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蒙古族患者性功能障碍卖房有法律效力吗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精神病人躁狂买房付20万定金 告吹后获退还过半
来源:北京晨报作者:颜斐
郑先生通过房产中介从赵女士手里购买一套价值705万元的房产,在给付20万元定金并办理网签后却拒绝履行合同,并拒付中介费。今年7月,经鉴定机构鉴定,认定郑先生的情况符合双相情感障碍,签订《居间服务合同》时处于躁狂状态,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
  郑先生通过房产中介从赵女士手里购买一套价值705万元的房产,在给付20万元定金并办理网签后却拒绝履行合同,并拒付中介费。为此,中介公司首先提起诉讼索要中介费,却被告知郑先生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病,签订合同时处于“躁狂”状态,应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随后,郑先生也将赵女士告上法庭,要求解除购房合同并退还定金。近日,经通州法院调解,双方解除合同,赵女士退还定金12.5万元。
  中介诉买房人得知是躁狂
  去年1月,郑先生与赵女士通过中介公司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以705万元的价格,购买对方位于本市通州区梨园地区某小区一套300余平方米的房产。当天,郑先生给付赵女士购房定金20万元。同日,他还与中介公司签订《居间服务合同》,约定给付15万余元中介费。此后,郑先生虽配合赵女士办理了网签手续,但未再继续履行购房合同,亦未支付中介费。
  今年6月,中介公司首先将郑先生诉至法院,索要15万余元中介费。庭审中,郑先生的妻子徐女士表示,其夫自2007年底即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病情多次反复,一直需要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签订合同时,他正处于发病期,应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男子被评定限制行为能力
  郑先生也称,自2012年11月起,他自认为其有上亿身家,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冲动消费,购买奢侈手机、奔驰车,并雇用多位司机。签合同时,他确为病情发作时期。
  今年7月,经鉴定机构鉴定,认定郑先生的情况符合双相情感障碍,签订《居间服务合同》时处于躁狂状态,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但因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具有波动性,故无法对其签合同之日前后三个月即半年之内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中介公司无奈撤回了起诉。
  男子诉卖房人索要定金
  今年8月,郑先生又起诉要求确认与赵女士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及网签合同无效,并索要20万元定金。赵女士不认可对郑先生的司法鉴定结果,更无法理解鉴定机构如何确定一个人在过去某个时刻的精神状态。她说,签订合同时,她从郑先生的言谈举止中未看出其有任何异常。在与他沟通过程中,自己甚至异常佩服对方的经济头脑。尤其是通州区被确定为首都行政副中心后,房价不断上涨,更加验证了郑先生的明智选择。她说,其为房屋的交易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尤其是筹钱提前解除房屋抵押,房价的上涨幅度并不能弥补其损失。
  再次鉴定终得部分定金
  为此,郑先生只得再次申请对其在与赵女士签订合同时的行为能力进行鉴定。法官就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对合同效力的影响、鉴定程序、鉴定费用的负担等问题向双方释明。最终,经法官调解,双方均同意解除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及网签合同,赵女士退还郑先生购房定金12.5万元并当庭履行。随后,郑先生申请撤诉。
  北京晨报记者 颜斐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又称钟摆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朱景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我们将筛选出优秀的春联作品,陆续进行展示和投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治问题(郭中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14版:健康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往期回顾 &
抑郁和躁狂交替 自杀率远超常人
双相障碍:“天才病”是病就得治(健康关注)
——写在“世界双相障碍日”首次来到中国之时
本报记者 喻京英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被双相障碍所困。如果搜索一下患有双相障碍的名人,你会发现一个很长的名单,里面既有很多卓有建树、颇多成就的科学家,也有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文学家,还有众多政治家及商人。从《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到英国女作家伍尔芙,从梵高、玛丽莲·梦露、费雯丽到丘吉尔……这些名人都是双相障碍患者,所以,也有人称双相障碍为“天才病”。  据统计,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25%至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其中有11%至19%自杀身亡。今年“世界双相障碍日”(3月30日)首次来到中国,其主题是“很高兴走近你”。    什么是双相障碍疾病  “双相障碍”这个词对国人较为陌生,更多的人可能知道抑郁症。但双相障碍比抑郁症更复杂,更棘手,它是除了有抑郁症的表现之外,患者同时还有轻躁狂和躁狂表现,所以它在诊断上非常困难,治疗上更加棘手。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重度精神类疾病。所谓双相,既有躁狂或轻躁狂症状,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5岁至19岁人群最为高发。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刘铁榜表示,双相障碍首发会以抑郁为主,往往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躁狂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感高涨、思维奔放、言语和活动增多等症状。而抑郁发作时,会表现出持续的焦虑悲伤、思维缓慢、精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他说,对双相障碍患者而言,一生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正因如此,疾病带来的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都使自杀的阴霾始终笼罩在患者上空。  自杀是双相障碍最大威胁  双相障碍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患者首次发病到确诊为双相障碍的平均时间为10年,37%的双相障碍会被误诊为抑郁,误诊所导致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还会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加重病情。双相障碍与抑郁最重要的差别在于无躁期的出现。此外,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十分多样,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双相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属于多基因遗传。  自杀是双相障碍最大的威胁之一。据国外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双相障碍患者中25%—50%曾有过自杀行为,而11%—19%自杀身亡。  由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误诊或漏诊会导致患者病情长期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恶化。此外,当躁狂发作比较轻而未引起周围人关注时,病人自我感觉良好,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不会主动就诊。