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集团房地产事业部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现在是谁

康佳董事会变局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康佳集团业绩下滑、股价低迷令中小股东生怨,“大当家”华侨城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华侨城与康佳集团的“土地之争”,更加剧了中小股东们对华侨城的不满。积怨之下,康佳集团上演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董事会变局。  面,北京证券网大盘分析频道,提供最新的大盘分析,大盘指数,大盘走势等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康佳董事会变局
康佳集团业绩下滑、股价低迷令中小股东生怨,“大当家”华侨城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华侨城与康佳集团的“土地之争”,更加剧了中小股东们对华侨城的不满。积怨之下,康佳集团上演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董事会变局。面对央企华侨城,康佳集团中小股东把握累积投票制、股东大会提案及网络拉票三大关键点,最终夺得董事会控制权。此后,双方的角力场转至管理层,掌舵的中小股东大力推动“互联网+”转型,在3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形成互为制衡的局面。正当新任管理层高歌猛进之时,2名机构投资者推选的董事倒向大股东华侨城,中小股东由此分道扬镳。种种迹象表明,中小股东代表离场不乏握手言和之意,各方或已取得新的共识。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令原本处于转型节点的康佳集团前途更为扑朔迷离。但从公司治理角度而言,这场意义非凡的董事会变局,终将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年夏天,海天云蒸,一场在南国深圳上演的企业高层变局牵动着5.4万户股民和1.8万余名员工的心,同时也引得来自中国资本圈、企业界的各路看客围观。日,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016)发布公告称,在此前一天举行的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4名由中小股东提名的董事候选人成功进入公司董事会、2名由中小股东提名的监事候选人顺利当选公司监事,大股东华侨城集团公司(简称“华侨城”)的董事会席位从原来的7席退至3席、长期控制监事会的局面也被打破。这意味着,主导康佳集团长达20余年的央企华侨城失去了对康佳集团董事会的控制权。中小股东夺得上市公司董事会控制权,在中国证券史上旷古未闻。在上述换届改选结果的影响下,康佳集团董事会、管理层在随后4个月里,经历了扑朔迷离的变局。6月4日,在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小股东推举新任董事张民接替大股东华侨城的代表、原董事会主席陈跃华,出任公司新一届董事会主席。6月18日,履职仅两周的董事会主席张民却出人意料宣布辞职,大股东华侨城的代表、原康佳集团总裁刘凤喜继任。同时,中小股民空降“老康佳”刘丹接任刘凤喜的康佳集团总裁职务,并聘任新任董事宋振华出任副总裁,原任财务总监的华侨城代表黄志强宣布告退,其岗位由康佳集团内部人士代理。9月11日,刘丹的总裁职务被董事会暂停,该职由董事会主席刘凤喜兼任。国庆节前夕,由中小股东提名的2名董事、2名高管、1名监事宣布辞职。随着4名个人投资者提名的代理人悉数告别康佳集团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大股东华侨城有望重新夺回控制权。这或意味着,中小股东控局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逆袭”大戏正在落下帷幕。这场变局缘何而起?面对“高富帅”华侨城,中小股东又如何实现“逆袭上位”?上位之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又如何斗法?两方争斗又何以鸣金收兵?康佳集团又将何去何从?这些疑问都留在了看客们的心里。积怨:转型不力、母争子利1980年5月,华侨城的前身华侨企业公司与香港港华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合作,在深圳成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之后经过数次更名改制,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变身为如今的“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康佳集团A、B股股票相继在深交所上市。