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运对湖南省湘江师范学校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简述湘江干流阶梯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分析阶梯开发对洞庭湖产生的有利影响_百度知道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说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说明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热&&&&&
【字体: 】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文号: 发文机关: 点击:2459 更新时间 22:06:24
湘政发(2011)35号 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发[201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湖南水运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水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水运发展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湖南省环湖沿江地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中型企业的集聚地。由于水运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能力不足,许多企业放弃水运走陆路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快水运发展,有利于带动环湖沿江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快水运发展是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占地少、运价低、能耗低、污染小等比较优势。湖南省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加快水运发展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既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加快水运发展是适应水运需求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增加这些产业的规模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发挥水运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大重装备运输中的比较优势。但全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运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和统筹开发,现有航道、港口通行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运需求。  二、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用20年的时间,投入约1700亿元(“十二五”投入145亿元,“十三五”投入535亿元,后10年投入约1020亿元),到203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原则,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长江为依托,洞庭湖为中心,“一纵五横十线”(“一纵”即湘江,“五横”指沅水、资水、澧水、淞虎-澧资航道、涟水,“十线”为耒水、渌水、浏阳河、汨罗江、藕池-华容河、塞阳运河、南茅运河、马凌航道、酉水、水)为骨架的高等级航道网,重点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基本建成以长沙、岳阳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和其他重要港口为节点,以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船舶为载体,以现代化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为支撑,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内河水运体系;全省水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20%左右,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改善水路交通条件为目的,采取贷款等融资方式建设(改造)的航道、船闸等水路交通设施,试点开征船舶通行费,具体办法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制定。   (二)年水运发展主要任务。   1、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建设以湘江为重点、兼顾沅水、澧水、资水等水系的高等级航道。逐步解决省内主要水系的闸坝碍航、断航等问题。到2015年,全省500吨级以上航道达到1416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971公里。湘江衡阳至株洲、株洲至城陵矶分别达到1000吨级和2000吨级航道标准,基本解决湘江航道瓶颈问题。到2020年,全省500吨级以上航道达到2200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1500公里,湘江永州以下717公里、沅水湖南境内745公里、澧水石门以下167公里、资水桃江以下125公里等航道达到规划等级标准。   2、加快港口建设。重点抓好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等省内重要港口吨级泊位建设,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港口体系。加快岳阳、长沙、株洲等港口的铁路专用线和疏港道路建设,逐步实现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拓宽港口配送、加工、商贸、金融、保险、航运交易等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港口与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的有效对接和联动发展。到2015年,全省1000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40个,2020年达到300个。   3、加快船舶运力发展。加快运力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船舶标准化进程,新建船舶全面推行标准化。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性能船舶,推广节能环保型船舶、干支直达及江海直达船舶、专业化船舶等。到2015年,全省船舶总运力达到400万载重吨,2020年达到600万载重吨,基本实现内河船型标准化、系列化。   4、提高水运安全保障和处置能力。加快水上安全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加强通信监控系统、水上监管救助基地建设;加快巡航艇、公安巡逻艇等基本执法装备配置;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化系统和水上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实现覆盖全省高等级航道和大中型水库等重要水域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控。推进重点水域应急处置体制和机制建设,建立湖南省水上搜救中心和市州分中心,逐步形成立体搜救网络。   5、促进内河水运绿色发展。航道、港口建设和运行应注重保护水生态环境,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护区和关键栖息地,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有效降低港口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严格执行船舶排放标准。加强船舶污染源控制,推动船舶防污设备配置,运输船舶应安装污水处理(或储纳)和垃圾收集设施,建设船舶污染监视监测系统,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水运发展规划。   加快修订《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全面落实《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制订湘江、沅水和环洞庭湖区沿江产业布局规划,促进水运发展与省环湖沿江地区产业布局的良性互动,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和修订流域综合规划、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内河水运发展需求,加强各项规划与水运规划的衔接。港口所在地政府要按照《港口法》的有关规定,将港口总体规划中的疏港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港口锚地、进出港航道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应的城市建设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应将港口、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林纳入本地区土地、林地利用规划。   (二)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建设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湘江衡阳至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湘江永州至衡阳1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洞庭湖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沅水浦市至常德、洪江至辰溪、金紫至洪江航运建设工程,湘西自治州航运建设一期工程,澧水石门至茅草街航道建设工程,资水桃花江航电枢纽工程,资水柘溪升船机改扩建工程,涟水复航工程等。   2、重点建设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金霞作业区、铜官港区吨级泊位项目,岳阳港临湘鸭栏、华容塔市驿、君山荆江门、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二三期、湘阴城关、岳阳县鹿角、汨罗港区吨级泊位项目,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一、二期吨级泊位项目,湘潭港铁牛埠二期、易俗河一期、河西中心港区二期l000-2000吨级泊位项目,衡阳港松木港区一二期、文昌港区一期吨级泊位项目,常德港德山港区、蒿子港港区1000吨级泊位项目,益阳港清水潭港区1000吨级泊位项目,津市港窑坡渡港区建设工程等。   3、建设湖南省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统一、二期工程,包括水路交通信息系统、安全通信监控系统、应急指挥及救助系统等。   (三)加强资金保障。   l、加大财政投入。省财政每年重点增加专项资金,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船型标准化。各市州、县市区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港口、航道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并将港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2、拓宽筹资渠道。省政府出资成立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探索发展港口码头的筹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运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水运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运建设项目,可采用项目法人承贷、财政贴息等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3、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水运基础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建设及养护,鼓励和支持港航企业、大宗货源企业建设港口码头及物流园区。   (四)加大政策扶持。   1、简化水运设施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前期工作,加大项目支撑,增加项目储备,逐步形成“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各级涉及水运建设项目审批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水运项目审批手续。列入规划并由省内审批的水运建设项目(含预备项目),可视同省已批准立项,直接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于国家、部、省重点项目,确需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待批阶段开展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的,可实行勘察设计招标投标。除土地、环保、水利和移民实行独立评审外,其他的支撑性文件实行统一组织、同时评审、并联审批。   2、实施税费优惠。水运建设项目享受省重点工程项目同等优惠政策;免征省级以下各项行政收费;港口内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的物流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行以电养航政策。支持船舶标准化建设,对新建造的标准化船舶免征一年货港费。   3、对利用贷款等融资方式建设的水运基础设施实行有偿使用。以改善水路交通条件为目的,采取贷款等融资方式建设(改造)的航道、船闸等水路交通设施,试点开征船舶通行费,具体办法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制定。   (五)强化水运资源保护。   1、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控制对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港口建设优先的原则,加强“一纵五横”干线航道岸线资源使用的统一规划,防止多头审批、浪费和破坏资源。保护优良建港岸线,妥善协调港口岸线利用与城市建设、城市中心区港口码头岸线利用与城市景观带建设的关系,未经交通运输部门同意不得改变规划岸线用途。各市州尤其是岳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等市,对水运发展所需储备的岸线资源和后方陆域用地要认真研究,已经编制港口总体规划而未充分考虑港口岸线和后方陆域保护的,必须根据要求在年内尽快修编。   2、加强航道管理。实行“一纵五横”干线航道上的船闸统一管理、统筹调度机制,以确保干线航道畅通安全。按照“谁造成碍航,谁恢复通航”原则,对有复航价值的枢纽和航道,由各有关单位和部门限期对碍航闸坝、桥梁和其他建筑物进行复航改建或补建。新建水利水电枢纽和桥梁等设施,必须按其流域航道规划与通航标准建设通航设施,不得出现新的碍航、断航。   (六)坚持依法管理。   抓紧修订《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出台港口岸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完善地方水路交通法规体系。加大依法行政力度,严格执行《港口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开发港口岸线和航道资源,维护水运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法治有序的水路交通发展环境。   (七)加强组织领导。   湖南省政府建立水运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水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订有关扶持水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并抓好组织实施。建立水运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省水运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链接: [湘政发(2009)42号]
本网部分内容需VIP会员才能浏览,请注册成为我们的VIP会员。      政策法规录入:xxpi&&&&责任编辑:xxpi&
本文章仅供参考,请对照原文使用。本站内容来自网络、网友、公开印发的文件和资料等,目的是加强信息文化传播交流,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文章都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同时所有非出自于本站的内容和评论仅代表原作者和网友的观点,如有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并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政策法规: 下一篇政策法规: 没有了
【】【】【】【】【】
相关政策法规
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 促进湖南经济加快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时间:日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货运量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依托长江而形成的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经济带内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协同发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支点、水资源十分丰富的中部省份湖南,应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升级的新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运发展、交通联合、产业融合和对外开放,打造湖南长江经济带增长极,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长江经济带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是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14年末,长江经济带总人口为5842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7%,其中四川、江苏、湖南、安徽四省人口数占长江经济带的49.5%。2014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7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1.6%,其中东部、中部、西部所属省市的占比分别为45.2%、32.0%、22.8%,存在较明显的梯度差异。从产业结构看,长江经济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5.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表明第二产业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柱。长江经济带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18亿元,占全国的43.4%,其中东部省市比重远高于中西部省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7568亿美元,占全国的40.8%,江苏、上海、浙江居前三位;法人单位个数613万个,占全国的44.7%,江苏、浙江、湖北位居前三。
