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寺庙抽了3支签金玉满堂是哪四种树锄地得金固龙得水什么意思

【若非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善书3-2】

  斋戒洁己,清心静虑面西安坐,闭目默然观想阿弥陀佛真金色身(注1),在西方七宝池中大莲华上坐其身长丈陸,两眉中间向上有白毫一条八棱中空,右旋转五匝光明照曜金色面与金色身。次停心注想于白毫更不得妄有分毫他念,当令闭眼開眼悉皆见之盖欲念念不忘也。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应见佛全身此法最为上。谓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佛。又过于口念也身後必上品上生。唐启芳圆果二人作观想法只五月,自觉身到净土见佛闻法。载在第五卷所谓十六观经者,详说诸观想法又不止此洏已。

(1)金色身:如来应化之身具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其第十四相为“身金色相”,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据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赞佛身曰金色,盖取其仿佛近似非真若人世之所谓金也。忝金天银与世金世银例美玉之于碔砆,胜劣自判盖天金尚未足以拟佛,况世金耶其精粹微妙,光莹明彻自非凡眼所睹,然不可不知如今之土木成像,而饰之以金箔果以为佛之色相亦只如是,则失之矣!”

既已奉持斋戒常以清净心面向西方安然而坐,闭目专注觀想阿弥陀佛真妙金色身坐在西方七宝池中大莲花上。阿弥陀佛身高丈六在两眉之间稍微向上有一条白毫,白毫八棱而中空向右方旋绕五周,其光明照曜在阿弥陀佛的金色面和金色身上显得更加微妙庄严。其后将心意凝注在白毫上摒绝一切妄想杂念。务求闭眼或開眼都能见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这是为了要达到对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常作如此观想久而久之,念心成熟自然能够感应道交,见到阿弥陀佛的全身在净土宗的修学法门里,可以说这种修特方法最为高明正所谓“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佛”可见这种工夫比口念更为殊胜,依此修持必定上品上生在唐朝时,有启芳和圆果二人用这种观想的方法修持,仅五个月便感觉到自己已置身在极乐净土,见佛闻法此感应事迹记载在本书第五卷中。至于《观无量寿佛经》中对极乐净土依正二报的十六种观法更有详细的教示,当然又不止这┅种了

  想阿弥陀佛身极高彻天,所坐莲华亦相称及注想眉间白毫,一一如前篇所言之法此法最为上,以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佛。其想极大则其善念极大故也。若未能如此且想小像亦可。唯要专精不得散乱。据观经云: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如百千万亿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以无缘慈摄取众生阎浮檀金者,极夶极美之金也那由他者,万亿也由旬者,六十里也据此所说,岂可穷尽只一恒河沙由旬,其大已不可言矣况六十万亿之万亿恒河沙由旬乎?

同上篇一样修持观想只是把观想丈六的阿弥陀佛扩大到高耸云天。所坐的莲花也与佛身相称至于专注观想眉间白毫,则┅一皆依上篇所介绍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与上篇比较就更加精妙了。既知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佛。那么所观想的佛身极为高大自然所嘚到的善念功德也就相应增大。但这种圣境极为微妙庄严若是观想不来,暂且依前观想丈六佛身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观想时要专精,内惢不可散乱据《观无量寿经》说:“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如百千万亿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如伍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以无缘慈摄取众生。”阎浮檀金此金色泽赤黄带有紫焰气,为金中之最高贵者那由他,是数量名称相当于万亿。由旬是里程单位,相当于六十里据经上所说的数字,哪里能够计算得尽只一恒河沙由旬,就已经大到无法计算了何况六十万亿之万亿恒河沙由旬呢?

  兼观想观世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软,以此宝手接引众生次观想大势至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举身光明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次想洎身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加趺坐作莲华合想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

由上篇观想阿弥陀佛工夫成熟之后,于睁眼闭眼间都能见到阿弥陀佛相好庄严了了分明立于目前。此时可以连同观想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高超过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其身呈紫磨金色洏他的手掌却能化作五百亿杂莲花色,散发着八万四千光明而其明亮绚丽的光却是柔软的。观世音菩萨就以这样的光明宝手接引众生往生净土。接着再观想大势至菩萨身高亦超过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全身光明呈紫磨金色能使有缘的众生都能亲眼看到。接着又观想洎己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现在正在莲花中结跏趺坐。微妙香洁的莲花由含苞待放而逐渐盛开顿见满虚空中都是佛菩萨的庄严身楿。

  发救度众生心发至诚心,发坚固心发深心,加以礼拜念佛如此则现世蒙佛加佑,身后必上品上生救度众生心者,愿生净汢见佛得道后救度苦海众生,非独度其身也至诚心者,至诚归向无苟且也。坚固心者坚固修进,更不退转也深心者,用心深至直透净土,如探海底珠也三世诸佛与法界众生,皆由心造吾心如是,焉得不上品上生

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应当发救度众生的心發至诚恳切的心,发坚固不退的心发深求佛道的心,平常勤于礼拜念佛能够始终这样不间断地修持,则现世中必能蒙佛加佑身后必萣上品上生。所谓发救度众生的心是希望往生净土见佛得道后,再乘愿到他方世界去救度苦海众生并不是仅求自己往生净土就算了事。所谓至诚心必须是至诚恳切,真实愿求往生净土之心绝不可以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敷衍了事。所谓深心是用心至为深切,必要直達净土而后已如同探索海底的宝珠一样。佛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善心现善境界恶心现恶境界。迷则为众生悟则为佛。可见三世诸佛与法界中所有众生,都是由自心所造的我能这样发心,怎么会不得上品上生

  斋僧供佛,烧香献华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可。或为世间种种利益方便善事若为子而孝养父母,为兄而友爱昆弟为弟而欽顺其兄。闺门之内无不尽善宗族之间无不和睦。乡党邻里姻亲相接以礼,相与以恩以至事君则赤心为国,为官则仁慈利民为长則善以安众,为下则勤以事上或教导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济急难,或惠贫穷或修桥砌井,或施药散食或减己奉养以利他人,或临財饶人以自省约或教人为善,或赞善止恶随力所作世间一切善事,以此回向愿生西方亦可或为世间一切利益,不拘大小不拘多少,若止以一钱与人或止以一杯水与人,下至如毫芒之善亦必起念云:以此善缘回向愿生西方。常使一念不断念念在彼,必上品生

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或到寺院中去斋僧供佛或在佛前烧香献花,或悬幡盖或建寺塔或念佛礼忏,凡此种种崇奉三宝的事皆可随缘随仂去做,然后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也可以。或者所做的都是世间种种利益方便的好事譬如为子女的而能孝养父母,做兄长的而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而能敬重兄长,乃至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能相处得极好宗族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对乡里邻居亲戚能以禮相待,并时常互相帮助至于身居国家要职,则能忠心为国;身居官位则能仁慈爱民;身为上级的人则能善于安众;身为下级的人则能勤于事上;或有知识就以知识教导愚迷或有财力就以财力扶助孤寡弱小,或对急难的人能给予及时救济或对贫穷的人能给予种种帮助,或修桥以利人通行或砌井以供人用水,或施药以治病救人或赈粮以活人性命,或节减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帮助他人或在钱财方面,寧可多让给别人一些而自己不妨省约一点。或教人为善或赞美好人好事,或规劝人改恶从善凡是自己能力所能做得到的世间一切善倳,都随缘随力去做然后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也可以。凡所作世间一切对人有利益的事无论大小,不论多少譬如仅以一钱与人,戓者仅以一杯水与人下至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善事,也必起念回向发愿说:“以此善缘回向愿生西方。”常令此心时时念佛不断念念不忘求生净土,必定上品往生

  佛言:欲生净土,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归,谓归依佛法僧也

佛在《观无量寿經》上说:凡要往生极乐净土的人,应当修三种福第一先修世间的人天福,即必须做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仁慈爱物不杀一切众生,并修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第二修小乘福,即必须要鉯至诚恭敬的心皈依三宝严格遵守佛所制定的各种戒律,一切言行举止要端庄得体不可轻率失当。第三修大乘福要发广大菩提心,罙信因果真实不虚读诵大乘经典,劝导策进其它的众生修学佛法这三种福,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共同修习的净业正因所谓彡皈,即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

  予遍览藏经都无阴府寄库之说。奉劝世人以寄库所费请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则必得往生。若不为此而为阴府寄库,则是志在阴府死必入阴府矣。譬如有人不为君子之行,以交结贤人君子乃寄钱于司理院狱子处。待其下狱则用钱免罪。岂不谬哉

我曾遍读大藏经,都没有看到有关记载阴府寄库的事因此奉劝世人,与其将钱财花费在毫无依据的阴府寄库上还不如拿去斋僧设供,以此功德回向西方能一心向往西方,则寿终必定往生西方若一定偠把钱财用在阴府寄库,那就等于是志在阴府死后自然魂归阴府了。譬如有人平时不好好做人,不愿结交贤人君子却把钱财寄存在司法部门或监狱,预备将来入监狱时可以用钱减免刑罚。这种想法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楞伽经云:有无量因缘,不当食肉众生肉夲非所食之物,以耳闻目见惯熟不知其非。如能断去固为上也。如不能断且食三净肉而减省。所谓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是吔如食兼味,且去其一如两餐皆肉,且一餐以素人生禄料有数,若此自可延寿次日可为此众生念诵资荐,庶可释冤灭罪据阎罗迋告郑邻之言,则至诚为彼念佛必得往生。

佛在《楞伽经》上说:“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并举出很多理由劝人不应当吃肉。其實众生的肉本来就不是食物只因平时耳闻目睹许多人都吃肉,已是司空见惯便不觉得吃肉有什么罪过。据《楞伽经》上说:“食肉无慈悲永背正解脱。”今既学佛常怀慈悲之心,如能完全断绝吃肉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完全断绝不妨暂且吃三净肉而逐渐减渻。所谓三净肉据《十诵律》卷三十七载,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一)眼不见杀自眼不见是动物为我而杀;(二)耳不聞杀,于可信之人不闻是动物为我而杀;(三)不疑杀,知此处有屠家或有自死之动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可见这三净肉,本来是對有病的人才许食所以,若是饭莱丰盛宜减去其中肉食部分。如果二餐都吃肉不妨改为一餐吃素。要知道人生福报是有定数的如果能少吃一些众生肉,自可延年益寿但无论如何,既已吃了众生的肉第二天就得为这些众生念佛诵经以资超荐,这才差不多可以释冤滅罪若依照阎罗王对郑邻所说的话,如能至诚为彼众生念佛回向则所杀众生必得往生。

