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钽矿有钽铌矿多少钱一吨

当前位置:
实拍刚果矿工现状
来源:环球网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钽铌矿比重是多少_百度知道
钽铌矿比重是多少
铌铁矿和烧绿石。钽(Ta)铌(Nb)都属于高熔点(钽 2996℃,灰白色光泽,具有吸气、铌2468℃)。共有百余种、超导性。品位分析可以通过专用的钽铌矿浪声矿石分析仪进行快速分析、铌5127℃)稀有金属,粉末呈深灰色,外观似钢、耐腐蚀、铌等、单极导电性和在高温下强度高等特性钽铌矿是指含有钽和铌地矿物的总称、高沸点(钽5427℃,提炼钽。其中可作矿石开采的、氧化铌。用于制备氧化钽,主要由钽铁矿。比重则需要通过比重瓶或类似的仪器测量才能得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各国-非洲-刚果金、刚果布
&&&&非洲多国军事卷入刚果(金)内战使冲突地区化和国际化。国家利益的冲撞、民族矛盾和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打破了地缘政治平衡,加深了相关国家之间的裂痕,给非洲的团结和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也给地区乃至整个非洲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刚果(金)冲突以来,由于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左,立场迥异,各执一词,不仅使这场战争变得错综复杂,而且使国家关系呈现扑朔迷离的局面。
一、大湖国家:盟友反目,兵戎相见
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刚果(金)爆发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尤其1998年8月刚果(金)内战以来,刚果(金)、卢旺达、乌干达和布隆迪这4个大湖国家①的关系发生巨变,特别是卢、乌、布与刚果(金)之间和卢、乌之间的关系出现戏剧性逆转。卢、乌、布3国与刚果(金)已由昔日盟友变成今日仇敌;而卢、乌则是裂痕加深,相互仇视,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大有兵戎相见,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一)刚(金)、卢结怨颇深,难以化解
刚果(金)问题有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和深刻的国际背景。其内战的再次爆发总的说来和大湖地区部族矛盾与国家矛盾交织、演变和激化的结果密切相关。蒙博托执政时期,原扎伊尔与卢旺达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且错综复杂,其中既有部族问题,也有领土问题。为推翻蒙博托政权,卡比拉在邻国卢旺达和乌干达强有力的支持和援助下,率领操卢旺达语的在原扎伊尔的图西人即巴尼亚穆朗盖人武装一举攻占金沙萨,建立了新政权。然而,令巴尼亚穆朗盖人和卢旺达始料未及的是,卡比拉掌权后为维护自身地位,不但不践诺,反而在老家网罗亲信,招兵买马,充实军力以与图西人抗衡。非但如此,卡比拉还策划了排斥、打击甚至屠杀巴尼亚穆朗盖人的具体计划。②巴尼亚穆朗盖入原指望卡比拉胜利后能履行诺言,
既解决他们的刚果(金)国籍问题,并将东部的南、北基伍省交由他们控制。但卡比拉“变脸”后,他们的希望完全化为泡影,其在东部家乡的处境与从前毫无二致。卡比拉“忘恩负义”和“背信弃义”不仅严重刺伤了巴尼亚穆朗盖人的感情,而且同样使卢旺达极为恼火。卢旺达全力以赴助卡倒蒙,一是支持图西族同胞为自身的国籍和公民权而抗争;二是更为重要的想借机清剿流窜于刚果(金)东部的前卢军和民兵武装,以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和巩固其新生政权。卡比拉真面目暴露后,表面上主张和平解决滞留刚果(金)东部的卢、乌、布3国反政府武装,但实际上不但不消灭他们,相反却与其结成同盟,并提供训练基地。这些反政府武装的骚扰和破坏对邻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成为卢旺达新政权的心腹之患。另外,卡比拉还指责卢旺达对刚果(金)怀有扩张野心,企图借巴尼亚穆朗盖人之手扩展生存空间,凯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以解决卢旺达人口膨胀和部族矛盾问题,企图实现它在大湖地区建立“大卢旺达图西王国”的梦想。随着巴尼亚穆朗盖人和卢旺达对卡比拉的不满和积怨日甚,终于联手于1998年8月分别在首都金沙萨和刚果(金)东部举事,试图以武力推翻卡比拉政权。就这样,卢旺达从助卡到倒卡,由昔日同一战壕兄弟相称的盟友变成了后来兵戎相见的敌人。
