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彝族娃娃真幸福舞蹈文字幸需要什么软件

打彝族字的功能怎么下载_百度知道
打彝族字的功能怎么下载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yizuren,在彝族人网的母语论坛里面有相关软件下载,再安装彝文字体就可以了://www!
我该怎么才可以用彝语发信息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彝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彝族的文字起源从什么时候说起_百度知道
彝族的文字起源从什么时候说起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滇川黔桂彝文古书中的彝字形体,大部分相同或近似。只因彝族居住分散,山川阻隔,方言差别大,各地彝文又随着方言发展,导致读音不一样,用字不统一,再加上辗转传抄,某些字的写法出现差异。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则由左向右竖行书写。日长月久,自成体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起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老的彝族文字(二)_云南楚雄彝文化网
云南楚雄彝文化网――中国彝文化门户网站,彝人文化世界之窗
当前位置:
古老的彝族文字(二)
时间: 08:31来源:未知 作者:kxboy 点击:次
&& & 中国彝族固有的文字。旧称&罗罗文&或&倮文&, 史书有称为&爨文&的。爨原为姓氏,后变为族名。唐 樊绰《蛮书》名类篇中即已称彝为爨,明、清以来的汉 文方志中多称彝族文字为&爨字&,如《天启滇志》卷 三十《爨夷条》:&有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彝文属于表意文字,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从形体上看虽与汉字很接近,实际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 &
  这种古老的彝文,彝族自称为&牛荃书&。汉文文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称之为&爨文&、&韪书&、&罗罗文&或&倮文&。学术界有人从汉代《东观记》所载白狼语诗歌四章的研究中,认为西汉时期的白狼文是彝文的前身。 &
& & 事实上,彝文的产生应比这个历史时代更早。随着出土文物的发掘,学术界又有人认为,在半坡出土的早于殷墟甲骨文数千年的古老文字,是彝文的前身。 &
  彝文是一种&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文&的表音音缀文字。单字没有固定的函意,也没有如汉字里的词的概念,只有音的概念,不能缀词成文,而是缀音成文。只有当它用音来组合语言的时候,才赋予了具体的涵意。因此,同音可以同字,同意或相近音的字都可以通用。正因为如此,只有当懂得古今彝语变迁情况的时候方能看懂。&
彝文典籍《立身处世》手稿(现藏于云南民族博物馆)
& &&凉山彝文
& & 彝文,汉文史志称它为文(字)、韪书;凉山彝族称彝文为muosu-bburma,读为&诺苏(彝族)补玛(文字)&,&补玛&有文字之义,还有图案、图象之义。说明彝文起源于象形符号,在初创阶段是象形表意文字 。&
  但近现代以来,凉山彝文已经演变成表音的音节文字了。一个彝文单字表示一个彝语音节,同这个字或音 同、音近的若干个字均可视为该音节的重文别体,都可用以表达语音相同、相近的词或词素。根据编成的《凉山彝文字汇》,凉山彝文共有18 000个,平均每个音节有15个字。这就是规范彝文推行前凉山彝文的实际性质和用法。&
  彝文在解放前的凉山彝族社会里一直得到经常的使用,表现在:一是彝文书写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作品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二是彝文宗教祭祀经典一直在祭司毕摩中间世代传授;三是民间书信等一直使用彝文;四是地方政府向彝民发布的布告、土司衙门对下的公文等一直使用彝文。
此外,英国传教士曾在云南、贵州两省传教期间创制了拉丁字母式的彝语拼音文字 ,翻译出版了基督教圣经,在部分彝族信教徒中教学和流传过。据说还有人创制过&汉文注音字母&式的彝文。这两种所谓的彝文都未传到凉山。&
& & 解放后,对彝语文的使用、研究和完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使用方面,从自治州(区)成立时开始,州政府即规定各级政权机关的名牌、布告、印章均采用彝、汉两种文字同时使用。并把彝语文作为彝族农村必不可少的宣传、工作语文。在研究方面,首先是由中科院和凉山彝语文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制定了《凉山彝语拼音文字方案》。继之又在四川省民委彝文工作组的主持下,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编制了《彝文常用字表》、《彝文字汇》。以后又对《彝文常用字表》进行修订,形成了《彝文规范字表》,并进一步制订了《彝文规范方案》,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凉山州和四川彝族地区推行。规范彝文推行后对彝区教育、新闻、出版、翻译、文学事业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无标题文档
杨忠秀 沙马打各
建议使用分辨率:
&第三章&文 字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掌握现代彝文的类型,掌握现代彝文的书写格式、部首、笔画和笔顺,能够阅读和书写现代彝文。
【重点与难点】 阅读和书写现代彝文
【教具及参考资料】 ① 阅读材料:《凉山日报》《凉山文艺》《民族》等彝文报刊以及彝文书籍,② 沈云凤《现代凉山彝语》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启发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安排】 12个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有两个不同的含义。第一是指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第二是指用文字符号写的书面语言。比如:“创造文字”,“改革文字”,其中的“文字”是第一种意义,指的是为某种语言设计一套新的书写符号系统。如果说某人“文字通顺”,其中的“文字”则是第二种含义,指的是语言用得好,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