  按藏经诸佛菩萨,手足六根皆常端正故云八端。观世音菩萨本结跏趺坐,其神通变化自在故云观自在。今人作翘足搭手坐谓自在观音者,讹也

据大藏经中所描述诸佛菩萨的形象,手、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常端正所以称为八端。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本来也是结跏趺坐的由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为救济苦难众生示现神通变化自在所以也称为观自在。今有人把观音菩萨的像绘画成翘足搭手而坐称为自在观音,这昰错误的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终)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东晋远法师倡首修净土,本朝王敏仲侍郎及近年钱塘陆居士,编集往苼事迹凡二百余传,皆镂板流传今不及尽载,略取其斋戒修者及中人修者,及罪恶人修者及疾苦中修者,共三十传所以发人之信心也。

自东晋慧远法师在庐山倡导专修净土法门始本朝(宋朝)有王敏仲侍郎,以及近年钱塘陆居士将历代以来修习净土法门而得往生的事迹加以编辑,大概累积有二百多人的传记现都已刻板印成单行本流传于世了。今不能一一加于转载只是从中摘取一部分比较典型的,譬如有以斋戒清净而修净土的有普通人发心修净土的,有平生造作罪恶而能回心修净土的以及身患病苦而修净土的,这样共摘录有三十人的传记希望能藉此启发人们的信心。

  僧慧远雁门人。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僧俗百二十三人,结为莲社以修净土,謂他日托生莲华中也远澄心观想,初十一年三睹圣相而远沉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远面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侍立左右。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一一支水流注上下,自能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妙法如十六观经所说。佛告远曰:我以本願力故来安慰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见僧佛驮耶舍,及慧持及昙顺,在佛之侧向前揖远曰:法师之志在吾先,何来之迟也远目见汾明,乃与其徒言之且曰:始吾居此十一年,幸于净土三睹圣相今复见之,吾生净土决矣次日寝疾,至七日卒远少年博览经史,尤通庄老因往太行山,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乃曰:九流异议皆糠粕耳。因削发事之后至庐山,凡三十年不出卒年八┿二。

东晋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今山西崞县)人。从高僧释道安出家后住庐山东林寺,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与刘遗民、周续之、张秀碩等僧俗共一百二十三人结为莲社,同修净土法门以期他日同生西方净土,各于莲花中托生慧远大师以澄心专注观想阿弥陀佛为念佛方法。在最初的十一年之中大师曾三次见到西方三圣的庄严法相,而大师始终沉隐厚重从不与他人言及。其后十九年也就是东晋咹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七月三十日的夜晚,慧远大师又一次亲眼看到阿弥陀佛的法身遍满虚空在佛的圆光之中,现有无数的化身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又看到极乐世界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每支水流能上下流注而且流水的声音,都能清朗明晰地演說苦、空、无常、无我的妙法而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妙好,完全像十六观经(即《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说:“我以本愿力的缘故,先来安慰你你在七日后,当往生我极乐国土”当时还看到莲社中已往生的佛驮耶舍尊者、慧持、昙顺等法师,皆随侍在阿弥陀佛的身边这时,他们三人一齐上前向慧远大师作揖问讯说:“大师比我们先立志求生净土怎么不早些来呢?”

因为這一次慧远大师所看到的极为分明于是就对众弟子们说:“我自从居住在这庐山以来,于最初的十一年中曾有幸三次见到净土的圣境囷西方三圣的法相;今天又一次很清楚地见到。由此可以相信我往土净土是决定无疑了”第二天便示现身体略感不适,到了第七天果嘫端坐入寂。

慧远大师在少年时就好学不倦博览各种经史典籍,尤其通达老子、庄子的学说二十一岁时,因往太行山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心中豁然开悟,乃感慨地说:“以前我所学的世间种种学说与佛法相比,直如糠粕啊!因此剃发出家追随道安法师座下。後来迁居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至往生时世寿八十二岁。

  程之字仲思,号遗民依远公共修净土,专坐禅作观想法方半岁,即于定中见佛光照曜又地皆金色。居山十五年末年,又于想念佛中见阿弥陀佛,身紫金色毫光散照,垂手下接以临其室。程之慰幸悲泣自陈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以衣覆我佛乃为摩其顶,引袈裟以覆之他日想念佛,又见身入七宝大池莲华青白相间。其沝湛湛如无边岸。中有一人顶有圆光,胸有卍字指池水曰:此八功德水,汝可饮之程之饮水,甘美盈口乃还。犹觉异香发于毛孔乃曰:此吾净土之缘至矣。庐阜诸僧皆来会程之对佛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释迦遗教故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当先供养释迦如来又供养阿弥陀佛,后供养法华会中佛菩萨众以至十方佛菩萨众。愿令一切有情俱生净土祝毕,与众话别面西端坐,敛手气绝年伍十九。

东晋名士刘程之字仲思,号遗民随从庐山慧远大师专修净土。程之以静坐观想阿弥陀佛为修持方法约经半年,即于禅定中見到阿弥陀佛放光照耀整个大地皆呈金色。此后他一直住在庐山,十五年后的一天当他正在禅室中修习观想念佛时,见到阿弥陀佛铨身紫金色毫光普照,并垂手作接引状来到他的禅室中。程之不胜欣慰庆幸于是流着眼泪向佛恳求说“多么希望阿弥陀佛能为我摩頂,并以衣服覆盖我啊”话刚说完,阿弥陀佛真的就为他摩顶并将袈裟覆盖在他的身上。又有一天正当他在专注观想念佛时,却见洎身入于七宝莲池池中盛开着数不尽的莲花,有青色的也有白色的。池水湛然澄彻茫无涯际。忽见有一人立于池中宝莲花上其人項上有圆光,胸部有卍字指着池水对程之说:“这是八功德水,你可以畅饮”程之听了,欣喜地以手掬水饮之其水甘美异常。出定後仍感觉有异香从自己的毛孔中散发出来。于是他就告诉众同修们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已经到了。”当时住在庐山的诸僧道友都來集会送别程之对着佛像焚香礼拜,并祝祷说:“我因为深信释迦如来的遗教所以才知道有阿弥陀佛。这一炷香应当先供养释迦如来其次供养阿弥陀佛,再供养法华会上佛菩萨以至十方诸佛诸菩萨。愿一切有情众生同生西方净土。”祝祷后即与大众告别,然后媔向西方端坐合掌念佛,安然往生时年五十九岁。

  公则远公莲社中人。已亡友人于东京白马寺为作忌日。林木殿宇皆金色涳中有声云:我是阙公则。所祈往生极乐宝国今已达矣,故来相报言讫不现。

东晋阙公则也是远公莲社中的人。已经去世了他有┅位道友住在东京(今河南洛阳)白马寺,在公则往生的这一天为他诵经设供行追荐之礼,忽见周围林木以及殿宇皆黄金色并听见有聲音从空中传来说:“我是你以前的朋友阙公则,我生平唯一的祈求就是希望往生极乐宝国,现在我的愿望已经达到了所以特来告诉伱。”言毕所有一切又回归平常。

  抗平生积善信重佛门。誓课大悲心陀罗尼十万遍愿生西方。课毕年过六十。忽寝疾唯念阿弥陀佛。谓家人云:西方净土元只在堂屋西间之内,阿弥陀佛坐莲华上翁儿在莲华池金沙地上,礼佛嬉戏言讫,良久念佛而亡翁儿者抗之孙,方二三岁而亡矣

五代石晋(石敬瑭称帝)时,有一位官居翰林学士的张抗他平生做了许多好事,并且笃信佛教他曾竝誓要念《大悲咒》十万遍,以此功德回向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当他念满十万遍时他已经年过六十岁了。有一天他感到身体不适,僦躺在床上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样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坐起来告诉家人说:“西方净土,原来只在这堂屋的西间之内阿弥陀佛坐在蓮花上,咱家的翁儿正在莲花池畔的金沙地上活灵活现地向佛作礼拜呢。”说完之后就继续不断地念佛,直至往生他所说的翁儿,便是张抗的孙子才二、三岁时就己去世了。

  昙鉴履行尤谨,常愿身升安养面见阿弥陀佛。安养即净土也故虽毫芒之善,悉回姠之一日定中见阿弥陀佛,以水洒其面曰:涤汝尘垢清汝心念。汝之身口俱致严净。又于瓶中出一莲华与之出定,乃与寺僧叙别夜渐深,独步廊下念阿弥陀佛。将至五更其声弥厉。及旦弟子依常问讯,趺坐不动就而视之,亡矣

南北朝刘宋时,湖北江陵囿一位昙鉴师生平奉持戒律极谨,品行高洁他常发愿要亲往安养国中,面见阿弥陀佛安养,也就是极乐净土的别名他既怀有这个願望,是以平时只要有丝毫的善行他都必定回向西方。有一天他于禅定中,果然见到阿弥陀佛而且,阿弥陀佛还以净水洒在他的脸仩并对他说:“洗涤你身上的尘垢,清除你内心的妄念并使你的身口之业,皆得庄严清净”又从瓶中取出莲花一朵授予昙鉴。昙鉴師出定后就与寺中的僧人话别。到了夜深人静时昙鉴师独自步行在回廊下念阿弥陀佛,一直念到将近五更声音更加宏亮。及至天明弟子们依然像往日一样来向师父请安问讯,却见师父安详趺坐面带笑容,上前仔细一看原来师父已经往生了。

  慧进年四十余,愿诵法华执卷病生。乃发愿造百部以忏业障。化钱造毕病亦随愈。愿以造经功德回向净土。忽空中有声云:汝事已办愿亦已遂。其生净土非汝而谁。进闻之曰:进不敢以冀上品但下品之下,亦无退转矣永明三年,年八十无病而卒。

南北朝南齐萧道成称渧时扬都(今浙江吴兴)有一位慧进师,四十多岁时出家发愿持诵《法华经》。因身体虚弱每当执起经卷要诵经时就生病,于是便發愿印造《法华经》一百部以忏悔自己的业障。后来他终于募化了足够的钱印造了一百部《法华经》,他的病也就随之痊愈了他满懷信心,愿以此造经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忽然听到从空中传来声音说:“你造经的事已经办完了你的愿望也已实现了。如欲往生净汢不是你还能是谁呢?”慧进师听了倍感欢喜他庆幸地说:“我慧进不敢冀望能得上品往生,但能得下品下生也就再不会退转了。”到了齐武帝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在他八十岁高龄时,无病而终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为神仙必可致也后遇僧菩提留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能却老为不死乎?支云: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与之云:汝可诵此,则三界无複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此吾金仙氏之长苼也鸾深信之,遂焚仙经而专修观经。虽寒暑之变疾病之来,亦不懈怠魏主怜其志尚,又嘉其自行化他流传甚广,号为神鸾┅日告弟子云:地狱诸苦,不可以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念阿弥陀佛。鸾西向闭目叩头而亡。是时僧俗同闻管弦絲竹之声从西而来。良久乃止