刚果(金)内战重燃后,8个非洲国家先后越境卷入,形成以卢旺达、乌干达、布隆迪为一方和以律巴布韦、安哥拉、纳米比亚为另一方的两个国家集团在刚果(金)境内军事上的公开对抗。由于卷入冲突的各国间互不信任的情绪相当严重,尽管签署了《卢萨卡停火协议》,但刚果(金)的战斗仍在继续,冲突双方在战场上对峙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变化。
在这种对峙格局中,卢旺达军队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卢旺达的反政府武装非但未被清剿,反而集结在卡比拉摩下,与其政府军一起作战。面对卡比拉继续给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罪魁祸首胡图族武装提供安全庇护所,卢旺达在隐患未除前决不会善罢甘休。卢旺达在刚果(金)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1.继续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战斗下去,用武力推翻卡比拉政权,建立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新政府。③2.根本不可能支持可使卡比拉继续掌权的任何协议。卢旺达虽“同意”停火并撤军,但很可能或不履行诺言,继续秘密支持刚果(金)叛军打下去;或撤而不走,留下来与叛军并肩作战。3.卢旺达所关心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解除胡图族军队和民兵的武装并将其遣返回国,否则,在国家安全无保证的情况下决不会从刚果(金)撤军。日,卢旺达铁腕人物、新总统卡加梅在宣誓就职时再次发出警告:只要反政府者仍把刚果作为袭击卢旺达的基地,卢旺达军队就将驻在刚果。④
卢旺达留在刚果(金)既有政治动机又有经济利益。卢旺达从助卡倒蒙再到倒卡,暴露出它有寻求地区强国的欲望。⑤为实现这一目的,卢旺达向非统组织的基本原则发起挑战,试图改变殖民地宗主国遗留下来的边界现状。卢旺达早就提出了召开“第二次柏林会议”的要求。⑥卢旺达前总统比齐蒙古曾说,任何地方都没有规定,前殖民大国年在柏林谈成的一切东西都必须保持原样不变。&#年6月,就在召开卢萨卡地区首脑会议签署停火协议前夕,卢旺达又提出在刚果(金)实行分治或将其东部领土纳入自己国家版图的“停火方案”。⑧为扩展和壮大图西族力量,卢旺达在刚果(金)其占领区任命官员,扶植亲图西族的势力,并有计划地向那里移民图西族人。卢旺达还趁刚果(金)东、西分裂之际,加紧开发和掠夺其占领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刚果(金)大量的木材、咖啡、黄金、钻石、棕榈油等已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卢旺达。卢旺达深居内陆,人满为患,资源医乏,经济规模极其有限,经济发展也十分缓慢,政府和军队的多项开支均依靠该国在刚果(金)的矿产生意。据报道,1997年4月,正在为推翻蒙博托政权而一起战斗的卡加梅和卡比拉在刚果(金)钻石工业的“首都”姆布吉-马伊一次就开采出价值20亿美元的钻石,但其中大部分被卡加梅拿走。卡比拉与卡加梅之间的私怨由此开始。所以,对卢旺达来说,建立一个顺从自己的刚果(金)政府也就等于保住了自己的“钱柜”。⑨卢旺达和乌干达虽然并不出产黄金,但现在却已经成为重要的黄金销售中心。同时,卢旺达还成了一种稀有金属&&钽的出口国,而钮的矿藏却在刚果(金)。⑩刚果(金)代表卡邦加在联合国谴责卢、乌通过“有系统地掠夺被占领土上的矿产资源”已经使刚果(金)“付出沉重代价”。〔11〕
