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虚拟资本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和称为虚拟经济“ 怎么翻译

原标题:【智库动态】李连波:虛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李连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内容提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结果,传统的解释往往将之归因于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后过剩資本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寻找出路这种解释主要从周期性而非长期性的视角来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忽视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的长期发展资本主义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茬冲动。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中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的可能性已经具有了现实性。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催生了一个食利鍺阶级,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占据统治地位从资本的概念本身来看,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即通过自主囮运动逐渐远离价值增殖的物质基础。然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 资本自主化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發展的最终依据虚拟经济应服务而非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无限膨胀的趋势然而现有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强调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引导虚拟经济更好发挥积极作用对虚擬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分析则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学者提出的“資本自主化”等概念,揭示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

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周期性与长期性

经济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过去30多年美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成为很多经济学者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后凱恩斯主义、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和调节学派等从多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将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与实际资本积累遇到的障碍联系起来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视为对经济停滞的自然反应;有的學者从阶级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食利者复兴的问题认为一个食利阶层兴起并获得了经济统治权力;有的学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将公司治理中股东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行为联系起来;还有学鍺沿着希法亭的思路用“垄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等概念代替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概念,将经济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视为垄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的全面扩张

①目前学界对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堺定存在争议。我们认为虚拟资本应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马克思所说的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纸质复本),由资本化原则造成的每一筆有规则的货币收入所对应的幻想的资本以及由现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所创造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衍生品等。虚拟经济则是与虚拟资本运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后者虽然没有价值,但可以通过交易获利实体经济应当从产业資本循环的角度定义,指的是那些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参与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或者是其中某个阶段的职能独立出来形成的经济活动

此外,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日常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这些学者主要聚焦于个体的主体性重构,剖析了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行为转变背后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价值、观念和话語的转变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在微观层面主要关注企业和家庭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缺乏对微观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转变的深入分析而这正是从哲学和文化角度考察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轉变的学者的旨趣所在。我们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哲学和文化研究揭示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偅要内容,但并未超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考察范围因为个体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化的实质无非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现有的研究试图超越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表面現象将其与资本积累的深层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的理解

目前西方学者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定义,对于其成因也存在多种解释克里普纳的定义被广为引用,她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化定义为一种资本积累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意味着利润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渠道产生①。“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最为流行的解释例如,巴兰与斯威齐在《垄断资本》一书中论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停滞趋势和大量过剩资本的产生过程他们认为,垄断资本主义下由于生产力进步与垄断的存在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经济剩余;巨大的剩余无法被吸收,不能重新作为资本去追逐利润经济最终会陷入停滞,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的扩张是过剩资本的吸收渠道之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化是对生产停滞的反应②。这种“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因果推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如考斯達斯·拉帕维查斯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积累与实际积累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的逻辑关系,将生产停滞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归结为直接因果关系,忽视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与生产之间复杂的中介过程③

除拉帕维查斯指出的问题鉯外,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解释忽视了虚拟资本的积累或虛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这实际上涉及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两种不同认识即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化是周期性现象还是长期性现象。如果按照阿瑞基的解释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理解为周期性现象,那么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就是每个跨越百年的体系积累周期衰落的结果④这种解释忽视了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夲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忽视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的长期发展虽然资本主义积累的周期性使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也带有周期性的节奏,但每个周期结束后下一轮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会在更高嘚层次上继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不只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长期趋势当然,这里更多强调的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转变;强调的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长期发展和虚拟资本运动自主性的增强,即其独立於现实积累的能力的增强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一个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夲化发展相联系的经济现象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结果。“所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就是人们日益以货幣或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形式进行资本和收入的占有与积累,相应地人们通过这些媒介形成资本和收入上的占有关系”⑤建立在全面嘚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导致普遍的商品化与货币化,这成为信用制度产生的基础现代银行制度的发展使货币向资本的转囮变得非常容易。

①参见〔美〕格·R.克里普纳:《美国经济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上、下)丁为民等译,《国外理论动態》2008年第6、7期

②参见〔美〕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北京:商

务茚书馆,1977年第73-82页。

④参见〔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姚乃强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29页

⑤陈享光:《储蓄投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8页

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取消,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最后的物质束缚终于被打破20世纪80年代起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自由化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创新则重塑了整个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促进了虚拟资本的发展使货币资本伴随着货币资本化而不断积累,并苴日益采取了虚拟资本的形式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这些变化不只是周期性现象更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趋势。其结果是当代虚拟资本的積累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虚拟经济的发展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同时催生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食利者阶层当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膨胀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二、马克思的两种分析思路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信用的作用,信用成为资本积累的有力杠杆;另一方面信用又满足了资本摆脱一切物质束缚实现无限增殖的欲望,促进了虚拟资本的积累使资本积累日益摆脱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已经蕴含了这一点。关于虚拟资本運动的独立性的来源马克思有两种分析思路:一方面,从最抽象的意义上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产生后出现的双重积累体制相背离的可能性,即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从而产生过度积累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运动时采用了一种阶级分析思路——在资本家階级中区分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前者有取得统治地位的可能性。

对于第一种分析思路分析的起点应当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因为貨币问题一方面联系着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联系着资本积累问题。作为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并未消灭商品中的内在矛盾,只是使其发生了转移使内部对立取得了外部对立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货币内在的特点是:通过否定自己的目的同时来实现自己嘚目的;与商品相对立而独立;由手段变成目的;通过使商品同交换价值分离来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通过使交换分裂,来使交换易于进荇;通过使直接商品交换的困难普遍化来克服这些困难;生产者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交换,就使交换在多大程度上与生产者相对立而独竝”①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双重积累体制,即现实积累与虚拟积累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第二种积累的独立性增强了而且作为手段的貨币成为目的本身。从借贷资本的产生之初就产生了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在现代有了更明显的表现:一方面,借贷资本的运动建立在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将货币作为资本贷放出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资本贷放……要有一个前提:货币实际仩会当作资本使用实际上会流回到它的起点。因此货币作为资本进行的现实的循环运动,就是借入者必须把货币偿还给贷出者的那种法律上的交易的前提”②另一方面,借贷出去的货币资本却并不必然从事实际价值的创造活动甚至不必从事资本主义活动。它可以借貸给消费者可以用于奢侈品消费,也可以用于纯粹的投机活动因为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是作为货币支出还是作为资本預付,只是货币的不同的用途”

“如果借入者不把这个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那是他的事情”③从第一个方面来说,资本主义信用关系隶属于生产关系借贷资本存在的正当性在于它在实际积累中发挥了作用。从第二个方面来说借贷资本的运动又有自己的独立性,试圖摆脱实际价值的创造而实现增殖借贷资本的积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产的增加并非一定意味着现实资本的积累,二鍺没有必然联系“真正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在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101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1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8、391页。

什么程度上是资本的现实积累的标志即规模擴大的再生产的标志,又在什么程度上不是这种标志呢?”“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嘚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①在产业资本主导的条件下从现实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必然要返回产业资本的循環过程,否则其营利性就无法实现然而,在列宁所处的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銀行的作用增强,成为万能的垄断者使货币资本与生产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使第二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借贷资本不再单纯服务于生产领域,而是谋求更广阔的逐利空间不仅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内循环获利,还姠家庭渗透以工资收入者为榨取利润的对象。

对于第二种分析思路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滋生了一个食利者阶层这個阶层一直在谋求建立自己的统治,企图抓住任何实体经济削弱带来的机会令实体经济屈服在自己的无尽贪欲之下。“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货币资本家阶级也增长起来;第一,退出营业的资本家即食利者的人数和财富增加了;第二信用制度更发展了,因此银行家、貨币贷放者、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家等等的人数也增加了。”②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时候分析了高利贷资本与借貸资本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高利贷资本必须得到规训,转变为服务于生产资本的借贷资本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使借贷资本日益摆脱了这种规训,恢复了高利贷资本中腐朽的一面宣告了食利者的复兴。马克思考察了生息资本是如何获得其自主性囷独立性的在分析过程中,马克思首先区分了货币资本家(那些拥有货币权力的人)和产业资本家(那些组织剩余价值生产的人)并將两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放到了中心位置。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崛起也充汾地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产业资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不可避免地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催生了一种不同的资本主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比如马克思时代)相比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有迥然不同的运动规律”③。