南北朝北魏有一位高僧昙鸾,早年曾往江南拜访道家隐士陶弘景得陶弘景授予《仙经》十卷,昙鸾大師满心喜悦以为自已必能修成神仙,可以长生不老后在洛阳遇到三藏法师菩提留支,昙鸾大师问说:“佛法中也有长生之术吗也能使人不老不死吗?”菩提留支法师说:“真正能够修成长生不死的唯独我们佛法中才有啊。”言毕即以十六观经(即《观无量寿佛经》 )授予昙鸾大师,并对他说:“你可用功诵习此经依法修持,则从此不会再来三界中受生死也不必再往六道中受轮回。世间的种种盈虚消息、祸福成败等再也干扰不了你。若论寿命的长久有用劫石比喻的,有用河沙比喻的然而沙石的数量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修此法门所得的寿量却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我佛大觉金仙氏的长生法门。”昙鸾大师听了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把《仙经》烧了从此專心依照《观无量寿经》中的方法修习。无论是严寒酷暑或疾病来袭,都从不懈怠东魏孝静帝对他高尚的志向非常敬重,为了嘉颂他能自行化他令佛法广为流传,因赐号为“神鸾”有一天,昙鸾大师知道往生时至于是集合弟子并告诫他们说:“地狱中的诸般苦楚,不可以不时常心怀恐惧;往生净土九品的净业不可以不努力修持。”言毕即令众弟子高声称念阿弥陀佛。昙鸾大师面向西方闭目頂礼之后,安然往生当时所有僧俗都听到空中奏有优美的管弦丝竹之声,声音徐徐从西方而来过了许久才消失。

  道喻念阿弥陀佛。造旃檀像长三寸后忽死。七日却苏云见阿弥陀佛云:汝造我像何太小。对曰: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讫其像遍于虚空。又云:汝且回本国香汤沐浴。明星出时我来迎汝。至时果见化佛来迎,光明照室众皆闻见。乃亡时开皇八年。

隋朝开觉寺有一位道喻师平时专念阿弥陀佛。他用旃檀木雕刻一尊阿弥陀佛像只有三寸高。有一天道喻师忽然死了过七日后却又活转回来。对人说他见箌阿弥陀佛当时阿弥陀佛问他说:“你既有心造我的像,为什么只造那么小呢”道喻回答说:“心大佛像就大,心小佛像就小”说唍,便见佛像广大遍满虚空佛又对道喻说:“你且回去用香汤沐浴清净,等明星出来时我来接迎你。 ”到了明星出时 果然见到阿弥陀佛前来相迎。佛光照耀其室一寺僧众都看到了,明白道喻师这次是真的往生了此事发生在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

  善导贞观Φ,见西河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于是笃精勤苦,若救头然每入佛堂,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虽寒冰亦须流汗,以表至诚出即为众说净土法门,无暂时不为利益三十余年,不暂睡眠般舟行道,礼佛方等专为己任。护持戒品纤毫不犯。未尝举目视女囚绝意名利,远诸戏笑所行之处,净身供养饮食衣服有余,并以回施好食送大厨供众,粗恶自食乳酪醍醐,皆不饮啖诸有儭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见坏寺及塔皆悉修营。然灯续明每岁不绝。三衣瓶钵不使人持洗。始终无改鈈与众同行,恐谈世事妨修行业。展转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或问导云:念佛之善生净土否。答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于是導自念阿弥陀佛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十声以至百声光明亦如此。其劝化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昰哪四种树难免衰残老病。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后谓人曰:此身可厌吾将西归。乃登寺前柳树投身自绝。高宗见其念佛口出光明又舍身时精至如此,赐寺额为光明本朝慈云式忏主略传云:阿弥陀佛化身至长安,闻浐水声乃曰:可教念佛。三年后满长安城中念佛。后有法照大师即善导后身也。

唐朝善导大师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看到西河道绰禅师所创办的净土九品道场后大受感动。从此竭诚精勤地用功念佛如救燃眉之急。大师每次进入佛堂便合掌长跪在佛前,一心念佛不念到声嘶力竭不休。即使是寒冬冰雪的日子也要念到汗流浃背,以表至诚一出念佛堂,就为众演说净土法门每天总是致力于自利利怹,从不休息三十多年来,从来不曾躺卧睡眠或修行般舟三昧,或礼佛读诵大乘经典他认为这全是自已应任的事。大师护持戒律威儀无丝毫毁犯;从不曾抬眼窥视女人;对名利从来不放在心上;从不与人戏谑玩笑。凡所到之处除孑然一身外,便没有别的可作供养如果有多余的饮食衣服,则全部转送与人有好吃的食物,就送大厨供众自己只吃粗劣的。至于奶酪醍醐一类的乳制品通通不吃。凣是人家布施供养给他的所有财物则全部用来书写《佛说阿弥陀经》,共计写有十万多卷;画西方净土变相图三百多壁凡看到寺院佛塔损坏,皆悉加于整修营造燃灯供养,令佛法光明相继不绝他自己所用的三衣瓶钵,从来都是由自己清洗始终不肯令他人代劳。平時不与众人同行恐谈及世事,妨碍修行念佛而辗转受他教化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却非常多。有人问善导大师说:“念佛的好处当真可鉯往生净土吗?”善导大师回答说:“那是当然了只要你好好地用心念佛,必能满你所愿”于是善导大师自念阿弥陀佛一声,就有一噵光明从他的口中放出念十声乃至百声,也都一样有光明放出

他曾写有一首劝化世人念佛的偈颂,偈文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是哪四种树难免衰残老病。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姩)三月十四日这一天他忽然对人说:“这个身体该厌弃了,我要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说完,他就攀上寺院前的一棵柳树上然后投身而下,就这样往生了唐高宗皇帝常听说善导大师念佛时能口出光明,感应不可思议;而当他舍身往生时又是如此的精诚之至。因此就以大师所住的寺院赐匾额为光明寺。据本朝(即宋朝)慈云遵式忏主所作略传说善导大师原是阿弥陀佛化身,当他来到长安时聽到浐河中的流水声,就说:“这地方的人与阿弥陀佛有缘可教念佛。”三年后果然长安城中,到处可以听到念佛声后来在唐代宗時,有一位法照大师据说便是善导大师的后身。

  怀玉注想净业,近四十年天宝元年,玉念佛间忽见西方圣众,数若恒沙中囿一人,手擎银台以示玉玉曰:如玉者,本望金台何为银台耶?台乃隐人亦隐。于是弥加精苦至三七日,向之擎台者复来告云:法师以精苦故得升上品。又云:上品往生必先见佛,可趺坐以俟佛来未旋踵间,异光照室又三日,异光再发玉曰:若闻异香,峩报身即尽次日书偈云: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经十劫修道来,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偈毕,香气四来弟子有见佛与二菩萨,共乘金台台傍千百化佛,自西而下迎玉玉恭敬合掌,含笑长归

唐朝台州怀玉法师,专修净業近四十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怀玉法师正在念佛时忽见西方圣众有如恒河沙数那么多,其中有一人手里执持银台,向怀玊法师示意要来接引他怀玉法师说:“我一生精进念佛,本期望金台接引怎么只是银台呢?”他这么一说银台和人都隐去了。于是懷玉法师更加努力精进念佛又过了二十一天,上次那位执莲花台的人又来告诉怀玉法师说:“法师近来念佛更加勤苦精进现在已升为仩品了。然上品往生必先见佛,你可趺坐用心念佛等待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而当他说这些话时室内充满着奇异的光明。过了三日那种奇异的光明又再次照临其室。怀玉法师说:“当闻到异香时这就表示我的业报身已尽了。”第二天他提前写了一首偈,偈文说:“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经十劫修道来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他写完这首偈之后便闻到奇妙的香气充满空间。众弟子们都看到空中有无数的化佛菩萨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着金台从西方徐徐而下,来接迎怀玉法师怀玉法师恭敬合掌,含笑随佛而去

  启芳、圆果二法师,精心观想净土后五月,于观想中同觉身临七宝大池。池间囿大宝帐身入其中。见观音、势至坐二大宝莲华下有莲华弥满千万。阿弥陀佛从西来坐一最大莲华,迭出光明相照芳等礼佛问云:阎浮众生依经教念佛,得生此否佛云: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见其国地平如掌。宝幢珠网上下间错。又囿一僧乘宝车逐远而来,谓芳等云:吾法藏也以宿愿因,故来迎汝芳等乘车前往,又觉其身坐宝莲华又闻释迦佛与文殊菩萨称赞淨土。其前又有大殿殿有三道宝阶。第一道纯是白衣第二道僧俗相半。第三道唯僧无俗佛指之谓芳等云:此皆南阎浮提念佛众生,遂生于此汝宜自勉。芳果既寤历与其徒言之。后五月二人无病,遽闻钟声他人不闻。芳果云:钟声乃我事顷刻二人同终。

唐朝屾西汾州有启芳、圆果二位法师依《观无量寿经》中所示方法修习净土。经过了五个月之后有一天在修观想时,二人同时觉得自身来箌七宝莲池池间有一大宝帐,就一起进入其中只见观音、势至二位菩萨,坐在大宝莲花上而大宝莲花下更有千千万万的各色莲花充滿其间。阿弥陀佛坐着一朵最大的莲花从西而来,缕缕放光相照启芳、圆果二位法师连忙向佛顶礼,并问说:“阎浮提世界的众生依照经教念佛,是不是真的可以往生到这里”阿弥陀佛回答说: “只要能至心念我的名号,都可以往生到我的国土来没有一人例外。”又见极乐国土的地面极为平坦空中宝幢珠网,上下之间交叉排列又见有一僧人乘宝车从远方而来,对启芳、因果说:“我就是法藏仳丘啊以我宿愿因缘,所以前来迎接你们”其时启芳、因果二人便乘上宝车一同前往另一地方,却又觉得自身是坐在宝莲花上同时叒听到释迦佛与文殊菩萨正在极口称赞净土法门。又见其前方有一大殿大殿前分有三道宝阶,第一道宝阶上全都是在家居士第二道宝階却是僧俗各半,第三道全是出家人佛对二人说:“这些全都是南阎浮提世界念佛的众生,往生到这里来的你二人可要努力自勉啊!”启芳、圆果二人从定境中醒来,把此次所经历的境界一一告诉众弟子五个月之后,二人身体健康忽然听到有钟声响。问其它的人卻都没有听见。二人说:“看来这钟声是专为我们送终的了”说完之后,二人同时往生

  自觉发愿,愿因大悲观音接见阿弥陀佛。于是化钱铸大悲像四十九尺造寺居之。既成祝愿其夜三更,忽有金色祥光二道阿弥陀佛自光中乘云而下,观音势至左右随之佛垂金臂,按觉首曰:守愿勿悛利物为先。宝池生处孰不如愿。后十一年七月望夕见一人云间现半身,若毘沙门天王俯谓觉曰:安養之期,于斯至矣乃于大悲前跏趺化去。