表1 2014年长江经济带主要经济指标&
长江经济带&
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万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GDP(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法人单位个数(万个)&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二)城市集群发展情况。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工业化推进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长江经济带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较快的地方,拥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也是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引擎。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处在中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苏州、无锡等30个城市。2014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占全国4%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6%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4%的GDP,完成了全国33%的外贸出口额。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率先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引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
  2.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各城市群分别涵盖了湖北、湖南、江西所属的8个左右城市,集中了湘鄂赣六成以上的经济总量。其中,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8个大中型城市,所占面积不到湖北省的三分之一,但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环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向外拓展包括益阳、常德、岳阳、衡阳、娄底5个次级城市,集中了湖南省一半以上的人口、约八成的GDP总量。环鄱阳湖城市群由环绕鄱阳湖的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宜春、新余8个城市组成,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均占江西省的七成左右。
  3.成渝城市群。以成渝经济区为依托,主要包括四川省内的成都、绵阳等12个城市和重庆主城九区及涪陵、合川、万州等10个城市。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两市为双核,其中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等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二、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东临江西,西接渝贵,南毗两广,北连湖北,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沪昆高速、长江水路等交通要道与外界相连相通,既是沿海通达内地的关口,也是内陆进入沿海的前沿。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湖南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有一些劣势。
  (一)交通设施多,但等级偏低。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湖南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内外连通、内部互通的网络格局,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但是,基础设施的技术等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衔接不畅等问题,制约湖南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1.水路设施。湖南境内水运资源丰富,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湘北边界,湘、资、沅、澧干流和众多支流贯穿全省,汇入洞庭湖后,经城陵矶注入长江。通航河流联通全省85%以上的县城,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长江、湘江、沅水干流为依托,岳阳港、长沙港等重要港口为节点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2014年末,全省拥有通航河流373条,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496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9%,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第二位,仅次于江苏;拥有内河港口63个,生产性泊位1853个。但是,湖南航道等级不高、互联不畅,制约了湖南水运作用的有效发挥。截止2014年末,湖南等级航道只占总里程的3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6个百分点,比排名靠前的安徽、湖北分别低54.5个、35.7个百分点;能通航千吨级及以上货船的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只有700公里,所占比例仅为5.8%,仅相当于湖北的43.6%,比重庆、安徽分别少187公里、122公里;能通航500吨级以上的航道里程也只占9%,而通航50吨级以下的等外航道里程占比高达64.8%。
  2.公路设施。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省会长沙与全省14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以长沙、衡阳、岳阳、常德、湘潭等主要城市为中心,联络全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2014年末,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93公里,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四川,但仅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2.3%,占比低于上海、浙江、江西、江苏。
  3.铁路设施。京广、浙赣、湘桂、湘黔、枝柳、石长六条铁路干线贯穿湖南,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市州全部有铁路通达,武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开通,全省有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郴州、娄底7市进入长沙1小时高铁交通圈。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550.5公里,居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之首。但铁路运量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并不占优势,2014年湖南铁路客运量9806万人,低于江苏、浙江、湖北;铁路货物量4753万吨,低于安徽、四川、江苏、贵州、江西。