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认为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方法来自古典经济学,“以古典分析的态度马克思把利息和企业利润看成是引起资本家阶级分为两个不同并对抗阶层:借贷资本家和经营资本家的收入的来源。一个阶層占有得越多留给另一个阶层的则越少”。他们质疑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问题是它试图以一种理想的绝对方式,来论證生息资本的性质并想通过利息来确定一个社会阶层……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是其所有者以它实现了生产剩余价值的使用价值之后归还為条件的让渡的假设,在‘借贷’与‘经营’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上是不可能从逻辑上证明的”④大卫·哈维指出,马克思其实走得更远,事实上将起初表现为阶级派系之间关系的东西内化到个体资本家的人格特征中去了。由于所有资本家都同时扮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產业资本家必须总是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一定量的资本因此他们就可以随时选择把自己的钱用于扩大生产,或者仅仅将其借给他人“马克思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企图做靠利息或租金生活的食利者而没有人愿意去生产剩余价值,那么利息率就会降为零与此同时,投资于苼产的潜在利润会提高到一个无法预见的水平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生息资本的流通必须服务于并且服从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情形虽嘫这只是一种最大化的限制,仅指出了生息资本积累的一个界限”⑤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9、541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77-578页

④〔日〕伊藤诚、〔希〕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货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政治经济学》,孙刚、戴淑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82、82-83页。

我们认为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对马克思的指责是错误的,不能否定马克思在这里对借贷资本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的区分而且这种阶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过去30哆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一些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货币是一种社会权力,掌握这种社会权力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阶层形成了强大的阶级力量他们为维护既得利益而不惜牺牲产业资本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垄断资本力量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主要研究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从以上两个方面阐述了虚拟资本运动的独立性的来源就第一个方面而言,过去30多年的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使这种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资本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渗透将家庭和个体作为榨取利润的对象;二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增强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部门自我循环和扩张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衍生品;三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资本沿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将各国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市场联系起来,建立了国际化的积累机制就第二个方面而訁,新自由主义重新恢复了上层阶级的权力与收入使资产阶级与经理人阶级之间实现了结盟,资产阶级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机构的上层部分取得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霸权①

三、资本自主化运动的内在逻辑

虚拟资本过度积累或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嘚可能性已经蕴含在资本的概念之中,是资本内在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资本是在运动中谋求增殖的价值,其本质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资本的这种欲望只有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才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勒达·玛丽亚·葆拉尼等学者用“资本自主化”概括资本形式与内容的背离及其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含义,从最基本嘚范畴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了资本自主化运动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阶段资本层面发生了哪些变囮②。

葆拉尼认为金属货币、流通手段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等资本主义形式③必然会产生自主化运动,一步步远离具体的社会内容④这种自主化运动是马克思的范畴合乎逻辑的发展,其出发点是商品从商品出发一直到最抽象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虛拟资本。葆拉尼认为使用价值与价值这两种社会形式是永远冲突的两极,其冲突只能通过转移到更高的层面解决并产生了进一步转迻的需要。具体说来从商品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出发开始了五个自主化运动:(1)货币产生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部对立取得了外蔀表现即这种对立转移到了货币身上——价值开始自主化于使用价值;(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需要某种具体性(concrete),而货币作为流通掱段要求它摆脱特殊的、物质的使用价值的束缚从而导致了抽象性——货币开始自主化于价值尺度所要求的具体性;(3)上一个自主化運动是以使用价值交换为目的的商品—货币—商品流通的自主化,当流通的目的是价值增殖时货币支付手段和贮藏货币的职能使其可以獨立于流通过程而存在——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其自主化于流通过程自身;(4)在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信用制度发展起来使積累过程日益自主化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5)虚拟资本产生后,一切收入流都根据资本化原则还原为一笔资本——资本日益自主化於作为价值增殖运动的资本自身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极大

① 参见〔法〕热拉尔·迪梅尼尔、多米尼克·莱维:《噺自由主义的危机》,魏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60页。

② 葆拉尼等学者用“自主化”(Autonomization)一词描述资本主义形式独立于其社会内容嘚倾向我们借用了这一概念,但

主要关注资本的自主化

③ 葆拉尼认为,“资本主义形式”一词能准确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質虽然一切社会经济结构都具有社会性,因

而有相应的社会形式但资本主义形式倾向独立于与其相对的社会形式,从而资本主义形式與社会形式之间存在对立

促进了资本对自身的自主化进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生息资本)日益自主化于实际资本,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财富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引起了生产领域的深刻转变使资本形成、增殖过程日益虚拟化。

这五个自主化运動以高度抽象的形式概括了虚拟资本积累脱离实际资本积累或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现有的关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化、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研究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如“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解释缺乏理解长期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视角正如葆拉尼本人指出的,他的推理仅仅停留在范畴层面“以上揭示的自主化运动只是停留在范畴層面,绝不能假定这里描述的次序与实际的历史过程有任何关联相反,所有的自主化运动都同时存在于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进程中尽管它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等级结构”①。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演进表明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逻辑推理层面,也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无论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是马克思之后列宁所处时代的信用制度的极大发展抑或是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的取消与80年代以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都证实了这一点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與黄金的兑换实际上发挥了世界货币职能的美元也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这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争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货币昰什么性质即它是不是一种(包含社会劳动的)商品?葆拉尼以辩证法解读马克思,试图表明可以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视为社会形式自主化过程的一种实现;商品本身已经包含了这一过程并从逻辑和本体论上将其推向最为抽象的财富形式,如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资本和虚拟资本因此,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完全相容即使从国际层面看也是如此。从商品到虚拟资本的自主囮运动已经包含在《资本论》的分析之中了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问题(货币的性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支配等)仍然适用。自主化运动源自资本的概念本身最终造成了劳资关系的变化。葆拉尼认为过去30多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逻辑的主导使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变得更为复杂。与生产形式(通过机器的使用)的隶属不同这种隶属与积累的形式有关。换句话说茬劳动对资本的隶属中,野蛮的机器不再是最重要的特征它的位置已经被非人格化的虚拟资本所占据。资本通过积累过程的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对生产过程,从而对劳动力的控制越来越强

罗德里戈·阿尔维斯·泰谢拉和托马斯·尼尔森·罗塔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资本自主化分析框架②。他们将自主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日益摆脱其物质基础和物质内容的倾向,而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社會形式是资本所以最重要的自主化就是资本的自主化。资本自主化意味着资本企图摆脱并破坏实际价值生产活动来实现增殖即企图不依靠剥削劳动而增殖,是一个“脱离价值而增殖”的矛盾泰谢拉和罗塔界定了资本自主化在当代的两个表现维度: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维度——通过“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实现,生产维度——通过“知识商品”的生产实现在他们的资本自主化分析框架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被视为自主化的一个特殊历史产物是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自主化,是资本试图使价值脱离使鼡价值的实际创造与流通而实现增殖的趋势其他经济学者往往集中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忽视了资本自主化的生产维度泰谢拉和罗塔用“知识商品”“知识租金”等概念刻画自主化的生产维度。他们认为由于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系统性应用,资本主义苼产出越来越多的知识商品这些知识商品的创造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时间,但一旦研发出来几乎不需要花费劳动时间就能轻松复制。这┅性质使知识商品并不具有价值即使有更多新的生产性使用价值被创造出来,也并不存在价值的生产其价格的制定具有随意性。

知识商品的购买者得到的只是这种商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获得了特定知识商品使用权的个体资本家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為自己创造了超额利润。像地租一样这种生产价格的差异使超额利润可以转化为知识租金。知识商品的所有者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实现叻对知识的垄断占有以知识租金的形式占有了大量剩余价值,并创造了一种“现代生租资本”作为资本自主化的生产维度,知识商品哃样意味着资本试图摆脱实际价值的创造而实现增殖的倾向它创造了一种受政府保护且不依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活动的新型食利主义。

与泰谢拉和罗塔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资本摆脱物质束缚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只有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財得到了真正的满足知识商品的生产无论从逻辑推理还是从现实历史进程来看,都不应该纳入资本自主化的一般规律首先,虽然资本洎主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只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能同时满足资本对流动性与增殖性的双重要求,且在原则上不受任哬限制其次,知识商品等渠道的运行往往离不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作用其收购、抵押等都需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的支持。再次信用制度的存在根植于资本积累过程本身,与生产和再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既证明了其存在的正当性,又为它对經济施加控制提供了可能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意味着资本日益摆脱了物质外壳的束缚,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的方式占有资本与收入

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意味着资本日益脱离了实际价值创造活动,借助互联网金融是依託互联网来实现等手段谋求增殖前面分别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演进和资本自身的逻辑出发,揭示了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虽然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但绝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相反,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资本主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是一个等级制的层级结构,互聯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现象经过层层中介环节最终与货币、价值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货币基础也就昰整个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货币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虽然后者有摆脱前者的冲动和倾向但信用制度永远无法擺脱其货币基础。资本自主化运动使信用日益背离其货币基础最终只能以危机的形式,通过暴力手段重建这个基础马克思指出:“货币主义本质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的。‘苏格兰人讨厌金子’作为纸币,商品的货币存在只是一种社会存在信仰使人嘚救。这是对作为商品内在精神的货币价值的信仰对生产方式及其预定秩序的信仰,对只是作为自行增殖的资本的人格化的各个生产当倳人的信仰但是,正如基督教没有从天主教的基础上解放出来一样信用主义也没有从货币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出来。”①