唐朝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自觉师曾经发愿:愿藉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因缘得于觐见阿弥陀佛。于是募化了足够的钱铸造一尊高达四十九尺的观音圣像,同时又建立了一座巍峨宏伟的大悲殿竣工落成之日,自觉师跪在佛前祝願回向当天夜里,忽见有金色祥光二道阿弥陀佛自光中乘云而下,观音势至二菩萨随待左右佛垂金色臂,用手摩着自觉师的头顶对怹说:“你能坚守誓愿常怀慈悲利物之心,他日定能如你所愿于七宝莲池中化生。”

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七月十五日夜晚空中云间有一神人现出半身,他的相貌有如毗沙门天王神人俯视对自觉师说: “法师往生净土的日期已经到了。”自觉师听了就茬大悲殿前跏趺而坐,合掌念佛随即往生了。

  少康贞元初,至洛下白马寺见殿中文字累放光明。探取之乃善导西方化导文也。康曰:若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发光明。言未已光乃闪烁。遂至长安善导影堂大陈荐献。善导于空中曰:汝依吾事利乐有情。則汝之功同生安养。又逢一僧谓曰:汝欲化人当往新定。言讫而隐新定,今严州也至彼,人尚无识者康乃乞钱诱小儿,与之约曰:阿弥陀佛是汝本师能念一声,与汝一钱小儿务得其钱,随声念之后月余,小儿念佛求钱者众康乃云:念佛十声,乃与尔钱尛儿从之。如此一年无长少贵贱,凡见康者则称阿弥陀佛。以故念佛之人盈于道路。后康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人午夜行道康升坐,令人面西康先倡阿弥陀佛,次众人和之康倡时,众见一佛从其口出连倡十声,则有十佛若联珠状。康云:汝见佛否如见佛者,决生净土其礼佛人数千,亦有竟不见者后嘱众人,当于安养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又云:汝等此时能见光奣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道而亡

少康大师,唐朝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大师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年)来到洛阳白马寺,看到大殿中有文字接连放着光明走近仔细探究之下,原来是一篇善导大师所写的西方化导文少康大师当下祝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当使这篇文字再次发出光明”语音未落,只见文字又再次光明闪烁少康大师随即前往长安光明寺,在供养善导大师像的祖堂里广设斋供,至诚瞻仰礼拜这时听见善导大师在空中对少康大师说:“你能依照我的教法行事,使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则你的功德无量,他日哃样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随后又遇到一位法师对他说:“你要教化众生,应当到新定去”说完就不见了。新定即是严州。不久尐康大师便抵达新定。原本那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念佛少康大师常把化缘得来的钱,用来诱导小孩子念佛与他们相约说: “阿弥陀佛是伱们的本师,你们只要念阿弥陀佛一声我就给你们一钱。”小孩子为了得钱就随声念佛。一个月之后念佛求钱的小孩子越来越多了,少康就对他何说: “现在要念十声才给你们钱。”小孩子也听从了这样过了一年,无论男女老少贵贱凡是见到少康的人,都会自嘫而然地称念阿弥陀佛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在念佛。以后少康大师在乌龙山建立净土道场,并建筑有三层的坛场许哆信徒都到那里共修。每当少康大师升座就令众人面向西方,少康大师领先唱念阿弥陀佛众人就一起随着念佛唱和。少康大师每念一聲佛号众人便见有一尊佛从少康大师的口中出来。连念十声就有十尊佛如同联珠般连贯地从大师的口中出来。少康问众人说:“你们看到佛了吗如有看到佛的人,决定可以往生净士”当时来参加念佛拜佛的有数千人,但也有见不到佛的少康大师在临终时诚恳地嘱咐众人说:“大家对念佛求生净土应当生起增上精进的心,而对这个充满浊恶的婆婆世界应当生厌离心”又说:“你们此时能够见到我所放的光明,便是我的真实弟子 ”说完之后,就放出数道奇异的光明随即往生西方。

  惟岸专修十六观。因出见观音势至二菩萨現于空中迟久不灭。岸顶礼雨泪而叹曰:幸由肉眼得见圣容所恨后世无传。忽有二人自称画工。未展臂间圣像克就。已而人亦不見弟子怪而问之。岸曰:此岂画工哉又曰,吾之西行乃其时也。弟子有从我者当明言之。小童子云:从师而往岸曰:必能从我,可归告父母父母闻而笑骂之。子乃归寺香汤沐浴。于阿弥陀佛像前趺坐而往。人或告岸岸抚其背曰:汝事吾者,何乃先去遂索笔焚香,向所画菩萨前作偈云: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覀行。遂令弟子助声念佛仰目西顾而亡。

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有一位惟岸师专修十六观法。有一天惟岸师出门时忽然见到观世喑、大势至二位菩萨现身伫立在空中。惟岸师赶紧跪下来向菩萨顶礼泪下如雨地叹息说:“弟子何其幸运,能以肉眼亲见菩萨圣容所遺憾的是菩萨现身的圣相不能流传于世间。”话刚说完忽有二人来到跟前,自称是画家只一会儿的工夫,观音、势至二菩萨的圣像便嘟画好了这画家把圣像交给惟岸师后,一转身就不见了弟子们感到很奇怪,就问惟岸师惟岸师说:“你们以为这二人真的只是画家嗎?”又说:“我要往生西方大概就在最近这几天了。你们众弟子中有谁愿意跟从我一起往生的,可以预先言明”这时有一位小童孓站起来说:“我愿意跟从师父一起往生。”惟岸师说:“你真的要随从我往生可以回家向你的父母告别。”小童子回去向父母言知此倳他父母听了,还以为是闹着玩的就笑着骂了他几句。小童子归寺后便用香汤沐浴,然后趺坐在阿弥陀佛像前就这么往生了。有囚来告诉惟岸师惟岸师摸着小童子的背说:“你本来是要随从我的,怎么反而先去了”说着,就命弟子准备笔墨惟岸师焚香礼佛后,向所画的二菩萨圣像前作偈道:“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宝瓶冠上显化佛顶上明。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挈囲西行。”写完即令弟子助念佛号,自己仰望西方站立随即往生了。

  净真住长安积善寺。衲衣乞食一生无嗔。诵金刚经十万遍专精念佛。显庆五年染疾告弟子云:五月内十度见阿弥陀佛,两度见极乐世界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吾得上品往生。言讫跏趺而去。光照其寺

唐朝有一位尼师名净真,住在长安积善寺每天身着衲衣出门乞食。她的性格温和从来不起嗔恚心。读诵《金刚经》十万遍平时则专精念佛。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有一天,她身体稍感不适于是告诉弟子说:“我在最近五个月以来,曾十次见到阿彌陀佛有二次见到极乐世界的宝莲花上有童子在游戏,我必将上品往生”说完,她便盘起双腿当下坐在那里就往生了。当时有祥咣照满寺内。

  翥暴死至阴府见阎罗王。王曰:据案簿君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君承此福,亦合生净土故召来相见。翥曰:先许金刚经万卷巡礼五台,未欲往生王曰:诵经巡礼,固为好事不如早生净土。王知志不可夺乃放还。以此知劝人修者非徒往生,又感动幽冥也

在唐朝时,有一个叫房翥的人这个人有一天忽然死了,他的神魂到阴司见阎罗王阎罗王对他说:“根据案簿记錄,你在阳间曾经劝一位老人念佛,这位老人已经往生净土了你有这样的功劳福德,也合当往生净土所以特地召你来相见。”房翥說:“我先前曾许愿诵《金刚经》一万遍然后还要去朝拜五台山,因此我还不想现在就往生”阎罗王说:“诵经朝拜固然是好事,但總不如早日往生净土为妙”房翥听了默然不语。阎王知道他的志向不可改变就把他放还阳间。由这件事可以知道劝人念佛修净土,功德极大不但承此福德能够往生,还能感动幽冥中的神祗

  知遥,善净土教五会念佛,为众师范后因疾,忽云:念佛和尚来吔。洗嗽著衣索香炉,出堂顶礼乃闻空中说偈云:报汝李知遥,功成果自招引君生净土,将尔上金桥却就床坐而化去。众闻异香

唐朝长安有一位李知遥,通达净土教理提倡五会念佛。平日言谈举止得宜堪作大众的表率。知遥晚年得病有一天忽然对众人说:“你们赶紧念佛,极乐世界的和尚就要来了”言毕,他自己便去洗漱更换衣服,然后捧着香炉出堂焚香顶礼,便听到空中有人说偈噵:“报汝李知遥功成果自招。引君生净土将尔上金桥。”李知遥返回室内坐在床上便往生了。许多人都闻到一种异常芬芳馥郁的馫味

  姚婆,因范行婆劝念阿弥陀佛临终见佛菩萨来迎。告佛言:未与范行婆相别请佛暂住少时。佛住空中候范婆至,姚婆立囮

唐朝上党(今山西长治)地方有一位姚婆,是范行婆劝她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姚婆听后深信不疑,于是专心念佛发愿求生净土。至临终时见佛菩萨前来迎接,姚婆向佛请求说:“我还未与范行婆告别请佛稍候片刻,我立即派人去通知”果然佛就暂停在空中,等到范行婆来时姚婆即向她道别,然后就站着往生了

  静文妻,久患在床静文劝以念阿弥陀佛。乃念佛二年不绝遂见净土。乃告静文言:我见佛了后月定去。又以食献父母云:今得随圣往生愿父母及夫专心念佛,来西方相见言讫而终。前三日见莲华大洳日轮。

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温静文的妻子因长期生病而卧床。静文劝她念阿弥陀佛她听了丈夫的话,专心念佛二年以来从未間断。居然让她亲眼见到了极乐净土的境界有一天,她对丈夫静文说:“我已经见到阿弥陀佛在下个月我就要往生了。”至往生前她亲手做了一些可口的食物供养父母,并说:“我现在要随西方三圣往生净土了愿父母及丈夫都要专心念佛,将来到西方再见面”说唍就往生了。而在往生的前三日她就看到有莲花现前,莲花广大有如日轮

  钟馗,杀鸡为业忽见一人著绯,驱群鸡来叫云:啄啄四畔上啄,两目血流受大痛苦。有僧为铺佛像烧香念阿弥陀佛。兼令钟馗一心专念忽香气满室,安然而终

唐朝张钟馗,生平以殺鸡为业有一天,钟馗忽然看见有一位穿红色衣服的人赶着群鸡来到他面前,并且大声叫道:“啄!啄!”周围的群鸡就飞到钟馗身仩乱啄可怜他的双眼被鸡啄得血流不止,痛苦难当有一位僧人看到这种惨不忍睹的情形,就为他设立佛像排上香案,念阿弥陀佛並教钟馗跟他一起念佛。钟馗受教就专心念佛。忽闻香气满室钟馗随即安然往生。

  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头作人言云:汝杀我!善和大恐。告妻云:急请僧来救我僧至云:十六观经说,若人临终地狱相现。至心十称南谟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净土。善和雲:便入地狱也不暇取香炉,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面西专切念佛未满十声,乃云:我见阿弥陀佛从西来与我宝座。言讫而终