刚果(金)内战以来,卡比拉一直视卢旺达和乌干达为敌国和侵略者,称其领导人为“小希特勒”,并发誓要赢得这场战争。〔12〕卡比拉认为,卢、乌的侵略行为“破坏了刚果(金)的领土完整”,卢、乌必须首先从刚果(金)撤军。〔13〕1999年9月,刚果(金)政府谴责卢旺达无视停火协议,继续在刚果(金)境内集结军队和重武器,企图发动新的攻势。卡比拉就此表示:“只要侵略者还在刚果(金)领土上不肯撤出,战争就只能继续下去。”
〔14〕在联合国安理会刚果(金)问题特别会议上双方的对立情绪变成了一场唇枪舌剑。卡比拉严词谴责卢、乌在刚果(金)发动武装叛乱的“干涉行为”。而比齐蒙古总统和穆塞韦尼总统则威胁说,如果卢、乌两国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刚果(金)就不可能实现停火。〔15〕
(二)乌、刚(金)调整关系,缩小矛盾
乌干达和卢旺达虽然都同样派军队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但是由于它们的目标大不相同,因此乌干达在处理和刚果(金)的关系等问题上和卢旺达也不尽相同。随着刚果(金)战局的发展,乌与刚果(金)的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1.乌干达和卢旺达一样也是以维护边界地区安全为借口而军事介入刚果(金)冲突的。当初,乌干达政府曾表示,乌出兵是为了清剿受苏丹和刚果(金)支持、以刚果(金)东部为据点、经常在乌干达西部进行骚扰和破坏的乌反政府武装“民主力量联盟”游击队。据乌干达可靠人士估计,乌在刚果(金)的总兵力大约在1.2万到1.5万人之间。〔16〕然而据报道,乌干达军队深入刚果(金)800公里以上的腹地作战,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连穆塞韦尼总统也不否认。〔17〕乌干达部队的指挥部原来驻扎在距乌西部边界近千公里的基桑加尼市,后来又迁至更加深入的北部城市巴多利特。这即便是在外行看来也大大超出了出于防御而清剿叛匪的目的,显然是另有所图。
事实上乌干达在刚果(金)追求的是丰厚的经济利益,那里的木材、咖啡、黄金、钻石等对乌有极大的吸引力。内战以来,基桑加尼的钻石公司的买卖十分兴隆,英、美、南非等国商人经常出现在这里,他们和乌干达的既打仗又经商的军官打得火热。穆塞韦尼总统的兄弟和亲信与刚果(金)的贸易公司保持着联系。据说,乌干达在刚果(金)的干预费用已从与刚果贸易公司的交易中赚了回来。〔18〕穆塞韦尼也曾宣称:“在刚果(金)的战争可以为我们带来经济利益。”
2.刚果(金)历来是中部非洲和太湖地区的盟主。卡比拉执政后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急欲恢复刚果(金)作为地区盟主的大国地位。他在各种地区和国际会议上频频露面,大出风头,处处显示自己作为非洲大国领袖的形象。1998年5月,卡比拉借其执政一周年之际,以地区首脑自居,大力倡导召开大湖地区团结与发展首脑会议,以此提高身价并确立自己“地区老大”的地位。乌干达近些年来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东非强国,通过助卢扶卡在该地区发挥主导作用。穆塞韦尼总统自认为是非洲新一代领导人的代表,受美国器重,不仅想成为东非联邦的领袖,也欲“称霸”大湖地区。卡比拉在处理刚果(金)东部流窜武装团伙问题和争当地区盟主的作法与穆塞韦尼分歧严重,双方发生冲撞。穆塞韦尼尤其对卡比拉不再听从指挥恼火。与其等卡比拉将来羽翼丰满成为中部非洲的“一霸”,还不如乘其现在立足未稳,再发动一场“内战”将其废黜。就这样,乌、卢两国派兵支持叛军,意欲推翻卡比拉政权。
3.刚果(金)战争并不像穆塞韦尼预料的那样能速战速决,而是随着卷入冲突的国家增多,战线不断拉长,战火不断蔓延,刚果(金)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长时间军事卷入,势必愈陷愈深,难以自拔。从1999年开始,乌干达为了自身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努力改善和积极调整与包括刚果(金)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开展对话,尽量消除分歧。在刚果(金)问题上,乌干达变换策略,改“强攻”为“巧取”,由直接与刚果(金)政府军正面冲突改为支持“刚果民主联盟”基桑加尼派和“刚果解放运动”与政府军作战,以便逐渐从冲突中脱身。