  文字是表示语音的,而语音则是表示语意的。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工具交际功能。虽然现代人有记录语言的工具──录音机,有传播语言的广播设备等,然而文字仍然是扩大语言交际功能的最重要、最简便、最准确的工具。
  由于有了文字,人类社会也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知识、技术和经验并得以系统地留传下来和向外传播。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任何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但是文字和语言不是一回事,语言特点不决定什么样的语言必须使用什么样的文字。如:汉语用表意文字,现代彝语用表音的音节文字,壮语用音位文字等。
二、文字的作用
  语言虽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它有两方面的缺陷;在空间上不能传到远方,在时间上不能留于后世。因为语音一旦发出、过而不留。人们平时说话,只有当面的人能听到,离得很远的人就无法听到,后来的人更无从得知。因此,人类为了使自己的语言能传到远方,能留于后世,经过长期漫长的摸索,发明了记录语言的文字。有了文字,便弥补了以上两方面的缺陷。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今天说的话,明天听不到,但可以看到;古人说的话,现代人听不到,但可以看到。因此,文字扩大了语言的交际职能,成了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把文字的出现看作是人类过渡到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必须有文字的。
  文字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了文字可以把人们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广泛流传,长期保存,使后代的人充分利用和发挥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
  文字是积累知识,传播文化的有力工具。没有文字,就没有发达的科学文化,就不可能进入高度发展的社会。
  文字产生以后,不只是消极地记录语言,而且还积极地影响语言,促进语言丰富和发展。首先,人们用文字写文章,著书立说,就出现了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加工锤炼而成的,具有结构严密的特点。它还广泛地吸收方言、外来语和俗语成分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因此,文字的出现,有助于语言的丰富、精练和规范化。平时,人们模仿书面语来写文章,这对语言的统一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一般来说,文字出现以前,语言趋于分化,文字出现以后,语言逐步趋于统一。
三、彝文的性质和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彝族文字就是记录彝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彝族人民及其操彝语的人们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虽然彝族语言是第一性的,彝族文字是第二性的,但彝文在彝语的基础上产生,反作用于彝语。彝文的发明和运用弥补了彝语一发即失,不能长时间地留下来和不能传远这两个缺陷,极大地拓展了彝语的传播空间和无限地延长了彝语的存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功能。
  彝文在彝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彝文古籍文献种类很多,有许多具有史学和科学价值的自然、社会、伦理,天文历算、医药、宗教经典、诗歌、格言、谚语等等方面的书籍,还有大量的为人民喜闻乐诵的文学作品。如:在四川彝区的叙史长诗(勒俄特依),伦理长诗(玛木特依),抒情长诗(妈妈的女儿)等等是成书较早流传广、内容丰富、词句精炼长篇的经典作品。
  总之,彝文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用彝文记载的彝文文献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民族风格。这些文献是研究彝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医药等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彝族历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优秀作品,都是用彝文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彝文对彝族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彝文文献和其它民族的文献一样,是祖国宝贵遗产的一部分。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由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有一段漫长的岁月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渡过的。那时候人们相互交际,靠的是有声语言。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一切经验和知识;历史发生的大事件以及故事、诗歌、格言、传说等都靠口头传授,脑子记忆,然后辗转相传,留于后世。
  由于上古时代生产不发达,生活简单,人口很少,凭脑子记忆,口耳相传,也还过得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各地来往频繁,生活趋于复杂,加之商业的兴起需要记帐,氏族和部落内部的生产分配,财产户口,法规制度,对外战争,定约结盟等各种复杂而重大的事情都需要记录下来,让子孙知道、让后人知道,让远方的人知道。这样,仅凭口说心记是不行了,人们就想出种种办法来辅助语言,帮助记忆。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字。
二、文字的发展
  古代人帮助记忆用得最广的办法是结绳。还有用系珠、刻木、数豆等办法帮助记忆的。但这些东西简陋,虽能帮助记忆,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感情。人类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有一种工具来弥补语言的不足,于是开始探索创制文字的途径。