在创始股东华侨城的主导下,康佳集团的业绩扶摇直上、一时风光无限。到上世纪1990年代末,康佳集团一度蝉联中国彩电产业产销冠军,成为彩电企业中的“贵族”。此后,康佳集团形成了消费多媒体、移动通信、信息网络和相关配套器件四大主导产业,晋级为家电和手机行业骨干企业,初始投资仅有4300万港元的电子公司,变身为子公司达30多家、总资产和营业规模均过百亿元的集团。2009年,康佳集团跨过荣衰分水岭,经营每况愈下。从近5年数据看,康佳集团营业规模增长缓慢,利润水平颇为寒酸,业绩可谓乏善可陈(表1)。在尴尬的经营下,康佳集团企业动荡不断、高层更换频繁,仅过去3年就经历了侯松容、吴斯远、陈跃华三位董事会主席的更迭。作为昔日的电子消费行业龙头,康佳集团的行业地位今非昔比。最新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创维(00751.HK)以20%的市场份额居首,海信(600060)、TCL(000100)、长虹(600839)分别以18%、16%、11%随后,康佳则以9%在五大国产彩电品牌中垫底。从2014年营收数据看,康佳集团的营收不足200亿元,远逊1077亿元的TCL,亦被长虹300亿元抛在后头。市值情况则更为尴尬,康佳集团市值仅有100余亿元,与1170亿元的美的(000333)、1050亿元的格力(000651)相距甚远。康佳集团的运营长期处在华侨城的控制之下。近5年来,华侨城在康佳集团的持股稳定在19%以上,持股最多之时达到21.75%。从2010年选举的康佳集团第七届董事会情况看,7个董事席位中的4个非独立董事全部由华侨城提名,另外3名独立董事也由其在相关单位遴选;监事会3名成员有2名出自华侨城。管理层7名高管,财务总监由华侨城委派,其余6名由董事会从康佳集团内部安排。康佳集团业绩下滑、股价低迷令中小股东怨声载道,“大当家”华侨城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如此,华侨城与康佳集团的“土地之争”,更加剧了中小股东的不满。2010年,康佳集团将其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总部厂区进行更新改造,计划开发为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2012年11月,深圳市南山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办公室(下称“南山区城改办”)对该项目情况进行公示,大股东华侨城对此未提出任何异议。然而,正当康佳集团即将缴纳14.93亿元土地使用权款项之时,2013年8月,华侨城去函南山区城改办,要求其暂停康佳集团的相关流程手续,反对康佳集团作为该项目的唯一开发主体。华侨城在函中详细阐述了该块土地产权变更的来龙去脉。华侨城表示,根据该项目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康佳集团实际拥有项目用地上的建筑物业产权,而土地使用权则属于华侨城,属于“房地分离”。“1998年,康佳集团取得该宗地的行政划拨房产证,使用年限为1985年1月至2015年1月,该房产证不含地价和土地使用权,仅为证载的8个地上建筑物业的产权。”此后,双方对该项用地产权争议未达成一致意见,直至2014年3月对簿公堂,康佳集团将华侨城诉至深圳市国际仲裁院。然而,仲裁结果令康佳集团大失所望。在仲裁结果的支持下,2014年9月,华侨城去函康佳集团,提出由华侨城占股40%,康佳集团占股60%,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该地块,但该方案被康佳集团董事会否决。由于该用地的《房地产证》使用年限将于日到期,确定该项土地开发方案可谓迫在眉睫。康佳集团最终同意双方成立公司合资开发该项目,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康佳集团以现金出资7亿元占股70%,华侨城以现金出资3亿元占股30%。但在康佳集团的中小股东看来,华侨城在该项目中半路杀出,堪称横刀夺爱、母夺子食。根据公告数据显示,仅该项目的销售部分测算,预计可租售物业销售收入约100.75亿元,利润总额约34.6亿元,税后净利润约25.95亿元。除销售部分外,项目另外形成3万平方米研发用房、0.8万平方米地下商业物业及1210个车位作为自用或经营。除了按照持股30%分成之外,康佳集团所得的70%当中,华侨城还占有其中的超过20%,如此计算,华侨城在该地块的开发利益上,直接、间接要分走近乎一半收益,获得的利益不可谓不大。积怨之下,一场变局在所难免。上位:逆袭三大关键点2015年5月,康佳集团第七届董事会届满,并将选举产生第八届董事会。换届选举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猛烈爆发。