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给亚太局势带来哪些影响

亚太战略形势演变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作者:唐永胜 李莉 方珂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8期发布时间:
摘要: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发展演变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构成最直接的影响。当前亚太力量结构正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导致地区安全关系进一步趋向复杂,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已进入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且这一阶段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内容提要]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发展演变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构成最直接的影响。当前亚太力量结构正发生急剧变化,尤其是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导致地区安全关系进一步趋向复杂,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已进入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且这一阶段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一个可预期的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不仅是维护中国安全稳定的可靠保障,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立足亚太越来越构成中国对外战略筹划的关键环节,中国有必要确立一项经略亚太的综合性战略。
  [关键词]亚太地区 战略局势 地缘布局 战略筹划 中国安全
  近年来,美欧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未来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相形之下,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中增长较快并显示出巨大潜力,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亚太力量结构的变化引起了该地区国家间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地区局势发展演变中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如果对一些热点或潜在热点问题处置不当,就可能威胁到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随着中国实力上升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深化,亚太在中国安全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如何应对美国战略调整、经略好亚太事务等直接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关切的诸多领域,中国正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一、亚太地区战略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全面、准确认识亚太地区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是探讨中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依据。综合分析,亚太战略形势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其力量结构处于重要变动时期,各国利益关系趋向复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显现。据有关资料,2011 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人口数达27 亿,占全球总人口40. 5%,GDP 和贸易总量分别占53%和43%。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总体动力不足,亚太地区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但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2012 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GDP 同比增长7.5%,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亚太区经济增长将继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经济活动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 有些西方学者甚至担心后西方世界已经到来。
  由于新兴国家的迅速成长,亚太地区的力量结构也发生着重要变动。其中,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不仅意味着中日相互间实力的消长,也给亚太国家间关系带来相应影响。亚太地区原本国家众多,相互间差异性较大,利益需求多样性明显,力量结构的变化必将导致地区国家间竞争加剧,甚至引起国家关系新一轮分化组合,利益关系的复杂化进一步凸显。国家间利益关系复杂化要求地区内部对利益冲突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一方面,关系越复杂,越需要国家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如此才能促进地区形势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简单、过于自我的政策选择很可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引起反制,带来冲突和对抗。另一方面,认识到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并不等于可以放任差异的扩大,要求亚太国家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防止差异性不断扩大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失控和剧烈动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与亚太力量结构变动相关联,美国全球霸权的制度基础出现松动,其对全球局势和亚太安全的影响出现正负双重效应。
