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探索精准扶贫贫考生上专科院校是否有资格获得生源贷款

学校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 >
学校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下面是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学校精准扶贫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借鉴。
  学校精准扶贫工作计划(1)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扶贫帮困&工作计划。
  二、目标任务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千师进万家&号召,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再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我们将组织少先队员、党员同志在校园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将通过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争取各种奖学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奖学金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4、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德育处要对各部门开展扶贫帮困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并报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对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检查考核、调度通报,对活动开展好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5、2015年XXX走退休教师1,在职教师13人。
  总之,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教师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学校精准扶贫工作计划(2)
  一、目标任务
  从 2015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 学前教育: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到2017年,在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使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优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
  (二)义务教育: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到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
  (三)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到2017年,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提高中职助学金标准,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专科)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大体相当。逐步打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上升通道,面向就读中职的贫困家庭学生加大高职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的比例,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到2020年,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优先实现贫困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二、主要措施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1. 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据《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依托小学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
  2.加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免费力度,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
  3.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办好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行政村教学点,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就近入学。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到2017年,宽带网络覆盖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班班通&建设覆盖所有班级,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6.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学年2000元标准发放助学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家庭脱贫。实施好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
  7. 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二)精准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和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开展招生扶贫
  8.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外省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9. 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高职自主招生院校范围,确保自主招生院校50%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省内 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实施分县定向单独测试招生,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时,将高职院校不低于30%的年度招生计划用于推荐直升招生并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
  10. 积极支持省属医学院校加大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的力度,每年面向贫困县安排300名招生计划,专门用于贫困地区乡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相关专业招生计划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依托兰州大学、省中医药大学实施好每年450名的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依托省内外医学院校,每年安排700名计划,组织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医生接受全科医生培训。
  (三)强化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政策支持
  11.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有关要求,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支教。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防止新的代课教师群体出现。
  12.通过定向培养、精准招录、在职培训、专题研修、对口支援、支教等,每年为藏区培养、培训和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每年选派400名省内高校优秀大学生以&顶岗实习&形式赴藏区开展为期半年的双语教学支教活动。
  13.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
  14. 按照省、市、县3∶3∶3的原则,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中高职为辅、各学历层次相衔接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省内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现状,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
  15.&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培训贫困地区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每年组织500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巡回支教。加大对革命老区、藏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倾斜支持力度。
  16.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每年选派200名城市中小学校长,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学期的挂职。每年选派14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年的支教。
  17.加大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倾斜,每年安排100名涉农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每年选派100名省属学校教师到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挂职,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到省属学校挂职;每年对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校长、3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使有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60%以上。
  (四)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18.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进一步加快进度,建成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建设面向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公共实训基地,最大范围吸纳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劳动力转移。