日,康佳集团2014年度股东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选举靳庆军、宋振华、陈跃华、刘凤喜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选举张民、肖祖核、张述华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选举张光辉、郝刚为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监事。《2014年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显示,“会议通过的决议合法、有效”。其中,靳庆军、肖祖核为公司股东HOLYTIMEGROUPLIMITED和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提名;宋振华、张民、张光辉为公司股东NAMNGAI、夏锐、孙祯祥、蔡国新提名。这表明,中小股东提名的董事占领了董事会过半席位,大股东华侨城控制董事会的时代结束、控制监事会的局面亦被打破(表2)。华侨城总资产逾千亿元,年销售收入近500亿元,且掌舵康佳集团20余年。面对这家强悍的“高富帅”央企股东,中小股东们又是如何合法“上位”董事会、监事会的呢?这场“逆袭”大戏大致包括三个关键点。其一,引入累积投票制。日,康佳集团公布了新修订的《康佳集团公司章程》。该《章程》第85条规定,“选举董事时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进行表决。”此处所指的“累积投票制”成为中小股东合法上位的关键。根据《章程》解释,“累积投票制是指在选举两个以上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都拥有与应选出席位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以把所有投票权集中投给一人,也可以分散投给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制度”。与累积投票制相对应的概念是直线投票制,即股东将自己的选票平均地投给自己的候选人。一般而言,除非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公司在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通常采用直线投票的方式进行。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的上市公司在选举董、监事时,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股东大会决议,实行累积投票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公司选举董事时,直线投票制是原则,累积投票制属例外。举例而言,A公司要选5名董事,公司股份共1000股,股东共10人,其中1名大股东持有510股,即拥有A公司51%股份;其余9名股东共计持有490股,合计拥有公司49%的股份。若按直线投票制度,每1股有1个表决权,则控股51%的大股东就能够使自己提名的5名董事全部当选,其他股东毫无话语权。但若采取累积投票制,表决权的总数就成为0票,控股股东总计拥有的票数为2550票,其他9名股东合计拥有2450票。根据累积投票制,股东可以集中投票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并按所得票数多少的排序确定当选董事。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其他股东至少可以使自己的2名董事当选,而控股比例超过半数的股东也最多只能选上3名自己的董事。显然,累积投票制通过投票数的累积计算,扩大了股东的表决权数量,同时通过限制表决权的重复使用,明显削弱了大股东对董事、监事选举过程的绝对控制力。按照上述规定,大股东华侨城持股不足30%,仅仅是“可以”,而非“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在自知该制度利弊及监管政策的情况下,华侨城将其引入康佳集团,在外界看来显然是“太过自信”。换届选举大败而归,也被戏称“大意失荆州”。然而,新财富研究发现,引入上述投票规则或是大股东华侨城情非得已,选举失算亦并非“马虎失街亭”。中小股东们对大股东华侨城的怨气由来已久,并且华侨城深知此事。“总部厂区”的土地之争自2013年开始,到2014年初进入白热化,中小股东人言啧啧。据传,康佳在日举行的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围绕土地之争,多位股东声讨大股东“过度贪婪”,“来自华侨城集团的董事们非常尴尬”。此前的媒体报道称,换届选举前,夏锐等小股东代表就董事提名问题,与康佳时任董事长陈跃华进行过交流,“中小股东提名的人选进董事会志在必得”。根据2014年4月新修订《公司章程》、引入“累积投票制”前后的持股变化表明,华侨城一直在增持股票以竭力提升对康佳集团的控制权。Wind数据显示,2013年华侨城在康佳A股的持股为19%,到2014年7月已增至20%,到2014年12月华侨城A股股票持股进一步增至21.75%。