  第二,地区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可能导致危机和冲突的潜在威胁增多。亚太国家间利益联系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地区内各国在政治与安全上的交流合作。随着影响安全的因素由传统安全领域逐渐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为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亚太地区有关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加强,有力推动了地区和平力量的增长,为整个地区保持稳定提供了深层次的内在动力。有学者甚至指出,亚太&新多边主义正取代旧式多边主义,引领区域合作新进程&。这更可视为促进亚太稳定的新动力。因此,亚太相对稳定的总体地区安全形势有望继续保持,整体上不会重蹈冷战覆辙、出现国家间严重对立的局面。而且,亚太地区一些原有的热点问题也在降温,呈逐步缓解之势,如曾一度处于失控危险的泰柬边境冲突、缅甸政局动荡等,现已趋于可控。
  但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多,一些亚太国家之间关系并不稳定,在特定情况下矛盾还可能激化,甚至引发冲突。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地区格局变化而引起利益关系调整,一些国家急于拓展自身利益,其战略焦虑有所加深,战略躁动有所表现,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置,很可能激起对抗、触发冲突。一是作为&冷战遗产&,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两国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特别是近年来,朝鲜频频试射导弹、开发核武器引发了半岛局势趋于紧张,韩国则对朝一度采取高压政策,与美日等国联手对朝实施制裁,更进一步加剧了半岛的不稳定局势。以朝鲜最高权力交接为标志,半岛已进入局势转变的关键和敏感时期,&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在明显上升&。半岛局势虽存在以较为平稳的方式演变的可能性,但未来一个时期半岛同样存在发生重大危机,进而牵动东北亚安全局势迅速改变的可能性。二是亚太地区仍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领土争端,也使区域局势充满风险。如日本与邻国中、俄、韩均存在领土争议,且近年来日本借助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挟美自重,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时态度日趋强硬,更加倾向于通过施压甚至使用强制手段解决争端,大大加剧了其与周边邻国的矛盾摩擦。三是近年亚太地区围绕海洋权益的争端在不断升温。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就岛屿归属、海洋权益划分等问题存在巨大分歧。越、菲等国一方面企图不断扩大既得利益,蚕食和掠夺南海地区资源;另一方面又谋求抱团取暖,联手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并企图借助美日印等外部力量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随着南海争端的日趋复杂尖锐,加之东南亚一些&声索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有所抬头,南海地区爆发摩擦乃至武装冲突的风险不断提升。四是亚太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也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一些亚太国家,恐怖主义活动日益增多,已逐渐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如菲律宾国内的伊斯兰极端宗教组织阿布沙耶夫武装就常采取恐怖袭击等暴力手段制造骚乱,造成普通民众人身和财产损失,给地区安全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安全防护、水资源争夺等诸多因素,也日益影响着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此外,以往对地区安全形势有重大影响的台海局势,近年来在两岸共同努力下紧张态势得以缓解,然而真正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加之岛内蓝绿阵营力量对比不断变化,&台独&势力仍可能卷土重来。因此对未来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还不能盲目乐观,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反独促统&仍将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台海局势如何发展演变,仍是能对亚太稳定产生影响的重要变量。
  第三,为适应当前亚太地区形势的迅速变化,地区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以期积极应对挑战,占据更多主动权,获取更大利益。这导致亚太战略竞争有所加剧,军备控制面临诸多困难。
  美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保持对亚太事务的主导权,同时借助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摆脱金融危机,明确宣称将战略关注重点从欧洲东移至亚太,并强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之间的配合,推行&巧实力外交&。美国国防部报告明确表示,&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与从西太平洋到东亚直至印度洋和南亚这一弧形地带有着无法回避的联系,这一联系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因此美国军队在维持全球安全的同时,需要向亚太地区再平衡。&在军事领域,美军在经费总体压缩,员额裁减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布局,其亚太地区前沿军力部署不减反增,并相应部署与配备先进武器装备,谋求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力。美国的亚太战略,按布热津斯基的说法,就是要&平衡东方&。 令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呈现全球收缩与亚太局部加强的布局,其中将南亚包括进亚太区域的构想更具有明显的战略指向。 还应当注意的是,在当前全球范围许多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动荡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可能运用手中的各种霸权工具尤其是金融手段,通过影响和破坏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乃至欧盟国家金融稳定等各种方式,促使国际资本流向美国,以确保美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