  文字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象形文字
  实物记事不能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人们只得另想办法,于是就出现了图画记事。记事的图画与一般图画不同,它比较简单,只表明事物的特征,目的仍是帮助记忆。
  记事图画往往刻在树皮、骨头、兽皮、岩石上。记载的大多是原始人的生活,猎取野兽的情况等。记事图画主要是用象形来表示整个思想,使操不同语言的人也能理解其含义。但它本身没有与一定的语言单位发生固定的联系,因而无法诵读。而且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画法,同一幅画又有不同的解释。例如“
”可表示“蛇”,也可表示“绳子”。所以,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
  如果图画在用象形唤起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联想的同时,有了固定叫法,即每个图形代表语言里一定的词语,这就形成了象形文字。如“
”(表示日)、“&”(表示月)、“&”(表示冷衫)等等。
  象形文字的缺点很大,一方面是形体复杂,很难写,另一方面有很多词无法直接表达它的形状,因此,象形文字必须向前发展。
(二)表意文字
  象形文字可以让人看图识字,望文生义,即使不懂语言的人也可以猜到几分。但是,它的严重缺点就是不能圆满地记录语言。因为对一些代表具体抽象概念无形可象的词就束手无策了。要记录这些词,必须另找出路,于是表意文字就应运而生了。
  表意文字不是把客观事物直接画出来,而是画一些图形或符号让人们去体会其中的意义。许多汉字的会意字被认为是典型的代表。例如:人靠着树表示“休”,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 暮”等等。
  表意文字仍有许多缺点:第一,有些词很难表达它的意。如:“去年”,从字上很难看出它的意义是什么;第二,不能把意义确切地表达出来。如:“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其实,人在树旁不一定是休息;休息也不一定到树旁。第三,表意文字要用许许多多符号,记忆和书写都不方便。所以,表意文字还得向前发展。
(三)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文字演变到后期的产物。它既不描绘事物,也不是让人们体会其意义。因为它不用图形提示事物,而是用一套符号记录语言。这是一种简单而又合理的记录语言的方法。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严密的音位系统,只要用一套符号去记录它,就能把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句子表示出来,表音文字就是记录语音系统的,因此,表音文字很容易掌握,只要知道了符号所代表的音即使不了解词和句子的意义,也能把文章读出来,也能把别人的话记录下来。
  世界上表音文字的种类很多,从符号代表的语音单位来看,可分为: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
1、音节文字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叫表音的音节文字。规范彝文和纳西族的哥巴文就是音节文字。四川《彝文规范方案》规定:凉山彝族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一个音节用一个字代表,单字共一千一百六十五个。此外,统一借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和十五个标点号。彝文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不能将其再拆开。书写是从左到右横写。如:
  此例句共有十四个音节,也就是十四个字就完全代表了十四个音节及其词义。
2、音素文字
  音素文字又叫音位文字或拼音文字。它有表示辅音音位的字母,也有表示元音音位的字母。希腊文、拉丁文、英文、俄文等都属这类文字。我国新创造的一部份民族文字如壮文等也是音素文字。
  一种语言的音位数比音节数少得多,一般只有二三十个,多的也不过五六十个。如果每一个音位用一个字母就足以记录一个语言了。例如:俄语有三十九个音位(三十四个辅音、五个元音),只用了三十三个字母;英语有三十三个音位(二十四个辅音,九个元音),只用了二十六个字母。
  音素文字是出现得最晚,发展得最充分的文字。它能精确表示语音结构和词的形态变化。它的字母数目不多,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写规则,一般来说,所听到的词就可以写出来,所看到的词,就可以读出来。它的特点是:学起来容易,记起来不难,用起来简单,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用的文字都是音素文字,许多新创造的文字也是音素文字。用表意文字的语言也在创造条件向拼音文字过渡,所以,拼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
三、彝文起源和发展
(一)彝文的起源
  彝族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关于它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四川大小凉山一带广泛流传彝文是“毕阿史拉则”创造的。黔西北一带传说彝文是一位叫“吉禄”的老人创造的。贵州彝文文献《西南彝志》卷十记载,彝文是“伊伍阿”创造的。
  彝文到底起源于何时,缺乏可靠的记载。据彝族民间传说,有人认为早在80多代前就有彝文通行;也有人认为距今只有50至60代的历史。若以25至30年为一代计,这些传说的彝文字通行时间当在一千六百年至二千四百年之间。
  有些学者认为,彝文使于汉代;有的认为隋唐时彝文初具规模,后世又续有增补;有的人认为彝文起源于唐宋或稍晚的时期。有的学者根据彝文与西安半坡出土文物的文字符号相同,甚至绝大部分可以用彝文去解读的现象论证彝文字的历史有六千多年了。
  论及彝文问题的彝文古籍有《西南彝志》记载了彝文创史方面的某些传说。明清以来的汉文史书《滇系?杂载》、《云南通志》、《清一统志》等,开始出现彝文的记载,称彝文为“爨”文或“韪”书,创制于汉唐之时……。明清以后又被称为“罗罗文”。现存最早的彝文文物是明朝中叶的碑碣,其中著名的有明嘉靖十三年,云南禄奴县的《錾字岩》二十五年,和贵州大方县的《前岁衢碑》,当时(明代)在贵州即有人传授彝文,并用它来从事著述的。从贵州石刻彝文碑记可以看出,当时彝文与现在的彝文形体一致。从这些资料看,彝文的起源至少在隋唐以前。