日,中小股东提交《董事、独立董事、监事候选人提名函》之后3天,华侨城向其全资子公司“嘉隆投资”提供免息港币借款6.5亿元,用于增持康佳集团B股股票。到日,嘉隆投资持有康佳集团B股股票3.25%。华侨城直接、间接持有康佳集团25%的股权,达到历年之最。根据上述增持轨迹不难理解,上述投票规则的修订,与其说是华侨城有意为之,不如说是迫于中小股东的压力。其二,中小股东合力提案。《公司法》第103条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提交议案的中小股东,既包括个人投资者,也包括机构投资者。在改选换届前的5月15日,NAMNGAI、夏锐、孙祯祥、蔡国新4名个人投资者向康佳集团董事会、监事会提交了《董事、独立董事、监事候选人提名函》。根据Wind数据显示,孙祯祥持股1409万股,位居康佳集团前十大股东行列。上述4名个人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股票3621万股,占康佳集团A股总股本12.04亿股的3.0074%,恰好符合《公司法》第103条规定的提案要求。5月16日,康佳集团第二大股东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第六大股东HOLYTIMEGROUPLIMITED又提案参与换届选举。这两家机构投资人持股超过4000万股,也符合第103条规定。4名个人投资者提名了2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2名独立董事候选人、1名非职工监事候选人,2家机构投资者提名了1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1名独立董事候选人、1名非职工监事候选人。据悉,两方面的中小股东在提交《提名函》之前进行过充分沟通,但双方并没有联合进行提案,而是分批两次进行提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候选人的提名名额。其三,中小股东网络拉票。换届前夕,大股东华侨城及其一致行动人嘉隆投资合计持股25%,而参与角逐的两方面的中小股东合计持股不超过7%。根据Wind数据显示,康佳集团股东户数约为5.4万户。即便双方全力投票自身提名的候选人,争取两大阵营之外的中小股民的支持显得至关重要。5月上旬,一封《关于康佳集团董事会选举的倡议书》见诸股吧,其中写道:“康佳的中小股东们此时不可以再做‘沉默的大多数’”,“拥有康佳70%多股份的中小股东,在公司的管理架构中必须拥有一席之地”,“康佳的估值必将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一飞冲天,200亿只是起点,500亿应是合理预期”。《倡议书》号召中小股东群体为上述7位提名的候选人投下支持票,言辞犀利,且颇具煽动性。从选举当天的情况看,通过现场和网络投票的股东788人,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57.6319%,其中,网络投票的股东769人,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22.6390%,皆为中小股东。从当日的选举得票情况看,两方面中小股东代表提名的候选人脱颖而出、高票当选,这与上述《倡议书》不无关系。制衡:剑指经营权,力推互联网继在董事会占得上风后,中小股东与华侨城的角力场转至管理层。日,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以“4票同意、1票弃权、2票反对”,选举独立董事张民出任康佳集团董事会主席,取代大股东华侨城的代表、原任董事会主席陈跃华。在中小股东4个董事席位的护航之下,中小股东代表快速坐上董事会头把交椅,控制权上升至巅峰。公告显示,张民是前深圳市罗湖区审计局官员,曾担任过罗湖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深圳市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营业部总经理,现任四川自贡市信用担保公司总经理。康佳集团6月5日的公告指出,“董事陈跃华先生、刘凤喜先生认为需要熟悉行业背景的人出任董事会主席,以便带领康佳健康发展,从而对该选举结果投反对票”。新任董事会主席张民无家电相关工作经验,一时间质疑声音甚嚣尘上。在中小股东委任的新任董事中,宋振华为康佳集团中层管理干部,具有丰富的家电行业经验,其优势明显胜过张民。为何会选派张民出任该职?中小股东意欲何为?随着6月19日康佳集团的一纸公告发布,答案浮出水面。该公告称,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以“7票同意,0票反对”,同意独立董事张民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选举刘凤喜出任董事会主席。同时,原总裁刘凤喜、财务总监黄志强辞职;聘任刘丹为康佳集团总裁,聘任宋振华、林洪藩为康佳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由康佳集团财务中心总经理徐有山代理。