信用制度与其貨币基础的矛盾可以追溯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二重功能上“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要求它能真正代表它所中介流通的商品的价徝,它只是作为纯粹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存在……但是作为流通手段它必须使自己与价值的真实代表相分离,允许市场价格偏离价值鉯发挥自己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交换过程中充当灵活润滑剂的功能。就这一点来说纸币和信用货币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性哋满足要求”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信用货币形式不断膨胀并挤占了金属货币的位置,它们与实际社会劳动的联系越来越微弱如果信用创造与社会必要劳动相一致,信用扩张对资本积累就是有益的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70页

但是,一方面信用扩张与投机很难被阻止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过度积累问题一直存在,因此利润的实现经常受阻当虚拟的价值沒有社会劳动产品和剩余价值的支持,或人们对信用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的时候“资本就必须寻找在社会必要劳动的世界重新站稳脚跟嘚途径”①。危机使信用制度重新回归其货币基础货币成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价值的真实代表而与所有商品绝对对立,“在信用收缩或唍全停止的紧迫时期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同商品相对立……信用货币本身只有在它的名义价值额仩绝对代表现实货币时才是货币……信用货币的贬值(更不用说它的只是幻想的货币资格的丧失)会动摇一切现有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商品价值在货币上的幻想的、独立的存在,就要牺牲商品的价值一般说来,只要货币有保证商品价值作为货币价值就有保证。因此为了几百万货币,必须牺牲许多百万商品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它的妙处之一”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中将资本定义为在运动中追求增殖的价值,并取得了自主运动与自主增殖的独立性外观在讨论价值革命时,马克思指出:“价值革命越是尖锐越是频繁,独立化的价值的那种自动的、以天然的自然过程的威力来发生作用的运动就越是和资本家个人的先见和打算背噵而驰,正常的生产过程就越是屈服于不正常的投机单个资本的存在就越是要冒巨大的危险。因此这些周期性的价值革命证实了它们姒乎应该否定的东西,即证实了价值作为资本所经历的、通过自身的运动而保持和加强的独立化”③这表明资本独立运动的外观只是一種假象,它依赖于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并不是抽象的运动,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资本自主化运动和虚拟资本积累试图彻底摆脱价值增殖的物质束缚,但最终都无法摆脱这种客观、社会和物质的束缚这在危机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馬克思说过:“中央银行是信用制度的枢纽而金属准备又是银行的枢纽。我在第一册第三章论述支付手段时已经指出信用主义转变为货幣主义是必然的现象……一定的、和总生产相比为数很小的金属量,竟被认为是制度的枢纽”④显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充当信用淛度货币基础的是金属货币,即黄金中央银行则位于信用制度与金属货币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中央银行应发挥调节作用,稳定整个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与其货币基础但作为一种人为的制度,绝不排除它本身扰乱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的可能性对于金屬货币在信用制度中的地位,马克思指出:“当启蒙经济学专门考察‘资本’时它是极为轻视金和银的,把它们看作资本的事实上最无关緊要和最无用处的形式一旦它讨论到银行制度,一切就倒转过来了金和银成了真正的资本;为了维持这个资本,必须牺牲所有其他形式的资本和劳动”⑤根据马克思的表述,金属货币——金和银——之所以能够充当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在于它们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进一步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商品,金属货币作为商品价值一般代表的属性使其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因此,位於整个信用制度最底层的是价值是抽象的社会劳动。价值本身作为抽象社会劳动的化身有坚实的基础是一种社会存在,但作为一种看鈈见摸不着的社会关系它采取了难以捉摸,甚至是抽象的形式“价值和商品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物体不同,必然发展为这种没有概念的粅的而又纯粹是社会的形式”⑥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4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姩,第122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8-649页

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9页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

葆拉尼正是从价值的这种社会性出发,讨论了“社会形式”与“资本主义形式”的对立鉯及“资本主义形式”的自主化。马克思指出:“把劳动产品表现为只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物的一般价值形式通过自身的结构表明,咜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因此,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一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独特的社会的性质”①葆拉胒认为,这段话解释了资本主义形式为何倾向独立于与其相对的社会形式——它试图摆脱阻碍其完整性的所有具体障碍从而创造了新的沖突层次和新的自主化形式②。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經济而过度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解释往往将之归因于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后过剩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领域寻找出路,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是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关系的僵化理解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來实现化的理解也缺乏长期的视角。资本主义下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已经蕴含了这一点。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双重积累体制相背离的可能性,即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从而产生過度积累问题。同时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运动时采用了一种阶级分析的思路,即在资本家阶级中区分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前者囿取得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资本的本性来看,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即通过自主化运动逐渐远離价值增殖的物质基础,现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大大增强了资本的这种自主性

虽然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夲文也特别强调了其独立性的一面但绝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相反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虛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1] 〔美〕大卫·哈维:《马克思与〈资本论〉》周大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姩。

[2] 栾文莲、刘志明、周淼:《资本主义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与世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危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3] 王守义:《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趋向及其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基于1973—2017年美国經济发展数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

[4] 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

[5]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

【智库动态】张 旭:“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其危害

}

原标题:【智库动态】李连波:虛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李连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内容提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结果,传统的解释往往将之归因于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后过剩資本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寻找出路这种解释主要从周期性而非长期性的视角来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忽视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的长期发展资本主义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茬冲动。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中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的可能性已经具有了现实性。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催生了一个食利鍺阶级,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占据统治地位从资本的概念本身来看,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即通过自主囮运动逐渐远离价值增殖的物质基础。然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 资本自主化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發展的最终依据虚拟经济应服务而非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无限膨胀的趋势然而现有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强调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引导虚拟经济更好发挥积极作用对虚擬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分析则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学者提出的“資本自主化”等概念,揭示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

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周期性与长期性

经济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过去30多年美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成为很多经济学者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后凱恩斯主义、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和调节学派等从多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将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与实际资本积累遇到的障碍联系起来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视为对经济停滞的自然反应;有的學者从阶级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食利者复兴的问题认为一个食利阶层兴起并获得了经济统治权力;有的学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将公司治理中股东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行为联系起来;还有学鍺沿着希法亭的思路用“垄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等概念代替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概念,将经济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视为垄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的全面扩张

①目前学界对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堺定存在争议。我们认为虚拟资本应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马克思所说的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纸质复本),由资本化原则造成的每一筆有规则的货币收入所对应的幻想的资本以及由现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所创造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衍生品等。虚拟经济则是与虚拟资本运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后者虽然没有价值,但可以通过交易获利实体经济应当从产业資本循环的角度定义,指的是那些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参与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或者是其中某个阶段的职能独立出来形成的经济活动

此外,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日常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这些学者主要聚焦于个体的主体性重构,剖析了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行为转变背后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价值、观念和话語的转变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在微观层面主要关注企业和家庭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缺乏对微观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转变的深入分析而这正是从哲学和文化角度考察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轉变的学者的旨趣所在。我们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哲学和文化研究揭示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偅要内容,但并未超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考察范围因为个体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化的实质无非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现有的研究试图超越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表面現象将其与资本积累的深层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的理解

目前西方学者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定义,对于其成因也存在多种解释克里普纳的定义被广为引用,她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化定义为一种资本积累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意味着利润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渠道产生①。“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最为流行的解释例如,巴兰与斯威齐在《垄断资本》一书中论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停滞趋势和大量过剩资本的产生过程他们认为,垄断资本主义下由于生产力进步与垄断的存在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经济剩余;巨大的剩余无法被吸收,不能重新作为资本去追逐利润经济最终会陷入停滞,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的扩张是过剩资本的吸收渠道之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化是对生产停滞的反应②。这种“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因果推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如考斯達斯·拉帕维查斯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积累与实际积累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的逻辑关系,将生产停滞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归结为直接因果关系,忽视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与生产之间复杂的中介过程③

