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里面的极端情况指什么?

克里米亚公投即将来临 金融市场将作何反应 _ 东方财富网()
克里米亚公投即将来临 金融市场将作何反应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在金融市场上,骄傲自满向来是危险的,因此在周日克里米亚公投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平仓行为并不令人奇怪。 在该即将举行的公投中,克里米亚公民很可能会投票支持该地区从乌克兰分离出去。
  在金融市场上,骄傲自满向来是危险的,因此在周日克里米亚公投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平仓行为并不令人奇怪。在该即将举行的公投中,克里米亚公民很可能会投票支持该地区从乌克兰分离出去。  乌克兰、美国和欧盟均坚称该公投是非法的。但多数分析师预计,除非极端情况出现,否则很难看到该事件将对金融市场带来长时间的负面影响。该极端情况包括乌克兰紧张局势急剧升级,不过由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目前只是声称对莫斯科采取制裁,并没有超出制裁的其他措施,因此极端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小。  若该公投支持克里米亚重新加入俄罗斯,以美欧牵头的针对俄罗斯的一轮制裁很可能也将接踵而至。但该情况已经被市场计入,宏观风险顾问公司(Macro Risk Advisors)策略师Ed Lalanne说道。  美国股市周四大跌,创下五周多来最大单周跌幅。尽管分析师称投资者对乌克兰的担忧是一大因素,不过投资者也对放缓和美联储缩减购债心存忧虑。  美国股市周五早盘在震荡交投中小幅上涨,而黄金和原油期货均斩获一定的涨幅。  Lalanne表示,美国和其他地方的股市不大可能对周日的结果(预计将脱离乌克兰)有很大的反应。不过如果有迹象显示俄罗斯准备在乌克兰其他主要人口为俄语的地区采取军事行动,或者西方国家采取的力度高于预期的制裁措施激起莫斯科的报复,这些都很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骚乱。  确实,黑石集团(BlackRock)的首席师Russ Koesterich指出,尽管乌克兰危机在三月初短暂地打压美股,不过还没到48小时,股市又重新站稳脚跟并触及新高。  “这是否意味着乌克兰危机对金融市场无关痛痒?答案是NO,”Koesterich在报告中说道。“不过,投资者不大可能对乌克兰事件做出反应,除非暴力急剧升级,或者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该事件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如原油或天然气市场遭到破坏)。”  这里是金融市场可能对周日公投做出的反应:  能源  让我们从原油和天然气开始吧。这两者在二月末三月初均出现跳涨,因乌克兰局势升温,以及俄罗斯支持的军队控制了克里米亚。这令人回想起了过去十年中俄罗斯是怎样停止出口天然气到乌克兰的。但是自那以后,美原油跌至100美元/桶下方,而天然气期货价格也出现撤退。  全球翰德证券有限公(Global Hunter Securities)宏观策略师Richard Hastings表示,“在方面吗,克里米亚只是对美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构成了轻微的支撑。”  同时,美国政府周三宣称,该国将对石油战略储备进行“试销”,评论家将刺激视为对莫斯科的警告,尽管许多行业观察家只是将该措施视为纯粹的技术操作。  如果有一个市场在公投后会发生“发生疯狂的事情”,那就是原油,Lalanne说。但他还是强调,任何强烈的反应仍不大可能会发生。  黄金  黄金是传统的避险资产。本周黄金上涨了2.5%,但分析师们仍不愿意将近期的金价的强势与市场对克里米亚的担忧联系起来。  “克里米亚危机可能只是对金价起到附属作用,但我倾向于认为周四的价格波动更多地与经济和市场结果有关,”Libertas Wealth Management Group总裁和投资组合经理Adam Koos指出。  新兴市场  如果克里米亚危机将产生立即影响,新兴市场或将首当其冲。但投票开始前的这些日子里,并没有迹象显示市场恐慌情绪已经越过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正应对自己国家严重的经济问题。  自危机发生以来,俄罗斯卢布和乌克兰格里夫尼亚均遭遇重挫。俄罗斯MICEX股指周五再次下跌1.6%,单周跌幅高达8.2%,今年三月至今跌幅更是达到了近15%。  除了对当地的影响外,“如果我们对过去几周金融资产的表现做一个评估,乌克兰危机受到了全球新兴市场的忽视,”法国(Societe Generale)以Benoit Anne为带领的分析师团队写道。  他们称,“当然,整个市场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分化,但总本质上来说,市场压力一直局限于俄罗斯和乌克兰”。  乌克兰作为整体也面临着糟糕的局势,而且正在寻求国际组织(IMF)的援助。  柏瑞投资(PineBridge Investment)首席经济学家Markus Schomer指出,乌克兰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该情形与去年塞浦路斯的困境具备可比性。而且与塞浦路斯危机非常类似的是,传染风险很可能是最低的。  他说,乌克兰问题因其地理位置而变得特殊,而除了本国外受影响最深的很可能是俄罗斯,后者持有乌克兰债务,而且后者的拥有乌克兰同行大量的股份。  固定收益资产  Samson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资官Jonathan Lewis称,在周末来临前债券投资者不大可能会平仓。但如果公投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不一定会导致债券价格走高和收益率下滑,因为这样的结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计入。  更重要的因素是相关方对此做出何种反应,以及当冲突发生时的细节。Lewis称,“不会发生冲突。人们在周末来临前扎平仓位看起来是明智的。”  外汇  公投的结果不大可能会引起汇市的反应,但联合国、美国和欧盟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可能会,Farose Trading总经理Brad Bechtel说道。  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包括波兰、匈牙利、土耳其和俄罗斯在内的邻国的货币将发生波动。“那些是主要的新兴市场货币,而且容易受到市场反应的波及,”他说道。  最坏的情况  当然,投资者必须警惕自满。而且克里米亚毫无疑问将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新的焦点,因此由此带来的风险值得我们关注。  至于普京将加大力度以获得乌克兰除克里米亚外的说俄语地区的控制,多数分析师对普京表示了质疑,不过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经济展望集团(Economic Outlook Group)首席经济学家Bernard Baumohl称,“本周事关重大”。  Baumohl称,普京会双倍下注并对乌克兰发动战争吗?这样的行为会招致美俄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或者世界领袖以及普京的幕僚们因担心海外财富的丢失而对普京施加压力,寻求外交解决该危机?
