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问题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17|
上传日期: 11:48: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官方公共微信浅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
> 浅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
浅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环保问题以及环境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及内容、形式,概述了环境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举例说明了我国创外汇较高的几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因受环境贸易壁垒的制约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并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相结合提出了针对环境贸易壁垒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贸易壁垒;国际贸易;限制;对策。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is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and explains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ent form of 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It outlines the impact which environmental barriers on internationaltrade,particularly on the impac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The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the severe tests faced by several higher foreign-exchange industri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due to 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 constraints.This writing integrates with the view 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
  Key words:countermeasures.
  1、引言。
  近些年我国环境破坏已经危机到外贸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环境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外贸出口,如何跨越国际贸易领域中环境贸易壁垒这个障碍,确保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须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少以环保为借口的环境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2、国际贸易中的环保问题。
  随着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全球化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印证了环境污染无国界的说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国际组织及社会团体发起了国际性环保运动,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标准,成立了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来推动国际范围内的环保。
  国际上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最初是在关贸总协定时达成的决议,全球各国不同的环境标准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导致了环境与贸易间的矛盾。环境与贸易矛盾在社会分工产生与交换活动伊始便存在,表现为具有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且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中被激化起来。各国为环保执行的限制或禁止出口的环境贸易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甚。
  3、环境贸易壁垒。
  3.1产生背景。
  近年来,出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国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实施环保措施,倡导绿色消费,制定了分门别类的环境贸易壁垒,特别是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绿色法规法律,使得环境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开始发挥其作用[1]。
  环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自此后许多国家开始仿效,环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手段正向法规化和国际化同步迈进[2]。
  3.2概念及特征。
  环境贸易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是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某些国家借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所制定的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
  环境贸易壁垒具有如下特征:(1)表现内容的合理性和表现形式的合法性;(2)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实施中的传递性;(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4)实施效果的歧视性[3]。
  3.3内容和形式。
  3.3.1环境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科技水平较高,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均以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较少或者基本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难以企及的,进而轻易地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3.2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或生态标志,是指认证机构依据一定的环保标准、指标或规定,且符合要求的一种特定标志,以向消费者证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消费、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极小。环境标志易构成潜在的贸易歧视和现实的贸易冲突,能够起到诱导消费者选择的作用,且对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起到贸易壁垒作用。
  3.3.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制度是指规范商品包装(物),包装材料要符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使用或自然分解、不违反环境要求的有关包装方面的法律、规章。
  3.3.4绿色补贴。
  指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财税上补贴出口企业,或在出口产品成本中补贴保护环境与资源消耗的成本,或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较低的环境标准,以使产品明显低于进口国同类产品价格,影响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招致进口国采取反绿色补贴的措施。
  3.3.5卫生检验制度。
  《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规定的有关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检疫的国际标准,其中规定成员国人畜事务为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动植物携带疾病的伤害,有权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
  3.3.6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色关税指进口国以环保和人类健康为由,对其认定的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进口产品,除了缴纳正常的关税外,格外加征的环境进口附加税。市场准入指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的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外国产品进口措施。
  3.3.7环境贸易制裁。
  指对违反国际环保、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保护公约等,而导致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缺失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贸易制裁措施。