而公众对于双相障碍疾病知识的缺乏,也是造成他们被误诊或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至2%,最高可达5%&。为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的认知,传递科学的疾病知识和治疗观念,同时提高双相障碍在中国的诊疗水平,在全国精神科领域专家的倡导下,“世界双相障碍日”(3月30日)今年正式来到中国。此外,为了加强对该病的长期管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可持续的医患沟通和疾病信息交流平台,我国各大医院开始启动中国双相障碍患者关爱计划。  三原则帮助患者面对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教授马燕桃表示,双相障碍不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其他疾病共病率也非常高,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重性精神类疾病。他说,双相障碍治疗需注重“三大原则”,即综合原则、长期原则及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  综合原则是指采取多重手段,如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和改善依从性;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共同参与原则,即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马燕桃强调,年轻的双相障碍患者首次诊断后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因此,当身边出现这种反复“喜怒无常”精神状态的人时,需警惕他们是否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但只要有效治疗,控制住症状,患者就能正常生活。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而心境稳定剂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期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并以长效、低副作用的特性,成为长期治疗双相障碍的一线药物。   链接???  四方面初步判断  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尤为重要。由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不能单独借助于实验室检测,主要依赖于对病人的观察,如果发现周围人有情绪反复无常的表现,可从以下4个方面初步判断他是否有双相障碍的可能。  1、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抑郁发作时,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提不起兴趣,全身乏力,消极自卑,脑子反应迟钝等;躁狂发作时,反应敏捷,言语增多,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爱管闲事,行为鲁莽冲动等。  2、抑郁表现持续时间两周以上,躁狂表现持续一周以上,并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抑郁和躁狂的表现。  3、职业、社会功能明显受影响,病人感到痛苦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比如,难以维持学业,无法继续工作等。  4、需要排除某些躯体疾病及用药、毒品等引发的情绪反常。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双相障碍让人情绪变得喜怒无常 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导语:在抑郁状态下对既往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回忆性描述,往往存在记忆上的误差而导致资料收集的不准确。
绝大部分孩子仅当出现抑郁发作时才去就诊
  很多时候,患者把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误认为是其性格特征,自称“我一贯如此”。
  3月30日是“国际双相障碍日”。说到抑郁症,或许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说到双相障碍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被双相障碍所困,如玛丽莲?梦露、费雯丽、丘吉尔等。所以,也有人称双相障碍为“天才病”。
  案例 &学霸&也厌学――原来是双相障碍惹的祸
  “妈,不想读书了!”某日,雯雯突然在电话中对母亲说道。
  “什么?不想读书了!”电话的那头,雯雯妈顿时气炸了!在母亲的心目中,女儿一向品学兼优,其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去年女儿考上了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入读大学后第一学期,她还一度被评为“校园十大风云人物”。
  雯雯妈第二天急忙去学校了解情况,辅导员李老师介绍:“前不久,期中考试成绩刚刚公布,雯雯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还有一门缺考。后来,我向她同宿舍的同学了解情况,得知她近一个学期以来比较消极、被动,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她之前曾在好几个社团任职,可这学期,几乎都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活动,自己还提出退团。更糟糕的是,她上课也经常迟到、旷课,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不交。”
  “她说自从进入大一第二学期,自己就无缘无故地变得心情糟糕,经常莫名地觉得很沮丧、想哭;整个人很懒散,不想动,浑身乏力,手脚沉重,就想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想做,什么人都不想见;看书压根就看不进去,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发呆&&”李老师很着急地说,“我个人倒是建议您带她去看看精神科医生。”
  “她舅舅也是医生,我先找他看看。”一听说“精神科”,雯雯妈本能地将它与“精神病”联系起来,所以十分坚决地拒绝了李老师的建议。
  跟李老师了解情况之后,雯雯妈就把雯雯接回家休养。与此同时,雯雯的舅舅在得知她的情况后,认为雯雯得了“抑郁症”。可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雯雯的病情没有丝毫的改善,而且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火,骂人、摔东西,甚至多次扬言要自杀&&雯雯妈此时觉得不对劲,决定带她去看精神科大夫。
  结果,医生告诉她,雯雯得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双相障碍”。
  你了解什么是双相障碍吗?
  ●好发于15岁-19岁的青少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介绍,双相障碍是指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在我国,大约每1000人当中就有5~10人得有此病。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类症状――
  抑郁症状:包括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无力感、自卑、自责、自罪、自杀、反应迟钝、思维迟滞等。
  躁狂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无明显现实基础的“幸福感”、“愉悦感”以及“陶醉感”,过分自信和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减少,思维奔逸,话多,活动增多,行为轻率、鲁莽、不计后果。
  上述两类症状经常交替或交织出现,构成了双相障碍复杂的临床相。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学校学霸、企业高管或业界精英均为双相障碍的高危人群,因此双相障碍又有“CEO综合征”的俗称。如果有双相障碍家族史、平素性格外向或具有循环气质、高智商等人群出现“抑郁发作”,要怀疑双相障碍的可能。
  甘照宇表示,双相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起病高峰在15岁-19岁,通常在25岁之前发病。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通常夏发躁狂,冬发抑郁。
  所以,当身边人出现这种反复“喜怒无常”的精神状态时,需警惕他们是否患上双相情感障碍。这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但只要有效治疗,控制住症状,患者就能正常生活。
  如何识别双相障碍?