(责任编辑:DF126)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论利率市场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金融战,还是阴谋战 : 经理人分享
金融战,还是阴谋战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罕见刊文,提及境外对中国可能发起“金融攻击”,引起各方舆论关注,金融攻击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此刻立即发生,而是在建立金融安全网的同时,既要应对大概率时间,也应预先考虑小概率事件的应对方法。
我认为,中国庞大、无规则、缺乏监管的金融体系,才是孕育金融危机的根源,比如今年爆发的两次股灾,与海外做空中国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不从内部找原因,一味从境外渲染阴谋论,捕风捉影,只能导致危机潜移默化,发展壮大。
到底有没有货币战争?答案应该是,如果把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的汇率兑换或股市震荡看成是一场场境外阴谋攻击中国的金融战争,或者说从意识形态的立场把美国西方势力看成是通过货币升贬股市涨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那就是金融战争,反之,就是正常的货币或市场交易,关键是,看你从什么立场去思考和判断?凡是中国出现的问题,不讲事实,不分青红皂白,一一指向美国及其西方亡我之心不死,这类“阴谋论”在中国被渲染得轰轰烈烈,司空见惯,误国误民。剑指美联储阴谋做空中国,请问,导致沪深创三大股指暴跌,根据是什么?如果中国的金融体系这么容易就能被大洋彼岸的美联储或华尔街摧毁,想一想,中国该脆弱到什么地步,这问题是出在中国的防御体系,还是美国的攻击体系?我告诉你,美国资本要想做空中国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取消外汇管制,股市向全球投资人开放,实行T+0,停止涨停板跌停板,允许国际资本自由进出,否则,索罗斯也好,罗格斯也好,沪港通港股通也好,做空一点境外中国概念的指数基金就可崩溃总市值高达70万亿的中国股市纯属扯蛋。实事求是,做空与国际资本全球市场接轨的港股还有可能,说美联储通过做空操控铜墙铁壁的中国股市,只能说这个社会太脆弱了,脆弱到一个阴谋论就可摧毁金融股市,奇怪的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信得痛骂无辜的美国?换句话说,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指责美国西方阴谋做空中国,那么美国西方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中国阴谋指控美国是为了加害美国西方?道理是,如果任凭谎言充斥社会,报喜不报忧,信息持续严重闭塞,越来越多的人知识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日益低下,学者专家也蜕变成聋子的耳朵穷摆设。——克里斯托夫?金 (微博)推荐阅读:金融战争并非阴谋论,周小川防患于未然文章来源:Duowei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罕见刊文提及“金融攻击”,引起舆论关注。分析认为,金融攻击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此刻立即发生,在建立金融安全网的同时,既要应对大概率时间,也应预先考虑小概率事件的应对方法。早在7、8月份的股市巨震中,就有人质疑境外势力做空是一个重要诱因。甚至有观点提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气息已经靠近中国。此类观点处于极大争议中,至今没有定论。11月25日,周小川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共分六条谈了金融体制改革,其中前五条主要聚焦如何让金融改革有效率、推动创新等,都是一些改革的必要选项。第六条则指出要“有效应对极端情况下境外对我实施金融攻击或制裁”。有评论认为,“金融战争”可能只是阴谋论者的热词,但在金融开放上,防患未然却是必须做的事情。有金融业人士指出,虽然文章对此并未有着重落笔,但已透露出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反应出中共高层对金融战争存在的认可,这并不容易。长期以来,在中共内部的绝大部分市场派人士眼里,金融战略是不存在的,金融战争更是子虚乌有,谈金融战略或者金融战争,就是阴谋论。而这是中国货币当局最高层,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指出,要防范"境外对我实施金融攻击"。一般情况下,在《人民日报》上撰写的政策性文章,针对性都是非常强的,金融改革自然不必说,它是当下中国整个改革的一个中枢,金融改革能够盘活,整个改革就会顺畅,而防范外部对中国实施金融攻击,这句话也必然不是轻易说的。不过,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外资金对境内金融系统安全的影响,却越来越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今年7月,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亲自带队赴上海进行调查,11月初官方公布了调查进展,称成功侦破一起“以贸易公司为掩护,境外遥控指挥、境内实施交易,作案手段隐蔽、非法获利巨大的涉嫌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件”。根据目前官方披露的信息,该案具有金融攻击的特征,也算是外部力量攻击中国金融系统的实例。因事涉伊世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报道称,该公司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软件,以较小的资金投入反复开仓、平仓,非法获利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公安机关认为,该公司异常交易行为符合操纵股指期货市场的特征,涉嫌操纵期货市场犯罪。针对“金融攻击”一说,理应保持警惕。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在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英国在1993年、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都受到过这种攻击,即便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也未能幸免。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有一些观点认为,美国是这背后的幕后黑手。还有一些观点把上世纪多次发生在亚非拉世界的金融危机与美元周期结合在一起,认为美国利用金融霸权“剪全世界的羊毛”。但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些阴谋论嗤之以鼻。有全球投资人士认为,周小川提到防范金融攻击和制裁,不是针对当前某个特定现象,这应该是一个原则性的说法。那么,在对金融风险的防患未然方面,中国都做了哪些准备?目前金融业态发生了较大变化,金融市场波动,系统性风险加大。为适应金融风险变化,央行在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方面更注重短期流动性工具的运用。此外,人民币主动国际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倒逼着中国加强金融制度建设,防范金融风险。有专家表示,“金融攻击”或许是小概率事件,而真正迫在眉睫的则是中国金融体系自身竞争力的构建。