从调整结果看,“7票同意”意味着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上述调整达成了共识。中小股东“醉翁之意”显然不在“董事会主席”,夺得经营管理权才是其入主初衷。6月19日,张民去职的当天公告指出,“在特殊时期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的独立董事张民,目前已完成特殊时期的主要任务”。在中小股民看来,布局智能化和“互联网+”,向“互联网+”快速转型,才是康佳集团的“救命稻草”。如中小股东代表所言,之所以走到台前来提名董事,是为了敦促康佳管理层加快家居智能化、“互联网+”转型,促进其长远发展,是“真心希望康佳能走得更远”。时下,火热的“互联网+”概念或是提升公司股价的“良方”,这正是2家机构投资者看重之处。从人事调整情况看,刘丹1994年从电子科大本科毕业后,即加入康佳集团,曾任青岛分公司总经理、集团销售公司高端产品总经理、平板事业部总经理等中高层职务,后在冠捷集团、京东方、惠科电子等企业担任高管,精通互联网业务。副总裁宋振华原是康佳集团多媒体事业部某部门负责人,因其长期负责智能电视的互联网化,熟悉互联网业务,被中小股东直接从中层挑选出晋阶高层。这正是双方矛盾所在。大股东华侨城认为,传统制造企业突然转型到互联网较为艰难,康佳集团向互联网转型时机尚不成熟。尽管2014年康佳集团推出了互联网转型的“易战略”,牵手腾讯游戏,合作推出易TV游戏电视。2015年3月,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布U50智能电视。但这些举措似乎见效甚微,远不及中小股东们的期望。刘丹上任之后大施拳脚,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以转型“互联网+”尤为瞩目。8月18日,雄心万丈的刘丹在智能家居战略发布会上首次提出涵盖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在内的智能家居战略,宣布将“易战略”升级到“易战略2.0”,提出“我们在互联网+上有空间”。刘丹还表示,“康佳要将产品、增值和老用户转化三件事做好,力争三年内营运收入冲击3亿元”。一系列的管理调整与入局的初衷不谋而合。大股东华侨城方面,在失去董事会控制权的情况下,进一步失去经营管理权已是必然。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华侨城在财务上一直对康佳集团进行合并报表处理,在华侨城的千亿总资产中,康佳集团占其资产比重高达15%。放弃对康佳集团的控制权,意味着华侨城将失去百亿级资产、业绩。夺回对康佳集团的控制权,华侨城志在必得。此外,经过20余年的实际控制,作为母公司的华侨城与康佳集团已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商业联系,华侨城对康佳集团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华侨城手握诸多隐形“筹码”,正在伺机而动。尽管手握董事会的控制权,中小股东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华侨城做出让步。中小股东夺得诸多管理层岗位后,大股东华侨城“以退为进”,再次夺回董事会主席职位。7月28日,董事会以“7票同意”,批准向总裁刘丹的“老东家”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采购电视整机不超过1.2亿元的关联交易。8月29日,董事会以“7票同意”,聘任原董秘肖庆为常务副总裁。肖庆担任康佳集团董秘长达10年,深得各方信赖。从6月4日至9月11日,在近3个月里,双方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据称“这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提名的董事会成员之间谈判的结果”。下台:内部分裂、言和退场正当新任管理层高歌猛进之时,一则公告令剧情反转。日,康佳集团公告称,第八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以“5票同意,2票反对”通过了《关于暂停刘丹担任的康佳集团总裁职务的议案》。刚刚上任不足3个月的刘丹卸任总裁。据传,董事会作出上述决定时,刘丹正在日本出差,并不知情。刘丹出局,缘自2名机构投资者推选的董事向大股东华侨城靠拢。公告指出:“张民董事和宋振华董事认为本议案并非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出,因此对该议案投反对票。”据此不难推测,决定该项议案“5票同意”,3票来自华侨城,另外关键2票正是来自HOLYTIME、国元证券经纪(香港)推选的两位董事靳庆军、肖祖核。针对当天会议审议的另一项议案《关于董事和监事薪酬方案的议案》,“张民董事与宋振华董事认为:董事会主席的职责与薪酬不匹配,相对于董事会主席和董事的职责区别,董事会主席的薪酬显得较高,特别是在公司目前亏损较大的情况下,显得不合适”。然而,该议案仍然以“5票同意”获得通过,2名机构投资者推选的董事倒向了大股东华侨城。