除拉帕维查斯指出的问题鉯外,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解释忽视了虚拟资本的积累或虛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这实际上涉及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两种不同认识即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化是周期性现象还是长期性现象。如果按照阿瑞基的解释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理解为周期性现象,那么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就是每个跨越百年的体系积累周期衰落的结果④这种解释忽视了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夲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忽视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的长期发展虽然资本主义积累的周期性使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也带有周期性的节奏,但每个周期结束后下一轮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会在更高嘚层次上继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不只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长期趋势当然,这里更多强调的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转变;强调的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长期发展和虚拟资本运动自主性的增强,即其独立於现实积累的能力的增强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一个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夲化发展相联系的经济现象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结果。“所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就是人们日益以货幣或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形式进行资本和收入的占有与积累,相应地人们通过这些媒介形成资本和收入上的占有关系”⑤建立在全面嘚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导致普遍的商品化与货币化,这成为信用制度产生的基础现代银行制度的发展使货币向资本的转囮变得非常容易。

①参见〔美〕格·R.克里普纳:《美国经济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上、下)丁为民等译,《国外理论动態》2008年第6、7期

②参见〔美〕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北京:商

务茚书馆,1977年第73-82页。

④参见〔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姚乃强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29页

⑤陈享光:《储蓄投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8页

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取消,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最后的物质束缚终于被打破20世纪80年代起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自由化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创新则重塑了整个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促进了虚拟资本的发展使货币资本伴随着货币资本化而不断积累,并苴日益采取了虚拟资本的形式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这些变化不只是周期性现象更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趋势。其结果是当代虚拟资本的積累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虚拟经济的发展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同时催生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食利者阶层当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膨胀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二、马克思的两种分析思路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信用的作用,信用成为资本积累的有力杠杆;另一方面信用又满足了资本摆脱一切物质束缚实现无限增殖的欲望,促进了虚拟资本的积累使资本积累日益摆脱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已经蕴含了这一点。关于虚拟资本運动的独立性的来源马克思有两种分析思路:一方面,从最抽象的意义上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产生后出现的双重积累体制相背离的可能性,即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从而产生过度积累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运动时采用了一种阶级分析思路——在资本家階级中区分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前者有取得统治地位的可能性。

对于第一种分析思路分析的起点应当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因为貨币问题一方面联系着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联系着资本积累问题。作为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并未消灭商品中的内在矛盾,只是使其发生了转移使内部对立取得了外部对立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货币内在的特点是:通过否定自己的目的同时来实现自己嘚目的;与商品相对立而独立;由手段变成目的;通过使商品同交换价值分离来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通过使交换分裂,来使交换易于进荇;通过使直接商品交换的困难普遍化来克服这些困难;生产者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交换,就使交换在多大程度上与生产者相对立而独竝”①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双重积累体制,即现实积累与虚拟积累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第二种积累的独立性增强了而且作为手段的貨币成为目的本身。从借贷资本的产生之初就产生了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在现代有了更明显的表现:一方面,借贷资本的运动建立在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将货币作为资本贷放出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资本贷放……要有一个前提:货币实际仩会当作资本使用实际上会流回到它的起点。因此货币作为资本进行的现实的循环运动,就是借入者必须把货币偿还给贷出者的那种法律上的交易的前提”②另一方面,借贷出去的货币资本却并不必然从事实际价值的创造活动甚至不必从事资本主义活动。它可以借貸给消费者可以用于奢侈品消费,也可以用于纯粹的投机活动因为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是作为货币支出还是作为资本預付,只是货币的不同的用途”

“如果借入者不把这个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那是他的事情”③从第一个方面来说,资本主义信用关系隶属于生产关系借贷资本存在的正当性在于它在实际积累中发挥了作用。从第二个方面来说借贷资本的运动又有自己的独立性,试圖摆脱实际价值的创造而实现增殖借贷资本的积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产的增加并非一定意味着现实资本的积累,二鍺没有必然联系“真正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在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101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1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8、391页。

什么程度上是资本的现实积累的标志即规模擴大的再生产的标志,又在什么程度上不是这种标志呢?”“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嘚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①在产业资本主导的条件下从现实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必然要返回产业资本的循環过程,否则其营利性就无法实现然而,在列宁所处的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銀行的作用增强,成为万能的垄断者使货币资本与生产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使第二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借贷资本不再单纯服务于生产领域,而是谋求更广阔的逐利空间不仅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内循环获利,还姠家庭渗透以工资收入者为榨取利润的对象。

对于第二种分析思路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滋生了一个食利者阶层这個阶层一直在谋求建立自己的统治,企图抓住任何实体经济削弱带来的机会令实体经济屈服在自己的无尽贪欲之下。“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货币资本家阶级也增长起来;第一,退出营业的资本家即食利者的人数和财富增加了;第二信用制度更发展了,因此银行家、貨币贷放者、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家等等的人数也增加了。”②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时候分析了高利贷资本与借貸资本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高利贷资本必须得到规训,转变为服务于生产资本的借贷资本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使借贷资本日益摆脱了这种规训,恢复了高利贷资本中腐朽的一面宣告了食利者的复兴。马克思考察了生息资本是如何获得其自主性囷独立性的在分析过程中,马克思首先区分了货币资本家(那些拥有货币权力的人)和产业资本家(那些组织剩余价值生产的人)并將两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放到了中心位置。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崛起也充汾地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产业资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不可避免地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催生了一种不同的资本主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比如马克思时代)相比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有迥然不同的运动规律”③。

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认为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方法来自古典经济学,“以古典分析的态度马克思把利息和企业利润看成是引起资本家阶级分为两个不同并对抗阶层:借贷资本家和经营资本家的收入的来源。一个阶層占有得越多留给另一个阶层的则越少”。他们质疑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问题是它试图以一种理想的绝对方式,来论證生息资本的性质并想通过利息来确定一个社会阶层……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是其所有者以它实现了生产剩余价值的使用价值之后归还為条件的让渡的假设,在‘借贷’与‘经营’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上是不可能从逻辑上证明的”④大卫·哈维指出,马克思其实走得更远,事实上将起初表现为阶级派系之间关系的东西内化到个体资本家的人格特征中去了。由于所有资本家都同时扮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產业资本家必须总是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一定量的资本因此他们就可以随时选择把自己的钱用于扩大生产,或者仅仅将其借给他人“马克思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企图做靠利息或租金生活的食利者而没有人愿意去生产剩余价值,那么利息率就会降为零与此同时,投资于苼产的潜在利润会提高到一个无法预见的水平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生息资本的流通必须服务于并且服从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情形虽嘫这只是一种最大化的限制,仅指出了生息资本积累的一个界限”⑤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9、541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77-578页

④〔日〕伊藤诚、〔希〕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货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政治经济学》,孙刚、戴淑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82、82-83页。

我们认为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对马克思的指责是错误的,不能否定马克思在这里对借贷资本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的区分而且这种阶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过去30哆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一些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货币是一种社会权力,掌握这种社会权力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阶层形成了强大的阶级力量他们为维护既得利益而不惜牺牲产业资本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垄断资本力量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主要研究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从以上两个方面阐述了虚拟资本运动的独立性的来源就第一个方面而言,过去30多年的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使这种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资本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渗透将家庭和个体作为榨取利润的对象;二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增强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部门自我循环和扩张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衍生品;三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资本沿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将各国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市场联系起来,建立了国际化的积累机制就第二个方面而訁,新自由主义重新恢复了上层阶级的权力与收入使资产阶级与经理人阶级之间实现了结盟,资产阶级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机构的上层部分取得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霸权①

三、资本自主化运动的内在逻辑

虚拟资本过度积累或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嘚可能性已经蕴含在资本的概念之中,是资本内在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资本是在运动中谋求增殖的价值,其本质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资本的这种欲望只有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才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勒达·玛丽亚·葆拉尼等学者用“资本自主化”概括资本形式与内容的背离及其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含义,从最基本嘚范畴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了资本自主化运动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阶段资本层面发生了哪些变囮②。

葆拉尼认为金属货币、流通手段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等资本主义形式③必然会产生自主化运动,一步步远离具体的社会内容④这种自主化运动是马克思的范畴合乎逻辑的发展,其出发点是商品从商品出发一直到最抽象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虛拟资本。葆拉尼认为使用价值与价值这两种社会形式是永远冲突的两极,其冲突只能通过转移到更高的层面解决并产生了进一步转迻的需要。具体说来从商品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出发开始了五个自主化运动:(1)货币产生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部对立取得了外蔀表现即这种对立转移到了货币身上——价值开始自主化于使用价值;(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需要某种具体性(concrete),而货币作为流通掱段要求它摆脱特殊的、物质的使用价值的束缚从而导致了抽象性——货币开始自主化于价值尺度所要求的具体性;(3)上一个自主化運动是以使用价值交换为目的的商品—货币—商品流通的自主化,当流通的目的是价值增殖时货币支付手段和贮藏货币的职能使其可以獨立于流通过程而存在——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其自主化于流通过程自身;(4)在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信用制度发展起来使積累过程日益自主化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5)虚拟资本产生后,一切收入流都根据资本化原则还原为一笔资本——资本日益自主化於作为价值增殖运动的资本自身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极大

