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 砼与无锡预拌砂浆 mlc保温区别

当前位置: >>
>> 详细页面
商混行业发展过程和趋势对预拌砂浆行业的意义
所属分类:干粉砂浆企业参考信息 发布人:中国预拌干粉砂浆网 发布时间: 15:58
1、中国商品混凝土发展历程及行业特征
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预拌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的转变,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是建筑依靠技术进步改变小生产方式,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为了区分20世纪50年代冶金系统如鞍钢及包钢企业内部曾使用过的集中搅拌混凝土,并强调其进入社会后的商品属性,曾命名它为“商品混凝土”。但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中,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称其为预拌混凝土,英文是Readymixedconcrete,不能直译成commodityconcrete。统观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具有建材行业的一般特性。
周期性: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影响到建材行业,使其具有了季节性,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地域性:由于建材行业受到有效运距的限制,区域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投资拉动性: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房地产施工及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增长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和水泥等其它建材产品一样直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这从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到这个因素对行业影响的清晰脉络。
具有规模效应:企业规模优势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供能力。
同时由于混凝土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
生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没有复杂的窑炉,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
区域市场设备产能容易过剩,宜引发价格竞争;
单一企业规模不宜过大,类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保持合理运距、及时供应、及时服务等。
由于混凝土行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进入行业的企业也由其区域、发展状况等而有所不同。商品混凝土行业进入者情况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
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如各地建工及市政施工企业;国外专业混凝土公司,如Hanson、Rinker等;商品混凝土上游材料供应商及设备供应商发展而来,如华新水泥等;房地产开发商(业主)的关系人(表现在发展成熟地区仍不断有新进入企业);有一定资金和行业相关背景的私营业主;有一定资金但没有任何相关行业背景的冒然进入者。
仅以2005年上海企业构成为例,国营企业占总数47.18%;合资企业占总数26.06%;民营企业占总数19.01%;集体企业占总数7.74%。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将是商品混凝土企业逐步由国有转向民营企业。
2、中国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2.1产业政策有力推动
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发展初期缺乏规模效益,价格高于现场搅拌混凝土,如没有限制或禁止现场搅拌的政策法规出台,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开拓十分艰难。建国初期,我国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采用了预拌混凝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发展比较迟缓,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扬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2004年国家七部局又统一出台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5号令),《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办法》同时还指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罚。各地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力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队伍使用预拌混凝土。
各地制定了散装水泥管理规定,规定指出,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并且配备相对应的设施、设备。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哈尔滨市、广州市等地区都出台了新的有关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及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方面的地方政策法规;
为了更好的规范预拌混凝土市场,上海、北京等地的混凝土协会都出台了《混凝土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公约》,以达到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效果。
124个“禁现”城市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域。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因此,充分利用闲置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保持城市环境,出台地方政策法规,推广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各地执法力度差别较大。
2.2宏观经济及重大项目提供契机