  俄罗斯已基本摆脱冷战后实力衰退的阴影,在能源经济带动下国力日渐恢复,加之普梅组合铁腕领导,国内政局相对稳定,正力图重振昔日大国雄风。近年,俄罗斯增大对亚太地区关注,加快调整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普京曾明确表示,要借亚太&东风&带动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调整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俄罗斯重新组建太平洋舰队,恢复远东地区战略轰炸机巡航安排,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也表现出更为强硬的立场。通过政治、军事、外交上的一系列动作,俄罗斯彰显了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存在与威慑能力。
  日本依托日美同盟,以军事大国、政治大国为目标,积极调整安全政策和对外战略,已实质性突破专守防卫政策,更加强调歼敌于海外的动态攻势防卫,向外扩张的进攻性更趋明显。在其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本以应对朝鲜和中国威胁为借口,将军事力量部署重点由&北方&转向面对中国的&西南方&。与此同时,日本主动激化钓鱼岛争端,显示出主动配合美国牵制中国,借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躁动。而印度、澳大利亚等大国也从自身战略需求出发,大幅度调整亚太战略。印度在其东向战略的指导下,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存在,以期在地区事务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澳大利亚则积极配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为美军增设军事基地提供方便。
  在调整安全和对外政策的同时,亚太地区部分国家依然抱有以武力保安全的单线思维模式,积极扩充军备力量。西方国家亦对亚太地区持续进行先进武器倾销,加之缺少有约束力的核查、监管机制,亚太地区军备竞赛趋势有所抬头。北约空袭利比亚等行动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亚太地区一些国家扩充军备的欲望,它们希望更多借助高技术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在冷战思维支配下,亚太地区军费开支增长迅速,如越南2012 年军费开支比2003 年增长了130%,印尼增长了73%。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亚太地区已超越中东成为美国武器的第一大客户源,
年,世界进口武器额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均在亚洲,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新加坡等。 军备投入的增加,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家间的战略竞争,地区安全稳定则面临着更大压力。
  第四,健全和强化地区安全机制已成重要议题,安全对话趋于活跃,围绕地区事务主导权的斗争进一步突出。相对欧洲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化、发展,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还缺少安全机制上的有效保障。尽管各国已认识到保持地区和平稳定这一目标的重要性,但在其具体内涵、实现手段与途径方面却难以达成共识,立场甚至大相径庭。如美、日等国主张强化双边军事同盟并以此为地区安全框架的基础,这种做法仍然沿袭冷战思维,不适合维护亚太总体局势的稳定。
  然而,在亚太当前及未来的形势发展中,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主宰地区事务,单纯武力手段已不是解决争端的最佳途径。这种变化有利于在维持相互制衡基础上保持地区稳定。 建立和完善地区安全机制,推动地区战略关系的良性互动,已成为维护地区安全的现实和共同需要。一个时期以来,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和强化开展多边的地区及次区域安全合作,着眼在消除地区安全面临的潜在威胁方面开展合作,建立起双边或多边安全机制,以化解矛盾、减少摩擦、增进互信。目前,地区内已有东盟、上合组织、东亚峰会和&10+3&会谈等各种形式的协调机制。这些双边与多边相结合的安全对话形式反映出亚太地区安全机制多样化的特点,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但由于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上存在巨大差异,且历史上形成的隔阂和成见一时难以消除,亚太地区要建立为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安全机制尚需时日,需要各国求同存异,寻找共同利益和扩大共同需求。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利益交汇点将不断增多,彼此交流联系的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地区内安全对话势必更趋活跃,各种安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前,有关地区安全机制的探讨逐步深入,但主要国家围绕主导权的竞争也渐趋突出。中美两国均是亚太大国,GDP 总值位列世界前两位,且在地区内均存在重大安全和经济利益。美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有六个分布在亚洲地区,2010 年APEC 经济体购买美国的产品超过其出口总额的60%,其中东南亚国家进口美国商品是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2倍。 美国急需借助亚太地区的经济红利帮助其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复苏。而中国则是亚太大部分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伴随着国家利益向海外延伸,中国日益需要塑造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以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事实证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并在一个时期以来主要表现为中国力量上升、利益需求扩展与美国维护其霸权安排的深刻矛盾。 这种矛盾的发展变化主要以亚太局势的发展变动为背景,反过来也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地区安全机制构建中得到彰显。中国支持并愿意参与关于亚太安全机制的探讨和磋商,同时主张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必须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以及多边与双边相结合的特点,目的是要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着眼于长远的地区安全保障机制。与之相反,美国目标则在于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防止亚太出现有能力挑战其地位的大国,尽可能长时间延缓中国崛起速度。正因为如此,美凭借其与日、韩、澳等国的同盟关系,在战略上对中国进行约束和绑缚,在一些联合军演中邀请亚洲多国参与,而有意将中国排除在外; 在南海问题上偏袒拉拢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形成牵制; 在经济上则试图抛开现有经济合作体系,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 ,以削弱中国的地区经济影响力。