表2 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运输线路长度&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铁路营业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4.运输量。2014年,湖南铁路、公路、水运客运总量为161837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660.69亿人公里,均居长江经济带之首。湖南客运总量比排名第二的江苏多6630万人,比同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分别多61107万人、94072万人。湖南货运总量为203053万吨,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同处中部的安徽少231245万吨,少了53.2%;货物周转量为4138.36亿吨公里,排名第6,比安徽少9362.24亿吨公里,少了69.3%。从不同的运输方式对比看,湖南水路运输的贡献偏少,在旅客周转量中,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占比分别为53.1%、46.8%,而水路运输仅占0.2%;湖南水路货运量占全省货运量比重为12.7%,比重较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低8.3个百分点,占比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7。
表3 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运输量情况表&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二)人口规模大,但结构不优。2014年末,湖南常住人口6737万人,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三,在中部四省中排名第一。湖南人口规模虽大,但人口结构并不具有优势。2014年末,湖南城镇化率为49.3%,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7,在中部四省中仅高于安徽0.1个百分点,分别比湖北、江西低6.4个和0.9个百分点;15—64岁适龄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为70.8%,居长江经济带第7位,在中部四省中仅高于江西0.8个百分点,分别比湖北、安徽低3个和0.9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重为8.5%,居长江经济带第9位(见表4)。
表4 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人口结构情况&
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
大专及以上学历&
人口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三)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但结构有待优化。湖南产业单位多,行业分布广,产业体系比较完整,部分产业优势比较突出,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支持基础。2014年,湖南法人单位42.49万个,在长江经济带中居第7位,六成以上的法人单位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制造业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看,2014年湖南实现工业增加值10749.88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5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8个大类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工业产品卷烟产量居全国第二,水电发电量居全国第六,水泥产量居全国第八,白银、铋、锑、锌产量居全国第一,钨、铅、锡等产量居全国前列。湖南第三产业增加值1140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2%,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居长江经济带第4位,仅次于江苏、浙江、上海。
  从经济结构看,除上海、浙江呈现三二一的产业次序外,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均呈现二三一结构。近年来,湖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4.1%降到了%,下降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47.6%降到46.2%,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38.3%稳步上升到42.2%,上升了3.9个百分点。但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相比,湖南产业结构仍表现为一产过高、二产不强、三产不足。此外,湖南对外开放度偏低,对外贸易规模比较小。2014年,湖南进出口贸易总额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9位,仅高于云南、贵州,只相当于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省份江苏省的5.5%。
表5 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三次产业结构及法人单位数&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法人单位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四)经济规模居中,但发展质量欠佳。2014年,湖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37.32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5,分别为排名居前的江苏、浙江的41.5%、67.3%,在长江中游四省中,略低于湖北而高于安徽、江西。但是,从经济发展质量看,湖南发展质量相对欠佳。2014年,湖南实现地方税收收入1438.52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7位,仅相当于江苏的24%、上海的34.1%、浙江的37.3%,在长江中游四省中,比湖北、安徽少434.59亿元、254亿元,仅比江西多57.39亿元;湖南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5.3%,占比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最低,比居第一位的上海低12.6个百分点。从人均水平看,2014年,湖南人均GDP为40271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6位,与排名前五的上海、江苏、浙江、重庆、湖北相比,少57099元、41603元、32732元、7579元、6874元;湖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1.7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6位,比上海、浙江、江苏、重庆、湖北少28344元、15036元、9551元、730元、662元。
表6 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情况&
地方税收收入&
地方税收收入占DP比重&
人均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三、湖南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取向&
  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根据长江经济带的区位特征、发展共性,国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要在符合国家总体战略定位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基础条件、发展阶段,选取更加有效、更加可行的战略定位,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沿江流域的总体情况和自身的特色优势,湖南要着力打造“五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聚散区、长江中游重要的新型城镇集群区、沿江流域绿色生态区。
  一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洞庭湖生态区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标准和技术规范,大力发展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积极支持本地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和注册商标,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强、做优农业规模。以湘西地区为基地,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扶持力度,合作构建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示范带。
  二是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以环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承接与对接力度,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培育万亿级装备制造业集群。
  三是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聚散区。以岳阳、长沙为中心,以农产品、建材、机械设备、有色、化工、汽车等为重点,以水运、公路、铁路互连为突破,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着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物流聚散区。加快建设综合物流枢纽,推进多式联运,率先建立“大开放、大市场、大通关、大流通”的现代流通格局。充分发挥湘潭保税区作用,尽快建成岳阳城陵矶、长沙临空产业园综合保税区,促进保税物流发展。