当初志同道合的两方面中小股东,如今为何分道扬镳呢?这与新管理层上任后的一系列变化不无关系。一是,新任管理层接手后,康佳集团人事剧烈动荡,发布的人事调整多达百个,全司上下风声鹤唳。一时间,离职率上涨几倍,包括多个部门总监、副总在内的集团中层管理人员被换下,集团高层领导职权都被重新打乱分配。人事更迭导致公司运营混乱,一度让康佳集团内部失控。二是,执掌管理层的中小股东压力巨大。新任管理层推出了包括管理层激励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但随着上半年资本市场形势的变化,上述改革计划也遭遇极大挑战。如,引入战略投资者项目,由于股市从牛市突变熊市,原先的定价都显得太高。三是,3个月的折腾,康佳集团元气大伤,业绩持续下滑。8月26日发布的《201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下滑768.90%。正如多家券商所言,今年康佳巨亏将成定局。据传,康佳集团董事会中小股东分为两派,一派是希望促进康佳改革,改善经营业绩,而另一派为炒股而来,希望掌控公司,以打造概念、提升股价为目标。从管理层的人事安排看,管理层并无2家机构投资者的代理人。先是4名个人投资者推荐张民继任董事会主席,后是提拔身兼董事的宋振华出任副总裁。另外一位副总裁林洪藩是康佳集团内部人士,为刘凤喜旧部。总裁刘丹与2家机构投资者似乎没有明显交集。显然,2家机构投资者并无心参与经营、改善业绩。随着亏损半年报的发布、股市泡沫的破灭,“为炒股而来”的中小股东更期望公司走向稳定。此时,在康佳集团根深叶茂、有能力稳定局面的大股东华侨城,再次被寄予厚望。如此一来,仅有2个董事席位支持的管理层大势已去,下台也在意料之中。然而,4名个人投资者拱手让出2个董事席位则是意料之外。9月26日,康佳集团发布公告,董事兼副总裁宋振华辞去全部职务。时隔三日,9月29日,康佳集团连发三份公告,总裁刘丹、独立董事张民、监事张光辉三人相继离职。至此,由当初由4名个人投资者提名的董事、监事、高管全部退出康佳集团。10月15日,康佳集团在其发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中,特别提出“本公司继续推进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并细数了三项具体表现。这段非比寻常的公告内容,似乎是对中小股民关切的“互联网+”战略的正面回应。被暂停职务的总裁刘丹也向媒体回应称,他个人目前心态良好,一切按照董事会规则办事。“大家按照规则办就好了,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波折是正常的。”从上述迹象看,4名个人投资者离场不乏握手言和之意,各方或已取得新的共识。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日,华侨城提名何海滨为非独立董事、孙盛典为独立董事、王友来为非职工监事的三项议案,获得康佳集团第八届第六次董事会通过,这场纷争的结局已尘埃落定。深陷一场博弈漩涡之后,原本举步维艰的康佳集团更加雪上加霜。最新发布《201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称,2015年前三季度,康佳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额约为8.3亿-8.8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757.93万元),每股亏损0.35-0.37元。这可谓是康佳近年来遭遇的最尴尬业绩。“报告期内,本公司管理层变动较为频繁,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受此消息影响,复牌后的康佳连吃8个跌停板,康佳集团的中小股东们一片哀怨。历经反复的停牌、复牌,康佳集团的股价已跌去63%。这场变局中,大股东华侨城险些“街亭失守”,心有余悸。事实证明,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命题。在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向来处于弱势地位。康佳集团的中小股东“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成功夺得公司董事会控制权及经营管理权,引来大批看客点赞叫好。同时,康佳集团的中小股东“敢吃螃蟹”,实践了“累积投票制”的威力,也让资本市场及康佳集团各方大开眼界。“在同股同权的机制下,中小股东入主董事会的案例康佳是第一个,当时他们找我时,我想既然是第一个,那不管是先驱还是先烈,总得有人去做。”刘丹退任总裁后对媒体称。这场董事会变局终将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康佳集团大局初定,但大小股东之间的分歧犹在。重新掌握控制权的华侨城,下一步将如何协调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其能否解开康佳集团的经营困局,依然是个谜团。毫无疑问的是,各股东方寻找合作平衡点,齐心推动康佳集团发展才是唯一出路。