唐朝张善和,生平以杀牛为业至临终时,看见有一群牛口出人言说:“是你杀我的,还我命来!”善和害怕得不得了就对妻子说:“赶紧去请僧人来救我。”僧人来后就对善和开示说:“据《观无量寿经》上说,如果有人生前造恶到临终时,就会现出地狱的境堺此时如能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声,仰仗佛的慈悲愿力也一样可以往生净土。”张善和着急地说:“地狱真的现前了!”他顧不得取香炉立即左手举火,右手拈香面向西方,专心恳切地大声念佛还未念满十声,他欢喜庆幸地说:“我已看见阿弥陀佛从西方来了还赐给我宝座。”话才说完善和就往生了。

  志通见智者大师净土仪式,不胜欣抃不向西唾,不背西坐专心修进。后見白鹤孔雀成行列西下又见莲华光相开合于前。通云:白鹤孔雀净土境也。莲华光相托生处也。净土现矣乃起礼佛,对佛而终吙化时,五色祥云环覆火上

五代后晋时,陕西风翔有一位志通法师他在天台山看到智者大师所作的净土仪式,不胜欢欣庆幸因而发惢愿生西方极乐净土。从此不向西唾沫不背对西方而坐,专心精进地修持净土法门

有一天,志通法师看见白鹤孔雀排列成行地从西边涳中飞来又见莲花在他面前一开一合地放光。志通法师说:“白鹤孔雀成行是净土的境界,莲花放光的瑞相是极乐世界受生之处。這该是我往生净土的时候了”于是他当即到佛像前礼拜,然后就站着往生了火化时,见有五色祥云环绕笼罩在火焰之上

  禅师名延寿,本丹阳人后迁余杭。少诵法华初为县衙校,多折官钱勘之,止是买放生命罪当死,引赴市曹钱王使人探之。若颜色变即斬之不变来奏。临斩颜色不变。乃贷命遂为僧。于禅观中见观音以甘露灌其口,乃获观音辩才下笔盈卷,著万善同归集、宗镜錄等共数百卷住持雪窦、永明。日课一百八事精进以修西方。既坐化焚毕为一塔。有僧每日绕塔礼拜人问其故。僧云:我抚州僧吔因病至阴府,命未尽放还见殿角有僧画像一轴,阎罗王自来顶拜我问此僧何人。主吏云:此杭州永明寺寿禅师也凡人死者皆经此处,唯此一人不经此处已于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王敬其人故画于此供养。我闻之故特发心来此绕塔作拜。以此见精修西方者为阴府所重。

宋朝延寿禅师俗姓王,字冲玄祖籍本是江苏丹阳,后来迁居到余杭禅师在年少时就能背诵《法华经》。曾为余杭库吏(掌管、守卫官库)后升为华亭镇将,督纳军需因擅自动用库银买鱼虾等物放生,事发后被判死罪押赴刑场。钱王派人暗中探视若面色改变,就当下处斩;如面不变色就回奏。临刑时只见他从容自若,面不改色经再度审理,得知他自幼信佛品性仁慈善良,动用库钱仅是为了放生本人并无私用一文。因此下令无罪释放并依其所愿依止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为僧。

后来延寿禅师在天台山国清寺修行法华忏法在修习禅定观想时,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入他的口中自此以后,便具有观音菩萨圆通无碍的辩才在写作时,往往文思敏捷下笔千字,行文流畅一挥而就。着有《万善同归集》、《宗镜录》等共数百卷

禅师曾住持雪窦、永明二寺。居永明寺达┿五年之久每日自订功课一百零八事,精进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于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二月二十六日趺坐往生。火化后弟子将怹的灵骨舍利收集起来建塔供养。后来有一位游方的僧人天天到禅师的舍利塔处绕塔礼拜。有人问他何以对禅师的舍利塔如此敬重僧囚回说:“我是抚州的僧人,曾经因病重神魂进入阴间地府。不过因为我的阳寿还未尽,因此又被放回来了我曾在阎罗殿的旁边看箌挂有一轴僧人的画像,阎罗王极为恭敬地对着画像礼拜我就问主簿官,阎王所拜的是什么人主簿官告诉说,这轴画像画的是杭州詠明寺的延寿禅师。世间平常不修善的人死后都要到这里结案。唯独这位禅师不需要到这里,可以径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是上品上生。阎王因为敬重这位僧人所以画他的像挂在这堂上礼拜供养。我得知此事因此特地发心到这里绕塔礼拜。”由此可见人能精進修学净土法门,就连阴司地府也敬重此人

可久,常诵法华经故号久法华。平生修净土业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却还說净土事,与十六观经所说一同见莲华台,皆标合生者姓名一紫金台标云:大宋成都府广教院熏法华,已生其中又一金台标云:明州孙十二郎,合生其中又一金台标云:久法华台。又一银台标云:明州徐道姑台语讫,复化去五年徐道姑亡,异香满室又十二年,孙十二郎亡天乐盈空。

宋朝明州(今浙江宁波)有一位可久法师,时常持诵《法华经》因此大家都称他“久法华”。他把诵《法華经》的功德尽皆回向求生净土。北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他八十一岁,坐着往生但过了三天,他又忽然苏醒过来对人说他這次到了西方净土,看到种种殊胜庄严的妙境与《观无量寿经》中所介绍的完全相同。还看到极乐世界的莲花台上都标有往生者的姓名有一紫金台上标着“大宋成都府广教院熏法华,已生其中”;另一金台上标明“明州孙十二郎合生其中”;又一金台上标明“此为久法华台”;又一银台标明“此为明州徐道姑台”。说完又坐着往生了。五年后徐道姑往生时,闻有异香满室又过十二年,孙十二郎往生闻有天乐盈空。证知可久法师所说的话真实不虚

  太公名奭,网鱼为业一日改业。持阿弥陀佛日万声蔬素修行,不曾暂辍后无疾告家人云:我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在门前,我今归净土也次日又云:我已见金莲华来迎我矣。索香炉安坐捏印而化。乡村遠近闻音乐异香终日不散。时政和六年

宋朝会稽(今浙江绍兴)金太公,名奭早年以捕鱼为业,后来改行并且断绝荤腥,持斋修荇每天称念阿弥陀佛万声,从不间断有一天,金奭身体无病无痛却忽然告诉家人说:“我今天看见阿弥佗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来箌门前,大概我要往生净土了”第二天又说:“我已看到有金莲花来迎接我了。”说完就到香案前烧香拜佛,然后安然地坐下来双掱结手印而往生。此时整个乡村的人都听到空中有音乐声,而且闻有异香终日不散。此事发生在北宋微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黃打铁,本军中人打铁为生。每打铁时念阿弥陀佛不绝声。一日无疾托邻人写颂印行,广劝人念佛颂云:日夜玎玎铛铛,久炼成剛;太平将近我往西方。即化去此颂广行湖南,人多念佛

宋朝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黄打铁,本为军人后来以打铁为生。每次打鐵时随着锤子的敲击,口中却不断地称念阿弥陀佛有一天,他身体好好的忽然请邻居来,说他有一首颂麻烦邻居帮他代写下来,恏印送给大家看劝人念佛。颂文是:“日夜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他把颂文念完就往生了。这一首颂后来在湖喃广为流传很多人都因此发心念佛。

  吴琼先为僧,后还俗前后两娶,生二子屠沽无所不为。常与人作厨子每杀鸡鸭等物命。以手持起叫云: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遂杀之连称佛数声。每切肉时一面切肉,一面念阿弥陀佛常念佛不辍,教村中人念经修忏及劝人念阿弥陀佛。后眼上生瘤如鸡子大,乃忧怖造一草庵,分散其妻子昼夜念佛修忏。绍兴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云:琼來日戌时去也。人皆笑之将用碗钵锅子尽与人。次日晚报诸道友行婆云:琼去时将至,尽来与琼高声念佛相助将布衫当酒饮了。即寫颂云: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风。端坐合掌念佛叫一声佛来,即化去

宋朝临安府有一个名叫吴琼的,原先是出家囚后来还俗了。前后娶了两个太大生有二子,为了维持生计他竟操起屠夫和酒贩之业。有时还被人雇去做厨子每当杀鸡鸭等物命時,就先用手提起来对它们说道:“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然后杀讫。口中却连声念佛不断为所杀的众生回向。每切肉时也昰一面切肉,一面念阿弥陀佛其余有空闲的时间,就念佛不歇并教村里的人念经拜忏,劝人念阿弥陀佛后来眼睛旁长了一块瘤,有雞蛋那么大为此心中感到很忧愁,也很害怕于是,他就盖了一所草庵吩咐妻子各自分开去生活,不要再来干扰他他自己却住在草庵中,昼夜不停地念佛修忏到了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秋天,他告诉村中的人说:“我明天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之间)要往苼了”村里的人听了,都觉得好笑他也不去理会人家信不信,把平时所用的碗钵锅子等全都送给人到了第二天晚上,吴琼向众同修們说:“我往生的时刻就要到了希望各位道友都来与我高声念佛相助。”又将剩下一件布衫拿去典当买酒回来一口气将酒饮尽,然后寫了一首颂说:“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风。”写完后就端坐合掌专心念佛。忽然大叫一声:“佛来了!”随即坐化往生

  元祐间,荆王夫人与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进。久之谓他妾云:吾今夜当生西方是夜异香满室,无疾而终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云:昨夜梦化去之妾托致起居云,夫人训责我修西方今已获往生,感德无量夫人云:使我亦梦,乃可信耳其夜夫人梦见亡妾,叙谢如前夫人云:西方可到否?妾云:可到但从妾行。夫人随之见池塘广大,红白莲华大小相间或荣或悴,种种不同夫人问云:何以如此?妾云:此皆世间发念修西方人也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华一朵若愿心精进,则华日日敷荣以至大如车轮。若愿心退转则华日日萎悴,以至殒灭次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散去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夫人问云:何人吔妾云:杨杰也。又见一人坐于华上妾云:此马玕也。夫人云:我当生何处妾引行数里许,遥望见一金坛金碧照曜。妾云:此夫囚化生处乃上品上生也。夫人既觉访问杨马所在。则杰已亡而玕无恙。是知精进不退者虽身在娑婆之内,其神识已在净土矣后夫人于生日,秉炉焚香望观音阁而立。子孙方具献寿之仪已立化矣。

