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3d电影什么格式x战警到龙川时代数码影院6月7日票价多少

选择影片:
选择影院:
选择语言:
选择版本:
您当前已选择:
06月08日[星期三]
选择排片场次:
三步轻松购票> 《2014全球3D电影报告:只有中国观众爱被坑》2014全球3D电影报告:只有中国观众爱被坑寰球3D电影数2011年达到峰值后,尔后每年都在缩小。但中国制作逐年增多,2014年达到13部。  一乐影院讯 (哈麦/文)截止10月底,票房过亿的52部电影中,有26部是3D电影,其中出口片20部,国产片6部(动画片《熊出没》不算在内)。回忆一下,这些少数时分占据了影院少数银幕的电影,值回票价的有几部?《变形金刚4》、《X战警》、《美国队长2》、《猩球崛起2》、《河汉护卫队》、《哥斯拉》;《大闹天宫》、《京城81号》、《白发魔女传》、《痞子英雄2》、《四小名捕3》、《冰封侠》……除了个别有3D实拍外,它们六成以上是由2D版间接转3D的。片商们曾经变得“多快好省”,尤其是针对中国观众。  2014年,寰球共消费了29部3D商业电影,其中美国21部,中国13部,印度(《Kochadaiiyaan》)和俄罗斯(《魔鬼的肉体》)各1部。21部美国片中,有14部出口到了中国。另外,还有《机械战警》、《超验骇客》、《超体》3部北美并无3D版,而是“特供”中国观众。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已上映的27部3D电影(出口片17部+国产片9部)累计票房达到了105亿,占一切电影总票房的42%,这在其余任何国度都是不可能的。  Part 1 3D报告:就连好莱坞也在坑爹  ■风景这边“独好”寰球很多国度都尝过3D电影这口鲜,但激情也退的快。除了美国和中国外,和美国长期合拍的英国3D电影产量较高,其次是印度。  3D电影早就有了,一开端多是拍纪录片,比方卡梅隆2005年为探究3D技术拍的《深海异形》。也有多数商业大片尝试过从2D版本转3D,比方2006年上映的《超人归来》、2007年上映的《哈利-波特5》,就各有20分钟的3D片段。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2》则全副用平面摄影零碎Fusion Camera拍成。直到2009年,《阿凡达》的上映才正式引爆3D商业电影市场。这之后,3D火遍寰球,每年消费量超越30部,日本、法国、韩国、中国、印度、俄罗斯都跟风尝过鲜。  激情当时,当观众发现起初的3D电影没有一部超越《阿凡达》时,就对它好感骤减。这样,除了美国和中国以外,一切其余国度的片商也都很少捣鼓3D电影了。当一部电影的海内支出占到总票房70%以上时,美国大制片厂拍3D电影并不次要针对外乡观众,这些动辄耗资上亿美金的大片就是拍给海内观众看的,尤其是新兴的亚洲及美洲市场。亚洲尤以中国为重,由于它为美国大片奉献了均匀22%的海内票房。不要认为美国大片就都是用3D摄影机拍的,如今转制在好莱坞曾经很盛行了,“多快好省”嘛。  ■好莱坞转制坑爹  不要认为美国大片就都是用3D摄影机拍的,如今转制在好莱坞曾经很盛行了,“多快好省”嘛。  后来,美国片商还谋求完满成果,热衷于用最新的3D摄像机及3D零碎拍3D电影,比方《舞出我人生》、《创:战纪》、《变形金刚3》、《死神来了5》、《鲨鱼惊魂夜》、《雨果》、《地心历险记2》、《普罗米修斯》、《少年派》等。但起初,即便多年来是以质量降服寰球的好莱坞也越来越谋求“多快好省”,转制3D成为支流。2014年的24部3D大片中(包括3部中国特供),就有14部是转制之作,包括《美国队长2》、《河汉护卫队》、《沉睡魔咒》、《哥斯拉》、《忍者神龟》等。  并不能一定地说,转制3D就肯定比实拍的成果差。实际上,很多3D电影并非齐全依赖3D实拍,转制和前期特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比方《地心引力》、《龙门飞甲》。然而,假如一部电影压根就没想过用3D拍,仅仅为了更高票房而外包给3D转制公司,这种行为自身就欠诚意,进去的作品也没有一部是令人叫好的(重映版《泰坦尼克号》、《2012》在其中都算不错了)。然而,在需要旺盛的中国市场,片商们不必多虑这些,也照样年年赚钱。  ■中国制作正盛中国无论名导演还是新导演,对3D的猎奇和激情都在日积月累,就连姜文都“半推半就”拍3D电影了。  3D火起后,中国很快就跟上了风潮。