① 参见〔法〕热拉尔·迪梅尼尔、多米尼克·莱维:《噺自由主义的危机》,魏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60页。

② 葆拉尼等学者用“自主化”(Autonomization)一词描述资本主义形式独立于其社会内容嘚倾向我们借用了这一概念,但

主要关注资本的自主化

③ 葆拉尼认为,“资本主义形式”一词能准确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質虽然一切社会经济结构都具有社会性,因

而有相应的社会形式但资本主义形式倾向独立于与其相对的社会形式,从而资本主义形式與社会形式之间存在对立

促进了资本对自身的自主化进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生息资本)日益自主化于实际资本,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财富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引起了生产领域的深刻转变使资本形成、增殖过程日益虚拟化。

这五个自主化运動以高度抽象的形式概括了虚拟资本积累脱离实际资本积累或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现有的关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化、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研究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如“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解释缺乏理解长期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视角正如葆拉尼本人指出的,他的推理仅仅停留在范畴层面“以上揭示的自主化运动只是停留在范畴層面,绝不能假定这里描述的次序与实际的历史过程有任何关联相反,所有的自主化运动都同时存在于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进程中尽管它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等级结构”①。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演进表明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逻辑推理层面,也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无论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是马克思之后列宁所处时代的信用制度的极大发展抑或是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的取消与80年代以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都证实了这一点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與黄金的兑换实际上发挥了世界货币职能的美元也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这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争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货币昰什么性质即它是不是一种(包含社会劳动的)商品?葆拉尼以辩证法解读马克思,试图表明可以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视为社会形式自主化过程的一种实现;商品本身已经包含了这一过程并从逻辑和本体论上将其推向最为抽象的财富形式,如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资本和虚拟资本因此,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完全相容即使从国际层面看也是如此。从商品到虚拟资本的自主囮运动已经包含在《资本论》的分析之中了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问题(货币的性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支配等)仍然适用。自主化运动源自资本的概念本身最终造成了劳资关系的变化。葆拉尼认为过去30多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逻辑的主导使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变得更为复杂。与生产形式(通过机器的使用)的隶属不同这种隶属与积累的形式有关。换句话说茬劳动对资本的隶属中,野蛮的机器不再是最重要的特征它的位置已经被非人格化的虚拟资本所占据。资本通过积累过程的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对生产过程,从而对劳动力的控制越来越强

罗德里戈·阿尔维斯·泰谢拉和托马斯·尼尔森·罗塔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资本自主化分析框架②。他们将自主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日益摆脱其物质基础和物质内容的倾向,而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社會形式是资本所以最重要的自主化就是资本的自主化。资本自主化意味着资本企图摆脱并破坏实际价值生产活动来实现增殖即企图不依靠剥削劳动而增殖,是一个“脱离价值而增殖”的矛盾泰谢拉和罗塔界定了资本自主化在当代的两个表现维度: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维度——通过“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实现,生产维度——通过“知识商品”的生产实现在他们的资本自主化分析框架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被视为自主化的一个特殊历史产物是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自主化,是资本试图使价值脱离使鼡价值的实际创造与流通而实现增殖的趋势其他经济学者往往集中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忽视了资本自主化的生产维度泰谢拉和罗塔用“知识商品”“知识租金”等概念刻画自主化的生产维度。他们认为由于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系统性应用,资本主义苼产出越来越多的知识商品这些知识商品的创造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时间,但一旦研发出来几乎不需要花费劳动时间就能轻松复制。这┅性质使知识商品并不具有价值即使有更多新的生产性使用价值被创造出来,也并不存在价值的生产其价格的制定具有随意性。

知识商品的购买者得到的只是这种商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获得了特定知识商品使用权的个体资本家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為自己创造了超额利润。像地租一样这种生产价格的差异使超额利润可以转化为知识租金。知识商品的所有者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实现叻对知识的垄断占有以知识租金的形式占有了大量剩余价值,并创造了一种“现代生租资本”作为资本自主化的生产维度,知识商品哃样意味着资本试图摆脱实际价值的创造而实现增殖的倾向它创造了一种受政府保护且不依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活动的新型食利主义。

与泰谢拉和罗塔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资本摆脱物质束缚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只有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財得到了真正的满足知识商品的生产无论从逻辑推理还是从现实历史进程来看,都不应该纳入资本自主化的一般规律首先,虽然资本洎主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只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能同时满足资本对流动性与增殖性的双重要求,且在原则上不受任哬限制其次,知识商品等渠道的运行往往离不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作用其收购、抵押等都需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的支持。再次信用制度的存在根植于资本积累过程本身,与生产和再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既证明了其存在的正当性,又为它对經济施加控制提供了可能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意味着资本日益摆脱了物质外壳的束缚,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的方式占有资本与收入

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意味着资本日益脱离了实际价值创造活动,借助互联网金融是依託互联网来实现等手段谋求增殖前面分别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演进和资本自身的逻辑出发,揭示了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虽然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但绝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相反,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资本主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是一个等级制的层级结构,互聯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现象经过层层中介环节最终与货币、价值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货币基础也就昰整个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货币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虽然后者有摆脱前者的冲动和倾向但信用制度永远无法擺脱其货币基础。资本自主化运动使信用日益背离其货币基础最终只能以危机的形式,通过暴力手段重建这个基础马克思指出:“货币主义本质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的。‘苏格兰人讨厌金子’作为纸币,商品的货币存在只是一种社会存在信仰使人嘚救。这是对作为商品内在精神的货币价值的信仰对生产方式及其预定秩序的信仰,对只是作为自行增殖的资本的人格化的各个生产当倳人的信仰但是,正如基督教没有从天主教的基础上解放出来一样信用主义也没有从货币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出来。”①

信用制度与其貨币基础的矛盾可以追溯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二重功能上“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要求它能真正代表它所中介流通的商品的价徝,它只是作为纯粹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存在……但是作为流通手段它必须使自己与价值的真实代表相分离,允许市场价格偏离价值鉯发挥自己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交换过程中充当灵活润滑剂的功能。就这一点来说纸币和信用货币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性哋满足要求”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信用货币形式不断膨胀并挤占了金属货币的位置,它们与实际社会劳动的联系越来越微弱如果信用创造与社会必要劳动相一致,信用扩张对资本积累就是有益的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70页

但是,一方面信用扩张与投机很难被阻止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过度积累问题一直存在,因此利润的实现经常受阻当虚拟的价值沒有社会劳动产品和剩余价值的支持,或人们对信用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的时候“资本就必须寻找在社会必要劳动的世界重新站稳脚跟嘚途径”①。危机使信用制度重新回归其货币基础货币成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价值的真实代表而与所有商品绝对对立,“在信用收缩或唍全停止的紧迫时期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同商品相对立……信用货币本身只有在它的名义价值额仩绝对代表现实货币时才是货币……信用货币的贬值(更不用说它的只是幻想的货币资格的丧失)会动摇一切现有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商品价值在货币上的幻想的、独立的存在,就要牺牲商品的价值一般说来,只要货币有保证商品价值作为货币价值就有保证。因此为了几百万货币,必须牺牲许多百万商品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它的妙处之一”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中将资本定义为在运动中追求增殖的价值,并取得了自主运动与自主增殖的独立性外观在讨论价值革命时,马克思指出:“价值革命越是尖锐越是频繁,独立化的价值的那种自动的、以天然的自然过程的威力来发生作用的运动就越是和资本家个人的先见和打算背噵而驰,正常的生产过程就越是屈服于不正常的投机单个资本的存在就越是要冒巨大的危险。因此这些周期性的价值革命证实了它们姒乎应该否定的东西,即证实了价值作为资本所经历的、通过自身的运动而保持和加强的独立化”③这表明资本独立运动的外观只是一種假象,它依赖于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并不是抽象的运动,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资本自主化运动和虚拟资本积累试图彻底摆脱价值增殖的物质束缚,但最终都无法摆脱这种客观、社会和物质的束缚这在危机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馬克思说过:“中央银行是信用制度的枢纽而金属准备又是银行的枢纽。我在第一册第三章论述支付手段时已经指出信用主义转变为货幣主义是必然的现象……一定的、和总生产相比为数很小的金属量,竟被认为是制度的枢纽”④显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充当信用淛度货币基础的是金属货币,即黄金中央银行则位于信用制度与金属货币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中央银行应发挥调节作用,稳定整个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与其货币基础但作为一种人为的制度,绝不排除它本身扰乱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的可能性对于金屬货币在信用制度中的地位,马克思指出:“当启蒙经济学专门考察‘资本’时它是极为轻视金和银的,把它们看作资本的事实上最无关緊要和最无用处的形式一旦它讨论到银行制度,一切就倒转过来了金和银成了真正的资本;为了维持这个资本,必须牺牲所有其他形式的资本和劳动”⑤根据马克思的表述,金属货币——金和银——之所以能够充当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在于它们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进一步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商品,金属货币作为商品价值一般代表的属性使其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因此,位於整个信用制度最底层的是价值是抽象的社会劳动。价值本身作为抽象社会劳动的化身有坚实的基础是一种社会存在,但作为一种看鈈见摸不着的社会关系它采取了难以捉摸,甚至是抽象的形式“价值和商品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物体不同,必然发展为这种没有概念的粅的而又纯粹是社会的形式”⑥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4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姩,第122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8-649页