  4、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4.1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与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份额约占80%,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成员,现已从环保立法阶段转向了环保执法阶段。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技术标准比较高,如针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苛刻的环境标准,这将使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着缩小的危险。
  4.2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国际上针对工业品贸易、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品和投资等提出了环境方面的规范,而这些贸易为我国外贸中比重较大的出口贸易,若发达国家对这些类的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其产生的环境贸易壁垒,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4.3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贸易壁垒的制定影响着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要求其过程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我国企业缺乏资金,环保技术落后,为了达到进口国家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保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还需对产品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做大幅度的调整,这势必将增加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出口产品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4.4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而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与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其中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抵制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案例甚多,这样便形成了只有发达国家存在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自由贸易区,使我国无法介入[4]。
  4.5实例。
  4.5.1包装行业。
  2006年1月开始执行的&环境包装制品的回收率要达到85%以上&这条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包装行业冲击很大。我国的一次性餐具因没有&绿色标准&而被禁止出口欧美市场,许多商品出口欧美还要支付高额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等。
  4.5.2家电行业。
  国际贸易中我国家电产品进口关税被削减,国内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国外品牌在质量上的优势添补了价格上的差异,从而对我国家电产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上海2006年8月份小家电出口欧盟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欧盟实施《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回收指令》后,上海小家电出口量降低到当年的最低水平。又如欧盟实施的《生态设计指令》的技术壁垒,进而对电气电子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回收利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突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也将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构成较大的影响。
  4.5.3纺织服装工业。
  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我国加入WTO后,该行业受惠较大,但受环境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纺织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据案例了解,因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而被处以罚款或被迫回销等情况常有发生。例如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就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这些规定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技术性的环境贸易壁垒。
  4.5.4农业。
下页更精彩:1
浅论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相关推荐是全球首家大型政务类网站,欢迎登陆本站!&&&|&&
提示:您在上方可以搜索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等相关政务信息。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中国国际贸易争端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日期:&&&&浏览次数:517次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众多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以质量、技术、卫生、环保等标准对中国出口设限等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争端,形势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贸易角度探讨中国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问题,以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现状为切入点,对中国对外贸易争端与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中国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争端,贸易竞争力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研究&(12YUAZH138);河北省科技厅课题&河北省棉花产业发展研究&()部分成果。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复杂的大国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最大受害国,逐年增多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困扰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贸易争端,亦即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一、中国国际贸易争端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0余年,加入WTO也有10余年,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迅速,贸易总额已稳居世界前三位,并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货物进口总额扩大约5倍,年均增长约20%,迅速扩张的进口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为贸易伙伴提供贸易空间[1]。
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加深,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迅速增长的贸易总额也必然带来了迅速增多的贸易纠纷和争端,目前,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争端也愈加频繁,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贸易争端的数量、规模、损失均不断扩大&&随着贸易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遭遇的贸易争端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在不断扩大,损失持续上升。2008年,国外共对中国启动贸易救济案件108起,其中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2009年119起,其中反倾销调查76起,反补贴调查13起。2010年66起,其中反倾销调查43起,反补贴调查6起[2]。2011年反倾销调查21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4月18日进行的商务部通报2013年一季度商务运行情况通报会上指出,贸易环境还不容乐观。2012年有21个国家对中国发起77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涉案金额增长73%,2013年第一季度又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3]。