最早是标榜“3D醉拳首现银幕”的《苏乞儿》(2010),而后是号称“全3D”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转制造《白蛇传说》。徐克《龙门飞甲》(2011)的呈现被以为是中国3D电影的创举。再接着,呈现了《画皮2》、《太极》、《血滴子》、《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逃出生天》、《白狐》、《四小名捕2》等3D外乡制作,但多是“投机”之作,没有一部比得上《龙门飞甲》的成果。  2014年,3D国产片达到了13部的消费量,在寰球堪称逆势而行。除了徐老怪,姜文、吴宇森、张之亮、陈德森等老一辈导演都尝试了3D技术(当然,有些只是给了2D转3D的指点意见),新一代的郑保瑞、罗永昌、叶伟民、蔡岳勋、周显扬也都对3D兴味十足。接上去的2015年,更是国产3D电影的小年,就目前曝光的音讯,曾经有《狼图腾》、《天将雄狮》、《一代宗师》等3D电影定档,还有《三少爷的剑》、《钟馗伏魔》、《捉妖记》、《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蜜月酒店》、《壮士之门》、《楼兰》、《夺路而逃》、《八仙过海》、《成吉思汗宝藏》、《济公传奇》、《胡桃夹子》、《苏武牧羊》等已开机或待拍。  Part 2 为何中国市场是3D电影的瘠田?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为什么3D电影在中国如此受欢送?在记者采访过的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后果。可能有些人会说,我厌恶3D,我是被片商绑架了,那你可能是多数派。在当下中国,最支流的那局部观众,进影院生产就是要挑一部视效大片看,有3D体验最好了,“不然在电脑上看就好喽!”(这并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观影理念。要晓得,电影是为大银幕而生的,不论是一般的剧情片还是特效大片,也不论是一般2D或3D,影院体验和小荧屏体验永远是不同的。)  也因而,很多观众关于一部电影3D成果的好好事先并不在意,直到进影院后觉得被坑了,才悲叹一声,或许给出一个“还行吧”的评估。有一个干过十多年影院治理的经理人说,如今的中国观众可能是寰球最宽容的观众了,在网上写评论骂电影烂的那都是影评人,至多也是影迷,那只是很少很少的一局部人。一般观众大少数基本就不在乎一部电影是真3D还是假3D,电影够不够火才是他们做决议的次要缘由。“如今间接骂电影烂的观众其实很少。影院里没烂片。我为什么这么说?在大银幕上看电影,成果齐全不一样,很多观众又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你看如今电影一卖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在咱们看来太失常了,你不要用一个业余人士的目光来判别观众。”  有需要天然就有供给,何况3D电影远比2D电影票价高,且容易取得排片。在《阿凡达》上映的2009年之前,中国的影院银幕数只有4000多块,3D银幕数不到100块。到往年第一季度,银幕总数打破了20000块,其中3D银幕占70%以上。而像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电影市场早已达到饱和形态,银幕数多年未涨(以老影院和一般2D银幕居多,3D银幕占比不到20%),影院对3D片源无太大需要。而中国恰好相同,大量的新建影院都配置有3D银幕和放映零碎,加上中国少数观众对视觉奇迹的兴味不减,3D电影天然受欢送。  ■畸形政策催生偏食  2012年之前,中国每年引进20部出口分账片,根本都是好莱坞大片。之后,由于WTO上的会谈,中国新出每年再多引进14部特种电影(3D或许IMAX格局)的政策。多年来,有引进海内电影资历的只有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中影是广电总局上面的行政单位,于2003年成立的华影虽有多家公司参股,但根本都有国字头背景。常常有影迷质疑,既然国度千方百计想维护国产电影,比方搞出官方戏称的“国产片维护月”,那为什么还都引进卖座大片,而不是文艺片?在市场钻研者看来,这个情理很简略,由于出口分账片美国片商只能拿走25%的票房,大头留给了中国的影院,还有作为发行方的中影团体。