促使乌干达这样做的原因是:(1)长期卷入刚果(金)战争,使其在众多人眼中成为“入侵者”,严重损坏了乌干达的国际形象;(2)军事介入刚果(金)冲突后,军费开支直线上升,对乌干达的经济构成极大压力,刚果(金)每日的军费开支最高时可达百万美元,而其全年军费预算仅1亿美元,结果只能是大幅度增加军费,〔20〕结果招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捐助国的强烈不满,它们曾一度威胁要暂停援助;战争还吓跑了不少外国投资者,大宗外汇外流,造成乌干达先令急剧贬值,自卷入冲突后已贬值30%;〔21〕(3)乌干达发展经济需要刚果(金)这个巨大市场,尤其需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有与其改善关系,和平共处,才能获得市场和资源;(4)乌干达一些议员强烈谴责政府卷入刚果(金)冲突,要求穆塞韦尼政府立即从刚果(金)撤军。为作出相应姿态,日,穆塞韦尼与卡比拉在利比亚的苏尔特签署了双边停火协议。同时他还表示,刚果(金)问题是该国内部事务,应通过对话达成民族和解。穆塞韦尼的这一主张为他在刚果(金)尤其是在其东部捞取了不少政治资本。
然而也应看到,乌干达虽然和刚果(金)政府保持着接触。双方在努力缩小或消除它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但这只是刚开始取得一些进展,两国关系并未根本改善。时至今日,前线冲突从未停止,军事卷入的国家仍深陷在这场冲突中无法脱身。由于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是以停火为先决条件的,所以冲突不停,就不可能按期部署维和部队。因此包括乌干达在内没有任何一国有撤军迹象。另外,对乌干达来说,目前难以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矿产资源。
(三)乌、卢反目,分道扬镳
乌干达和卢旺达的关系由“热”变“冷”主要是因为刚果(金)问题。
&&& 1.盟友龃龉,明争暗斗
乌、卢两国不仅是邻邦,而且是经过多年战争考验的亲密盟友,曾经保持着“战友加兄弟”的特殊关系。1959年卢旺达发生种族冲突时出逃乌干达的包括现任总统卡加梅在内的第一代图西族难民及其子女,在乌干达生存下来并接受了教育。在穆塞韦尼1980年至1986年打游击时期,这些卢旺达难民青年投入到穆领导的民族抵抗军,为拥戴穆上台执政立下汗马功劳。卡加梅因战功卓著,备受重用,官升至乌干达“全国抵抗军”情报处长。1994年,卡加梅领导“卢旺达爱国阵线”奋起打回老家。在乌干达的大力支持下,一举推翻前胡图族政权,建立了图西族新政府。卡加梅总统与穆塞韦尼总统过从甚密,尊穆为师,深受其影响。刚果(金)冲突爆发伊始,两国因大方向基本一致,尚能派兵并肩作战,
成立联合指挥部,支持叛军倒卡。然而,就在《卢萨卡停火协议》签署之后,两个盟友之间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武装冲突。仔细分析,此乃“冰冻三尺,非一目之寒”。
实际上,乌、卢之间早就产生裂痕,彼此明争暗斗。政治上,卢不甘心长期受制于乌,也有在地区称霸的欲望。乌干达倚仗它支持卢旺达取得了政权,就在卢面前一直充当“老大哥”,动不动就对卢指手画脚。卢旺达则公开抱怨乌干达对卢支持穆塞韦尼打游击并取得了政权所立下的功劳没有给予应有的承认,认为卢旺达尽了全力,乌干达无权对卢指手画脚。两国在对助卡倒蒙战争胜利的功劳也是你争我夺。乌干达时常说,是由于他们强有力的支持,卡比拉才赢得了战争胜利。对此卢旺达非常反感,卡加梅对《纽约时报》发表谈话时公开进行反驳,他说,在推翻蒙博托的战争中,卢旺达投入2万军队,而乌干达才2000人。〔22〕乌干达对卢旺达也早有戒心,担心养虎遗患。两国在刚果(金)战场上是同床异梦,相互利用,利益时同时异,既有协调也有磨擦。
&&& 2.目标不同,相互仇视
乌、卢虽都派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但它们各自的目标不同,因此在战略上和支持的对象上发生严重分歧,以致发生武装冲突。