  二、亚太战略形势变化对中国安全和发展的影响
  亚太地区战略形势演变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构成最直接的影响。能否保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事关维护中国安全的外部保障,也关系中国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问题。亚太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地区。目前中国已成为所有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亚太国家的贸易发展极其迅速,相互之间的投资增长也很快。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也聚焦于亚太地区,尤其以南海、东海等海域岛礁归属、海洋划界引发的争端为焦点,以中国与美国及地区内主要国家战略博弈为主要内容的战略竞争,在比以往更广阔领域和更深程度上展开。中国的命运与亚太地区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密切。
  结合前述分析,可对亚太局势发展变化对中国安全与发展的影响做出如下分析和判断。第一,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仍有望在较长时间继续维持与亚太国家总体上的友好关系,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但所担负的责任明显上升。在总体上,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构成了亚太各国的共同利益。谁搞乱了亚太,谁也就搞乱了自己。目前,亚太地区各国之间已基本摆脱冷战时期&非敌即友&的战略对抗关系,国家之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共同利益和利害冲突交织。这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各国政治上进行协调、经济上增强联系、安全上彼此合作,总体上有利于维持地区相对稳定的基本态势。
  虽然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但相互之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周边地区无强大对手对中国构成直接和现实军事威胁的局面难以打破。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基于利弊权衡或自身实力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大可能挑起大规模军事冲突。只要中国政策得当,坚持和平发展的基本方向,周边国家对中国迅速发展的不适应将被中国积极作用的不断发挥所抵消和取代,中国有条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相对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进一步发展赢得时间。中国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富邻&的对外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必将不断提升; 军事现代化改革稳步推进,国防实力大幅提升,使中国承受的外部军事压力相对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落实,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对周边贸易额和投资额连年攀升,中国对外投资额中的60%集中在亚洲国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一直秉承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周边事务,在解决朝核问题、化解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太地区拥有难以动摇的政治威望和影响力。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周边事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过去一个时期,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3&会谈、东亚峰会等多边机制中,话语权总体上呈不断增强趋势; 在协助周边国家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努力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持久的积极作用; 在军事领域开展广泛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增加军事互信,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等极端势力,为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中国在地区事务中需承担更大的责任,外界对中国期望值逐渐升高,希望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巴基斯坦、老挝、朝鲜等许多国家更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密切双边伙伴关系,以维持其自身安全稳定。一些国家在朝核、水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上对中国提出更高要求,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协调合作,谋求更大利益。这些期望与要求,有的对维护中国外部安全环境有利,有的则超出现阶段中国的能力范围,处理不当会陷于被动。随着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中国在处理外部事务时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第二,未来中美之间并非必然走向冲突, 但两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却全面而深刻,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未来一个时期,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还将进一步显现,并将反映在经济、政治和安全诸多领域,其中美军更是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构想,为未来&反介入&和&反拒止& 战争做准备,其对中国用意不言而喻。