长按二维码 关注私募排排网金融资讯 | 私募路演 | 融智评级长按二维码 关注私募微专栏私募资讯 | 股市行情分析长按二维码 关注私募精品店购买基金 | 查询产品 | 产品净值加入我们私募机构 路演预约 ?专线?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赵昌文:警惕攫取性金融体系造成“金融诅咒”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马克
  搜狐财经讯 (马克)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是什么关系?金融业会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攫取性?8月15日,《比较》编辑室和中信出版集团经济学出版社组织召开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研讨会”暨《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首发式。《从攫取到共容》一书的作者,国务院发展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教授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朱鸿鸣博士,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赵昌文认为,长期以来国内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关注放在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方面。尽管有强的合理性,但是忽略了从全球金融危机反思中得到的金融业发展过度的问题。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赵昌文指出,上一轮改革秉持了金融中心主义,而当前金融改革的很多建议都秉持了金融合作观,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相互合作,谁也离不开谁。不过,从矛盾论的视角看,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竞争又合作。若金融发展过度,竞争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则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便具有攫取性,也就是说对实体经济形成明显的负外部性;若不存在金融发展过度,则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容的,金融不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外部性,至少无明显的负外部性。
  赵昌文判断,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状态是发展不足与发展过度并存。一方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不高,发展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方面,金融发展过度,已成为对实体经济有显著负外部性的攫取性金融体系。从社会报酬结构看,金融业的资本回报率和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都很高,导致包括资本、人才和企业家才能等创新要素“脱实向虚”。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格局看,实体经济也处于很弱势的地位,金融业获取高利润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并存。
  对于金融业产生攫取性的原因,赵昌文认为,金融层面的原因和金融之外的因素共同造成了攫取性金融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强化。就金融层面而言,主要原因是未及时退出金融约束制度所造成的竞争不足,即利率市场化滞后、准入放开滞后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所带来的银行业内部、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银行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足。就金融之外的层面而言,主要原因是由于国企改革滞后、存在政策性负担和房地产业“大而不倒”所带来的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的隐性担保。
  赵昌文认为,攫取性金融的后果就是“金融诅咒”,极端情况是金融越庞大,实体经济越凋敝。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虹吸效应,即金融过度发展导致社会报酬结构有利于金融业而非实体经济,从而导致创新要素不断被吸引到金融业,从而使实体经济难以得到其亟需的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效应。除此之外,“金融诅咒”的作用机制还包括侵蚀效应、利益集团机制、公司金融机制和金融不稳定机制等。
  赵昌文认为,虽然市场可以执法纠正金融过度问题或金融的攫取性,但是其触发条件是金融危机或大规模金融风险暴露,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甚至经济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此外,这种自发纠正并没有消除攫取性金融的制度基础,一旦调整结束之后,金融体系又会再次蜕变为攫取性金融体系。因此,我们不应坐等市场自发纠正金融的攫取性,而应积极推动金融改革,消除攫取性金融体系的体制、制度土壤。
  赵昌文认为,虽然市场化有助于解决中国金融发展过度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市场化不意味着金融体系一定可以从攫取走向共容。实际上,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不可谓不充分,但也蜕变为攫取性金融体系。因此,在推动金融体系从攫取走向共容的改革中,我们应积极推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但市场化不是手段的全部,更不是目标的本身,要以共容性金融体系是否建立或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是否实现良性互动作为检验金融改革成效的关键标准或关键标准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表示,在当前这轮改革开放后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应该支持实体经济,但重要的是通过政策杠杆来调控,使金融部门在支持实体转型中获得应有的回报,而不是凭着所谓社会责任来支持实体,要使金融企业有动力推动金融创新,而不是以牺牲金融企业利益来支持实体经济。