2.贸易争端产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扩散&&加入WTO前,由于中国技术力量薄弱,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贸易纠纷的产生主要是围绕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加入WTO后中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技术力量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减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逐渐增多。因此,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争端逐渐开始围绕资金密集型甚至技术密集型产品。
3.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开始成为中国贸易争端对象&&传统上与中国常发生贸易争端的国家往往是中国出口贸易目的大国或地区,如以美国、欧盟、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较大,也就更易点燃贸易争端的火花。然而,近年来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行列中,并有继续不断对中国国际贸易进行冲击的趋势[4]。
4.贸易争端形式趋于多样化&&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中国面临贸易争端的形式也将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反倾销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5],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第二,反补贴形式日益紧迫。自2004年加拿大最早开始对中国进行反补贴制裁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开始了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中国每年遭受的反补贴调查数量也呈增加趋势。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开始显现。中国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出口产品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他进口国往往利用环境、安全等因素为借口为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TBT,这也使得TBT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各国纷纷出台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条款。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已注明其他成员可以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其他成员纷纷加强了对中国特别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立法工作。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9个国家和地区已完成立法,许多其他国家正在制定中。这将增加中国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
二、中国遭遇国际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中国遭遇贸易争端的现状令人担忧。然而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可以分为由自身因素引发和他国有目的地引发两种情况,经过研究,本文认为其原因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世界国际贸易宏观因素、中国自身因素以及他国因素。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1.世界国际贸易宏观因素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第一,世界经济衰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直接引发贸易争端增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受创,需求急剧萎缩,市场争夺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升温。WTO有关协议规定使得传统非关税贸易壁垒消除。发达国家借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之名,兴起以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为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第二,国际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饱和。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技术要求较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供给行列,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且常常面对日益频繁的贸易争端。第三,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促使贸易争端的产生。某些国家利用WTO个别贸易条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性这一漏洞,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活动的顺利展开。
2.中国自身因素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第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争端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健增长,国内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取得了较大发展,自2007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总额稳居世界前三。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几大贸易伙伴始终保持贸易顺差,并已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并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设置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严格限制,无端制造摩擦和争端[6]。第二,中国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使国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可能。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方面都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使得在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只能成为牺牲品。第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首先,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仍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缺乏统一市场布局,忽视品牌塑造和维护,缺乏长远眼光,常采用价格竞争来开拓国际市场,引起国外企业和政府的怀疑,进行反倾销调查。其次,多数企业对反倾销认识不足,在面临反倾销案件时应诉态度不积极、缺乏高效的反倾销机制及专门人才[4]。更增加了中国陷入贸易争端的危险系数。
3.他国实施贸易保护引发贸易争端&&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多且成本较低,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更具市场竞争力,直接影响其他国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影响他国企业的正常和可持续生产经营。他国企业为增加其产品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他国政府为保证其企业可持续发展,强制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本国利益。这些贸易保护手段主要包括:他国对中国商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设置&绿色经济&壁垒,碳标准等生态壁垒,利用知识产权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关税壁垒,或利用所谓国际劳工标准[7]等对中国贸易进行制裁技术壁垒等,阻碍中国产品进入市场,直接引发了与中国企业的贸易争端。
此外,有些国家歧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致使贸易争端升温。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有30余年,但目前很多国家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以此开展反倾销调查,以所谓的&替代国&来核算中国出口商品成本状况,忽视中国实际情况,导致结果虚高,并据此判定中国反倾销成立,并课以高额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反倾销政策迫使大量中国产品因征高额税款而退出当地市场,更使中国出口产品的现实竞争力受到限制和打压。