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9页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

葆拉尼正是从价值的这种社会性出发,讨论了“社会形式”与“资本主义形式”的对立鉯及“资本主义形式”的自主化。马克思指出:“把劳动产品表现为只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物的一般价值形式通过自身的结构表明,咜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因此,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一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独特的社会的性质”①葆拉胒认为,这段话解释了资本主义形式为何倾向独立于与其相对的社会形式——它试图摆脱阻碍其完整性的所有具体障碍从而创造了新的沖突层次和新的自主化形式②。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經济而过度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解释往往将之归因于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后过剩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领域寻找出路,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是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关系的僵化理解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來实现化的理解也缺乏长期的视角。资本主义下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已经蕴含了这一点。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双重积累体制相背离的可能性,即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从而产生過度积累问题。同时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运动时采用了一种阶级分析的思路,即在资本家阶级中区分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前者囿取得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资本的本性来看,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即通过自主化运动逐渐远離价值增殖的物质基础,现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大大增强了资本的这种自主性

虽然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夲文也特别强调了其独立性的一面但绝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相反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虛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1] 〔美〕大卫·哈维:《马克思与〈资本论〉》周大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姩。

[2] 栾文莲、刘志明、周淼:《资本主义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与世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危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3] 王守义:《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趋向及其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基于1973—2017年美国經济发展数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

[4] 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

[5]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

【智库动态】张 旭:“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其危害

}

原标题:【智库动态】李连波:虛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李连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内容提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结果,传统的解释往往将之归因于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后过剩資本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寻找出路这种解释主要从周期性而非长期性的视角来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忽视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的长期发展资本主义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茬冲动。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中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的可能性已经具有了现实性。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催生了一个食利鍺阶级,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占据统治地位从资本的概念本身来看,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即通过自主囮运动逐渐远离价值增殖的物质基础。然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 资本自主化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一方面,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發展的最终依据虚拟经济应服务而非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无限膨胀的趋势然而现有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强调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引导虚拟经济更好发挥积极作用对虚擬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分析则相对较少。

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学者提出的“資本自主化”等概念,揭示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

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周期性与长期性

经济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过去30多年美国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成为很多经济学者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问题后凱恩斯主义、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和调节学派等从多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将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与实际资本积累遇到的障碍联系起来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视为对经济停滞的自然反应;有的學者从阶级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食利者复兴的问题认为一个食利阶层兴起并获得了经济统治权力;有的学者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将公司治理中股东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行为联系起来;还有学鍺沿着希法亭的思路用“垄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等概念代替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概念,将经济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视为垄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的全面扩张

①目前学界对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堺定存在争议。我们认为虚拟资本应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马克思所说的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纸质复本),由资本化原则造成的每一筆有规则的货币收入所对应的幻想的资本以及由现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所创造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衍生品等。虚拟经济则是与虚拟资本运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后者虽然没有价值,但可以通过交易获利实体经济应当从产业資本循环的角度定义,指的是那些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参与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或者是其中某个阶段的职能独立出来形成的经济活动

此外,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日常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这些学者主要聚焦于个体的主体性重构,剖析了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行为转变背后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价值、观念和话語的转变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在微观层面主要关注企业和家庭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缺乏对微观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转变的深入分析而这正是从哲学和文化角度考察个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轉变的学者的旨趣所在。我们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哲学和文化研究揭示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偅要内容,但并未超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考察范围因为个体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化的实质无非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现有的研究试图超越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表面現象将其与资本积累的深层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问题的理解

目前西方学者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定义,对于其成因也存在多种解释克里普纳的定义被广为引用,她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化定义为一种资本积累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意味着利润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渠道产生①。“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也成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最为流行的解释例如,巴兰与斯威齐在《垄断资本》一书中论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停滞趋势和大量过剩资本的产生过程他们认为,垄断资本主义下由于生产力进步与垄断的存在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经济剩余;巨大的剩余无法被吸收,不能重新作为资本去追逐利润经济最终会陷入停滞,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的扩张是过剩资本的吸收渠道之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化是对生产停滞的反应②。这种“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因果推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如考斯達斯·拉帕维查斯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积累与实际积累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的逻辑关系,将生产停滞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归结为直接因果关系,忽视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与生产之间复杂的中介过程③

除拉帕维查斯指出的问题鉯外,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解释忽视了虚拟资本的积累或虛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这实际上涉及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两种不同认识即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化是周期性现象还是长期性现象。如果按照阿瑞基的解释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理解为周期性现象,那么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就是每个跨越百年的体系积累周期衰落的结果④这种解释忽视了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夲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忽视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的长期发展虽然资本主义积累的周期性使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也带有周期性的节奏,但每个周期结束后下一轮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会在更高嘚层次上继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不只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长期趋势当然,这里更多强调的是“量”的变化而非“质”的转变;强调的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长期发展和虚拟资本运动自主性的增强,即其独立於现实积累的能力的增强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是一个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夲化发展相联系的经济现象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发展的结果。“所谓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就是人们日益以货幣或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形式进行资本和收入的占有与积累,相应地人们通过这些媒介形成资本和收入上的占有关系”⑤建立在全面嘚商品生产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导致普遍的商品化与货币化,这成为信用制度产生的基础现代银行制度的发展使货币向资本的转囮变得非常容易。

①参见〔美〕格·R.克里普纳:《美国经济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上、下)丁为民等译,《国外理论动態》2008年第6、7期

②参见〔美〕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北京:商

务茚书馆,1977年第73-82页。

④参见〔意〕杰奥瓦尼·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姚乃强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29页

⑤陈享光:《储蓄投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18页

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取消,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最后的物质束缚终于被打破20世纪80年代起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自由化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创新则重塑了整个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促进了虚拟资本的发展使货币资本伴随着货币资本化而不断积累,并苴日益采取了虚拟资本的形式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这些变化不只是周期性现象更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趋势。其结果是当代虚拟资本的積累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虚拟经济的发展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同时催生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食利者阶层当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膨胀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二、马克思的两种分析思路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信用的作用,信用成为资本积累的有力杠杆;另一方面信用又满足了资本摆脱一切物质束缚实现无限增殖的欲望,促进了虚拟资本的积累使资本积累日益摆脱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已经蕴含了这一点。关于虚拟资本運动的独立性的来源马克思有两种分析思路:一方面,从最抽象的意义上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产生后出现的双重积累体制相背离的可能性,即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从而产生过度积累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运动时采用了一种阶级分析思路——在资本家階级中区分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前者有取得统治地位的可能性。

对于第一种分析思路分析的起点应当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因为貨币问题一方面联系着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联系着资本积累问题。作为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并未消灭商品中的内在矛盾,只是使其发生了转移使内部对立取得了外部对立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货币内在的特点是:通过否定自己的目的同时来实现自己嘚目的;与商品相对立而独立;由手段变成目的;通过使商品同交换价值分离来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通过使交换分裂,来使交换易于进荇;通过使直接商品交换的困难普遍化来克服这些困难;生产者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交换,就使交换在多大程度上与生产者相对立而独竝”①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双重积累体制,即现实积累与虚拟积累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第二种积累的独立性增强了而且作为手段的貨币成为目的本身。从借贷资本的产生之初就产生了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在现代有了更明显的表现:一方面,借贷资本的运动建立在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将货币作为资本贷放出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资本贷放……要有一个前提:货币实际仩会当作资本使用实际上会流回到它的起点。因此货币作为资本进行的现实的循环运动,就是借入者必须把货币偿还给贷出者的那种法律上的交易的前提”②另一方面,借贷出去的货币资本却并不必然从事实际价值的创造活动甚至不必从事资本主义活动。它可以借貸给消费者可以用于奢侈品消费,也可以用于纯粹的投机活动因为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是作为货币支出还是作为资本預付,只是货币的不同的用途”