&奥巴马的亚洲战略存在&走过头&的风险&。 然而,存在结构性矛盾并不意味中美必然走向冲突。利益复杂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未来中美关系不会按照矛盾冲突的逻辑单向发展。应当看到,中美之间在日益显现的结构性矛盾之外还存在着日趋增强的约束力量,中美两国很难成为战略伙伴,但基本的&工作关系&必须保持,加上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增多和凸显,要求大国之间实现更多协调与合作。这是一种刚性约束,冷战后曾多次将中美关系从严重冲突的边缘拉回,今后也会继续推动两国共同利益的增加。美国新的防务战略指南也不得不又一次确认,美中两国是维护东亚和平稳定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因此,美国在对中国实施战略防范和遏制的同时,很难以&零和&方式展开博弈。对美国而言,这不仅是一种战略制约,也是其必然的利益选择。从根本上讲,美国无法遏制中国崛起,中国也难以挑战美国的霸权,更不会谋求将美国力量排挤出西太平洋。
  处理中美关系需要战略耐心,不能只关注冲突而看不见需求。大国间的关系应该更成熟一些,在一定条件下可冷却矛盾,待到时机成熟,双方自然会做出合乎历史方向的选择。即使台湾问题也是如此。目前美国之所以还没有完全放弃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糊政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没有变得足够重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使美国做出一个最终的理性选择,不管这是不是它愿意接受的结果。中美两国并不注定会走向冲突,两者最终是伙伴还是敌人,将取决于彼此的政策选择而非各自宿命。因此,中美全面对抗的局面绝非不可避免。如何化解结构性矛盾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影响,使中美关系真正向更具建设性和更多合作的方向发展,是中国、也是美国必须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
  因此,在上述大背景下的中美竞争,首先是大战略领域的博弈。随着美国战略调整加快,中美之间战略竞争已进入新的阶段,并将在更深层次上和更广范围内展开,且可能持续较长时期。对新一轮中美战略竞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中国应有充分的认识。尽管美国经济遭遇巨大困难,但在未来较长时期里,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不会动摇。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金融资本的渗透扩张能力和转移危机的能力已空前加强,甚至越是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其资本积聚效应越会明显表现出来,利益倾斜更趋严重。对此,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应对和心理准备。
  基于其较强的战略纠错与战略转向能力, 尽管受经济社会困难影响,美国可能以战略收缩来解决其迫在眉睫的国内问题,但在一定时期里其对外战略调整不会发生根本动摇,对亚太的重视只会增强而不会下降,其力量部署与投入只会增加不会缩减。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呈现出的全球收缩与亚太局部加强的布局结构将持续较长时间。无论是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还是获取经济政治利益和转移其国内危机的考虑,美都有可能继续以激化亚太安全矛盾的方式来巩固其霸权,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将产生全局性与方向性影响。
  第三,由于美国的战略操纵,亚太安全局势将持续紧张,中国面临的周边战略压力增加。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紧张局面,无疑与美国的战略操纵有关。美国的战略调整,尤其是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其对华战略防范和挤压态势,对中国和平发展构成严重阻碍。美将继续突出发挥&巧实力&的作用,谋求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对中国形成战略规制,特别是利用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负面研判以及中国在周边战略部署的不完善之处,强化其战略影响,力图增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隔阂,挤压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活动空间,以维护和巩固其在东亚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和地区秩序。
  美认为要防止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可能向美国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敌对联盟,就必须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紧密合作,推进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构建一个跨太平洋的安全体系。如其防务战略指出: 美重视与盟国和伙伴国之间现有的同盟关系,这种关系为维护亚太地区安全提供了重要基础。在该战略指导下,美积极利用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主权争议作为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支点,将中国崛起与&不安全&、&不负责任&、&以强凌弱&等同起来,严重损害了中国形象,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推动这些国家在安全上与其合作。在美推动下,近年来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出于各种动机,不断鼓吹、炒作中国发展给地区稳定带来的威胁,并采取种种举措加大对华防范和干扰力度,进而谋求加强与美国的安全联系。中国周边国家亲美防中之举,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美拓展与亚太地区的联盟合作网络,以提高其维护共同利益的集体行动能力。