三、中国政府与企业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在中国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过程中,政府无疑发挥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结合现实情况和问题,中国政府还应该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完善并利用WTO法律框架,争取解决贸易争端主动权。化解国际贸易争端与摩擦首先要学会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深入解读其精神内涵,规避风险。欧美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通常就是中国加入WTO时所签署的法律文件,而这些条约用语往往比较松散。他国若想达到限制中国的目的必须要经由WTO争端解决机制,此时,由于他国善于寻找条约漏洞和中国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不熟悉,往往就会导致中国的产业利益受到伤害。
因此,中国应尽快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规则话语,完善与中国相关的WTO模糊条款,维护中国产业利益,并养成尊重、遵守、适用多边规则与机制的习惯,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积极争取解决贸易争端的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困境。
(2)适度实施反制裁手段,维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对日益纷繁激烈的国际贸易争端,中国应在遵从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保护中国出口贸易的力度,必要时对挑起贸易争端方采取反制裁手段,维护中国合法权益,以此提醒和震慑其他国家的不端用心,遏制个别贸易伙伴的狭隘行为[8]。
(3)加紧研究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规则,为新一轮贸易争端做好准备。近些年,中国面临的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而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尚显准备不足,若想在争端中取得先机占有优势仍有极大的差距。若要妥善解决这些争端和纠纷,必须系统研究世界贸易运行规则,深刻剖析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尽早掌握应对未来贸易争端和纠纷的措施和方法,为迎接新一轮贸易争端做好准备[4]。
(4)加强外交握权,争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得以公认。由于国外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衡量中国商品正常价值时常采用&替代国&价格,造成结果虚高,使得中国产品常被施以反倾销措施,且依据中国加入WTO协议条款,这种做法将延续到2016年。但中国不应被动等待。俄罗斯的先例已经证明,长期的双边和多变谈判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地位的被承认[4]。因此,中国应加大宣传和政府外交力度,通过双边谈判和多边谈判,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世界承认,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2.企业应对贸易争端的对策建议
(1)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争端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出口市场过度集中。针对这一问题,为分散市场风险,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产品差异化等战略,以产品的创新提升品质,减少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首先应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化生产、经营、销售与决策管理体系;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技术改造[9],开发新产品,争取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有利地位。
(2)组建行业协会,加强国际贸易出口企业的联合和协作。行业协会是各个企业共同组织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本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各个企业的实际利益都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应对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等问题的主力军。此外,出口企业自身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方面的世界贸易动态信息,进行风险预警,防范、规避风险。在出现贸易摩擦时,要避免孤身作战,充分利用出口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结合自身掌握的情况,以集体的力量同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
(3)直面贸易摩擦,及时应诉、积极抗辩。就目前中国企业现状来看,真正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企业少之又少,只有某些较具实力行业的领导者企业敢于应诉国外调查,201 1年中国光伏产业就遭遇了部分美国企业对中国光伏电池提出的双反调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例子,在行业相关协会发布声明反对调查申请[10]的同时,中国14家主要光伏企业组成联合应诉团队集体应诉,以统一的声音集体进行抗辩[11]这正是直面摩擦、积极应变的表现。
对于企业来说,当遭遇到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只有直面摩擦、及时应诉、积极抗辩才能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做到:①培养专门的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善于收集国际市场信息的人才。②及时、积极应诉。当遭遇到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相关企业只有及时、积极应诉,协助对方国进行公正合理的调查,提供本国相关行业有力的现实信息数据,通过合理抗辩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应诉结果。③在遭到非市场经济地位歧视时,据理力争,选择有利替代国。④聘请有经验且对中国友好的当地律师进行申辩和处理案件。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规避贸易摩擦,政府应组成专门的解决贸易摩擦研究机构,做好调查研究,熟悉国际法规,熟悉WTO法律框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水平,加强外交握权,早日争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世界认可。而企业则应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不断升级产品,开发新产品,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WTO相关规则,直面国际贸易摩擦,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贸易(2011年12月)[EB/OL].()./zwgk//content_2013475.htm.
[2]新华网.2010年我国遭遇66起&两反一保&调查[EB/OL].().tv.cn/460.shtml.
[3]商务部通报2013年一季度我国商务工作运行情况[EB/OL].()./cj//.shtml.
[4]秦涛.我国国际贸易争端形势及对策探析[J].经济前沿,2007(3):39-42.
[5]中国青年报.中国连续16年成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EB/OL].()./html//nw.D110000zgqnb_-10.htm.
[6]林珊,林发彬,翁湉.国际贸易争端的现状及我国的对策[J].发展研究,2006(7):23-25.
[7]陈爱蓓.以规则话语应对国际贸易争端论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2):153-161.
[8]文馨,邓春生,余晓燕.基于国际贸易争端的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0(4):158-159.
[9]张雁冰,崔强.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8(2):183-185.
[10]中国光伏业相关协会发声明反对美双反调查申请[EB/OL].()./cj//3429910.shtml.
[11]中国光伏企业联合应诉美双反调查行业协会称无意发动贸易战&[EB/OL].()./fortune//c_.htm.
作者:&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李敏 刘丽影 卢秀茹&&
来源:&《世界农业》
【全球政务网】
&|&&|&&&Copyright & 2012 www.govinfo.so&All&Rights&Reserved&全球政务网&&京ICP备号-2&&参考文献:
上篇论文: 下篇论文: 没有了
&&&&&&&&&&&&&&&&&&&&&&&&&&&&&&&&&&&&&&&&&&&&&&&&&&&&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400-675-16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贸易热点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