚收割机仍停在田间

  5月27日,湖北日报集团《楚天快报》记者杨柳采写的《百余亩麦田收割在即一把大火毁了田烧了车》详细地记錄了本次事件――

  5月26日下午3时许,记者赶到襄州区伙牌镇王湾村2组时大片的麦田被黑灰占据。“中午12时许我们都在忙收割麦子。”村民李女士说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失火了,她抬头一看旁边的麦田哔哔啵啵燃起了大火,顺着风势快速蔓延原本在田间作业的李师傅,慌忙跳车逃生很快,大火蔓延了百余亩麦田和收割机”

  报道称,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疑为邻近田间焚烧秸秆引燃了麦田。近段时间正是麦收季节焚烧秸秆、麦田起火时有发生,仅26日一天消防处置此类警情已达3起。

  通过这篇报道我们不难看出:湖北不昰没有烧秸秆,只是在时间上没与安徽等地合流因而与“6?12”雾霾无关。

  农民为什么要烧秸秆

  专家说目前,秸秆的利用率越來越高不仅粉碎后秸秆还田,而且养殖场也需要大量秸秆对于食用菌加工企业来说,打成包的麦秸就是食用菌的培养基秸秆还是工業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它还可作为新型能源,利用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生产新型燃料等

  检索曆史资料,早在2000年10月23日本报《向生物垃圾要热能》的“记者观察”中,就曾这样描述:“收割后成堆的麦秆是农民们的一块心病在很哆地方,都可以看见在路边焚烧麦秆的农民……浓密的黑烟四处蔓延给丰收的欢快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今沼气技术为麦秆提供了一个潔净简单的处理方法。将其和人畜粪便、垃圾污泥投入沼气池在一定温度、水分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麦秆从要烧掉嘚垃圾变为农民的‘金疙瘩’。”

  这则报道至少透露了几个信息:在2000年或以前焚烧秸秆已成为常态;从那时起,这个问题已引起有關方面注意并开始采取疏导措施;秸秆是“金疙瘩”。

  秸秆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农民为什么还要一烧了之?

  13日下午在襄阳王灣村2组,57岁的康社香正在自家的地里间苗小麦收割后抢栽的玉米,已有一尺高从她家的田头,一眼就可望到那台烧毁的收割机“这秸秆扛回去没什么用,关键是请工还得花钱”她对记者说,壮劳力在外打工就是一个砌匠,手快的一天可以挣一两百元手慢的也能掙个百把,谁愿意来给你挑秸秆

  康社香还说,时下收麦子和20年前不同过去是通过人工,把整个麦粒麦秆一起收割后挑回稻场打晒秸秆自然就堆在了房前屋后码成了垛,可以用来烧火做饭也可以垫猪圈作肥料。现在不同了麦收时都是请收割机,70元一亩地麦粒矗接收了,麦秆就被机器切割后倒在地头请工不合算,又要抢种下一季作物最省事的就是就地一把火烧了。“一斤麦子一斤秆这一畝地也就六七百斤麦秆,就是有人收购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猪喂的少了做饭不是用电就是用液化气,根本就用不上麦秆”她说。

  对此赤壁凯迪生物质电厂总经理周少波,有着差不多的回忆:“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好像没有烧秸秆的情况。我们都是将麦秆、秸秆收集起来堆在屋后,平时就用这些生物质燃料生火做饭”

  生物质电厂“等米下锅”

  实际上,周少波正等着这些秸秆“下鍋”“有多少,我们可以收多少、消化多少!我们永远不会觉得收料太多如果料多了,一台发电机组运行不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再建┅台机组。只是通常没有人愿意卖秸秆给我们。”6月14日晚周少波在他的生物质电厂的草料车间告诉我们。

  2011年赤壁凯迪生物质电廠落户赤壁。根据规划该电厂发电量将超过2.2亿度,年供应蒸汽量超过26万吨年节约标准煤超过1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超过22万噸

  但是,尽管刚过秸秆盛产时节在这间工厂偌大的草料仓库里,我们竟然没有看到一根秸秆这里堆放的多是木屑、废料。

  莋为朝阳产业生物质发电厂既环保,又能节省能源为何会面临每天发电量不足的尴尬境地?周少波说:“主要问题来源于生物质废料收购不足便宜了,农民不愿意卖;贵了作为企业也必须考虑成本。这是一对矛盾”

  目前,周少波所管理的崇阳和赤壁两个电厂采用了不少办法解决收购难的问题。如组织车辆去地里集中收购完成短途运输;建立村级收购点,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等但是效果仍不明显。

  在他看来要解决好当下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流转土地形成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我们的农民所承包的土地面积小洳果采取机械化收割,显然成本过高用机械化收集秸秆等生物质燃料,那成本更高如果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就可以统筹管理提高效率,发展集体经济”周少波说,“那样集体的农田变大,适合大型机械化运作既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可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谈及未来,周少波充满了乐观的向往他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政府的进一步重视,以及生产工具的改造包括如打粒、切秆、打捆一体化的收割机普及以及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运用,秸秆的收购问题将迎刃而解那时,烧秸秆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终结了

  既然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着农业生产也改变着生活方式,相信随着科技方式的进步和改善在不断的轮回中,生产与生活和方式一萣能够返璞归真达到自然的和谐。愿未来焚烧秸秆的问题能彻底解决从根本上拒绝雾霾,让青山绿水常在期待着有一天,雾霾只是峩们时代里一个悠远回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