  美日同盟的防卫范围已经从保卫日本本土扩大到周边地区,由美国单方面向日本提供安全保障转变为双向军事合作体制,美日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其主要矛头更明确转向中国。&天安&舰事件造成朝韩关系紧张,美国乘机促使美韩军事同盟升温; 南海局势动荡,美国则借以加强与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的战略协调,甚至开启了与越南的军事联系。未来美很可能继续推动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等三边战略对话和协调机制的发展,继续提升澳大利亚的军事地位,以达到巩固地缘布局、强化岛链功能的目的。除此之外,美计划加大投入构建与印度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支持印在大印度洋地区发挥经济稳定器和安全提供者的作用。
  美强化亚太地区军事同盟体系,说明其对中国的敌性判断趋于增强,必将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障碍和风险。在美国,总有人力图通过美主导的同盟体系和地区安全机制,综合动员和运用政治、安全、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多种资源和手段,实现对中国的防范和规制,在中国尚未实现真正崛起之前,将中国约束于美国的霸权体系之下,以开辟一个真正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第四,中国解决与相关邻国海上争端的难度增大,南海、东海等方向发生危机和冲突的风险明显存在。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与一些国家的海上争端开始凸显,困难增多。近年由于南海战略价值提升、各国更加关注海洋开发对本国经济的作用以及民族主义思潮的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域外一些国家的挑拨或偏袒,中国周边地区围绕海洋权益的争端趋于激烈。日本防卫研究所的报告认为: &如果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周边国家向纠纷地区派遣军队进行维权,中国会出动解放军在周边海域支援海上执法力量的维权行动。为此,周边国家在采取应对措施时,需要考虑中国军队的情况。&可见,中国海上安全环境难言乐观,解决海上争端的难度在增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陷入被动局面的危险。
  在南海地区,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企图进一步蚕食中国所属岛礁,攫取更大利益。而且相关国家出于共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和制约中国的双重考虑,只要中国稍有动作就反应激烈。美日印等国从各自战略需求出发,纷纷介入南海争端。美国以南海航行自由为由,干预南海问题,采取偏袒态度拉拢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对抗; 日本则以保障1000 海里海上生命线为由,将势力延伸至南海地区,对中国实施牵制; 印度在其东进战略指导下,积极参与南海油气开发,也给地区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在东海方向,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尚未解决时,中日围绕钓鱼岛归属争端仍在发酵。日本国内出于政治目的炒作钓鱼岛问题,将矛盾不断升级;而美国也在此问题上推波助澜,宣称《日美安保条约》第5 条适用于钓鱼岛。这不仅促使日本在解决问题时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加重了双方的对立局面,而且给中国解决钓鱼岛问题增加了难度。中国与日本围绕钓鱼岛及东海划界问题将处于紧张对峙乃至摩擦冲突的基本态势。
  三、几点思考
  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与亚太地区的未来息息相关,立足亚太构成中国对外战略筹划的关键环节,中国有必要确立一项经略亚太的综合性战略。
  第一,依据中国与地区关系进入深度调整的现实和利益需求,确立亚太战略的基本思路。在未来10 至20 年的时间里,中国经略亚太的基本战略考虑应为: 充分发挥中国亚洲核心国家优势,适应和利用地区局势的复杂性特点,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加大经营亚太的力度,维护亚太安全和繁荣,为和平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为此,一要以共同利益为牵引,积极发展与有关国家尤其是地区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推动地区经济与安全合作的持续深化; 二要在坚持和平发展基本方向的前提下,有效防范、遏制对中国核心利益的蚕食和侵犯行为; 三是积极构建相互牵制、相互借重、相互协调、相对稳定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基本框架,最大限度地分散由于中国实力上升带来的外部压力;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前瞻性地设计未来地区合作框架,不断将中国实力增长持续有效地转变为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不断积累主动,努力成为亚太安全与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第二,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合作与重点经营并重,构筑广泛而可靠的安全支撑,努力营造稳定的地区安全态势。亚太地区国家众多且国情多样,这无疑加大了中国经营亚太的难度,但另一方面这也构成中国发展对外关系得天独厚的战略资源和地缘优势。中国是具有大陆规模的亚洲最重要国家,且实力增长迅速,对周边的地缘影响必将不断强化,周边国家加强与中国的密切联系将会得到成倍的收益,反之也将遭受成倍的损失。 只要注重战略筹划,政策得当并坚持不懈,中国经营亚太将取得丰硕成果,与亚太国家关系将成为中国安全与发展的有利而持久的地缘依托,&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也将产生巨大的效应和吸引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依然严重, 中国的抵消作用具有广阔空间。&虽然大多数亚太国家希望美国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但是没人愿意看到中美因这一战略而加剧紧张关系。&