  19.围绕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区&三大片区&,以市(州)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大型开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20. 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要求,在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全省形成以8所&农&字头职业院校为龙头、80所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教学点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每年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20万人(次)以上,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21.以5所&农&字头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30个涉农专业点为主体,构建覆盖全省、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完善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建10个左右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市、区)。
  22.整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2017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3.从2015年起,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三、责任分工
  (一)省教育厅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科学制定扶持和资助政策,统筹各方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省发改委将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
  省财政厅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协调落实中央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努力加大财政投入。
  省编办、省人社厅负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师资配备工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
  (二) 各市(州)有关部门要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切实把精准教育扶贫纳入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规划、落实好项目、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 各贫困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各类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坚持&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一一列出清单。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落实各类教育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
  四、完成时限
  学前教育:2015年至2016年,实现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前教育覆盖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和藏区农村幼儿园全覆盖,幼儿保教人员满足基本需求;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教设备、师资配备到位,幼儿园保教活动正常开展。
  义务教育:到2017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革命老区、藏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
  职业教育:到2017年,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高职(专科)教育全部免费,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规模达到12.6万。到2020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55%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职业院校(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能力适应贫困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训需求。
  五、检查验收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省、市(州)定期检查各贫困县(市、区)各类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每半年对各市(州)、贫困县(市、区)教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是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
  (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对教育奖补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骗取或违规使用奖补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
  (四)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对项目开工完工率、项目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教育扶贫工作成效。
下页更精彩:1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兴趣的文章学生工作处-工作动态-认清形势 精准施策
切实做好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孙乐为在高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会议上的发言
认清形势 精准施策
切实做好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孙乐为在高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会议上的发言
信息来源:
同志们:&&&&一天的时间,大家交流了经验,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三点深刻印象。一是公办本科高校资助理念领先、机构健全、资助经费充足、资助活动丰富多彩,助学育人成效显著。二是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在抓好基础、保住基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开展了有一定特色的助学育人活动,也较好地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资助队伍充满激情和活力,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都很强。&&&这次会议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效率很高,达到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2015年大家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资助工作任务,全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突出成绩2015年,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扩大资助覆盖面,各级财政安排高校资助资金1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资助和奖励学生77.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我省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全国第4位,比上年度上升两位。&&& (一)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扩大资助政策覆盖面&&&&1.出台省定贫困户在读师范类大学生重点资助办法。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在我省高校就读师范类专业、属省定7005个省、市、县三级共同扶持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入学新生,由高校按“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优先发放国家助学金,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 2.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减轻借款学生经济负担。一是实施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生预申请,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及时获得助学贷款。二是延长贷款期限,由最长不超过&14年统一调整为最长不超过20年。三是延长还本宽限期,由2年延长到3年。四是扩大贷款贴息范围,将学生休学期间贷款利息由“学生自付”改为“由财政全额贴息”;就业后在还款期内又继续攻读学位的贷款利息“由原财政部门继续贴息”。&& 3.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加大对无力还贷学生的人文关怀。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的通知》,自2015年起,从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结余奖励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死亡、失踪、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启动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4.增设残疾大学生励志助学项目。从2015年开始,由省财政从彩票公益金安排专项资金,专项资助当年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高等院校录取的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山东籍残疾人大学生,专科生4000元,本科生6000元,硕士研究生8000元,博士研究生10000元,激励残疾人学生奋发成才。&&& 5.完善“校县结对”帮扶机制。明确高校要按照每小时不低于8元的标准支付帮助工作的学生劳动报酬,县级资助中心要为帮助工作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便利和安全保障,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安排午餐等,相关费用可以由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代理费解决。&&&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资助保障水平&& 组织完成学年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评审工作,奖励和资助学生60.2万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3.55亿元,比上年度新增奖助学金2.15亿元,增长18.9%,资助人数增长11.9%;&&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11.5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6.18万人,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8.39%和4.4%,进一步巩固了助学贷款“全省覆盖”和“应贷尽贷”目标,有效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 落实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及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政策,下达资金1.55亿元,惠及1.2万名高校学生;&&& 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确保新生顺利入学。