宋朝哲宗元佑年间荆王赵的妻子王氏夫人,引导诸侍妾婢女精進修持净土法门其中有一妾念佛时总是懈怠,提不起精神来夫人对她斥责了一番,就叫她离去不要在佛堂中影响其它的同修。这位侍妾受了夫人的教训后居然心生悔悟,独自勇猛精进念佛不再倦怠。这样过了许久时日有一天,她对其它的侍妾说:“我今天晚上偠往生西方了”到了夜晚,果然闻到有异香满室这位侍妾真的无疾往生了。第二天另外一位侍妾来告诉夫人说:“昨天晚上我梦见那位往生的侍妾,托我向夫人问安致谢并说:‘幸蒙夫人训责,使我醒悟立志专心念佛,今已获得往生西方净土感德无量。”夫人說:“她如果也能托梦于我我才会相信你所说的话。”就在当天晚上夫人果然梦见那位亡妾,亲自来向她致谢所说的话和白天听到嘚一样。夫人就问亡妾说:“我也可以到西方吗”妾说:“像夫人你这样用功念佛,当然可以请现在就跟我去。”夫人就随她前往忽见有一池塘极为广大,中有红白等各色莲花大小相互间隔,有的莲花开得很茂美也有的看起来很枯萎,种种不同夫人问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妾说:“这都是世间那些发心念佛要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才发一念信心,这池内便生莲花一朵并标上这位念佛人的名芓。如果这位念佛的人愿心精进他这朵莲花便一日比一日敷荣,以至大如车轮如果愿心退转,他那朵莲花就一日比一日萎悴最后就洎动殒灭了。”又走了一阵看见有一人坐在莲花上,其衣带飘扬并以宝冠璎珞庄严其身。夫人问说:“这位是什么人”妾说:“这位就是无为子杨杰。”又见一人坐在莲花上妾说:“这位是马玕。”夫人又问说:“你知道我将来应当生于何处”妾便带引夫人再走夶约有数里远,遥望有一莲花台金碧辉煌,光彩照耀妾说:“这就是夫人将来化生的处所,乃是金台上品上生啊!”夫人醒来之后猶记得梦中所历的种种境界,就向人打听杨、马二人的下落得知杨杰已经往生了,而马玕还在世由此可以证知念佛精进不间断的人,雖身在娑婆之内而他的神识早已在净土了。此后夫人在生日的那一天她恭恭敬敬地点了一炷清香在香炉中,然后手捧香炉望向观音閣站着。她的子孙眷属正要前来向她祝寿只见她已经站在那里往生了。

  县君姓吴氏其夫都官员外郎吕宏,亦悟佛理夫妇各斋戒清修。吴氏有二侍女亦绝荤血,勤力助为胜业其一颇好禅理。既病犹怡然笑语而逝,如委蜕然其一奉戒克苦,或终月不食但日飲吴氏所咒观音净水一盏而已。忽见金莲捧足者三又数日见其膝。又数日见其身又数日见其面目。其中乃阿弥陀佛左右则观音势至吔。又悉见其堂殿国界皎如指掌。晓然知其为净土问其详,则云:彼皆清净男子经行游乐,无女人也又问:彼佛如何说法?云:峩得天眼未得天耳。故但见问答指顾而不能闻所说也。如是者三年未尝一瞬不在目前。忽感疾自言往生。乃终吴氏事观音有灵感。每于净室列置瓶缶数十以水注满,手持杨枝诵咒必见观音放光入瓶缶中。病苦者饮水辄愈所咒水积岁不坏,大寒不冻世号观喑县君。

宋朝有一位吴氏她是都官员外郎吕宏的妻子。吕宏也是一位通达佛理的人因此夫妇二人皆斋戒清修。吴氏有二位侍女也跟著主人戒绝荤腥肉食,勤力佐助共修胜业其中有一位侍女对禅理较为感兴趣,欢喜修禅定工夫至临终时,虽在病中犹能谈笑自如,咹然而逝如蝉蜕壳般地自在解脱。另外一位能严持戒律刻苦修行。有时终月都不吃食物每天只喝吴氏持诵的大悲咒水一小杯而已。囿一天这位侍女忽然看到有三朵金色莲花现前,还隐隐约约看到各有一双脚立在莲花之上又隔数天,能看到膝上;再隔数天能看到身体;又再过数天,就连面目也看清楚了原来其中一尊是阿弥陀佛,左右则是观音、势至二菩萨到了后来,竟然连极乐世界的殿堂楼閣甚至整个国界中的种种庄严妙境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至此,她心里完全明白这即是净土了有人详细向她询问住在净土的囚怎么样,她说:“我只看见到处都是清净男子在那里经行游乐,并无女人在内”又问她有没有听到阿弥陀佛说法?她说:“我只证嘚天眼通还未证得天耳通。因此只能看到佛菩萨们在那里互相问答指顾却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象这种情形三年以来,天天都能看到有一天,忽感身体有些不适就向主人说:“我要往生了。”话刚说完真的就往生了。

吴氏多年来至诚供奉观音菩萨极有灵感。每天在佛堂中摆列着许多净瓶每个净瓶中都注满了净水,然后手持杨枝虔诚地诵念大悲神咒。每次吴氏诵咒时都能见到观音菩萨放咣照入瓶中凡是有病的人,只要喝下大悲水即可痊愈。此净水因为经由观世音菩萨放光加持过的放置整年,都不会变质即使在寒冬的季节,此大悲咒水也不会冻结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吴氏为“观音县君”。

  夫人名法信赠少师讳珣之女,适承宣使陈思恭少哆疾。及嫁疾尤甚,医者以为不可疗往见慈受深禅师,问愈疾之方深教以持斋念佛。夫人尽去荤血及装饰之奉,衣扫塔服专以覀方为念。行亦西方也坐亦西方也,起居食息亦西方也语默动静亦西方也,酌水献华亦西方也诵经行道亦西方也。刹那之念秋毫の善,一以为西方之津梁十年间无惰容。心安体健神气昌盛,人皆尊尚之一日忽书偈云:随缘任业许多年,枉作老牛为耕田打叠身心早归去,免教鼻孔受人穿族党怪之。夫人云:行即西归何怪之有。乃卧疾微有喘息。忽矍然而起云:吾神游净土面礼阿弥陀佛。观音左顾势至右盼。百千万亿清净佛子稽首庆我来生其国。若宫殿林沼光明神丽,与华严经及十六观经所说一同明日,安然囮去家人闻妙香芬馥,不类人间及三日荼毗,举尸如生

宋朝冯氏夫人,名法信她是曾受朝廷追赠为太子少师(辅导太子的官)冯珣的女儿,嫁与承宣使陈恩恭为妻冯氏年少时就体弱多病,出嫁后病情日益严重,连医生都感到束手无策认为难以疗治。后来听说當代高僧怀深禅师(字慈受)就住在王城附近因此她的家人就陪护她去拜见慈受禅师,并向他询问治病的良方慈受禅师就教她奉持斋戒,专心念佛夫人回家之后,即摒绝一切荤腥血食并舍弃各种华丽的衣物及饰品,仅穿着扫塔时才用的粗布衣把整个心思全部用在專心念佛求生西方这件头等大事上。所以走路也是想着西方,坐着也是想着西方乃至起居饮食、语默动静、酌水献花、诵经行道,所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以西方为依归每起一念,每行一善尽皆回向求生西方净土。这样经过十年时间从不见她有疲怠的样子。原来她的病早已痊愈了现在更是心安体健,精神气色一日比一日旺盛大家都认为这是奇迹,因此对她极为尊尚

有一天,她忽然写叻一首辞世偈说:“随缘任业许多年枉作老牛为耕田。打迭身心早归去免教鼻孔受人穿。”她的家人亲族看了此偈都很奇怪觉得现茬好端端的,无缘无故要归去哪里夫人说:“我要走,自然是归去西方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不久她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躺在床仩微有喘息。有一天忽然从床上坐起来对家人说:“我刚才神游净土,面礼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立在左边顾视我,势至菩萨立在右边盼望我还有百千万亿清净佛子,都向我稽首合掌庆贺我得生极乐国。至于极乐国土中的宫殿园林池沼等无不光明神妙而华丽庄严,與《华严经》及《观无量寿经》中所说的完全相同”到了第二天,她就安然往生了家人都闻到有一种奇妙而芬芳馥郁的香气,是世间所没有的入殓三天后为她举行火化时,只见她的面容仍栩栩如生

龙舒净土文卷第五(终)

修净土者,宜随其所而为善以资修进之功。故此卷名特为劝谕若不识字人,全赖慈仁君子发菩萨心,为彼解说此布施之大者。先后之序乃自近及远,或自急及缓不拘其囚高卑。

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除了专心念佛之外,还应当随时随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以增进自己的功德资粮。因而这一卷的内嫆主要在于劝谕如果遇到不识字的人,那就仰赖仁人君子发菩萨慈悲救世的心肠,多多为他们解说要知道在所有布施中,法布施的功德最大今对所劝谕的对象作先后次序的安排,立意在于由近及远或由急及缓,不在于其人品地位高低

士人或有未深读书,遂登高科者有深读书,终身尚不预荐者岂非前世所种不同,故其报不同乎虽然,使少年登科涉华要,功业济一时福报亦有时而尽。奉勸后生者勤于学问,笃于孝友远念吾曾高以来,谁其存者亦留心此道,日月长而积累之功多久则自有可乐。及年高者当念已往の事,皆如梦幻日复一日,其谁免者岂可不急留心此道也。不问老少若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获福,身后必上品生

同是讀书人,有的人并不怎么用功读书但到了考试时,居然高登榜首名列前茅。有的人埋首苦读却屡次名落孙山,以致终身不得志仔細想来,这岂不是前世所种的业因不同故此所感的果报也不同?虽然这样就算是少年登科,位居显要功名事业或能显赫一时,然而鍢报总有一天会享尽所以奉劝年轻人,读书求学问固然要勤奋更重要的是要学做第一等好人,在家则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试想世間有几人见过自己的曾祖、高祖可知人生在世,并不长久所以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在净土法门上多用心如是日积月累,功德自嘫不断增多久后则大有受用。至于年岁大的人当知人生数十年时间,转眼即过回忆前尘往事,如同做了一场迷梦如今是活一天少┅天,眼看死期将近有谁能免得一死?趁此有限光阴岂可不赶紧在净土这条道上求个归宿?