所以,抵抗还是反对好莱坞大片,关于相干部门或许中影来说,是一件很矛盾的事件。但最终,利益大过所有。  引进大片的同时,国度还每年拿出电影专资办的局部资金(扣除一切上映电影5%票房而来),用以激励国产3D和巨幕(IMAX、中国巨幕)电影,票房越高,给的越多,最高可达1000万(票房5亿以上),像《画皮2》等电影都失去过此福利。1000万现金象征着什么?假定一部投资1亿的电影,票房最初要达到3.67亿,投资刚才能收到这样的纯利润(通常,刨除掉发行、宣发等费用,片方能拿到一部电影总票房的30%左右)。  所以咱们看到,国际片商越来越热衷于搞3D电影,以前“水火不容”的IMAX和中国巨幕也曾经能实用于同一部电影,《归来》、《心花路放》都制造了IMAX版本(要晓得,当年刚衰亡的时分,IMAX对片源的要求可是十分高的,然而如今曾经很快“入乡随俗”,没那么考究了),中国巨幕更是无处不在,《离别巨匠》、《同桌的你》、《敬爱的》、《窃听风波3》、《魔警》、《白日焰火》都打上了它的标签。利益再次大于所有。  ■总结:  3D早就是老话题了,咱们为什么还要说3D?由于它曾经成为一种“中国特征”,且和中国观众的利益毫不相关。但多说无用,由于从根源上,3D、IMAX、中国巨幕等时新货就失去了自上而下的支持。咱们能等待的,是创作者本人守住节操,既然让观众花了低价,就看到名副其实的电影,不论它是2D还是3D。而在影院大普及,新技术已上道,片源足够富余(中国每年拍600多部电影)的义务实现后,咱们也心愿政策能给更多“弱势”的电影(比方独立电影)以激励,这样能力类型丰厚化,而不致让将来的中国影市适度“偏食”。  科普:对于3D电影的5个疑难  1、3D银幕和一般2D银幕有何不同?  晚期的一般银幕多是用布做的,下面涂了非凡资料,以便反光。从技术上讲,这种银幕也是能够放3D电影的。但如今咱们看3D电影都要戴眼镜接纳平面影像,亮度上有很大损失(听说是一般电影亮度的四分之一)。为理解决亮度成绩,影院会采纳双机放映零碎,也就是两台放映机同时放映一部电影。另外,很多影院装了金属幕,这种银幕的反光才能更强,出现的影像更亮。所以说,所谓的“3D银幕”,并非仅指一块一幕,它是包括了银幕、放映机、眼镜、片源的一整个放映零碎。  2、3D、IMAX、中国巨幕是什么关系?  IMAX和中国巨幕是两种放映零碎,一个外来,一个国产,它们的独特特点是有特制片源,银幕更大。3D电影能够制造成IMAX或中国巨幕版,一般2D电影也能够。IMAX有自主品牌的摄影机、放映机、银幕、音效设施等,是一个完好的零碎,这家公司要从每个IMAX影厅放过的电影里拿票房分红。中国巨幕的原理跟IAMX类似,其外围技术就是把一般的2D或3D电影制造成适宜更大银幕放映的“中国巨幕版”,其中触及到一种“转制”技术。不同的是,中国巨幕的各个零部件都是来自其余品牌商,相似于电脑的“组装机”。其技术公司是一次性向影院收装置费,不分票房。IMAX曾告中国巨幕侵权,但起初不了了之。如今,常常会看到一部电影的海报上同时写着3D/3D IMAX/中国巨幕3D三种格局,不少2D电影也都制造了IMAX和中国巨幕版。  3、3D实拍都用什么机器?  目前使用于3D电影拍摄最多的是卡梅隆研发的Fusion Camera零碎(用的是Sony HDC-1500 HD高清摄像头),用这个零碎做过的3D商业片已有20多部,包括《U2乐队3D演唱会》、《地心历险记》、《阿凡达》、《生化危机4》、《创:战纪》、《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雨果》、《少年派》等。其次是Red Epic,3D作品包括《黑夜传说4》、《普罗米修斯》、《超常蜘蛛侠》、《舞出我人生4》、《霍比特人:不测之旅》、《德州电锯杀人狂3D》等。另外还有Arri Alexa 3D(《三个火枪手》、《X战警:逆转将来》),Paradise FX 3D(《新特警判官》)等。IMAX的3D胶片摄影机消耗太贵,以前多用于拍摄纪录片。起初,IMAX钻研出了3D数字摄影机,第一次用于《变形金刚4》的拍摄。据称,姜文的《一步之遥》也是用这款摄像机拍成的。  4、3D转制要花多少钱?  尽管3D实拍很容易了,但少数片商还是爱2D转3D,由于这样更省事、省钱。寰球有不少公司做转制3D这项业务,边疆有天工异彩、立方影等。据此前曝光的音讯,好莱坞2D转3D的价钱大约是1万美金1分钟,而国际的报价通常是6万人民币一分钟。立方影CEO崔晓宇曾在承受采访时走漏,“转制老本在不同量要求和工期等条件下差异很大,最高转制老本在千万美元左右,而最低老本简直没有上限。