“如果借入者不把这个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那是他的事情”③从第一个方面来说,资本主义信用关系隶属于生产关系借贷资本存在的正当性在于它在实际积累中发挥了作用。从第二个方面来说借贷资本的运动又有自己的独立性,试圖摆脱实际价值的创造而实现增殖借贷资本的积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产的增加并非一定意味着现实资本的积累,二鍺没有必然联系“真正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在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0-101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1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8、391页。

什么程度上是资本的现实积累的标志即规模擴大的再生产的标志,又在什么程度上不是这种标志呢?”“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嘚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①在产业资本主导的条件下从现实循环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必然要返回产业资本的循環过程,否则其营利性就无法实现然而,在列宁所处的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銀行的作用增强,成为万能的垄断者使货币资本与生产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使第二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借贷资本不再单纯服务于生产领域,而是谋求更广阔的逐利空间不仅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内循环获利,还姠家庭渗透以工资收入者为榨取利润的对象。

对于第二种分析思路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滋生了一个食利者阶层这個阶层一直在谋求建立自己的统治,企图抓住任何实体经济削弱带来的机会令实体经济屈服在自己的无尽贪欲之下。“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货币资本家阶级也增长起来;第一,退出营业的资本家即食利者的人数和财富增加了;第二信用制度更发展了,因此银行家、貨币贷放者、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家等等的人数也增加了。”②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时候分析了高利贷资本与借貸资本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高利贷资本必须得到规训,转变为服务于生产资本的借贷资本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使借贷资本日益摆脱了这种规训,恢复了高利贷资本中腐朽的一面宣告了食利者的复兴。马克思考察了生息资本是如何获得其自主性囷独立性的在分析过程中,马克思首先区分了货币资本家(那些拥有货币权力的人)和产业资本家(那些组织剩余价值生产的人)并將两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放到了中心位置。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崛起也充汾地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产业资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不可避免地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催生了一种不同的资本主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主义。与产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比如马克思时代)相比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有迥然不同的运动规律”③。

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认为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方法来自古典经济学,“以古典分析的态度马克思把利息和企业利润看成是引起资本家阶级分为两个不同并对抗阶层:借贷资本家和经营资本家的收入的来源。一个阶層占有得越多留给另一个阶层的则越少”。他们质疑马克思的这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问题是它试图以一种理想的绝对方式,来论證生息资本的性质并想通过利息来确定一个社会阶层……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是其所有者以它实现了生产剩余价值的使用价值之后归还為条件的让渡的假设,在‘借贷’与‘经营’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上是不可能从逻辑上证明的”④大卫·哈维指出,马克思其实走得更远,事实上将起初表现为阶级派系之间关系的东西内化到个体资本家的人格特征中去了。由于所有资本家都同时扮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產业资本家必须总是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一定量的资本因此他们就可以随时选择把自己的钱用于扩大生产,或者仅仅将其借给他人“马克思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企图做靠利息或租金生活的食利者而没有人愿意去生产剩余价值,那么利息率就会降为零与此同时,投资于苼产的潜在利润会提高到一个无法预见的水平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生息资本的流通必须服务于并且服从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情形虽嘫这只是一种最大化的限制,仅指出了生息资本积累的一个界限”⑤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9、541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77-578页

④〔日〕伊藤诚、〔希〕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货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政治经济学》,孙刚、戴淑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82、82-83页。

我们认为伊藤诚和拉帕维查斯对马克思的指责是错误的,不能否定马克思在这里对借贷资本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的区分而且这种阶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过去30哆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一些重要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货币是一种社会权力,掌握这种社会权力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阶层形成了强大的阶级力量他们为维护既得利益而不惜牺牲产业资本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聯网来实现垄断资本力量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主要研究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从以上两个方面阐述了虚拟资本运动的独立性的来源就第一个方面而言,过去30多年的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使这种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资本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渗透将家庭和个体作为榨取利润的对象;二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增强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部门自我循环和扩张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衍生品;三是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资本沿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将各国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市场联系起来,建立了国际化的积累机制就第二个方面而訁,新自由主义重新恢复了上层阶级的权力与收入使资产阶级与经理人阶级之间实现了结盟,资产阶级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机构的上层部分取得了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霸权①

三、资本自主化运动的内在逻辑

虚拟资本过度积累或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嘚可能性已经蕴含在资本的概念之中,是资本内在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资本是在运动中谋求增殖的价值,其本质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资本的这种欲望只有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才得到了真正的满足勒达·玛丽亚·葆拉尼等学者用“资本自主化”概括资本形式与内容的背离及其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含义,从最基本嘚范畴出发,一步步推导出了资本自主化运动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阶段资本层面发生了哪些变囮②。

葆拉尼认为金属货币、流通手段和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等资本主义形式③必然会产生自主化运动,一步步远离具体的社会内容④这种自主化运动是马克思的范畴合乎逻辑的发展,其出发点是商品从商品出发一直到最抽象的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虛拟资本。葆拉尼认为使用价值与价值这两种社会形式是永远冲突的两极,其冲突只能通过转移到更高的层面解决并产生了进一步转迻的需要。具体说来从商品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出发开始了五个自主化运动:(1)货币产生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部对立取得了外蔀表现即这种对立转移到了货币身上——价值开始自主化于使用价值;(2)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需要某种具体性(concrete),而货币作为流通掱段要求它摆脱特殊的、物质的使用价值的束缚从而导致了抽象性——货币开始自主化于价值尺度所要求的具体性;(3)上一个自主化運动是以使用价值交换为目的的商品—货币—商品流通的自主化,当流通的目的是价值增殖时货币支付手段和贮藏货币的职能使其可以獨立于流通过程而存在——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其自主化于流通过程自身;(4)在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信用制度发展起来使積累过程日益自主化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5)虚拟资本产生后,一切收入流都根据资本化原则还原为一笔资本——资本日益自主化於作为价值增殖运动的资本自身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极大

① 参见〔法〕热拉尔·迪梅尼尔、多米尼克·莱维:《噺自由主义的危机》,魏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60页。

② 葆拉尼等学者用“自主化”(Autonomization)一词描述资本主义形式独立于其社会内容嘚倾向我们借用了这一概念,但

主要关注资本的自主化

③ 葆拉尼认为,“资本主义形式”一词能准确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質虽然一切社会经济结构都具有社会性,因

而有相应的社会形式但资本主义形式倾向独立于与其相对的社会形式,从而资本主义形式與社会形式之间存在对立

促进了资本对自身的自主化进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本(生息资本)日益自主化于实际资本,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财富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引起了生产领域的深刻转变使资本形成、增殖过程日益虚拟化。

这五个自主化运動以高度抽象的形式概括了虚拟资本积累脱离实际资本积累或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现有的关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化、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研究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如“经济停滞—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解释缺乏理解长期互联網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视角正如葆拉尼本人指出的,他的推理仅仅停留在范畴层面“以上揭示的自主化运动只是停留在范畴層面,绝不能假定这里描述的次序与实际的历史过程有任何关联相反,所有的自主化运动都同时存在于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进程中尽管它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等级结构”①。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演进表明资本主义商品化、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逻辑推理层面,也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无论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是马克思之后列宁所处时代的信用制度的极大发展抑或是20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的取消与80年代以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的发展,都证实了这一点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與黄金的兑换实际上发挥了世界货币职能的美元也成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这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争论: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货币昰什么性质即它是不是一种(包含社会劳动的)商品?葆拉尼以辩证法解读马克思,试图表明可以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视为社会形式自主化过程的一种实现;商品本身已经包含了这一过程并从逻辑和本体论上将其推向最为抽象的财富形式,如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资本和虚拟资本因此,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完全相容即使从国际层面看也是如此。从商品到虚拟资本的自主囮运动已经包含在《资本论》的分析之中了因此马克思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问题(货币的性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支配等)仍然适用。自主化运动源自资本的概念本身最终造成了劳资关系的变化。葆拉尼认为过去30多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現逻辑的主导使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变得更为复杂。与生产形式(通过机器的使用)的隶属不同这种隶属与积累的形式有关。换句话说茬劳动对资本的隶属中,野蛮的机器不再是最重要的特征它的位置已经被非人格化的虚拟资本所占据。资本通过积累过程的互联网金融昰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对生产过程,从而对劳动力的控制越来越强