  四是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新型城镇集群区。以长江经济带为依托,加大对岳阳市的建设支持,将岳阳市建设成为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站”。加大常德、益阳等环洞庭湖区域建设力度,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着力推动长沙向北扩展,与岳阳融合发展。以岳阳为端点,在全省构建通江“1小时”的新型城市群。
  五是打造沿江流域绿色生态区。以“两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加强沿江沿河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湖南“四水”现有洲岛、滨水区、幽密森林植被等保护与利用,重点发展文化湘江游、洲岛休闲游、城镇滨水风貌游和郊野山水生态游等四大特色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水运的融化、体验与自然的交融,加速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绿化、道路防洪于一体的沿岸绿色经济长廊。
  四、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对策建议&
  湖南有效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应在交通联通、优势发挥、薄弱补足、内外协调等方面着力。
  (一)交通要联通。融入长江经济带,关键是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与服务体系,形成通江达海、互联互通、辐射带动的交通运输格局。在现有航空、铁路、公路设施基本完善的情况下,要着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水铁联运”、“水路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打通“由港到厂”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港口与企业、港口与公路、铁路的无缝对接,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建立以水运为基础,航空口岸物流为重点,铁路和水路联运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口岸物流平台,不断提高水运与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的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打通水运梗阻,提升水运能力,对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存在的阻航因素,要坚决疏通、坚持维护;提升航道水平,将岳阳至株洲的航道提升到一级水平,将衡阳至株洲的航道提升至二到三级水平,益阳、常德、邵阳、娄底等港口连接湘江的航道争取提升到三级水平。通过航道的提升,将经济发达、靠近粤北的湘南、湘中地区纳入“黄金水道”的覆盖范围。
  (二)优势要发挥。一是充分发挥三次产业的比较优势。农业方面,按照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工业方面,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石化、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服务业方面,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健康养老、现代金融、教育咨询以及具有传统优势的商贸、旅游、文化等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水路岸线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临港产业聚集区。坚持“产港一体化”,着力发展临港产业园,根据产业分工,鼓励制造业企业进驻园区,在产业园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成本;进一步完善水运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工业企业的沿江(河)的布局,依托水运优势“走出去”。三是突出发展沿江城镇体系。以沿江(长江)环湖(洞庭湖)发展为支撑,以亲水生态为特色,完善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引导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有序集中分布,构建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沿江城镇体系;充分利用水资源特色,发展沿江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等。
  (三)薄弱要补足。一是着力加强可用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利用我省教育资源优势,根据本省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环境留住人才;合理引导劳动力外出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实现人才培养到就业本地化。二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创客培育”、“创新创业服务提升”、“财税金融支撑”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等行动计划,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引导更多技术、资金、人才进入实体经济;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登记注册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扩大开放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经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区域要素市场体系,培育建立区域性市场。三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立足湖南省情与市场需求,发展有湖南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拓宽国际市场;严抓产品质量,以质量打造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不断提高本省品牌附加值和产品的竞争力;鼓励企业与高校深化合作,提高企业深加工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四)内外要协调。一是注重不同发展战略的协调。湖南既面临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又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四化两型”、“湘江新区开发”等战略,要统筹实施各大战略,防止顾此失彼,防止政策打架,要以更好地促进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湖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最大原则,精准施策。二是注重内部区域的发展协调。在政策定位上,凸显长沙的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引领带动环长株潭城市群协调互动发展,将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率先建成“两型”城市和建成全面小康。发挥好湘南地区作为湖南在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功能,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湘西地区定位在原材料工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连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两项重要政策的承接点,强化吉首为武陵山片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物资集散地的功能,深化湘西地区与贵州、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的合作与对接,将西部大开发的广阔地区与环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紧密联系起来。在注重区域功能定位、发展分工的同时,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梯度转移协作、流域生态补偿及环境治理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等协作机制,促进各区域通力协作,协调发展。三是注重建立协调扶持机制。建立领导协调机构,负责湖南长江经济带规划实施、项目布局、政策制定、利益协调、联动合作等工作,负责对外衔接与对接,对内指导与协调,确保湖南有效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
相关附件:
信息来源: 湖南省统计局网站责任编辑:郭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省水运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