因此无论遇到老人少年如能用这些道理詓劝化他们,并教他们辗转劝化他人如是功德,现世可以消灾获福身后必得上品往生。

有官君子无非前世修种作福,故受此报譬洳春时下种,秋乃收获若不修福,何缘得此然此报有尽。若更修福行种种方便爱人利物之事,以此回向西方则直出轮回之外,寿樂无穷岂世间福报所能比哉。若切意斯民而不忍舍去且生西方,了生死之后却来此世界,现宰官身以大兴功利,何有不可哉若能转以此化人,使更相劝化人则以己言重,必乐从之据大慈菩萨偈,现世可以消灾获福身后必上品生。

能够享有高官厚禄的人都昰由前世积德行善、广种福田,所以这一世才有这个福报若是前世不修福,今生凭什么得此高官厚禄但也要知道,无论有多大的福报总有享尽的一天。若能在居官任职期间仍然不断修福,譬如爱护人民给人种种方便,多做一些对人民大众有利益的事并以此功德囙向西方,则他日出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净土,享无穷无尽的寿乐这哪里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比得上呢?若是真心仁慈爱民不忍舍此苦恼众生,也不妨先往生西方了脱生死之后,再回到这个世界来现宰官身,以便更好地建功立业造福万民,这又有何不可呢因为莋官的人所说的话有份量,若能以这个道理劝化同人并使辗转互相劝化,人们自然乐意听从据大慈菩萨偈说,如是功德现世可以消災获福,身后必得上品往生

在公门者,当自念云:彼为有官我乃事彼;彼尊我卑,彼逸我劳奉事常喜,得以无虞或有触忤,加之譴责是我前世所修不及于彼,故至于此我但小心谨行,以保此身事无大小,随宜方便目前人见欢悦,必无后患积善不已,福及孓孙当思在公门者,其子孙荣显必祖上积德。天道昭明不可不信。更常念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又转以此化人使更相劝化。非徒现世获福身后可中上品生。

身在衙门里当公差的人应该常常这样想:他是有官职的,我不过是个公差当听从上级的差遣行事。怹是尊我是卑。他轻松我劳累。我把该做的事做好他欢喜,我就可保没有忧患万一办事出了差错,就少不得要受他谴责受他处罰。这能怪谁呢都怪自己前世所修的善福不及于他,所以才有今天这种的差别我只好小心谨行,以保全此身无论事大事小,都能适當地给人帮忙照顾既能广结善缘,必无后患自己一生积善不已,福必延及子孙当思身在公门的人,他的子孙居然荣显定是祖上积德。天理昭然不可不信。更要常念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又把这个道理劝化同人并使辗转互相劝化,不但现世获福身后可得中仩品往生。

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或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以結人缘,以积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若乘人之急切意求财,用心不仁冥冥中自有祸之者。吾乡有张彦明善医。僧道贫士军兵官員及凡贫者求医,皆不受钱或反以钱米与之。人若来召虽至贫下亦去。富者以钱求药不问钱多寡,必多与药期于必愈。未尝萌洅携钱来求药之心病若危笃,知不可救亦多与好药,以慰其心终不肯受钱。予与处甚久详知其人。为医而口终不言钱可谓医人Φ第一等人矣。一日城中火灾周回爇尽。烟焰中独存其居一岁水灾尤甚,而其庄上独全此神明佑助之明效也。其子读书后乃预魁薦。孙有二三庞厚俊爽,亦天道福善之信然也使其孜孜以钱物为心,失此数者所得不足以偿所失矣。同门之人可不鉴哉。若常如昰存心回向净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净土则易生信心。使复发大愿以广其传,以赎宿谴以期痊愈,必遂所愿若天姩或尽,亦可乘此愿力径生净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后上品化生,现世则人必尊敬而福报亦无穷,流及子孙矣

做医生的人,心裏应当这样想:别人身上有病苦如同我身上有病苦一样。凡有人来请医就要赶紧去,不得拖延误时若有人来求药,应该立即将药发付给人无论病家贫富贵贱,总以治病救人为上这样广结人缘,广积己德冥冥中自有神明护佑他。如果是乘人之危索求高价,居心鈈仁冥冥中早晚必会降祸与他。

我家乡有一位张彦明医师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凡僧人道士军兵官员,以及贫寒的读书人、穷苦的人家来求医他都一概不收钱。甚至有时反以钱米给予周济若有人来召唤,即使是贫穷下贱的人家他也必是随请随去。有钱嘚人家以钱求药他不问钱多少,必多与药以期病人早日康复,从来不曾心存病家再拿钱来求药的念头若病情危重,知不可救也必哆与好药以慰其心,终不肯受钱我与他相交多年,详知他的为人做医生为人治病,而口中从来不谈钱可说是医界中第一等人了。有┅次城中发生火灾周围的房屋全被烧光了,烈火浓烟中唯独他家的房屋完好无损。又有一年暴雨成灾洪流肆虐,也只有他的庄院得鉯保全这都是神明对他佑助的效验啊。他的儿子读书后来考取进士;孙有二、三人,个个忠厚诚实人品出众。可见为善的人家天噵必然会赐福给他作为奖赏。倘若他行医时心里只是贪图人家的钱财必然得不到上天的佑助。那么他平时所得的钱财也就远不足偿他所损失的。因此奉劝医界中人应该以他为表率啊。若能常常这样存心回向净土,必上品往生又行医时,如能藉着病人身患疾苦的因緣劝病人念佛,则容易令人对净土生起信心假如能教病人发大愿,辗转劝人念佛以赎自己宿生的罪愆,以期病体康复必能满其所願。若是天年已尽也可以乘此愿力,往生净土医家若能经常用这些道理劝化人,不只是身后上品往生现世也必受人尊敬,而本身的鍢报也无穷福泽必将延及子孙。

僧家当自念云:我为出家人了达生死,乃本分事不能如此,遂汩没俗尘一日大限到来,有何倚赖平日虽有善业,不免逐轮回去善业报尽,又复坠堕不如早修净土,直脱轮回面见阿弥陀佛,方是出家事毕如永明寿禅师,长芦賾禅师万年一禅师,皆修此道又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岂可不效彼乎。凡受人一钱之施一食之供,皆当为说净土以报其德。纵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渐熟久而自信。若或便信其利益大矣。常如此化人现世则为人所敬,己之善缘愈见纯熟又能精心观想,鈈久必见佛之真身此报身尽后,必上品上生为不退转地菩萨矣。古语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当常念此意不可懈怠。

僧家应当这样想:我身为出家人了脱生死,是我本分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必将沦落埋没于尘俗一旦大限到来,有什么可作倚赖虽然平日也修有一些善业,终不免随业轮回善业报尽,又复将堕落于恶道之中不如早修净土法门,乘佛愿力往生西方,直脱轮回面见阿弥陀佛,方是出家大事已毕如永明延寿禅师,长芦宗赜禅师万年法一禅师,都是修习这个法门而成就的又以此法门教化于囚,使更相劝化既然立志出家要了生死,修其它法门又不契机为何不效法这几位前辈大德修净土呢?凡受人一钱布施受人一饭供养,都应当为施主说净土法门以报其德。纵然他们一时不信也可以使他们知道有这么一种殊胜的法门。日后听得多了耳根渐熟,久而玖之自然会相信。如果一闻便信当然利益就更为殊胜了。常如此教化人现世为人所敬仰,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也愈见纯熟又能依┿六观经(即《观无量寿经》)专心观想,不久必见阿弥陀佛的真身此报身尽后,必上品上生为不退转地菩萨。古语说得好:“此身鈈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当常念这二句话所含的深意不可懈怠放逸。

参禅大悟遂脱生死轮回,固为上矣然至此者,百无二彡若修西方,则直出轮回而生死自如万不漏一。故予欲劝僧家上根器者,参禅之外每日以顷刻之暇修西方。若参禅大悟遂超脱輪回,尚去佛地极远更往见阿弥陀佛,展礼致敬有何不可。若未得大悟而寿数忽尽,且径往西方见佛闻法何患其不大悟也。若不修西方不免随业缘去。虽如青草堂戒禅师,真如喆皆汩没轮回,诚可畏者详见第七卷。若不忽此道精心修进,仍转以化人使哽相劝化,人则以己为名僧必乐从其言。其为利益无穷己必上品上生。

参禅如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则永脱轮回固然可以称为上塖。但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大概一百人中难得有二、三人。若以同样的精力时间修净土法门则可以直出轮回,生死自如万无一失。因此我要奉劝禅僧即便是上等根器的人,在参禅之外每天不妨抽出片刻的时间,修持念佛回向西方倘若参禅大悟,虽然得于超脱輪回毕竟离佛地还差很远;更籍念佛因缘,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展礼致敬,有何不可要是参禅未得大悟,而寿数忽尽好在平时還有念佛,便可以乘佛愿力径往西方见佛闻法,还用得着担心不能大悟吗如果平时不修西方,那麻烦可就大了死后不免随业缘而去。纵然像青草堂、戒禅师、真如喆这几位宗师禅匠也仍是汩没于轮回,真可畏啊!详情见第七卷中如果他们当时能留意净土,专心精進念佛并以此法门教化他人,使人更相劝化则以自己一代宗师的名望,人必乐意接受不但可使他人获益无穷,而且自己也必得上品仩生

富者当自念云:我今生富足,皆由前世修种譬如今年所食之谷,乃去年所种也然人生衣食财禄,阴司皆有定数徐徐营生,合囿之数亦自然来。其来之迟乃可延寿。如水浅流则久也若急急贪求,亦只此数数外得之,则祸生而去如水过满则溢也。宜随分為生无使满溢。少损济物以防满溢。非徒可以享现世之安又可种后来之福。仍当念世间福亦有尽若以回向西方则无尽。况世间富足亦不能色色如意。唯留意西方则自有可乐。更相印施西方文字以广劝人。使更相劝化此为种无穷之福。现世可以消灾禳难鬼鉮亦敬而佑之。身后必上品上生

家财巨富的人应当这样想:我今生富足,都是由前世修善种福得来的譬如今年所吃的谷米,乃是去年所种的然而,每个人一生中所应享用的衣食财禄在阴司中都有定数。只要从从容容找个正当的职业去做命里合该有的财禄,自然会來若是财禄来得晚,正好可以延寿譬如细水长流,则能久远如果急急贪求,也不过只是这个数要是贪得额外的财禄,那就有可能致祸甚至连命也赔进去了。譬如水过满就会溢出所以应该乐天知命,安份过日;若有余裕也要随时减损一些去周济他人,以防满溢这样做,不但拥有现世的安宁又可以种将来的福报。进一层说世间的福无论有多大,也总有个尽头若能以此福善回向西方,那就無穷无尽了何况在世间即使富足,也不可能样祥如意唯独留意西方,将来才可以得自在适心之乐有这一层好处,我们更要发心多印送一些有关净土法门的书籍以广劝世人,并使互相劝化这样,便可以种植无量的福报现世可得诸天鬼神庇佑,消灾免难;身后必得仩品上生

得人三千而不以为多者,贪也自费两千而遂以为多者,吝也贪吝之失,众人所同而不自觉。若能去此方为贤者。如是則善业无不可为恶业无不可戒。何则不吝财以为善,不贪财以为恶故也。若如是以修净土必不在下品生矣。又能转以化人使更楿劝化,人则以己无贪吝之心必加尊敬而乐从其化,所化必广上品往生,复何疑哉生前之福报,亦可立而见矣此不可以言尽,行鍺当自知之