  ●早期识别难,需要多观察身边人
  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尤为重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周伯荣表示,由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对病人临床表现的观察,如果发现周围人有情绪反复无常的表现,可从四类双相障碍各型的症状特点初步判断他是否有双相障碍的可能。
  双相情感障碍有四种发作类型:躁狂发作、轻躁狂、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
  第一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言语活动增多。具体如下:
  (1)持久而强烈的兴奋状态,异乎寻常的“开心”,或者因琐事或意见不一致就暴跳如雷。
  (2)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认为自己才思敏捷。
  (3)精力显得异常旺盛,不知疲倦。
  (4)说话很快,讲话滔滔不绝,很难打断。
  (5)自感头脑转得很快,常快速地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
  (6)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外界事物吸引。
  (7)判断力下降,易冲动地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决定。
  (8)易出现不考虑后果的冲动行为,如冲动消费、伤人毁物。
  (9)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凭空耳闻人语、疑人迫害等精神症状。
  第二类: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发作
  轻躁狂是躁狂程度更轻的一种形式,指持续轻度情绪高涨,自信乐观,活动增加,自感精力旺盛,浑身充满冲劲,话多、有时妙语连珠,与人过分亲密、性欲增强及睡眠需要减少,但尚未达到严重影响工作或影响社会交往。
  轻躁狂区别于躁狂发作就在于轻躁狂没有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即使轻躁狂让人的感觉很好,但轻躁狂如果不治疗,常会发展成躁狂发作或随后就出现重症抑郁发作。
  第三类:双相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与抑郁症相比较,尽管有相似之处,但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如双相抑郁多有阳性家族史,更易出现发作性情绪波动和烦躁不安,睡眠过多、体重增加及精神病性症状等类躁狂的症状。双相抑郁常见的症状如下:
  (1)发作性情绪波动。
  (2)强烈的失望、绝望感。
  (3)难有快乐的感觉。
  (4)精力下降,整日都觉得疲累。
  (5)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6)食欲、性欲下降。
  (7)睡眠问题,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注意力难以集中。
  (9)常觉自己的存在是拖累了他人。
  第四类:双相障碍混合发作
  混合发作指的是发作时以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两周,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明显。可能同时处于危险的精力旺盛和情绪绝望的状态;可能体验到典型的激越、精力充沛、坐立不安,同时又感到无价值和自卑。
  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需要长期服药控制情绪
  甘照宇介绍,双相障碍诊断的难度在于“躁狂或躁狂发作”的病史在临床上不易获得。目前,用于提高双相障碍识别率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借助心理量表进行筛查,如心境障碍问卷和轻躁狂症状清单;二是借助一些临床特征为双相障碍的诊断提供线索等。双相障碍的最终确诊,必须获得患者“抑郁发作”和“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证据。
  然而,像上述案例中的雯雯一样,双相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根据现代精神病学的观点,在门诊就诊的所有抑郁发作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属于“双相障碍”。但临床上,约有37%左右的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
  这是为什么呢?甘照宇解释,一是因为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二是双相障碍患者大多数因为抑郁发作才就诊;三是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患者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信心十足、精力充沛、才思敏捷,很少有人愿意将此跟“疾病”关联起来,因此,在陈述病史时没想着向医生描述,从而导致医生误诊;四是因为诊断技术所限,目前双相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回顾性的病史资料采集,而这种方法受患者的疾病认知、记忆的准确性、医生的问询技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准确的诊断不易获得。
  由于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误诊或漏诊会导致患者病情长期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恶化。甘照宇表示,如果一个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被按“单相抑郁(即抑郁症)”来进行治疗,其可能的后果有:不能从抗抑郁剂治疗中获益,诱发躁狂发作,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自杀风险提高,转变为快速循环型或混合状态。所以,如果患者对抗抑郁剂的反应表现为起效快(2-3天迅速见效)或效果不明显,或疗效呈递减效应(即第一次用有效,第二次效果差一些,第三次可能无效),则要注意不是单纯的抑郁症,是否为双相障碍的可能。
  目前治疗双相障碍的手段主要以药物为主,一些物理治疗还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有爱的社会支持、稳固的医患同盟等,均是成功治疗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患者家长,切忌讳疾忌医,而应该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医治。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甘照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 周伯荣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江澜 崔英 白恬
(责任编辑:李华莹 UQ003)
&&&&&&</div
有网友扒出郭美美真人照,大饼脸、双下巴、皮肤粗糙,与之前她本人晒出的自拍照大相径庭 …[]
社区热帖推荐
旅途看的不只是风景……[]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房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