据权威部门的预测,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4个百分点。到2010年,建材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多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作为预拌混凝土行业,它的供需必然受国家基础建设牵制。随着国家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预拌混凝土的产量业逐年提高;随着申奥成功,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拉动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峡工程:三峡河段全长约200km,整个大坝由161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总方量居世界大坝第一位。计划2007年初全线浇筑到设计高程。
奥运工程: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5项,含子项共46项,总投资307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底开工建设以来,至今已有9个单项工程相继开工,涉及工程投资规模近300亿元。截至2005年底,累计完成土石方6116万立方米,占在建工程设计总量的57%。
高速铁路项目:由于高速铁路造价数倍于常规铁路,所以“十一五”期间的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2004年是500多亿元;2005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猛涨到125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2050亿元,等于又翻了一番。这样的增速,尚属空前。2005年上半年试验段投标开工的武广、郑西、京津等3条线路全线将铺设1500公里的无碴轨道。
2.3产品结构调整
中国混凝土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预拌混凝土占整个混凝土产量还是较低。和世界各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美国预拌混凝土占所使用混凝土产量的84%,瑞典的比例也与此接近,为83%。紧随其后的为日本、澳大利亚,而中国目前预拌混凝土所占比例只有20%。随着国家对环境和能源的关注,中国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将有迅猛的提高。2010年预计将达到40%,实际产量将增长一倍以上。
2000~2004商品混凝土年复合增长率为38.38%,预计2004~2008复合增长率为19.28%,8年复合增长率为28.48%。未来几年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现场搅拌混凝土将逐步被预拌混凝土所取代。
2.4行业整体发展形势
历年来设备利用率在50%左右徘徊,平均单个搅拌站每年的实际产量小于20万立方米。规模效益难以显现。过去几年高增长除了宏观经济利好等因素外,行业进入门槛低,只要具有一定的资金或市场,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建站经营等因素一方面促成了行业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行业进入恶性竞争埋下了隐患。
&(1)企业发展情况。
在2003年整个混凝土企业呈现“井喷”的势头,企业数量从2000年的726家迅速增长至1359家,增长率从2000年的6.3%到2001年的12.28%。而到2003年则成为增长的拐点,企业增长进入较为平稳的阶段。
近年增速降缓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决定:宏观调控加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设备保有量、成新度大幅提高,拌站基数不断增大。
2004年,中国混凝土行业集中度整体不高,商品混凝土前十强企业的总产量也仅占行业总产量的13%。目前整个行业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企业层次较低的现状。行业处于买方市场,企业通过恶性竞争来求得发展,处在“诸侯混战”的时候。行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联盟,在买方面前没有话语权,企业在面对恶意拖欠等等行业潜规则时显得力不从心。
&(2)企业分布情况。
预拌混凝土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大城市,预拌混凝土使用量比较大。尤其是江苏省,2005年发展极为迅速,新建混凝土生产企业30多家,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立方米,产量也从2004年第二位一举反超上海。2005年数据表明,预拌混凝土产量第一的江苏为5930万立方米,比1999年全国总产量还多500万方,上海预拌混凝土用量5016万立方米,与1999年全国的产量相当。这证明这些城市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西部地区,有的省份还没有一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有的省市即使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由于种种原因,也未充分发挥作用。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商品混凝土十强企业也主要建立在这三大区域。新利恒是中国现阶段唯一一个从全国战略考虑的混凝土企业,其目标是建成为中国混凝土行业的航母。目前在十个省会城市分别建了十家搅拌站。
目前水泥企业集团却没有大规模进入,虽然令人困惑,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时机尚不成熟!同时现在唯一一个产量超过千万方的混凝土企业却偏安上海或江苏一隅。已进入国外专业混凝土企业虽进退维谷,但不乏虎视眈眈等待时机者。
2.5相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1)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2005年全国年产111万吨,销售收入约51亿。2005年全国共有合成企业200家,其中规模化企业近80家,半数以上的企业规模太小。主要以萘系生产为主,产量占到80%左右,高浓高效减水剂用量还不到5%。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是我国高效减水剂发展的一个亮点,但仍处在初级阶段,有10多家有生产能力。目前中国外加剂销售收入十强企业中,主要产品为萘系母料的为4家,分别为浙江五龙、天津雍阳、天津飞龙和浙江吉龙。而以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则是以终端产品为主,2004年销售收入高达3.75亿元。同时我国外加剂企业开始谋求向国外输送产品,如浙江五龙化工、龙游五强等。
(2)水泥。
2005年继续延续2004年下半年水泥运行经济效益逐渐降低的趋势,继续惯性下滑。2006年初水泥价格明显出现回暖迹象。
商品混凝土中磨细矿物掺合料的大量使用,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诸多性能,而且通过减少水泥熟料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规模建设时期对水泥的强劲需求,从而节约了国家的宝贵资源和能源。
3)混凝土机械。
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规格的局面。无论是搅拌机、搅拌楼、搅拌输送车还是混凝土泵(泵车)等产品,除大型的和高技术含量的型号外,常规产品已基本能满足施工需要。各生产厂家的生产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外混凝土机械进口数量逐年下降,120m3/h以下的搅拌站、125m3/h以下的输送泵以及搅拌机等国产设备已占主导地位。
3、国际混凝土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1)海德堡。