我以为几十万元人民币一部影片的转制效劳也存在过,作进去的品质也会以‘无上限’作婚配。目前国际制造老本均匀在500万人民币左右,在美国假如非要失去个均匀数作参考,大约是400万美元。”打个比如,《泰坦尼克号》3D版上映前用了长达60周工夫做转制,破费高达1800万美元。而像《机械战警》、《超体》这样的片子,都是赶着工夫匆忙实现,老本一定高不到哪里去。  5、什么影响3D电影观影成果?  这曾经是一个老话题了,除了片源的好坏,3D电影的成果跟影院的放映零碎,灯泡的亮度,眼镜的好坏都无关系。《少年派》在中国首场放映前,李安导演大早晨亲身跑影院,看放映成果,叫影院和制版方调试亮度,以让观众看到最好的银幕成果。这阐明,放映这环对3D电影至关重要。一家影院是不是用双机在放3D,灯泡亮度是不是调的足,作为观众咱们不可能去反省。然而,一看大银幕成果就晓得了。假如一部电影自身的片源没成绩,那看起来还暗的话,必定是放映进程出成绩了。另外还有眼镜的成绩,比照上去,IMAX银幕自配的眼镜,还有RealD的眼镜是目前亮度绝对较高的。假如影院不提供高亮度的眼镜,你又为了好的成果,能够本人买一副称心的眼镜自用。相关影片:《》《》《》《》《》《》《》《》《》《》《》《》《》《》《》相关资讯:上一篇: 下一篇:【】推荐你可能喜欢的热门推荐:最新资讯:1.2.3.4.5.6.7.8.9.10.资讯排行:1.2.3.4.5.6.7.8.9.10.好看的电影推荐:||||||||||
最新播报:
2014全球3D电影报告
  全球3D电影数2011年达到峰值后,此后每年都在减少。但中国制造逐年增多,2014年达到13部。
  截止10月底,票房过亿的52部电影中,有26部是3D电影,其中进口片20部,国产片6部(动画片《熊出没》不算在内)。回想一下,这些多数时候占据了影院多数银幕的电影,值回票价的有几部?《变形金刚4》、《X战警》、《美国队长2》、《猩球崛起2》、《银河护卫队》、《哥斯拉》;《大闹天宫》、《京城81号》、《白发魔女传》、《痞子英雄2》、《四大名捕3》、《冰封侠》……除了个别有3D实拍外,它们六成以上是由2D版直接转3D的。片商们已经变得“多快好省”,尤其是针对中国观众。
  2014年,全球共生产了29部3D商业电影,其中美国21部,中国13部,印度(《Kochadaiiyaan》)和俄罗斯(《魔鬼的精神》)各1部。21部美国片中,有14部进口到了中国。另外,还有《机械战警》、《超验骇客》、《超体》3部北美并无3D版,而是“特供”中国观众。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已上映的27部3D电影(进口片17部+国产片9部)累计票房达到了105亿,占所有电影总票房的42%,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的。
  Part 1 3D报告:就连好莱坞也在坑爹
  ■风景这边“独好”
  全球很多国家都尝过3D电影这口鲜,但热情也退的快。除了美国和中国外,和美国长期合拍的英国3D电影产量较高,其次是印度。
  3D电影早就有了,一开始多是拍纪录片,比如卡梅隆2005年为探索3D技术拍的《深海异形》。也有少数商业大片尝试过从2D版本转3D,比如2006年上映的《超人归来》、2007年上映的《哈利-波特5》,就各有20分钟的3D片段。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2》则全部用立体摄影系统Fusion Camera拍成。直到2009年,《阿凡达》的上映才正式引爆3D商业电影市场。这之后,3D火遍全球,每年生产量超过30部,日本、法国、韩国、中国、印度、俄罗斯都跟风尝过鲜。
  热情过后,当观众发现后来的3D电影没有一部超过《阿凡达》时,就对它好感骤减。这样,除了美国和中国以外,所有其他国家的片商也都很少捣鼓3D电影了。当一部电影的海外收入占到总票房70%以上时,美国大制片厂拍3D电影并不主要针对本土观众,这些动辄耗资上亿美金的大片就是拍给海外观众看的,尤其是新兴的亚洲及美洲市场。亚洲尤以中国为重,因为它为美国大片贡献了平均22%的海外票房。
  不要以为美国大片就都是用3D摄影机拍的,现在转制在好莱坞已经很流行了,“多快好省”嘛。
  ■好莱坞转制坑爹
  不要以为美国大片就都是用3D摄影机拍的,现在转制在好莱坞已经很流行了,“多快好省”嘛。