  从传说和记载来看,似乎将彝文创造归功于某一个人,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决非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斯大林说:“生产发展了,出现了阶级,出现了文字”。鲁迅说:“文字在人民中间萌芽”。又说:“仓颉也不只一个,有的在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上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如果说仓颉却有其人,他也不过是汉字的收集和整理者之一。
  综上所述,彝文起源于民间,是彝族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彝族文字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当在四、五千年之前就产生彝族文字了。
(二)彝文的发展
  彝文的发展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发展一样,起源于图画文字,经历象形文、表意、表音等发展阶段。
  彝文最初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从现在的彝文中有一些象形特征的字可以看出来,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的古文献里有许多象形字。解放前,彝族文字处于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过度阶段,即表意和表音混合时期。其中云南和贵州的彝文表意成分重一些,四川的彝文表音程度重一些。解放以来,云贵两地的彝文比较好地保持原状,而四川的彝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
  过去,四川彝区使用的彝文,大约在八千至一万个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文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在艰难困苦,荆棘载途中,彝文以它极强的生命力一波三折地发展着,深深扎根于民间,以它独特的风貌与人民共存,并朴实、简洁、精辟、形象的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性格。
  1956年,四川地区放弃原有彝文,重新创制了一套拉丁字母的“新彝文”。这套拼音文字由于种种原因,于1958年停止使用。一直到1974年,为满足广大彝族人民的强烈愿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原有彝文进行规范,科学地制定出来了一套表音的音节文字,即一个彝文字只代表一个彝语音节,一个彝语音节只用一个彝文字来表示的音节文字。并且,制定了配套的使用规则、附加材料、拼音等构成完整的一套文字方案――规范彝文方案。
  规范彝文通过农村扫盲,学校实验教学效果很好,1977年正式进入大学教学,并铺开扫盲教育。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规范彝文方案使用。后来在几次云、贵、川等彝族专家和领导的彝文协作会中逐步达成协议,将国务院批准使用的这套规范彝文作为全国彝族文字进行使用。
第三节&彝文的笔画结构
  在分析彝文形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时,以一次完成的线条作为彝文形体结构的最小单位,即笔画。在书写彝文时,由落笔到提笔叫“一笔”或“一画”。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各种线条就是笔画。彝文字表中所列的字,除十个是一画外,其余绝大多数是多笔画构成的,最多的有八画。
  每一个彝文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要严格按《彝文规范字表》的规定,统一文字的笔画,固定文字的形状,以便印刷和书写。
二、笔画结构
  汉字往往可分出两个以上的基本单位,这种构字的基本单位叫“偏旁”,而彝文则一般没有建立在独体字基础上表示“义类”的偏旁部首。但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绝大多数字,可以把构成一个单字的基本笔画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是主要符号“主笔”;一部分是附加部分“附笔”。有的字只有一画主笔,而附笔则由一到数笔不等。有的字没有或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组成单字的各部分大小差别不大。彝文字的基本笔画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交叉结构:
三、彝文笔画名称
四、笔序、行款及笔法
  彝文书写的笔序,一般规则是先“主”后“附”。即首先写好主笔,再附上附笔。这样书写容易达到主干突出,配搭适宜和结构匀称效果。
  笔序正确与否,关系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的速度。因此,一定要下决心把彝文写好。
  在行款上,过去规范前一般从上写到下,看时向顺时针反向旋转九十度后从右看到左。现规范后像国际绝大部分文字行款一样从左到右书写,从左到右地看。
  解放前,彝文的书写工具一般都采用一根自制的篾片和鸡羽毛,这是彝文书写工具的特点。用笔方法多是“平拖直拉”,在行笔过程中要求“平均用力、横平竖直、笔笔成线”,粗细一致,壁画两端成“齐头“即方头。用这种笔画写出来的字,作为印刷体和手写体都是比较齐整美观的。
第四节&彝文部首、形体及书写规则
一、彝文部首
  现行彝文字的部首有26部,包括55种不同笔画。
  其中8种部首各包括2种不同笔画;4种部首各包括3不同笔画;3种部首各包括4不同笔画;1种部首各包括5不同笔画。
  为帮助对彝文部首的记忆,我们编了两首部首口诀如下。
二、彝文形体
  根据八百多个彝文单字的分析,彝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构成形式:
(一)独体字
  独体是用一画或一画的部首自成一个字的字体类型。
(二)合体字
  合体字是用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字型。合体字可分为几种情况1。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单独成为一个字的,
2.有一些是由一个主笔画附加园点等笔画构成的。
3.由两个单独字构成的。
  这种形式的组合,他们之间在字意和字音上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两字之间是毫无关系的。
三、彝文的书写规则
  彝文字的书写原则是先写主体笔画,即先写一个字中最大最显眼的能够支纹鹫飧鲎值闹鞲杀驶缓笮锤米值母ㄖ驶8菡庖辉颍臀淖值氖樾垂嬖蚓咛逵幸韵8条:
  从左到右。例字:
  从右到左。例字:
  从上到下。例字:
  先撇后捺。例字:
  先中间后两边。例字:
  先中间后上下。例字:
  先封口后里头。例字:
8.次高调符号“”最后打:&
第五节&规范彝文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体现了语言平等的原则,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一、规范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阶段所制约的。彝文虽然历史悠久,但解放前的凉山长期处于奴隶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官方从未有过专门的机构对它进行规范和整理。历史上从未出版一本统一的彝文辞书,更谈不上官办的彝文学校了。各地留下来的彝文文献,绝大多数是热爱彝文的有远见卓识的彝族知识分子的手抄本和石印本以及群众自发地记载和保存下来的草本。由于你传我传,抄来抄去,所以,这样,不统一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还有少数毕摩为了维护他们的职业和地位,任意在一些文字上增减笔画。再加上方言土语的影响,年长日久,致使彝文在读音、写法和使用上都出现一些混乱现象。而文字本身也受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如:标点符号不全等)。所以,作为一个科学的文字工具来使用,必须进行必要的整理规范。
二、规范的原则
  彝文规范就是树立并推广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如果规范不明确,就会给科学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彝族人民群众文化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电子计算机,激光排字器广泛使用的今天,语言和文字的规范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彝文规范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科研工作。它不仅要考虑到将来文字发展的方向,而且又不能脱离目前的实际情况,操之过急。
  这次整理规范彝文,不是对固有彝文在类型上的彻底改革,而是对固有彝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彝文进一步完善、精密和系统化,更好地发挥它交际职能的作用。因此,规范彝文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了文字发展的表音方向
  古今中外文字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哪种文字,总的来说,都是从象形文字开始,逐步向表意,表音文字方向发展的。表形是原始阶段的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象形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而表意文字仍不能满足人们的最大需要,所以,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表音文字。在表音文字中,音节文字是它的低级阶段。音节文字进一步的方向发展,便是符号更精简,更科学的音素文字了(拼音文字)。
  彝文的规范整理,就是坚持向表音文字发展的方向,将固有彝文规范为纯表音的音节文字。即不论词义有何不同,只要音、调相同,均用一个字表示。这就清楚地规范了统管一的根本性质和用法。
(二)坚持了简化的原则
  为了便于学习,规范彝文去掉了同音异体字,把原由通行在四川彝区的八千多个字压缩到八百多个字,而且尽可能选择笔画简单和书写方便的字。规范方案上的八百一十九个字,字均笔画为三点五划;次高调用号“ ”表示,不单独设字,目的是为了精简字数,同时也照顾了只有三个声调“义诺”地区的群众学习之便;在书写上,也力求简单明了易学易用。
(三)坚持了群众路线,作到了群众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几个读书人在房里商量出来的方案,固然大抵行不通,但一切都听其自然,却也不是好办法”。这个指教就是要我们做到群众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根据这条原则,省民委统一组织的“彝文规范工作组”边调查、边研究、边试点、边修改的方法,分别深入到四川凉山、西昌等,二十四个县(市)、四十四个区、九十一个乡、二百八十个村民组做了调查研究,征求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意见。并分别在喜德等八个县进行了试点。在此基础上,对彝文进行了规范整理。所以,规范彝文的成功,是科研与群众相结合的产物,是彝族人民的自豪和骄傲,是彝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规范彝文的内容
  《彝文规范方案》共分为两大部分:即十一条重要的规范原则和一张“彝文规范字表”。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确定了彝文属表音的音节文字类型。凡声、韵调相同的音节,均用一个字表示。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重申和明确了标准音点的彝语有四十三个辅音,十个元音,四个声调。实际配合音节归纳为三百四十七个。音素相同,声调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字表示。
四、若干具体规定
1.加进了国际通用的0 1 2 3 4 5 6 7 8 9&这一套阿拉伯数字和彝文原有数词同时并用。阿拉伯数字的读音按彝语读。
2.加进和完善了标点符号。其用法与汉语相同。
3.规定了替音符号的使用方法。彝文中的替音符号(注音符号以“W”为替音符号)除了声、韵、调相同音节都可以使用替音符号外按照习惯,某些重叠以表示强弱和表示疑问时,均可使用替音符号。
4.规范彝文采用了1958年修改的《凉山彝语拼音文字方案》作为彝文注音符号之用。这套符号便于教学和编查工具书,也为将来过渡到拼音文字创造条件。这套拼音方案,就是四十三个声母符号,十个韵母符号和四个声调符号。
五、正确使用规范彝文字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有统一的形体标准,即正字法。如果没有统一的形体 标准,任凭人们乱写乱用,就会造成使用和交际上的混乱,无法起到记录语言和交际职能的作用。
  规范彝文是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彝文规范方案》为依据的。每一个使用彝文的人的应遵照执行,不得各行其是。
  一九八0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彝文规范方案》中的列彝文字,我们应该掌握它。除特殊情况外(已经废除的异体字和书写不规范的字),应遵守此法。