位于德国的海德堡水泥集团成立于1873年,以水泥生产为主业。1953年业务拓展至预拌混凝土领域。2004年,海德堡水泥销售超过7600万吨。预拌混凝土销量为2700万立方米。业务拓展到全世界50多个国家,拥有雇员42000名。广州及香港有13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
(2)汉森。
位于英国的HansonPLC(派安)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之一,其业务遍布全球四大洲14个国家,共有雇员27400人。2004年,HansonPLC税前利润达3.368亿欧元,每股收益0.35欧分。2004年销售集料22900万吨,集料27000万吨。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集料公司及第三大的商品混凝土公司。HansonPacific为亚太区,包括新加坡、中国(含香港及澳门)、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提供优质建筑材料。在香港和马来西亚是最大的集料和预拌混凝土供应商,而位于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更是当地沥青及预拌混凝土供应商之首。中国只有无锡和苏州两个分公司。
(3)拉法基。
作为世界建材行业的领导者,拉法基集团在水泥、混凝土与骨料、石膏建材和屋面系统四大产品领域位居世界前列。集团成立于1833年,企业分布于75个国家。2001年以首付38亿欧元兼并了英国兰圈水泥公司。2004年拉法基销售水泥13800万吨,集料21400万吨(含RMC),预拌混凝土3400万立方米。水泥销量排名世界第一,预拌混凝土产量排名世界第二。
(4)霍尔西姆。
1912年,在瑞士一个名叫霍尔德班克的小村庄成立了,公司原名Holderbank。2001年初经重新整合以后才正式改名为霍尔希姆(Holcim)。现已成长为世界上水泥、集料、预拌混凝土及建筑工程相关服务领域内的最大供应厂商之一。集团在世界各大洲70多个国家均有业务经营。
2004年,Holcim集团全球销售额超过130亿瑞士法朗,销售水泥11900万吨,销售集料9600万吨,销售预拌混凝土2700万立方米。目前员工总数为61000人。2005年6月18日,华新混凝土(武汉)有限公司青山搅拌站开始试运行,通过华新水泥刚涉足中国混凝土行业。
(5)瑞科尔。
瑞科尔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著名重型建筑材料集团,年销售额57亿澳元,在美国、澳大利亚及亚洲运作730多个工厂,拥有13000名员工。瑞科尔建筑材料(天津)有限公司系原“西斯尔(天津)混凝土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三座大型搅拌站,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可提供各种高、新系列的混凝土产品,曾为天津地区70%重点项目和90%的外资项目提供过混凝土产品。青岛也有一家分公司。
(6)百通。
意大利百通总公司有着四十年的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历史,是欧洲第二大商品混凝土公司,也是混凝土经营的跨国公司。自2002年开始在中国市场稳步推进,目前有6个公司。其一为淄博百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是由意大利百通股份有限总公司与山东齐银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混凝土企业,中外投资比例为30:70,2003年3月投产,位于淄博市高新区民营工业园内。由于看好山东市场,另有五家姊妹公司,它们是:淄博意齐混凝土有限公司、济南百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潍坊百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潍坊意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日照百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7)新兴栈。
新加坡最大的建材贸易商新兴栈,去年在重庆开设该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看好西南市场,目前这家位于重庆江北区的搅拌站已经建设完成,2005年7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年产能力预计在50万立方米左右。
4、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上海、常州等地。随后,由于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支持,城市预拌混凝土发展较快,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但在西部地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还有有待时日。
&(1)部分地方行业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严重阻碍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2)行业整合时机未成熟,行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
&(3)各地诸侯混战,产品价格逐渐降低,行业利润向亏损的边缘迈进;
&(4)建筑行业的带资的潜规则造成应收帐款增加;
&(5)小企业产品品质和数量难以保证;
&(6)ERP软件及GPS系统开始逐渐被企业接受,而且发展良好,待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普及率已超过50%);
&(7)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8)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已逐渐成熟,中部地区迅猛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刚刚开始);
&(9)发达地区进入诸侯割据时期,价格竞争激烈,缺少行业龙头和采购方进行价格谈判,维护行业合理利润;
&(10)尽管企业普遍反映应收帐款高涨和利润低下,但是混凝土企业倒闭的消息却鲜有耳闻,说明行业内多数企业仍有合理利润,据测算,在上海混凝土价格最低的时候,经营好的混凝土企业仍然有20%的毛利。
5、中国混凝土行业展望
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现在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导向的强大作用,一方面也归结于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腾飞、建筑业蓬勃的良好形势下。各大工程项目相继开工,都在为我国混凝土行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随着商品混凝土行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将呈现下列特点:
现场搅拌→商品化(资源、环保)
分散化→集团化(获得话语权)
粗放型→技术型(获得合理利润)
重数量→重品牌(质量效应)
有理由相信:预拌混凝土具有的优越性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使许多有识之士,大胆投身到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行业中,加快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行业进行全面整合,几个规范化、集团化、重品牌的企业将应运而生!