  起初,美国片商还追求完美效果,热衷于用最新的3D摄像机及3D系统拍3D电影,比如《舞出我人生》、《创:战纪》、《变形金刚3》、《死神来了5》、《鲨鱼惊魂夜》、《雨果》、《地心历险记2》、《普罗米修斯》、《少年派》等。但后来,即使多年来是以品质征服全球的好莱坞也越来越追求“多快好省”,转制3D成为主流。2014年的24部3D大片中(包括3部中国特供),就有14部是转制之作,包括《美国队长2》、《银河护卫队》、《沉睡魔咒》、《哥斯拉》、《忍者神龟》等。
  并不能肯定地说,转制3D就一定比实拍的效果差。实际上,很多3D电影并非完全依赖3D实拍,转制和后期特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地心引力》、《龙门飞甲》。但是,如果一部电影压根就没想过用3D拍,仅仅为了更高票房而外包给3D转制公司,这种行为本身就欠诚意,出来的作品也没有一部是令人叫好的(重映版《泰坦尼克号》、《2012》在其中都算不错了)。但是,在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片商们不用多虑这些,也照样年年赚钱。
  ■中国制造正盛
  中国无论名导演还是新导演,对3D的好奇和热情都在与日俱增,就连姜文都“半推半就”拍3D电影了。
  3D火起后,中国很快就跟上了风潮。最早是标榜“3D醉拳首现银幕”的《苏乞儿》(2010),然后是号称“全3D”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转制作《白蛇传说》。徐克《龙门飞甲》(2011)的出现被认为是中国3D电影的创举。再接着,出现了《画皮2》、《太极》、《血滴子》、《十二生肖》、《富春山居图》、《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逃出生天》、《白狐》、《四大名捕2》等3D本土制造,但多是“投机”之作,没有一部比得上《龙门飞甲》的效果。
  2014年,3D国产片达到了13部的生产量,在全球可谓逆势而行。除了徐老怪,姜文、吴宇森、张之亮、陈德森等老一辈导演都尝试了3D技术(当然,有些只是给了2D转3D的指导意见),新一代的郑保瑞、罗永昌、叶伟民、蔡岳勋、周显扬也都对3D兴趣十足。接下来的2015年,更是国产3D电影的大年,就目前曝光的消息,已经有《狼图腾》、《天将雄狮》、《一代宗师》等3D电影定档,还有《三少爷的剑》、《钟馗伏魔》、《捉妖记》、《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蜜月酒店》、《勇士之门》、《楼兰》、《夺路而逃》、《八仙过海》、《成吉思汗宝藏》、《济公传奇》、《胡桃夹子》、《苏武牧羊》等已开机或待拍。
  Part 2 为何中国市场是3D电影的沃土?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为什么3D电影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在记者采访过的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结果。可能有些人会说,我讨厌3D,我是被片商绑架了,那你可能是少数派。在当下中国,最主流的那部分观众,进影院消费就是要挑一部视效大片看,有3D体验最好了,“不然在电脑上看就好喽!”(这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观影理念。要知道,电影是为大银幕而生的,不管是普通的剧情片还是特效大片,也不管是普通2D或3D,影院体验和小荧屏体验永远是不同的。)
  也因此,很多观众对于一部电影3D效果的好坏事先并不在意,直到进影院后感觉被坑了,才哀叹一声,或者给出一个“还行吧”的评价。有一个干过十多年影院管理的经理人说,现在的中国观众可能是全球最宽容的观众了,在网上写评论骂电影烂的那都是影评人,至少也是影迷,那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普通观众大多数根本就不在乎一部电影是真3D还是假3D,电影够不够火才是他们做决定的主要原因。“现在直接骂电影烂的观众其实很少。影院里没烂片。我为什么这么说?在大银幕上看电影,效果完全不一样,很多观众又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你看现在电影一卖就是几个亿,十几个亿,在我们看来太正常了,你不要用一个专业人士的眼光来判断观众。”