  为切实加大对亚太经营力度和优化地区地缘战略布局,可采取更加务实而灵活的对外政策,牵引地区局势不断向积极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强化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联系,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增进彼此战略互信,避免由于战略误判引发摩擦乃至冲突升级,让外界更多地感受到中国繁荣强大所带来的安全及利益,而不是威胁; 另一方面,要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必要时传递出中国&不想战争但敢于打赢合法化战争&的明确信息,对外形成战略威慑,维护亚太安全与稳定。在东北亚方向,应继续坚持半岛&无核化、和平解决、确保半岛稳定&的基本原则,支持半岛统一的努力方向,努力推动将&六方会谈&机制逐步转变成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以淡化美日同盟的影响。在东南亚方向,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将经济利益有效转化为对这些国家潜在和现实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推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机制化建设。在中亚方向,积极推进西向战略,并通过上合组织,进一步稳定中亚局势,强化对中国内陆战略腹地和亚太方向的支持作用。在南亚方向,也应积极参与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南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三,应将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扩散效应有效转化为亚太国家对中国的政治信赖,尽可能消解美国亚太联盟体系带来的战略压力。在处理与亚太国家关系时,需加强更为广泛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通过经贸往来、人员交流、安全对话等方式,增强这些国家对华信任感和依存度,引导其对华政策向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同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引领地区内更多国家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从而构建起更为广泛的安全支撑,积极塑造有利的地区安全态势。
  随着实力的进一步增长,中国有条件不断增强周边国家包括美国传统盟友对华向心力。如近年中韩经贸关系深入发展,韩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不断加深,中韩关系也开始发生积极变化。中国应顺应这一变化,并在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不断扩展双边安全合作范围,从反恐、防扩散、防危机、防冲突、防误判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深化两国在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中韩战略关系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影响力。今天的国家间关系远比以往复杂,即使小国也越来越难以简单选边站队,而中国与周边国家天然的地缘联系将极度放大其背离中国的严重困难,中国有必要也有条件让周边国家明确意识到这一点。
  第四,强化战略协调机制,增强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寻找避免陷入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强化中美战略协调机制,是有效解决两国之间&战略互疑&的必然选择。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是两国关系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这种缺失既源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也在于彼此之间因体制、思维方式、信息不对称等外在因素而形成的战略误解和战略误判。两国之间建立战略互信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冲突控制机制。为避免因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导致中美之间爆发严重危机,双方应尽快健全和完善中美两军危机协调磋商机制,就中美危机管理中涉及两军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沟通。待达成基本共识后,双方可就相关程序、规则等具体操作性、技术性问题进一步展开交流磋商,并力争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同时,为避免受到中美两国关系起伏影响,该机制的构建应具有多层次性,可在军队官方与军事学术研究机构当中全面展开,以确保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推动中美相互间的战略保证。中国可以向美国做出明确的战略保证,不挑战美国全球利益和领导地位,不搞军事对抗; 同时要求美国必须做出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不搞军事对抗的战略保证。申明这点有利于中美合作,有利于稳定和发展世界经济,有利于美国更好地发挥世界领导作用。推动中美相互战略保证,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复杂过程,不论结果如何,这样一个过程都将削弱美国内强硬派推动军事对抗的努力。只要反复确认不搞军事对抗,就有意义。为使相互战略保证得以深化,可拓展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合作,如联合反海盗行动,以扩大共同利益,缓和传统领域可能上升的对抗。
  中美之间存在明显分歧,但又相互需要。对于中国,既要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又要推进中美关系稳定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寻求和掌握合作与斗争的力度,把握中美关系的平衡点。这一平衡点,也就是吸引与排斥、合作与斗争的结合点,就是斗争中不断合作、合作而不规避分歧的那一点。把握好平衡点,中美关系就不会在风浪中倾覆。而要把握好平衡点,必须坚持以两手对两手的方针,辩证处理合作和竞争、妥协和斗争的关系,不断积累战略主动,引导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基辛格认为,美国和中国之所以认为彼此需要,是因为&两国都太大,不可能被别人主导; 太特殊,不可能被转化; 太相互依赖,承受不起彼此孤立&。对于美国战略调整,中国须有效应对,但要极力避免反应过度和战略上的冒进错误,不与美国进行硬对抗,而要反向拓展合作的空间,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和战略信心推进中美关系的积极发展。如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才有必要的基础和牵引。
我的态度:
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外交观察》第三辑的主题是“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本期中,美国与俄...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双文化并存的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有早有晚。“发展有先后……
更多学者文章
粤ICP备号-2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太再平衡战略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