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元器件中的元件和器件有什么区别

2016第三届物联网大会
智能后视镜产品方案对接会
中国LED智能照明高峰论坛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ETFo智能安防技术论坛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常见的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及区别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日 11:30
[导读] 如果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没有任何形式的电源,则这种器件叫做无源器件。如果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有电源存在,则这种器件叫做有源器件
  简单地讲就是需能(电)源的器件叫有源器件,无需能(电)源的器件就是无源器件。有源器件一般用来信号放大、变换等,无源器件用来进行信号传输,或者通过方向性进行&信号放大&。容、阻、感都是无源器件,IC、模块等都是有源器件。(通俗的说就是需要电源才能显示其特性的就是有源元件,如三极管。而不用电源就能显示其特性的就叫无源元件)
  无源器件的简单定义
  如果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没有任何形式的电源,则这种器件叫做无源器件。
  从电路性质上看,无源器件有两个基本特点:
  (1) 自身或消耗电能,或把电能转变为不同形式的其他能量。
  (2) 只需输入信号,不需要外加电源就能正常工作。
  有源器件的基本定义
  如果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有电源存在,则这种器件叫做有源器件。
  从电路性质上看,有源器件有两个基本特点:
  (1) 自身也消耗电能。
  (2) 除了输入信号外,还必须要有外加电源才可以正常工作。
  由此可知,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对电路的工作条件要求、工作方式完全不同,这在电子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
  一、常见的无源电子器件
  电子系统中的无源器件可以按照所担当的电路功能分为电路类器件、连接类器件。
  1. 电路类器件
  (1) 二极管(diode)
  (2) 电阻器(resistor)
  (3) 电阻排(resistor network)
  (4) 电容器(capacitor)
  (5) 电感(inductor)
  (6) 变压器(transformer)
  (7) 继电器(relay)
  (8) 按键(key)
  (9) 蜂鸣器、喇叭(speaker)
  (10) 开关(switch)
  2. 连接类器件
  (1) 连接器(connector)
  (2) 插座(shoket)
  (3) 连接电缆(line)
  (4) 印刷电路板(pcb)
  二、常见的有源电子器件
  有源器件是电子电路的主要器件,从物理结构、电路功能和工程参数上,有源器件可以分为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两大类。
  1. 分立器件
  (1)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ipolar transistor),一般简称三极管,bjt
  (2)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ve transistor)
  (3) 晶闸管(thyristor),也叫可控硅
  (4) 半导体电阻与电容&&用集成技术制造的电阻和电容,用于集成电路中。
  2. 模拟集成电路器件
  模拟集成电路器件是用来处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的集成电路器件。
  基本模拟集成电路器件一般包括:
  (1) 集成运算放大器(operaon amplifier),简称集成运放
  (2) 比较器(comparator)
  (3) 对数和指数放大器
  (4) 模拟乘/除法器(mulplier/divider)
  (5) 模拟开关电路(analog switch)
  (6) pll电路(phase lock loop),即锁相环电路
  (7) 集成稳压器(voltage regulator)
  (8) 参考电源(reference source)
  (9) 波形发生器(wave-form generator)
  (10) 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3. 数字集成电路器件
  (1) 基本逻辑门(logic gate circuit)
  (2) 触发器(flip-flop)
  (3) 寄存器(register)
  (4) 译码器(decoder)
  (5) 数据比较器(comparator)
  (6) 驱动器(driver)
  (7) 计数器(counter)
  (8) 整形电路
  (9)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10)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mpu)
  (11)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mcu)
  (12) dsp器件(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
有源器件相关文章
有源器件相关下载
无源器件相关文章
无源器件相关下载
MathWorks中国有限公司资深应用工程师陈建平表示:“2015年80%的公司开始认识到大数据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38%的公司认为非常重要,而2014年的比例分...