乌干达和卢旺达出兵卷入刚果(金)这场战争都有明确的目标。乌干达的目标是要出现一个与乌干达友好和睦的邻国,如果刚果(金)不稳定,乌干达也难得安宁。卢旺达则要在刚果(金)扶植与图西族同根的巴尼亚穆朗盖族人建立自己的新政权。可是这样一个政权对乌干达来说是不会接受的,它认为一个部族主义政权在刚果(金)不可能稳定,对乌干达的安全仍然构成威胁。因此,两国在刚果(金)问题上就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由于盘踞在刚果(金)东部的卢旺达胡图族武装对卢旺达的骚扰要比乌干达“民主力量联盟”对乌干达的骚扰厉害得多,卢旺达主张,必须坚决铲除这些无穷的后患,必须以武力推翻卡比拉政权,建立符合自己意愿的新政府;而乌干达则坚持应促使刚果(金)各方对话,实现民族和解。双方各持己见,矛盾不断激化,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刚果(金)主要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发生分裂。乌干达一方面对以巴尼亚穆朗盖人为主体的“刚果民主联盟”表示有保留的支持,另一方面大力培植刚果(金)的另一股反政府武装,即由当地商人本巴组建的“刚果解放运动”。当卢旺达发现前“刚果民主联盟”主席万巴是倾向乌干达的人,就于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单方面宣布撤掉万巴的主席职务,换上亲卢旺达的伊隆加。〔23〕万巴被撤职后继续得到乌干达的支持,乌还帮助万巴招收和培训自己的武装力量并提供武器装备。从此万巴就离开了“刚果民主联盟”的戈马总部,在基桑加尼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刚果民主联盟”从此分裂成互相对立的卢旺达支持的以伊隆加为首的戈马派和乌干达支持的以万
巴为首的基桑加尼派。
乌、卢两国反目和刚果(金)叛军分裂,无疑给执行《卢萨卡停火协议》带来更多的困难。乌、卢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了,“刚果民主联盟”两派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解决,使本来就相当脆弱的停火协议更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 3.关系恶化,大动干戈
乌干达与卢旺达的分道扬镰和“刚果民主联盟”的分裂致使两国和两派的仇视、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先是由乌干达、卢旺达和叛军三方组建的联合指挥部解体,三方在刚果(金)作战的军事协调不复存在了。接着两派因在围绕应由谁代表“刚果民主联盟”在《卢萨卡停火协议》上签字展开权力之争而大大推迟了在协议上签字。随着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日刚果民主联盟两派终于在基桑加尼市发生交火,双方在激战中动用了重武器。〔24〕8月14~17日,乌卢两国军队也在基桑加尼市发生武装冲突。基桑加尼交通发达,是通往金沙萨的战略要地,周围地区蕴藏着黄
金、钻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两国为控制和争夺该市,都调兵遣将,重兵驻守。8月14日,卢旺达军队试图强行通过由乌干达军队设置障碍的该市机场路而发生交火。冲突持续4天,卢旺达军队使乌干达军队遭到重创。〔25〕
事件发生后,穆塞韦尼和卡加梅紧急会晤,商讨解决办法,并达成了停火协议。此后两国高层领导互访,努力消除分歧和误解。但是乌卢之间伤口易好,伤疤难除。虽然乌、卢两国总统曾十几次地同意实现停火,但两国军队在基桑加尼仍时有交战。由于乌、卢军队的炮火准确性差,平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二、南共体:内部不和,矛盾公开
刚果(金)一国冲突多国介入,使一国冲突变成了多国间的矛盾,不仅造成大潮国家的分裂和对立,而且也使南部非洲一些国家产生分歧和隔阂。南部非洲国家对解决刚果(金)冲突的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折射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刚果(金)内战爆发后,以当时的南共体主席国南非(总统曼德拉)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力主通过和谈判解决争端,而以该共同体政治、防务和安全机构主席国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为代表的另一些国家则主张武装介入,派兵帮助卡比拉打击外国侵略者,赞比亚、坦桑尼亚、博茨瓦纳等国虽都表示支持曼德拉的立场,但也设法保持中立,并以中立态度展开外交斡旋。