  他还建议发展多样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比如风险投资,他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新兴产业的选择,对新兴技术的认定不是政府的所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能力,资本配资和监管能力,以及包括股权在内的激励机制的作用,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陈清泰特别强调必须建立良好破产制度,金融债权人必要时应当利用破产和破产重整的工具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目前社会上破产企业数量很少,但是出现的是跑路企业,或者是僵尸企业,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就如大家说有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一样,金融体系看起来也有好和坏之分。他表示,金融行业如果仅仅作为一个行业来说,知识含量比较高,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是正常的。
  在刘世锦看来,对于当前的金融行业,有一个理论上的问题值得探讨,就是金融行业的过度投机性,或者说制造泡沫的特点。这类似于重工业的自我循环自我服务,一旦发展起来,特别是金融创新开始以后,就会离其他行业比较远,像击鼓传花式地不断拉长环节,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根本不知道前面的环节是什么。这种自我循环、内部自我制造的“金融异化”问题实际上一直是存在的。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将来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能否更好一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如何合理地对风险进行定价,引导资金、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的问题。中国的转型首先是一个市场化的转型,目前金融体系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当前向市场化转型或者说过渡状态与金融体系自我循环、自我复制相结合而产生的问题。
  刘世锦指出,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利率市场化尚不到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业盈利水平较高,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利差。还有隐性担保,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另外,还有国有和非国有的所有制差别所引致的信用条件差别。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由于诸多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存在,金融体系不能对经济中的风险正确定价,导致无风险利率过高,进而使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难以解决。走出这种困局,要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消除隐形担保的制度因素和所有制歧视,同时也要有效避免金融体系自我循环、制造泡沫的问题。他还表示,互联网可以促进信息渗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线上信息和线下实体经济互动,改进资源配置,为金融与实体经济更有效率地融合提供了新的机会,并可以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则从税收和财政体制等公共政策角度出发看待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要着眼于在制度安排上维护市场统一。当前“营改增”改革应当加快进行,不应当以强调金融业的特殊性为由拒绝甚至拖延“营改增”。“营改增”所能带来的一个重要效应,就是把金融业和实体经济放到一个盘子里比对,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税制,而不是继续各搞一套。他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与地方财政体系健全和分税制有关。1994年最重要的分税制和公共财政概念,近来被有所忽视。当前的土地财政、地方财政对当前利益的追逐等问题,与体制本身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关。
  高培勇指出,在不知道将来财税体制如何走,在没有稳定的分税制基础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会追求当前收入,而不关心或很少关心税收背后的税源和税本。发展金融业能带来即期收入,而发展实体经济往往需要多年后才能产生实效,所以地方往往会更强调金融发展,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
  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董事总经理德地立人认为,要对金融攫取的概念做清晰的界定。金融市场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从荷兰开始,对东印度公司的投资,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其核心是分散风险和杠杆化,金融部门就是通过分散风险和杠杆化,从实体经济中获取一定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攫取和共容是不可分的永恒主题。后来金融市场发展出现了多次金融危机,原来相对来说间隔时间较长,到后来,时间缩短,这是因为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而出现金融风暴,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新的调整,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攫取和共容的调整。
  德地立人从纯经济学角度分析说,金融(货币)本身不产生任何附加价值(或说剩余价值),附加价值只能在包括服务在内的实体经济的周转中产生。资金在金融市场里转来转去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金融只有和实体经济结合才会产生价值。从杠杆和泡沫角度来考虑攫取和共容也许是一个更可取的角度。
  研讨会由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主持,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等其他一些到场专家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责任编辑:沈路)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旭轩金融兑付情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