· ( 15:03:27)
· ( 13:00:58)
· ( 13:37:27)
· ( 16:53:39)
· ( 10:44:30)
· ( 13:31:50)
· ( 13:22:09)
· ( 13:09:24)
· ( 13:04:46)
· ( 13:36:53)
· (06-16 15:03)
· (06-15 13:00)
· (06-07 13:37)
· (06-02 16:53)
· (05-19 10:44)
· (05-05 13:31)
· (05-04 13:22)
· (04-28 13:09)
· (04-28 13:04)
· (04-27 13:36)
· (08-31 22:25)
· (07-16 23:07)
· (04-02 20:30)
· (02-23 11:56)
· (10-18 19:01)
· (08-25 14:14)
· (11-06 13:41)
· (04-23 22:33)
· (11-06 13:34)
· (06-11 21:42)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法工艺对比试验--《商品混凝土》2015年04期
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法工艺对比试验
【摘要】:通过对本企业原有的混凝土一次投料法生产的分析以及与预拌砂浆法搅拌的对比试验,同时经过在实际生产中的长周期跟踪分析,确定了预拌砂浆法在混凝土成料的和易性与抗压强度上的优越性,对原有的生产系统进行优化改进,达到降低成本挖潜增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528【正文快照】:
0背景简介随着国家基建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地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商品混凝土这个行业的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维系着国计民生。混凝土是个特殊的行业,想在这个行业获取利润首先就要做好“用户体验”。说到用户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增智;申爱琴;;[J];公路;2009年04期
李杰;于灏;郑士凯;李霞;;[J];江西建材;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增智;申爱琴;;[J];公路;2009年04期
付向红;阎利;;[J];混凝土;2013年09期
付向红;;[J];混凝土;2014年02期
付向红;史永涛;;[J];混凝土;2014年06期
马骉;张文静;秦昉;李笑盈;;[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家胜;[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秦昉;[D];长安大学;2013年
冯昭君;[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伍华昌;[J];广西土木建筑;1999年03期
游宝坤,陈富银,韩立林,颜亨吉;[J];硅酸盐学报;2000年04期
张惠颖,钱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年01期
李杰;于灏;郑士凯;李霞;;[J];江西建材;2006年04期
谢勇成;[J];施工技术;1998年05期
孙民荣,杨文荣,刘京菊;[J];山东水利科技;1998年04期
王建明;[J];山西水利;2004年02期
陈拴发,李炜光,王太山;[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振军;李克智;王闯;李贺军;;[J];功能材料;2010年S1期
汪遗柱;;[J];石油施工技术;1981年03期
彭海龙;高培伟;王华侨;耿飞;高翔;习雨同;;[J];硅酸盐通报;2014年01期
蔡安兰,严生;[J];水泥工程;2004年06期
何登良,董发勤,邓跃全;[J];矿产综合利用;2005年02期
黄颖星;严生;蔡安兰;邓敏;;[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王海娟;何小芳;张义顺;李刚垒;;[J];硅酸盐通报;2011年04期
沈善德;;[J];石油工程建设;1991年06期
魏同一;[J];探矿工程;1993年02期
郑志伟;龚爱民;彭玉林;;[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保国;张琴;马玲;蹇守卫;黄洪财;朱艳超;;[A];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杜修力;王阳;路德春;;[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薛志刚;胡时胜;;[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张明;黄风雷;;[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何代华;王培铭;;[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陈晓业;王培铭;张国防;张永明;;[A];第二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建琦;;[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孙红尧;;[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宋生辉;刘福田;;[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刘鹏;周宗辉;程新;高兴凯;单立福;;[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军;[N];中国建材报;2009年
;[N];中华建筑报;2009年
李文聪;[N];中国建材报;2014年
夏柏龙 陈启华 张旭;[N];中华建筑报;2006年
代水;[N];中国商报;2001年
方季;[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程洪花;[N];湖南科技报;2009年
张水祥 卢福明
卢敏君(浙江绍兴);[N];建筑时报;2008年
候一;[N];中国建材报;2004年
张卫平;郭关朝;[N];中国建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娟;[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英华;[D];宁波大学;2008年
穆新盈;[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郑楠;[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常留红;[D];扬州大学;2005年
袁雁;[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赵美玲;[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胡国金;[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胡海涛;[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林铁华;[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李宝平;[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拌商品砂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