(一)纠正错别字
  错别字也叫错字,因为写“别”字,也是写错的,平常人们说的错字也包括别字在内。
  一个人不认真学习,不会写,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这是写错字的根本原因。如果一人写的字别人不认识或者是别字,那就失去了语言和文字的交际作用,还会闹出许多笑话,影响工作,这对个人和他人都是不利的。
  要想避免错字,必须认真学习彝文工具书,掌握字的音、形、义,特别是彝文目前没有统一的草书。所以,在书写问题上要十分注意,避免错别字的产生,使文字真正起到交际职能和记录语言的作用。
  为避免错别字的产生,彝文字的字形有不少是十分相似的,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形状,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读音。
2.注意字音、字意
  彝文有些字音相近,特别是初学彝文的人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字意和字音。记住和区分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彝语中要很好掌握辅元音的对立现象,掌握了这个特点之后,可以避免错字的产生。
3.注意字形。
  因为彝文字笔画,有的字与字之间区别度不大,相似的较多,因此,容易出现错别字。 要细心区别,经常加以注意,正确掌握这些容易混淆的进似字。
第六节&彝文信息处理
一、彝文信息处理简况
  中文所包括的文字不仅仅是汉字,还包括蒙、维、彝、朝等我国所有文字,还包括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文字。因此,在研究中文信息处理时,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工程。
  彝文信息处理工程就是在随着日益发展、五彩缤纷、万马奔腾的汉字信息处理浪潮中启动的。彝文信息处理技术是在借鉴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加以创造而发展的。汉字处理技术是在国外西文信息系统基础上改造发展的。汉字改造西文系统,使西文计算机系统汉字化的处理技术,给彝文信息处理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早在982年,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就开始实施,至今先后已有近十种彝文计算机系统闻世。
1.《PGYW彝文计算机》
  1982年,我们在苹果计算机里开发了彝文,虽然不能打印出彝文,但能在屏幕上显示出彝文,字形较美观。
2.《微型计算机彝文处理系统YWCL》
  1984年6月,我们在PIED PIPER微机上进行了彝文处理的研制。建立了彝文字库,可用BASIC 或FORTRAN语言调用,可编写彝文文件进行编辑和修改工作,经过移植也可在其他类型的微机上应用。此项成果开发成功后,于日通过了省级专家技术鉴定,198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3.《计算机激光彝文/汉文编辑排版系统》
  这是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委员会年的重点技术开发项目。1986年4月通过了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持的部级专家技术坚定。该系统采用了和汉字系统兼容的策略,基本上没有改变原主系统的硬件配置,其主要指标和汉字系统基本相同。该系统的版排功能是保留了汉字系统的书宋、仿宋、黑体、楷体和小标宋五种字体以及多种数字、字母和符号。并增加了含次高调字在内的1165个彝文字,彝文字宽和字高之比为11∶6,共有14种文号,可排长、扁两种彝文字体。照排速度为5号字每秒钟60个字,分辨率为每毫米29.2线。可以编排16开和32开的普通彝文书刊以及彝文汉字混合编排,标点符号行末自动禁排,还能够自动编排页码、按放书眉等。该系统的编辑功能是:增删、进行修改、分段、段落合并等。可以复制文章,将若干文章合并,或将一篇文章分为若干章节,可以利用长城0520及其兼容机上的Wordstar等文字编辑及处理功能。该系统四我国首次运用激光照排技术进行少数民族文字处理的编辑排版系统。在鉴定会上,彝文编码输入方案被命名为“沙马拉毅输入法”。1986年5月在北京“全国‘六五’期间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展览会”上荣获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公室颁发的优秀科技成果奖。
4.《计算机彝文/汉字/西文系统》
  年在长城0520A型计算机上进行了彝文/汉字/西文系统的研制,采用软件插接兼容的特点,设计了具有唯一性的彝文编码方案,增加了彝文音素输入法和区位输入法。建立了系统共用字库。从而使该系统拥有丰富的中西文软件资源。该系统在保留了原系统功能时,增加了彝文处理功能。系统包括彝文编码方案,彝文字库,输入输出的彝文显示、打印等一整套程序。最突出的特点是:彝、汉、西文可以随机混合编排、打印。可横排也可以竖排。可以打印长体和扁体彝文,有从A―P的几十种字号的彝文。该系统还可与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联机使用。
5.《CMPT―Ⅱ大键盘彝文系统》
  1985年,中国计算机服务公司、华北终瑞设备公司和北京民族印刷厂合作,开发成功了大键盘彝文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笔触式整字输入方式。曾用于六届四次全国人大文件印刷。
6.《华光Ⅱ型彝文、汉字、西文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1986年,中国计算机服务公司和北京印刷厂合作,在华光Ⅱ型上开发成功了彝文激光照排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处理彝文书刊的照排并具有语法检查功能,能自动成页、能自动处理各种版面、能分栏排书刊、处理各种表格。具有彝文长、扁二种字形,但字形不美观。
7.《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
  1922年,为迎接党的十四大召开,上级有关领导要求党的十四大会议文件各种翻译文件都要用激光照排机统一印刷。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我们日夜奋战,修改、编制了彝文编码方案和彝文字模稿,与北京大学方正集团新技术开发公司联合在方正系统上开发出了“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该系统建立了白体、宋体、黑体等彝文矢量精密字库。字体美观,符合书籍、报刊印刷要求。键盘未作任何改动。该系统有区位码、彝文码两种输入法,有书刊和报刊,是当前报社、出版社、印刷厂、国家机关、学校教学科研用的主要彝文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只作激光精密字库的发排使用。因24点阵的打印字库未作修改,不适合针打文件。