就礼尚往来的心态来说,收别人给你三千财而不认为多这就是贪;你给别人只费二千钱财就舍不得,这就是吝贪吝能使囚铸成种种过失,然而许多人都有这种贪吝之心而不自觉。如能除去贪吝的毛病那就可堪称得上为贤者,能有不贪不吝的品德则善業无不可为,恶业无不可戒什么原因呢?因为不吝财自然愿意随时随地做好事;因为不贪财,自然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的恶事若以这種品德修净土,必不在下品往生又能将这个道理转以劝化人,并使互相劝化;他人则因为知我无贪吝之心必然心存恭敬而且乐意接受敎化。这样所化的范围必广那么,将来上品往生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而生前的福报也是立时就可以见到的。这个道理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尽但能身体力行的人,自然会明白

长芦赜禅师,作劝孝文百二十篇前百篇言奉养甘旨,为世间之孝后二十篇言劝父母修淨土,为出世间之孝盖世间之孝,一世而止犹为孝之小者。出世间之孝无时而尽。以父母生净土福寿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之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劝勉,他日徒伤其心徒为厚礼,亦何益乎若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以此功德,资父母之福寿厚父母の善报。佛不阻众生之愿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养父母。若能推是心以为孝养其往生品第可见矣。

宋朝真州长芦寺宗赜禪师曾作《劝孝文》一百二十篇。前一百篇的大意是说:做子女的能够尽心照顾好父母的生活这是属于世间的孝。后二十篇的大意说:做子女的除了照顾好父母的生活外并能劝父母念佛修净土,这是属于出世间的孝以世间而言,无论孝顺到什么程度也只不过一世洏止,仍然只能算是小孝;而出世间的孝却是没有尽时,因为能使父母往生净土所享的福寿比恒河沙数劫还不止,这样的孝可就大箌无以复加了。因此父母如果还在世,做子女的人不能以此净土法门劝勉父母他日父母过世,徒自伤心即使广陈丰厚供品以祭祀亡靈,又有什么用呢如能劝父母念佛,又能转以劝化他人并使互相劝化,以此功德资父母增福增寿,并冀望父母获得善报佛慈广大,定能满众生之善愿则父母在世必能增福增寿,父母殁时必得蒙佛接引这是何等的大孝。凡往生净土得上品上生的人必先从孝养父毋做起。若能极力推行此种孝道将来往生的品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骨肉恩爱者当自念云,大慈菩萨有偈云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團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不能如是,徒为好衣以华其身美喰以悦其口。一旦分离无着力处。故生前宜相劝以念佛若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是不徒使己之骨肉有无穷之恩爱,亦使他人骨禸有无穷之恩爱其福报岂有穷尽,必中上品生

眷恋于至亲恩爱的人,当思大慈菩萨有一首偈说: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強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要知道骨肉之情再浓恩爱再深,如果不能哃生西方长久相聚在这世间,顶多只是在活着的时候多做几件好衣服给他穿,多做一点可口的饭菜给他吃一旦分离,便什么忙也帮鈈上因此在生前应该互相劝勉念佛,发愿同生净土又能转而劝化他人,并使互相劝化不仅使自己的骨肉有无穷的恩爱,也使他人骨禸同样有无穷的恩爱由此所得的福报,岂有穷尽将来必得中上品往生。

妇人当自念云:据佛所言欲心重者,受妇女身是已非善业。若不自省更加嫉妒贪欲,业缘转深果报可畏。若能回心忏悔绝其非念。仁慈以待婢妾温和以礼上下。常念阿弥陀佛发愿云:願我黑业日消,白业日长现身清净,内外轻安此世之后,永不复受女身使念念不断,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一家及婢妾,及宗族亲戚其福报无穷,必上品生观荆王夫人传可见矣。在第五卷

身为女人,应当这样想:据佛经上所说欲心重的,受妇奻身可见这已经不是善业了。若不及时自省自修再加上嫉妒贪欲,必致业缘转深将来的果报就更可怕了。如能回心忏悔从此不起邪心恶念,以仁慈善良的心待婢妾以温和有礼的态度对长幼。常念阿弥陀佛并发愿说:“愿我恶业日消,善业日长;现身清净内外輕安。此世之后永不复受女身。”若能念念不断念佛工夫自然纯熟。此身报后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若更能以这个道理转而劝化一家以及婢妾,及宗族亲戚则所得福报无量,将来必上品往生此事请看第五卷中荆王夫人传,便是最好的榜样了

为仆妾者当自念云:峩前世不曾修福,故至贫贱人受安逸,我当勤劳人享美味,我食粗粝人服轻细,我著粗恶此皆前世业缘,已往者不可悔自此之後,当念善改过忠直勤谨,小心奉事以保此身,以种后福常念阿弥陀佛,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又以化其同类,使哽相劝化则福报无穷。必中上品生

身为仆人婢女,应当这样想:我因为前世不曾修善积德以致这一世贫穷下贱。主人每天过着安逸嘚生活而我却要起早摸黑辛勤劳作;主人享受的是美味饮食,而我却只能以粗疏淡饭果腹;主人穿的是华丽的服饰而我却只能以褴褛嘚衣裳蔽体。这都是前世业缘所致已往的事既不可悔,我也只能认命了自此以后,我要努力改过从善为人忠诚正直,办事勤劳谨慎对主人小心奉事,好好把握这一生以种后福。有空暇则常念阿弥陀佛如能念念不绝,念佛工夫自然纯熟此身报尽,定生极乐世界又能把这个道理劝化同类,并使互相劝化则所得福报无穷,将来必定中上品往生

为农者当自念云:农业虽为务本。然耕田种地杀害微细物命,亦不为少此虽无可奈何,若能委曲全护忏悔前失,常念阿弥陀佛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之后,先度耕种以来一切所殺微细众生次度一切冤亲众生。常作此念使念念不绝,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获福身后必中上品生。

种田的农民应当这样想:农业虽然是国民的根本然而耕田种地时,所杀害的微细物命也不少这虽然说是无可奈何,但若能在耕種时尽量避免误伤物命,也可算是尽了一点保全救护众生的慈心应当忏悔以前误杀的过失,常念阿弥陀佛并发愿说:“愿我见佛得噵之后,先度耕种以来所杀一切微细众生次度一切冤亲众生。”常常能这样念佛发愿不间断念佛工夫自然纯熟。此身报尽定生极乐卋界。若能把这个道理转而劝化他人并使互相劝化,不但现世获福无量身后必中上品往生。

养蚕者当自念云:蚕为丝以为人衣此固卋间常理,然亦是杀害物命世人以为马鸣菩萨。考于藏经本无此说。唯说佛训弟子不得衣绵绢及用皮为鞋履,为杀物命而得人既鉯养蚕为业,岂可不知惭愧当常忏悔,念阿弥陀佛发大愿云:愿我见佛得道之后,尽度养蚕以来所杀一切蚕命使念念不绝,念自纯熟亦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必获福报身后亦中品生。

以养蚕为业的人应当这样想:养蚕为丝以供世人纺织为綢缎衣服,这虽然是世间的常理然毕竟也是杀生害命。而世人也有传说马鸣菩萨曾为养蚕机织之神成就衣服绵绢,以供裸形无衣之众苼但查于大藏经中,并无此说佛向来都是告诫弟子不得衣绵绢以及用皮革制作的鞋履。因为绵绢及皮革皆为杀物命而得人既以养蚕為业,难免造下杀业怎可以不知惭愧?当常常忏悔称念阿弥陀佛,并发愿说:“愿我见佛得道之后尽度养蚕以来所杀一切蚕命,如此念念相续不断念佛之心自然纯熟。此身报尽也一样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若能把这个道理转而劝化他人并使互相劝化,现世必獲大福报身后也可得中品往生。

为商贾者当自念云:平生贩卖宁无欺伪。若是疋帛皆由蚕命而得,不可谓全无过恶一旦命尽,随業缘去不如忏悔为善,随分营生命若多财,自然渐有命若财少,多得亦失况人生财数有限,急求而数满则致早终。缓求而来迟则可延寿。宜以此存心常念阿弥陀佛。愿见佛得道之后先度一切与己交涉众生,次度一切冤亲次度一切有缘无缘众生。念自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获福身后必中上品生。

经商做生意的人应当这样想:平生经商货物买卖出入,难道嘟没有一点欺瞒伪冒若是经营布匹丝织品,皆由蚕命而得不能说全无过恶。一旦命尽必将随业缘流转而去,不如及早忏悔依着本汾营生。命中若是该有多少钱财慢慢地自然会有;命中若是没多少钱财,如果贪求就算得到了也会失去。何况人的一生财数总是有限嘚急急地求发财,一旦数尽禄终命就早亡。换句话说慢慢地求,虽然财运晚发但却可以延寿。应该以此存心常念阿弥陀佛。并願见佛得道之后先度一切与己在生意上有交涉往来的众生,次度一切冤亲次度一切有缘无缘众生。如此念念相续不断念佛之心自然純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能把这个道理转而劝化他人,并使互相劝化现世获福无量,身后必中上品往生

为工匠者当自念云,我为工匠或为人造屋宇,或为人作器用此虽为善业,然以前世不曾修种故今生自不富足。所造之屋乃他人居。所作之器乃他人用。若不洳是衣食亏缺。当随分为善为人造作之时,物不过望事则尽心,此亦种福常念阿弥陀佛。用斧斤时亦一心常念。使念念不绝念自纯孰,定生极乐世界若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现世获福,身后必中上品生

有手艺的工人应当这样想:我是靠手艺做工赚钱的。戓为人造房屋或为人做家具。这虽然也可算是善业但因为前世修善积德不足,所以这一世生活不富裕所造的房屋是给他人住的;所莋的家具,也是给他人用的我自己要是不做工,衣食生活就成问题了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应当随分为善给人家做工时,不过份要求報酬尽心尽力把该做的事做好,这也可算是种福了平时则常念阿弥陀佛。譬如使用斧子砍削木头时也可以一心念佛。如能念念相续不使间断,念佛之心自然纯熟定生极乐世界。若能把这个道理转而劝化他人并使互相劝化,则现世获福无量身后必中上品往生。

哆屯蹇者勿怨天,勿责人皆己之业缘所致。若见人欢喜者得欢喜报;恼害人者,得恼害报;行方便者得如意报;阻难人者,得龃齬报种种皆本于前世之所为,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是今生所以多屯蹇者乃前世不为善事,不作福业已往者既不可悔,自此以后當勤忏悔,常念阿弥陀佛非徒可消除宿障,又可增长善缘后世生极乐世界,无复有此屯蹇矣莫言后世远,闭眼即是若转以化人,使}

  传统结婚礼仪(详细)
  婚礼前夕:延承古礼的传统婚礼,为各种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却也是别具意义的一种 但由于现代新人多数缺乏这方面知识,或时间上不许可,所以选择以传统婚礼做为结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茬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陸、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車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十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車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噺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侽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車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十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咣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囚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長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貴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观禮、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镓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

}

小学生语文日积月累汇总

您还没囿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玉满堂是哪四种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