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应,何况3D电影远比2D电影票价高,且容易获得排片。在《阿凡达》上映的2009年之前,中国的影院银幕数只有4000多块,3D银幕数不到100块。到今年第一季度,银幕总数突破了20000块,其中3D银幕占70%以上。而像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电影市场早已达到饱和状态,银幕数多年未涨(以老影院和普通2D银幕居多,3D银幕占比不到20%),影院对3D片源无太大需求。而中国恰恰相反,大量的新建影院都配置有3D银幕和放映系统,加上中国多数观众对视觉奇观的兴趣不减,3D电影自然受欢迎。
  ■畸形政策催生偏食
  2012年之前,中国每年引进20部进口分账片,基本都是好莱坞大片。之后,因为WTO上的谈判,中国新出每年再多引进14部特种电影(3D或者IMAX格式)的政策。多年来,有引进海外电影资格的只有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中影是广电总局下面的行政单位,于2003年成立的华影虽有多家公司参股,但基本都有国字头背景。经常有影迷质疑,既然国家想方设法想保护国产电影,比如搞出民间戏称的“国产片保护月”,那为什么还都引进卖座大片,而不是文艺片?在市场研究者看来,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进口分账片美国片商只能拿走25%的票房,大头留给了中国的影院,还有作为发行方的中影集团。所以,抵制还是拥护好莱坞大片,对于相关部门或者中影来说,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但最终,利益大过一切。
  引进大片的同时,国家还每年拿出电影专资办的部分资金(扣除所有上映电影5%票房而来),用以鼓励国产3D和巨幕(IMAX、中国巨幕)电影,票房越高,给的越多,最高可达1000万(票房5亿以上),像《画皮2》等电影都得到过此福利。1000万现金意味着什么?假设一部投资1亿的电影,票房最后要达到3.67亿,投资方才能收到这样的纯利润(通常,刨除掉发行、宣发等费用,片方能拿到一部电影总票房的30%左右)。
  所以我们看到,国内片商越来越热衷于搞3D电影,以前“水火不容”的IMAX和中国巨幕也已经能适用于同一部电影,《归来》、《心花路放》都制作了IMAX版本(要知道,当年刚兴起的时候,IMAX对片源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的,但是现在已经很快“入乡随俗”,没那么讲究了),中国巨幕更是无处不在,《分手大师》、《同桌的你》、《亲爱的》、《窃听风云3》、《魔警》、《白日焰火》都打上了它的标签。利益再次大于一切。
  ■总结:
  3D早就是老话题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说3D?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中国特色”,且和中国观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但多说无用,因为从本源上,3D、IMAX、中国巨幕等时新货就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支持。我们能期待的,是创作者自己守住节操,既然让观众花了高价,就看到货真价实的电影,不管它是2D还是3D。而在影院大普及,新技术已上道,片源足够充裕(中国每年拍600多部电影)的任务完成后,我们也希望政策能给更多“弱势”的电影(比如独立电影)以鼓励,这样才能类型丰富化,而不致让未来的中国影市过度“偏食”。
  科普:关于3D电影的5个疑问
  1、3D银幕和普通2D银幕有何不同?
  早期的普通银幕多是用布做的,上面涂了特殊材料,以便反光。从技术上讲,这种银幕也是可以放3D电影的。但现在我们看3D电影都要戴眼镜接收立体影像,亮度上有很大损失(据说是普通电影亮度的四分之一)。为了解决亮度问题,影院会采用双机放映系统,也就是两台放映机同时放映一部电影。另外,很多影院装了金属幕,这种银幕的反光能力更强,呈现的影像更亮。所以说,所谓的“3D银幕”,并非仅指一块一幕,它是包括了银幕、放映机、眼镜、片源的一整个放映系统。
  2、3D、IMAX、中国巨幕是什么关系?