这样,从地区角度看,南共体成员国因此就形成“主和”与“主战”两大派。随着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公开出兵助卡平叛,南非和津巴布韦之间的分歧加重,南共体内部矛盾表面化。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在刚果(金)问题上表现出强硬立场,他强调保护南共体成员国的主权不受邻国的干涉。〔26〕宣布支持非洲国家对刚果(金)冲突进行军事干预,支持卡比拉的军队。〔27〕他甚至曾打算以南共体的名义采取干预行动,但遭到南非的坚决反对。〔28〕此后津巴布韦、安哥拉、刚果(金)等国拒绝出席在比勒陀利亚召开的首脑会议,蔑视会议作出的“立即停火和部队原地不动的”决定。
津巴布韦同刚果(金)并不接壤,也不存在边界安全问题,但为什么也卷入这场冲突。个中原因比较微妙和复杂。除应卡比拉之邀外。主要还牵涉到津巴布韦与南非的两国关系。南非种族隔离时期,津巴布韦一直是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的领袖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总统穆加贝因坚决反对南非白人政府、支持黑人运动领袖曼德拉而在南部非洲享有很高威望。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并举行大选后,在曼德拉总统领导下,南非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不但取代津巴布韦成为南部非洲的当然领袖,而且要在非洲发挥领导作用。随着曼德拉在非洲政治舞台的活跃和南非积极介入非洲地区事务,穆加贝感到自己逐渐被冷落。因此,津、南两国磨擦不断,穆加贝同曼德拉之间的矛盾也就暗暗滋长。在刚果(金)冲突中,穆、曼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津巴布韦反对南非的主和立场,并向刚果(金)提供军火物资。”
南非同刚果(金)之间的矛盾更深、更加表面化。其缘由可追溯到原扎伊尔内战期间,曼德拉曾两度亲自出马在卡比拉和蒙博托之间进行调解。曼德拉之所以调解,是因为曼德拉身陷囹圄时,当时在位的蒙博托曾坚定地支持过他。而当蒙博托在卡比拉的强大攻势下前途凶多吉少之际,很重旧情的曼德拉当然要尽朋友之谊,帮老友一把。然而,曼德拉的两次调解,一次比一次令卡比拉感到不满。第一次是卡比拉正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之际,曼德拉要求卡比拉同蒙博托达成民族和解、组建联合政府的方案;第二次是在卡比拉军队攻占了全国90%的土地并已兵临金沙萨城下之际,曼德拉要求卡、蒙双方订立城下之盟,试图压卡比拉答应蒙博托提出的“停战十大选”的要求。卡比拉眼看政权已唾手可得,他不顾曼德拉的面子,断然拒绝。曼德拉的两次调解努力均无果而终。卡比拉执政后,与曼德拉之间也就留下了难解的积怨。后来,南非政府又不断批评卡比拉抵制国际社会和联合国的做法,批评刚果(金)国内的人权和民主记录。刚果(金)冲突再次爆发后,卡比拉指责南非政府为叛军提供军火,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内战开始后,刚果(金)政府为了控制国家矿产资源,1998年9月专门设立了一个“带商业性质的公用管理局”,以便垄断所有“珍贵矿产资源”的销售,这样又极大地损害了南非奔刚果(金)矿业公司的利益。
南非、津巴布韦和刚果(金)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出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三个国家都是非洲大国或地区重要国家,都想在非洲或地区事务中施加影响和谋求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各国立场和利益的不同,争夺的后果进一步加深了原有矛盾,损害了地区合作组织的政治团结。南共体要从这次分歧个恢复元气尚需成员国共同努力。
三、相关国家:立场各异,关系微妙
除卢旺达、乌干达外,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乍得和苏丹军事卷入刚果(金)冲突也是各为各的利益,各有各的打算,使这场冲突国际化局势变得错综复杂。