8.《YWPS彝文桌面办公系统》
  1995年,西南民族学院计算机中心研制成功了YWPS彝文桌面办公系统。该系统与WPS金山系统完全兼容,有彝文拼音输入法、彝文笔画输入,用48点阵的打印字模,字形美观,便于办公自动化使用。
9.《YWUC彝文系统》
  计算机《YWUC彝文系统》是在希望汉字系统UCDOS6.0下开发出来的,该系统具有希望汉字系统的所有功能。提供了彝文拼音输入法。
10.《YWIN彝文系统》
  《YWIN彝文系统》是在中文Windows95下开发的。YWIN彝文系统提供了彝文全拼(彝全拼)输入法,彝文(简拼)输入法,彝语词汇(彝词)输入法等。
11.《计算机彝文字幕系统YWZM》
  《YWZM计算机彝文字幕系统》是集彝文、汉文、英文为一体,具有图象、创作、播放等功能的广播字幕系统。
  彝汉字幕系统采用加拿大进口图象卡作为硬件平台,用32位保护模式进行编程,因而该系统稳定性好、速度快、编辑十分方便,视频指标高。
  彝汉字幕系统采用界面菜单人机对话方式,截面菜单有文本编辑、字幕创作、字幕播出、卡拉OK制作、艺术绘画、新闻唱词、视频调整、系统突出等功能。彝汉字幕系统中有彝文白体、宋体二种字体,汉文字体40多种,英文字体几十种,有40多种播入播出方式。彝汉字幕系统适用于电视录象字幕、新闻字幕、彝汉文卡拉OK制作等。
二、彝文信息处理有关国家标准
  《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语文15×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年,由四川省民委、民语委、国家电子工业部共同提出。
  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中国计算机服务公司。
  主要起草人:沙马拉毅。
  发布时间:1992年。
  发布机关:国家技术监督局
  1.《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G86032),本标准于1989年制定完成,收彝文规范字819个,带次高调符号彝文345个,一个替音符号“&”,共计1165个彝文字字符,编码于16区―28区,其他图形符688个,编码于1区―9区。1165个彝文字符采用彝文字母表以音序排列,便于输入和查找。
  1989年7月,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北京的有关计算机专家和彝语文专家及有关省、市、区领导90余人,云集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邛海宾馆,历时三天对二项彝文信息处理国家标准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一致同意将1165个规范彝文国家标准方案上报国家机关审批颁布。
  1992年该项标准由国家标准出版社出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
  2.《信息交换用15×16彝文点阵字模及起数据集》,这是与《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同时制定并同时审定通过,同时发布实施的。
  主要起草人:沙马拉毅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交换彝文图形字符的15×16点阵字模及其数据。它主要适用于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显示设备,也可用于点阵音色设备和其他有关设备。本标准共提供彝文字形1165个,其他图形符号688个。这些字符横向为15点,纵向为16点。字形实用、美观、完全适用于屏幕显示等。
  3.《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
  年,由国家电子工业部下达任务。
  负责起草人:沙马拉毅
  发布时间:1997年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交换用彝文图形字符的24×24点阵字模及其数据。即每个字符横向是24点,纵向24点。它适用于彝文信息处理系统中的点阵式印刷设备和显示设备,也适用于其他有关设备。该标准提供彝文1165个,编码于16区―28区,及其他字符688个,编码于1区―9区。
  《信息交换彝文编码字符集》和《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二项国家标准荣获199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国家电子部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彝文信息处理国际标准
  该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电子部、国家语委及国家民委下达任务。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民语委、西南民族学院负责研制。
  主要研制人员:沙马拉毅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1165个彝文字符作为国际信息标准。规定了彝文字库、彝文字的名称。
  1993年12月完成,1994年4月,该方案作为中国提案提交国际信息组织ISO/IECJTC1/SC2/WG2第25次会议。
  1994年4月,受电子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及国家民委的派遣,由周永军、沙马拉毅等六人组成中国代表团赴土耳其出席第25次WG2会议。
  会上,中国代表团宣读了“关于彝文进入ISO10646BMP基本平面”的提案,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土耳其、加拿大、芬兰、的国、希腊、越南等27个国家的专家。在会上,中国代表全面介绍了我国彝语文使用的情况,包括彝族人口、各级各类学校、机关、科研、新闻出版等使用彝文的情况。经过讨论,WG2会议同意接纳中国的彝文提案,并提交下次WG2会议讨论。
  会后,英国专家休?诺斯和爱尔兰专家麦克对中国彝文提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从资料和宣传中得知规范彝文只有819个,而中国提案中有1165个,这会增大BPM平面占用空间的,所以他们也各自提出了彝文国际标准方案。两年间,经过中国的个别说服和再三说明提出1165个彝文字符的原因,使外国专家终于信服了我国提出的彝文提案。