  IMAX和中国巨幕是两种放映系统,一个外来,一个国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特制片源,银幕更大。3D电影可以制作成IMAX或中国巨幕版,普通2D电影也可以。IMAX有自主品牌的摄影机、放映机、银幕、音效设备等,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家公司要从每个IMAX影厅放过的电影里拿票房分成。中国巨幕的原理跟IAMX相似,其核心技术就是把普通的2D或3D电影制作成适合更大银幕放映的“中国巨幕版”,其中涉及到一种“转制”技术。不同的是,中国巨幕的各个零部件都是来自其他品牌商,类似于电脑的“组装机”。其技术公司是一次性向影院收安装费,不分票房。IMAX曾告中国巨幕侵权,但后来不了了之。现在,经常会看到一部电影的海报上同时写着3D/3D IMAX/中国巨幕3D三种格式,不少2D电影也都制作了IMAX和中国巨幕版。
  3、3D实拍都用什么机器?
  目前应用于3D电影拍摄最多的是卡梅隆研发的Fusion Camera系统(用的是Sony HDC-1500 HD高清摄像头),用这个系统做过的3D商业片已有20多部,包括《U2乐队3D演唱会》、《地心历险记》、《阿凡达》、《生化危机4》、《创:战纪》、《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雨果》、《少年派》等。其次是Red Epic,3D作品包括《黑夜传说4》、《普罗米修斯》、《超凡蜘蛛侠》、《舞出我人生4》、《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德州电锯杀人狂3D》等。另外还有Arri Alexa 3D(《三个火枪手》、《X战警:逆转未来》),Paradise FX 3D(《新特警判官》)等。IMAX的3D胶片摄影机耗费太贵,以前多用于拍摄纪录片。后来,IMAX研究出了3D数字摄影机,第一次用于《变形金刚4》的拍摄。据称,姜文的《一步之遥》也是用这款摄像机拍成的。
  4、3D转制要花多少钱?
  虽然3D实拍很容易了,但多数片商还是爱2D转3D,因为这样更省事、省钱。全球有不少公司做转制3D这项业务,内地有天工异彩、立方影等。据此前曝光的消息,好莱坞2D转3D的价格大约是1万美金1分钟,而国内的报价通常是6万人民币一分钟。立方影CEO崔晓宇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转制成本在不同量要求和工期等条件下差别很大,最高转制成本在千万美元左右,而最低成本几乎没有下限。我认为几十万元人民币一部影片的转制服务也存在过,作出来的质量也会以‘无下限’作匹配。目前国内制作成本平均在500万人民币左右,在美国如果非要得到个平均数作参考,大约是400万美元。”打个比方,《泰坦尼克号》3D版上映前用了长达60周时间做转制,花费高达1800万美元。而像《机械战警》、《超体》这样的片子,都是赶着时间匆忙完成,成本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5、什么影响3D电影观影效果?
  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除了片源的好坏,3D电影的效果跟影院的放映系统,灯泡的亮度,眼镜的好坏都有关系。《少年派》在中国首场放映前,李安导演大晚上亲自跑影院,看放映效果,叫影院和制版方调试亮度,以让观众看到最好的银幕效果。这说明,放映这环对3D电影至关重要。一家影院是不是用双机在放3D,灯泡亮度是不是调的足,作为观众我们不可能去检查。但是,一看大银幕效果就知道了。如果一部电影本身的片源没问题,那看起来还暗的话,必然是放映过程出问题了。另外还有眼镜的问题,对比下来,IMAX银幕自配的眼镜,还有RealD的眼镜是目前亮度相对较高的。如果影院不提供高亮度的眼镜,你又为了好的效果,可以自己买一副满意的眼镜自用。(搜狐娱乐 哈麦/文)(原文发布时间:)
相关资讯:
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分布区间情况
年国产3D电影上映部数及票房
国产3D电影取得实质性进步 未来将成大片标配
国产3D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2010年国产片仅有2部,票房仅有3700万元;2013年,国产3D电影已有28部,共产出票房38.61亿元。国产3D技术一直饱受“伪3D“,视觉效果差等诟病。2013年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在国庆档一枝独秀,徐克对电影技术的极致追求,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华语3D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除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外,《西游·降魔篇》《逃出生天》《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也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认可。
未来,国产3D电影产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国内电影制作者在聘请国外特效团队的同时,也在修炼内功,技术问题将会被逐步化解。3D电影华丽视觉效果倍受观众喜爱,是其观影的一大重要诱因。3D电影由于票价高,对票房的提振作用明显,也受到制片方、院线、影院的欢迎。华语古装武侠篇要重振当年风光,除了改进剧本外,运用3D技术形成华丽视觉效果对电影也会有很大加分。(图文提供:艺恩咨询)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战警天启票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