(一)安哥拉同刚果(金)西南部边界接壤,多年来一直为内战所困扰。安哥拉助卡平叛,意在对付反政府武装“安盟”。长期以来,安盟把刚果(金)南部地区作为自己的后方基地,成为安政府的最大隐患。蒙博托在位时曾是安盟的最大支持者之一,并使金沙萨成为美国向安盟供应军火的中转站,因此安哥拉与原扎伊尔长期不和。卡比拉进行反蒙战争时,安政府断然派兵援助,为卡比拉赢得胜利助了一臂之力。卡比拉与多斯桑托斯之间因此建立了深厚友谊。然而,各自国内强大武装反对派的存在又是他们两人面临的共同难题,更使他俩有一种休戚相关和命运共担的默契。安政府为彻底粉碎安盟在刚果(金)的军事力量和封锁安盟的武器供应线与途经刚果(金)出售钻石的通道,1999年9月对安盟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安盟军队损失惨重,处境困难。随着安盟力量的削弱,安内战出现重大转机,刚果(金)内战承受的压力也有所减轻。
(二)非洲媒体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谁在刚果(金)当政,牵涉到中部非洲是出现一个法语世界还是英语世界的问题。众所周知,乌干达、卢旺达都是英、法双语国家。讲英语的图西族已先后在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执政。目前已联成一片的三国正在讲法语的西邻大国刚果(金)东部地区全力以赴地支持讲英语的图西族后裔获得生存地位和权益。如果他们夺权,刚果(金)或至少其东部地区很可能加入到由乌、卢、布组成的中部非洲英语世界中去。这个结果并不符合安哥拉等国的利益。所以在刚果(金)又形成了乌、卢支持的东部英语区和安、津支持的西部法语区的对立。另外,法国也积极鼓动非洲法语国家站在刚果(金)一边,对卡比拉表示声援。乍得出兵支持卡比拉也表明了“法语区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讲英语的图西族势力的“西扩”。
(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和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是卡比拉的新盟友。卡比拉执政前后曾同穆加贝有过几次交往,俩人找到许多共同语言。为密切两国关系,卡比拉还将沙巴省一些富铜矿的开采合同交给津巴布韦公司。津出师刚果(金),除南共体的政治和安全因素外,据称,刚果(金)冲突还与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第一,刚果(金)市场已成为津的一块商业宝地和使穆加贝的亲信发家致富的门路。津在刚果(金)至少有2.4亿美元的巨额投资。〔29〕津无论在战前还是战争期间都从在刚果(金)的投资和贸易协议中获得好处。卡比拉从津获得军火物资,但很难用现金支付,所以,它欠津的债务越来越多。津只好直接从军事上支持卡比拉政权避免垮台,这样那些同刚果(金)做生意的公司才能有望讨债。否则卡比拉政权垮台,津的投资将会丧失殆尽,金沙萨新政权也肯定拒绝还债。第二,津巴布韦还要乘机把刚果(金)加丹加的铜矿并入自己的铜矿开采范围。〔30〕第三,扩大军火销售市场。由津政府控制并投入巨资进行军火生产的津国防工业公司已为安哥拉政府、卡比拉的军队和苏丹反政府武装提供了武器。〔31〕而冲突中的刚果(金)无疑也为津销售军火提供了又一个市场。
(四)乌干达和苏丹在刚果(金)战场内外由严重对立开始走向关系解冻。乌干达、苏丹自1995年4月断交以来,因两国相互指责对方支持各自的反政府武装而关系一直较为紧张。乌干达秉承美国遏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向黑非洲蔓延的旨意,支持苏丹南部由加朗领导的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允许其从乌领土上攻击苏丹政府军。为了报复,苏丹政府则支持乌干达北部“民主力量联盟”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在南部给其提供补给。乌“民主力量联盟”是一支经过战争锻炼的军队,时常侵入乌领土进行骚扰破坏,致使乌边境地区不得安宁。〔32〕