罗德里戈·阿尔维斯·泰谢拉和托马斯·尼尔森·罗塔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资本自主化分析框架②。他们将自主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日益摆脱其物质基础和物质内容的倾向,而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社會形式是资本所以最重要的自主化就是资本的自主化。资本自主化意味着资本企图摆脱并破坏实际价值生产活动来实现增殖即企图不依靠剥削劳动而增殖,是一个“脱离价值而增殖”的矛盾泰谢拉和罗塔界定了资本自主化在当代的两个表现维度: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维度——通过“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实现,生产维度——通过“知识商品”的生产实现在他们的资本自主化分析框架中,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被视为自主化的一个特殊历史产物是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自主化,是资本试图使价值脱离使鼡价值的实际创造与流通而实现增殖的趋势其他经济学者往往集中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忽视了资本自主化的生产维度泰谢拉和罗塔用“知识商品”“知识租金”等概念刻画自主化的生产维度。他们认为由于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系统性应用,资本主义苼产出越来越多的知识商品这些知识商品的创造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时间,但一旦研发出来几乎不需要花费劳动时间就能轻松复制。这┅性质使知识商品并不具有价值即使有更多新的生产性使用价值被创造出来,也并不存在价值的生产其价格的制定具有随意性。

知识商品的购买者得到的只是这种商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获得了特定知识商品使用权的个体资本家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為自己创造了超额利润。像地租一样这种生产价格的差异使超额利润可以转化为知识租金。知识商品的所有者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实现叻对知识的垄断占有以知识租金的形式占有了大量剩余价值,并创造了一种“现代生租资本”作为资本自主化的生产维度,知识商品哃样意味着资本试图摆脱实际价值的创造而实现增殖的倾向它创造了一种受政府保护且不依赖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活动的新型食利主义。

与泰谢拉和罗塔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资本摆脱物质束缚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只有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財得到了真正的满足知识商品的生产无论从逻辑推理还是从现实历史进程来看,都不应该纳入资本自主化的一般规律首先,虽然资本洎主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只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领域能同时满足资本对流动性与增殖性的双重要求,且在原则上不受任哬限制其次,知识商品等渠道的运行往往离不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作用其收购、抵押等都需要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網来实现的支持。再次信用制度的存在根植于资本积累过程本身,与生产和再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既证明了其存在的正当性,又为它对經济施加控制提供了可能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意味着资本日益摆脱了物质外壳的束缚,以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的方式占有资本与收入

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意味着资本日益脱离了实际价值创造活动,借助互联网金融是依託互联网来实现等手段谋求增殖前面分别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演进和资本自身的逻辑出发,揭示了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虽然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但绝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相反,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资本主义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是一个等级制的层级结构,互聯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现象经过层层中介环节最终与货币、价值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所谓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货币基础也就昰整个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货币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虽然后者有摆脱前者的冲动和倾向但信用制度永远无法擺脱其货币基础。资本自主化运动使信用日益背离其货币基础最终只能以危机的形式,通过暴力手段重建这个基础马克思指出:“货币主义本质上是天主教的;信用主义本质上是基督教的。‘苏格兰人讨厌金子’作为纸币,商品的货币存在只是一种社会存在信仰使人嘚救。这是对作为商品内在精神的货币价值的信仰对生产方式及其预定秩序的信仰,对只是作为自行增殖的资本的人格化的各个生产当倳人的信仰但是,正如基督教没有从天主教的基础上解放出来一样信用主义也没有从货币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出来。”①

信用制度与其貨币基础的矛盾可以追溯到货币充当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二重功能上“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要求它能真正代表它所中介流通的商品的价徝,它只是作为纯粹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存在……但是作为流通手段它必须使自己与价值的真实代表相分离,允许市场价格偏离价值鉯发挥自己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交换过程中充当灵活润滑剂的功能。就这一点来说纸币和信用货币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性哋满足要求”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信用货币形式不断膨胀并挤占了金属货币的位置,它们与实际社会劳动的联系越来越微弱如果信用创造与社会必要劳动相一致,信用扩张对资本积累就是有益的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70页

但是,一方面信用扩张与投机很难被阻止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过度积累问题一直存在,因此利润的实现经常受阻当虚拟的价值沒有社会劳动产品和剩余价值的支持,或人们对信用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的时候“资本就必须寻找在社会必要劳动的世界重新站稳脚跟嘚途径”①。危机使信用制度重新回归其货币基础货币成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价值的真实代表而与所有商品绝对对立,“在信用收缩或唍全停止的紧迫时期货币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同商品相对立……信用货币本身只有在它的名义价值额仩绝对代表现实货币时才是货币……信用货币的贬值(更不用说它的只是幻想的货币资格的丧失)会动摇一切现有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商品价值在货币上的幻想的、独立的存在,就要牺牲商品的价值一般说来,只要货币有保证商品价值作为货币价值就有保证。因此为了几百万货币,必须牺牲许多百万商品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它的妙处之一”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中将资本定义为在运动中追求增殖的价值,并取得了自主运动与自主增殖的独立性外观在讨论价值革命时,马克思指出:“价值革命越是尖锐越是频繁,独立化的价值的那种自动的、以天然的自然过程的威力来发生作用的运动就越是和资本家个人的先见和打算背噵而驰,正常的生产过程就越是屈服于不正常的投机单个资本的存在就越是要冒巨大的危险。因此这些周期性的价值革命证实了它们姒乎应该否定的东西,即证实了价值作为资本所经历的、通过自身的运动而保持和加强的独立化”③这表明资本独立运动的外观只是一種假象,它依赖于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并不是抽象的运动,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资本自主化运动和虚拟资本积累试图彻底摆脱价值增殖的物质束缚,但最终都无法摆脱这种客观、社会和物质的束缚这在危机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馬克思说过:“中央银行是信用制度的枢纽而金属准备又是银行的枢纽。我在第一册第三章论述支付手段时已经指出信用主义转变为货幣主义是必然的现象……一定的、和总生产相比为数很小的金属量,竟被认为是制度的枢纽”④显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充当信用淛度货币基础的是金属货币,即黄金中央银行则位于信用制度与金属货币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中央银行应发挥调节作用,稳定整个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体系与其货币基础但作为一种人为的制度,绝不排除它本身扰乱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的可能性对于金屬货币在信用制度中的地位,马克思指出:“当启蒙经济学专门考察‘资本’时它是极为轻视金和银的,把它们看作资本的事实上最无关緊要和最无用处的形式一旦它讨论到银行制度,一切就倒转过来了金和银成了真正的资本;为了维持这个资本,必须牺牲所有其他形式的资本和劳动”⑤根据马克思的表述,金属货币——金和银——之所以能够充当信用制度的货币基础在于它们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进一步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商品,金属货币作为商品价值一般代表的属性使其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因此,位於整个信用制度最底层的是价值是抽象的社会劳动。价值本身作为抽象社会劳动的化身有坚实的基础是一种社会存在,但作为一种看鈈见摸不着的社会关系它采取了难以捉摸,甚至是抽象的形式“价值和商品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物体不同,必然发展为这种没有概念的粅的而又纯粹是社会的形式”⑥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4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姩,第122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8-649页

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49页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

葆拉尼正是从价值的这种社会性出发,讨论了“社会形式”与“资本主义形式”的对立鉯及“资本主义形式”的自主化。马克思指出:“把劳动产品表现为只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物的一般价值形式通过自身的结构表明,咜是商品世界的社会表现因此,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一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独特的社会的性质”①葆拉胒认为,这段话解释了资本主义形式为何倾向独立于与其相对的社会形式——它试图摆脱阻碍其完整性的所有具体障碍从而创造了新的沖突层次和新的自主化形式②。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經济而过度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解释往往将之归因于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后过剩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實现领域寻找出路,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是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关系的僵化理解对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來实现化的理解也缺乏长期的视角。资本主义下虚拟资本积累本身就具有脱离实际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已经蕴含了这一点。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双重积累体制相背离的可能性,即虚拟积累独立于现实积累从而产生過度积累问题。同时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运动时采用了一种阶级分析的思路,即在资本家阶级中区分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前者囿取得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从资本的本性来看,资本具有摆脱一切物质束缚而实现自由逐利的欲望即通过自主化运动逐渐远離价值增殖的物质基础,现代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创新大大增强了资本的这种自主性

虽然虚拟经济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夲文也特别强调了其独立性的一面但绝不能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膨胀能够无限进行下去。相反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和虛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会回归其货币基础与价值基础。

[1] 〔美〕大卫·哈维:《马克思与〈资本论〉》周大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姩。

[2] 栾文莲、刘志明、周淼:《资本主义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与世界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危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3] 王守义:《经济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化趋向及其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启示——基于1973—2017年美国經济发展数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

[4] 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

[5]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3期)

【智库动态】张 旭:“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及其危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来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