  1997年3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32次WG2会议上决定,中国提交彝文及其主笔画国际标准方案,并准备高质量文本下次WG2会议表决。
  日至7月13日,受国家技术监督局、电子部和国家语委派遣,由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电子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轴材、电子部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毛永刚、西南民族学院沙马拉毅教授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一行4人出席了在希腊召开的ISOIEC JTC1/SC2/WG2第33次会议、WG2及第7次SC2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日本、韩国、罗马尼亚、冰岛、波兰、埃及、芬兰、德国、以色列、匈牙利、挪威、土耳其、亚美尼亚、斯里兰卡、越南等23个国家的专家及Unicode集团、ISO/TC46/SC2、CEN/TC34、JTC1/SC18/WG9、ITU―SG8、GSE、ISPTC173、GSE、SC22/WG20、及SG22等9个联络成员共计40位各国专家出席了会议、由HP的Mike Ksar(美国人)主持WG2;由Shibano(日本人)主持WG3及SC2会议。
  中国代表团向会议提交了彝文和彝文部首(主笔)国际标准方案的高质量文本。
  通过讨论,会议作出决定,WG2接受N1608(彝文提案编号)中的1165个彝文字符的字形及名称,并将其安排在BPM基本平面的A000至A4BC位置中,WG2决定接受57个彝文部首的字形及名称,并将其安排在BPM基本平面的A490至A4C8位置中(M33、18号决议)。
  年3月,分别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对彝文进行了专题讨论,经过两轮的国家级投票,彝文终于被批准成为国际标准。
  至此,彝文走向了世界,为国际彝文信息交流、信息网络的实现、彝文信息化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
 1.系统硬件和软件
  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微型机算计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由微机硬件系统和相应的软系统组成。&
  彝文信息处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再配上彝文输入设备,以构成处理彝文信息的硬件系统。同时,还必须配置彝文信息处理软件,才能构成一个基本的彝文信息处理系统,彝文信息通过相应的输入设备(如键盘、彝文识别设备等)变换成彝文内码送入计算机,竟计算机加工处理后送输出设进行输出处理,最后由彝文显示器、彝文打印机、语音合成设备或通信接口输出彝文信息。
  2.彝文系统组成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它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人机交互的接口。当前,微型计算机上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西文DOS和Windows,它们不能直接支持彝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彝文系统。
  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文信息处理系统不宜单独自成体系,而必须在国际通用的西文字符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这是由于不论是系统硬件设备和软件,通用的计算机系统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若撇开它独立地开发彝文计算机系统,在技术上不是不可能实现。但是,这样做工作的起点太低,大量已成熟的国际上通用的各种软件资源就不能够加以利用,将大大地限制系统功能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和国际国内的标准技术相兼容。因此,开发彝文信息处理技术,必须走与国际上通用技术相兼容的道路。同时,这样做也可以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开发彝文信息处理系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出发点是完全保留并利用原西文计算机系统的一切硬件和软件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彝文信息处理功能,把彝文信息和原系统的中、西文、数字信息的处理兼容于一个系统中,并且不损失原系统的功能,使彝文信息能够方便地处理彝文、汉字、西文混合的信息流。
  在西文计算机系统或汉字系统的基础上扩充彝文信息处理功能,必须解决彝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包括技术和设备)、彝文字形数据的存储问题、彝文字符的数据格式和机内表示问题、中西文兼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受到一定的约束。第一,彝文字符的数据格式必须能为西文句算计系统所接受。这一点通过汉字信息处理的GB2312―80中规定的汉字交换码是标准字符代码(即ASCLL或GB1988代码)扩充而来。即用两个ASCLL图形字符代码交叉组合成彝文交换码,允许94×94=8836个,“彝文信息交换用编码字符集”国家标准中规定了1165个彝文。这些彝文字符都是七位二进制信息表示的代码,其区别是英文字符用但字节表示,而彝文字符用双字节来表示。数据格式相同,所以英文计算机系统可以接受彝文字符。其次,必须使系统能准确地区分英文和汉字字符(包括数字和符号)代码和彝文字符代码。因为这些字符都是用ASCLL图形字符(七位二进制信息)表示,若不加标点信息,则无法对几者加以区别。因此,彝文信息进入系统后,应对彝文代码添加相应的标本识信息。最简单的办法是利用彝文的国家标准交换码的第8位来区分不同的代码。即每个汉字字符的两个字节中,将其最高位(第8位)置1,作为彝文代码的标识。若系统判断一个字节的最高位是0,则认为是英文字母或数字代码,否则就是彝文代码。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彝文字符代码纳入字符代码的数据类型,可以看成是字符代码的扩充。再一个办法是在一串彝文代码的前和后分别加上起始符号和结束符号,这种符号可以利用某个不常用的字符代码或功能码的组合来代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彝族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