今天华为的成功离不开3大基础软件系统的支撑,一是全球团队项目协作沟通邮件系统LOTUS,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三是算法开发和大数据处理软...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版权所有 &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在电子电路中,常可以看到VCC、VDD和VSS三种不同的符号,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一、解释:
VCC:C=circuit&表示电路的意思,&即接入电路的电压;&&
VDD:D=device&表示器件的意思,&即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
VSS:S=series&表示公共连接的意思,通常指电路公共接地端电压。&
二、说明:
&&&& 1、对于数字电路来说,VCC是电路的供电电压,VDD是芯片的工作电压(通常Vcc&Vdd),VSS是接地点。
&&&& 2、有些IC既有VDD引脚又有VCC引脚,说明这种器件自身带有电压转换功能。
&&&&&3、在场效应管(或COMS器件)中,VDD为漏极,VSS为源极,VDD和VSS指的是元件引脚,而不表示供电电压。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84950次
积分:1242
积分:1242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42篇
转载:23篇
评论:12条
(2)(1)(3)(8)(8)(9)(34)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的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的区别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高频电路[浏览次数:约20188次]
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件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主要是电阻(器)、 电容(器)和电感(器), 它们都属于无源的线性元件。
  一、高频电路中的元件
  1、电阻
  一个实际的电阻器, 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电阻特性,但在高频使用时不仅表现有电阻特性的一面, 而且还表现有电抗特性的一面。 电阻器的电抗特性反映的就是其高频特性。
  一个电阻R的高频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 CR为分布电容, LR为引线电感, R为电阻。
  通常,表面贴装电阻的高频特性好于金膜电阻,金膜电阻好于炭膜电阻,线绕电阻的高频特性最差。
  2、电容
  由介质隔开的两导体即构成电容。 一个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却如图所示。 理想电容器的阻抗1/(jωC), 如图2-2(b)虚线所示, 其中, f为工作频率, ω=2πf。
  高频电路中常常使用片状电容和表面贴装电容,因为其高频特性较好。
  3、电感
  电感的作用:谐振元件、滤波元件、阻隔元件。
  电感的耗损:电感一般都是由导线绕制的,一般都有一定直流电阻,同时由于存在涡流、磁滞和电磁辐射等损失,所以电感就存在耗损。
  品质因素:定义为电路中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是专门用来描述电路的能量耗损的。
  高频电感器与普通电感器一样, 电感量是其主要参数。 电感量L产生的感抗为jωL, 其中, ω为工作角频率。
高频电路与低频电路的比较
  为了了解高频电路的特征,在此,对低频率电路与高频电路作一此较。如下图1所示的为低频率电路与高频电路的此较。图(a)为低频率电路,图(b)为高频电路。首先,说明信号的流通。由於在低频率电路的信号其波长较长,一般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因此,振荡器的输出端舆放大器的输入端可视为同一信号。也即是,在低频率电路中的信号流通如箭头的方向所示,成为闭回路,此也称的为集中常数的考虑方法。而在高频电路中,由於波长较短,不可以忽略时间的要素。在同一时间的振荡器输出端,中途的电缆线上,放大器的输入端的信号就非同一信号,也就是说信号像电波一样传输着,这种考虑电路问题的方法称为分布常数。
  一般地,在集中常数电路中的低频电路中,对於电缆线的限制较少,可以使用一般的隔离线,重视杂讯兴频率特性。而在分布常数电路中的高频电路中,为了不使信号发生传送路径上的失真,使用同轴电缆线,重视特性阻抗。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连接的负载如下:
  图1-(a)低频电路
  图(a)低频率电路为定电压驱动……即使负载阻抗有变化,输出电压也一定,放大器的输出阻抗Zo舆负载的阻抗ZL的关系为Zo&ZL。
  图1-(b)高频电路
  图b高频电路为功率驱动……信号的单位为功率,从负载能够取出的最有效功率为在Zo=ZL状态下,也即是在阻抗匹配( Impendance matting)状态下。因此,低频率电路与高频的电路分析的考虑方法方法下一样。
高频电路相关资讯
捷配电子通,电子知识,一查百通!已收录词条11406个
一周热门词条排行
高频电路相关技术资料
高频电路相关词条
IC热门型号
IC现货型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元器件符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