您还在为选股而苦恼吗? 请免费下载最新推出的《操盘软件富赢版V7》试用。《操盘软件富赢版V7》在原有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功能,并内置选股方案,让选股更加容易。新增加个股短线操盘,中线操盘提示,让您安全获利。软件免费下载地址:
客服QQ:6087858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  鄂公网安备26号康佳高层调整:董事长上任两周闪辞
老将刘丹任总裁
导读:没有彩电行业背景的张民,当选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仅两周后就闪电辞职。 昨天,康佳集团(000016 SZ)发布公告称,刘凤喜接替张民出任康佳新一任董事局主席,刘丹担任康佳总裁。  
  家电消费网6月20日讯&&&&&&&&& 没有彩电行业背景的张民,当选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仅两周后就闪电辞职。 昨天,康佳集团(000016.SZ)发布公告称,刘凤喜接替张民出任康佳新一任董事局主席,刘丹担任康佳总裁。
  在6月4日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选举中,没有彩电行业背景的张民被中小股东推举为董事长,然而仅过两周,这位被称为&康佳发展史上任职最短的董事局主席&便宣布辞职。
  昨天,康佳集团发布公告称,&独立董事张民先生在特殊时期担任本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职务,目前已完成特殊时期的主要任务,已选定经营班子的主要成员,已稳定本公司的整体形势,但是考虑到其独立董事的身份,张民董事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
  接替张民担任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是现任康佳集团总裁刘凤喜。与此同时,刘凤喜辞去总裁的职务,由康佳集团的老将刘丹担任。与刘丹搭档的是同样具有多年康佳集团工作经历的宋振华和林洪藩。
  现年43岁的康佳新任总裁刘丹,其实是&老康佳&。1994年毕业之后即加入康佳集团的刘丹,历任东莞康佳机芯一厂副厂长、机芯二厂厂长,牡丹江康佳品质部经理,康佳集团销售公司空调部经理、北方区域市场部经理、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康佳集团多媒体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数字平板事业部总经理,冠捷集团AOC品牌彩电全球业务总经理,惠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京东方集团董事长助理、京东方科技集团旗下高创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惠科集团副总裁等职务。
  现年33岁的宋振华,历任康佳多媒体销售公司沈阳分公司市场部助理、渠道客户经理,数字平板事业部客户支持部内销客户高级经理,彩电事业部产品线管理办高级产品经理,多媒体开发中心项目管理部高级经理,多媒体事业本部产品管理部产品总监等职务,现任康佳董事,康佳多媒体事业部网络运营部总经理。
  而现年44岁的林洪藩与刘丹是老搭档,十年前彩电行业从CRT逐步向平板电视转型,当时刘丹负责康佳平板电视业务,林洪藩则负责康佳CRT电视业务。后来,林洪藩历任康佳多媒体事业本部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康佳总裁助理。
  业内人士对家电消费网表示,康佳高层人事调整的背景,是我国彩电行业增速换挡,市场进入盘整期。
  我国彩电业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步入产能过剩期,产品过剩严重。面对彩电行业的新常态,彩电企业集体祭出换帅大旗:创维任命渠道和市场经验丰富的彭劲为中国区营销总部总经理;长虹起用老将郭德轩出任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负责多媒体产业集团各项工作;华星光电CEO薄连明出任TCL多媒体策略执委会主席,由薄连明和郝义搭档领导TCL多媒体;海信电器于近期发布公告,由原总经理刘洪新担任公司董事长,代慧忠任总经理。
  在康佳高层阵容最终确定之后,五大彩电企业新一轮的换帅潮宣告完成。这些新晋掌舵者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提升业绩,突破彩电行业困境。(杜佳)
独家原创排行
最新独家原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佳集团房地产事业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