苏丹此次出兵刚果(金)站在卡比拉一边,其目的有二:一是为防止曾是卡比拉盟友的苏丹人民解放军领导人加朗再次与卡结盟,以便保持一张对抗乌干达的王牌;二是苏丹要在刚果(金)另辟战场,与乌干达直接较量。这样既可帮助卡比拉与乌、卢军队对抗,又可部分牵制乌对苏丹人民解放军的支持。
1999年12月初,穆塞韦尼总统和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内罗毕签署了11点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两国停止敌对行动,互不支持各自的反政府武装,交换战俘和在2000年2月底前恢复外交关系。
乌干达这次接受苏丹两年前就提出两国议和的要求,主要考虑是:1.与苏丹和谈以改变自己“入侵者”的国际形象。2.乌在刚果(金)的军费开支巨大,国内军费捉襟见肘,再要对付苏丹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已力不从心。与苏丹议和可放心北部地区,集中精力解决刚果(金)问题。3.苏丹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市场广大,且南部石油资源丰富,议和后乌商品可首先进入这个大市场,苏丹的石油也可直接运到乌北部,发展那里的工业。4.乌“抵运”政府于2000年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2001年又要举行大选。两国和好后,苏丹将停止支持乌西、北部的反政府武装,使那里恢复和平,乌执政党可赢得民心。
&&&&2、刚果布
&&&&德尼&萨苏-恩格索(Denis
Sassou Nguesso,1943年-),非洲国家的现任总统。此总统任期为日至今。除了此任期外,他也于1977年、1979年-1992年年担任该国元首。
  日生于刚果北部盆地省奥旺多,早年曾先后在阿尔及尔和法国的军校学习。1961年参军,历任布拉柴维尔军区司令、陆军司令、国家保安局长、负责国防和安全事务的部长级代表等职。
萨苏1969年参与创建刚果劳动党并当选中央委员;1979年当选为刚果劳动党主席、共和国总统和部长会议主席,1984年和1989年蝉联总统;1989年晋升为陆军上将.
  1992年,刚果举行首次多党总统大选,泛非社会民主联盟主席帕斯卡尔&利苏巴(Pascal
Lissouba)击败萨苏,当选总统。此后,萨苏韬光养晦,为1997年的下一届总统选举做准备。
1997年初,随着刚果大选临近,时任刚果总统利苏巴和前任总统萨苏之间的斗争逐渐明朗化。当年6月5日,忠于总统利苏巴的政府军突然包围了前总统萨苏在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的住宅,试图解除萨苏的私人民兵武装“眼镜蛇”,萨苏的私人民兵展开抵抗,由此引发了持续四个月的刚果(布)内战。
  重任总统
  刚果内战爆发后,双方一直在布拉柴维尔市处于相持状态,战火很少蔓延到该国其他地区。至当年10月,一直作壁上观的时任刚果总理科莱拉斯的私人民兵武装突然宣布支持政府军,参与对萨苏民兵武装的打击。舆论一度认为形势转为对萨苏不利。出人意料的是,接手政府军防区的科莱拉斯武装一触即溃,反而被萨苏民兵撕开了突破口,很快控制了首都布拉柴维尔和马亚马亚国际机场。同时,安哥拉政府军从卡宾达出兵介入刚果内战,帮助萨苏武装攻占刚果第二大城市,出海口黑角。见大势已去,利苏巴和科莱拉斯流亡国外,萨苏于10月25日宣誓就任刚果共和国总统。
  民族和解
  萨苏再度执政后,推行和平、统一、民族和解政策。1998年1月,刚果召开“全国和解、团结、民主和重建论坛”,决定在刚继续实行多元化民主,重建民族间信任和团结,确定3年弹性过渡期后举行总统大选。此后,刚果政府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平息了武装骚乱,与主要反政府武装派别达成停火和停战协定,除普尔地区外,国内局势逐步恢复稳定。月间,刚果非排他性全国对话在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新宪法草案和和平与重建公约。日,刚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2]
2002年3月,在刚果正式总统选举中,萨苏再次当选刚果总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钽铌矿磁选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