2015年,全省高校共有5.4万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缓缴、免缴学费和住宿费3.5亿元,为8万名新生发放生活补贴、生活用品、路费补助等资金1532万元,所有录取的新生没有一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高校从事业收入提取资助经费5.45亿元,支出4.87亿元。多渠道筹措资助经费,争取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4271万元。&& (三)推广使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认定信息系统,提高精准资助水平组织研发《山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认定信息系统》,并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高校免费推广使用。按照“学生自我认定、班级评议、院系审核”的三级认定程序,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采集技术,对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家庭受灾情况、家庭消费情况、家庭负债情况和学生消费情况等18项指标进行测评,测评分值经“三级认定”逐级修正,最终确定学生困难等级。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准确性,增强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公正性&。&& (四)成立省学生资助管理学会,为全省资助管理人员搭建了培训、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五)开展资助工作专项督查,促进资助工作深入开展联合省财政厅,从高校、市县抽调70余名资助、财务、审计人员,组成23个督查组,用近20天的时间,对全省除青岛市外的16市、45个县(市、区)和74所省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资助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评出了优秀、合格等次,较好地促进了资助工作的开展和资助管理机构建设。督查通报正在与省财政厅会签当中,很快将印发给各市、各高校。&&& (六)开展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深刻认识当前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日到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会后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我省提前两年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基础上,对建档立卡的3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以下简称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户),集中开展扶贫工作。主要是:通过发展生产实现150万人左右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实现60万人左右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实现6万人左右脱贫,通过生态补偿实现4万人左右脱贫,其他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在脱贫进度上,年两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年全部兜底完成,后两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在教育扶贫方面,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脱贫,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政策措施:“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全过程扶持,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省级财政教育经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倾斜,对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学前适龄儿童免收保教费;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通过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确保每个农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总之,我国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一定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精准资助是未来三年资助工作的重点,作为落实“加快教育脱贫,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重要环节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地位将更加突出。三是资助经费保障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在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与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更加凸显。四是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新的机遇要求高校资助管理机构和人员要有新的作为。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集思广益,千方百计,努力突破制约资助工作开展的思想与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增强大局意识、担当意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切实解决资助工作满足于困难学生评出来了、补助发下去了等手段单一、低水平重复以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思想认识问题和校际之间工作开展严重不平衡问题。二要加大资助政策、资助管理、大学生励志成才先进事迹宣传力度,让学校所有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深刻认识学生资助工作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困难学生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作用,让他们更加关心和支持资助工作,切实解决资助中心层级低、专职人员少、干部晋升慢等队伍建设问题,切实解决不按政策规定足额提取、足额使用资助经费以及勤工助学岗位少、补助标准低等经费制约问题。三要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助工作管理体制,做到学校、院系、班级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四要牢固树立精准资助理念,科学认定学生困难程度,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重点关注新生、建档立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生、复困生、优困生、特困生等特殊群体,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经济情况、个人能力、日常表现等因素,为其量身设计资助项目,努力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五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加强资助理论与创新研究,把学生资助、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不断升级改造传统助学项目,积极拓展新的助学项目,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暂时的生活困难、确保顺利完成学业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助学育人成效不高的问题。&&&&三、振奋精神,细化管理,扎实做好2016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一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现行的各项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新生顺利入学。包括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按规定标准发放补助;按事业收入5%的比例足额提取资助经费,确保资助工作需求。&&& 二要重点抓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工作。3月29日,省教育厅、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建档立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鲁教财字﹝2016﹞1号),明确要求:对升入我省高校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按“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优先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每生每年平均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这部分学生的资助工作,大家一定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确保帮扶不遗漏。省扶贫办正在汇总各学段学生的学籍信息,届时会以有效方式通知给各高校。&&&&三要切实做好各类奖学金评选工作。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国家奖学金等评选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奖学金评选工作,严格评选标准,规范评选程序,提高参评材料质量,切实增强大学生国家奖学金等评选工作的神圣感、荣誉感。&&& 四要做好《山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学认定信息系统》的升级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准确性。&&&五要进一步完善“校县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县级资助管理中心的联系,千方百计帮助县级资助管理中心开展工作。从2014年起,许多高校与部分县级资助中心建立了“校县结对”帮扶机制,在暑假期间选派大学生到家乡的县级资助中心帮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对缓解县级资助中心人手不足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校县结对”帮扶机制,这既是加大高校对县级资助中心助学贷款工作支持力度的需要,也是密切校县资助中心联系,促进校地合作交流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和发动受助学生,在暑假到家乡的县级资助中心帮助开展工作,学校要按照每小时不低于8元的标准支付学生劳动报酬。&&&&同志们,2016年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第一年。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细化管理,精准施策,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全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谢谢大家。&&&&&&&&&&&&&&&&&&&&&&&&&&&&&&&&&&&&&&&&&&&&&&&&&&&、28日&
解莘莘学子之忧 育励志自强之才——曲阜师范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介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